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c语言课不顺便教一下Linux,Makefile,git,gdb等配套工具链呢?

大学课程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能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尽可能多的内容。因此,在C语言课程中顺便教授这些工具链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师教授其他内容的能力。

其次,这些工具链并不是C语言本身的必要组成部分,而是用于开发和调试C程序的辅助工具。教师可能认为,在学习了基本的C语言知识后,学生可以自己学习这些工具链。

此外,这些工具链也可能是一个单独的课程,可能会在学校的其他课程中教授。例如,Linux可能是操作系统课程的一部分,而Git可能是软件工程课程的一部分。




想多了!

c语言最初24周,每周4课时,这点课时只能教会学生基本的语法和基本的算法。

然后开始教学改革,从24周变18周、16周、14周,现在是12周,每周四节。现在的课时量已经到了连最基本的内容都讲不完的地步,还加其他?你觉得可能吗?

总之,现在的教学改革就一个方向:减课时量。




这些应该是在以后熟悉了计算机相关基础的情况下学一下。在大一刚开C语言的时候很多学生连Hello world都写不出来的情况下就开始搞这个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刚开始学C语言的时候哪个学生能分清什么是编译,什么是链接,又怎么链接各种库的。用VS的学生可能花一个小时写完实例程序点一下编译程序就跑起来了。用gcc的学生中途可能写代码一小时你把它编译出来可能要一天。工具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出代码。

像gcc shell cmake之类的完全可以在大二或者大三单独开一门课,没必要跟C语言混着学




定位原因,大学的教育不是职业教育。大学里学的是原理性的东西,编程语言课也就一到两门,其目的是为了后面的数据结构等理论课能够顺利展开(举个例子,后面的数据结构如果是C描述的,前面一学期会学C,如果是Pascal描述的,前面一学期会学Pascal)。至于汇编语言课纯纯是为了给你讲CPU的(个人理解)。至于那堆工具链,适合校外培育班或自学,或者学校里有老师擅长这个可以开个选修赚点课时费。




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学学习跟培训班学习目标不同。

大学学习,更注重理论知识,告诉你各种编程的原理,而且目前的编程原理上都大同小异,学精一种编程,其他编程上手都非常快。同时,编程的各种相关理论知识课程,也会开设,所以学一种编程是非常消耗精力的。另外,对于工具来说,老师应该是站在公正角度一视同仁,而不会有特别的倾向性引导,这才是合适的。

而培训班类型的学习,就是告诉这种应该怎么应该,应该在哪里应该,讲究的是时效性的应用性能。所以你说的这些配套工具,大学里会偶尔演示一下,但不会讲的特别透彻,而培训就业班里会具体讲工具的应用和使用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语言   培训班   工具   可能会   大学   数据结构   教学改革   课时   原理   学期   教授   课程   教师   内容   财经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