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是最大赢家?

荒谬至极!

看看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英法殖民体系溃败,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元成为全球货币——谁是大赢家,不是一目了然?

苏联抗击德国,死亡惨重。如果苏联也如法国一般,德国占了苏联资源,那么二战的结局未必不会改写!

要知道欧洲诸国军力都很垃圾,德军横扫欧洲头灭国居然是以天计的。至墩克尔克英军撤退,德国军力是没什么损失的。若无苏联人不惧牺牲的奋力牵制,德国把几百万大军投入欧洲、北非,怕是美国来不及动员战就打完了。

所以,二战之中苏联的牺牲意义重大。

于苏联而言,二战就犹如烈火,使苏联淬炼成钢。同时,也使苏联自大、盲目。为什么存在七十余年,苏联终告解体?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的问题,前人之述备焉。但是要看到欧洲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也是几百年才转变成功,社会主义国家从苏联建国至今也才百年有余!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乃至北非,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争造成的伤亡9000余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万多亿美元。

毫不夸张地说,二战是人类的一场浩劫,一场噩梦;发动二战使德国和日本成为二战最大的输家,领土都被同盟国占领,还被迫割地赔款。英国也是二战的一个输家,经过二战失去了很多殖民地。


有输家就有赢家,那么谁是二战最大的赢家呢,当然是苏联。

苏联得到了大片领土

经过二战,苏联获得了大片领土。二战后,苏联吞并的土地甚至比德日意三个战败国领土加起来还多。面积之多,叫人叹为观止,远远超过斯大林的想象,可以说是天上掉下大馅饼。

这些领土当中最有价值的,是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区。

芬兰战略地位重要,紧扼波罗的海的咽喉,是一大块肥肉。

在十七世纪初的时候,沙皇为了北进征服欧洲,把首都迁到了圣彼得堡。可是芬兰人民不屈不挠后,誓死反抗,最后俄国独立了出去,沙俄弄了个鸡飞蛋打,但俄国没有死心,依旧对波罗的海入海口念念不忘。

于是在二战爆发后,斯大林浑水摸鱼、趁机主动挑起和芬兰的战争。因为两国实力悬殊,所以芬兰只能忍气吞声地交出卡累利阿地区。苏联在二战期间还有一个重大收获,那就是出兵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三个临近波罗的海的国家,把十八万平方公里收入囊中。


波兰东部,苏联立马发兵趁乱占领了这块地区。

二战之后,苏联还如愿以偿占领了波兰东部领土,一共有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并入苏联版图。

德国战败之后,斯大林毫不客气,把波罗的海一侧属于德国的东普鲁士也收入囊中,并将其改名为加里宁格勒。

作为出兵东北的报酬,苏联占领了当时由日本实际控制的北方四岛。同样被日本控制,面积为76400的库页岛,也被苏联出兵占领。

苏联得到了一个卫星国

作为苏联出兵东北的报酬,苏联迫使英美和中国承认蒙古独立,得到了一个附属国,或者说卫星国蒙古。苏联进可以把蒙古当跳板,退可以把蒙古当做战列缓冲区,收获颇丰。


苏联从中国得到巨大利益

在雅尔塔会议上苏联贪心不足,提出了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等要求。

苏联成为东欧国家的太上皇

二战前苏联在欧洲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二战中苏联在东欧7国扶植代理人建立起亲苏政府。

这些国家是民主德国即东德、波兰、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并且在1955年成立了华约,有了跟西方国家叫板的资本。东欧八国政府对苏联俯首帖耳、言听计从,如果不听话,马上就会被颠覆。毫不夸张地说,这几个国家已经成为苏联的附属国。


综上所述,在二战中出力最大的美国没有增加一寸土地,英国失去了几乎所有殖民地,中国失去了蒙古,只有斯大林一个人在偷偷乐。也可以说,同盟国浴血奋战的成果,几乎被苏联一个国家独享。

但是凡事有利有弊,领土是肥肉,捡来的肥肉、抢来的肥肉也有可能是毒药。

当波罗的海三国争先恐后加入北约;当波兰铁了心要求美国驻军,部署核武器;当苏联的小兄弟、华约成员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捷克纷纷倒戈,投向美国怀抱,俄罗斯领导人忿忿不平,慷慨激昂进行指责的时候,可曾想过中国那句老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还有伟人的那句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关于这个问题,苏联激动地表示:我去年买了个大手表!

从1939年9月17日出兵波兰东部到1945年9月5日攻占齿舞诸岛,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苏联死亡人数超过2680万人,总伤亡人数更是超过4600万人。而即便二战期间苏联构筑了东方战线,将波兰东部、波罗的海三国、芬兰卡累利阿地峡、比萨拉比亚等地纳入版图,苏联总人口也不过1.94亿人。

而等到二战结束,苏联人口只剩下1.67亿人,当时的苏联上到高官,下到平民,几乎没有完整家庭,而因战争灭门的家族更是不计其数,苏联在战后很长时间男女比例始终严重失衡。

不仅如此,作为二战期间最惨烈的战争,苏德战争不仅旷日持久,空前惨烈,其主要战场更是基本摆在苏联西部地区。而这里是苏联人口和工业区的主要聚集地,是名副其实的苏联中心,这意味着苏联大部分财富都在二战中遭到空前摧残。


在这样的情况下,说苏联是二战的最大赢家,基本是睁眼说瞎话。放眼整个二战,获利最大的无疑是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这个一心想要主宰世界的国家,某种程度上说是二战的始作俑者。

从一战结束后美国对德国的大力扶持,帮助德国迅速东山再起开始,美国就一直是德国的靠山。希特勒上台后,美国摩根财团等更是通过德国大资本家向当时的德国总统兴登堡施压,迫使兴登堡将希特勒任命为德国总理,开启了希特勒的上位之路。

因为美国需要德国作为棋子向西遏制英法等国膨胀,向东阻挡苏联无产阶级革命输出,所以美国对希特勒及纳粹德国的支持可谓慷慨,这是纳粹德国在短短数年时间里肆虐欧洲的重要因素。

而通过联合苏联、英国、我们等国家一道消灭法西斯,美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益,一跃成为资本主义阵营名副其实的领头鹰,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


而因为美国“南北无强国、东西两大洋”的优越区位,美国本土再度避免了战火的蹂躏,而且因为二战将英国彻底打回了原形,美国得以继承英国离岸平衡手的衣钵,重新成为大陆平衡政策的执行者。

可以说,通过这场长达6年,席卷61个国家和地区共2200多万平方公里,波及1.3亿人,共造成9000多万人伤亡和5万亿美元损失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真正实现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美国不仅将英法等传统帝国打回了原形,更一跃成为超级大国,更获得了国际社会的主导权,是名副其实的二战最大赢家。相比之下,伤亡惨重的苏联只能算是第二赢家。

不过即便是第二赢家,苏联也是真正的二战赢家。对于“善武不善战”的苏联而言,战争的惨烈伤亡在所难免,更何况是遭遇到了精锐的德国军队。而抛开空前惨烈的伤亡,苏联在二战中的收获可谓盆满钵满。在静夜史看来,这种收获表现在:


1、强化了斯大林模式

苏联之所以在二战前期尤其是苏德战争前期昏招迭出、处处挨打,除了斯大林的麻痹大意、外行指挥内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大清洗对当时苏联的党政军系统造成了空前的冲击。

在1937至1938年的“大恐怖”时期,苏联共有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苏联高层遭到了空前的冲击,尤其是军队高层纷纷落马,后起的军事主官又普遍素质低下,比如很多连级指导员学历只有初中水平,这直接影响了苏军的战斗力,所以苏联在后来的苏芬战争和苏德战争中损失惨重。

但应该明确的是,大清洗运动的爆发,是苏联高层路线博弈的必然结果,在这场空前惨烈的腥风血雨中,自列宁时代崛起的布哈林派和托洛斯基派彻底倒下,斯大林则笑到了最后。

二战尤其是苏德战争,某种程度上检验了大清洗的效果,将斯大林的威望推向了巅峰,也最终确定了斯大林模式。

而斯大林模式,某种程度上是苏联超级大国的霸业之基。



2、扩张了苏维埃领土

二战爆发前,为应对纳粹德国的威胁,斯大林曾多次寻求联合英法,但“绥靖政策”下的英法各国置若罔闻,于是苏联和德国在二战前夕的1939年8月23日缔结了《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秘密瓜分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不过,斯大林和希特勒都深知,这不过是暂缓两国交兵的权宜之计,所以在希特勒横扫西欧的同时,斯大林开始构建所谓的东方战线,除了配合德国瓜分波兰,苏联还在苏芬战争夺取了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峡、萨拉、贝柴摩等地,随后更是直接出兵波罗的海三国,强行夺取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将国境线向西推进了300~400公里。

虽然在苏德战争前期,斯大林的领土扩张被全部夺走且苏联西部大片国土沦陷,但随着苏德战争形势的逆转,苏联夺回了全部的“失地”。

不仅如此,苏联还在1944年抢走唐努乌梁海,在二战末期更是夺取了北方四岛,接收了日本侵占的旅大地区,苏联终于拥有了梦寐以求的暖水港,其势力范围也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3、壮大了共产主义阵营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就试图将无产阶级革命推向全球,但苏波战争的失败打碎了这一节奏。

随后列宁去世,继任的斯大林选择了更务实的路线,即在一国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将苏联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坚强堡垒,而后依靠苏联的铁蹄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输出。

但是在强邻还是的情况下,单打独斗的苏联根本没有机会输出革命,因为在苏联这个意识形态的宿敌面前,资本主义内部所有的矛盾都可以暂时搁置。

但是二战的爆发改写了这一切,一方面为绞杀野蛮膨胀的德国法西斯,美英等国愿意同魔鬼联合,苏联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位无产阶级革命输出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为尽快打败德国法西斯美英等国对苏联作出了巨大让步,而苏联也趁着反击德国的机会将铁蹄踏遍东欧大地,并依靠苏联的支持建立了一系列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革命终于越出苏联,形成了足以抗衡资本主义阵营的共产主义阵营。

而共产主义阵营,是苏联作为超级大国的重要因素。


所以,苏联所以不是二战的最大赢家,但同样也是收获巨大。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一战是没有赢家的战争,多败俱伤;

苏联退出一战,避免了一战后期的消耗,但政权受到西方的全方位围剿;

二战是一战的延续,美国通过二战,和英国签订《大西洋宪章》,正式接过英国的枪;

二战后,苏联的地位正式确立,开启了美苏争霸的新时代。

所以,苏联当然是二战最大的赢家,如果不是二战,苏联在国内战争中苦苦挣扎的同时,还受到欧洲和美国的各种绞杀,政权朝不保夕;

二战后,他们自己居然可以拉起华约,组成集团,硬刚西方世界。

一、一战正酣,沙皇倒台,苏联退出一战

1917年,前方的一战战场打得热火朝天时,俄国内部出了问题,一场大革命席卷全国,统治俄国近三百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倒台了。苏维埃政权正式在俄国建立了起来。

但是这个新政权因为性质的关系,一开始就不受英美等国的待见,苏联国内的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等疯狂地武力反抗,全国各地一片混乱。

十月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但是这个政权在后来的过程中,把所有该流的血全部补齐了。正应力那句话: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要掉脑袋的。

而按照法理来说,这时的苏联应该还是协约国的一员,他们和德国、奥匈帝国还是敌对的关系。但以苏联当时的情况,内忧外患的,没法打这个战。所以,他们要退出一战。

1917年11月,苏联的苏维埃政权通过了一个“和平法令”,但是协约国不同意:好好地打仗,不要想退。如果退出,原来国家的权益就得不到承认。

急于退出的苏联有和德国谈:我不打了,我们解除敌对关系。按道理这是对德国有利的事,德国应该愉快地答应;没想到德国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包括领土、资金等。

德国不同意,因为看到苏联真的太难了,继续打,政权可能就没有了,所以才这么有恃无恐。最终经过讨价还价,苏德签订了一个《布列斯特和约》。

在这个条约里,苏联丧失了32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5000万人口,还赔偿德国60亿马克;这一下增加了德国的实力。所以当时很多人都说,列宁是德国派到沙俄的间谍。

二、二战爆发,猝不及防,打出一个新模样

一战和二战只相隔了二十年。苏联退出一战,实际非常辛苦,他们因为十月革命没有发生战争,自己掌握的军队极其有限;许多的分裂势力、破坏行为;千疮百孔的国家要建设、战争留下的烂摊子要恢复;建立的军队还不让人放心,因为军官都是沙皇时期的贵族。

如果您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就知道当时苏联有多难了。这还没说苏联遭到西方国家的围剿和制裁;所有的一切,让苏联觉得政权一直在风雨飘摇之中,要么被国内势力反扑、要么被国外势力剿灭;周边小国离心离德,芬兰已经不是不听话的问题,而是明显对立的问题。在万般无赖之下,又打了一场消耗巨大的“苏芬战争”。

原来的沙俄是个农业国,还是刚走出农奴制不久的农业国。在世界都已经工业化的情况下,苏联想要迎头赶上,所以,大规模的工业化势在必行。这又与高度分散的农业、农民产生了矛盾;苏联采取了集体农庄的形式来抓农业,推行得既急又快,搞得很多人有意见,让苏维埃政党的名声变得不好。

因为军队总是个不放心的地方,斯大林粗暴地进行了大清洗,全部被枪杀的人有69万,判刑的130多万,这就非常恐怖了;这些被杀的人里面,有许多是优秀的科学家、军事家、教育学家等,谁都知道这些人的被杀,极大动摇了国家的实力,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

也就是说,二战开始前,苏联只是个徒有其表的大国,国家的实力是要打个很大问号的,斯大林知道这些问题,所以,他急于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他要赢得时间,逐步壮大实力。希特勒更不是傻子,他之所以不顾“条约”,悍然发动进攻,是因为他不敢给苏联时间;

二战是一战的延续,希特勒还侥幸地认为,他攻打苏联,英国和美国是不会有太大意见的,因为本来就不是一路人、再加上一战苏联就没打完,英美很有意见。战争开始后的形势也说明问题,苏联边境的军队一泻千里地溃败,要不是有强大的战略纵深和众多的兵源,苏联当时就被灭掉了。

总之,二战开始的时候,苏联还是一个需要时间来发展的国家;国内一地鸡毛,国外没有什么影响;国家实力虽然经过一战后的二十年,有所壮大,但与苏联那庞大的身躯相比,不成比例;就连个“苏芬战争”都打得很吃力,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三、二战后,苏联得到什么

二战的过程就不讲了,反正是苏联拼着老命硬抗东线德军,极大制约了德国的欧洲战场,为盟军最后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到后来,苏军又打进柏林,剿灭纳粹,这在一开始是不敢想象的事。

1、得到英美等国的承认

苏联政权在二战前是西方国家眼里的异类,美国人从底层民众到华盛顿政要都往死里黑苏联;那些从苏联跑到美国的贵族和皇室遗老遗少也下血本成立组织,想全面和苏联开干。

欧洲更不好相处,因为沙皇王室被灭的关系,英国恨死了布尔什维克,因为英国自己就是个君主国家,欧洲王室全部沾亲带故的,看到亲戚这么惨,能不兔死狐悲吗?能不咬牙切齿吗?

二战开始后,为了减轻欧洲战场的压力,英国特别想苏联在东线拖住德国,苏联打得越顽强、战争打得越激烈,英国人就越高兴。美国一开始没有参战,但是对苏联的资源那是源源不断,不计成本的。好像以前骂他们的话都是假的似的。

斯大林当然知道英美的目的是让他当个挡箭牌,所以既然当了,就要发挥好作用:战争的事务没有苏联的介入和同意,只能是你自己的事,绝不会成为苏联的作战指导。

后来的华沙战役就是例子:战争快结束了,流亡英国的波兰政府在英国人的鼓动下,跳过苏联政府,彪呼呼地在华沙发动起义;苏联红军就在华沙城外,他们也知道城里的事,但是你既然不说,我就当不知道。

结果就是:波兰流亡政府的行动遭到惨败,起义人员在的军队炮火之下全部被歼。苏联还回头埋怨英国人不讲武德,不提前告诉苏联,波兰人眼泪往肚子里流。

2、国家的工业化越打越成熟

二战开始前,苏联大搞工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老百姓要过好的日子,“集体农庄”只能保证大家吃饱,并不能保证你能吃好,所以,社会整体是有落差的。

战争开始了,大家一起共赴国难吧,这让社会上攻击政府的流言变少了,谁敢说不好,还会受到大家广泛的批评。这大约是人性所致:可以共患难,不能同享福。

既然是战争,武器制造就成了重点、重工业制造就是战时必需的。以前开展这方面的建设,西方指指点点,说苏联在发展军备,影响和平;老百姓也在骂:造枪造炮造坦克,不能吃不能要,瞎搞。

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国家的尊严,现在这些都是紧迫的事。苏联的重工业、军工在二战中飞速发展,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把这些作为主要发展的方向,有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战争的需要。两种形式结合,使得苏联的军事工业长大,成为后来争霸的基础,也是现在俄罗斯硬怼西方的依靠。

在一些科技方面,如果没有二战,苏联还是被封锁的;为了让苏联死死拖住德国,美国下了血本,一些不给苏联的飞机、雷达,全部资源,坦克、汽车等,连生产线都建到苏联的西伯利亚。这也为苏联的发展提供了方便。

有时候,坏事能变好事,有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不破不立。当你要做一件事,遇到太多阻力的时候,就要敢于“破”。二战就是给苏联一个“大破”的机会,“大破大立”。

3、一盘散沙的联盟重新团结

苏联是个联邦制国家,底下许多的加盟共和国。没有二战,这些共和国各怀鬼胎,因为苏联建立不久,他们总是希望有更大的自主权;特别是波罗的海各国一直要脱离;芬兰还和苏联打仗,不过芬兰是一种特殊情况。

经过斯大林的铁腕和联邦政府的高压,各个共和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的以农业为主,有的以工业为主,但是分离主义一直不断,这也是中央头痛的地方。

战争的到来,让各个加盟共和国一致团结在一起,因为主流就是这样,你再有意见,也不应该在国家危难的时刻闹分裂吧。不过也有例外的,比如乌克兰、立陶宛这些一直对苏维埃不满的,他们是欢迎德国的。

经过二战,苏联内部变得更加团结,苏联高层也发现问题所在,针对可能的分裂,可以准确做些工作。这大概也是苏联在二战中的一个收获。

4、开始注意周边战略布局,形成强大的阵营

经过战争,苏联越大实力越强,战争结束后,大量的军事力量没法安排。正好,以前苏联对边境的控制薄弱,现在有力量重新部署了。这时候的苏联发现:欧洲方向要加强控制、东部地区要立稳脚跟。

在欧洲,苏联直接在东德不走了,以柏林墙为界,对抗西方。这是千年以来没有的是啊,留里克王朝时期,普鲁士都被德国抢去,俄罗斯从来没有抢过德国;只有德国欺负俄罗斯。

保加利亚是什么?以前可是个沙皇国家,比大公国的俄罗斯牛气多了,二战后成为苏联的小弟;匈牙利、罗马尼亚、巴尔干半岛、捷克斯诺伐克···都是奥匈帝国的,现在是苏联的小弟。

乌克兰的位置一直不是很稳固,包括克里米亚半岛,这涉及到苏联能不能控制黑海、博斯普鲁斯海峡,往西到爱琴海、地中海,这是直插欧洲腹地,对苏联是攻守自余的地方。直到今天,俄罗斯还把克里米亚半岛紧紧攥在手里。

二战后的欧洲,英国变成二流子、法国精疲力尽地躺平了、德国战败,除了苏联,还有谁?还有谁?这和二战前的局势,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美国在英国的拉拢下占据西德,实际上美国是忐忑的,还有点给英法当保镖的意思。

东方,原来有一个《雅尔塔协议》,苏联想得挺美,但是中国利益他们是想不到的,不过,美国、日本都想不到,中国独立自主了。相比一下沙皇俄国在日俄战争后的样子,苏联在《雅尔塔协议》里已经得到够多了。

朝鲜半岛是“日俄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后来俄国退出,日本全部控制;战后,苏联步子迈大了,真的扯着蛋了,把美国招进来;要不是涉及到中国利益,中国抗美援朝打了一仗,苏联会丢个大脸。

总之,二战后,苏联无论是经济、军事,都取得巨大的发展;

在战略上,简直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成战前一个任人拿捏的受气包变成世界一极;

美国在当时是实打实的世界第一,他在二战后也就是让这个位置变得更加稳固;

苏联则是从一个新生政权,跃变成可以和美国分庭抗礼的大国、强国。

所以说,二战最大受益者是苏联。不过后来,······




个别或者很多俄罗斯史学家认为,卫国战争的胜利,为苏联续了近50年的命。卫国战争,被宣传得比伟大还要伟大,比神话还要神话。在不容置疑的光环下,苏联的极权政治和效率低下的经济、政治体制,对于珍惜生命的人士,不管是察觉出、体验到,还是尚需理解,反正都得继续着岁月的磨炼。

卫国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完全掩盖了战争过程中,苏联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巨大代价的背后透漏的是苏联高层周而复始地用上一个错误弥补下一个错误。4344.8万人的死亡人数(德国死亡人数的7倍),外加1380万人的隐形损失人数(未出生人数),无论怎么逃避,终究被解密出来。特别是苏德战场上,军队阵亡人数达到了惊人的2640万人。这就是“苏联人想要干掉一个德国兵,至少得赔上10个人”的出处。

有生育能力的男人大量死亡和伤残,导致苏联节省了很多结婚证。每消失一个家庭,都会消失至少一个孩子,至少一个孙子。苏联有位伟大的母亲,叫叶皮斯季妮娅,她先后将9个儿子送上了战场,最后只有一个儿子活着回到她的身边,并且因为战伤死于1963年。母爱是最伟大的爱,先后承受8次丧子之痛的叶皮斯季妮娅,1969年12月7日去世,享年90岁。咱很佩服她抗打击的能力,但可以排除她的没心没肺吗?如果她活到了1991年,或者活到了苏共的历史问题和历史罪行得到一点点揭露的年代,她会怎么释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所经受过的最大、最残酷的灾难。它是世界性质的战争,不会因为某个战场的胜利而胜利结束,哪怕这个战场多么宏大,多么神话。

苏联的卫国战争,经过无限宣传,给人的感觉是,没有苏联,谁也战胜不了德国人,苏联人为世界人民打败了德国法西斯。那苏联是怎么赢得了卫国战争?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着全然不同的看法。但无论曾经怎么看,总的趋势还是在往一个方向发展,也就是苏联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依赖于,斯大林至高无上的领导地位、苏联广袤的领土、美英的援助。

斯大林至高无上的领导地位,无需多说,反正他能在短时间内组织起数百万人扑向德国人的枪口。苏联二战常见的宣传是,红军怎么勇敢地牺牲。欧美、包括德国常见的宣传是,某人打下了多少架飞机,摧毁了多少辆坦克。

苏联广袤的领土,导致了德国人进攻了3个月,突然发现这个地方还叫苏联。莫斯科城下,德国人败给了冬天,败给了后勤,败给了苏联前仆后继的人群,是不是还败给了自己的体力。

二战中,美英给予苏联多少援助,苏联一直是避而不谈或者极力抹杀。可苏军的美国牌午餐肉和朱可夫的可乐逃不出全世界记者的摄像头。没有美英的援助(主要是美国),苏联人保不住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这一点已经逐渐地被俄罗斯人所接受。当年,苏联人急于取得美国人的援助到了什么程度?光急着要汽车,竟然忽略了应该要求更多的汽油。

德国人逼近列宁格勒,斯大林给丘吉尔去信:敌人逼近了列宁格勒,苏联处于灭亡的边缘,如果英国人不能在3到4个星期内开辟第二战场,我们和我们的盟国就可能输掉这场战争。同时,在今年10月初之前,保证向苏联提供30000吨铝及每月至少供应400架飞机和500辆坦克。

美英除了给予苏联大量的援助,还拖住了德国几乎全部的舰队和绝大部分的空中力量。当然,有一点必须说明,美英援助苏联,从没憋过什么好屁。美国人打着“民主国家兵工厂”的旗号,无非是他们出钱、出枪,让别人出人命。

另外,苏联一旦战败,德国人除了解除了后顾之忧,还将得到足够支持战争的粮食和资源,这是美英无法承受的。可见苏联不承认美英支援的作用,有其受委屈的因素。

为什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是最大赢家?第一,续了近50年的命。第二,横扫了东欧,主导了44年的冷战。直到今天,欧洲人仍然忌惮着俄罗斯人曾经不可一世的“钢铁红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苏联   卫国战争   波罗的海   斯大林   希特勒   芬兰   波兰   欧洲   德国   英国   美国   战后   领土   世界大战   赢家   战争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