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遗下人”指的是什么人?

在电视剧《知否》当中,盛淑兰想要与孙秀才和离,但孙家母子就是不肯,总拿着“休妻”进行要挟,因为他们拿捏准了盛家不可能愿意让淑兰被休。

这种被休被抛弃的妻子,在古时候就被称作“遗下人”。

古时候,休妻、和离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男方单方面的,后者是二者和平分手。

以前的婚姻关系与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整体来说,女子通常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因为男子有权利单方面休妻,但女方并不能单方面休夫。

碰上制度比较完善的朝代,像是宋朝时期,女子最多能够主动要求和离下堂求去,这已经算是非常体面的一种结果了,其他的朝代,很难有这样的待遇。

一般来说,古时候对于女子改嫁,刚开始还是很看得开的,汉朝时期为了促进人口增长,朝廷都鼓励大家改嫁、再嫁,尤其是那些失去丈夫的女子。

像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在服侍汉景帝之前,就曾经嫁人生过孩子,不耽误她做皇后。

但是到了后来,逐渐收紧,对于女子改嫁这件事,越来越不友善,唐朝时期,虽然当时的贵族自由奔放,公主跟其他贵族女眷看起来都挺能耐的,但民间百姓却截然相反。

唐朝建立之初,太宗就曾下诏,要求各地州县上报当地的贞烈节妇,进行表扬。

这个时期,大家对于女子改嫁就已经不算友善了,当时的人认为失去丈夫之后,那最好就是终身守节,虽然改嫁不触犯法律,但容易受到周围人的白眼。

两宋时期倒是比较让人意外,因为宋朝时期女子和离改嫁,成为一种很正常的事情。

宋朝时期文人士大夫崛起,而像是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等大儒,对于改嫁、再嫁的态度都非常宽容,范仲淹出钱支持族中女子改嫁,王安石儿子去世,他亲自把儿媳妇改嫁给自己学生。

甚至于宋朝也出现了二婚的后妃,不管贵族还是民间,改嫁都不算稀罕事。

然而明清时期,事情出问题了,南宋时期受到主流打压的程朱理学在明朝突然兴起,明清时期女子改嫁这种事情,变得越来越不受待见。

现在很多人对于古人反感女子改嫁的刻板印象,大致上也是受到了明清时期各种文学作品描述的相关影响,其实明清以前,情况并没有明清时期那么离谱。

明清以前,婚姻关系解除,要么是双方和离,要么是男方休妻,而所谓的“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当中“二度花”就是指和离、丧偶的女子,“遗下人”说的是被抛弃、被休的女子。

虽然人们对于二婚的女子不是很友好,但也有一定的区别。

像那种因为丈夫去世,或者与前任的丈夫和离,而选择改嫁、再嫁的女子,大家还算包容,但是对于被抛弃的女子,一般古代人都是不愿意接受的。

这也是为何《知否》当中盛家坚持不让孙秀才休妻,只接受和离的原因。

毕竟在古时候,女子被休、被抛弃是一件有辱门楣非常不堪的事情,如此一来想着将来能够重新结婚过日子基本就是没指望了,谁也不会要这样的“遗下人”。




我朋友凤娟就是遗下人,她跟着男友去婆家,风雪夜被赶出来,她从此不登婆家门,不认婆婆。


凤娟认识德子之前,有过一次婚姻,婚后两年半,丈夫过世了。凤娟打工时认识了德子。两人相处一年后,开始谈婚论嫁,正好到年底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天,德子把凤娟带回家。


小年这天,德子的姑姑来到德子家,给嫂子送一块牛肉。凤娟去时,姑姑还没走,两人一起做晚饭。凤娟勤快能干,跟姑姑很快炒了一桌子的菜。夜晚屋外飘雪,屋内灯火温暖,一家人坐在炕桌前吃饭。


德子只有一个老妈,父亲多年前过世了。老妈看到凤娟能干,她很满意。不料,吃饭时,姑姑询问凤娟的身世。她说:“凤娟啊,不瞒你说,我有个疑问,你长得好看,个头也高,性格也好,人又能干,为什么三十多岁了,一直没找对象没结婚呢?”


凤娟想回答姑姑,却被德子拦住了。德子连忙给姑姑夹菜,说:“姑姑,小鸡炖蘑菇,这是凤娟的拿手菜,做得可好吃了,你尝尝。”



姑姑见德子拦着凤娟,不让凤娟说话,就觉得事情有蹊跷,于是,她不断地找机会询问凤娟。


凤娟是个直性子,她不喜欢遮遮掩掩,在德子再一次要阻拦凤娟说出实情时,凤娟不高兴了,她对德子说:“纸包不住火,再说我也没做错什么,你拦着我不让我说干什么呀?”


凤娟就跟姑姑说了,她曾经有过一段两年半的婚姻,她和前夫还有一个儿子,儿子已经三岁了,一直是她自己带着。她已经跟德子说过了她的身世,德子愿意养她的儿子,婚后,她也会为德子生一个孩子。


姑姑听到这些,脸色很难看。凤娟的婆婆之前一直热情地给凤娟夹菜夹肉,听完凤娟的身世,就再也不给凤娟布菜了。众人就在尴尬的气氛中吃完晚饭。


饭后,凤娟要刷锅刷碗,收拾厨房。但婆婆和姑姑都没让凤娟干活,她们把凤娟留在房间里,让德子去厨房干活。


温暖的火炕上,凤娟坐在滚热的炕头,婆婆对凤娟说:“凤娟啊,不是你不好,可你是遗下人呢,我这个老婆子命苦,年轻时候死了丈夫,也成为遗下人,我这一辈子,都没敢嫁人,就怕再把丈夫克死了,我就这一个儿子,如果他跟你结婚,你要是克他呢?那我可怎么活呀?”


姑姑也对凤娟说:“凤娟呀,一看你就是知书达理的人,念过书的人,懂得道理多,我们老家有个规矩,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不是你不好,规矩不能破呀。”


凤娟还是不明白,她问婆婆:“我的前夫是自己酒后开车出的车祸,我赶到医院,他就没气了。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凤娟又问姑姑:“什么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姑姑就说:“二度花,就是离过婚的女人,可以娶;遗下人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不能娶。”


凤娟听完姑姑的解释,更疑惑了,她问姑姑:“离过婚的女人,要么是女人不好,才离婚的;要么是男人不好,才离婚的。也就是说,离婚的女人,有一半可能是不好的。而死去丈夫的女人,要比离婚女人好的情况多吧。”



姑姑说:“凤娟,你还没明白我的意思?遗下人是克夫的女人,这样的女人,谁敢娶呀,就怕把第二任丈夫也克死,我嫂子不就是不敢再嫁吗——”


凤娟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她二话没说,背上包就走。德子急忙拦住凤娟,不让凤娟走。外面大雪纷飞,但婆婆和姑姑,没有人留凤娟。凤娟彻底对德子家失望,转身走进风雪中。


德子要出去送凤娟,但姑姑用力地拉住他,不让他去送。德子说:“又风又雪的夜里,凤娟要是出了事,我得后悔一辈子,我去送她,你们不同意我的婚事,我就不娶她了!”


姑姑这才放行。德子跑出门,追上凤娟。凤娟性格倔强,不让德子送,要自己回家。德子还是把凤娟送到她的出租屋。凤娟因为这天跟德子去婆家,已经把她的儿子送去娘家,凄冷的小年之夜,凤娟一个人独坐在风雪中。德子担心老妈见他不回去,会气坏了,急忙回去了。


德子的姑姑和妈妈,都不同意德子娶凤娟,苦口婆心地劝,又现身说法,德子妈说:“我不就是遗下人吗?我哪敢嫁人呢?我怕把二任丈夫克死。”


德子不说话,躺在炕上蒙头大睡,不吃不喝,绝食三天,可后来德子妈也绝食,不吃不喝,德子怕老妈饿病了,只好吃饭了。不过,他偷偷地找到家里的户口本,正月初六,他说去上班,就跟着凤娟去领了结婚证。


凤娟和德子结婚后,两人就租住在凤娟以前租的房子里,德子妈家在城北,冯娟家在城南,一个城南,一个城北,两家都不来往。德子回家看望母亲和姑姑,买的东西都被扔出来。凤娟则从来不去看望婆婆,婆婆不认她这个儿媳妇,她也就当没这个婆婆。


凤娟和德子是在工地上认识的,德子是力工,专门给瓦工递砖的,有一天,因为抢砖,德子跟一个力工打了起来,没想到这个力工又伸手挠他,又向他吐口水,他这才发现,这个力工是女的,就是凤娟。


凤娟丈夫去世后,凤娟为了养儿子,三三十年前,没什么工作机会,凤娟还想多赚钱,就只能跑到建筑队,跟男人一样干力工。每天都在搬砖,手都磨起泡了,胳膊累得抬不起来,腰快累折了,但为了儿子,她必须拼命干活。


德子被能干的凤娟吸引了,一来二去,就喜欢上了凤娟。凤娟是个直率的人,德子第二次请她吃饭,她就直接对德子说:“我有过一次婚姻,丈夫已经过世了,孩子只能是我自己抚养。你要是看上我,娶我的话,就不能对我儿子有二心。”




德子说:“我娶你,就是娶你这一堆一块,就包括你儿子了。你答应我将来结婚后,给我生个儿子就行。”凤娟说:“那可不一定,生男生女我可决定不了。”德子就笑了,说:“生姑娘我就认了。女儿更好,是爸妈的小棉袄。”


两人就热恋上了,可凤娟没想到,婆婆和姑婆都看不上她,不同意德子娶她,凤娟憋了一肚子气。婚后,她从来不去婆家,更不登姑婆的门。


婚后第三年,凤娟一早起来,就恶心得要命,吃什么吐什么,德子吓坏了,以为凤娟得了什么不好的病,骑着摩托车带着凤娟去医院,一检查,凤娟竟然怀孕了。德子乐坏了,赶紧骑车回家,告诉了自己的老妈。


德子妈后来得知德子偷偷地娶了凤娟,气得半死。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她不认凤娟这个儿媳妇,但她得认儿子呀。所以德子回家,老妈还是高兴的,得知儿媳妇怀孕了,她喜忧参半,总是担心那句古话:“不娶遗下人”,总是担心德子的安危——


凤娟后来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小花。那时候是独生子,二婚可以生一个,但不能再多生了。凤娟觉得没有给德子生个儿子,感觉对不起德子。德子则很乐观,他说:“小虎就是我亲儿子,现在我有女儿,有儿子,是最幸福的人了。”


凤娟的儿子叫小虎。小虎渐渐地长大了,德子对小虎很好,每天都骑着摩托车接送小虎去幼儿园,等小虎上学了,德子就骑着摩托车接送小虎上下学。


小虎学校里有什么事情,家长会啊,运动会啊,凤娟都让德子陪着小虎去参加,她想让儿子跟继父处好关系。这父子俩虽然不是亲父子俩,但关系非常好。


有一次,小虎在学校被同学打了,德子就找到那个同学,吓唬一顿,没想到那个同学的爸爸就在旁边,跟德子叫嚣。德子是搬砖的出身,还怕这个,直接一电炮就把同学的爸爸揍趴下了。小虎回来对凤娟说:“妈妈,德子爸爸把我同学的爸爸一个电炮打飞了!”


凤娟对德子也好,她怀孕后,德子就不让她去工地干活了,德子怕她累着,就让她在家养胎。凤娟就开始织毛衣,做棉袄。她给德子织了毛衣毛裤,又做了薄的棉衣棉裤,还做了一套厚的棉衣棉裤。



凤娟生完小花之后,也没再去建筑队干活,东北的建筑队只干一夏天的活儿,冬天太冷,动不了砂灰水泥,所以,冬天都闲着。


但早市却开着,卖油条豆腐脑的,卖炸麻花的,卖馄饨的,卖韭菜盒子的。早市还卖冻货,卖冻鸡腿冻鱼,还卖干鲜水果。卖塑料布的,卖锅碗瓢盆的,卖小百的,卖糖葫芦的,崩爆米花的,卖什么的都有,很热闹,


凤娟发现了商机,她跟德子商量,她想卖油条豆浆,因为她以前在早餐铺干过,学会了炸油条。


年轻的小夫妻俩说干就干,很有闯劲儿,自己的积蓄不够,凤娟就回去跟父母借,但没借来多少,凤娟的父母多年前就下岗了,打零工,赚不了多少。


德子回家把做生意的事情对老妈说了,老妈还是怪罪当年凤娟和德子偷偷地领证结婚,她就没给德子拿钱,说自己没钱。德子只好去找姑姑想办法。


隔一天,姑姑把一笔钱给了德子,德子喜出望外。有了这笔钱,德子和凤娟的油条铺子就开张了。炸油条这个工作,一年四季都能干,凤娟和德子小生意干得很上心,生意也做得红火。


炸油条早晨两点就得起来轧豆子,榨豆浆,生火炸油条。小花就没人照看。凤娟的娘家妈体弱多病,她已经带大了小虎,没法再带小花了。德子就想把小花送回老妈那里,让小花的奶奶看小花。


但凤娟不同意,既然婆婆不认她这个儿媳妇,连做生意也不肯借钱给她,那她的女儿也不用婆婆照看。德子没办法,只好把小花送去姑姑那里,让姑姑照看。凤娟感激姑婆在她白手起家时,借钱给她做生意,所以,就同意小花给姑姑照看,每月还给姑姑一笔照看孩子的费用。


转眼,小花就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每天也是姑婆接送,不用凤娟两口子操心。在早市开店已经六七年了,凤娟积攒了一些钱,就在小城里买了三室一厅的楼房。当时全款不够,又是姑婆鼎力相助,一家四口才搬到新楼里。


住上新楼,小虎小花两兄妹都很高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啊。德子给小虎的房间买了变形金刚来装饰,给女儿小花的房间里买布娃娃装饰,两个孩子欢天喜地。



凤娟看着父子三人笑闹成一团,感到心满意足,她觉得从此他们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变故忽然就来了,德子的老妈病了,姑婆打电话,说人已经送到医院了,让德子两口子快来医院。


德子让凤娟跟她一起去看望老妈,但凤娟说什么都不去,德子只好一个人去医院看望生病的老妈。老妈年纪大了,她踩着凳子拿柜子上的衣服,结果没站稳,摔下来,摔折了腿。


德子在医院看护老妈一个月,后来出院,老妈的腿伤需要慢慢地养着。德子不放心老妈自己在家住平房,就想把老妈接到楼里去照顾,楼里卫生间也在房间里,去厕所方便。


但凤娟不同意,她记恨婆婆当年不认她,她也不认这个婆婆。这时候,姑婆说话了。姑婆说:“凤娟啊,这些年我瞒了你三件事,瞒着德子两件事,这回我都告诉你们吧。”


原来,小花这些年,不是姑婆给看护的,都是小花的奶奶,就是凤娟的婆婆照看的。这件事德子知道,凤娟不知道。每次小花回来说奶奶怎么对自己好,凤娟一直以为是姑婆呢,没想到是小花的亲奶奶。


因为凤娟不让把小花送给婆婆照看,所以,姑婆和德子就都瞒着凤娟,没说出实情。姑婆又对德子说:“你们做生意开油条铺子的钱,不是我的,是你妈让我给你的,她当初不是不同意你们的婚事吗,也是跟你志气,就赌气说没钱给你。”


德子惊愕了,没想到做生意的钱是老妈给拿的。姑婆又说:“你们买三室一厅的楼房,我借给你们的钱,也是你妈给我的钱,我当时没说,是怕你们不要这笔钱。”


凤娟这才明白,婆婆不是不认她,这些年,婆婆偷偷地帮了她很多忙,都是在她最需要帮忙的时候,婆婆就伸出援手,出力出钱。她心里对婆婆多年的怨恨顿时烟消云散。


凤娟是个直性子,怨恨没了,误会解除,她对婆婆只剩下感恩。她主动说:“那把妈接到楼上吧,跟小花一个房间。住大卧室吧,大卧室有阳光,我和德子住小卧室,我们白天都在外面做生意,只有晚上回去睡觉,有没有阳光无所谓。”


德子的妈妈,就被凤娟和德子接到三室一厅的楼房里居住。德子也很有心眼,当初买楼,他买了一楼。后来凤娟对德子说:“你挺有心眼啊,买楼的时候就想着,将来把婆婆接来,出来进去方便。”


德子说:“凤娟啊,我还不是为你着想?将来你老了,出来进去也不方便呢。”凤娟就打了德子一拳,笑着白了德子一眼,说:“德行!”


其实,德子妈当初借钱给德子开油条铺子,借钱给德子买房子,通过姑婆的手,说是姑婆的钱,婆婆还有一层意思,她还是担心凤娟跟德子揣心眼,所以,她就不说是自己的钱,说是姑姑的钱,这样,凤娟拿了姑婆的钱,就不会赖账不还的。


但婆婆跟凤娟生活了几年之后,知道凤娟是个善良的女人。后来,当小虎考上大学时,德子和凤娟积攒的钱,还不太够,婆婆就把儿子儿媳早就还给她的钱拿出来,给孙子上大学。


一家人嘛,不分彼此。只要幸福快乐就好。



写在后面:


所谓“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就是宁可娶离婚的女人,也不能娶死了丈夫的女人。过去有种封建说法,说死了丈夫的女人是克夫。


我们应该破处迷信,无论是二度花,还是遗下人,只要女人的人品好,就值得被尊敬,被呵护,就值得被男人以礼相待,娶做媳妇。


男女相恋,重在感情,只要有爱,只要相互包容和体谅,小日子会越过越甜美。


我是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点赞、评论,谢谢!




刘玉兰结婚第8年,丈夫喝药去世了。公婆认为刘玉兰克夫,将她赶出家门。刘玉兰在外打工时,遇见了比自己大5岁的朱伟亮,朱伟亮的父母得知刘玉兰是遗下人,坚决不让儿子将她娶进门,他们告诉朱伟亮,如果他不听劝,日后会倒大霉的。

但是朱伟亮和刘玉兰已经交往一年多,他相信娶了刘玉兰不是他的劫难,而是他的福气。一开始,朱伟亮的家人不肯接纳刘玉兰,但是了解了刘玉兰的经历,再加上后来发生了一些事,家里人改变了对刘玉兰的看法。

刘玉兰和第一任丈夫赵伟是相亲认识的,赵伟老实到有些木讷,不善言辞,刘玉兰本不想同意这门婚事,但父母觉得女孩子嫁人就要嫁一个老实本分的男人,刘玉兰在父母的说服下,同意了这门婚事。

婚后,刘玉兰发现赵伟虽然对他很好,但性格太过老实,没有自己的主见,公婆让他干什么,他就言听计从,从来不会说不。

刘玉兰怀孕时,想吃葡萄,婆婆认为刘玉兰怀的是女儿,不让赵伟给刘玉兰买葡萄,赵伟就告诉刘玉兰,他妈妈不让他买。刘玉兰很生气,婆婆不让他买,他就不能偷偷地买?

赵伟却说:不行,我妈说了不让买,就不能买。

更让刘玉兰生气的是,她到了预产期,婆婆说孩子出生要花不少钱,让赵伟外出打工。刘玉兰认为孩子还有半个月就出生了,等她出了月子再出去打工也不迟,但赵伟竟然在夜里,趁她睡着时外出打工了,女儿6个月大时,他才回来。

刘玉兰怪赵伟太听从父母的话,她和赵伟已经结婚了,如果赵伟总是听他爸妈的话,丝毫不考虑她的感受,不如离婚。赵伟从来没有想过离婚的事,再加上当时农村人离婚的很少,赵伟觉得离婚有点丢人,只好向刘玉兰保证,他以后会考虑她的意见。

结婚第5年,刘玉兰的儿子出生了,公婆得知刘玉兰生了儿子,喜极而泣。不过刘玉兰的日子却不好过了,公婆觉得刘玉兰不会照顾孩子,孩子满月后,公婆就让刘玉兰外出打工,他们老两口在家照顾孩子。

刘玉兰不同意,公婆就说刘玉兰不会过日子,只想在家享清福,不想出去打工。家里有他们照顾,刘玉兰有什么不放心的?

刘玉兰让赵伟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孩子刚满月,正是需要妈妈的时候,她不能离开。再说了,公婆重男轻女,从来不对女儿正眼相待,她要是外出打工了,女儿以后还有好日子过吗?

赵伟夹在中间,不知道该怎么办,公婆劝赵伟和刘玉兰离婚,刘玉兰也哭诉日子没办法过了,让赵伟给她一个说法,赵伟除了沉默,就是沉默。最终,刘玉兰坚持留在家带孩子,不过公婆不让赵伟给她钱花,刘玉兰只能做一些杂活赚生活费。

儿子2岁时,赵伟打工回来,公婆让赵伟和刘玉兰离婚,他们说刘玉兰不孝顺,不懂事,总是忤逆他们的意思,这样的儿媳妇娶进门何用?刘玉兰也对赵伟失望之极,不愿意和他说话,赵伟回到家,两人也分床睡。

公婆哭着对赵伟说,如果赵伟不和刘玉兰离婚,他们就不认赵伟这个窝囊废儿子。赵伟不同意离婚,婆婆就指责赵伟不是个男人,竟然管不住自己的妻子,真是让人笑掉大牙。她要是知道赵伟这么没骨气,当初就不该生他。

公婆一连闹了半个月,直到那天早上,刘玉兰到卧室喊赵伟吃饭,才发现他在卧室喝了一瓶农药,人已经不行了。

公婆认为赵伟这样都是因为儿子和刘玉兰八字不合,坚决让她滚出这个家。刘玉兰舍不得孩子,公公拿起一根木棍将刘玉兰打得浑身是伤,刘玉兰才不得不离开家。

走之前,婆婆将躲在一旁不敢吭声的孙女拽到刘玉兰面前,让她带着女儿一起滚。刘玉兰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先带着女儿回娘家。刘玉兰知道公婆年纪大了,已经没有外出打工的能力,为了让公婆和子女过得好一些,刘玉兰将女儿放在娘家,自己外出打工。

过年时,刘玉兰将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给公婆一半,又给儿子买了几件新衣服,可婆婆竟然当着她的面就把衣服烧了,刘玉兰给他们的钱,也被她扔出来,公公一手拿着砖头,一只手指着刘玉兰说:从今以后,我们家和你没有半毛钱关系,我们也不会让光辉认你这个妈妈的,你要是敢进这个家门,就别怪我不客气。

刘玉兰无奈,只能转身离开。儿子5岁时,得了肺炎住院,刘玉兰得知后,请假赶回家,结果还没进病房,就被公公一脚踹到地上,疼得半天没爬起来。刘玉兰为了见儿子,只能偷偷躲起来,趁公婆不注意的时候看他两眼。

但公婆每次知道她悄悄看孩子,都会对她拳打脚踢,刘玉兰只好打消了见儿子的念头。

刘玉兰在外打工时,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朱伟亮。朱伟亮家庭条件不好,所以一直到35岁还未结婚,刘玉兰本来没有动过再婚的念头,但朱伟亮比赵伟体贴,也懂得心疼她。她和朱伟亮同居时,朱伟亮每天下了班会做饭,刷碗,吃完饭还会牵着她的手下楼遛弯。刘玉兰想吃什么,朱伟亮都会给她买。虽然两人赚得不多,房子也是租的,但刘玉兰和朱伟亮在一起,第一次体会到家庭的温馨。

朱伟亮的父母反对他们在一起时,朱伟亮也是力排众议,坚持要娶她进门。刘玉兰觉得朱伟亮比赵伟值得依靠,所以思虑再三,和他领了结婚证。

婚后,朱伟亮知道刘玉兰身体不好,不适合再次怀孕生子,从来没有要求她必须为朱家生下一儿半女,朱伟亮还让刘玉兰将女儿从她娘家接回来,给她一个幸福完整的家。

夫妻俩在外打工时,就将女儿带在身边,女儿在学校借读。朱伟亮的父母一开始并不接纳刘玉兰和孩子,但朱伟亮对刘玉兰太好,所以刘玉兰和公婆在一起时,能忍则忍,很少和公婆顶嘴。

婆婆中风后瘫痪在床,公公身体不好,没办法照顾她,刘玉兰就辞职,接过照顾婆婆的重任,每天给她擦洗身体,洗衣做饭,上午和下午还要各抽出一小时的时间带婆婆外出锻炼。为了婆婆的身体着想,刘玉兰还在家门口安装了可以让婆婆锻炼的器械。

在刘玉兰的精心照顾下,婆婆一年后,就能下地走路了,虽然说话时含糊不清,走路也只能慢吞吞地走,但是相比之前的情况,已经好了很多。

刘玉兰的付出,身边的人都看在眼里。村里人见到刘玉兰的公公婆婆,经常夸他们有福气,娶到刘玉兰这样的好媳妇。如果不是刘玉兰,他们现在的日子一定不好过。

公婆仔细想过,如果没有刘玉兰,朱伟亮肯定要辞职在家照顾他们,那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来源怎么办?虽然现在朱伟亮一个人在外打工,要养活一家人,但刘玉兰的女儿已经能自食其力了,刘玉兰又在家里种了菜,喂了鸡和鸭,能减少家里不少开支。总的来说,刘玉兰嫁到他们家,好处大于坏处。


公婆以前对刘玉兰嗤之以鼻,好在他们不像赵伟的父母,总是对她动用武力,老两口都是甩脸色给刘玉兰看。不过现在他们看到刘玉兰干活累了,会劝她多休息一会。刘玉兰去地里干活,公公会烧好饭菜,等着刘玉兰回家吃饭。

刘玉兰心里很感动,虽然家里依旧贫穷,但心里是甜的。

朱伟亮的父母身体不好,不过在他们在世期间,刘玉兰尽心尽力照顾他们,葬礼也办得十分体面,所以朱伟亮一直对刘玉兰心存感激。

刘玉兰以为日子能一直这样幸福下去,谁知就在她58岁这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女儿因为丈夫背叛了家庭,决定离婚。刘玉兰不想让女儿像她一样对子女愧疚,离婚时支持女儿要回了3个孩子的抚养权。好在3个孩子都是女孩,很懂事听话,成绩优异,刘玉兰心里宽慰了不少。

唯一让刘玉兰内疚的人是朱伟亮,因为他不仅同意刘玉兰的女儿离婚后带着孩子跟他们一起住,平时他打工赚钱,也会将大部分钱都贴补到孩子身上。

刘玉兰心疼朱伟亮,朱伟亮笑着说:都是一家人,你女儿也是我女儿,我疼自己的外孙女和女儿是人之常情啊。


刘玉兰觉得朱伟亮为她背负了太多,本就心存愧疚时,儿子突然联系上了她。

原来刘玉兰自从再婚后,就没再找过儿子。刘玉兰认为公婆重男轻女,一定会对儿子好,谁知儿子为了养家,小小年纪就背着箩筐上山捡煤,十几岁就跟着师傅学木工赚钱。因为年纪太小,身高不足,干起活来十分吃力,手上磨出不少血泡。

赵伟的爸妈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不能赚钱,还要经常吃药,赵伟的弟弟只顾着自己一家人,从来不管父母和侄子的事,所以刘玉兰的儿子小小年纪便扛起了这个家。

因为家里太穷,如今他已经三十多岁还未结婚。他年少时吃了太多苦,如今又得了急性肝衰竭,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没命。

刘玉兰得知这件事后,嚎啕大哭。刘玉兰得知赵伟的妈妈还活着,她哭着跑到家门口质问她,儿子已经病入膏肓,为什么不通知她?


赵伟的妈妈却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不想告诉你,你自己身体也不好,如果我孙子康复了,以后还要给你养老,我自己养大的孙子,凭什么给你养老送终?

刘玉兰这才知道,前婆婆这么做就是担心她和儿子因为这件事和解。刘玉兰觉得前婆婆不可理喻,如今孩子重病,危在旦夕,她不想着治好孙子,竟然还在担心她和儿子会和解,她到底是爱孙子,还是只爱她自己?

刘玉兰来到儿子的病房,看到儿子身上插满了管子,心疼不已。儿子看到她时,却黑着脸说:你现在来干什么?你早不来看我,现在来看,已经晚了。当初你抛下我,从未来看过我,就已经把我这个儿子抛弃了。

刘玉兰的女儿知道母亲心里委屈,她告诉弟弟,母亲这些年一直都挂念他,只是爷爷奶奶总是欺负她,打她,母亲才不敢来看望他。这次得知他得了病,就急忙赶来了。她相信弟弟也是想见妈妈的,不然为什么给他打电话呢?


刘玉兰知道儿子要换肝,她跪在地上哭着求医生将她的肝换给儿子,不过儿子治疗的事,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刘玉兰儿子的病需要换肝,但换肝要符合他的身体状况,其次,就算手术成功,后续治疗费也要不少钱。

朱伟亮告诉刘玉兰,他知道刘玉兰愧对儿子,他愿意砸锅卖铁,四处借钱给她儿子看病。刘玉兰在医院日夜守在儿子身边,儿子发现母亲对她关怀备至,这才对奶奶的话产生怀疑。他喝着母亲亲口喂的鸡汤,突然对母亲的恨释怀了,如果母亲真的不爱他,怎么会在危急关头对他不离不弃地照顾呢?

亲戚邻居见刘玉兰对孩子照顾地很好,还为他四处借钱,也觉得刘玉兰做得不错,他们劝赵伟的母亲和弟弟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大家一起为救孩子出一份力。

如今刘玉兰的儿子身体已经有了好转,刘玉兰和儿子也和解了。朱伟亮多了一个女儿,如今又多了一个儿子,虽然两个孩子都不是他亲生的,但是他相信,这个家走向圆满,就是最大的幸福。


俗话说:“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遗下人”指的是什么人?

“二度花”,指的是离异后再婚的女人,女人结婚后因为夫妻性格不和,或者婆媳矛盾等问题选择离婚,离婚后遇见合适的人会再嫁。

而“遗下人”就不同了,在古代,“遗下人”一般指的是丧偶或者被夫家休掉的女人,这类人要么人品不行,要么被人认为命硬克夫,所以她们离婚后很难再嫁。

那么,遗下人真的不能娶吗?

我认为很多事不能一概而论,在赵伟父母眼里,刘玉兰不是合格的儿媳妇,她成为遗下人,不配再嫁,就算再嫁也过得不好。

但是从刘玉兰的立场来看,公婆一直在插手她的婚姻,导致她和丈夫矛盾不断。她为夫家生儿育女,公婆却不让她见儿子,明明公婆才是她家庭不幸的始作俑者,但是公婆却将所有的过错都交给刘玉兰背负,这对刘玉兰是不公平的。

如果刘玉兰不是一个好儿媳,为什么朱伟亮不顾父母的反对也要娶她?如果“遗下人”不能娶,为什么朱伟亮的父母会接纳她,觉得儿子娶了她是家里的福气呢?

幸福的婚姻需要两个家庭共同努力,我们不能因为婚姻失败,就将问题全部归咎在一个人身上。

幸福的婚姻,考察的是双方的人品和经营婚姻的方式,而不是通过“二度花”或者“遗下人”这种方式将女人分为三六九等。只要对方心地善良,人品过关,不管她是二度花还是遗下人,都值得被爱。




过去,在民间,有这么个俗话“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可能有些人听了不怎么理解。说到俗语,是老祖宗们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有一些经验在当时可能是很有用的,但也一些就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实际状况。所以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学会鉴别,好的有用的要学,不好的,无用的要批判。


俗语“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就属于这一类。所以我们要带着批判的态度去学,去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了解一下:

—、宁娶二度花

宁娶二度花,什么是二度花,本意意是植物二次开花,也可以说是“梅开二度”。后来人们把它比喻人的第二次婚姻。所以这半句的意思是说,宁愿娶有二次婚姻的女人,就是结过二次婚的二婚女人。


一个男人为什么要娶一个二婚的女人呢?当然这里指的男人主要是一些找不到媳妇的光棍汉们,他们还是比较喜欢找二婚的女人。

一般来说,这里讲二婚的女人,大都是指离异的女人。这些离过婚的女人。主要是和前夫,很多是因为情感不和,性格差异太大,当然也有个人作风方面的问题才导致两人感情破裂离婚的。


那些光棍汉,因为穷等原因娶不到媳妇的,他们就会选二婚的“二度花”。在农村男人最害怕找克夫的女人,害怕自己被克死。而离异的女人,就不存这个克夫问题,所以,这也男人愿意娶这些“二度花”作媳妇的主要原因。

二、不娶遗下人

不娶遗下人,这下半句应该是呼应上半句的,就是说,那些打光棍的男人没办法宁愿娶离异的“二度花”,也不愿娶“遗下人”。那么什么是遗下人?


说起这个“遗下人”,一般指的是家里的男人因疾病或因灾祸而死的,只剩妻子一人。这个女人就叫做“遗下人”。那男人为何不娶遗下人呢?

这个说起来,还是人们被封建迷信给吓住了。在过去,男人出意外和非正常死亡,就说明这个女人命“硬”,会“克夫”。男人就是被她给克死的。


要知道,男女结婚在一起,都愿意相伴一生,白头偕老。如果半路丧偶,说明有一方命硬,把对方克死了,这是很不吉利的。

所以,人们认为“遗下人”的女人有克夫命,和谁结婚都会不长久。哪个男人愿意娶这种女人呢?因此,在农村,过去“遗下人”这样的女人不容易找到男人,即使是穷光蛋的光棍汉也是宁娶二度花,也不愿娶遗下人的真正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二度花和告遗下人所处的地位不同,遭受的待遇更不同。特别是遗下人,丧失丈夫已经够痛苦了,但在社会上还要受到歧视,更会让她们受到的打击会更大。所以,我们在了解这种因封建迷信导致的丧夫女人的不幸遭遇时,就一定要批判和否定这种观念。

图片来自网络




  老祖宗留下的警示语,是长期实践与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道理,但不一定适用于现在。类似的还有“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宁娶富家奴,不娶穷家女”,等等。

  那什么是“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呢?这里“遗下人”显然是一个生僻词,现代人基本不用。那古代的“二度花”与“遗下人”究竟指的是什么人呢?一起来看看。

宁娶二度花

  “二度花”,从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指再次盛开的花朵,泛指美好的事物再次如鲜花一般绽放,所谓“梅开二度,满园芬芳”即如此。在古代梅开二度还是一种吉兆。

  在当下,“梅开二度”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梗,意思是同一件事做第二次,比喻女子守寡后再婚,也就是梅开二度、再缔良缘。古代还常把第二次婚嫁女子称为二度梅。

  因此,古代擅以花喻人,从花延伸开来,后来“二度花”就喻指了寡妇,寡妇再婚等于梅开二度,如此看来这个弯转得自然而不至于那么猝不及防了。

  还有,既能指“花”,说明还是年轻的女子,虽然失去了丈夫,但并没有生育过孩子。

  “宁娶二度花”,就是说宁愿娶死去了丈夫的女子,也即娶丧偶的单身女子,这与“宁穷死,不娶生妻”有异曲同工之意。

  为什么“宁娶二度花”呢?因为单身的寡妇死了丈夫,与前夫家并没有什么过多的牵扯,在各种关系处理及人情世故上都相对单纯得多。

  因此,寡妇与离过婚的女子相比,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两者相较时,自然会选择娶寡妇了。

  当然,在古代,也有迷信说法说寡妇克夫等,但与因犯错而被婆家休掉的女子权衡利弊之下,娶寡妇还更为放心得多。

不娶遗下人

  “遗下人”,在古代是指被丈夫休掉的女子,如在现代则指离过婚的或大龄的女青年,而把这样的女子称为“遗下人”确有一种贬抑的意味

  因此,“不娶遗下人”,一般来说,在古代就是指不娶被婆家休过的女子,在现代指不娶离异的女子或大龄女青年。当然,这种说法也是欠妥的。

  为什么“不娶遗下人”?因为在古代只有犯过错的女子才会被婆家休掉,而这样的女子大多会因为是品德问题,或自己有疾病等问题而造成的。

  在现代,女子离异主要因为与前夫感情不和,或性格差异太大,当然也有个人作风方面等的问题导致两人感情破裂而离婚。

  总之,“遗下人”在古代会被人们歧视。

为何“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

  在古代,寡妇之所以守寡独自一人生活,并不是因为自己作风问题、道德败坏等而造成的后果,而是因为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

  而且年轻的寡妇在丈夫死后,独自一人,没有孩子的拖累,与前夫家也没有什么牵扯,关系很单纯,也没有作风问题等,长得又漂亮,这样的单身女子是很容易被人看上的。

  比如在农村,一些过了适婚年龄、条件不算好的年龄稍长的男子,是很喜欢这种成熟女性的。

  而被丈夫休掉或改嫁的女子就不同了,这样的女子即便与前夫离了婚,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关系牵扯,如果有孩子,关系就更麻烦了。

  一旦与这样的女子结了婚,容易起纠纷,有可能下半辈子都与她前夫家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生活一地鸡毛,如果再遇上财产分割之类的,还容易闹上法庭打官司。

  还有,古代被丈夫休掉的女子,最是让人看不起,甚至很受歧视,认为她们作风不好、不孝顺父母,或自身有让人难以接受的毛病等,还经常会对她们指指点点。

  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如果在婆家犯了错,即便有法律保护,但违反了“七出”条件,还是会被丈夫扫地出门,也就是“休妻”,在一些影视剧里我们也看到过古代休妻。

  什么是七出?“七出”在唐代以后就出现了,内容源于汉代的《大戴礼记》,“七出”包括:不顺父母、无子、YIN荡、妒忌、有恶疾、多言、窃盗

  七出把“不孝顺父母、不能生孩子、为人YIN荡”放在了前三,可见孝道、生育、作风问题对古人有多重要,而这三条女子又很容易犯。

  在古代,百善孝为先,父母是天,不孝顺就是天大的事。即便在现代如果NUE待公婆、情节恶劣,这样的女子离婚后,想必也没几个人敢娶吧。

  还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女子不能生育被休很难再嫁,娶了也会遭人非议。

  现代人们观念虽然发生了转变,无子可领养,但也忌讳。我亲戚前妻就不能生育,虽然两人很恩爱,但还是忍痛离了婚娶了另一女子,后来现妻才生了一女儿。

  比如,陆游与唐琬,原是一对伉俪情深的恩爱夫妻,但婚后1年多,唐琬的肚子都没有动静,陆母本就不满她耽误儿子前程,这下更以不能生子为由令儿子休了她。

  陆游在孝道与爱情的天秤下,选择了前者,如此唐琬被休掉。有意思的是,唐琬嫁给赵士程为继室后却生了一生一女,生活很幸福,而在古代如赵士程这样眼光的名士又有几人?

  还有犯“YIN荡、盗窃”的女子,这在古今都不能接受,除了涉及到人品、作风等问题外,一个家庭如果娶这样的女子,不仅自家遭罪,还会被人戳断脊梁骨的。

  “有恶疾”,古今大多也会敬而远之的,谁家愿意娶一个病秧子在家里伺候呢?除非有真爱,不介意对方的身体状况,不过那种情况也非常少。

  所以,“遗下人”不管在古代或现代,都会让人敬而远之

  有意思的是,寡妇在古代本是不受待见的群体,但与被休掉的女子相比又有了优势,因而受到了世俗的少许偏爱,而后者牵扯问题多令人望而生畏从而裹足不前。

“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的意识偏见

  俗语“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是古时人们的一种择偶观,有一定的道理,但同样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意识局限,也是古人对女子的一种偏见。

  “二度花”和“遗下人”是两种不同情况之下的女子,但如果在古代按类别来分,宁娶A而不娶B,就是对女子的一种极大的歧视。

  因为“二度花”不一定是十全十美、令人趋之若鹜的;“遗下人”也不一定就是十恶不赦、令人望而生畏的。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红楼梦》里,薛宝钗的结局就是一个典型的“二度花”,她历经种种终于成功嫁给了贾宝玉,而宝玉痛失至爱、万念俱灰而出家当了和尚,薛宝钗就此守“活寡”,成为了“二度花”。

  而薛宝钗这样的二度花,却也是饱受争议。读者更庆幸的是,她费尽心思夺了黛玉的至爱而自己最终也没得到幸福,成了嫁而不得再嫁结局更为悲惨的“终身误”,可悲可叹啊。

  而对于“遗下人”的案例呢?

  陆游的前妻唐琬,就是著名的“遗下人”,唐琬与陆游婚后1年未生子,但她不是永远生不了孩子,只是时间的问题,她嫁给赵士程生得一子一女就是最好的证明。

  唐琬曾是“遗下人”,你能说她道德品质不行吗?她只是古代苛刻“七出”下的牺牲品而已,是封建理念强加于女子身上的桎梏,她的被休实是那个社会最大的“误会”。

  因此,钰姐认为,“遗下人”一词是对女性的一种极大的不尊重,这种说法只存在于古代,因为现在男女平等,懂得尊重女性,妇女也顶半边天了,谁都不是“遗下人”。

  因此,老祖宗留下的文化,有着历史与意识的局限,我们需结合一定的历史背景来理解,摒弃糟粕,取其精华,批判客观地接受,这才是我们对待古文化的正确态度。

  你怎么看“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呢?欢迎留言。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姑婆   公婆   寡妇   姑姑   小花   俗话说   婆婆   丈夫   儿子   古代   不好   女儿   父母   女子   孩子   女人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