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

作者 赵鸿儒

今天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不用去博物馆,在家就能欣赏到故宫博物院清代书法藏品。下面就和我一起进入时空隧道,开启一场“云逛博物馆”之旅吧!


国际博物馆日 | 带你看点故宫博物院里的书法藏品


提起书法,人们大概都会想起晋唐的书法大家,如王羲之、颜真卿,其实清代也是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素有“书道中兴”之称。清代书法涵盖了真、草、隶、篆等各种书体,完成了从“帖学”到“碑学”的蜕变。

北京出版集团和故宫出版社联合出版了一套《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一共15卷,收录了众多帝后真迹、馆臣翰宝和书家遗墨,有1400余位书家的书法作品,是历时五年完成的巨制。



国际博物馆日 | 带你看点故宫博物院里的书法藏品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 清代卷单卷 / 820元 清代卷全卷(共15卷)/ 定价:12300元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有“纸上故宫”之称。《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延续《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的体例风格,呈现的都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书法精品。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的帝后真迹横跨了清代的各个时期,有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帝王的作品,还有慈禧太后和隆裕皇太后的书法作品。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中的重臣有刘墉、和珅、曾国藩、张之洞等人。

除此之外,更有傅山、郑燮、邓石如、何绍基、王铎、郑簠、恽寿平、伊秉绶、金农、王文治、赵之谦、吴让之这类在书画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国际博物馆日 | 带你看点故宫博物院里的书法藏品



帝好临帖,幼起学书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中收录的皇家真迹有顺治帝的《行书苏轼武侯庙记卷》、康熙帝的《行书临董其昌书宋自逊词轴》、雍正帝的《行书避雨闻钟诗扇面》、乾隆帝的《行书修德修刑论卷》、嘉庆帝的《楷书述忧诗二十韵卷》、咸丰帝的《楷书金刚经句轴》、同治帝的《行书五绝诗轴》、光绪帝的《行书临快雪时晴帖轴》、宣统帝的《行书七言联》,还有慈禧太后的《行书七言联》、隆裕皇太后的《行书临兰亭十三跋轴》。


国际博物馆日 | 带你看点故宫博物院里的书法藏品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目录


皇家真迹以行书居多,多是诗句。清代顺治帝福临重视汉文化,喜欢书画,这件《行书苏轼武侯庙记卷》布局开阔,可见笔力。康熙以沈荃为师,沈荃的书法学自董其昌,康熙皇帝也喜欢临摹董其昌书法,在《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中就有收录康熙皇帝的《行书临董其昌书宋自逊词轴》。


国际博物馆日 | 带你看点故宫博物院里的书法藏品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内页


皇子幼时就要在书房学习书法,清代帝王还亲自组织刊刻御制法帖,乾隆酷爱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并汇刻《三希堂法帖》拓印流传,这就对朝廷书法的审美做了指向定位。


重臣善书,不拘馆阁

大臣的书法以行书、楷书形式居多,这与清代官学教育和科举重书法有关,科举取士重视楷书,要求结体方正,字取‘黑、大、光、圆’,形成馆阁体。清代的一些书法世家子弟因善书而成为重臣,如翁氏家族的翁心存、翁同爵、翁同龢都为书家。翁同龢曾为同治皇帝的书法师傅,著有《翁同龢日记》,记录同治皇帝书法学习的过程。


国际博物馆日 | 带你看点故宫博物院里的书法藏品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内页


大臣在研习书法的过程中,都注重寻找自己的风格,不再受馆阁体束缚。《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中收录了乾隆帝时三大中堂和珅、纪昀、刘墉的字。

国际博物馆日 | 带你看点故宫博物院里的书法藏品

和珅的字酷似乾隆的御笔,端方灵秀,纪昀的字苍劲质朴。《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中收录的刘墉《行书自书诗卷》,整体洒脱流畅,运笔灵动圆润,不再受馆阁体的束缚。

刘墉的字圆润厚重、墨色饱满,其人有“浓墨宰相”之称。刘墉与成亲王、翁方纲、铁保合称“清四家”。

国际博物馆日 | 带你看点故宫博物院里的书法藏品

翁方纲是学者型书家,提出书法当“以质厚为本”的主张,主要的观点就是提倡学习碑体,这对打破书法“程式化”,提升书法艺术活力有重要作用。《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中收录的翁方纲《行书法书要录语轴》笔意丰润,运笔柔劲。除了书法,其诗学创建较高,提出“肌理说”。


国际博物馆日 | 带你看点故宫博物院里的书法藏品


伊秉绶曾学书于刘墉,并与翁方纲交往甚密。伊秉绶是进士出身,做过两任知府。伊秉绶临摹汉碑较多,所书以隶书最为出名。他的字沉稳敦厚,有庄严气度恢弘之气度。《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中收录的伊秉绶的《行书语录轴》有隶书笔法,但行笔流利生动,颇有韵致。


邓篆开宗,后继有成

邓石如的篆书在书法史上最负盛名,他的篆书具有书写性,不一味描画。邓石如借鉴汉代篆书碑额宽博的结体,并融入隶书的提按笔法,打破传统李斯、李阳冰“二李玉箸篆”的写法,自成一派,后世追随者众多。《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中收录的邓石如《篆书荀子宥坐篇轴》婉劲清朗,其笔法还可见学书“二李玉箸篆”的痕迹。


国际博物馆日 | 带你看点故宫博物院里的书法藏品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内页


吴让之师从包世臣,后从邓石如学习篆书,其篆书的字讲求对称,线条具有流动性,在视觉上极富节奏感。《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中收录的《临邓琰篆书轴》,就是临习邓石如的篆书作品,其书稳健,气象流畅,有文人之意趣。

国际博物馆日 | 带你看点故宫博物院里的书法藏品

何绍基为邓石如写过墓志铭。何绍基反对馆阁体书法,崇尚“古拙”之美。何绍基书法以悬臂回腕而写,强调腕力和中锋运笔。《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中收录的何绍基《行书十二言联》笔力遒劲,韵味沉着。

赵之谦也学习邓石如书风,初学帖派,后尊碑抑帖,并且打破真、行、篆、隶四体间的固有界线,提出了“四体书合”的书学主张。《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中收录的赵之谦《隶书五言联》,其书笔意舒放,笔势飞动,气势浑然一体。赵之谦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清末三大画家”。任伯年是杰出画家,以“书”入画,用笔丰富多变。《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中收录的任伯年《行书五言联》,用笔灵动,不拘一格。

国际博物馆日 | 带你看点故宫博物院里的书法藏品

吴昌硕在绘画、书法、篆刻等领域皆有所成,但书法成就最高。吴昌硕在学习邓石如篆书基础上,临写石鼓文,运用行草书笔法和绘画的用墨技巧,对章法精心布局,达到书情画意相通的境界,对后世影响深远,并有陈半丁、潘天寿等十二弟子,齐白石也在其中。《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中收录的吴昌硕《临石鼓文轴》古朴天然,布局严整,疏密错落有致。


学者育人,率性自由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把康有为、蔡元培等清末文化界名人的作品也收录其中。康有为与京师金石家交往甚密,著有《广艺舟双楫》,倡导“碑学”,其中有对书法的评论。康有为评邓石如书法,“尽收古今之长”,并学其篆书。《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中收录的康有为《行草书题焦山别峰庵诗轴》笔墨醇厚,风神俊秀。


国际博物馆日 | 带你看点故宫博物院里的书法藏品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内页


蔡元培是教育家,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对书法教育也有贡献,在《中国之书画》一文中,有“天才优异者,自能表现个性”一言,倡导打破馆阁体和“尊碑抑帖”的风气,提出书法要表现个性。《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中收录的蔡元培《行书七言联》笔意清新,可见率性之姿。

熊秉明曾说过:“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核心”。书法艺术有视觉美,也可传情达意。《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清代卷》呈现的清代翰墨盛景,值得细细观览。



国际博物馆日 | 带你看点故宫博物院里的书法藏品

把好书带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刘墉   王羲之   乾隆   笔意   书家   篆书   真迹   楷书   笔法   行书   隶书   大系   藏品   清代   书法   博物馆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