54年毛泽东游玩杭州,期间向旁人吩咐:替我备好一个无名字的花圈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毛主席对杭州更是情有独钟,在他一生中,曾44次到访杭州,对毛主席来说,杭州不是故乡却胜似故乡。

1953年12月,毛主席第二次来到杭州,不过,他此行却带着一个极为重要的工作,那便是为新中国创立第一部宪法。

工作的闲暇之余,毛主席还在王芳的陪同下游历了诸多杭州景地,当看到西湖边上的古墓时,毛主席随即做了一个令人称赞的决定。

1954年清明节到来之际,毛主席与王芳正在杭州刘庄散步,突然毛主席对王芳说:“清明节是祭奠先人的日子,替我准备一个无名花圈。”

毛主席的命令让王芳一头雾水,王芳心里嘀咕着:“这个花圈是给谁准备的呢?”

54年毛泽东游玩杭州,期间向旁人吩咐:替我备好一个无名字的花圈

一、复游杭州、莫干山上侃侃而谈

1953年12月底,已经迈入花甲之年的毛主席,在北京坐上了前往杭州的专列,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二次杭州之旅。

12月27日,毛主席再一次踏上了杭州的土地,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的王芳负责毛主席的警卫工作,出于对毛主席安全的考虑,王芳便将毛主席安排在刘庄留宿。

毛主席此行并非单纯为欣赏美景而来,忧国忧民的他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开展,为新中国创立第一部宪法便是此行的重中之重。

1953年时,新中国还没有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宪法,为了尽快让新中国进入法治社会,毛主席才决定起身前往杭州,专心地主持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工作。

为新中国起草第一部宪法的担子不可谓不重,毛主席每天需要查阅大量的书籍和资料,对比不同国家的宪法译本,为此,毛主席办公桌上的烟灰缸时常堆满烟蒂。

除此之外,毛主席不仅要听取浙江省委同志的汇报,而且要完成对浙江省几个县农业社的考察工作,爱民如子的毛主席还要时不时走访当地的农民家庭,了解基层的情况。

只有在工作闲暇之余,毛主席才有机会游览杭州的美景。

54年毛泽东游玩杭州,期间向旁人吩咐:替我备好一个无名字的花圈

1954年3月,殚精竭虑的毛主席准备在杭州好好地游历一番,放松一下疲惫的身体,于是在王芳和伍一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登上了前往杭州莫干山的汽车。

在行车的途中,毛主席看到同行的伍一是一副新面孔,于是毛主席问王芳:“这位同志是谁啊?”王芳旋即解释道:“这位同志是伍一,安徽人,在警卫处任职。”

毛主席听到伍一的名字后,十分风趣地说道:“你的名字很是伟大啊,与劳动节同名,全世界人民都要为你庆祝,要不就就称呼你‘劳动节’吧!”毛主席的一番话让紧张的伍一缓和了许多。

随后,毛主席拍着伍一的肩膀问到:“劳动节,王芳说你是安徽人,那你知道共产党的领导人中,谁是安徽人吗?”

对于毛主席的提问,伍一像是丈二的和尚一样,摸不着头脑,便支支吾吾地回答道:“曾希圣是吧!”

毛主席摇了摇头说:“曾希圣可不是安徽人,而是我们湖南人,你可不要乱拉老乡关系呢。”一番话又惹得众人开怀大笑。

在攀登莫干山时,毛主席有感于莫干山秀丽的风景,便对众人发出了“观水亦观山”的感慨。

这引起了警卫员陈长江的兴趣,他好奇地问毛主席:“来杭州不都是游西湖吗,为什么主席您说‘观水亦观山’呢?”

看着一脸疑问的陈长江,毛主席耐心地说道:“南宋诗人辛弃疾曾写过一首诗,其中两句是‘说与西湖客,观水亦观山’,来杭州单纯看西湖其实是不完整的。”

54年毛泽东游玩杭州,期间向旁人吩咐:替我备好一个无名字的花圈

毛主席的一席话令陈长江豁然开朗,王芳等人也在旁边如梦初醒地点头,众人纷纷对毛主席的博学感到由衷地钦佩。

到达莫干山顶后,毛主席一边享受靓丽的风景,一边问王芳:“你觉得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这个人如何?”

王芳毫不犹豫地回答到:“关羽的为人可以称得上是义薄云天,不过,关羽虽然武艺高强,却过于骄傲自大,以至于最终丢了荆州,名败身死。”

毛主席很是欣慰地点了点头,又紧接着追问道;“那你知道关羽为什么会姓关吗?”

看到一头雾水的王芳,毛主席便缓缓地解释说:“关羽曾在家乡犯了命案,逃到潼关时,为了躲避检查,关羽便‘指关为姓’,这便是关羽姓氏的由来。”

王芳听完毛主席的解释后,十分钦佩地说:“主席懂的真多!”

莫干山最著名的景点便是“剑池”,也就是传说中干将莫邪夫妻二人的铸剑之地,而这座山之所以被人称为“莫干山”,就是为了纪念干将莫邪铸剑的故事。

对于这样一个冠绝古今的景点,毛主席自然不舍得错过,即使前往剑池的路很崎岖,年过60岁的毛主席也丝毫没有放在心上,仍坚持要一睹古剑池的风采。

莫干山剑池的景色和气势没有让毛主席失望,在返回的途中,毛主席还即兴挥毫一首诗留作此次游历的纪念。

54年毛泽东游玩杭州,期间向旁人吩咐:替我备好一个无名字的花圈

二、西湖迁墓、献上无名花圈

虽然毛主席此次杭州之行持续的时间长达一年之久,但是,由于工作的原因,游历莫干山的情况还是十分罕见的,毛主席大部分时间都在西湖边上的刘庄内。

当然,这也要归功于王芳的周密安排,他深知毛主席公务繁忙,生怕毛主席没有时间游历西湖,于是,王芳便将毛主席安排在兼具安全和便利的刘庄住宿。

1954年清明节到来之际,王芳陪同毛主席在刘庄散步时,毛主席若有所思地看着远方的西湖,突然毛主席眉头紧锁,他询问王芳:“你知道西湖的周围有多少坟墓吗?”

看着毛主席的愁容,王芳内心说不出来的难受,随后他坦诚地回答说:“具体的数字不知道,但是,西湖边上坟墓的确有很多,到处都是。”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这些人每天与鬼作伴,在这美丽的西湖与死人打交道,那些过往的达官贵人,活着的时候已经享尽了灯红酒绿的生活,死了还要占用西湖的地方,这是不行的!”

王芳望着风景秀丽的西湖,关切地问毛主席:“主席,这要怎么办呢?”

毛主席神情严肃地说:“西湖本应该是供人民群众观赏的地方,到处都是坟墓岂不是太煞风景,我看除了岳王墓等一些重要墓葬,其他的还是都迁走吧!”

王芳听完毛主席的指示后,深以为是地点了点头。

54年毛泽东游玩杭州,期间向旁人吩咐:替我备好一个无名字的花圈

毛主席的决定无疑是令人称赞的,西湖地区的墓葬实在多如牛毛,很多墓地安葬的只是一些不必要的名人,这些墓地不仅影响西湖景观,还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谈及岳王墓,毛主席喜爱岳飞,这点王芳心里是清楚的,但是,毛主席此次来到杭州,还没有参观过岳王墓,于是,王芳心里便犯起了嘀咕:“毛主席还要参观岳王墓吗?”

正当王芳一连几天都心存疑惑时,毛主席又将王芳叫到了办公室。王芳刚一进门,毛主席便问他:“过两天就是清明节是吗?”

王芳连忙回答说:“是的!”不明所以的王芳还以为毛主席有什么事情要交代,便耐心地等着毛主席的指示。

然而,毛主席却卖了一个关子,神情严肃的毛主席继续问到:“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同为“岳飞迷”的王芳自然心领神会,他当即回答道:“这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说的话。”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的有名的民族英雄,靖康之变后,岳飞不忍心看到国家灭亡,他自发组建了‘岳家军’,把入侵的金人杀得落花流水,可谓神勇无比啊!”

毛主席讲的入神,王芳也听得着迷,一时间,屋内的气氛陷入了沉寂,良久之后,毛主席兴致勃勃地问王芳:“岳飞的《满江红》你听过吗?你能背诵一段吗?”

54年毛泽东游玩杭州,期间向旁人吩咐:替我备好一个无名字的花圈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大汉,由于普通话不是很标准,王芳担心毛主席听不清自己的声音,于是,便紧张地说道:“主席,我可能背的不是很好。”

毛主席安慰王芳说:“不用紧张,你来背背看嘛。”

看着毛主席兴致正浓,王芳尽量用普通话背起来《满江红》,刚背完第一段,毛主席紧接着开始背第二段,两人一唱一和,将《满江红》的气势传颂得淋漓尽致。

两人背诵结束之后,毛主席对王芳说:“我这几天工作安排得很满,想请你帮我办点事情。”

听到要为主席办事,王芳欣然地答复道:“主席,有什么事情您就直说吧,我马上去办!”

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马上清明要到了,按照我们民族的习惯,清明是要祭奠先人的,你替我准备一个花圈。”

王芳一脸疑惑地问毛主席:“花圈要送到哪里呢?”

毛主席淡定地对王芳说:“将花圈送往岳王墓,以我的名义,但不要写我的名字。”

三、精神支柱、听《满江红》做手术

毛主席对于岳飞的喜爱是众人皆知的,尤其是岳飞的《满江红》,可谓是毛主席一生的挚爱。

毛主席从小便酷爱读书,少年时期的毛主席就读过《精忠说岳全传》,彼时的毛主席就已经迷上了民族英雄岳飞,并且将保家卫国的岳飞视为心中的榜样。

除了读书,毛主席还时常观看京剧,1933年,毛主席欣赏了京剧《岳母刺字》,毛主席看得极为入迷,以至于后来他说:“精忠报国的岳飞,是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54年毛泽东游玩杭州,期间向旁人吩咐:替我备好一个无名字的花圈

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毛主席在抗日军政大学演讲,他同样用岳飞的事迹来激励学员,毛主席说:“岳飞虽然没上过军校,仗打的却是非常的好。”

毛主席不仅喜爱岳飞的英雄和忠义,对于岳飞的气节,毛主席也十分提倡,抗日战争期间,毛主席就曾用岳飞誓死不降的气节来告诫共产党人,以此来彰显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

1950年,毛主席访问苏联期间,在向苏联共产党人介绍中国共产党军队“不畏艰难,视死如归”的精神时,毛主席同样用岳飞的话来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毛主席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藐视一切痛苦和死亡,这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统帅岳飞说的。”苏联共产党人听完后,纷纷为毛主席大无畏的精神所折服。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之所以喜爱岳飞、推崇岳飞,甚至保留岳飞的墓地,除了毛主席自身对岳飞的情感,还有诸多关键的因素。

毛主席和岳飞同为不同时代的伟人,两人的经历和成就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样身为中华民族英雄的毛主席与岳飞可谓是惺惺相惜。

而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岳飞身上精忠报国、凝聚人心的精神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同样有积极的意义,这也是毛主席极力推崇岳飞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是,工作繁忙的毛主席始终没有机会前往岳王庙,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晚年的毛主席依旧偏爱岳飞的《满江红》。

54年毛泽东游玩杭州,期间向旁人吩咐:替我备好一个无名字的花圈

1975年,82岁的毛主席身体状况再次出现了问题,老年白内障的发生,让毛主席无法读书和写字,不能工作的毛主席最终决定接受手术。

当医生唐由之来给毛主席做手术时,毛主席微笑着对他说:“你都准备好了,我还没有准备好呢,我还有一个条件。”

毛主席的一番话让唐由之不知所措,正当在场的所有医生都感到诧异之际,毛主席随即开口说到:“我要听着《满江红》做完手术。”

其实,在毛主席晚年时,岳飞的《满江红》已然成为他的精神支柱,每当毛主席遇到困难时,他总会用《满江红》的弹词来激励自己。

随后,毛主席让秘书张玉凤去取《满江红》的音乐,在《满江红》的陪伴下,毛主席顺利地完成了手术,后来周总理对毛主席说:“我们看了手术的全过程,你一直很冷静,我们很安心。”

四、结语

作为中华民族的两位英雄,毛主席和岳飞虽然身处不同的年代,但是,两人心中却拥有着相同的夙愿,尽管两位英雄已经离我们而去,可他们的精神却得以传承,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当秉承历代先辈的意志,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花圈   杭州   满江红   抗日战争   苏联   西湖   共产党人   民族英雄   劳动节   安徽   清明节   新中国   宪法   主席   名字   工作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