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八国联军人数远远少于清军,为何能取胜?

碰运气?下过棋的人都以将死老将认输赢,但是三局两胜定输赢,当时胜之不武,固执冷兵器的战法。八国联军以后的联合国以美国为首的朝鲜战争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美国不傻,以后鸡蛋碰石头打死也不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八国联军有多少人?

八国联军兵力是这样:日军有20840人、俄军13150人、英军12020人、法军3420人,美军3420人、德军900人,奥军300人,意大利军80人。

这样总兵力大概是4万9000人。

其中意大利军和奥匈帝国军是凑数字,只是军旗队,也就是一群士兵打着军旗。

德军水兵600人,陆军300人,起到的作用也很小。


美军虽是3400人,其中大部分是菲律宾士兵,不是白人士兵。

法军3000多人主要是越南兵,英军则有大量印度人甚至华人参战。

另外,虽然八国联军总兵力是4万9000多人,但实际攻打天津、北京的部队也就是1万6000多人。

其中最多的是8000多日军,另外还有5000俄军、3000英军、2000美军、800法军。

而平津一线的清军大约10万规模,其中大部分是装备先进武器的武卫军。

武卫军共有5支军队,总兵力10万。除了袁世凯带着武卫右军驻扎山东以外,其余4支都在平津一线。


结果战争中,前、后、中军都被八国联军击溃。宋庆的武卫左军损失最小,余部也只有1万人。

武卫军的武器装备并不明显弱于八国联军,装备了大量先进火炮甚至重机枪,却仍然不是对手。

除此以外,还有驻守京城的八旗兵、绿营兵等等,更是不堪一击。

正规军尚且如此,这一线十几二十万的义和团,当然也不是八国联军对手。

以北京保卫战为例,八国联军为1万8000人,守城清军是2万人,后者只坚持了几个小时而已。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日军攻打的东直门,但也不过死亡100人左右。

英军从一个排水洞入城,根本没有遭遇什么抵抗就进入了使馆区,解救了这里被包围的外国人。而全天战斗,仅有一个英军因中暑而死。清军发现英军突然出现在城内,胡乱放枪就逃走,仅仅打伤了一个赶来迎接军队的比利时妇女。


清军战斗力,真是逆天了。




人心已散,打赢这一仗也没老百姓的好,怎么可能有人真心卖命。晚清王朝不是没有武器,洋枪洋炮军火库里有,假如把这些武器发给义和团,惑许抵挡一阵。弄不好,洋人还真难以得逞。

可是晚清不敢彻底得罪洋人,又怕义和团借此机会壮大,就他妈恁么回事呗,打两枪放两炮都跑了,就这么简单。

谢谢。




到了民不聊生的时候都活不下去了,官差欺压百姓,官官相护百姓没处说话,突然来了外部势力你说百姓想不想弄死那些平时为虎作伥的人,都在那里拉后腿那仗又怎么能打赢?




说良心话,八国联军当时的兵力比清军少不了多少,八国联军的总兵力是5.5万余人、清军董福祥部和聂士成部加在一起有8万余人。

当时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是义和团的人,他们大概有30万左右。不过义和团的战斗力那就是惨不忍睹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老佛爷跑路、《辛丑条约》签订了……

当时的八国联军侵略大清和义和团运动是相辅相成的,说到底的原因还是:慈禧想利用义和团来保住大位,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大清又被痛殴了一顿,悲剧、赤裸裸的悲剧!

每当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气愤。对义和团们的可悲,可气、对慈禧的愤怒、对八国联军的愤慨。

我们一起来分析两个问题:一是,当年这场《庚子事件》的经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呢?为什么清军和义和团人数占有绝对优势,可面对八国联军却不堪一击呢?

《庚子事件》整个过程带给我们最多的应该是反思

1894年大清甲午海战失败了以后,赔偿了白银两亿两,老百姓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因为不管赔多少钱,这钱肯定也不是慈禧们出的,最后一定会传导到底层群众身上的——加税、压榨群众。

1898年,清朝发动了一场带有“君主立宪”性质的改革——戊戌变法。这场运动由于触犯到了慈禧们的既得利益,然后被无情地镇压下去——戊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口。

当时的大清朝可谓是内忧外患,内部群众已经越来越不满清朝的统治了、外部的外国列强们也加紧掠夺。此时的大清朝就像一捆干柴一样,只要有一颗火星,就能燃起熊熊大火。

这颗火星终于在山东曹县爆发了,当时当地的群众为了反抗教会的欺压(更多的是本土假教士),然后烧毁了教堂,这就是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当时慈禧太后看外国列强也很不爽,主要原因是:戊戌变法的时候,慈禧是准备废掉光绪的,结果外国公使们都不同意——慈禧没办法才把光绪软禁在了瀛台。这时的慈禧准备利用义和团来豪赌一把,希望借助义和团运动来敲打敲打外国列强。

在慈禧老佛爷的鼓励下、在顽固派们的支持下,义和团运动蓬勃地开展起来了。

义和团的成员

很多人不知道义和团的构成,我来说说义和团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呢?

义和团成员的构成成分极其复杂,绝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全部是底层贫苦群众。也许前期是一些贫苦农民构成,可是到了后来这成分就极其复杂了,几乎是什么人都有,“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优隶卒,几乎无人不团”。

他们中有:失业的群众、宗教分子、清军、地痞流氓、极端排外者、江湖艺人、甚至还有王公贵族,反正只要是过得不太如意的,想干点违法勾当的都加入了义和团了。

据史料记载:“素不安分之徒,或投坛附和,或仿效装束,鱼肉良善。奉教者皆扮成假义和拳会,各处寻仇杀人,北京西城尤多”。说白了,大家借着义和团这个名号,实际在干着烧杀抢、干着一切能干的非法勾当。

义和团还有两大特点:一是,极端的排外,凡是外国的都是要消灭的,例如:他们把若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名公的遗骨,全部掘墓、无一免者。

二是,装神弄鬼、搞封建迷信。例如:画符、喝圣水、刀枪不入等等。这些套路吸引了大量不明真相的底层群众的加入,他们以为加入义和团就有“特异功能”了。

由于有了慈禧们的暗中支持,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团民则沿途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一路“打进了”北京城。由于义和团们是极端排外的,所以在北京城里又是攻打使馆、又是烧毁教堂、又是杀一些手无寸铁的教民。

当时外国列强们都照会清朝和慈禧要求取缔义和团组织,还威胁慈禧如果不取缔的话,就会派兵来保护本国的侨民和使馆了。

1900年1月一直到5月,外国列强通过各种方式和行动来警告清朝和慈禧,要求慈禧对义和团运动进行取缔。不过当时慈禧和保守派的观点是:等等看,说不定这一次义和团真的能干翻外国列强。

这一点特别像海湾战争中的萨达姆,他也是等等看,结果等成了悲剧。

一场近代史上最大的悲剧已经无法避免了……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义和团和清军不堪一击

1900年6月的时候,发生了三件事,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决心打进北京城了。一是,日本的一个使馆工作人员被杀,罪名是“间谍”;二是,德国驻大清公使克林德在东牌楼被杀。

这第三件事比较偶然,一开始的时候慈禧看到联军已经形成了,已经准备下令剿灭义和团息事宁人了。

可是在1900年6月21日这一天,慈禧突然干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十一个国家突然宣战,这也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

至于慈禧为什么要突然宣战呢?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是据史料记载:慈禧当天听到亲信荣禄的汇报说,外国公使们准备干掉慈禧让光绪出来主持大局。

权力和大位对于慈禧来说比生命还重要,血气上涌、义愤填膺的慈禧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管他多少国、管他实力再强大,宣战保大位最重要。

后面的事情比较简单了,既然慈禧已经宣战了,那么双方就开始战争了。由于有三个国家比较忙,所以只有八个国家的联军。他们集中了5.5万余人、60艘战船开始进攻大清。

一般列强和清朝打仗都采取一招——进攻北京,没办法皇帝在北京,“擒贼先擒王”。八国联军先进攻大沽炮台,然后攻占天津进而进军北京。虽然董福祥部和聂士成部进行了激烈的抵抗,可实力差距过大,大沽炮台和天津相继失守了。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20000人左右打进了北京城,第二天慈禧带领着光绪帝和一般王公大臣跑路了。

至此,一场近代史上最大的闹剧收场了,结果就是赔了人家4.5亿两银子,连本带息要还9.8亿两。

我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清军加上义和团几十万人,打不过八国联军5.5万人呢?

原因一:义和团实际上是一群乌合之众

大家别看义和团的人数很多,平时装神弄鬼、刀枪不入,骗骗人是没有问题的。大家想想,连清朝正规军都不是洋人的对手,靠义和团简直就是搞笑了。

当时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的有数万义和团军。当被围的使馆区内约有外国外交人员和平民600多人(包括妇女和儿童223人)。保护使馆的军人共有409名外国水兵和陆战队员,配备三支机关枪及四门小火炮,水井及粮食充足。
就这样的兵力对比,数万义和团攻打了56天,直到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也没能攻下东交民巷的使馆区。其真实情况是:义和团是乱打,着红衣红裤,焚香礼拜,一人一道符,高喊口号冲锋,每次都被排枪打倒一片。

说白了,大部分义和团成员都是一群文盲、愚昧的无业游民而已。平时杀杀自己人、喊喊口号、干点违法勾当还行,打仗那是完全不行的。

原因二:当时的意见不统一,很多清军士兵和将领是“假打”

当时很多清军将领是不愿意和洋人打仗的,因为他们也知道义和团只不过是“炮灰”而已。如果后面打败了,慈禧为了保命一定会处理积极主战的人的。于是乎,很多清军就是“只听洋枪响,不见洋兵倒”,放空枪而已。

从后来的故事发展来看,正如他们所料。慈禧在跑路的半路上就下达了剿灭义和团的指令,事后为了逃避战争责任和列强的追究,一鼓作气杀了几十个当时主战的大臣。

原因三:慈禧们没有打下去的决心和勇气

慈禧一开始对义和团的态度就是模拟两可的,对洋人的态度同样如此。最早的时候是主张整压义和团的,例如:派袁世凯去山东当巡抚,然后整压义和团;

后来又听从了顽固派的意见,扶植义和团,让义和团一路进了北京城;

后来的后来,慈禧见到义和团在北京胡作非为、乱搞一气,又准备整压义和团的;

最后利用义和团和洋人开战,主要原因也是有人密报慈禧说:“洋人逼他让位造成的”。

整个庚子事件中,慈禧都是盲目的、没有计划和部署的,走一步看一步,这仗还怎么打。慈禧的目的不是反抗洋人的侵略,唯一的目的是保住大位而已,情况不对,立马闪人。

原因四:当时主战的人不多、主和的人不少

这场战争中最倒霉的还是朝中的大臣们,当时分为两派:主战派和主和派。战前的时候,主战派占了上峰,慈禧为了孤注一掷地开打,杀了不少主和派,例如:“庚子被祸五大臣”。

可是打败了之后,慈禧为了推卸责任、保住小命,又一股脑地杀了100多个主战派的官员,例如:庄亲王载勋、工部右侍郎英年、军机大臣赵舒翘被赐自尽,山西巡抚毓贤、军机大臣启秀。

这真是主战、主和都不对,慈禧说谁对、谁就对。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当时清朝内部的分裂状态。

以上是清朝总部的情况,地方上那就更加有意思了。地方上的总督们大部分认为:慈禧对十一国宣战是“开玩笑”的,所以地方上的督抚们基本没有和列强开战。例如:发起东南互保的李鸿章接到慈禧要求开打的诏书后,直接回复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

原因五:清朝已经彻底地失去了民心了

当时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的时候,城里的群众们没有和清军一起奋勇杀敌。绝大部分人是处在看戏的状态,甚至还有很多人给联军带路、干活、扶梯子等等。这样的情况下,清朝已经彻底地失去民心了,这仗也就必败无疑了。

大家想一想,一个没有任何计划的战争、一个半路跑路的统帅慈禧、一个乱打一气,装神弄鬼的义和团,外加上下意见也不统一、民心也没有,清朝这一仗那一定是必败无疑了。

最后我想说,历史不光是给大家看的,还是给大家借鉴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作死就不会死,如果不按规则出牌、为了保大位不顾一切、违背民心民意的话,那么一定会被痛打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义和团运动   联军   义和团   北京城   光绪   列强   清末   洋人   使馆   大臣   清朝   英军   北京   慈禧   群众   人数   外国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