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老人去世,子女在葬礼上没掉一滴眼泪?

90岁以上的老人去世,子女笑都来不及,怎么还会哭呢 ?原因无非就以下这些:

第一,子女自己都70岁左右,也快要走了,心态淡然平和。

第二,96岁高龄的老人身体能好到哪里去?子女们伺候老人都伺候怕了吧,两方都是解脱。

第三,人们的观念在转变,尤其是这几年疫情之后,更多人面对生老病死能更加坦然了。

第四,作为老人,最悲惨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如果老人先走,这是福气。

第五,活到90以上,基本上已经是赚了,如果没有病痛寿终正寝的话,都会认为这个老人福气好。

第六,现在的亲情观念慢慢地比以前淡了,包括父母兄弟姐妹,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

第七,农村习俗,喜丧除了个别子女会哭一下,大部分都不会流眼泪。

第八,对比身边六七十岁,甚至五十几就患病离去的老人,不值得开心吗?现在身边得癌症的人有些多。

第九,四世同堂,一切都已经很圆满了,没什么好伤心的。

所以,老人高寿一般都是这样,除非几个环节需要走个仪式,正常情况下子女都是开开心心地送走老人。







为什么现在很多老人去世,子女在葬礼上没掉一滴眼泪?的确,现在有很多老人去世时,在葬礼上子女是没有掉一滴眼泪。但是,这个要分具体情况。

其一、有的老人活到八九十岁都快一百多岁了,家里不仅是儿孙满堂,有的是四世同堂甚至是五世同堂。站在人生的角度,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活到八九十岁了,活得算是够本了,不仅是长寿,而且是高寿。站在家庭的角度,也没有什么遗憾了,不仅儿女们都大了,都成家立业了,而且孙儿孙女甚至曾孙儿曾孙女也有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可以安心的走了,没有什么舍不得的了,如果再活久了,恐怕连儿女们都陪不过。所以,这样的老人去世,儿女们在葬礼上一滴眼泪没掉自在情理之中。这样的老人去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喜丧”。在我们这里还有这样的习俗,就是岁数非常大的老人去世,到了曾孙子或者玄孙子头上,就可以披挂红手巾,戴花帽子,用以表示这家是“喜丧”。

其二、有的老人,身体每况愈下,到后期,生活不能自理,完全依靠他人照顾,完全依靠他人服理。吃喝拉撒全在床上,时时刻刻都要擦、都要洗,弄得儿女们轮流转都忙不过来,可谓苦不堪言,对老人自身来说,生活毫无质量可言。而作为儿女既不能撒手不管,眼睁睁的看着老人等死,又不能用手把老人掐死,到时候落得个不忠不孝的名声,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熬着。只要老人活着,家人心里那根弦就会一直绷着,终于有一天老人去世了。这种情况现实的讲,老人从此算是解脱了,而对儿女们而言也算是解脱了,所以,这样的老人去世,儿女们在葬礼上一滴眼泪没掉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对于那些刚刚步入老年的人来说,他们的去世,儿女们在葬礼上还是会哭,还是会掉眼泪的,尤其是那些还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环境下的老人,甚至有些儿女还没有成家,还没有独立。这样的老人去世,时常被人们称为“死不得”“不能死”的人。他们去世,儿女们怎么能做到不哭呢?怎么能做到不掉眼泪呢?

因此,我们说,很多老人去世,子女们在葬礼上没掉一滴眼泪,那也得看情况,并不是每个老人去世,子女在葬礼上没掉一滴眼泪,也不可能所有的老人去世,子女们在葬礼上不会掉一滴眼泪。这就是我的观点,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




98岁的班老爷子去世了,葬礼上他的子女们都了没有哭,反而说:“你解脱了,我们也解放了!”

说起班老爷子一辈子也挺不容易的,出生在旧社会,那时候很穷,八岁时母亲就病逝了。

后来父亲又娶了一个媳妇,后妈对他很不好,动不动就打他,还经常不给他饭吃。

15岁那年,班老爷子跟着叔叔学会了木匠。24岁那年,班老爷子结婚了,婚后班老太太先后给他生了五个孩子,三男两女。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班老爷子一个人赚钱要养一家六口人,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特别是二两粮那两年,本来就没有吃的。还惦记着给孩子们多吃点,班姥爷子和班老太太能不吃就不吃,饿了就喝水。

班老爷子经常说:“那两年怎么熬过来的都不知道,差点没饿死。”

后来条件好一点了,但是班姥爷子家五个孩子,而且还要供孩子们上学,所以他们家的一直过得很困难。

好在孩子们都挺争气,他们家五个孩子两个大学生。老大儿子没读多少书,跟着班老爷子学了木匠。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立删

老二是女儿,她读到了师范,毕业后分配了工作,在城里当了老师。

老三是女儿,她和大哥一样没读多少书,20多岁的时候就嫁人了。

老四是儿子,他是家里最有文化的,读到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银行工作。

老五当了兵,退伍后也在城里找了工作。

几个孩子都成人了,他们都很自立。娶媳妇的时候都没用班老爷子花多少钱,班老爷子两口子也能轻松一些。

等到几个孩子都成家了,那时候班老爷子老两口已经已五十多岁了。班老爷子还在打工挣钱,而他老伴则是哪个孩子家需要带孩子,就去谁家帮忙。

没想到,班老太63岁那年突发心梗去世了。那时候孙子们都大了,不需要人照顾了,班老太太就和班老爷子在家生活了。

几个孩子说父亲年纪也大了,都不让他出去打工了,老两口就在家里种点地,养点鸡鸭,几个儿女会给他们一些生活费。

班老太太去世的时候,五个子女哭得几次昏厥,他们心疼母亲辛苦了一辈子,没享到福。也遗憾,他们没能为母亲尽孝母亲就走了。

老伴去世后,班老爷子没在找老伴,就自己生活。孩子们经常来看他,大儿子离他住得不远,几乎天天都会过来看看。

班老爷子自己生活了七年,72岁那年,他得了脑血栓,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月。虽然恢复的挺好,但是还是留下了后遗症,他一直胳膊抬不起来,有一天腿也不太好使,走路一坡一坡的。

班老爷子出院后,儿女们不想让他自己生活了,就说让他轮着住。但是班老爷子说:“你们都有工作,都忙,我自己还能动,做点饭还行”。

不管儿女怎么劝,班老爷子就是不肯去儿女家里住,儿女们没办法,只能由了他。

但是他们经常来看老父亲,给他买吃的,用的,还给他钱。大儿子也住在村里,家里做好饭了,他经常给父亲送过去,这样父亲就不用做了。

班老爷子自己又过了三年,75岁那年他又得了脑血栓,这次比上次严重多了,出院后班老爷子不能自理了。

这次麻烦了,班老爷子不能自理,就需要全天照顾,但是他们都有工作没时间一天在家照顾。

只有老大和老三没有工作,但是他们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不能就在家照顾父亲。

后来还是老大媳妇说:“你们都有工作,也没时间照顾爸,那就让爸在我们家住吧,我照顾他。”

老大媳妇这么一说,小叔子和小姑子都特别感谢嫂子,感谢她这么体谅人。

他们说了不会让嫂子白照顾的,他们一家一个月给嫂子五百块钱,算是嫂子的辛苦费。

就这样班老爷子住在大儿子家,大儿媳妇照顾着,其他几个儿女一个月大儿媳妇五百块钱。

大儿媳妇也很不容易,谁都知道照顾不能自理的人有多辛苦,吃喝拉撒睡都得人照顾,一天24小时不能离人,而且她照顾的还是公公。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立删

村里人都问她:“尴不尴尬?”他说:“开始的时候也不好意思,怎么说也是老公公,后来习惯了就好了”。

村里人都夸老大媳妇孝顺,也说他们一家人很和气。

老大儿媳妇照顾公公,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小叔子小姑子也是,只要有时间就回来照顾老父亲。

特别是老三,她嫁的村里离哥哥家不远,三天两头就去给父亲洗头洗脚,洗衣服。

班老爷子就这样在大儿子家过了两年,本来都挺好的,但是谁也没想到老大媳妇突发脑出血去世了。

老人还在,儿媳妇却先走了。儿媳妇去世后,老大就每天在家照顾父亲,可是只过了一年,老大也得了脑血栓不能自理了。

老大的两个儿子都在城里,他们没时间照顾父亲,只能把他送到养老院,过了不长时间,老大就去世了。

大儿子生病后不能照顾老爷子了,老三就把她接家里照顾,后来她孙子出生了,她得去给带孙子,没时间照顾父亲了,这回他们都着难了。

老二和老四他们想照顾父亲,但是他们都上班没实间,想把父亲送养老院去。想想哥哥去养老院没多久就去世了,他们又不忍心。

没办法老二提前办了病退,在家照顾老父亲,那年老父亲79岁。

照顾老人很辛苦,每天照顾吃喝拉撒睡,给他洗洗涮涮这些还不说。

老人病了心情也不好,还经常闹脾气。他不像照顾孩子有盼头,照顾老人身心疲惫还没盼头,老二照顾了两年人都要奔溃了。

过了两年,老三家孙子上幼儿园了就不用她帮着带了,她就跟二姐换着照顾父亲。

后来老四和老五他们都陆续退休了,姐弟几个就轮着照顾父亲。虽然人多可以换着,但是老父亲一病就是二十多年了,他们照顾的也是身心疲惫。

终于,班老爷子在98岁那年冬天去世了,葬礼举行了三天,这三天里他的儿女们都没有哭。

他们说父亲病这么多年,我们已经尽到孝心了,问心无愧没什么可哭的。现在他走了,他解脱了,我们也解放了。

老话说活着不孝,死了乱叫。越是不孝顺的人,在老人去世的时候才会哭得很厉害,反之尽了孝的人问心无愧,也就不哭了。

还有就是不哭不代表不难过,毕竟葬礼上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作为子女都很忙,可能顾不上哭,等事情都处理完了他们也会哭。




九十六岁高寿死亡,在农村叫"喜丧"。别说现在没有哭的,就是过去哭的也很少,只是在出丧的时候,子女象征性地哭几声。

自古以来,封建社会讲究以孝治家,以孝治天下。其中的孝道不仅仅表现在父母在世时的奉亲养老,还主要表现在父母去世时要把丧事办得隆重。所以那时候农村的丧事,进门不是个"奠"字,而是一张白纸上的"当大事"三个大字。

死者的子子孙孙披麻戴孝,手扶哭丧棒。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送仙游人。孝子贤孙哭天动地,跌头打脸,真是感天动地。

这事接触得多了,越来越觉得这事表演的成分居多。不是真为老人的去世悲痛,多是哭给外人看的。

现在人都对这事看开了,有点返朴归真了。老人在世要按法律尽赡养义务,老人去世了,特别是高龄去世,一般也都想得开了。所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自然规律。表现出自己真性情就行了。

当然,我不是不赞成哭,我是不赞成假苦。我倒是发现,许多亲生的女儿,父母去世确确实实是真恸哭,儿子哭的不多。这也许是女儿柔情的一面,儿子阳刚的一面。

所以,老人去世,儿女哭不哭无所谓,只是老人活着的时候尽到赡养义务就行了。




我外公外婆有4个女儿,3个儿子,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加起来有20-30个,外公外婆去世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掉过一滴眼泪,我妈他们还跟过节希望有说有笑的,就算哭也是照着“哭书”哭的,有的直接请人哭的,所以我觉得葬礼上没掉眼泪说明不了什么。

我外公外婆离我家说远也不远,说近也不近,小时候走路也就一个小时不到。

我外公外婆一共有七个子女,也就是说我妈他们兄弟姐妹一共有7个人,每一个子女结婚后不给又分别有2-4个子女。

所以,到我这一辈表兄弟姐妹有20-30人,说实话很多表兄弟姐妹,就算现在站在我的面前,我都不一定能认识。

就是因为表兄弟姐妹太多,我外公外婆跟我们反而没有什么感情,特别是我。

从小我就很少去我外婆家,一年最多一两次,我哥他们去得比较多,我上初二之后就没有去过我外婆家了,再一次去就是我外公外婆去世。

我外公外婆去世的时候,我上高三,所以算起来有4-5年没有见过我外婆外公。

所以,我听说我外公外婆去世的时候,心里没有什么很深的感触,就是想着请个假,参加葬礼而已。

我当时心想,我外公外婆去世,我妈、我舅舅、我姨他们肯定会很难过,所以我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让他们伤心。

我小心翼翼地回了家,然后发现我姨她们都在我家,聊天聊得热火朝天,根本就不像伤心的样子。

我姨她们跟平时过节过年来我家一样,大家依旧谈笑风生。

我当时就想,她们不应该在我外公外婆家吗?怎么全跑我家来了?

我就问了一下我妈,我妈说:“葬礼上太压抑了,话都得小声地说,所以她们就过来了。

我跟我姨她们其实不怎么熟,我就去过我三姨家2-3次,而且还不是特意去的,是路过然后跟着我爸去的,我四姨家去过一次,也是路过跟我爸去的。

我二姨家在哪里,我都不知道,我大舅家去过几次,但是我二舅和幺舅家在哪里,我也不知道。

表兄弟姐妹很多更是话都没说过几句。

后来,我姨她们聊天聊了很久,然后觉得到回去的时间了,一行人就浩浩荡荡地去我外婆家了,我也跟着他们一起去了。

丧礼的流程一项一项的进行,我就跟着跪进跪出的,我姨她们要不就跟着跪,要不就站在一旁有说有笑,但是明显地压着自己的声音,不像在我家的时候,说笑得肆无忌惮。

有一个环节需要哭,我姨她们和我舅娘她们,互相谦让起来了,这个说:“我哭得不好,谁谁谁哭得才好,让谁谁谁来哭!

然后,让一个人扶着,哭的人就用手帕捂着眼睛,大声地哭起来了。

围着寿材转了好几圈,流程结束,她们又围在一起说说笑笑,相互恭维起来,谁觉得真好!

中途,不需要跪拜了,就让我去写纸钱的封皮,很多人都在那里,大多都是表兄弟姐妹,写封皮的写封皮,分纸钱的分纸钱,糊封皮的糊封皮。

这时有几个表兄弟戳了戳我说:“都不怎么认识,也不怎么熟悉,带回提一提啤酒过来,好好认识认识老表。

我笑着回答:“好啊!

所以,正常葬礼,上到我舅舅、我姨他们,下到我表兄弟姐妹他们,没有一个掉眼泪的。

晚上的时候,让我去守灵,旁边有一个不认识的表哥,过一会他妈过来,让他赶紧去睡觉。

我反正觉得无所谓,守灵也挺简单,就是换换香、烧烧纸钱而已。

我只请了三天假,所以下葬的时候,我就返回学校了。

葬礼不掉眼泪,我觉得很正常

第一,就是感情不是特别深,我外婆外公去世,我就没有掉眼泪,因为我跟我外婆他们平时见面都很少见。

当时,其他人为什么没有掉眼泪,是不是感情不深,我就不知道了。

所以,我觉得葬礼不掉眼泪,这是很正常的事。

有一本书叫作《局外人》,里面的主角就是因为他母亲去世了,他参加葬礼的时候,一滴眼泪没有掉。

这个人属于社会边缘化的那种人,对社会很沮丧,日子过得也很平淡。

后来,因为在海边意外打死了一个人。

主角最后被判处无期徒刑,法官的理由就是:“他母亲去世,他都没掉眼泪,就证明他很冷血,就应该无期徒刑。

我看了这本书,我就发现要是按照法官的标准,我妈、我舅舅、我姨他们都得无期徒刑。


寿终正寝,算是解脱

也有条友回答了,老人如果很长寿才去世,算是寿终正寝的话,子女不哭、不掉眼泪也算是正常的。

掉不掉眼泪,我觉得应该是真情流露,如果本来没有眼泪,就是硬挤几滴出来,那就是糊弄鬼!

感情深厚的话,经常在一起相处的老人去世,一般会情不自禁流泪的。

当然,我猜有一种不会,就是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一直照顾老人的人,他们可能不会,老人去世,他们可能会大松一口气!

纯属猜测,不一定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葬礼   喜丧   子女   眼泪   老人   表兄弟   孙子   封皮   儿媳妇   大儿子   老爷子   外公   外婆   儿女   父亲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