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为什么在斗争中失败?

可能轻敌了,总以为自己大权在握,李世民翻不起浪了,再说世民太嫩了。可世民知道自己有这么一天,早早地几年前就养了两千兵,给来个先发制人了。




有实力的人,在斗争中失败,往往是因为心太软。李建成作为太子,实力就远远超过了秦王李世民,而且,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结盟,实力就更加强大。如果他们想杀李世民,李世民早就成了刀下鬼。可是,他俩心太软,总念着兄弟情谊,不忍心对兄弟下手,结果死在兄弟手上。在专制统治下,要么别争权,要争就要黑良心。




因为李建成这个人太重视兄弟感情了!

其实,李世民改史,这是公认的,并且还是唯一一个被记载下来的,这就很尴尬了,后世的朱棣也改,但是没有史官记下来,你再猜,也只是怀疑而已。

根据现在的史料来看,玄武门之变前,给我们造成的看法就是,李世民如果不干,就得死,然而事实的真相却出乎意料的可怕。

给我们造成这种看法的人就是李世民本人,他编造了一个前提,就是李建成要害死他,结果没成功,然后他召集了手下,说了出来,最后被大家逼着,干了玄武门之变。

其实,这种谎言,就真的很低级,李建成是太子,李渊当时也很大了,李建成又不是废物,能打仗,还能治国,可谓文武双全。这种人难道想不明白,自己慢慢熬就行了,干嘛害自己兄弟,多此一举呢?

所以,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早就准备好的,通过他收买李建成的人就可以看出来,这是早有预谋的,而李建成却对自己这位兄弟没有任何防备。

李世民突然偷袭,李建成来不及准备,然后被杀掉,等到东宫的人过来的时候,李建成已经身首异处了。

所以,无论时间过去多久,玄武门之变始终都是谋逆,无论李世民皇帝当的多好,都抹不去,他杀中夺位的事实!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6月4日清晨,秦王李世民带领秦府的一帮猛将,提前埋伏在玄武门附近的临湖殿,等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上朝经过时,突然杀出,将两人杀死,之后带兵进入太极殿,逼迫唐高祖李渊退位为太上皇,夺取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从“玄武门之变”时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的双方实力上来看,应该是李建成略占上风。

秦王李世民由于长期作为唐军主帅,一直在外征战,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智谋之士,特别是通过开设文学馆,更是招纳了一批智谋超群的人才,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于志宁、姚思廉、褚亮、李玄道、许敬宗等人。同时,也在征战中聚集了一批勇猛战将,如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

李建成在大唐王朝建立之后,被立为皇太子。作为一国的储君,没有太多的机会亲自带兵征战,经常是代替唐高祖李渊监理国政,将国事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颇具治国的才能,深得李渊赏识。

按照“立嫡立长”的传统,已居太子之位的李建成,占尽了礼法的传统高地,拥有了绝对的政治资源、人脉关系和舆论支持。同时,身边了聚集了如魏征和薛万彻等文臣武将。同时,齐王李元吉也绝对支持太子李建成,李元吉虽然勇而少谋,但毕竟是三个皇嫡子之一,随时能够在皇帝李渊身边,以第三方的身份进言,这也是一种无形的巨大政治资源。同时,好武的齐王身边,还聚集一批死士,关键时刻可以派上大用场。除此之外,皇帝李渊宠爱的两个妃子尹德妃和张婕妤,都与秦王李世民有矛盾,也都成了李建成的同盟力量。

那么在实力上占据上风的太子李建成,为什么最终失败了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先发制人。

在双方实力基本相当的情况下,谁先动手,谁就占有先机,掌握主动权,正所谓“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齐王李元吉也看到了这点,曾多次建议太子李建成,先下手为强,替大哥杀了秦王,除去隐患。但是太子李建成始终下不了决心。站在李建成的角度,他是很难下这个决心,因为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他本来就是太子,未来的皇帝,父皇李渊已经六十多岁了,已经不需要等太长的时间就可以坐上皇位。更何况,作为太子,他治国理政的才能有目共睹,也没有犯什么大的过错,皇帝李渊对他也很看重,在李建成眼里,他的太子之位并没有实质性的威胁。虽然秦王李世民始终是个隐患,但在李建成看来,还是处于可控的状态。如果因为了一个可控的隐患,为了一个本就属于自己的利益,去冒杀头灭门的风险发动军事政变,显然是风险和代价特大。

秦王李世民却不一样。按正常的形势发展,皇位一定是属于太子李建成的,他永远没有机会。但,大半个大唐的江山都是自己打下来的,他决不甘心只当一个秦王终老。所以,站在李世民的角度,唯有拼死一搏才有一线机会。正在这个时候,李建成借着突厥犯境的机会,向朝廷推荐齐王李元吉统兵出征。太子和齐王将李世民身边的谋臣武将,如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等得力干将,全部召至统兵元帅李元吉的帐下,对秦王府釜底抽薪。同时,太子府也传出消息,李建成还谋划借齐王出征的饯行仪式,埋伏死士将李世民除掉。对于秦王李世民来说,就只有提前动手一条活路了。

出其不意。

李世民选择在皇宫的北门玄武门发动兵变,完全出乎李建成等人的意料。在太子李建成看来,皇宫禁军卫士如林,戒备森严,单凭秦王府的一点人马,想攻打皇宫,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李建成认为,李世民虽与自己有矛盾,但还没到生死相拼的时候,李世民还不至于出如此下策、下如此狠手。

当然,李建成更没料到,玄武门的禁军守卫常何,已经被李世民收买,成为了秦王府的人。当李渊的宠妃张婕妤派人给李建成送信告诉他,秦王府的人有异动,让他当心时,他并没有在意。齐王李元吉也劝他不如称病,当天不去上朝,看看情况再说,李建成也没有采纳。所以,正是由于李世民的出其不意,太子李建成的麻痹大意,才成就了“玄武门之变”。

人才突出。

太子李建成虽然文有魏征、武有薛万彻等人,但有秦王府的人才济济相比,还是相差了很远。“玄武门兵变”的成功,正是依靠了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等智谋之士的精心谋划,事发当日也正是尉迟敬德、程知节和侯君集等一帮猛将的英雄搏杀,也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如果不是这些突出人才的作用,单凭秦王府的八百宿卫,与东宫的两千余人的长林兵和齐王府的几百死士相比,硬打硬拼,显现秦王府的人不是对手。而反观东宫,正是缺乏了秦王府中这样的智谋之臣,没有能够料敌于先,没有阻止太子深入险境,也没有制定最坏情况的应急预案,才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综上所述,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双方在实力大体相当的情况,李世民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得益于先发制人、出其不意和人才突出三个方面的因素。




导读:《隋唐演义》、《说唐》等传统小说中,李建成被塑造成一个残忍好杀、毫无才干的人,但是真实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和小说里描写的那么庸碌无为呢?

一、李建成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也是一位智勇双全的青年才俊,自负的他,不屑于用杀戮换来权利

李建成是李渊亲自选的接班人,是名正言顺的太子,而且作为长子,他担负着家族重任。他的才干并不在李世民之下,他也是一位智勇双全的青年俊杰。

在隋末天下大乱之时,各地英豪蜂涌而起,李渊还想继续蛰伏之时,李世民、李建成纷纷建言其父起兵造反。而李建成更是在辅佐李渊争夺天下之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起兵之时,招募来民间子弟,李建成担心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不能打仗,于是他亲自整肃三军。

他甚至在军营中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大军行进途中,也不骚扰老百姓,百姓种在道路旁的瓜果蔬菜,一定要付钱才可以享用,这完全是义军的做法,李建成身体力行,与将士们同吃同住,没有一点贵族子弟的纨绔作风,李建成率部所到之处,百姓纷纷表示愿意投靠效劳。

有郡丞高德儒不肯归降,李建成亲自率军攻城,生擒高德儒后斩首,勇猛异常,但是他宅心仁厚,其余无关人员全部赦免,李建成平定西河,一路摧枯拉朽势不可挡,李渊闻之非常高兴,封他为陇西公,为左领军大都督。

李建成深受李渊喜爱,根本不屑于用其他手段博得地位,这是他自负的地方,也是他疏于防范的地方。魏征等不是没有建议过他杀掉李世民,从小就被父亲宠爱重视的李建成,自认为皇帝的宝座也不会旁落,不愿意因为一个建议去大开杀戒。

、李建成身边的人不只一次建议他除掉李世民,但是他的犹豫,使他丧失了铲除政敌的机会

李建成并不是无德无才之人,他身边有的是智勇双全的谋臣,跟随他的魏征一直劝说李建成杀掉李世民,他并没有听从。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诛杀了李建成、李元吉两兄弟,手足相残惨绝人寰。李世民黄袍加身后,听说魏征以前经常劝谏李建成,要他把李世民调到别处,李世民问李建成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征回答说:“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从此事可以看得出来,魏征没有少在李建成身边吹风,要他把李世民调开。

但是李建成并没有听从这些建议,他不想把皇位争夺变成血淋淋的搏杀,他甚至报有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企图按照自己的方式,循序渐进的铲除李世民,正因为他的犹豫不决,才导致了事态的严重,最后在玄武门事变中终于死于李世民箭下。

"太宗尝从高祖幸其第,元吉伏其护军宇文宝于寝内,将以刺太宗。建成恐事不果而止之,元吉愠曰·为兄计耳,于我何害!.”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不但魏征等建议防范李世民,甚至连李元吉都要帮助他刺杀李世民,他怕这事不成,从而阻止了李元吉,李元吉气愤的说:“这是哥哥你的事情,和我们没有妨害。”

他一次次的优柔寡断,心慈手软错过了最好的时机铲除政敌。其实自古以来这种因为优柔寡断失去战机的事情还是很多的,比如“鸿门宴”,如果项羽杀掉刘邦,是不是就没有后来的事情了呢?同理,如果李建成毫不犹豫杀掉李世民,是不是大唐历史就将改写呢?

李建成的理想是美好的,他想循序渐进的达到铲除李世民的目的,但是他忽略了对手是一只老虎,并不是一只绵羊,而且李世民的身边一样有一群猛人,也是智勇双全,谋略过人,他的犹豫让自己失去了一次夺得胜利的机会。

三、李建成的对手——李世民,心思更加深沉,行动更加果断,手段更加狠辣。

李世民能在玄武门政变中脱颖而出,必定有他不一样的地方,他的心思更加深沉,行动更为果断,手段更加狠辣。

所以说,李建成面对的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甚至可以说这是一只嗜血的老虎,他毫不留情的弑兄逼宫,他不在乎手段,只在乎结果,他的皇权之路沾满了亲人的鲜血,面对这样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李建成的每一分犹豫,就等于丧失了一次机会。

李世民先是取得对外出征的统兵大权,击破薛举、宋金刚、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势力,取得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又招揽天下英才,声威渐隆。他置天策府、文学馆,实力足以和李建成对抗,可见李世民从来没有对李建成手软过。

李建成利用星相迷信陷害李世民,但是他从容不迫,先李建成一步告发他和李元吉秽乱后宫之事,言辞凿凿,令李建成哑口无言。

等处理完这些家事后,他就有明确的理由发动政变了,于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控制玄武门,顺便把自己的老爹也挟持了,此时权利当前,李世民一点手软的趋势都没有,一直奉行着强硬才能出政权的宗旨。在李建成、李元吉完全没有反应过来时,就果断的发动了政变,李世民亲手射杀李建成,其部将尉迟敬德斩杀李元吉,李世民就这样用亲人的鲜血换来了皇权。

李世民没有李建成的犹豫不决,他杀掉兄弟后,根本没有给他后人复仇的机会,把李建成、李元吉一门全部斩杀,可见其心性的残忍。

李建成之所以失败,一是因为性格犹豫,二是因为对手也是极其强大的,一个强大冷血的敌人,比一个心慈手软的对手更难对付。李建成从小受到的重视和宠爱,也让他没有足够的防范之心,他以为对方没有那么强大,殊不知自负把他推向了悲剧的深渊,身边的人一再建议他杀掉李世民,他也并没有听从,一次次的错过良机,也让自己丢掉了诛杀政敌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长孙   秦王   大唐   政敌   智勇双全   武德   智谋   先发制人   太子   皇帝   实力   身边   兄弟   建议   机会   财经   李建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