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

糖尿病是精血循环代谢气化功能因素失调。

糖尿病是五脏藏精(阴)纳化与六腑泻血(阳)摄生的二者阴阳、升降补充利用、合成分泌性同源失调。

精血的藏精与摄生的补充利用、合成分泌性同源失调,是生命体的环境及内在性保护维持在内生浊素邪气影响作用激化发生。

糖尿病的形成,是生命体的环境及机能内在性交变异化规律性疾与病。

糖尿病的形成特色:

首先是环境、饮食、后天性的精神和体质因素的致病因素存在成形过程。

糖尿病的病理行为或病机。其中充分表现为禀赋不足、五脏虚六腑实不同因素保护机制上的再平衡失调性。

糖尿病的精血循环代谢气化功能因素失调是其疾病靶场枢纽,而其产生病理性位势是五脏虚六腑实在“升降补充利用、合成分泌性同源"失调发生发展。

遗传物质的特色是:

遗传性分泌免疫因素应激机制选择存在一定联系,其应激机制选择与脏腑功能维持性在特定下作用发生性。

富贵的懒人代谢病,老化脏弱甜尿形瘦病,是糖尿病的外称。

自身免疫靶场:糖尿病中医之气阴阳的升降循环、补充、利用、合成、分泌障碍产物。甜尿消渴是它的外在表达。

原创作品作者罗占光中医生。

由蓝玉中医执业工室调和保健堂提供。




其实很多人都非常好奇,糖尿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在下面的内容中简单梳理一下。


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

一、胰岛素减少引起

糖尿病成病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因为患者身体内胰岛素减少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的发挥功能,从而进一步的导致机体出现了异常病变。一般情况下,我们身体中胰岛素减少和胰岛细胞一旦遭受不正常的破坏,就会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部分胰岛素出现抵抗因子,这时候就会出现进行性分泌不足。  

二、内分泌疾病引起  

有一些内分泌相关疾病也会间接地导致糖尿病发生,这些内分泌疾病之所以能引发糖尿病,有可能是因为机体的内分泌相关疾病导致了身体某些器官代谢紊乱而形成,也有可能的是因为机体其他的内分泌疾病牵连胰岛,造成胰岛缺失引发糖尿病。还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内分泌疾病从而导致身体内的血糖快速升高,或者因为内分泌原因引起激素紊乱,从而让身体内因为激素紊乱,一直维持在高血糖状态,长此以往从而引发糖尿病。  


三、病毒感染引起  

临床上有些患者可能因为流行性病毒从而导致胰岛细胞受损,在其他器官受病毒感染的过程中,我们的胰岛细胞也受到了一定的损伤,因此导致了糖尿病出现。

四、遗传因素

目前大多数人都认可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一些遗传学的相关研究也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的亲属中与非血统的亲属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血统亲属比非血统亲属者高出5倍。糖尿病遗传因素在I型糖尿病的病因中,重要性占比大约50%,而在II型糖尿病中,其重要性占比90%以上,所以在正常的情况下,引起II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要大大的高于I型糖尿病。


五、怀孕引起糖尿病  

目前研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关联性,特别是多次妊娠,更容易使遗传因素转弱从而诱发糖尿病的发生。很多女性患者在怀孕以后,都会出现妊娠期糖尿病,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怀孕以后,孕妇身体中的孕激素变化可能会影响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从而产生糖尿病。

六、药物引起糖尿病

有些药物的毒性也会导致身体出现糖尿病,药源性糖尿病一般是指化学物质或药物引起的胰岛β细胞功能出现异常,导致身体中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从而引起身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出现紊乱,进而出现了糖尿病患者标准的一种继发性糖尿病。比如有抗肿瘤类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会导致血糖升高或者影响胰岛的分泌功能,因而会引发糖尿病。


糖尿病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循医嘱,严格认真地去执行糖尿病患者的相关饮食。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饮食在所有降血糖的方法当中占有基础性地位。饮食控制的成效,可以直接影响到患者血糖控制的情况。

其次,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时刻注意监测血糖情况,尽量要让血糖的控制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够对于接下来的降糖方案的调整作出正确的判断。

最后友情提醒,糖尿病患者要定期筛查糖尿病相关的慢性并发症,在并发症出现的早期给予积极的干预,可以有效地延缓并发症的进展




糖尿病我已经回答了很多的问题,这次换一个角度了解。

在什么情况下会血糖高?

1,吃了糖,以及米面等糖类食物导致血糖高

1.1,吃了糖显然血糖会升高,不过很快会正常。一般情况血糖高会刺激人体分泌胰岛素,然后血糖会输送给肝脏合成糖原,以及输送给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运送到细胞内部,合成肌糖原、分解利用成能量或者以胆固醇的形式储存。

1.2,短时间吃了很多糖。

胰岛素会不断分泌,但是产量跟不上不断生成的血糖,血糖升高,然后过多的糖通过尿液排出。只要你停止吃糖,胰岛素继续生产,血糖也会逐渐恢复。

1.3,每天,每顿饭都吃过量的糖。

血糖上升像波浪一样,一波一波的袭来,每次胰脏都像快递公司,不停的派遣胰岛素把血糖运送给细胞。久而久之,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开始不接受血糖,称之为胰岛素不敏感或者胰岛素抵抗。显然,这种情况不容易出现。但是你会每天吃糖,毕竟糖类食物是我们的主食,所以,会出现第二种可能。

2,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糖高

2.1,每天吃糖类食物,特别是高升糖食物(精致米面、甜点、糖果、含糖饮料),血糖快速升高,胰脏疲于奔命,过度透支,胰岛素分泌量会逐渐减少血糖升高。(二型糖尿病,可部分恢复)

2.2,免疫紊乱,身体的免疫系统攻击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并最终破坏它们制造胰岛素的能力。(一型糖尿病,无法恢复,病因与病毒感染有关。也可以过度压抑,焦虑引发,这里不多讨论)

3,低血糖导致反弹性血糖高

3.1,低血糖很容易出现,比如饥饿、运动、进食不及时、过度服药。当出现低血糖时,我们的身体会启动升糖机制,胰高糖素分泌,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抑制胰岛素分泌和作用,减少细胞利用血糖。(糖是身体的重要能量来源,低血糖会对身体重要器官造成伤害,所以,低血糖会触发应激反应,身体会提高血糖储备和血糖警戒值,躲避低血糖伤害。这就是为什么普通人血糖低于2.8才会低血糖,糖尿病血糖3.9甚至更高就会低血糖!

3.2,当低血糖经常发生,或者肝糖储备不足,会发生严重低血糖,身体会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最强的升糖激素),持续提升胰高糖素(最主要的升糖激素),促进蛋白质脂肪通过糖异生作用产生血糖,大量游离脂肪酸补充进血液,为提升血糖提供原材料,大幅提升身体的血糖水平。严重低血糖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几天。老糖友都知道的苏木杰反应,也是如此。

如果这时测量血糖超过7,你就可能被认为是糖尿病!(第一个容易误诊情形出现)

3.3,当我们处于压力状态,大脑为了保证正常运转,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体会出现低血糖状况。,身体启动低血糖应激反应,胰高糖素升高,胰岛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质以及脂肪都会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血糖,提高身体的血糖储备。(第二个容易误诊情形)

4,血脂高导致胰岛素抵抗引起血糖高

血脂高会干扰胰岛素与细胞表白的受体结合,使胰岛素效率低下血糖居高不下,也称之为胰岛素抵抗。此类型一般归入二型。

5,其他激素引起血糖升高

恐惧、紧张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第三个容易误诊情形)

压力、焦虑引发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抑制胰岛素作用,导致血糖升高(第四个容易误诊情形)

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及精神刺激、外伤等原因导致甲状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素可促进小肠黏膜对葡萄糖的吸收,同时促进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作用,从而升高血糖。(第五个容易误诊情形)

6,应激性糖尿病

应激性糖尿病是指在严重应激状态下,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性激素等分泌增加,引起的暂时性糖尿病。

压力、紧张、熬夜、失眠、酗酒、高负荷工作、饮食不及时、频繁低血糖都是常见的应激因素。应激刺激频繁发生会引发应激性糖尿病。当前,由于压力、高负荷工作等应激导致的血糖高情况异常普遍,去年,全国医院中的护士由于熬夜,新增一万多例糖尿病,这一类大多应该属于应激性糖尿病,而不应该是二型糖尿病。(第六个容易误诊情形,而且,这是一个大群体)

糖尿病是最易发生误诊的几种疾病之一

注意:通常只要血糖超过标准值(空腹血糖大于7mmol/l,餐后血糖大于11.1/l),你就被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因为胰岛素分泌没有减少,通常被判定为二型。

不检测升糖激素,不排查应激反应和其他导致血糖高的情况,误诊漏诊情况极易发生。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糖尿病被错误治疗两年后,前几天发现被误诊了糖尿病类型,说起来也是可笑可叹,但,这就是医疗诊断、治疗糖尿病的现状!只有极少数有经验的医生,能通过经验和与患者沟通识别出应激性糖尿病(因为血糖检测结果无法识别),更少的医生会用利血平、艾司唑仑等抗应激焦虑药物来平稳血糖。

二型糖尿病中只有15%胰岛素减少,85%胰岛素抵抗,我有理由相信,应激性糖尿病占比,远远超过其他类型,记住,应激性糖尿病是暂时性糖尿病!

综上,糖尿病的引发与多种情况相关,可能,再加上一些血糖高误判为糖尿病的情形在内。现在的血糖检测有诸多疏漏,亟待改进。看过这篇问答,在遇到血糖检测,记得给医生提个醒。如果你怀疑自己是应激性糖尿病或者是压力、紧张、熬夜等应激因素影响了血糖,必要时补充检测肾上腺皮质激素(GC)和胰高糖素的水平,以免误诊延误病情!

很多人只是血糖高就被当做糖尿病,很多人原本是继发的糖尿病,很多人是暂时的应激性糖尿病,都被当做二型糖尿病治疗,而且还告诉你,糖尿病病因不清,无法治愈!这就是医疗的现状!有些僵化,也有些黑暗。

关于更多慢病调理可查看我的悟空问答,之前疗养院指导慢病康复,全套调理方法都在里面。有血糖问题可留言。在悟空的394个回答。

vista专注非药物调理,给你的全是干货!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谢点赞关注转发!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达到了 1.14 亿,相当于每 10 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

然而,在糖尿病友如此众多的情况下,很多年轻人仍旧肆无忌惮,认为和自己毫无关系。


昔日“富贵病”今日“草根病”

在十几年前,糖尿病还被称为“富贵病”。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家以穿暖吃饱为主要生活目的,胖子是非常少见的。所以,除了遗传的1型糖尿病外,2型糖尿病患者多为生活富足、养尊处优的“富贵”微胖一族。

到了现在,糖尿病却走进了千万百姓家,变得“草根”起来。身边的糖尿病人越来越多,离我们越来越近。不但老年人发病率高,中年人也成为糖尿病“预备军”,甚至青少年也有不少“小糖人”。

什么是糖尿病呢?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主要与自身免疫系统有关,患者胰岛B细胞被自身的免疫系统破坏后,胰岛素的分泌能力不足,从而导致高血糖,形成糖尿病。

2 型糖尿病主要是生活饮食习惯影响,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者分泌异常,形成糖尿病。


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

这四个原因容易导致糖尿病:

1、遗传来的

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学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为50%,2型糖尿病占到了90%以上。

如果你有直系亲属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因为你日后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其他人大。

2、吃出来的

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疾病像糖尿病一样与饮食有这么密切的联系。收集总结了众多糖尿病人的饮食,发现他们吃得“太好了”,大鱼大肉高蛋白,高糖油盐重口味,饮食量不加节制,摄入食物能量过多,脾胃消化不及时,导致脂肪堆积,体重超标,特别是腹型肥胖,直接催生了糖尿病的发生。

3、懒出来的

要知道,有80%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处于体重超标的状态,肥胖程度也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由此可见,糖尿病有多青睐肥胖一族。

那么胖只是吃出来的吗?并不是其实国民的能量摄入变化并不是太大,但是体重超标的人数却越来越多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就是懒出来的。很多人别说参加体力劳动了,上下楼有电梯,出门有车,上班久坐,严重缺乏运动,这就会使血糖的利用率、转化率下降,脂肪的代谢减慢,糖元和脂肪堆积,从而引起肥胖。

4、烦出来的

长期的紧张情绪和高压状态,也很容易滋生糖尿病,因为人在精神紧张时,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可使血糖升高,增加胰岛素的需要量,加重胰岛细胞负担而诱发糖尿病或使病情加重。


患上糖尿病后的自觉

虽然现代医学水平进步很快,但是也还没找到治愈糖尿病的办法,检查患病后,要有【一旦患病,终身治疗】的心理准备。如果有什么宣传根治糖尿病,那绝对是假的,不能上当受骗。

糖尿病并不可怕,1 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病情,2 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减肥、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等来改善血糖。血糖控制好,也能有效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

一本《血糖控制一本通》,由北京协和医院的两位医师联合编著,教你科学控血糖。

从日常的饮食、运动。检测、用药、并发症护理和心理辅导等方面,全方位保障你的健康,还有老师专门制定的四周食谱,让你一个月不重样也能吃得健康。

家里有糖尿病患者的,或者有肥胖家属的,都可以在家备上一本,无事翻翻,能掌握不少知识呢。有次我回家买了两菠萝回去,结果被我爸嫌弃得不行,“这个升糖太快了,以后买点草莓、樱桃这些升糖慢的嘛”。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因为血糖高啊.

看似很简单的道理,实际上可能完全逻辑颠倒,观念错误。

因为血糖高只是症状,不是原因。

针对症状(血糖高),而不针对背后的原因,这样是治不好糖尿病的,只会让病情越来越恶化。

那么,导致糖尿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大部分人都知道,糖尿病是因为体内产生了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血糖居高不下。

目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有很多降糖药,最常见的手段是注射胰岛素,这些药可以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然而,这种方法只是治疗了糖尿病的症状,并不能治病,疾病只会越来越恶化,因为胰岛素抵抗(病因)不会有所改善呢

我们一直在说胰岛素抵抗,却很少有人了解它的真正成因,Jason 医生一直在强调:

导致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正是胰岛素自己(并不是高血糖)。

很多患者不改变饮食,依赖胰岛素降血糖,实际上可能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加重病情,而且,高胰岛素还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

胰岛素水平高,才是真正的病因?

人们很早以前就发现,胰岛素抵抗发生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被诊断为糖尿病。

一个人体内产生胰岛素抵抗,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程度,被称为糖尿病前期患者。

图片来源:baidu.com

事实上,这种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我们生活里很常见,很多人认为,胰岛素抵抗是由肥胖,长期血糖高等引起。

然而,实际上,高胰岛素才是胰岛素抵抗的原因。

→胰岛素减少,能缓解胰岛素抵抗

第一个研究于今年7月发表在Obesity杂志上,研究将43名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分为2组。

一组进行隔天断食法(alternate‐day fasting, ADF),就是将断食——不断食——断食——不断食……不断交替,每隔一天进行断食的饮食方式。

在断食日,他们只能摄入25%的热量,不需要断食的时候,每天摄入125%的热量。

图片来源:BBC纪录片《进食、断食与长寿》

另一组实行每日限食法(daily calorie restriction , CR),要求他们每天都摄入75%的热量。

对照组每天摄入100%的热量,整体比前2组多出25%的热量,3个组以各自的饮食方式坚持实行1年的时间。

整个研究进行下来,实行隔天断食法和每日限食法的人,摄入相同的总热量,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出相同的减重效果.

隔天断食法的受试者比其他2组,空腹血胰岛素水平更低,对胰岛素抵抗表现出更好的改善。

其他的指标,甘油三酯,血压,C反应蛋白等变化不大,虽然研究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

但它明确表明了,虽然隔天断食法与每日限食法有相同的减肥效果,但前者能更有效降低空腹血胰岛素,缓解胰岛素抵抗。

可能我们的胰腺β细胞,不喜欢被频繁地拉去做高负荷的工作,真正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元凶,可能并不是高血糖,而是持续较高的胰岛素。

→1-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

在临床上,1-型糖尿病患者也经常发生胰岛素抵抗的问题。

按理说,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β细胞基本不会分泌胰岛素了,怎么还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呢?

是因为血糖太高?还是因为注射大量外源胰岛素导致的呢?

今年8月份,同样是在Obesity杂志上,有一篇文章,为我们揭开了1-型糖尿病患者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原因。

研究者先假设,1-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是由注射的外源胰岛素导致,为了将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分开,研究采取了3个组(每组10人)的对比试验。

3个组分别为:

健康对照组 〔胰岛素正常,血糖正常〕

GCK-MODY组 〔胰岛素正常,血糖高〕

1-型糖尿病组 〔胰岛素高,血糖高〕

通过对照前两组,分析高血糖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通过对照后两组,分析高胰岛素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研究发现,他们的假设是正确的。

血糖高,并没有引起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而正是高浓度的胰岛素产生了胰岛素抵抗。

表明医源性高胰岛素血症,是1-型糖尿病患者产生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

两个研究告诉我们,高胰岛素水平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如果要逆转或缓解胰岛素抵抗,光降血糖还不行,关键要降低体内胰岛素含量。

药物确实可以降糖,但是,没有降低胰岛素水平的能力,只要控制糖摄入,胰岛素水平才能下来。

→高胰岛素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

胰腺癌很难被发现,往往在晚期才被诊断出来,这使它成为最致命的癌症之一,而且随着肥胖的增加,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也在增加。

图片来源:baidu.com

人们发现,肥胖和早期2-型糖尿病会增加胰腺癌风险,但其背后的因果关系一直是个谜。

早在2005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个研究↓,在综合各种因素分析以后,发现高胰岛素与胰腺癌呈明显的正相关

在所有参与者中,胰岛素浓度最高的病人比最低的患胰腺癌的风险高出2倍。

继这个相关性研究之后,最近,2019年8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发表在CELL的一项研究又发现,高胰岛素与胰腺癌之间的重要关系↓。

研究人员通过降低小鼠(易患胰腺癌的)的胰岛素水平,发现低浓度的胰岛素能使小鼠降低患病风险。

这也证明了高浓度的胰岛素,是产生胰腺癌的重要因素。

目前,高胰岛素血症已经越来越普遍,有大量的肥胖成人体内都存在这种情况。

我们把目光都放在血糖上,治疗手段都是针对血糖,而真正的罪魁祸首胰岛素却被大部分人忽略。

这个发现意义重大,它能帮我们看清肥胖、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联,为早期发现并预防胰腺癌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实不只是糖尿病,现代西方医学针对很多疾病,都只是发明药物,针对症状,而不是治疗疾病。

最终结果是,病情越来越恶化,病人掏了很多医疗费,却在不断地加重自己的病情。

糖尿病的原因不是高血糖,而是胰岛素水平太高,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大部分人都搞错了,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有点饶,或者说不理解

实际上,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甚至是一个非常颠覆性的理论。

高胰岛素,这纷纷扰扰的万病之源,而它却掩人耳目,将罪责嫁祸于血糖,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贼喊抓贼』的意味。

无奈,现在治疗糖尿病,胰岛素被称为万能神药,用他来控制血糖(症状),实际上可能加重病情(胰岛素抵抗),等待病人的结果是各种并发症。

对于那些每天吃糖(米面糖)的人来说,胰岛素确实救了他们的命,让他们多活了几年,但是,他们同时也失去了一个逆转疾病的机会。

只是用药物来控制血糖,而不控制糖的摄入,这就像是在下雪天扫雪,如果雪不停,地上的雪是扫不完的。

生活中常见的很多疾病,比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一些癌症等,看上去不一样,其实可能是互通的,实际上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巨大

怎么做才有效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少吃或者不吃糖(低碳饮食),不刺激血糖,不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水平自然会下降。

当然,还可以尝试其他方法,比如说今天分享的第一个研究,可以尝试隔天断食法,这种做法执行起来会有些难度,一开始不适应低碳,可能有低血糖的风险。

当然,断食并不是完全的不吃不喝,完全可以根据身体的反应,可以适当补充点能量。

其实道理也简单,只要减少进餐次数,减少升糖指数,不让胰岛素分泌太多,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无风不会起浪,最重要的,还是要少吃点米面糖。

最后温馨提示

我并没有建议正在用药的人,停掉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如果你没有改变饮食结构,你需要继续用药,高血糖风险很大。

如果你尝试低碳饮食,可以慢慢减少药物,最后甚至可以停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公众号回复胰岛素、糖尿病,获取更多科普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糖尿病   胰岛   低血糖   胰岛素   血糖   肥胖   糖尿病患者   患者   细胞   因素   身体   疾病   饮食   原因   发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