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造反失败后,康熙想将他全家上百口满门抄斩, 不料却漏掉了一人。这个人是谁,最后怎么样了?

在明末清初的重要历史关头,吴三桂在李自成的逼迫下,作出了他改变历史走向的决定,他的决定很简单、对历史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在当时他选择了关外的女真人、选择了清军。


投靠清军的吴三桂原本还不太想断掉自己的所有去路、还不想走到所有明朝遗民的对立面。


但是随着清军对他们这些降将的猜忌越发加重,他就只能选择放弃所有退路,走上了一条没有归途的道路上。


吴三桂断掉所有后路


吴三桂在投靠清朝之后,对明朝遗民们使用了很多残忍手段,其中屠城事件偶有发生,手段之凶残,无不令明朝遗民们义愤填膺、欲杀之而后快。


再加上最后他亲手血刃了南明的永历帝,所有事情加起来,更是彻底封住了他退往明朝遗民中的退路。


在清朝安定中原江山的时候,吴三桂为清朝建立下了赫赫战勋,为了表彰他的战勋,清朝就把吴三桂的家族分封到了云南,授予了他一个平西王的世袭爵位。



为了笼络吴三桂,清朝更是把皇太极的女儿、康熙皇帝的姑姑嫁给了吴三桂的长子,把他们一家给安排在了北京城内住下。


表面上给予他们尊崇地位,实际上是以吴三桂长子为人质,以此来要挟吴三桂,防止他谋反作乱。


清朝三藩之乱


接下来,吴三桂彻底沉迷进了这洪水滔天的温柔乡中。


如果清朝一直保持着原本对他的态度,可能吴三桂会一直安稳地过下去,直到自己入土为安。


但康熙年间,事情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改变了吴三桂安稳求成的想法。


当时正想一展身手的康熙皇帝,决定了要撤掉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三人的藩。


面对康熙皇帝的撒藩,吴三桂坐不下去了,于是他就和其他两位汉人藩王联手爆发了叛乱,这场叛乱就是我们历史中称之为三藩之乱的惊变。



在这一场叛乱中,吴三桂打起了号召明朝遗民帮他对付清朝的口号,但因为他前期做的事情太过于狠辣的原因,所以当时基本上没有什么明朝遗民愿意帮助他。


没有民心、没有足够与清军相对抗的实力,也就注定了他最终的败亡。


吴三桂势力的最终失败


但是吴三桂并没有经历到最终的失败,在他即将失败的前夕,他就突然离开了人世。


而他的所有权力,也在他离世前被他转交给了他的嫡长孙。


原本这个位置应该是传给他长子的,不过他长子在他叛乱前不愿意听他的劝告回云南,所以在北京被康熙皇帝给处死了。



只有这个孙子从北京回到了云南,最终接过了吴三桂的位置。


不过吴三桂孙子也没支撑太久,他很快就遭遇到了失败,然后随同着吴三桂的其他后代以及亲戚,被斩首示众了。逃走的人


在众多的历史记载中,都明确记载了吴三桂家中各口人被斩首的名单,但在这众多人中,有一个人是例外,这个人就是吴三桂的儿子吴应麒。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为减轻朝廷财政负担,同时为避免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之不利局面的形成,康熙帝玄烨下令撤藩,将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三藩撤除。并将这些藩王的军权、财权以及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政府,以结束其各拥重兵、独霸一方的吊诡局势。

清廷撤藩令下达后,吴三桂震怒异常,不甘心失去好不容易拥有的一切,便阳奉阴违,密谋反叛。同年11月21日, 诸事已准备妥当,吴三桂派人将云南巡抚朱国治当街(清廷派驻昆明的监视者)刺死,正式扯旗造反,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以“兴明讨虏”为幌子,发布檄文,明示天下,率军浩荡杀出云南。

大军誓师出发前,为笼络汉族人心,三桂命部属全部剪辫蓄发,改换汉服,并亲自主持祭奠以前被他用弓弦绞死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他还下令军旗全部用白色,马步骑兵全部以白毡为帽,意思是为故明“戴孝出征”。
但是,吴三桂本身就是明朝的叛徒,也是亲手埋葬大明的元凶之一,所以“兴明”的口号对广大汉人尤其是知识分子么有多大的吸引力,也得不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并没有出现一呼百应的鼎沸局面,很多人都选择冷眼旁观,所以吴军起兵之初虽声势浩大,但却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注定难以持久。

吴三桂起兵之初兵势极盛,大军出云南后沿途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了好几座重镇,因事发突然,清军猝不及防,连连败退。吴军兵分两路,一路攻四川,一路攻湖南,短短半年间,云、贵、川、湘、桂等五省全成了吴三桂禁脔,吴军很快便饮马长江,窥伺中原。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在吴三桂的影响下,尚之信、耿精忠分别在广州、福州举兵响应,至此,“三藩之乱”形成。

吴三桂的兵势强大,给清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他目光短浅,手下又缺乏能人辅佐,没有乘胜渡江追击,直捣帝都,而是长期在荆州、襄阳、武昌、宜昌一线与清军对峙,贻误了绝佳战机,给了清廷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

康熙虽然年少,倒也沉着镇定,深谋远虑,在挺过叛军最初凶猛的攻势后,他改变策略,集中兵力进攻湖南,对其他地方则采用分化、收买、瓦解之策,逐步扭转了不利局面。不久,耿精忠、尚之信兵败投降,被诛杀。之后,西北察哈尔蒙古之乱被平定 ,康熙遂得以从容迎敌,他任命图海、赖塔、杰书(康亲王)、岳乐以及汉将赵良栋、蔡毓荣等能征善战之人攻伐湖南吴军,战局开始发生转折。

康熙一反常态,重用汉将,他运筹帷幄,调度有方,清军已从最初的手忙脚乱中恢复过来,开始发起反攻,而吴三桂患得患失,犹犹豫豫,吴军的局势也一步步走上了下坡路。吴三桂已经失去直捣中原的绝佳机会,最终再也没有获得过这样的好机会了。

康熙十七年(1678),清军发起大规模反攻,在湖南接连收复了好几座重镇,并逼降了吴军水师将军林兴珠。

彼时吴三桂已年满67岁,体弱多病,又因长子吴应熊和孙儿吴世霖被康熙诛戮而意志消沉,见兵势受挫,大局不妙,自己已来日无多,便于这年3月23日迫不及待地在衡州( 今衡阳)登基称帝,定国号周,改年号昭武,改衡州为定天府,好歹过了回皇帝瘾。吴三桂本为反复无常之人,他建立大周,自称皇帝,取消了复明口号,终于暴露了其本性和野心,因而更加不得人心,许多将士都很反感他,或各自散去,或投降满清。

“大周昭武帝”吴三桂管辖的国土只有云、贵两省和湘、川、广西之一部分州县。和起兵的第一年比声势日衰,很多所占地盘都被清军收复了。

这年八月,早已病入膏肓的吴三桂在忧急中死于衡州,从登基称帝到一病而亡,仅五个月时间。

吴三桂死后,由其孙吴世蹯继位,他率残部继续负隅顽抗。康熙二十年(1681)正月,清军击溃吴军,收复贵州全境。十月,蔡毓荣率军攻克吴军老巢昆明,吴世蹯身着龙袍服毒自尽,清军将领将其首级传往京师报喜。清军将吴三桂满门上百口男女老幼尽数诛灭,并将吴三桂的坟墓掘开,开棺戮尸。一代枭雄吴三桂最后落得个满门被抄斩,自己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的可悲下场。

吴三桂有两子,一为吴应熊,一为吴应麒。吴应熊在京为质,又被顺治招为女婿,“三藩之乱”爆发后被康熙处死。吴应麒则在老爹起兵后率马宝等悍将转战贵州、四川、广西等省。三桂败死后,应麒随继位的侄儿吴世蹯退守昆明。但《清史稿》、《东华录》等史籍中再也没有三桂次子吴应麒回昆明后的任何记载。

清军攻破昆明后,灭了三桂满门,按理说,吴氏一族从此绝了后。

据说,清军为了将吴氏一族斩尽杀绝,不仅在全城大肆搜捕,而且还通令全国,不使一人漏网。史料中对吴氏家族中稍有名气的人均有交代,最后无一例外都被清军处死,唯独只有吴应麒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任何史籍中。吴应麒随吴世蹯退守昆明后便人间蒸发,彻彻底底的消失在历史烽燧深处,身为吴三桂之子,“三藩之乱”的重要将领,清军绝不会轻易放过他,那么,他是怎样成了唯一一条漏网之鱼逃出生天的 ?亦或是在清军破城前早就已经命丧九泉了?吴应麒的最终下落,也成了清前期重大悬案之一。

关于吴应麒的最终下落,有这样一则传闻:吴三桂死于衡州后,继位的吴世蹯退守昆明,其叔吴应麒随他一同前往。

吴氏家族心知大势已去,惟恐彻底失败后遭灭族之祸,为保留吴家血脉,于是让三桂仅存的儿子吴应麒化名潜出昆明城,逃到荒僻的山野间藏匿起来。和吴应麒一同逃亡的,还有其父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

吴应麒带着陈圆圆等人,辗转来到山高皇帝远的贵州东部岑巩县马家寨,并在那定居了下来。有趣的是,吴应麒的后代繁衍至今,已有两百余户一千多人了,而且全村姓吴,没有一个外姓。据说马家寨吴氏还有一条族规——共同守护家族的历史 ;其家族史只许口口相传,不得见诸文字,以免被朝廷发现,引来滔天巨祸。

2010年夏,在岑巩县马家寨发现了吴三桂后裔(疑似吴应麒?)的坟墓,同时还发现了陈圆圆墓,消息传出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专家曾赴马家寨考察,以辨真伪。

清史专家考证后认为,吴应麒、陈圆圆墓是康熙年间古迹,应是真的。吴应麒应是马家寨吴氏族人的直系祖先,再往上的“始祖”就到吴三桂了,基本可以认定马家寨吴氏是吴三桂的后裔。

顺着这个线索可以推论:吴应麒随吴世蹯退守昆明后,见战局不利,就悄悄护送陈圆圆躲到偏僻的云贵两省交界处,后来清军攻入昆明,吴氏被灭门,应麒无法重回昆明,只好拖家带口来到山高路险的岑巩县马家寨隐居起来。为躲避杀身之祸,他改名“吴启华”。吴应麒有三子,老大吴世琮(已战死),老二吴世珺,老三吴世珵。他带着陈圆圆和二子(传说还有马宝,故该村取名马家寨)到此荒山野岭间搭建茅舍,开荒种地,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由此可见,清军攻破昆明前,吴应麒、陈圆圆等人已经金蝉脱壳,逃出生天,藏匿在贵州岑巩县大山里,吴氏一脉在此生息繁衍至今,侥幸没有灭绝,逃过了一场灭族惊天大劫......而《清史稿》等史料中详细记载了清军灭吴氏满门的过程,其中唯独没有吴应麒的名字 ,在此似乎也可以找到最终答案了。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吴三桂,明末镇守辽东抗击满清的著名大明将领。可惜,在大明灭亡之时,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从此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如果吴三桂当时肯舍了陈圆圆,暂且忍辱负重,投靠李自成,不但可以保家人的安全,其后还可以再辗转投奔南明政权,继续抗清。吴三桂如果抗清战死,那此时吴三桂的声名,恐怕不会低于宋朝抗金的大英雄岳飞。

可惜呀,吴三桂降清了,而且降清之后,比在大明时更加的卖力。他作为清军前驱,率军追击李自成、张献忠余部。然后,吴三桂又同多铎进攻云南、贵州,剿灭了南明政权最后的根据地,将永历皇帝逼入了缅甸。

吴三桂不依不饶,又率兵追入了缅甸,迫使缅王交出了永历皇帝。他将永历帝带回昆明后,用弓弦缢死了永历皇帝。

吴三桂亲手结束了南明政权,他的大汉奸罪名从此是板上钉钉,永远无法洗脱了。

吴三桂靠抓到了永历皇帝,剿灭了南明政权,受到了康熙的嘉奖,在康熙元年晋封为了平西亲王。亲王,这在大清朝,可是只有皇帝的亲兄弟,或者儿子才能享受到的超品爵位呀。

不过呢,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康熙十二年,小皇帝玄烨脑袋发热,开始削藩。吴三桂一看,这不行呀,才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举兵造反,并自称周王,拉开了“三藩之乱”的大幕。

吴三桂很快占领了云贵,攻取了湖南大部分郡县。吴三桂本想让清廷割地,和康熙和谈,被康熙严词拒绝。

到了康熙十三年,即吴三桂起兵的第二年,两方开始陷入僵持。康熙十四年,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和其孙吴世霖被康熙绞死。康熙十六年,其他响应起义的藩王、将领纷纷投降清军,吴三桂失去外援。

康熙十七年三月,吴三桂为了振奋军心,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为周,史称吴周。同年八月,吴三桂在长沙病死。吴三桂的女婿郭壮图拥立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继位。

吴世璠退守贵阳,清军多路大军进攻。吴世璠不敌,在康熙十九年十月逃回昆明。

康熙二十年,清军三路大军分别从蜀、黔、桂三路入滇。吴世璠急令夏国相、胡国柱、马宝等将领阻击清军,最终决战于昆明城下。两军殊死拼杀,相持数月,到了十月中旬,城内粮食不继,吴周将领大臣纷纷投降,昆明城破。

吴周守将胡国柱阵亡,郭壮图自杀,吴世璠自刎,吴世璠妻子自缢。吴世璠的首级,及吴周将领夏国相、马宝等人被送往北京。马宝等人后来在北京被磔杀。这时,吴家人基本上死伤殆尽,其将领大臣也是被杀的被杀,投降的投降。从此之后,历史上再无吴家后人的记载。

惹出这么多事情的关键人物陈圆圆,自从吴三桂降清之后,正史中就没了记载。在野史稗记中,有说吴三桂在乱军之中找到了陈圆圆一说,但是关于陈圆圆的结局,却有多个版本。

第一种说法,陈圆圆年老色衰,做了道士终老。

第二种说法,云南城破之时,陈圆圆投湖自尽,或者随吴氏内眷一同自缢而死。

第三种说法,云南城破之时,大将马宝护送陈圆圆及其儿子吴应麟,躲避到了云贵交接处的岑巩县马家寨安身。据公开报道,说在那里还发现了陈圆圆、马宝等人的坟墓。

不过呢,第三种说法,跟《清史稿》的记载有明显的冲突。马宝在云南城破之时,被俘送往北京处死了。而吴应麟,在跟随吴世璠逃回昆明后,确实没了后续记载。

也许,吴应麟真的逃了出来吧。在民间传说中,说是吴应麟更名为了吴启华,隐居于马家寨,并在那里繁衍生息了下来。




吴三桂是明朝末年镇守辽东一代名将,可惜在大明灭亡之际,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从此“走向了一条不归路”,被世人唾弃,他借清军之力打败李自成,然后抵达汉中,进入四川,最后平定了云南、贵族、广西,为满清立下了赫赫战功。


吴三桂残忍的杀死了永历皇帝,亲手结束了南明政权,受到了满清的嘉奖,还被晋封为平西王,王爷在大清朝可是只有皇帝的兄弟或儿子才能享受到的爵位,可见朝廷对他的重视程度。

吴三桂坐拥云南、贵族、广西还有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兵多将广,实力雄厚,完全是个土皇帝,可以说是称霸一方。


可吴三桂这个藩王毕竟是汉人啊,清朝的皇帝自然是不放心的,康熙即位之后就开始着手削藩,吴三桂自然是不高兴了,自己好不容易混到这个地步一旦削藩自己没有了军队,那不一下子又回到了解放前,就如同粘板是的鱼肉任人宰割,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吴三桂联合其他两个藩王起兵造反,共同反抗满清,为了大造声势,吴三桂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号召前明百姓加入。

要知道,明朝可是葬送在他的手上,他这这样做岂不是打脸吗?打脸就打脸,无所谓,反正吴三桂的脸皮厚,也就不在乎了。


吴三桂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打得清军节节败退,一度攻到了长江边,占领了半边江山,形势一片大好。

可惜的是吴三桂攻至长江流域就掉以轻心了,他不是加紧北上,而是坐地急于自封为皇帝,他要在人生落幕之前实现人生的最高辉煌。

吴三桂的阴谋原形毕露,这使得原本支持他的明朝遗民看到了他的真实面目,纷纷离他而去,所谓失道者寡助,吴三桂就这样让康熙钻了空子,被其打败,还将自己全家百十口人送上了断头台,就连远在京城的儿子吴应熊也被康熙处死。(吴应麟剧照)


吴三桂一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吴应熊与皇太极的女儿建宁公主结婚,以驸马的身份留居北京,实为朝廷的人质,吴应熊生有两个儿子吴世林和吴世璠,吴世林随父亲吴应熊一起被康熙处死,吴世璠在之前被秘密送出京城,在吴三桂病死后继位。

小儿子叫吴应麟,是吴三桂与一个歌妓所生,但吴三桂好面子,对外和吴应麟以叔侄相称,他们父子俩一直相随,四处征战。


吴三桂死后,其势力如同江河日下,又加上内部争权夺利,很快就被清军打得四处逃散,吴世璠在其岳父郭壮图的支持下,即位大周皇帝,后又逃回老巢昆明,不仅被清军攻破城门,吴世璠自杀身亡。吴应麟和陈圆圆在随同吴世璠回到昆明后就人间蒸发了,再无踪迹。
关于他们的下落正史之中并没有记载,在野史中倒是有多个版本。

第一种说法是陈圆圆由于年老色衰,最后做了道士终老。

第二种说法是,在昆明城破之时,陈圆圆跳湖自尽或者岁吴氏内眷一同自缢而死。

第三种说法是,在昆明城破之前,大将马宝护送陈圆圆及吴应麟逃到了云贵交界的岑巩县马家寨安身。


不过第三种说法跟清史稿的记载有明显的冲突,清史稿记载马宝在昆明城破之时被俘,被送往北京处死了,而吴应麟在跟随吴世璠逃回昆明之后确实没有了后续的记载,也许吴应麟真的逃出来了。
据说,吴应麟改名为吴启华,与陈圆圆在马家庄隐居了下来,吴启华后来娶妻生子,并在那里繁衍生息,到如今,马家庄已有200多户,1300多人,都是吴应麟的后人,因此吴三桂也就是他们的祖先。
前不久,在马家寨附近发现了陈圆圆及吴应麟的墓葬,从而也印证了吴应麟侥幸逃过了康熙的屠刀,为一代枭雄吴三桂延续了后代。








在2011年时,经全国清史专家考证后,一致确认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的岑巩县马家寨村全村230余户1000多名吴姓村民均系在康熙时期掀起三藩之乱的汉臣藩王之一的吴三桂后裔。

按照历史记载吴三桂在三藩之乱被平定后,满门皆被康熙下旨诛杀,为何他现今还会有后人出现,难道当初有漏网之鱼?其实当初康熙诛灭吴三桂九族时何止有一条漏网之鱼,确切地说是有部分人都逃掉了,那么漏网的吴三桂后代又都是谁呢?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而降清,后又叛清,掀起了三藩之乱

吴三桂本是明朝边将,是负责帮助明朝抵御关外满清的总兵官,可是很不巧,明朝没有被清朝所灭,而是先被闯王李自成所统率的农民起义军攻灭,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克了北京城,明末帝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景山自缢殉国。

崇祯殉国,让吴三桂突然没了主子。吴三桂本接受崇祯圣旨率领关外的明朝精锐部队关宁铁骑进京勤王,结果吴三桂刚行军至唐山玉田就得到了崇祯殉国的消息,吴三桂只得率关宁铁骑退守山海关。

别看吴三桂当时在山海关手握明朝最精锐的边军关宁铁骑,但是他当时处境非常不好,缺粮短饷,他在山海关只是一时静观局势的无奈之策。

很快李自成就决定招降吴三桂,承诺吴三桂只要投降,立刻给吴三桂送粮送钱以解燃眉之急,李自成的招降让吴三桂动摇了,他准备决定投降李自成。

不过一个女人却改变了吴三桂的决定,这个人就是吴三桂的妾侍一代名妓陈圆圆。原来吴三桂在北京的家人跑到山海关告诉了吴三桂关于李自成在北京的所作所为,李自成部下大将刘宗敏对吴三桂父亲吴襄进行了拷掠,刘宗敏勒令吴襄交出二十万两白银赞助军饷,吴襄倾家荡产只拿出了五万两,远不够二十万之数,与此同时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还被刘宗敏所霸占。

这个消息让吴三桂十分震怒,老爹被洗劫,爱妾受辱,任何男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气,于是吴三桂决定不再投降李自成,他暗中联络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于是在山海关一片石大战中,吴三桂联合满清八旗军把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打得全军覆没,李自成也被迫放弃了北京。

吴三桂的老爹吴襄和在北京的吴氏族人全部被恼怒的李自成诛杀,不过幸运的是陈圆圆却趁乱逃离了刘宗敏军营,回到了吴三桂的身边,经历了家国惨变,从此吴三桂对陈圆圆更加依恋。

由于吴三桂的帮助,清朝也得以顺利入主中原统一全国,成为了大一统的王朝。此后吴三桂竭尽全力效忠清朝,帮助清朝南征北战统一中国,后来吴三桂更是为了向清朝表忠心,亲自率兵攻入缅甸,逼迫缅甸王莽白交出了逃入缅甸躲避的南明末帝永历帝朱由榔,最终吴三桂亲手将朱由榔绞杀,也由此吴三桂获得清朝认可和信任,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

在成为平西王之后,吴三桂逐渐又有了自己的野心,他希望能获得清朝特许,他能像明朝的沐王府那样能世代镇守云南。

清朝当然不允许出现世代镇守地方的异姓藩王,因此吴三桂在云南成为平西王之后与清朝中央的矛盾越来越深,尤其是在顺治去世其子康熙继位亲政之后,吴三桂已经成了清朝尾大不掉的隐患。

康熙亲政之后多次削弱吴三桂的权力,这让吴三桂对清朝越发不满,康熙十二年(1673年),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上书康熙请求告老还乡归隐老家辽东,康熙大喜,很痛快的批准了尚可喜的请求。

也基于此,康熙做出了撤藩的决定,吴三桂和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十分担心自己被撤藩,于是两人串通起来主动向康熙请求撤藩,以此试探康熙对撤藩的态度。

康熙直接就批准了吴三桂和耿精忠请求撤藩的申请,这突然就让吴三桂十分狼狈了,毕竟他没想到康熙连客套地劝一劝自己都不干,直接就让他撤藩,与此同时康熙还从京城派出了大臣来监管撤藩事务。

因此吴三桂在没有准备完善的情况下,只得与福建耿精忠联络起兵反叛清朝,并诛杀了康熙派来监管撤藩的云南巡抚朱国治,后来吴三桂又煽动广东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囚禁其父尚可喜起兵反清,至此吴三桂掀起了康熙时期著名的三藩之乱。

在起兵反清时期,吴三桂居然无耻地打出了“反清复明”的口号,可是天下人却并不买账,因为天下人都知道吴三桂为了向清朝表忠心,绞杀了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所以吴三桂打出“反清复明”的口号根本没得到太多前明遗臣的支持。

虽然吴三桂并没有得到天下人的支持,但是三藩兵马都是身经百战的劲旅,因此在三藩之乱初期吴三桂带领军队确实打得清军节节败退。

但是进入康熙十七年(1678年)之后局势发生改变,康熙为了平定三藩之乱,调动了几乎全部可用的八旗军,一度都导致了京城防御空虚,终于在八旗军的强大攻势下,耿精忠和尚之信先后被打的投降,吴三桂虽然还在力挺,不过也已是强弩之末。

吴三桂已经明白自己很难再翻盘了,于是在这一年三月,吴三桂决定放弃之前的“反清复明”口号,自己也不要再挂着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的称号了,自己要称帝,过一把皇帝瘾。因此吴三桂在衡山设坛祭天,正式登基称帝,建都衡阳,国号大周。

吴三桂政权败亡之后,吴三桂后人的结局如何?

吴三桂称帝之后就需要立太子,但是吴三桂当时年长的儿子只有吴应熊和吴应麒两人,其余都是幼子,而长子吴应熊聘娶了皇太极之女建宁公主,此后吴应熊一直留在京城当额驸,吴三桂起兵反叛之后,康熙当即命人捕杀了吴应熊及其长子吴世霖。

吴三桂的次子吴应麒早年时被他过继给了哥哥吴三凤,按照礼法吴应麒已经不算吴三桂这一支宗脉的人了,而且吴应麒为人傲慢自大,与吴三桂的很多部将都不和。

因此吴三桂立不了长子吴应熊和长孙吴世霖当继承人,也立不了次子吴应麒,最终他只能选择了吴应熊次子吴世璠为皇太孙。

吴三桂在称帝五个多月之后,就患了中风加痢疾,吴三桂自知时日无多,他就开始着手安排后事。按照当时的局势,吴三桂政权的覆灭只是迟早的事情,吴三桂也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吴三桂最担心的就是反叛失败后,他的后人会遭到族灭。

于是吴三桂在病中恳求义子兼心腹大将马宝一定要保护吴氏家族后人的安全,同时又给镇守岳阳的次子吴应麒写了一封信,叮嘱吴应麒好好辅佐侄子吴世璠,并尽量保护吴世璠周全。

在交代完这些之后不久吴三桂就病重去世了。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当时还在云南昆明,所以在吴三桂去世后,衡阳方面就推举吴三桂的心腹大将吴国贵主持事务,吴国贵主张秘不发丧,然后把吴世璠接到衡阳,放弃云南向北推进,继续开辟新的根据地。

但是辅助吴世璠留守昆明的是吴三桂的女婿郭壮图,他反对弃守云南,郭壮图的想法是想自己操控吴世璠,于是郭壮图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吴世璠,然后力劝吴世璠不可放弃昆明去衡阳,但是可以迁到贵阳,在贵阳登基称帝并迎接吴三桂遗体。之后吴世璠就听从了郭壮图的建议,在贵阳登基称帝,而吴三桂的遗体也被暂时安置到了贵阳。

康熙十八年(1679年)吴应麒在岳阳惨败,吴国贵在衡阳阵亡,湖南基本被朝廷收复,吴应麒和马宝只得率领残部护送吴三桂族人退守贵阳,而吴世璠则退守昆明。

不久之后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朝绥远将军蔡毓荣率军围攻昆明,郭壮图率军与清军交战惨败,在昆明城破之际,郭壮图与吴世璠一同自尽,昆明所属吴军六千七百余人全部投降。

吴世璠自尽之后也标志着吴三桂政权彻底瓦解,收复昆明之后,康熙立刻下旨诛灭吴三桂九族,吴三桂在昆明的族人几乎被诛杀殆尽。

但是吴三桂的孙女色诱绥远将军蔡毓荣,最终成了蔡毓荣的小妾,通过蔡毓荣的关系,庇护了不少吴三桂的后人,不久之后蔡毓荣私纳吴三桂孙女为妾的事被人告发,康熙大怒,立刻下旨赐死了吴三桂的孙女,并将收复昆明有功的蔡毓荣罢官,全家发配黑龙江。

之后康熙下严旨继续搜捕被蔡毓荣庇护的吴三桂后人,因此一些吴三桂的后人被搜捕出来诛杀,不过还是有一些吴三桂的后人改名换姓跑到其他地方躲了起来,所以这些吴三桂的后人得以幸免,但是由于改名换姓的问题,不少吴三桂的后人也不知自己与吴三桂有关系了。

昆明被清军攻克之后,镇守贵阳的吴应麒和马宝也知道贵阳肯定也守不住,于是二人带着吴三桂的族人和吴三桂的遗体放弃贵阳,向黔西南寻找安身隐居之所。

吴应麒和马宝后来在甩开清军围捕之后,在黔西南找到了安身之所,也就是现今岑巩县的马家寨村。当时陈圆圆也被吴应麒和马宝所护送,为了躲避清朝追捕,吴应麒、陈圆圆、马宝三人由于名气比较大,于是三人改名换姓,吴应麒改名吴启华,陈圆圆改姓为聂氏,马宝则改姓为谭宝。

吴应麒及其后人与马宝及其后人就此开枝散叶,二人都严令后世子孙不得入朝为官,马宝由于改姓,更是严嘱谭姓后世子孙世代不可与马姓通婚。

其实现在看岑巩县马家寨村与周围的苗寨村、侗寨村建筑风格完全不同,马家寨村是典型的中原汉人建筑风格,而且村中布局蕴含着九宫八卦阵排列,属于布局严谨,内通外连,安全防范意识非常强,外人进出不易的布置,就能明白为何在苗族和侗族聚居地会出现这么一个村子了,就是因为当年吴应麒和马宝在此隐居下来。

而马家寨村之所以叫马家寨村,一是为了掩人耳目,二是为了纪念马宝护送救援之恩,因此马家寨村就出现了名为马家寨村,全村的人居然多数都姓吴和姓谭的情况。

吴三桂的遗体也被埋葬在了马家寨村,后来陈圆圆隐居马家寨村终身吃斋念佛寿终正寝,在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以72岁高龄去世。陈圆圆死时由吴应麒和儿子吴世龙为其送终。

吴应麒担心陈圆圆名气太大,于是死后不敢以本名为她下葬,只在墓碑名上写着“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以此为陈圆圆立碑下葬。

而关于陈圆圆墓碑名的秘密,几百年来只有马家寨村的吴姓族人才知道,而且世代都是以口相传,不立文字,当地吴姓族人都不会称其为聂氏墓,都称之为陈阿婆墓。吴氏族人世代也都知道陈阿婆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陈圆圆。

陈圆圆与吴三桂合葬一处,陈圆圆都改名换姓立墓碑,那吴三桂自然更得改名了,吴三桂的墓名为“受皇恩颐养一次八十五岁吴公号硕甫墓”,这个名字让人十分费解,根据现代吴氏族人解释,所谓受皇恩颐养一次是指吴三桂称帝一次,八十五岁是指吴三桂当年死于八月十五,而硕甫是吴三桂的私号,这个称号只有吴氏族人内部才知道。

在2011年通过多位清史专家确定,马家寨村吴门聂氏之墓与吴硕甫墓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陈圆圆与吴三桂之墓,而马家寨村的吴姓族人全都为吴三桂后人。

写在最后

所以康熙虽然在平定三藩之乱后下旨诛灭吴三桂九族,但是漏网之鱼其实还有不少,先是通过吴三桂的孙女色诱大将蔡毓荣漏掉了部分吴三桂后人,后来吴应麒和马宝又摆脱了清朝的围捕,吴应麒一支得以幸存隐居起来。

当初被蔡毓荣放掉的那部分吴三桂后人肯定都是改名换姓,又历经数百年,自然没人能知道这些人是谁,但是最终能确定有名有姓的吴三桂后人侥幸逃脱漏掉的那就是他的次子吴应麒了。

其实想一想和吴三桂当亲戚挺可怕的,当初吴三桂与李自成大战,结果连他老爹吴襄和在北京的吴氏族人全部被李自成所杀,后来吴三桂60多岁了又起兵反清,再次连累大批吴氏族人被杀,怎么看都觉得吴三桂有点费亲戚,看来和吴三桂当亲戚挺危险,很容易就被他连累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平西   山海关   康熙   马宝   岑巩县   明朝   贵阳   遗民   满门   昆明   云南   长子   清朝   北京   后人   全家   皇帝   财经   吴三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