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道可道,非恒道”,在老子看来,“道”是天地万物的最初本源,万物均为“道”所生;“道”创生万物,为万物之母,但它自己却无形无象,不为任何事物所生。

道是万物万事的本源,是万物在世界和宇宙萌发生长衰亡的第一法则,是孔子认为的形而上的存在,是道家认为的先天一炁之化,是命理家认为天髓所滴者,是佛家的因缘,是神功所能妙者,是玄之又玄所能眇者,是天地之根。能够兼容花草林木,鸟兽鱼虫,庄稼牲畜;能够兼容自然,地理,天象,气象,物候;能够兼容农耕,医药,音乐,礼仪,人文,教化;能够兼容伏羲的八卦,连山,归藏,黄帝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文王的周易。

“道”不是什么规律,不是什么抽象的“理”,而是“具体的存在”。并且,“道”也不是什么“具体器物存在”之外的另外存在。“道”是存在,是无所不在的。“道”的存在与具体器物的存在并非二体,并非有异,又并非无异。但是道不是永恒的存在于具体器物,当器物的生命周期完结,成就器物的这个道就离他而去了。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道”既不是抽象的“规律”,也不是“具体器物存在”之外的“另在”,道确实是最真实的具体的存在,是不离具体器物存在的。我们所说的器物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存在,是有生命现象的存在,是活的存在,器物必须能够现象,象必须是变化不断的,诸行无恒,是人可以体察的。器物的现象必有有限对立的突破,所以必有变化,否则不能成为器物明了的现象,不能成为可以辨识的现象。所以,中国古代的群经之首“易”,讲的就是“变化”

”道”造就了万物,是生命源泉的存在。任何生命都是有限的存在,都是因果条件的存在,都是符合性、理的存在,“道可道”。而“道”是自在的,道化又是有限的存在,受环境制约,“道法自然”而“非恒道”。

张伯端在《悟真篇》里说“道是虚无生一炁,便是一炁产阴阳,阴(卵子)阳(精子)再合成三体(受精卵),三体重生(结胎出生)万物昌”。滴天髓讲的三元,道藏讲的三元,道家的三清,应该是精子、卵子、受精卵。它们都有生殖遗传信息,是造就生命体的性状根本原因。



天之所赋者,应该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生殖遗传信息。性元即植物的籽粒,成实,种子,动物的受精卵。当性元中具有生殖遗传功能的精微物质,没有外部环境力的作用,力的引动时,精微物质的能量和形体相等,不发生变化,保持原有状态,阴阳平衡,道家称之为无极。


新疆吐鲁番考古队,在阿斯塔那发现一幅《伏羲女娲图》。伏羲女娲交尾图表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的形象。图中男女二人,均微侧身,面容相向,各一手抱对方腰部,另一手扬起,男手执矩而女执规;男女下半身均为蛇形,互相交绕,男女头之间上部绘日形,日中有三足鸟,蛇尾之下绘月形,月中有玉兔,桂树,蟾蜍。男女日月形象四周,有大小不一的圆点,当系星宿,情态生动,线条粗犷,色泽单纯,幅面缀以日月星宿之像,也显示了天文的化与天象的运相关,即现代研究发现的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

伏羲手里拿的是“矩”,是 法度 。矩法(规矩法则),矩则(规章法则),矩设(按规矩设置),矩诲(以规矩法度教诲),矩鑊(规矩法度),矩杀(谓秋季万物凋落)。女娲手里拿的是规,“规”,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意。--《说文》。规度,规则法度。规矩相合是万物,是生命体生化必须遵守的法度,是生物体生殖繁衍的法度,也就是现代科学所说的基因,是决定生命体性状的生殖遗传信息,是天文,也是人文。原始天文的含义应该就是生殖遗传信息。

从古人对道的表述中,我个人理解“道”应该是“文”化与“运”化的协同。而这其中的“文”和现代科学对基因的认识,基因造就生物体的形状,可能就是古人所表述的道化中的文的部分,是虚无一炁的炁,是伏羲女娲交尾图手中的规与矩所定者,是命理家滴天髓的天髓,是孔子讲的黄裳元吉文在中的文,是元亨利贞中的性元,是因缘中的因,是机缘中的生机,是天命,天元,天赋,秉受,是来自父体母体的生殖遗传信息。



现代生物科学告诉我们,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也后天的生存环境的息息相关。它们是共同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与外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变化。而后天的运化就是个体的生存环境,是五运六气,是山川地理,是光照水热,是地力水肥,是风物特产,是生活习性,是母体或环境供给能力的强弱,是运,是缘,是遇。儒、释、道根于一理。

精子和卵子各自携带生殖遗传基因。精子和卵子染色体分裂,精子与卵子染色体各一半相结合的一霎那,新生成的个体的染色体就已经定了。这个后面的因素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这就是遗传规律,个体的文就确定了,形而上就确定了,天命确定了,禀赋就确定了,天髓滴的多少就确定了,天元就确定了,祖德的多少就确定了,造就个体的蓝图就确定了。就是老子讲的“夺揫独立,不孩(改)后矣”



一物一元的文,基因,确定了物的先天因素,文化确定了物的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瓜豆的化育程度能不能够率性,文化的完不完全,性元的优良正性能不能够完全表达出来,就取决后天的运化了,后天的成长环境,得到的光照、水、肥,人的赞育适时的种植时间,间苗、除草、施肥、灌溉、排涝,灭虫等田间管理。就是老子在楚简中的这个



字,代表宇宙与万物,表达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生命体生活环境的不同,造就了道的“非恒道”,“三元八会”。生命体类不同必定状不同,则名不同,即使父母相同,也是性类而状不同,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九子各有其性状,也各有其名,大概“名可名,非常名”吧。

上德不德的无为,是万物包括人性状的完美表达,是“运”化的最高标准,是治人事天的终极目标,是大道的率性之化,这就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中华应该是万物、生民自性中的“文”完美表达,英华毕现的环境。

以古人的技术条件,基因,文,天命,天元,天赋,秉受是不能改变的。既然道的“文”化不能改变,那就着力于其“运”化的部分,因为运化制约道化,所以道是“非恒道”的,也是人的赞育可以发挥物性的地方,人行道行善的有为。“道可道,非恒道”,古人的山、医、命、相、卜五术都是关于“运化”的技术。伏羲的八卦,连山,归藏,黄帝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文王的周易,以及黄帝内经,神农本草,吕氏春秋,管子都是关于运化和运用“运化”的经典。




我是小楼,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可以说出来真理都不是永恒的真理,

可以命名的任何名称都不是永恒名称,

永恒的消失可以理解为万物伸展的消失,

永恒本身可以理解为万物延伸的轨道。

两者都来自相同的根并且具有不同的名称,这是洞察宇宙中所有奥秘的门。

道是宇宙万物必须遵循的自然法则。该规则是恒定的。例如,日升月落,风,雷,火,电,生、老、病、死等都是道。道是一种令人意会但又很难说出来的东西。

道无形且无象,无声无味,可大可小,但能产生的天地万物,主导一切的总能量。道也被称为真空,性,灵,佛,在不同的宗教和经文中,名称是不同的,但本质是指一种。道是一切形式的根本,也是一切形式的根源。人们只有通过除去所有形式才能看到道,这被称为“为道日损”。可惜的是,今天大多数人不是要“为了失去道”,而是“为了增加道”,总是想通过有为的方式,正式的手段认识和理解道,所以只能背道而驰。

“老子”能被后代所尊重,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明白呢?





“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来自于《道德经》,要想弄明白这句话,我们要先明白古人的语言习惯,明白怎么断句,才能更好的理解这句话的本质含义。



道可道,非常道

一、这是一个句式

道德经中的“道”和“德”两个字,反复出现多很多次,意义重大,但是“道”真正的含义却不是我们用现在文化思维,可以解释和定义的。那就需要我们用古代思维来重新认识这个字和这句话。

“道可道,非常道;这其实是完整的一句话,不能拆分开来读,这句话的表达方式其实也就是整本书内容的一个表达方式的概括。



二、先弄明白——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其实是连贯的一句话。我们要明白第一句的含义,要知道到这第二句的意思。

先来了解一下“名”的含义,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个故事,就是庄子“子非鱼”的那个故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先秦时代那个老子跟庄子辩论的惠子那一派,后来就被人称为名家,通过“子非鱼”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名”其实就是研究语言和逻辑的,语言和逻辑,就是我们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名可名,非常名,“常”就是规律,就是说我们用来表达自己的语言和逻辑,也就说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名”不是真正的名。那么连“名”或者说语言和逻辑都是如此,这个工具都有局限。那么,你就更难用来表达“道”了。



三、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实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或者叫本源。道可道,非常道——原意是说:可以说出的道,不是真正的道。

“道”是高大的,是深刻的,所以叫“常道”。“常”就是规律,一旦用语言和逻辑把它讲出来,它就变得不高大了,不深刻了,所以就说用语言描述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其实是因为“名可名,非常名”。中国传统文化的“道”,是一个不可用语言来描述的,那怎么来理解“道”呢,需要靠形象。而这个形象也不是具体的,所以没办法名状,这就是解释了为什么“道可道,非常道”的根本原因。




“道可道非常道,"这话的大意我不重复了。但我觉得单从这话的大意上理解是不全面的。我认为这话实际是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是按规律发展的。任何事情的发展是离不开规律的。不是吗?你回忆历史吧,“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上世纪初,特别是二十年代初,世界上你争我夺,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个世纪过去了,又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了,世界又发生瘟疫而乱,说不定因瘟疫又会发生世界大战呢。我这理解对不对,请各位指教。




能穷尽讲清楚的道理就不是宇宙万物本尊道的本身!小识供参考与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女娲   天元   法度   卵子   器物   精子   庄子   规矩   基因   万物   老子   规律   现象   语言   环境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