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大师能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解释什么是GDP?如何理解?

谢邀!

注意到此问题下面有了近50个(其中不乏不错的)答复了,那从前二天开始,就借用在得到上由徐玲对《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一书的解读中的部分内容,来回应几个和“GDP”相关的问题。

在回应《能不能用一个最生动的例子形容一下GDP?( https://www.toutiao.com/answer/7184021030665814333 )》的最后谈到,社会总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听起来好像差不多,但统计口径完全不同。社会总产值只计算物质产品的产值,排除掉了服务业,认为服务业只是对物质产品的重新分配,不涉及生产;但国民生产总值既包括物质产品产值、也包括服务业产值。在战后几十年中,随着西方国家从产业资本过渡到金融资本,服务业占GNP的比重越来越大,到1980年,美国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制造业。

这儿接着谈。

这样一来,如果光看数字,苏联阵营的社会总产值肯定比不过西方阵营的GNP,从气势上就输了一大截。苏联方面肯定不甘示弱啊,他们宣布,如果按社会总产值计算,苏联的经济增长率要远远高于美国。美国方面则针锋相对,声称按GNP计算,苏联的经济增长率根本不是美国对手。

你可能想不到,冷战不仅仅是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双方还在打一场关于国民经济数据的“统计战争”。当时美国中央情报局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派出间谍获取军事机密,而是收集苏联的经济情报、想尽一切办法挖掘苏联经济数据造假的证据,以此来摧毁人们对苏联经济的信心。美国中情局宣布,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只有苏联官方数字的1/5。

与此同时,时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的库兹涅茨再度出马,提出了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这条曲线表明,1913~1948年,也就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突然明显降低了。库兹涅茨认为,这意味着,虽然在资本主义早期,贫富差距可能会加剧,但随着资本主义进入“高级阶段”,经济增长的红利就能自动扩展到底层民众,贫富差距越来越小。

当然,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后来证明了,库兹涅茨这个结论是错的,具体论证过程你可以去听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但是在当时,“库兹涅茨曲线”给冷战时的西方阵营打了一剂强心针:它从理论上证明了,资本主义可以克服它的内在矛盾,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库兹涅茨曲线”也成为冷战中被广泛宣传的经济理论。

美国一方面围绕经济数据展开强大的舆论攻势,一方面对苏联经济的软肋展开攻击。苏联由于粮食短缺,需要出口石油换取外汇,并用一半以上的外汇来购买粮食。美国在1980年代一手打压国际油价、一手哄抬国际粮价,给苏联经济造成严重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一部分高层领导开始怀疑苏联模式。戈尔巴乔夫就公开批评苏联经济数据造假,并且认为社会总产值的核算方法存在严重问题。1988年,苏联决定放弃社会总产值指标,主动与美国专家接触,学习GNP核算方法,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暗中做了大量工作。没过多久,柏林墙倒塌、东欧剧变;两年之后,苏联解体。

也正是在1991年,GNP被GDP取代,GDP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数字,登上历史舞台。

第三部分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而GNP是国民生产总值,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具有政治意义上的重大调整。GNP是按国籍来划分的,它计算的是一个国家的所有国民生产的全部商品和服务,不管这个国民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而GDP是按领土来划分的,它计算的是一国领土之内生产的全部商品和服务,不管是本国人生产的还是外国人生产的。

为什么要用GDP取代GNP呢?苏联解体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全球化时代,资本在各国之间大幅流动,这时候计算GNP比较困难而计算GDP更容易一些。除此之外,本书作者指出,GDP取代GNP,还有一个隐藏的功能,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日益扩大的不平等。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命脉全部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那么,这个国家的GDP很可能看起来还不错,但它实际上已经丧失了经济自主权。

不过,这还不是GDP最严重的问题。在进一步讨论GDP的缺陷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GDP的计算方法。GDP有三种计算方法,分别叫做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下面我会提到一些公式,这些公式你都不用记,稍作了解就好。

生产法是指,把各行各业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加总起来。但是,生产过程中还有物品的消耗,比如,包子铺总要消耗面粉和肉吧,所以计算这个包子铺的产值时必须减去消耗的面粉和肉的产值。生产法计算公式为:GDP = 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总产值–所有中间品的产值。目前我国就是用生产法来计算季度GDP。

第二种计算GDP的方法是支出法,也就是把居民、企业和政府的所有支出项加总起来。由于计算的是“国内”生产总值,所以还需要加上出口的部分,减去进口的部分。支出法计算公式为: GDP = 居民消费 + 企业投资 + 政府购买 + 出口额 – 进口额。这是表示GDP构成的最直观的公式。

将在回复《如何用通俗的语言解释GDP?》中接着谈,再将昨天的#思进每日美股点评#中的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元月02日:今天美股继续休市(补元旦),再聊几句吧。

刚看到财经新闻头条#2022年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和公共养老基金损失2.2万亿美元#,正好提一下我在2022年对网友最精准的提议:“现金为王”、甚至“不投资就是最好的投资”。去年如果不投资,将钱存银行一年定期的话,在北美至少是2%的收益,只比去年的典型标的回报最高的(巴菲特和芒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4.0%的收益少了一点儿而已。

在之前的#2022年几个典型的标的的回报率#之中,美股三大指数中,纳斯达克亏了33.1%、标普500跌幅19.4%、道指跌幅8.8%,这和我在去年的#思进每日美股点评#中对美股大趋势的反复预测大方向基本一致,只是我预测的跌幅更大些(算是我对去年美股的表现基本准确,只是稍微“偏了些”吧)。

再提二点:

1、之前,富途老虎一天跌幅25%以上,证监会推进两家券商非法跨境展业整治工作,不让开国内投资人的新客户账户了。因为在这两个平台上的美股中概股交易量极大,看来,这对于它们将是雪上加霜;

2、美联储隔夜逆回购使用规模升至2.55万亿美元,创下纪录新高(美元的流动性进一步紧缩)。

再将群友对12月30日晚和赵净跨年连麦直播观后感,开始和大家分享:

跨年直播观后感(一):

危机往往会倒逼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光今年就发生了九件大事,当下我们就是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夜,而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不得不等待一场金融革命。

能源是次工业革命的关键问题,元宇宙的能耗将会达到现在的5倍,无怪乎世界各国包括中国都在大力发展核能,中国在这方面与他人的差距不是很大。

看来上一次工业革命的红利已经耗尽了,无法再支持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似乎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如此,初期先是让经济快速发展,中后期原技术带来的增长效应渐显乏力,经济想要再次腾飞必须要再一次进行工业革命,然后该技术带来的效益又走到了尽头,接着又进行下一次工业革命。

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全球发行的《看懂財經新聞:賺錢門道》上架、《财经金融科普漫画书系(套装共4册)》出齐,以及我策划、和粮食问题专家冰清合著的《大国粮食》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GDP是西方经济学创造的一个词,但我个人一直觉得用GDP来看经济有点不靠谱!

GDP涵盖三驾马车,为什么是不是5个,8个等,是因为GDP跟传统商业是一样的,一共有三个指数组成,分别是内需消费、对外出口和投资。

你这样看就对了,甭管是国家还是企业还是个人,要赚钱就这三样,分别是卖产品、卖服务,卖技术,卖服务,卖给你认识的人,就是内需消费,卖给不认识的或者国外的,就是对外出口,然后就是投资收益。不管是内需消费还是对外出口,还是投资收益,实际本质还是两个,一个是靠卖东西赚钱,一个就是靠投资!

卖给自己。内需消费,一个是卖给外面外贸出口,一个是投资,所以实际上这三个本质只是两个,GDP能代表国家的实力吗?能也不能。因为在实践中,当你明白GDP的本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时候就知道了,一个企业也好,一个个人也好,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卖了1000万的货,结果全亏了,和一个企业卖了1000万,挣了800万。这能一样吗?一个企业投资了1000万全赔了和一个企业投资了1000万挣了一个亿能一样吗?啥意思,GDP只统计了销售,没有统计利润,只有投资没有回报,那么都听过经济学上讲GDP,你一个国家里面两个企业,你卖我,我卖你,你卖我,大家一起刷单就可以了,你说是不是笑话?只有销售没有利润。所以我不开玩笑,讲课分享的时候,我说经济学里创造的GDP应该在创造一词叫PGDP,不统计利润,就看刷单的能力,这数据要来何用?

所以我一直认为什么基尼系数的经济学的东西全是胡说八道。

以上纯粹个人见解,希望对你有帮助啊!




一个故事说:有两个学经济学的研究生甲和乙,二人在路上走着,忽然发现一坨狗屎。甲对乙说:你把它吃了,我给你5000万。乙一听,这么容易就赚5000万,臭就臭点吧,大不了拿了个小钱去洗胃。于是乙拿起来就把屎吃了。二人继续走,甲心里都有点不平衡,我白白损失了5000万,什么也没捞着。乙虽说赚了5000万,但是吃了一坨屎心里也堵得慌。这时,甲乙又发现一坨屎,乙终于找到了平衡,对甲说:你把它吃了,我也给你5000万。甲一想损失的5000万能赚回来,吃坨屎算什么呢,乙不是也吃了屎吗?于是也把屎吃了。按理说这下二人该平衡了,但是他们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两个人的资本一点也没有增加,反而一人吃了一坨屎。于是就去找教授,教授听了他们的诉说,哈哈大笑,安慰他们说:同学们,你们应该高兴啊,你们仅仅吃了两坨屎就为咱们国家贡献了1个亿的GDP!




GDP指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使用的物品和服务。计算GDP时,只核计最终产品,中间产品不再计入,以免造成重复。

要注意的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消耗,因此计算GDP时要扣减掉生产过程中的消耗。

即,GDP=该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出的所有产品和劳务的单价与产量乘积之和−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消耗

举个例子,A地区2019年生产出2000台手机价值200万,扣除掉手机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消耗5万元,则A地区2019年GDP为195万元。




GDP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在概念中需注意几个关键词:一定时期,通常指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最终产品和服价值、总和,最终产品是指可以直接为社会提供消费和使用的产品,不包括半成品和库存材料;服务价值是伴随产品出售为顾客提供的各种附加服务所产生的价值。总和就是前两者价值的和值。GDP是核算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苏联   工业革命   内需   跌幅   美国   能用   总和   通俗   服务业   产值   经济学   消耗   大师   语言   价值   简单   地区   财经   经济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