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高俅和蔡京真是奸臣吗?

这要看评判者是何种立场

倘若在赵高、李林甫、来俊臣、秦桧、贾似道、严嵩这些人的眼中,这俩人是“栋梁”。




《宋史》中,蔡京名列《奸臣传》,可谓货真价实的奸臣。高俅在《宋史》中没有立传,事迹散落在其他的传记中。根据高俅生前的作为,虽然也有劣迹,但“大节不亏”,似乎不够奸臣条件。或者说,高俅的“奸臣”含量远远不及蔡京。然而,在《水浒传》中,这两人却恰好反转,高俅是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蔡京虽然也被当做奸臣刻画,却没有高俅坏。那么,历史上的高俅蔡京,与小说中的形象有哪些不一样之处呢?

高俅究竟是如何发迹的

《水浒传》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中,高俅出场。施耐庵是这样介绍这位大反派的:

且说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毬,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做高毬。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以施耐庵的说法,高俅就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这等样人自然不会干什么好事了。所以,“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虽然如此,高俅倒也没有干过什么十分恶劣的坏事,只是帮着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干那些风花雪月的勾当。因为这件事情,高俅的父亲却到衙门告了自己儿子一状。因为父亲告儿子,事情就被放大了,开封府便将高俅脊杖二十,驱逐出城。可见,高俅年少时并不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只是因为做了“浮浪”之事而已。

施耐庵这样写,原因还是没有历史凭据的缘故,因要为后文做铺垫,所以,才有这样的文学虚构。《挥塵后录》中记载,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高俅为苏东坡小吏。后来,苏东坡把他推荐给小王都太尉王诜。这天,端王赵佶在早朝时问王诜借篦刀整理头发,看中了那把精致的篦刀。小王都太尉便说,这样的篦刀刚刚做了两把,还有一把未用,晚上让人送过来。

小王都太尉所遣之人,正是高俅。于是,便发生了《水浒传》中的故事,高俅因蹴鞠功夫了得,被端王留下。几个月后,端王继承皇位,是为宋徽宗。

《挥塵后录》继续说:不次,遷拜其儕類,援以祈恩。上云:汝曹爭如彼好脚迹邪?宋徽宗登位后,高俅很快得到升迁,职位超过了同僚。高俅升官速度很快,大概引起了同僚的不满。于是,宋徽宗说:“你们有高俅那样高超的球技吗?”当然,宋徽宗所说的“脚迹”并不一定指的就是蹴鞠,而是高俅具备其他人没有的履历。

《挥塵后录》为后人辑录的史料,也难免自相矛盾之处。这部典籍同时说:“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領殿前司职事,自俅始也。”高俅并不是《水浒传》所写的那样,一夜之间就升到了殿帅府太尉,而是经历了二十年的磨砺,才坐到殿前司这个位置上的。这样的“脚迹”,大概是很多大臣所没有的。

至于施耐庵说,高俅的父亲曾经将他告到了开封府,估计也是没有的事。《挥塵后录》中,提到了高俅父亲的事情,是这样讲的:“父敦复为节度使,兄伸自言业進士,直赴殿試,后登八座。子姪皆郎,潛延閣恩倖无比。”高俅的父亲叫高敦,因高俅而重新做了节度使。哥哥高伸与因此得到直接参加殿试的机会,高中进士。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件事情在高俅身上也得到了体现。蔡京则更是如此,一人得势,他的几个儿子蔡攸做到了领枢密院事,担任开府仪同三司、少保,蔡翛则做了礼部侍郎、镇江留守,其余如蔡眦、蔡袺等都在朝为官。蔡钘做了宋徽宗的驸马,蔡鋆是杭州知府,据说,被义士武松所杀。仅以此相比,蔡京的奸臣含量远比高俅要大。

由此观之,施耐庵虽然对历史人物进行了艺术加工,但基本事实还是有史料可查的。

高俅知恩图报,大节不亏

北宋末期,吏治腐败,高俅、蔡京等发迹,惠及家人,《水浒传》对此也做了深刻的揭露。比如,高唐州太守高廉是高俅的叔伯兄弟,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江州知府蔡九,等等。这样的文笔,则是施耐庵对宋徽宗的抨击,同时,也把高俅、蔡京列入了奸臣行列。

高俅的升官是因为蹴鞠,蔡京的得道,却与高俅很有点相似。《宋史·奸臣传·蔡京》中说:蔡京字元长,兴化仙游人。是熙宁三年进士,担任过钱塘尉、推官,起居郎等不大不小的官职。宋徽宗继位后,蔡京出任江宁知府。徽宗喜好书法,命童贯四处收集名人字画。蔡京投其所好,把自己收藏的名贵字画都献给了童贯,并在其中评点,夹带自己的观点。

“童贯凡所书屏幛、扇带之属,贯日以达禁中,且附语言谕奏至帝所,由是帝属意京。”这便是《宋史》中记载的蔡京通过投宋徽宗所好,一步步位极人臣的过程。

高俅虽然也是因为一技之长得到玩乐皇帝的赏识,但却曾为“使相”,在西北将领刘仲武帐下为监军。童贯、刘仲武在边境打了不少胜仗,高俅此时也在军中,应当立有边功。后来,高俅极力推荐刘仲武的儿子刘錡,算是对刘仲武的报答。高俅其实也没看错人,刘錡后来成为南宋抗金名将,《宋史》称他与张浚、岳飞、韩世忠齐名。

高俅最后能成为殿前三司统领禁军,大约与其边境建功有关。而高俅做了高官后,不忘苏东坡的举荐之恩,经常照顾他的家人。《挥塵后录》说:“极其富贵,然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給养,问卹甚勤。”

高俅对待刘仲武、苏轼的家人,是其知恩图报,这样的为人,也大有可以称道之处。

蔡京则不然,《宋史》说他:“京起于逐臣,一旦得志,天下拭目所为,而京阴托‘绍述之柄,箝制天子。”从这一点看,蔡京比高俅坏得多,是名副其实的大奸臣。

靖康元年,童贯、蔡攸、蔡翛策划宋徽宗南渡复辟,命高俅率领三千禁军随同南下,镇守泗州断后,阻止朝廷追击。“俅从驾至临淮,以疾为解,辞归京师。当时侍行如童贯、梁师成辈皆坐诛,而俅独死於牖下。”

《纪事本末》中说,宋徽宗到了南京,便不愿意前行。童贯命放箭射杀御驾卫士,裹挟徽宗渡过淮河,继续南奔。

高俅父子兄弟在傍,仅得一望上皇,君臣相顾泣下,意若有所欲言者。而群贼在侧,不敢辄发一语,道路之人,莫不扼腕流涕痛愤。

这部典籍称其他人为“贼”,高俅却不在此列。可见,历史上也多有对高俅正面评价者。

高俅没有继续追随宋徽宗复辟,而是托病返回了汴京。大约是高俅回京,宋钦宗得知了太上皇的复辟阴谋,立即采取措施,诛杀了童贯、蔡攸、蔡翛、梁师成等人,高俅则在靖康元年时,病死在家中。史家评说高俅“大节不亏”,应当与此有关。

宋徽宗让位后,蔡京立即被谪贬。而他的儿子们却为了挽救蔡氏集团,策动道君皇帝复辟,引发帝争,在金兵大举南下之际,分裂朝廷,可谓十足的乱臣贼子。

高俅在《水浒传》中的表现

《水浒传》头号奸臣无疑就是高俅,此人一做大官,便开始陷害忠良,王进、林冲两大禁军教头都被他逼走。

蔡京的之奸,施耐庵以“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进行了抨击。据《大宋宣和遗事》说:

北京留守梁师宝将十万贯金珠、珍宝、奇巧段物,差县尉马安国一行人,担奔至京师,赶六月初一日为蔡太师上寿。

施耐庵据此记载,写了“智取生辰纲”这个精彩的故事,引发了梁山好汉大聚义。而在此前,又以杨志的故事,隐喻“花石纲”事,这件害民之事,也与蔡京怂恿宋徽宗极尽享乐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宋史·奸臣传·蔡京》没有提到生辰纲这件事,但却说蔡京“既贵而贪益甚,已受仆射奉,复创取司空寄禄钱,如粟、豆、柴薪与傔从粮赐如故,时皆折支,亦悉从贞给,但入熟状奏行,帝不知也。”

高俅也有贪婪的记载,《靖康要录》说,高俅借禁军营私,“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既供私役,复借军伴。”

高俅虽然没有正史传记,但却可以从很多史料中找到他的历史遗迹。《靖康要录》的这段记载,大概也是施耐庵把高俅写得很坏的一大缘故。

同时,有观点称,高俅管辖着禁军,却不操练部队,在军中大搞文娱仪仗以取悦皇帝,导致战斗力下降。这样的军队在后来的汴京保卫战中不堪一击,高俅也是导致靖康之难的罪魁祸首之一。从这一点看,高俅便是铁杆奸臣了。

不过,按照北宋后期的军事体制,高俅是没有禁军调配权的,能够调动军队的,是枢密院。所以,高俅不可能调动军队保卫京师。而《水浒传》中所号称的八十万禁军,在当时根本就是不可能有的事情。王安石变法后,为了节省军费,禁军被裁减了至少一半,而且,很多部队都被分派到各地,或者戍边。童贯裹挟宋徽宗南渡时,高俅手下也就三千兵马,还得受到童贯的节制和指挥。

《水浒传》第五十三回“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呼延灼摆布连环马”中,讲了一件高俅调兵的事情。当时,为了给高廉报仇,高俅选呼延灼为将,“当日高太尉就殿帅府押了两道牒文,着枢密院差人,星夜往陈、颍二州,调取韩韬、彭玘,火速赴京。”后来,还有会同枢密院一起商议军机。调兵马得通过枢密院,发兵也要这个军事最高机关同意。

而且,禁军比较分散,将领手中并无多少兵力。靖康元年正月,“靖难军节度使、河北河东路制置使种师道督泾原、秦凤兵入援。”这支勤王援兵有多少人马呢?三千!

《水浒传》中,讲到祝家庄、曾头市拥有私家武装,这便是北宋当时军事建制的真实反映。除了禁军、厢军外,大量的征用乡兵、番兵作为军事补充力量,参与戍边、御敌等军事行动。这些私家武装,最终演变成“某家军”,严重威胁到了王朝的安全。童贯挟徽宗南渡时,便拥有几万属于自己的部队“胜捷军”。这也是宋高宗斩杀抗金大将,夺回兵权的重要原因。

因而,让高俅承担靖康之难的责任,似乎不太公允。

《水浒传》暗中赞了蔡京

蔡京在正史上比高俅坏很多,但在《水浒传》中却比高俅好得多。怎么讲?

晁盖带领人马下江洲救人,黑旋风李逵一路砍杀,伤了无数百姓。梁山人马撤退后,蔡九知府便做了这样一件事情:

如今蔡九知府计点官军、百姓被杀死有五百余人,带伤中箭者,不计其数。现今差人星夜申奏朝廷去了。

病大虫薛永打探消息,给宋江报告了这件事情。还说,原来哥哥被害一事,倒不干蔡九知府事,都是黄文炳那厮三回五次,点拨知府,教害二位。

这是明显在为蔡九知府辩解,施耐庵非但没有黑蔡京的这个儿子,还把他立即清理死伤官军百姓,迅速申奏朝廷的事情特地点了一笔。在吴用打破大名府时,施耐庵再次写到了相似的情况。

吴用带兵打破了大名府,梁山好汉进城后,吴军师派了两路人马去杀梁中书、王太守的一门良贱。战斗结束后,梁中书回到家中,发现一家人死伤殆尽。书中却并没有过多描写梁中书为此伤心,而是“抄写民间被杀死者五千余人,中伤者不计其数,各部军马,总折却三万有余。”

战后立即做善后工作,很快统计了伤亡人数,还特地把百姓的伤亡情况摆在优先地位,这与梁山泊的滥杀无辜形成了很鲜明的对照。施耐庵为什么这么写呢?

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在反映北宋熙宁以来的党争历史。书中的高俅是新党,蔡京则是旧党。虽然,蔡京掌控朝政后,打着新党的旗号搞阴谋祸乱朝政。但是,蔡京当政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社会救助制度。这一时期的社会救济制为古代所罕见,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等遍及全国各地,惠及民众。在蔡京手上,社会救济活动规模化、制度化,其成果远超历朝历代。

上面讲到的《水浒传》中的两则故事,便是蔡京推行社会救济制度的反映。梁山打下的其他州府,施耐庵便无此一笔。

施耐庵著书尊重历史,评价人物比较客观。虽然高俅比蔡京还坏,却是因为高俅更多的事迹并不见诸历史,文学虚构的空间很大。蔡京却因为有此亮点,施耐庵暗中点赞,也是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了这个大奸臣。

可惜的是,《水浒传》仅是一个残本,高俅、蔡京在七十回后还有没有故事呢?他们的结局又将如何呢?我想,以施耐庵严谨的创作态度,肯定也会基本遵循历史,给历史人物一个客观的结局。

正如上面几处所提到的高俅、蔡京的事迹那样,公元1126年,高俅在汴京家中去世。因为他没有继续参与宋徽宗复辟,得以全身而退。蔡京则在同一年作为“六贼”之首,被宋钦宗“连贬崇信、庆远军节度副使,衡州安置,又徙韶、儋二州。行至潭州死,年八十。

《水浒传》中,以宋江在九天玄女庙见到“二龙戏水”的细节,隐喻了宋徽宗镇江复辟的历史。那么,从泗州托病而回的高俅,是不是也会被施耐庵据实写进书中,从而反转了这个人物呢?




一部《水浒传》让我们知道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虽然正史中梁山并没有《水浒传》中的那样厉害,可以威胁到宋朝江山,依然不影响我们对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喜爱。

在喜爱的同时我们或许会为梁山好汉感到惋惜,或许会认为宋江接受招安乃是不智之举,但我们也产生一个共识,那就是痛恨当时的奸臣高俅和蔡京。

如果没有他们从中作梗梁山好汉不至于下场如此悲惨,在痛恨他们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个新的疑问,历史上的高俅和蔡京真的是奸臣吗?

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高俅和蔡京在历史上真的是奸臣,想比《水浒传》更加奸恶,可以说靖康之耻跟他们也有脱不了的干系。

高俅并非《水浒传》中的小混混出身,而是一个文武全才,不仅能写诗写词,还会舞刀弄剑并且深受苏东坡赏识。高俅后来也顺利的做了苏东坡的书吏,苏东坡两次举荐高俅给高官,一个是曾文肃,另一个是宋徽宗的姑父王晋卿,被苏东坡赏识间接证明了高俅的本领。

高俅发迹和《水浒传》相似,由于提了几脚好球,又精通诗词歌赋和武艺被重用,一路升到管理禁军。高俅不但结党营私,十万禁军被高俅管理的愣是只有名额并无军士,还有高俅为了哄宋微宗开心,把禁军练成了花架子,以至于禁军面对金军毫无战斗力。

蔡京跟高俅想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蔡京虽然写了一手好字,但其内心却是一个自私贪婪的小人,身居高位位极人臣不是想为国为民而是利欲熏心,为了打压政见不同的官员,诬陷忠良。不但如此,还贪财好利,并且大兴花石纲,劳民伤财,致使北宋糜烂不堪。

所谓天在做人在看,高俅和蔡京如此大奸之臣,应该下场及其惨淡才对,但两人的结局没有得到应有的下场,高俅居然落了个善终,蔡京也活了八十而终,简直是老天不开眼。

高俅在金兵渡过黄河后,跟随宋微宗往东南逃去,然后高俅和童贯闹矛盾,高俅以生病为由,没有继续南行,提早回到了开封,没有参与当时徽宗集团与钦宗集团的斗争,躲过一劫,而童贯被处死于开封。

后来高俅回到开封,没多久就因为病重而去世,而天子竟然挂服举哀让高俅死后也风光了一把,一代奸臣高俅居然落个善终,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蔡京也是差不多,蔡京由于贪婪无度,让宋微宗厌恶起来,几度被贬官回乡,蔡京玩的一手好计谋,利用自己的权势让自己先后四次东山再起。

后来金军南下,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蔡京也是举家南逃避祸,各位文臣武将此时一起弹劾蔡京,身为六贼之首的蔡京接连被贬官,最后客死潭州,终年八十岁。

蔡京高俅虽然奸恶一生,历史却神奇的让两人躲过了靖康之耻,让两人没有受到金人的凌辱,两人也没有受到磨难而去世。

真应了那句话,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高俅病逝,蔡京八十克死潭州对他们来说也属于善终,两大奸臣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是他们的大幸,是宋朝民众的不幸也。




高俅是古老足球的球王,蔡京乃书法一大师。在宋朝高度发达的文化圈里,是凭真家伙一路出将入相。但在昏庸朝廷,两人一文一武不为国家分忧担愁,反而溜须拍马,为虎作伥,是寡义无德之辈。有才华,但品德很差,仍奸臣也。




想知道的历史,不得不说的真相。大家好!我是史道驿站x,感谢关注与点赞!

对于奸臣的定义,我查了查词典。奸臣是指不忠于君主,弄权施诈误国之臣。简单的理解首先是不忠于君主,其次才是玩弄权术,残害贤良,导致误国。如果从这个标准来看,高俅和蔡京都算不上奸臣。在这里我倒不是想替高俅和蔡京这两个被人唾弃了千年的人辩护什么,而是还原历史的真相。

1、高俅

高俅,河南开封人,他是哪年出生的已无法考证,他是什么时候跟随苏轼的也不得而知,不过能让大文豪苏轼留在身边,说明高俅应该有些才华。后苏轼把高俅推荐给好友王晋卿,王晋卿是宋徽宗的姑父,高俅跟随王晋卿几年后,被端王赵佶(即后来的宋徽宗)要去,留在身边。赵佶继位后,高俅官居太尉,但是他却被历史定格在奸臣之列。

我们对高俅的认知,全仗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里面是这样描述高俅的:“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歌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意思是说高俅有才,但是人很坏。在这里我不得不说施耐庵误导了很多后人。真实的历史高俅是不是真是这样的一个人呢?非也!

高俅因有小才跟随苏轼,后苏轼因元祐之争被贬,自身难保,只好把高俅推荐给好友驸马都尉王晋卿,高俅跟随王晋卿达7年之久,才来到当时还是端王的赵佶身边,赵佶做了皇帝后,高俅一路升迁,官至太尉,可见宋徽宗还是非常信任高俅的,高俅发迹后,并没有忘记官场失意的恩人苏轼,尽力庇护他的后人,这说明高俅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高俅并非通过科举进入官场,记录他的功绩也很少。对于他的负面影响主要还是来自民间的代代相传,感觉他就是一个会蹴鞠玩耍的人。再者他在掌控禁军的时期,有把军营建私宅,把禁军当做私役,没有好好的建设军队,面对金人的入侵,虽有抵抗之心,军队却没有战斗力。高俅作为北宋徽宗时期的军事统帅,要说没有责任,那是说不过去的,因此他也多次被弹劾。1126年(靖康元年)高俅病死于开封。当时对他的评价也是大节无亏,算不上坏人,更谈不上是奸臣。

2、蔡京

蔡京这个人可不简单,他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连米芾都自认不如。在宋徽宗时期先后四次任宰相,共达17年之久,堪称四起四落的经典。蔡京23岁时高中进士,被王安石赏识,他的弟弟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王安石变法,蔡京是坚定的拥护者,因此也受到旧党的打击。

蔡京是通过自己的才华晋升的,在北宋末期,派系势力争斗严重。蔡京也做过许多坏事,他拥立王安石新法,因此大肆铲除异己。同时他给宋徽宗灌输及时行乐思想,使得宋徽宗没能专心理政,整天沉迷于歌舞升平之中。大兴花石纲,挥霍无度,导致国库空虚。

北宋本来就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朝代,士大夫们攀比之风严重,几乎都是些不务正业的官员,蔡京也不例外,他身在高位,没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对上一味谄媚宋徽宗,对异己官员挖空心思的排挤,对人民的疾苦不闻不问。我觉得蔡京不能算是个有作为的官,更谈不上好官。

靖康元年,金军南下,贪生怕死的宋徽宗禅位给儿子赵桓,即宋钦宗,自己却带着一帮人南逃。蔡京也是如此,举家南下逃避战乱,是个十足的自私自利之人。他的行为直接瓦解了北宋的斗志,因此蔡京被许多人上书弹劾。此时的蔡京已是垂暮之年,遭到了接连的贬斥,身心疲惫,后死在被贬的途中潭州(今长沙),去世时80岁。

那么我们说蔡京在当政时期,有没有做过一些有意义的事呢?当然有!他开创了社会救助制度,兴办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同时还主持“崇宁兴学”,在全国设立地方学校,建立以县、州、太学三级学制体系。并开设专科学院,如医学、算术、绘画等。可以说这些对后世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对高俅和蔡京是忠是奸的定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后人要以史为鉴,尊重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奸臣   靖康   宋史   忠良   比高   水浒传   梁山   人马   枢密院   禁军   大节   太尉   知府   北宋   财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