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员俸禄几何,可够花用?

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中清代官员的收入是很高的,动辄上千两甚至数万两。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都听到过这么一句话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意思哪怕不贪赃枉法,做知府三年也能获得十万两白银的收入。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不然,在清代官员法定的俸禄是很低的,下面我们来看看真实的情况。

根据《清朝文献通考》的记载:清朝在京官员每年的俸银,一品官180两,二品150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1钱,从九品31两5钱。另外还按每两俸银给俸米1斛。在外地做官,文官俸银同于在京官员,但没有禄米,武官俸银只及在京武官的一半。在京城做官,开销是很多的,并且经常要有人情的往来,相互之间经常互相请客下馆子,这些钱光靠俸禄是远远不够的。清末著名官员曾国藩也曾在日记中说到:在做京官期间,花费巨大,经常要借钱过活,这些钱在他担任总督后才还清。

地方官员呢,我们来看看:作为封疆大吏的总督年俸是180两,巡抚、布政使150两,按察使、盐运使130两,道员、知府105两,同知、知州80两,通判、州同60两,县令、府学教授45两,县丞、教谕、训导40两,主薄33两1钱,典史、巡检31两5钱;吏役的工食钱就更加微薄了,斋夫12两,铺兵8两,门子、皂隶、马夫、库事、斗级、轿伞扇夫、禁卒约6两。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清代官员的法定收入并不高,这些钱官员除了自己吃喝外,还要养活家里一大口人,而且在官场上还要人情来往,官员自己同时还要雇佣师爷、长随、佣人等,这些都需要钱,而俸禄就这么多。怎么办?朝廷也知道,光靠这些收入肯定是没法照顾家人生活和办公的,肯定要搞其他的钱,要不是灰色收入,要不是贪赃枉法。不然根本没有办法照顾家庭的生活,更不要说正常在衙门里面办公了。

所以,雍正登基后,对此进行了改革,诞生了“养廉银”制度,这养廉银的收入往往是法定收入的数倍,甚至数十倍。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陋规,这些都算官员的收入,这些收入比法定收入更是高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影视剧中,清代官场上为什么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了。清朝时,有许多人十分努力想获得一份官职。因为官职的背后,代表一份稳定且待遇不错的职位。对于清朝人来说,这样的工作并不好找。不过,随着形势变化,清朝官员俸禄,在不同阶段,还有一些不同改变。

顺治年间,清朝入关后,按照官阶品级,让满汉文官享受同一待遇。清朝官阶有九品,每个品级待遇不同。到康熙年间,武将也参照文官,开始以官阶品级划分相应待遇。确切而言,清朝初年,朝廷给官员的待遇俸禄,并不算高。具体的待遇,可以看下面这张图。

这笔收入,对于一个普通百姓来说,满足温饱是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一个而官员来说,他需要应对官场的人情往来,仆役轿夫,一家老小的生活开支。靠着朝廷规定的俸禄,往往是很难度日的。所以,当时清朝又在正式俸禄外,多加一笔补贴官员的收入待遇。比如有“禄银”“心红纸张银”。

对于京官来说,还可以每个月领到公费和朝廷提供的免费伙食。公费是每个月发放的,最低一两,最高五两,按照官阶级别发放。而免费伙食则由朝廷直接拨款到部院衙门,由他们负责。

不过,即便加上这些收入,官员每年的工资依然不高。朝廷还常常因为国库不足,强令官员捐出自己的俸禄。官员俸禄不足,就非常容易带来腐败的结果。因为当他们无法维持基本生计的时候,除了少数官员,绝大部分官员都会掠夺百姓,侵夺公费。

所以,到雍正、乾隆年间开始,朝廷开始给官员增加俸禄。雍正年间,部分京官可以享受领取一笔“恩俸”。“恩俸”的数额跟俸禄相同。所以,这些京官可以领到双倍俸禄。不仅仅限于各部堂官,也就是尚书一级的官员。户部因为管理钱财,朝廷额外为他们发放“养廉银”。

养廉银的数额,可以达到正式规定俸禄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至于地方官,则一律发放养廉银。因为地方官远离中枢,朝廷不易管辖。如果没有收入不足,更容易掠夺百姓。

跟正式俸禄不同,养廉银是按照具体职位发放的。比如说同样是总督,两江总督的养廉银会高于直隶总督。因为两江地区在全国最为富裕,当地官府可以收取更多火耗银来作为养廉银的开支。

到乾隆年间,京官中无论品级大小,都可领取恩俸,享受双倍俸禄待遇。至此,清朝官员每年的俸禄待遇,基本定型。

对于京官来说,恩俸的收入,虽然远远比不上养廉银的数额,但他们可以得到地方官每年孝敬的“炭敬”“冰敬”两笔收入。这两笔收入的数额,一般也可在他们正式收入的数十倍左右。

清朝时,很多官员退休后,基本都能攒一笔数额不低的银子。而且,清朝时又给予官员退休后的待遇。这个做法,既是为了拉拢人心,也是为了鼓励在任官员主动退休。因为现有官职有限,年老官员如果长期不退休,就会阻碍年轻官员的升迁。而且还可能因为年老官员精力有限,影响朝廷公务的正常进行。

清朝初年,官员的退休待遇,主要来自土地。当时清朝规定:“各官致仕者。督、抚、布、按、总兵。给园地三十六亩。道员、副将、参将。给园地二十四亩。府、州、县、游守等官。给园地十八亩。”但是,这个退休政策并没有维持太久,因为官员数量庞大,土地总是有限的。

所以,顺治十六年和顺治十八年,朝廷下了两道谕旨,开始把官员的退休俸禄,改为以银两支付为主,并给出退休后领取在任时全部俸禄,一半俸禄,没有资格领取俸禄三种待遇。

当时能在退休后领到全部俸禄的,基本是满蒙大臣,以及少部分得到世袭待遇的汉人大臣。其他人需要等到六十岁退休才能领到一半俸禄。如果没到六十岁提前退休的,就没有资格领取俸禄。

到了雍正开始,官员的退休待遇,主要以官阶品级和在任政绩作为考核。一般来说,在任官阶达到三品以上的官员,退休后都可以领取到全部俸禄。其余一般是一半俸禄。

不过,如果政绩不好,或者受到惩罚的官员,退休俸禄待遇也会降低。当然,这些退休俸禄的计算,仅是官员正式俸禄的那部分。也就是一品官每年180两的待遇,而不算养廉银和恩俸在内。

如果把养廉银、恩俸都算在内,对朝廷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清朝是,除了少数被皇帝留京的官员,大部分官员,都需要回到家乡养老。这个时候,靠着在任时攒下的积蓄,以及退休后的待遇,大部分官员都可以置房买地,安享地主富家翁的生活。




清代官员的俸禄是十分微薄的,清末的官员何刚德曾经在其私人笔记中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前清官俸之薄,亘古未有。”也几乎成为了讨论清代官俸的基调,因为清代的确官俸微薄,且官俸体系问题很多。

清代俸禄体系比较复杂,这里只单纯的说文官和武官的。

清代文武官的俸禄在制度上的基础是其俸银,又称为“本俸银”。一品的本俸银是180两,二品的本俸银是155两,依次减少,八品的是40两,九嫔的是30余两。除了本俸银之外,还有本俸米,每拿一两银子,可以拿一斛的米。

这个数量,似乎听起来收入还是不错的。有人会说,你看红楼梦里刘姥姥说的,20两银子可以过一年。问题是人家刘姥姥说的是城外乡下人,跟城里人都不能比,何况是跟官员呢?士农工商,官员是高级的“士”,标准必定不同。

光说上班吧,您一个当官的,平时上衙门工作,不能说全都步行吧。最起码也要雇车。那要多少钱呢?

要其坐轿坐车,则以贫富论,不以阶级分也。缘坐轿,则轿夫四人必备两班三班替换,尚有大板车跟随于后,且前有引马,后有跟骡,计一年所费,至省非八百金不办。若坐车,则一车之外,前一马,后或两三马足矣,计一年所费,至奢不过四百金。相差一倍,京官量入为出,不能不斤斤计较也。余初到京,皆雇车而坐。数年后,始以二十四金买一骡,雇一仆月需六金。后因公事较忙,添买一跟骡,月亦只费十金而已,然在同官汉员中,已算特色。盖当日京官之俭,实由于俸给之薄也。

看看这个花销,再看看清代官员那年薪,这就知道为什么清代官员一定要“养廉”,还要有各种陋规了。




清承明制,清代官员的俸禄原本很低。所以在康熙朝,便造成了吏治败坏,官帑空虚。

雍正在位的两大“功绩”,就是清查亏空,整顿吏治。这期间,官员的俸禄有所提高,形成了之后各帝在位所实行的俸禄制度。

明代,正一品官月俸米八十七石,正四品二十四石,正七品七石五斗,从九品五石。(《明史·食货志》)

至清代,在京文武官员年俸银,一品一百八十两;二品一百五十两;三品一百三十两;四品一百零五两;五品八十两;六品六十两;七品四十五两;八品四十两;正九品三十三两一钱;从九品三十一两五钱。另按俸银每两给俸米一斛(十斗)。在外文官俸银,同于在京官员,没有禄米;武官俸银,只及在京武官一半。如此,封疆大吏的总督,年俸一百八十两;巡抚、布政使一百五十两;按察使、盐运使一百三十两;道员、知府一百零五两;同知、知州八十两;通判、州同六十两;县令、府学教授四十五两;县丞、教谕、训导四十两;主簿三十三两一钱;典史、巡检三十一两五钱;“吏役”更加微薄,斋夫十二两;铺兵八两;门子、皂隶、马夫、库事、斗级、轿伞扇夫、禁卒约六两。(《清朝文献统考·国用》)

这样的低俸禄制度再与封建官僚制度的性质相结合,产生官吏的贪腐就是必然的了。

官员们贪腐的途径很多。就康熙一朝来说,主要一是收受贿赂,这从名义上来说是非法的;二是耗羡私征,这则是官吏半合法的重要的额外财源。

所谓“耗羡”,就是地方各级政府将收上来的成色不同、规制不一的赋税银两再行加工过程中的“损耗”。各州县各自呈报“损耗”不同,多的一两税银竟高达四至五钱。

这个“损耗”,实际上绝大部分被各层官员中饱私囊了。然后地方官员再拿出钱来贿赂京官。

雍正在继位前,就已经对上上下下官吏的这套把戏看得一清二楚。所以于雍正元年就提出“耗羡归公”的问题让各级要员具奏。尽管意见不一,他毅然实行了“耗羡提解”上缴国库的办法。

此举,至少将“耗羡”减低了两成。雍正二年初,河南巡抚石文焯折奏,该省耗羡银四十万两,十五六万两解存藩库,所余给全省官员养廉银若干,各项杂用办公费用若干,弥补亏空若干,不再议捐朘民。

雍正原本看不上石文焯,但这个奏折,让他大喜过望——即可增加国库收入,又有了一个整顿吏治的好办法。

(表一)

随后,雍正再给高成龄奏折上朱批,确定了“耗羡归公”银两的三个用途——一是给官员的养廉银;二是弥补地方亏空;三是留作地方公用。(《上谕内阁》)

实行“养廉银”制度后,官员们的“合法收入”增加了不少。文中的表一、表二,是雍正十二年的官员俸禄。(《清朝文献统考·国用》)

(表二)

总体来说,清王室对各级官员是比较苛刻的。以雍正在位十三年来说,平均每年国库收入不低于四千万两白银,但实行养廉银后,真正发到各级官员手里的钱,满打满算不足一百万两。“耗羡归公”和“摊丁入亩”等措施一样,不能说没有积极意义,但显然改革是很不彻底的,解决不了清代封建王朝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根本矛盾。




这问题!具体数字我也不清楚,但是,有一个道理要说明~要想马儿跑的好,一定要喂饱!




清朝时,有许多人十分努力想获得一份官职。因为官职的背后,代表一份稳定且待遇不错的职位。对于清朝人来说,这样的工作并不好找。不过,随着形势变化,清朝官员俸禄,在不同阶段,还有一些不同改变。

顺治年间,清朝入关后,按照官阶品级,让满汉文官享受同一待遇。清朝官阶有九品,每个品级待遇不同。到康熙年间,武将也参照文官,开始以官阶品级划分相应待遇。确切而言,清朝初年,朝廷给官员的待遇俸禄,并不算高。具体的待遇,可以看下面这张图。

这笔收入,对于一个普通百姓来说,满足温饱是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一个而官员来说,他需要应对官场的人情往来,仆役轿夫,一家老小的生活开支。靠着朝廷规定的俸禄,往往是很难度日的。所以,当时清朝又在正式俸禄外,多加一笔补贴官员的收入待遇。比如有“禄银”“心红纸张银”。

对于京官来说,还可以每个月领到公费和朝廷提供的免费伙食。公费是每个月发放的,最低一两,最高五两,按照官阶级别发放。而免费伙食则由朝廷直接拨款到部院衙门,由他们负责。

不过,即便加上这些收入,官员每年的工资依然不高。朝廷还常常因为国库不足,强令官员捐出自己的俸禄。官员俸禄不足,就非常容易带来腐败的结果。因为当他们无法维持基本生计的时候,除了少数官员,绝大部分官员都会掠夺百姓,侵夺公费。

所以,到雍正、乾隆年间开始,朝廷开始给官员增加俸禄。雍正年间,部分京官可以享受领取一笔“恩俸”。“恩俸”的数额跟俸禄相同。所以,这些京官可以领到双倍俸禄。不仅仅限于各部堂官,也就是尚书一级的官员。户部因为管理钱财,朝廷额外为他们发放“养廉银”。

养廉银的数额,可以达到正式规定俸禄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至于地方官,则一律发放养廉银。因为地方官远离中枢,朝廷不易管辖。如果没有收入不足,更容易掠夺百姓。

跟正式俸禄不同,养廉银是按照具体职位发放的。比如说同样是总督,两江总督的养廉银会高于直隶总督。因为两江地区在全国最为富裕,当地官府可以收取更多火耗银来作为养廉银的开支。

到乾隆年间,京官中无论品级大小,都可领取恩俸,享受双倍俸禄待遇。至此,清朝官员每年的俸禄待遇,基本定型。

对于京官来说,恩俸的收入,虽然远远比不上养廉银的数额,但他们可以得到地方官每年孝敬的“炭敬”“冰敬”两笔收入。这两笔收入的数额,一般也可在他们正式收入的数十倍左右。

清朝时,很多官员退休后,基本都能攒一笔数额不低的银子。而且,清朝时又给予官员退休后的待遇。这个做法,既是为了拉拢人心,也是为了鼓励在任官员主动退休。因为现有官职有限,年老官员如果长期不退休,就会阻碍年轻官员的升迁。而且还可能因为年老官员精力有限,影响朝廷公务的正常进行。

清朝初年,官员的退休待遇,主要来自土地。当时清朝规定:“各官致仕者。督、抚、布、按、总兵。给园地三十六亩。道员、副将、参将。给园地二十四亩。府、州、县、游守等官。给园地十八亩。”但是,这个退休政策并没有维持太久,因为官员数量庞大,土地总是有限的。

所以,顺治十六年和顺治十八年,朝廷下了两道谕旨,开始把官员的退休俸禄,改为以银两支付为主,并给出退休后领取在任时全部俸禄,一半俸禄,没有资格领取俸禄三种待遇。

当时能在退休后领到全部俸禄的,基本是满蒙大臣,以及少部分得到世袭待遇的汉人大臣。其他人需要等到六十岁退休才能领到一半俸禄。如果没到六十岁提前退休的,就没有资格领取俸禄。

到了雍正开始,官员的退休待遇,主要以官阶品级和在任政绩作为考核。一般来说,在任官阶达到三品以上的官员,退休后都可以领取到全部俸禄。其余一般是一半俸禄。

不过,如果政绩不好,或者受到惩罚的官员,退休俸禄待遇也会降低。当然,这些退休俸禄的计算,仅是官员正式俸禄的那部分。也就是一品官每年180两的待遇,而不算养廉银和恩俸在内。

如果把养廉银、恩俸都算在内,对朝廷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清朝是,除了少数被皇帝留京的官员,大部分官员,都需要回到家乡养老。这个时候,靠着在任时攒下的积蓄,以及退休后的待遇,大部分官员都可以置房买地,安享地主富家翁的生活。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俸禄   清代   雍正   官员   京官   官阶   地方官   品级   顺治   总督   朝廷   数额   清朝   几何   待遇   收入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