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解放战争,西北野战军最苦?

四大野战军之最:东野最壮,西野最苦,华野最早露头,中野最曲折

1950年,随着新中国成立,中央军委对解放军野战军序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六大行政区,四大野战军就此成为历史。

四大野战军番号正式启用源自于1948年11月,截止其取缔只用了短短数年时间,然而,虽然成立时间较短,四大野战军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却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野战军部队,当时的人们还曾经这样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东野最壮,西野最苦,华野最早露头,中野最曲折。

四大野战军分别经历了什么?在这背后,又有哪些往事?

华野最早露头?山东抗战史料

四大野战军当中,被人们称之为“最早露头”的便是华东野战军。

对于这个说法,很多人都予以不解。

要知道,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当中,华东野战军所起家的山东省,都不算是核心解放区,抗战过程中,其地位不如西北的延安,解放战争中,又不如东北三省。

单论建军历史来看,山东最早的游击队成立于1937年日军入侵之际,比之红军老部队,更是晚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但为何偏偏华东野战军成为了最早冒头的一个?

事实上,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回顾山东抗战历史。

1937年10月,随着日军侵入山东,齐鲁大地陷入了战争的阴霾。当时的共产党在山东省可以说是没有一兵一卒,而国民党部队由于官僚腐败等问题,战斗意志极其低下,难以形成有效抵抗。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山东,已然沦为了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山东,这个中华民族文化发源地,迎来了最黑暗的时刻。

但令人惊讶的是,面对着日军的野蛮入侵,山东百姓做出了令世人为之钦佩的举动,他们拿起鸟铳土枪,自发结社进行抵抗。

对于这些民间游击队,蒋介石当然是看不上的,但当时的山东共产党省委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是和山东人民站在一起。

早期的我党实力孱弱,经费和兵员都不宽裕,山东又位于抗战最前线,从延安到山东800公里,选择在这里组织抗战是十分困难的。

但是,当时的中央军委还是做出了决定,不惜代价,支援山东抗战,很快,一批批红军老兵,武器弹药,图纸资源,就通过秘密渠道,送往了山东。

在当地省委人员的组织之下,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拉起了徂徕山、黑铁山等地十几支游击队。

这些游击队虽然训练有限,但是以红军老兵为骨架,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战斗能力和组织能力。

在日军入侵山东仅仅两个月以后,八路军山东纵队便宣告成立,全军共计2.4万人。

山东纵队的成立,是山东抗战的开端,它不但使得原本各自指挥,分散作战的民间游击队形成合力,更意味着山东武装抗战跨入了新的时代。

在之后的日子里,山东纵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编,开疆扩土,仅仅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建立了泰山、沂蒙、清河、胶东、泰西等数座根据地。

山东虽处于敌后孤立无援的状态,但是,其根据地却是全党全军最为稳固的,纵观全军,任何一支部队都曾经因为战场形势而进行过大规模的转移,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但唯独山东是个例外,抗战时期,日军曾经多次扫荡,均以失败告终,哪怕是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步入国共对峙阶段,山东武装力量依然坚挺,难以撼动,非但没有消散,反而还建立了军区,愈发强大起来。

根据1946年的资料数据,山东军区下辖拥有滨海、鲁中、鲁南、胶东、渤海等五个二级军区,全军兵力高达二十万人。

山东军区是一支地域色彩极强的武装部队,其兵员大都为山东本地人,其建立以来活动区域也集中于山东,从未进行过大规模转移。

这样的稳定性决定了华东野战军成为了第一支正式获得“野战军”番号的部队。

东野最壮,从辽沈、平津战役到抗美援朝

东野全称为东北野战军,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壮”,一方面源自于其实力雄厚、兵强马壮,另一方面也源自于其壮烈历程。

东北野战军是由东北民主联军为基础发展而来,与华东野战军不同,它的组成成分多样:主要有八路军、新四军、老东北抗联等。

东北是抗战结束后最早进行大规模整顿和解放的,有着得天独厚的工业基础和民众基础。

正因如此,在国共内战时,这里成为了解放军最为重要的根据地。

东北部队是我军最早列装炮兵的部队,早在1947年就已经建成9个炮兵团,除此之外,还有着战车大队、高射炮大队,火力雄厚。

1948年初,东北民主联军正式改称东北解放军,由林彪任司令员,全军共计73万余人。

在冬季攻势作战里,东北解放军一口气歼灭国民党15.6万余人,收复城市18座,震惊全国。

建军不到九十天,便解放东北三省面积97%,将国民党军死死地压在了长春、沈阳几座大城市里,挣脱不得。

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东北野战军再度发力,用了52天的时间, 将国民党近五十万余人的大军吃下,解放东北全境。

辽沈战役结束以后,东北野战军不但在武器装备上更进一步,最重要的是,在战略上取得了极大的机动空间,可以腾出手来帮助其他地区解放。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开入华北地区,参加平津战役,大获全胜。

无论是此后的渡江战役,还是南方剿匪,又或是解放海南岛,我们均可看到东北野战军的身影,从东北地区到海南,可以说,东北野战军打穿了整个国土。

在三年多的解放战争当中,东北野战军歼敌180余万人,位居四大野战军之首。

或许是正应了那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抗美援朝爆发之际,东北野战军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志愿军主力,在首批入朝参战的六个军级单位中,其中有五个来自东北野战军。

当时的东北野战军主力已经位于南方,士兵们北上参战时,很多人压根没有拿到冬衣,正因如此,人们才看到身穿单衣的部队冒着漫天大雪,渡过鸭绿江。

尽管天气寒冷,尽管武器落后,但是,他们的步伐依然坚定,他们用自己的切身行动证明了谁才是全国第一军。


最苦的部队,西北野战军

西北野战军最早由晋绥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

与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不同,这支部队的兵力极少,只有两万余人,还包括大量的中央文职人员。

西北野战军从诞生起就处于被动,在解放战争华东华北如火如荼之际,身处西北的延安也遭到了国军的进攻,为了能够形成统一指挥,中央军委才成立了西北野战军予以应对。

当时国民党为了肃清陕甘地区的解放区,动用了超过25万人的大军,双方兵力比为10:1,西北野战军的压力极大。

为了能够与敌人展开周旋,毛主席做出了决策,一面利用当地多山的条件进行迂回穿插,一面联系联系中原战场上的部队,让其南下进攻分摊压力。

当时西北野战军的第一战将是彭德怀,虽然兵力孱弱,但是,彭德怀依然镇定自若,打出了“三战三捷”,极大的打击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争取了时间。

与此同时,在南方,刘邓大军率领四个纵队12万余人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威逼国民党腹地。

面对如此情形,蒋介石大为惊恐,立即收拢部队进行防守,直到此时,西北野战军才算立足脚跟。

虽然战场局势稳定了,但是,西北野战军的处境仍旧艰辛,1947年末,陕北地区遭遇了十年一遇的大旱,粮产近乎腰斩,西北野战军的补给条件甚至比不上长征时期。

很多将士为了省下口粮,不得已只能拿黑豆当主食,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国民党军队还是拿黑豆当马料的,其条件可想而知。

然而即便如此,黑豆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吃上的,条件最为艰苦的部队甚至会拿野菜和粗糠做主粮。

西北是老根据地,因此一直以来被国民党在工业上进行封锁,武器尤为紧张。

在那个东北野战军已经用上高射炮的年代,西北野战军的战士平均每人只配发5发子弹。

炮兵虽然也有,但是用起来却相当“抠门”,每场战斗最多只能打15发,15发炮弹打完,无论赢了还是输了,都不能再发一炮。

15发炮弹是什么概念?

当时的东北野战军,每场战斗每门山炮的标准是配齐三百发炮弹,华北野战军条件稍差,但也是不低于一百发,由此可见,西北野战军已然是最“穷”的一支部队。

1948年1月初,陈毅对西北野战军进行了考察,曾经由衷地感叹道:在这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战果,西北野战军真是相当不易。


成军颇为艰辛:中野最曲折

事实上,以上三大野战军虽然各有不易,但终归一点,他们是有着自己的地盘的,有了地盘和根据地,就有兵员,可以组织生产经营。

然而,中原野战军最初却是什么都没有,靠着一口一口从国民党手中抢出来的。

中原野战军起自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及地方部队,在1945年由刘伯承,邓小平领导,因此,他们也被形象地称之为刘邓大军。

解放战争早期,中野部队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其他三大野战军作战,无论是上党邯郸战役、晋南战役、淮海战役,细细观察不难发现,中原野战军所打的仗,绝大多数都不属于传统印象当中的“中原地区”。

中原野战军的关键转折点在于跃进大别山,这场挺进不单单要长途奔袭上千里,还要跨越十几条大河,难度极高。

整场战斗当中,刘邓大军是真正意义上的与友军断绝,没有情报支持,没有粮草援助,兵员补给困难,随时面临战斗。

但是,如此艰巨的任务,最终还是被中野给完成了。

1948年5月,中央军委才做出决定,将晋冀鲁豫地区的部队重组,改称为中原野战军。虽然中野起步较晚,但是,他们的速度却相当之快,当年便完成了对于中原诸重镇的收复:先后解放了洛阳、郑州、开封。

直到此时,中原野战军才算有了自己的基本盘。

中原地区自古人口密集,很快,中原野战军的总兵力就飙升到了28万余人,1949年4月,中原野战军扛起了渡江战役的大旗,率先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紧随其后,又拿下了南京、南昌等国民党核心城市。

考虑到东南地区距离华北东北较近,中原野战军又转而一路西进,开始向着西南地区进发,通过大迂回、大包围,打响了成都战役,参与了四川、云南、广西的解放。

在整个1949年里,中原野战军就完成了歼灭胡宗南部90余万人的惊人成绩。

事实上,中原野战军主要发力的阶段并不是在中原地区,而是在华北与西南地区。

因此,在1950年四大野战军更换番号之际,中原野战军也被划归为西南军区,主要驻扎于四川、新疆等地区。

可以这样说,整场解放战争中,中原野战军的牺牲和奉献是最大的,其所承担的战略任务、作战跨度更是无可争议的第一。

正因如此,人们才会感叹:中野最曲折。




西野最苦的原因是:敌情、我情、民情都不太有利。


一、敌方情况

当时的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敌人下决心要消灭我们,就派了25万大军来进攻延安,主帅还是蒋的得意门生——胡宗南。

以往的战争好打,原因是国军内部派系林立,例如在红军时代,川、湘、黔几路军阀围剿我们,结果因为内部不和被我们各个击破。

而这一次胡宗南进攻延安,基本上带的都是自己的亲信:钟松、李铁军、刘勘等,所以想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难度就比较大。

此外,攻打延安不仅是军事行动,更具备重要的政治意义,所以蒋介石将1947年国军的“工作重点”放在了两个战区,一个是山东,另一个就是延安。

所以从敌情角度来说:打延安的国军都是精锐(表面上)、比较团结(表面上)、武器装备先进,且在人数上有绝对的优势——25万大军。

此外,打仗打的就是经济,敌人进攻延安是在1947年3月,当时国统区的经济还没有崩溃到“十万元买四粒大米”的程度,加上有美国人从旁协助,还是可以支撑下去的。

而从我们这边来说,战争在解放区打了大半年,经济上开始出现困难了,所以1947年对我们来说是最困难的一年,西北部队又处在贫困地区,所以更加困难。


二、我方情况

1947年上半年我军各个战场都遇到困难,其中以西北战场压力最大,原因如下:

首先,西北地贫人穷,无法养活大量的军队和机关工作人员,所以在前几年抗战的时候,西北(主要是陕北)的干部都下到各战区去充实基层部队、减轻西北地区经济负担了,所以一旦打起仗来,西北地区我军的人数就只有2.5万,和胡宗南正好是1:10的劣势;

其次,在八年抗战中,驻守延安的120师和留守兵团部队,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开荒种地,二是保卫延安,三是与国军顽固派“打嘴仗”,也就是进行反摩擦斗争。这三件事使得留守延安的部队基本没有扩充实力,跟一分为三、纵横太行的115、129两个师几十万大军相比,120师显得有点沉寂,部队战斗力稍弱;

第三,西北地广人稀,我军要征兵筹粮非常困难,在陕北地区,彭老总带领2.5万人,每日定量分配极少的粮食,很多时候甚至没有粮食,只能吃黑豆充饥。

就这样的条件,也已经是陕北的动员极限了,彭老总在前方打仗,后方筹粮的贺老总每天着急上火也只能筹集这么点粮食,至于衣物和药品更是没有,包括彭老总在内的很多高级干部,因为长期出汗无法换洗,衣服都被太阳晒出了盐…

资料上说,在较为富裕的晋察冀地区,农民和士兵的比例是7:3,也就是一个地区只能有30%的人当兵,再多的话农民就供应不起了。

在陕北地区,这个数字恐怕还要下降。

所以西北地区缺人、缺粮、缺物资、缺水,什么都缺。我军在这里只能打小规模的战斗。

一次歼灭几万敌军?不存在的!


三、民众情况

西北地区的范围包括了陕、甘、宁、青、新五个省份,人口较为分散,我党我军在这一地区根基不深,除了陕北,其他几省的革命力量都较为薄弱。

这样一来就会产生一个严重的问题——群众基础不太好。

毛主席多次强调:军民团结如一家,试看天下谁能敌。

我军十分重视群众工作,但奈何西北地区环境恶劣、地广人稀,且社会情况不同于南方,所以我军想在西北苦寒之地站稳脚跟,可以说非常困难。

1937年红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办法与西北民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打成一片,最终只能在敌人的追击中消耗力量,最终失败。

此外,西北地区距离蒋介石统治核心地区很远,蒋政府无法对此地区形成有效管理,这就造成了西北军阀混战,割据势力众多,老百姓因此长期受到军阀的压迫和欺骗。

西北地区的军阀文化低、性格凶残粗暴,地盘意识非常强,打起仗来喜欢挥舞着马刀狂叫着冲锋,看起来非常吓人。

而西北野战军装备差,主要是轻步兵,到1948年大进军后才补充了一批重炮。

正因为有了这些重炮,西野才能克制西北军阀的骑兵、打下城防坚固的兰州。


总之,西北野战军条件艰苦,是人力、物力、财力、动员能力多方面受限造成的。

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彭老总硬是用1:10的劣势力量,打垮了号称“天子门生”的胡宗南精锐!

不愧是我军乃至世界上最优秀的军事家之一!




西北野战军即第一野战军,彭德怀司令员兼政委,张宗逊为副司令员,习仲勋为副政委。

西北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比较艰苦。1947年3月初,首先在陇东打了1仗,西北解放战争拉开战幕。蒋介石派嫡系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敌我力量悬殊。胡宗南部总兵力24万左右,我方2万左右,且蒋军装备精良,我军装备正好相反。我军后勤供给困难,主要靠缴获敌人补给。

彭总能征善战,是我军最能打仗的元帅。利用陕北及陇东特殊地形,跟敌人巧妙周旋,一点一点硬是将敌人大部消灭在这一广大地区及延安以南广袤区域。

随后,相继解放了西安、咸阳,还有宝鸡等。

在兰州进行了一次恶战,全歼马继援部,1949年8月25日解放了兰州,9月5日解放了西宁,紧接着解放了宁夏。新疆和平解放。




很简单,西北太穷了。

当时的西北野战军,虽然顶着“西北”的战略区名号,其实活动区域就是在陕北一隅。

最初兵力才2万多人,各部队严重缺编。而且,西北野战军的缺编,少编,已经是一种长期传统。在其他战略区一个纵队动不动就3万人乃至6万人的情况下,西北野战军一个纵队往往是1万多人,而且纵队往往只有两个旅(西北,华北野战军的旅级和华东,东北野战军的师级是平级)。

由于陕北根据地是个四战皆绝境的小根据地,南面是关中平原,交通网发达,胡宗南有三十万大军,西面是青宁二马,骑兵为主,机动能力极佳,战力强悍,拥兵二十万,北面是榆林坚城,可是你就是把榆林城打开,再往北就是沙漠,西面是黄河天险。

所以西北野战军在西北长期坚持的最主要意义,就是坚持住,存在着!只要坚持住,存在着,胡宗南部几十万人马就不能通过陇海铁路西调加入中原战场,这样就减轻了刘邓的压力。

当时延安丢了之后,陕北根据地面积大大缩小,人口不到百万,土地贫瘠,根本养不动大军。所以西北我军的补给,就依赖于晋绥根据地源源不断的输送。包括粮食,布匹,弹药,药品。

但是,晋绥根据地自己也不富裕。晋绥根据地的位置就在今天山西的吕梁山,看起来地方大,其实主要是山区。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北我军的战法,长期就是以小规模的数万兵力,在陕北打回旋,蘑菇战,把敌军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然后杀个回马枪,歼灭一股敌人。这样打歼灭战,以缴获补充自己,壮大自己,而要避免击溃战,因为这样无法获得补充。

通过这样的作战方式,西北野战军逐步发展壮大,一口一口吃掉了胡宗南的势力。一直到1949年,西北野战军的主要作战方向都是南向关中,对于西面两马采取防御战略。到1949年年中,西北野战军发展为两个兵团,主力6个军,实力15.5万人左右。

此时平津解放,太原解放,华北战事结束。东北战略区是全国首先完成作战任务的战略区,华北是第二个。

所以上级下令,东北我军南下解放经营中南六省,华北我军以2个主力兵团(十八兵团,十九兵团)西向加入西北野战军序列,解放大西北,进军陕甘宁青疆五省!

此时十八兵团实力9万人,9000匹马,十九兵团实力11万人,11000匹马,分别从风陵渡,禹门口渡过黄河,加入西北战场!

西北野战军的实力,一下扩充了一倍多,拥有了4个主力兵团,实力扩充为40万人左右,取得了西北战场的压倒性优势和决定权。随后摧枯拉朽,横扫关中,将胡宗南部驱逐到了秦岭一线防御。

陕西的军事地形,主要分成三部分,陕北,关中,陕南。谁占据了关中,就说明谁占据战略优势。夺取关中,意味着西北我军终于实力占优,开始吊打各方了。

然后兵锋西向,攻占银川,兰州,西宁,解决马家军。

随后,十八兵团交给了贺龙带领入川加入西南战场,第一兵团王震所部进军新疆,新疆守军起义,编为第22兵团。


解放战争中,各个战略区是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包括建军,歼敌等等。而养兵需要钱粮,这些都要从民间征集而来。

西北根据地穷,也就造成西北野战军的后勤补给条件是各大野战军中最差的。当时最富的野战军就是东北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东北资源多,能和朝鲜韩国搞贸易,华东地方靠近苏南江浙,相对富庶。

其次是华北区,晋察冀靠近北平,晋冀鲁豫靠近石家庄,太原,而且煤铁资源丰富,冠绝各根据地。所以晋冀鲁豫的军工水平是最好的。当时晋冀鲁豫的炮弹手榴弹质量最优,要同时供给三大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但是西北野战军分得的份额是最少的。

要独立承担一个战略方向的任务,但是资源又不够,所以只能是慢慢来,慢慢扩充部队规模。而且西北还享受了一个特殊待遇,华北徐向前部解放了运城,临汾之后,上级把运城,临汾所在的晋南地区,暂时划给西北领导。这样西北就可以使用富庶的晋南区域的人力物力,来壮大自己。直到1950年晋南才真正划回给山西,回归华北大区。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本文文字由 诗云历史 原创,写于寄寄斋。




是啊。西北野战军,从各方面条件来说都是最难的。

自1936年开始,陕北就非常困难。

人少地少雨少,经济落后,粮食产出非常困难,养活7.2万红军很难。抗战初期虽分出去三万多八路军,但伴随蓝方军事经济封锁,陕甘宁依旧非常困难:

否则就不会有大生产运动:

正因为陕北养活不了太多军队。所以陕甘宁的守备部队一直以120师359旅旅部带一个团及留守兵团为主,作战经验与装备都差115与129一些。

1947年3月组建西北野战兵团,只有两个纵队带两个旅,总计2.6万,面对的还是蓝军胡宗南集团25万。无论装备,人员及后勤补给,西北野战军都是最难的。哪怕到了1949年2月,西北野战军也才发展到了7个军15.5万,还是自1947年开始先后从晋绥军区调入3个纵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解放战争   野战军   关中   西北地区   陕北   延安   华北   中原   纵队   山东   我军   根据地   兵团   国民党   部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