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官方语言吗?

现在用的普通话,就是官方语言与文字发音规则的文字体系与语音体系。

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东北三省腔调,组合的文字发音与声调的语言形式,叉又由于语言研究组成员将其推荐给政府用于官方用的文字发音与语句腔调,就成为标准语了。

语言研究组也不是瞎研究的,而是用民国时期的标准语,对民国标准语改造形成的。

民国标准语,是用北方音,南京腔,经过欧洲语言系统改编形成的。现在留下的一九二几年的电影片,就是民国标准语的画外配音。但是不是现在台湾人的标准语。现在台湾人用的标准语,也是对民国语进行改变的一种新的语系,只不过比大陆含的民国标准多些罢了。

民国语系和现在大陆语系,共同的特点就是用北方人的腔调与首都的腔调,编制出新的语言体系。原因很简单,首都很重要,北方人的语气基本上都互相能听懂,南方隔个十里二十里就互相听不懂了。

大陆的标准语,还参考了《说文解字》对文字的音.声.腔.韵的注音。所以除了欧洲式语法以外,基本上与古音相仿佛。

真正的中国标准音,就是《说文解字》,这部汉朝时编修的中国第1部字典的发音方式。

《说文解字》中的汉字的发音发腔方式,依据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后,对文字的发音方式。所以当时的发音应该属于秦国腔调。

秦国对文字的发音腔调,来源是周朝的金鼎文字的发音方式。

因此现代人,读周朝时期的文字,能读的基本上通顺。

然而,在中国标准字音,未必是当时的官方语音。因为不论哪个朝代的官方语言,是皇帝家族的语音方式。只不过官方语音与文字结合起来以后,都用的是《说文解字》的文字。所以如今在全国范围内,不论哪个地方的方言,写出汉字以后都可以互相认得,都懂得是什么意思的,只是口语发音听不懂罢了。

春秋战国以前,包括春秋战国在内,贵族垄断文字。所以一个人识不识字,就知道他是不是贵族,而不论贫富的。

而周朝分封的几万个诸侯,每一个诸侯王都有自己的文字。所以到了秦始皇,灭了六国以后,统一了文字。

商朝时候的文字用于占卜。

周朝时候的文字就用于记事了。但是周朝的文字有两个用法,一个是用于颂和雅,一个用于民风。这就是周朝时候的《诗经》,三部风雅颂现象。

其中,风雅颂的风,指的就是民间的风俗;风雅颂的雅,指的是贵族们的语辞方式;风雅颂的颂,指的是庙堂里的用辞。

辞,是对词的一个修饰,形成的。

所以词语有两种,一种就是普通人说的词语,一种就是高雅人说的辞语。

辞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成了近代五四运动以后,文人们指定的:文言文了。

文字也是这样的,春秋战国时期,把周朝的文字,由各个诸侯国改成了篆体字。所以秦国的篆字是现在人沿用的汉字的基础。

而秦始皇的秦国的大小篆字,小篆是秦始皇祖先们用的,大篆是李斯进入秦国以后改的。后来国王的玺印用的九叠篆就是这个大篆。

辞语达到顶峰的时候,就是给帝王死后的庙号,或谥号。

汉朝废除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帝王或者是政府用的办公文体,就成为公函文体,关于老百姓的书信文体严格的区分开了。

因此,中国周朝以后,一共有三个文体,风.雅.颂。

汉朝以后转变成为:《说文解字》体系,官方体系,民间体系。

具体的现实当中就是,《说文解字》体系下再分出,官方体系和民间体系。

民间体系,在近代的五四运动中,说成是:白话。

五四运动的文字体改造,就是提升白话,在整个中国的拥有地位。从而文言文废止,都用白话文了。然而掺入了大量的欧洲语法方式,虽然方便了欧洲人,但对中国人就不方便了。

方便欧洲人,不方便中国人,不是奴性,而是中国进入国际化。

中国的国际化,在五四运动中,差点把汉字废除掉,通用拼音。而中国老百姓太顽劣,不习惯拼音字,最终没有成功,仍然用汉字了。

商朝人的文字和语言,是另一个人群的文字语言,中国现在传承的是周朝人的周人文字和语言。

至于夏朝人,用的是什么文字,以及有没有文字,到目前不太清楚。从而夏朝以前的各个朝代就更不清楚了。

不论怎么说官方,就是谁执政,就用谁的语言,号称官方语言的。所以清朝有两个官方语言,一个是满文的,一个是汉文的。

但是元朝是个例外,元朝除了蒙文和汉文是官方语言以外,还有一个亚欧通用的巴思巴语。




有。洛阳读书音。

在古代没有“普通话”(Mandarin)这个词,但早就有类似的共同语言,只是各朝的叫法不相同:夏、商时期叫“夏言”;西周、东周、秦、汉时期叫“雅言”(“雅”通“夏”);南北朝以后叫“正音”;明清才叫“官话”。历朝历代,无论都城在哪,都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音。

读书音就是古代阅读文言文时用的一种语音,和平常百姓说话用的“白话”不同。在古代,官方口头用语是有专门的正音标准的,这就是读书音。每个朝代都有官方编写的韵书,用来规范官方的口头语言。比如,隋代的《切韵》、唐代的《唐韵》、宋代的《广韵》和明代的《洪武正韵》。

雅言是最早的官方语言了。上古时代,五帝时期和后来的夏、商时期,中原黄河流域地区是华夏先民的主要活动地带。从夏至清朝中后期,洛阳读书音(洛阳雅音)一直为标准音。

洛阳读书音,并非古代的洛阳口语,更不是今天的洛阳方言,而是洛阳太学里教学采用的标准读书音。是古代的唯一标准语音。汉语起源于中原,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音;中华5000年文明史,4000多年里中国人都说洛阳读书音;洛阳读书音至今仍保留在京剧“韵白”中。




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语+阿卡德语

夏(古亚述)——阿卡德语

商(外族入侵)——?语

周(有夏)(亚述帝国)——雅言

秦殖民政府(华夏,亚述的殖民地)——白话

楚——楚语

两汉两晋——通语

———————公元304年,长城陷,胡化开始———————

北朝——汉化胡语

南朝——通语

隋唐宋——正音(轻度胡化汉语)

蒙元——天下通语(汉字胡音)

明——官话(胡化汉语)

满清——官话/清末国语(汉字胡音)

民国——国语(汉字胡音)

共和国——普通话(汉字胡音)




肯定是有的,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开始,之前全中国在书写方面就是统一的官方语言了。

但在口音上面各地仍有各地的方言,那么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员是怎么交流的呢。

《辞海·雅言》条说:“雅言,古时称‘共同语’,同‘方言’对称。”孔颖达在《正文》中说:“雅言,正言也。”“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

而后各个朝代也都颁布了自己的韵书,如隋代的《切韵》,唐代的《唐韵》,宋代的《广韵》,元代的《中原音韵》,明代的《洪武正韵》,清代的《圣喻广训》等。值得一提的是宋以后的元和清两朝都是以小族而临大国,是以在文化的打压上异常严厉,清朝甚至有不会说官话的不能考取秀才的规定,而我们现在讲的普通话其实更接近满试普通话。

归根结底,在古代一国首都往往都是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大多的官方语言都和其首都的发音相差不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秦国   标准语   标准音   雅言   语言   汉字   官方   周朝   洛阳   腔调   发音   中国   民国   古代   体系   文字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