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总督陶澍落魄时结婚遭老丈人调包新娘,后来这婚事怎么收场?

洞房花烛之夜,穷书生掀起新婚妻子的盖头,结果这才发现,媳妇儿被人掉包了...

上述这一幕,可不是发生在小说里的情节,而是清朝名臣陶澍在新婚之夜时,实实在在遇到的尴尬之事。

提到陶澍,相信不少人都会觉得陌生。

不过,他在清朝后期,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别的不说,单单他是左宗棠的引路人,以及两人是儿女亲家的身份,就足以说明,陶澍相当厉害。

而他遇到的新娘子被掉包一事,则是发生在他年轻尚未发迹之际。

并且,操作掉包的,还是陶澍原来的老丈人,而这就导致,本身要娶富家女的陶澍,到了该洞房花烛时,才知道盖头之下,已经换人了。

那么这其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在得知新娘子被掉包后,陶澍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姊妹易嫁

陶澍祖籍湖南安化,据说其祖上,乃是陶渊明的后人。

不过,祖上的风光与陶澍没多大关系,因为到了他父亲陶必铨这一代,已经非常一般了,就连陶必铨自己,也是靠着教书为生。

自然而然的,陶家的日子过得十分紧张。

如果仅仅是为了温饱,生活倒也勉强过得去,但这个陶必铨,还是个一心想考取功名的人,因此在早年间,没少跑着求学考试。

但可惜的是,陶必铨基本上是“逢考必不过”,所以几年下来,除了让家里的日子愈发紧张外,什么功名也没考上。

不得已,只能安心当了一个教书匠,以维持生活。

但陶必铨对于自己的儿子,也就是陶澍期望很高,所以,他手把手的教育儿子,加上陶澍自幼聪慧,因此肚子里的墨水,倒也不比父亲少。

就这样,陶澍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之下逐渐长大,而随着年龄增长,有人主动找上门来,要给陶澍提亲。

谁呢?原来是当地的一个富户黄老爷。

黄老爷家里条件相当不错,不说家财万贯,但也颇为殷实,总之就是很有钱,而他主动找到陶澍,则是为自己的女儿提亲。

为啥找陶澍呢?很简单,黄老爷家的千金小姐,也是个很有“思想追求”的人,普通的富家公子她还看不上,非要找一个读书人。

而对于女儿的这个要求,黄老爷也表示同意。

之所以如此,一来,找个读书人,能熏陶自己的家庭,以后说出去自家也是书香门第,二来,若是这个读书人将来科举高中,那么自家就会跟着飞黄腾达。

有了这样的想法,黄老爷就开始物色合适的人,而一番打听之后,就打听到了陶家。

虽说当时的陶家很穷,但这对于黄老爷根本不算个事,尤其是他听说陶澍那个小子,学问比他爹都好,这更让黄老爷满意的不行。

年纪轻轻都这么有学问,将来必定高中。

所以,黄老爷就马不停蹄的来到陶家,他也想赶紧定下来这门婚事,然后对陶澍加以资助,等到陶澍高中并做官之后,那自己就是官老爷的岳父了。

说白了,黄老爷这也是一种投资心理。

而陶家的家长陶必铨在得知后,也十分高兴,毕竟黄家是富户,自己一个普通人家,能和这样的家庭结亲,已经是天降好事了。

因此,陶必铨就当场答应了下来。

至于陶澍,当时也没表示异议,一来他正忙着读书,二来既然父亲都答应了,那自己遵命行事就成了。

于是,两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就这样定下了婚约。

之后,陶澍继续攻读,为科举做准备,而黄家也在等着陶澍高中那天,但等到陶澍第一次参加会试时,其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他名落孙山,未能考中。

榜上无名,对于陶澍以及他的父亲陶必铨倒是没什么,一次不行还有下次嘛,但对于黄家来说,就是一件大事了。

原本黄老爷认为,这陶澍肯定能成大器,谁知道如今却名落孙山,这下,就让他心里犯起了嘀咕。

莫非,陶澍和他的父亲陶必铨一样,也没有考中做官的命吗?若真的是这样,那把闺女嫁给陶澍这小子,岂不是吃了大亏?不行,得赶紧想办法。

而在黄老爷的一番琢磨之下,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想到最后,他决定,还是及早止损,不如退婚吧。

但是,退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得很。

按大清律,如果在没有合理缘由,且还是单方面悔婚的话,那除了要退还礼金,还要赔偿对方损失。

赔偿点损失,对于黄老爷来说倒是没什么,毕竟他有的是钱。

但是,大清律还规定了,像黄老爷这种情况,即便是赔点钱,最终还得把闺女嫁过去,若强行不嫁,那是要吃官司的。

这么一来,黄老爷就左右为难起来。

把女儿嫁过去,他不甘心,不嫁的话,又担心遭受责罚,如何是好呢?而就在黄老爷犯难的时候,家里又有人前来拜访。

来拜访的人,也是当地的一个姓钱的富绅,他此行的目的,是听闻黄老爷的千金貌美,所以就想着两家联姻。

而这位钱老爷一说,更让黄老爷揪心了。

严格来讲,他是有心想当场答应钱老爷的联姻,但中间还夹杂着自己女儿与陶澍的婚约,这就让他更加为难。

而当黄老爷就这件事去问自己女儿的时候,他的女儿也是个没主见的人,就只会说“单凭父母做主”。

所以,难题还得由黄老爷解决,但他又怎么去解决呢?

而就在黄老爷左右为难的时候,家里的一个大丫鬟,主动站了出来,表示,不如,让她代替黄家大小姐嫁到陶家,反正,那个陶澍也没见过黄家小姐长什么样子。

此话一出,黄老爷连连称妙,是啊,当初他只说了和陶家定下婚约,又没有说是自己的哪个女儿嫁给陶澍。

因此,把这个大丫鬟认作干女儿,然后再嫁到陶家,不久完美解决问题了吗?

想到这里,黄老爷说干就干,先是认下这个大丫鬟当二女儿,然后赶紧找陶家商定大喜之日,同时准备嫁妆,最后,把这个冒充黄家小姐的丫鬟,嫁到了陶家。

而陶家这边,压根就不知道其中有事,一直还以为黄老爷瞧得起他们,所以千恩万谢之下,就把这个冒牌的新娘子娶回了家。

就这样,一场“姊妹易嫁”的事情,便在陶澍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了。

等到陶澍在大婚当天,送走所有宾客,准备洞房之际,他才知道,自己的新娘子已经被掉了包,而前文我们也讲过,陶澍一直就没见过这个黄家小姐,那么他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很简单,嫁过来的这个大丫鬟,亲口告诉他的。

原来,这个大丫鬟也是一个实诚人,在新婚之夜,陶澍回到房间,掀起她的盖头之后,就主动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全都告诉了陶澍。

也就是说,她亲口承认了自己是个“冒牌货”。

而在得知自己的新婚妻子被暗中掉包换人后,作为新郎官的陶澍,又是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件事的呢?

因祸得福

摊上这种新娘子被掉包的事,陶澍刚开始也是比较郁闷,毕竟这说起来的话,等同于黄家骗了自己。

不过,郁闷归郁闷,依照当时陶澍家里的条件,并没有实力去找黄家算账。

并且,如果陶澍不管不顾的去找黄家理论,且不说理论的结果是什么,单说眼前这个“新娘子”,就没办法处理。

到那个时候,让这个愿意嫁给陶澍的女子该如何自处?

所以在一瞬间之内,陶澍的心里涌上了多个念头,多年接受的教育,让他做不出弃眼前这个“妻子”于不顾。

有道是一日夫妻百日恩,既然人家姑娘都嫁了过来,罢了,将错就错,就这么着吧。

因此,陶澍最终决定,既不找黄家去理论此事,同时,要和嫁给自己的这个名叫黄德芬的姑娘,安心过日子。

于是,一场“姊妹易嫁”的风波,就这样在陶澍的大度之中消弭于无形,陶澍本人,不仅丝毫没有对这位姑娘嫌弃,反而有感于其大义,对其十分尊重。

而陶澍的态度,也让黄德芬姑娘大为感动。

为啥呢?在她开口告诉陶澍真相之前,其实就已经做好了被赶出去的思想准备,毕竟她也知道,不管谁遇到这种事,必然很难接受。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眼前这个素来名声在外的书生,并没有因此对自己横眉冷对,更没有嫌弃自己,甚至,还对丫鬟出身的自己,就如同对待真正大小姐一样十分尊重。

有道是将心比心,陶澍的举动,可把黄德芬给感动坏了。

而在这种感动的情绪驱使下,黄德芬越发觉得,自己极有可能是捡到了一个“宝”,所以,在此之后,她对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视为如同自己的家中一样,开始全身心的打理家中的一切。

照顾公公陶必铨,伺候丈夫陶澍,另外家里的大小事务,都被她料理的妥妥当当。

正所谓“娶妻娶贤”,而有了黄德芬这个贤内助的打理,陶澍自然就能安心读书,并且,黄德芬也给陶澍带来了好运气。

他先是在嘉庆七年的会试中,成功考中进士,随后,在当年的殿试中,又顺利过关,并且,还得到了嘉庆皇帝的亲自召见。

而最终成绩下来后,他也成为当年湖南安化唯一一个考中进士的人。

由此,陶澍终于实现了父亲陶必铨的夙愿,得以高中皇榜,而在得知儿子考中的那一刻,陶必铨不仅老泪纵横,终于,儿子考中了。

而随着陶澍的高中,陶家也算是彻底熬出来了。

并且,在陶澍科场高中,又踏入官场之后,更是有如神助一般,先是任翰林编修,之后历任江南道和陕西道的监察御史、户部给事中、吏科掌印给事中以及道员等职务。

而根据史料记载,不管是在什么职位上,陶澍均能谨遵父亲当年的教诲,恪尽职守,勤政恤民。

到了嘉庆皇帝病逝那一年(即1820年),陶澍由于表现优异,政绩突出,又被新继位的道光皇帝,升任为山西按察使。

但这还远远不是陶澍在官场上的终点,道光三年,经朝中同僚官员保举,加上道光皇帝的考评,陶澍正式升任安徽巡抚一职。

至此,陶澍也算是当上了封疆大吏。

而当年不嫌弃陶澍是个穷书生,心甘情愿嫁给他的黄德芬,随着丈夫的不断升迁,也因夫而荣,就在陶澍升任安徽巡抚之际,道光皇帝一道诏令,封黄德芬为一品诰命夫人。

曾经的一个丫鬟,如今成了诰命夫人,这可是黄德芬当年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她当年嫁给陶澍,无非是想着能和丈夫过小日子,即便陶澍以后只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先生,她也心甘情愿。

如今怎么就稀里糊涂的当上诰命夫人了呢?这一切,让黄德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觉得犹如梦中一般。

但现实就是这么发生了,这正应了那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而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更难得可贵的是,在陶澍不断升迁,官位越做越高的同时,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变化,而对丫鬟出身的结发妻子有所怠慢,相反,依旧是尊重无比。

在陶澍心里,始终感激妻子当年的不嫌弃,毅然决然的嫁给了曾经还是穷书生的自己。

甚至,哪怕是黄德芬在婚后这么多年,只给陶澍生了三个女儿,一直没能生个儿子,但陶澍依旧对妻子礼遇有加。

身份的变化,却改变不了夫妻二人的相敬如宾,也许,这就是陶澍官运亨通的原因之一吧。

那么,当初曾经嫌弃陶澍是个穷书生的黄家大小姐,在陶澍不断升迁的同时,生活又是什么光景呢?

一句话总结就是,每况愈下。

当初,黄老爷安排黄德芬嫁给穷书生陶澍之后不久,就赶紧和上门提亲的钱老爷家结了亲,这么一来,黄家大小姐,也算是嫁给了有钱人。

所以最开始,黄家大小姐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但是,她的丈夫,却是个不学无术,只知道挥霍的人,更重要的是,其仗着家里有钱,谁都不放在眼里,因此就到处耍横。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而在某次,这位钱家的大少爷,与别人争抢地盘的时候,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

而对方,同样也是有钱有势,因此谁也不服气谁,并且当时对方人多势众,因此,钱家大少爷当场被对方一顿群殴。

好不容易脱了身回到了家,结果,伤势发作,加上又气又恨,居然一命呜呼了。

这么一来,黄家大小姐就惨了,毕竟在那个年头,男人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加上她的公公钱老爷因为丧子之痛,也在不久后病逝,所以,黄家大小姐就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而在这种情况下,钱家的亲戚们就找上了门,以各种理由,迅速将钱家的家产瓜分了个一干二净。

面对这一切,黄家大小姐除了哭天抹泪,也无能为力。

最终,就连钱家的宅子也被亲戚霸占,这就导致黄家大小姐被赶了出来,不得已之下,她只得哭哭啼啼的回到娘家。

而当初安排这一切的黄老爷,看到自己的女儿如今遭遇如此凄惨,加上听说陶澍那小子官位越做越大,不仅后悔,同时还生气。

最终,急火攻心之下,黄老爷撒手人寰。

就这样,黄家大小姐成了一个孤苦伶仃的人,丈夫没了,父亲也死了,就剩自己一个人,真可谓是凄惨至极。

此时的陶澍,已经官至山西按察使,并且大有继续高升的势头,因此,其家乡的官员,在得知黄家大小姐的遭遇后,也是为了奉承,时不时的对其接济一番。

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当陶澍的夫人,即当年那个黄家的大丫鬟黄德芬,在得知自己曾经的小主人如今境况凄凉后,做出了一个决定。

她征得丈夫陶澍的同意,将黄家大小姐接到了陶家的祖宅里,就这样供养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个黄德芬真的是一个很有善心的大好人,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变化而忘记曾经的主人,依然愿意对其赡养。

并且,她也是个识大体的人,虽有心赡养,也知道先征得丈夫同意,这么一看,她虽是丫鬟出身,但做起事来却十分周全。

有这样的妻子做后盾,难怪陶家会越来越红火。

不过,关于这个黄家大小姐的最终结局,历来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是说她在被黄德芬接回来之后,受其供养,越发觉得心里羞愧,因此过了几年就削发出家为尼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陶澍升任两江总督之际,曾回乡省亲,而黄家大小姐亲眼看到自己当年嫌弃的陶澍,如今这么风光,心里是又悔又恨,结果,找个没人的地方,寻了短见。

但不管其是什么结局,总之陶澍以及夫人黄德芬,对她也算是仁至义尽。

小结:

这个发生在陶澍身上的“姊妹易嫁”故事,记载在清朝文学家梁恭辰所著的《北东堂笔录》之中,而这个梁恭辰,说起来也算是陶澍同时代的人,因此该故事的真实性还是比较大的。

并且,故事之外的陶澍,也确实极有才能,他历经嘉庆、道光两朝,最终官至两江总督,并且,在左宗棠尚未发迹之际,是陶澍“慧眼识珠”,主动与其结为儿女亲家,因此,陶澍算是左宗棠的引路人,也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引路,才有了后来名满天下的左宗棠。




在清朝时期有一个书生,自幼与本乡一富户财主家的女儿定了亲事,结果书生第一次科举落第,财主嫌他没出息,后悔把女儿嫁给他,于是用丫环冒充自己女儿骗了书生成婚,后来书生科举高中,此后仕途一帆风顺,成为清朝道光皇帝最倚重的大臣,一直官至两江总督。那么后来这段骗婚肯定会让他知道,这桩骗婚又是如何收场呢?

这个被骗婚的书生就是清朝道光时期的重臣两江总督陶澍,那么陶澍在得知老丈人用丫环调包新娘子对自己骗婚之后是如何处理的呢?其实这件事的结局很令人舒服。

陶澍出身于书香门第,家族世代都是儒生,虽然家族几代人都是读书人,但却都是白丁,没有考中科举步入仕途,陶澍的父亲陶必铨在当时文坛颇有名气,诗作和理学著作都非常厉害,但却偏偏屡试不第,后来陶必铨年龄越来越大,他也就放弃了考取科举,此后回到老家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教书。

陶必铨也因此把毕生心血都倾注在了儿子陶澍身上,他倾尽心血教育陶澍,就是为了希望陶澍能完成自己的心愿考中科举。

陶必铨后来为了教育陶澍,携陶澍回到了老家安化县,由于陶必铨在文坛颇有名声,因此安化县官府特意聘请陶必铨到安化学宫教学,陶必铨也算是有了一个铁饭碗,而加之陶必铨学问深厚,他深得安化县父老乡亲的尊重。

安化县当地有一名叫黄崇榜的大财主,黄家世代在当地经商,家资巨富,但是黄家也不过是个土财主,因为黄家就没出过读书能考取功名的人,而且当时比较注重出身门第,黄崇榜十分想与官宦人家联姻,但是黄家的家族出身在官宦士族眼中不过是个土财主而已,虽然家境十分富裕,内心中却也瞧不起他,所以没有官宦士族愿意与黄崇榜联姻。

因此黄崇榜就想做一把政治投资,他只能把与官宦士族联姻的打算退而求其次,放到了那些比较有潜力的读书人身上,毕竟在他们还没考中科举之前与之联姻,将来如果考中科举当了官也算是和官宦家庭联姻了。

在安化当地陶必铨最有名声,学问深厚,乡亲们无不敬佩和尊重他的学问,而且陶必铨对儿子陶澍的教育极其严格,将来陶澍极有可能会金榜题名,因此黄崇榜就想到了与陶必铨进行联姻,把女儿嫁给陶澍。

于是黄崇榜就托人跟陶必铨说起婚事,陶必铨是个爽快之人,他没有士族那些对商人的歧视和偏见,于是很爽快地就答应了这门婚事。黄崇榜与陶必铨约定就等将来陶澍赴京科举之后衣锦还乡成婚。

后来陶澍逐渐长大成人,学习果然不错,很顺利地通过了各级考试,也有了赴京参加科举的资格,于是23岁的陶澍赴京参加科举。

可是陶澍落榜的消息被黄崇榜知道后,他就开始犹豫了,黄崇榜担心陶澍将来还会再继续落榜,毕竟他们老陶家有落榜的基因,他老爹陶必铨学问那么好,不也还是一辈子没考中科举,一直当教书先生,如果陶澍再和他老爹陶必铨这样一辈子考不中,最后当个穷教书先生,那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岂不是一辈子受穷。

因此在得知陶澍落榜之后,黄崇榜就有了想悔婚的想法,可是两家已经订婚,在当时如果悔婚的话对声誉影响极其不好,黄崇榜是生意人,极重信誉和声誉,他担心悔婚行为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意,所以最初还只是犹豫彷徨。

结果后来当地又有一位钱姓财主也想与黄家联姻,黄崇榜更加想悔婚,让女儿嫁到钱家。因此黄崇榜就与女儿黄小姐说了此事,他想让黄小姐自己做主,不料这黄小姐也是没主见的人,全凭父亲安排。

这时候黄小姐身边的丫环却看出了老爷和小姐的为难,看出其实老爷并不想把小姐嫁给陶家,于是她就心想,毕竟这陶澍是个书生,读书识字明理,有功名在身,再不济将来也能以教书为生饿不死人,而自己一个丫环也不是长久之计,不如现在替小姐嫁给陶澍,也能给自己找一个归宿。

于是这丫环就主动站出来向黄崇榜表示自己愿意替小姐嫁给陶澍,这样黄崇榜也不算悔婚了,黄崇榜十分高兴,于是认下丫环当义女,并给她起名为黄德芳。

黄崇榜也觉得这办法十分不错,当初自己是曾许诺嫁女到陶家,但是也没点名是哪个女儿啊,何况义女也是女儿,这样一来也不算悔婚了。

因此陶澍最后就把黄德芳娶进了门,陶家最初并不知道这件事,只当这是黄家大小姐,黄德芳嫁到陶家极为贤惠,操持家务,丝毫没有大小姐的那种娇弱体质,帮公婆分担了不少压力,还积极支持陶澍继续攻读功课考取科举。

陶澍婚后生活幸福美满也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全意把精力用在科举上面,很快第二年嘉庆皇帝特开恩科,陶澍带着全家人的期望再度赴京赶考。

这一年也就是嘉庆七年(1802年)春,此次科举陶澍不负期望,终于考中了科举,在最后的御前殿试时,陶澍被嘉庆皇帝钦点为第55名进士,陶澍也成为了清朝历史上安化县第一位考中科举的进士。

陶澍考中进士之后被朝廷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官职并不高,只是一个从六品官,可是这个官职属于皇帝身边的秘书性质工作,经常能接触到皇帝,升迁比较容易。

而且按照清朝的官场制度六品以上官员的妻子和母亲可以获得朝廷诰封,妻子可获封安人称号,母亲可获封太安人称号。

所以陶澍的妻子黄德芳在他成为翰林编修之后,就可以获得朝廷的诰封,朝廷诰封时需要上报妻子和母亲的家族档案,这时候黄德芳只得和陶澍老实交代,自己并非黄崇榜的亲生女儿,实际上是黄小姐的丫环,是当初黄崇榜看陶澍落榜,因此想悔婚,自己不得已替小姐出嫁,现在朝廷要诰封陶澍的夫人,自己是丫环出身,出身极其低微,怎能接受朝廷诰封。

黄德芳本以为和陶澍老实交代了,陶澍必定会勃然大怒,自己有可能都会被赶出家门,岂料陶澍听完之后只是哈哈一笑,陶澍表示既然她已经嫁给了自己,那就是自己明媒正娶的嫡妻,现在朝廷要诰封的是自己的结发妻子,既然她是自己结发妻子,那理应由她接受朝廷诰封,何况自己压根也没嫌弃过她出身低微。

就这样黄德芳最终接受了朝廷诰封,而陶澍也并没有因此追究黄崇榜骗婚的事情,他对黄家还依旧是执子胥之礼。

此后陶澍在官场上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嘉庆晚年他获得了嘉庆青睐,被提拔为从五品的江南道监察御史,陶澍在出任御史期间,秉公执法,敢为江南百姓主持正义,敢于纠正清朝中期之后的官场腐败风气,弹劾惩戒了不少贪官污吏,因此嘉庆在晚年曾评价陶澍为当今为数不多敢于说实话办实事的御史。

嘉庆去世之后,其子道光继位,道光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勤俭之君,他对于官场的贪腐之风一直想着手治理,在当皇子时期道光就听闻江南道御史陶澍认真负责,敢说真话,勇于与贪官斗争,因此继位之后道光立刻召见了陶澍,他想亲自看一看这位刚直御史是不是像父亲嘉庆评价的那么正直勇敢。

道光召见陶澍之后,与他整整交谈了四个小时,并特意让陶澍与自己一起用膳,与道光交流的四个小时中,陶澍的人品和能力彻底征服了道光,因此道光对陶澍进行了破格提拔。

此后陶澍在道光朝就如同开挂一般,官职一路飙升,先是从江南道御史被破格提拔为正三品的山西按察使,很快又晋升为从二品的安徽布政使,之后又晋升为正二品的安徽巡抚加吏部侍郎衔,最后陶澍更是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衔,成为从一品高官,此后陶澍出任两江总督十余年,一直到在任上病逝。

而随着陶澍的官职不断升迁,黄德芳的封号也越封越高,陶澍出任两江总督之后,黄德芳就获封了朝廷最高封号一品诰命夫人称号。

黄德芳从一个丫环最终成为了朝廷诰封的一品诰命夫人,这恐怕是她当初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当然,这也是大财主黄崇榜当初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自从陶澍考中科举之后,黄崇榜心里就十分后悔,虽然当初陶澍只是从六品的翰林编修,但那可是给皇帝当秘书,早晚有一天他的仕途会腾飞的,所以黄崇榜那时候就很后悔。

后来陶澍知道黄德芳身份后,虽然没追究黄崇榜骗婚的事,而且安化的地方官看在陶澍的面子上也对他礼敬三分,但是黄崇榜心情却十分郁闷,毕竟后来陶澍官职一路高升,连带着黄德芳的封号品级也一路高升,黄崇榜是看在眼里悔在心里,毕竟那黄德芳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啊。

黄崇榜的亲生女儿黄小姐后来嫁给了钱姓财主,可是她的日子过得却十分不好,钱财主为富不仁,仗着自己有钱横行乡里,后来钱财主纠集地痞无赖霸占一户良田,引发了械斗,被霸占的农民义愤填膺的用锹镐打死了钱财主,钱家也由此落魄。

钱财主死后,其家族的人为了霸占钱家财产把黄小姐赶出了钱家大门,黄小姐无依无靠只得回到了娘家,黄崇榜看着自己亲女婿被人打死,女儿守寡还被夫家赶出家门,那边陶澍的官越做越大,黄德芬的封号也越来越高,黄崇榜是越想越生气越后悔,为此黄崇榜不久就在抑郁悔恨中而亡。

黄崇榜一死黄家也跟着衰落下来,黄小姐的日子也十分可怜,黄德芳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她很快就派人回老家找到黄小姐,将她安置在了陶家在安化的老宅中,此时黄小姐才终于有了依靠。

但是民间传闻黄小姐的结局却并不好,民间关于黄小姐的结局有两个版本,一说是陶澍出任两江总督后回乡省亲,黄小姐听闻陶澍要回陶家老宅省亲,她觉得愧对陶澍,于是在陶澍回乡前悬梁自尽了。

还有一个说法是黄小姐听闻陶澍回乡省亲,她深觉无法面对陶澍,于是在陶澍回乡前,黄小姐跑进深山中的一座尼姑院出家为尼,从此常伴青灯古佛。

关于陶澍被骗婚的事是记载于晚清文学家梁恭辰所编撰的《北东园笔录》,虽然不是官方所记载,但是可信度比较高。

因为作者梁恭辰的父亲梁章钜在道光时期曾出任江苏布政使,而当时陶澍出任江苏巡抚,两人是上下级关系,由于梁章钜与陶澍为官都非常正直,心系百姓,两人曾经合作协力共同治理洪泽湖水患,因此两人关系十分亲密,梁陶两家也结为世交,梁恭辰是陶澍的世侄,况且幼年也曾求学于陶澍门下,所以梁恭辰所记载关于陶澍被骗婚的事应该比较可信。

陶澍是清朝有名的学者官员,他被称为湖湘经世派第一人,他提倡经世致用,对晚清政坛影响比较大,晚清湘军三杰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都与陶澍交集密切,而且三人也都继承了陶澍的思想。

曾国藩少年时曾求学于长沙岳麓书院,当时陶澍在当官之余,也会去岳麓书院讲学,曾国藩就曾听过他的课,因此就这层关系来说他也算是曾国藩的一位老师。

胡林翼更是从小就被陶澍赏识,陶澍更是自幼就将女儿陶琇姿与胡林翼定下了娃娃亲,胡林翼成婚之后曾在陶澍的两江总督府居住一年有余,他目睹了陶澍从政的思想,因此后来陶澍对胡林翼影响很大,胡林翼也以岳父陶澍为榜样。

左宗棠更是陶澍的忘年之交,左宗棠与陶澍的女婿胡林翼结为至交好友,因此在胡林翼的引荐下与陶澍相识,当时左宗棠极为落魄,而陶澍却已成为两江总督,但是与左宗棠一番交谈之后,陶澍曾鼓励左宗棠认为以他的才能将来官场成就必在自己之上,因此陶澍与小自己33岁的左宗棠定为忘年之交。

后来陶澍晚年生了一个老来子陶桄,陶澍更是主动替幼子向左宗棠求亲,请左宗棠把长女左孝瑜嫁给自己的幼子,要知道当时左宗棠什么都不是,陶澍却主动与之联姻,可见陶澍看人之准。

因此说陶澍在清朝官场成就很高,他的志向很远大,他的心思是用在国家大事之上,所以像这种换女骗婚的事情在陶澍看来不过是小事一桩,何况黄德芳虽然出身低微,但为人十分贤淑,品行很好,陶澍是一个注重内在人,他根本不会嫌弃黄德芳的出身。

而且黄德芳对陶澍帮助也很大,正是她对家庭的操持有道,才能让陶澍后顾无忧,专心于事业之上,而黄崇榜换女骗婚反而成就了陶澍的美好婚姻,所以陶澍没有追究骗婚的事。

陶澍胸襟如此宽广,也因此他的个人魅力和思想主张能深深地影响着晚清名臣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三人。




嘉庆三年,20岁的穷书生陶澍,在洞房花烛夜失声痛哭,他的新娘被人掉包了!他娶的明明是模样俊俏的黄家小姐,可掀开盖头,映入眼帘的却是一个又胖又丑的丫环!

真正的新娘哪儿去了?又是谁将新娘掉包的呢?这场婚事的结局如何呢?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


陶澍(shù)是谁?


陶澍,1779年出生于湖南安化,22岁中举人,23岁考中进士,从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开始进入仕途,一路高歌猛进,先后担任山西、四川、福建等省的布政使和巡抚,在51岁的时候,任职两江总督,一生可谓是功成名就、政绩卓著。


除了位高权重,拥有良好的官声外,陶澍一生还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1、湖南汉臣的领军人物


说起陶澍,可能很多朋友不熟悉,但提起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


毫不夸张地说,晚清汉臣之所以能成为朝中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全仰赖于陶澍在道光年间,一手打下的良好基础。


史料中有这样一句话:“四水三湘,近代以降,人才辈出,盖以陶澍始,而以文正公兴。”


就是说,近代以来,湖南的人才崛起,陶澍是发源点,到曾国藩时,达到鼎盛。




晚清四大名臣无一不以陶澍为榜样。


张之洞曾这样评价陶澍:“道光以来人才,当以陶文毅为第一。”

(注:“文毅”是陶澍的谥号)


曾国藩在他的日记中,也多次有了学习陶澍文集的记载,比如:

“阅《陶文毅公全集》,至晡时,甚倦,即睡。”


又如,“早起,仍阅《陶文毅公全集》。”


陶澍和左宗棠的关系,就更亲密了,陶澍不仅是左宗棠的“第一知己”,还是他的儿女亲家。




1837年,58岁的两江总督陶澍,遇到了一个年仅24岁的落魄举人。


这个落魄的举人,就是屡试不中的左宗棠。


两人一番彻夜长谈之后,陶澍执意要为自己年仅6岁的儿子陶桄,求娶左宗棠的长女。两家不管在门第,还是在年龄上,都相差甚远,左宗棠不敢高攀,赶紧连声拒绝。


这时,陶澍郑重对左宗棠说了一句话 :“君他日功名,必在老夫上。”说完,陶澍还将全家老小都托付给了左宗棠。


备受感动的左宗棠慨然应允。这之后,科举路子走不通的左宗棠,听了陶澍的忠告,转而在战场上大放光彩,他历任闽浙总督 、陕甘总督、两江总督 ,官至东阁大学士、 军机大臣 ,封二等恪靖侯,不得不说,陶澍看人的眼光真的很准!


《春冰室野乘》有载:“文毅曰:‘君毋然,君他日功名,必在老夫上。吾老而子幼,不及睹其成立,欲以教诲累君,且将以家事相付托也。’文襄知不可辞,即慨然允诺。”


史学家萧一山说:“不有陶澍之提倡,则湖南人才不能蔚起。”


如果没有陶澍独到的识人、用人、提拔人才的做法,恐怕湖南的很多人才都被淹没了。




2、世所罕见的宠女婿达人


据史书记载,陶澍在赴川东道的任上,曾到益阳拜访著名学者胡显韶,在看到他年仅8岁的小孙子胡林翼时,陶澍顿时“惊为伟器”,赶紧给第七女静娟定下了”娃娃亲”。


陶澍看中的这个女婿多有出息呢?

胡林翼24岁中了举人,25岁就中了进士,作为镇压太平天国的得力将领,胡林翼智商、情商一流,不仅能运筹帷幄之中,还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在担任湖北巡抚期间,胡林翼既能将上司官文哄得团团转,又能独善其身、为老百姓办很多实事。


但胡林翼在发迹之前,却是个货真价实的浪荡公子哥。



19岁时,胡林翼按胡、陶两家的约定,迎娶了陶澍的第七个女儿静娟,但在洞房花烛夜,新郎官胡林翼却跑到酒肆里与人饮酒去了,直喝得烂醉如泥,才被人抬回家。


这之后,胡林翼的“劣迹”越来越多地传到陶澍的耳朵里,比如,经常纵情山水、流连于秦淮河畔、钓鱼巷中等等,陶澍的女儿和夫人前来哭诉,而陶澍却像没事人一样,捻着胡须说道:“这小子才华过人,日后定会为国操劳,哪有半点闲暇?不如趁着年轻,让他尽情玩乐吧!”


不仅如此,陶澍还吩咐账房,暗中解决女婿的经济问题。


这么维护女婿的老丈人,就是打着灯笼,在全国也找不出第二个啊!


陶澍虽然明面上支持女婿任意玩闹,暗地里却经常耳提面命,教给他如何处理政务、与人交往的经验,在岳父的熏陶和提拔下,胡林翼不仅很快改掉了恶习,还一举中第,成了晚清的南天柱石之一。


可以说,胡林翼的成长和成功,与岳父陶澍的慧眼识人和悉心教导,是分不开的。




3、道光帝多次赞赏的能臣干吏


陶澍在为官期间,不仅认真处理积压的冤案诉讼,还体恤民情,鼓励商业贸易,让老百姓“家有余财”。


此外,陶澍还治理了漕运、倡办了海运,大大推动了国内运输业的发展。


在培养人才方面,陶澍作为近代经世致用派的开山鼻祖,为朝廷举荐了许多实干家和官员,除了上面提到的左宗棠、胡林翼外,林则徐、伊里布等人,都是陶澍推荐成功的。


道光皇帝曾多次赞赏陶澍“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1839年,年仅61岁的陶澍病逝后,道光帝不仅给陶澍加封太子太保衔, 还给他上谥号 "文毅",并允许他入祀贤良祠。


《清史稿》评价他:“陶澍治水利、漕运、盐政,垂百年之利,为屏为翰,庶无媿焉。”


陶澍,一生官运亨通、天下遍布门生故吏,他的家眷、儿女也因此享受到了种种优待。

可陶澍的出身并不显赫,他在取得功名前,甚至过得非常贫寒,贫寒到什么程度呢?


这么说吧,提起陶澍的家庭条件,就连他未过门的妻子,都不愿嫁过来受苦,最后,在其老丈人的安排下,陶澍的新娘竟被掉包了。




为什么陶澍的新娘会被人掉包?


陶澍年少时,在家人的安排下,与当地一位姓黄的大家小姐定了亲。


这个姓黄的人家,是安化一带有名的富商,家境殷实,只是门第不高,没出过读书人,恰巧,陶澍家世代耕读,只是家境贫寒,在媒人的撮合下,两家各取所需,就结成了亲家。


原本,黄家是期望陶澍能一举中第,也好跟着沾光,谁知陶澍一连考了三次,都名落孙山。


陶澍心里还没着急,黄家却急了。万一,准女婿一直考不上怎么办?难道让宝贝女儿嫁过去,也跟着过耕读的苦日子?


就在黄家犹豫苦恼之际,当地的另一个豪门大户吴家,在听说黄家小姐“貌若天仙”后,也上门来提亲。


一边是富家公子,一边是穷苦书生,黄家小姐和黄父,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




但黄家已与陶家有了婚约,这可怎么办?


黄家虽然有“嫌贫爱富”的心思,但又不愿担这恶名、主动找陶家退婚。


黄家上下都被这事搅得焦头烂额,这时,黄小姐的一个丫鬟挺身而出:“陶家没见过小姐的面,我愿代替小姐出嫁陶家,这样小姐就能如愿嫁到吴家了!”


黄父欣喜不已,当下就采纳了丫鬟的意见。


1799年,20岁的陶澍如约迎娶了“黄家小姐”,生活虽依然穷苦,但好在婚后二人夫唱妇随,日子倒也过得十分美满。


嘉庆七年,陶澍终于高中进士,道光十年,陶澍荣升两江总督,陶夫人也被皇帝册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按照规定,朝廷要依制录入诰命夫人的籍贯、出身、姓名等信息,就在这时,陶夫人不敢隐瞒,才向陶澍说出了当年假冒成亲的原委。


也有人认为,陶澍其实早在成亲的当天就知道了新娘被掉包的事。


这个故事在清朝学者梁恭辰所著的《北东园笔录》里有详细的记载:

“文毅少极贫,初聘同邑黄氏女。有富翁吴姓者,闻黄女姿色,谋夺为其子继室,以厚利啖黄翁。黄顿萌异志,迫公退婚,公不可,黄女之母亦不愿。而女利吴之富,意已决,又其父主持甚力,遂誓不适穷生。家有养婢愿以身代,女之母许之,文毅亦坦然受之,初不相疑,即今之膺一品夫人诰命者也”。




陶澍是怎么对待“掉包新娘”的呢?


意识到被骗后,陶澍不怒反喜,如果当年嫌贫爱富的黄小姐嫁过来,他陶澍还会过上如今这么安生的好日子吗?


陶澍坦然接受了妻子曾经“丫鬟”的身份,他不仅没有因此看轻她,反而因为妻子多年的任劳任怨,而更加敬重她。


而如愿嫁入吴家当富家太太的黄小姐,结局如何呢?


清末学者汪同尘在《苦榴花馆杂记》中,曾记载了这样戏剧性的一幕:


1830年,两江总督陶澍正在视察漕运,忽然下人来报:“大人,有个老太太要见您,她说是您的结发妻子!”


陶澍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他吩咐下人:"给她五十两银子,打发她走吧,我就不必见了。“


没想到,第二天,这个老妇人又哭哭啼啼来了,说是银子被小偷偷走了。


陶澍没有追究事情的真假,只是又命人给她拿了50两银子,把她打发走了。


谁知,第三天,老妇人又以同样的理由,来找陶澍,再一再二不再三的陶澍,命人传话:“命穷,金且不保,宁有福作夫人耶?”


意思就是说,你这个人呐,连银子都保不住,哪里是当夫人的命啊?


老妇人满脸羞愧,再也不敢上门找陶澍了。


这个老妇人,说的就是陶澍原本该娶的黄小姐。


有人就问了:黄小姐不是嫁入“豪门”了吗?怎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呢?




原来,黄小姐虽然如愿嫁入了吴家,却发现吴家是个“是非窝”。


吴家公子不学无术、打架斗殴无恶不作,结果在一次与人争田时,被对方打死了,过了没多久,吴家老爷子也撒手人寰。


黄小姐失去了依靠,又没有生育子嗣,只能任由吴家族人侵吞家产,然后被赶出家门。




在现存史料中,黄小姐的结局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说,陶澍在知道黄小姐的遭遇后,不计前嫌,还让人给她送去了50两银子,结果黄小姐“愧悔欲死,日抱银号泣,而不忍用”,想起她和丫鬟二人今昔的生活状况,不禁悲从中来,于是羞愤自尽了。


另一种是说,黄小姐在得到陶澍的救济后,羞愧不已,就上山出家当尼姑了。


在北魏时期,也有一位富家女娄昭君,在面对婚姻时,做出了和黄小姐截然不同的选择。




娄昭君出身北魏官僚世家,自幼才貌双全,父母也对她的婚事给予了厚望,希望她能嫁入高门大户、帮衬娘家,谁知娄昭君偏偏看上了一个看城门的士兵。


面对父母的反对,娄昭君不为所动,坚决要嫁给这个一无所有的士兵。在娄昭君的坚持下,娄父、娄母只得同意了女儿的婚事。


婚后,这个士兵在娄家的支持下,屡立战功,最后成了北魏说一不二的权臣,这个士兵的名字叫高欢。


他的儿子高洋创立了北齐,高欢也被追封为献武皇帝,而娄昭君也从渤海王妃、逐步升任皇太后、太皇太后。




总结:


咱们有句老话叫:“贫居闹世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人们对他人的看法,往往受当下贫富的影响,就像黄家小姐和黄父,只图眼前的富贵,巴不得与穷书生陶澍毁婚。


而等到陶澍功成名就时,又悔恨无极,在识人上,他们既赶不上陶澍,又比不上娄昭君。


我们常说一句话:“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

咱们在看人时,千万不能只图眼下的家境好坏,而要看对方的个人品德和能力如何。


穷苦人家的孩子如果肯上进,有朝一日一定大富大贵;反之,富家子弟如果任意挥霍,也有家道中落的一天。




陶澍这个人太有名气了,他是道光年间的两江总督,比左宗棠年长33岁。他担任两江总督的时候,左宗棠只是个布衣书生。

可陶澍眼光毒辣啊,一眼就看出了左宗棠是人中龙凤。所以死活都要和左宗棠做亲家!没错,不是认左宗棠做干儿子,而是要跟他平起平坐。

左宗棠这哪儿受得起啊!连连拒绝。陶澍临终前,都一直牵挂此事,将自己唯一的儿子陶桄托付给了左宗棠教育。最终左宗棠将自己的长女左孝瑜嫁给了陶桄为妻,完成了老前辈陶澍的重托。

陶桄的母亲,其实并不是陶澍的原配。陶澍虽然是个大清官,可一辈子到底还是娶了7位妻妾,其中陶桄的母亲是如夫人,也就是侧室之一。而陶澍的原配黄德芳,和他还有一段离奇的故事。


一、势利眼的老丈人,眼光太短浅。

陶澍他们家虽然没什么钱,可陶澍本人才华出众,闻名四方。还没上京赶考,就有不少人盯上了陶澍,打算和他们家结亲。

陶澍的老爹陶必铨是个半耕半读的人,后来又出来教书育人,虽说老师的地位不低,可待遇说实话,只能够糊口。为此陶澍他爹挑来挑去,为陶澍找了个有钱的老丈人。

黄父是一位富商,他早就看中了有学问的陶澍,所以急忙在陶澍参加科举之前,把这个女婿给定下来了。毕竟等人家考上了,就未必看得上这个商人出身的家庭了。

当时安化县还没有出过进士,所以如果陶澍一举高中,那将会是全县第一个进士,就问你这诱惑力大不大?


只可惜,陶澍首次前往京城参加科举,以惨败而告终。这事儿立刻引起了老丈人的警觉:什么情况?陶澍难道是浪得虚名之辈?

为此老丈人不得不开始为自己的女儿着想,万一将来这小子一直考不上,那他的女儿岂不是要跟着这小子吃一辈子的苦?

老黄家的小姐,似乎也有这样的忧虑,所以整天在家里哭泣,认为老爹给自己找了个不靠谱的丈夫。

可婚事已经大张旗鼓地公布出去了,这要是悔婚,将来老黄家的闺女,谁还敢轻易攀附呢?


二、丫鬟顶替小姐?结果却喜结良缘。

正当老黄家全家人都愁眉苦脸的时候,黄小姐家的丫鬟却站了出来,并且提出了一个可行性的方案:狸猫换太子。

啥意思呢?具体来说,就是丫鬟让自己代替小姐嫁给陶澍,这么一来也不用悔婚了,而小姐也能摆脱这桩婚事。

丫鬟和陶澍就这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期间黄德芳为陶澍生下了3个女儿,就是没有儿子。陶澍无奈之下,只好再娶侧室,一连娶了好几个,这才有了唯一的儿子陶桄。

陶澍娶了黄德芳以后,似乎运气立刻就上来了,没多久参加科举考试,一举高中。估摸着黄老爷的老脸都要黑了,真怪自己当年猪油蒙了心。

20多年以后,陶澍已经贵为两江总督,黄德芳终于将当年的那件事告诉了陶澍。本以为陶澍会生气,谁曾想陶澍不仅原谅了自己的妻子,反而哈哈大笑。

由此可见,陶澍这个人其实也是个不拘泥于小节的人。他甚至会觉得,当年的老丈人瞎了眼,如今的妻子却是个慧眼识人的人。


三、真正的黄德芳,会是怎样的结局?

这事儿民间传说得就比较厉害了,因为史料里不可能写这种八卦的东西。总体来说有这么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嫁给富商老吴家,却不受待见。

黄德芳成功躲过了陶澍,心里还有点儿小窃喜。他老爹立刻又给自己的女儿安排了一桩婚事,将其嫁给了当地富商吴家。

可黄德芳嫁给老吴家以后,并没能给老吴家生下一儿半女。这在现代来看,似乎没啥。可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事儿可就大发了!

所有的罪过,都让黄德芳给背了。因此老吴家十分不待见黄德芳,甚至有一种说法,是被老黄家扫地出门了!


第二种说法,自尽而亡。

黄德芳婚后日子过得并不好,恰逢陶澍回家守孝,因此丫鬟夫人也跟着陶澍一起回来。丫鬟夫人想到了自己服侍多年的小姐,打听之下,才知道她过得并不如意。

因此陶夫人特地跑去看了一下黄德芳,还给了她一笔生活费。这个时候黄德芳才知道陶澍已经加官进爵,成了大人物。

黄德芳那叫一个懊悔啊!再看看自己如今婚姻不幸,家庭穷苦的样子,她一时想不开,就找了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由于这个故事,记录在《北东园笔录》之中,故事性更强,真实情况不可考。不过这么一个故事也是在教育我们后人,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啊!


总结:陶澍一生传奇的故事很多。

首先,陶澍和左宗棠之间的神奇故事,那就比较吸引人了。左宗棠的父亲也是个教书匠,而左宗棠也是屡次都考不上进士,长期在家教书种地。

可陶澍身为两江总督,和左宗棠谈了几次以后,忽然就觉得这个人将来贵不可言了!直呼左宗棠将来的地位绝对超过自己。结果还真的让陶澍言中了,可见陶澍看人的眼光多好。

陶澍晚年打算退休的时候,把自己珍藏的一系列石头运回老家去,他这辈子就这么点爱好。结果这事儿被道光皇帝知道了,有人打小报告,说陶澍运了若干财宝回老家,这可把道光气坏了。

毕竟陶澍是以清廉闻名于天下,为此道光打算收回自己送给陶澍的牌匾,并且派人前去调查。结果一查之下,那十几口箱子里,全都是石头,道光这才大喜,认为自己没看错人。

陶澍的思想比较通透,深深地影响到了自己的晚辈。湘军三杰曾国藩、左宗棠和胡林翼,都曾经得到过陶澍的教诲,可以称得上是陶澍的弟子。




这个故事听过几次了,不过觉得不太真实。因为进京是考进士,这是科举的最高层次的考试,是皇帝亲自监考,号称陛试,考中了就是皇帝的门生,会直接授予官职。但是,能进京考试的都是通过了县试和府试,即已经获得了生员(秀才)和举人身份的。举人的身份已经可以号称老爷了,在一个县里面已经是很高的地位了,可以参加县太爷的宴会。可以参见范进中举。一个县里面的土财主,是没有资格嫌弃一个年轻的举人老爷的,而况举人老爷家还是世代书香门第,正在参加更高一级的进士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安化县   总督   安化   嘉庆   昭君   老丈人   丫鬟   科举   道光   进士   婚事   朝廷   落魄   老爷   收场   夫人   新娘   妻子   女儿   小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