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亭侯是个多大的官职,为什么关羽每次自报家门时都要特别提起?

这个我可真要好好说一说。先说下这个汉朝侯爵是咋回事。

汉朝的爵位制度,总的来说承袭于秦朝的二十等爵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商鞅变法时期,商鞅变法时期为了奖励军功,将爵位封为二十等,而每一级都有他们相对应的经济待遇,以此来激励当时的秦国将士,让他们奋勇杀敌来夺取军功。

但是到了刘邦这里,为了保全天下大统,在消灭了异姓诸侯王后,定下了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此后,刘姓宗室以外的大臣,最高能够达到的爵位,也只有侯爵(当然,曹操,司马懿篡权以后被封为公,王,这个就是后话了)。

那么到了光武中兴以后,刘秀改革爵位设置,将侯爵简化成三级,即亭侯,乡侯,县侯。三者依次爵位上升,俸禄上升。至于三国的时候,也是基本沿袭了东汉的爵位制度(何况关羽封侯的时候理论上还是属于东汉末年)。

根据史料记载,关羽被封汉寿亭侯是公元200年的事(建安五年)。当年官渡之战,关羽(当时投降曹操)率军斩杀颜良以后,曹操上表天子,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至此,关羽自报家门时候就多了个称呼——汉寿亭侯关羽。

那么当年关羽在投奔刘备以前,用演义里面的话来说就是“挂印封金”把曹操当年的赏赐都原封不动退还,只带走了赤兔马和汉寿亭侯的封号。由此可见,关羽一重义气,二重军功。重义气好理解,重军功此话怎讲(虽然演义和正史有区别,但是关羽带着“汉寿亭侯”的封号走的确实事实)?至少在关羽看来,这个汉寿亭侯的封号,还是块金字招牌。毕竟当年刘备也只不过是个宜城亭侯而已。下面就谈谈个人的观点。

首先,在关羽看来,汉寿亭侯的封号来之不易。古代虽然封侯的武官有很多,但是一战封侯不能说绝无仅有,也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当然,这里面一靠关羽自身能力,二靠实力派曹操保荐。

其次,当年官渡之战的曹操多少有点“平叛”的意思。虽然从最后曹操篡汉的结果来看,官渡之战袁绍也算是清君侧。但是起码当时曹操是“奉迎天子于许都”而非“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袁绍攻打他岂不是等于攻打中央政府?攻打汉献帝?所以关羽肯出马,实质上有点为了汉献帝在清剿叛乱的意思。俗话说无功不受禄,既然为汉献帝立下汗马功劳,得到他的封赏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可能会有人问了,刘备称王乃至称帝以后,大小官员都加封了,为什么没封关羽?虽然关羽当时已经去世,但是可以追封啊,这个历史上有的是啊。老刘家祖宗还追封陈胜为隐王呢。后来还有曹家,司马家都追封老子当帝,当王呢。

这就是最后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关羽始终认为自己是汉臣而非“蜀臣”,毕竟刘备当年打天下的牌子就是兴复汉室,如果刘备称帝了,这就变得比较尴尬了。就好比当年扶清灭洋的口号,你把洋灭了自己当老大了,你让当年追随你的弟兄们咋想(毕竟当时也只是传说汉献帝死了,汉献帝也没禅位给刘备吧?)?所以这也是刘备一直没有动关羽这个封号的重要原因。毕竟关羽这个亭侯是皇帝封的,天下公认的,你刘备封他再大的爵位,也是自封的,算不得数。当年宋襄公就对楚庄王说过一句话,我这个公爵是天子封的,你这个王爵是自封的,我是真公,你是假王!

因此,综上所述,关羽一直是很看中这个汉寿亭侯的爵位,以至于成为三国演义里面义绝的代表。




当年关二爷一句“虎女岂能嫁犬子”,让孙权气愤不已,然而事实上孙权确实配不上关羽,孙权和关羽之间差很多级别。

当年关二爷一句“虎女岂能嫁犬子”,把关羽的高傲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根据当时门当户对的观念来推算,确实是孙权高攀了,当时孙权在向关羽提亲时,孙权只是一个太守另外兼任一个将军,但是并没有爵位。

而同时期的关羽已经是“汉寿亭侯”外加偏将军的职位,至于什么是侯爵,陈胜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已经充分展示了侯爵的地位,侯爵只是仅此于王爵,因为高祖爷爷早有规定,非刘姓不可称王。

在当时侯爵已经成为平民所达到的最高级别,侯爵上面就是王爵了,这个侯爵虽然是曹老板以朝廷的名义册封的,但也可以说是汉朝正统,地位相当尊贵,虽然当时诸侯争霸,但是汉朝的庙堂依然在。

孙权只是一方太守外加将军,而关羽是“汉寿亭侯”身兼偏将军,还是汉朝正统,而孙权大多都是自封,以此看来,关羽要比孙权高贵的多,因此关羽那句“虎女岂能嫁犬子”说的一点也不冤枉,孙权确实配不上。

汉寿亭侯只是爵位,并不是职位,以关羽来说,汉寿亭侯只是关羽的爵位,偏将军才是关羽的官职,在古代,官职和爵位是分开的,爵位有时候可以世袭,但是官职并不可以,比如吕不韦,爵位是文信侯,职位是大秦相邦。

汉朝也延续了秦朝的爵位等级,侯爵又分为县候,乡候,亭候三个级别,就是类似于现在的军级军衔:“上将,中将,少将”,但是这三类人,麾下的人都会称他们为将军,因此关羽虽然是侯爵中最小的,但也是侯爷

理论上奉先吕布,要比关羽高两级,吕布的封地在温县,因此吕布是县候,温侯吕布也是汉朝天子亲封,也是属于汉朝正统,以此来推算,吕布要碾压同时期,作为四世三公的袁绍了,按照两汉时期的行政级别。

一个县的人数大概在8000到10000户,因此吕布才是名副其实的“万户侯”,而汉武帝时期的冠军侯霍去病食邑也才1600户,诸葛孔明的武乡侯,应该也是县候,因为武乡是一个县,可见当时的诸葛亮也是身份尊贵。

但是武乡侯应该是刘备册封的,算不得是汉朝正统,估计含金量没有关二爷的大,按照当时两汉的规定,十里为一亭,在城市里,一街为一亭,所以当时的亭子和村子差不多,一个亭子也就100到200户。

所以关二爷的“汉寿亭侯”食邑应该在200户左右,是个名副其实“百户候”,每年的税收大概在1000石左右,不要小看这1000石的俸禄,这个可是不用工作就可以领取的,如果关羽没了偏将军的工作。

那么偏将军的俸禄领不到,但是这个“汉寿亭侯”的食邑确是可以一直领取,而且还是世袭制,最主要的是当时的“天子”亲封,在那个年代绝对是“正统”。

关二爷之所以会珍惜这个名誉,主要原因是关于通过军功,实打实获取的,当年一句“李广难封”,就证明汉朝的爵位是多么的难获取,关羽获得侯爵,其实是从侧面展现了关羽的军功,那就是消灭“颜良文丑”。

这才是关羽最得意的地方,之前的华雄不足挂齿,没有什么名气,至于吕布,三英战吕布体现的更多是吕布的英雄气概,那是吕布一挑三,刘关张实际上是“以多欺少”,这次战役,成名的应该是吕布。

而让关羽一战成名的应该是“颜良文丑”,因此这也是比较有纪念意义的,后来在曹老板的周旋下,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也体现了汉朝庙堂对于关羽军功的认可,因为关羽本来就是“匡扶汉室”。

因此对于汉室有很强烈的感情,所以汉室庙堂的册封对于关羽来说,确实是意义非凡,虽然后来张飞也被封为侯爷,但是张飞是刘备封的,不能算是名正言顺。

现在很多人对于关二爷的“汉寿亭侯”,有很大的争论,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汉,寿亭侯”,意思就是汉朝的寿亭侯,比如前期马超的都亭侯,张飞的新亭侯,那么马超应该也能成为“汉都亭侯”,张飞称为:“汉新亭侯”。

第二种就是“汉寿,亭侯”,意思也就说关羽的封地在汉寿这个地方,第三种就是“汉寿亭,侯”,因为汉寿亭也是一个地方,而且汉寿亭还是个县,如果这么推算的话,那么关羽和吕布的地位差不多,也是县侯。

写在最后

关二爷之所以如此看重“汉寿亭侯”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这个爵位是关羽通过自己实打实的努力和军功获取的,其二是:这个爵位,是汉朝庙堂亲封,在当时属于天下正统, 而且关二爷始终心系大汉,所以才会珍惜。




汉朝实行二十等爵位制,最高的是为彻侯,后因避汉武帝刘彻的名讳,改彻侯为列侯,列侯又分为三级,分别是县侯,乡侯,亭侯

而关羽受封的就是列侯中的亭侯,是为汉寿亭侯,关羽的爵位来由是在投降曹操期间,帮助曹操斩杀颜良解白马之围,所以曹操上奏汉献帝封赏的爵位


在刘备集团中,诸多文臣武将里真正被汉朝受封的爵位只有三个,一个是刘备,为宜城亭侯,一个是关羽的汉寿亭侯,一个是马超的都亭侯,其余的都是在刘备自立后他封给手下的爵位

其次在东吴孙权集团中,被汉朝受赏封侯的也只有孙权一人,是在孙权击杀关羽夺取荆州后,被曹操封为荆州牧和南昌侯,但是并没有爵位


在曹丕以魏代汉之前,天下共主还是名义上的汉献帝,一切爵位都只有汉献帝分封的才是“正统”爵位,因此关羽才会倍加珍惜

关羽原本只是一个在市井之中卖绿豆的一个小贩,在不懈努力下才受封为最高爵位中的列侯,关羽在投降曹操期间,不要金银珠宝,不要美女妻妾,唯独接受了受封的侯爵,所以由此可见汉寿亭侯对于关羽的重要性


在汉朝,可以买官,可以封侯,唯独爵位难求,汉朝规定非大功者只封赏不授爵位,例如功大如霍去病也是因封狼居胥才受封为冠军侯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事,其实吕布也是被封侯的了,是为温侯,而且还是县侯,也就是侯爵中最高段位的爵位,也是汉献帝亲封,吕布当时的爵位是比曹操,袁绍还要高的,这是奖励他诛杀董卓后,汉献帝特封的爵位


而大家熟悉的诸葛亮并没有真正获得过汉朝受封的爵位,他的武乡侯是刘备受封的,不过他的爵位也是县侯,比关羽的要高两个等级,诸葛亮也是蜀汉集团中爵位等级最高的之一

为什么关羽每次自报家门时,都要特地的提起自己受封的汉寿亭侯?

这也与关羽的性格有关,虽然当时汉朝名存实亡,但是还有很多人心里对汉朝留有念想的,比如刘备集团就是如此


刘备集团也是打着恢复汉室的口号创建大业,正是因为有了这层意义在里面才有众多的名臣武将投奔到刘备麾下

而承认汉寿亭侯就是承认自己的正统身份,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汉朝的利益出发,承认汉寿亭侯也就是向大家表达,刘备才是汉朝的继任者

在有了这层关系后,报名自己的爵位也就是向大家宣布,自己是忠于汉室,忠于刘备的了,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关羽时常会自报家门说自己是汉寿亭侯的原因……




关羽之所以在意“汉寿亭侯”,是为了替自己当初投降曹操洗白,强调他是“降汉又降曹”。


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并且,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基本上都是清初毛宗岗评改过的《三国演义》。

关于“汉寿亭侯”,在罗贯中原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大意是:

关羽斩了颜良后,曹操奏请汉献帝,封云长为“寿亭侯”。印做好后,曹操让张辽送过去。关羽看了看后,说了句:“功微不堪领此名爵。”就让张辽把印拿回去。

曹操听说后,哈哈大笑,让人又铸了一个印,上铸六个字:“汉寿亭侯之印”,再让张辽送过去。


关羽拿过印一看,说道:“丞相知吾意也。”就收下了印。

罗贯中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关羽“降汉不降曹”,杜撰出了这个桥段。

但这却违背了历史常识,因为在汉代的列侯中,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一代奸雄曹操,也不过是早关羽4年才被封为“亭侯”——费亭侯。

在“县、乡、亭”前面的名称,是地名。比如“汉寿亭”的汉寿,指的是武陵郡汉寿县,在今天的湖南省汉寿县的北面。

而乡和亭是县以下的行政机构,亭并不是现在的亭子。汉代时十里设一亭,十亭为乡。所谓“汉寿亭侯”,就是汉寿县下面一个亭的税收都归关羽。


但是,这里又有个问题,当时天下大乱,汉寿亭的税收都不知道被收到哪里去了,还怎么给关羽啊?所以,汉末时,这些爵位都是虚的,没有实际意义,史称“虚封”。

不仅如此,汉末还有一种现象——“遥领”。《三国演义》中就有贾诩“遥领翼州牧”,当时翼州还不在曹操的掌控之下,但他却让献帝封贾诩为翼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这就是“遥领”,更是虚头巴脑。

清初时,毛宗岗意识到了罗贯中在“汉寿亭侯”这个问题上的错误,于是删去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曹操二次铸印的那一段,成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


但是,这一段虽然删掉了,其他的情节却没法都改掉,所以,关羽逢人就强调自己是“汉寿亭侯”,意思是“汉朝的寿亭亭”,其内在含义是强调自己当年投降的是大汉朝廷,而不是曹操。

要知道,那个时候武将投降是个很耻辱的事情。但是,如果本来就是汉朝的将领,却又投降汉朝,那就不是个事了。

所以,说到底,关羽对当初投降之事还是很在意的,这是他人生的一大污点,他拼了命也要将其洗白。

至于有人解释,他之所以在意“汉寿亭侯”,是因为这个爵位是汉献帝封的,而蜀国不过是个地方政权,蜀国所封的爵位都是地方性的,权威性不够,含金量不足。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关羽作为刘备手下的大将,如果他都瞧不上蜀国的政权和刘备所封的爵位,那蜀国岂有他的容身之地?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二十等爵——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根据以功赐爵的原则,制定了十八级赐爵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秦国的二十等爵。汉代沿用。

二十等爵是:一级公士,二级上造,三级簪袅,四级不更,自一级至四级都是士卒。五级大夫,六级官大夫,七级公大夫,八级公乘,九级五大夫,自五级至九级位相当于大夫,都是军吏。十级左庶长,十一级右庶长,十二级左更,十三级中更,十四级右更,十五级少上造,十六级大上造(即大良造),十七级驷车遮长,十八级大遮长,自左庶长至大庶长相当于卿,都是军将。所统辖的都是庶人更卒,故以庶更为名。十九级关内侯(即伦侯),二十级彻侯,汉武帝时改名通侯,后又改为列侯,这两级相当于诸侯。战国期间,秦的五大夫以上就有食邑,汉初改为公大夫以上有食邑,官大夫以下可以免除徭役,汉文帝以后又改为五大夫以上可以免役。

【列侯】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中二十等级叫彻侯。后因避武帝讳,改名通侯,后又改为列侯。汉代列侯都有封邑,用所封之邑的租税为收入,但不能预闻封邑地方行政。

汉寿亭侯在列侯之列,关羽有封邑?有朝廷奉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汉寿   汉寿县   武乡   秦国   食邑   偏将   自报家门   汉室   侯爵   军功   爵位   汉朝   封号   官职   正统   演义   当年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