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火车站人少了,不见了大包小包的民工?

你好,因为农民工较以前减少了很多,还有现在都干活模式都是三五个人或者十个、八个人一个小队,现在生活条件也好了,车子比较大众化了,几乎家家有车,有车的一块开车就去了,所以就火车站的民工少了,反而带拉杆箱的学生,还没来得及买车的年轻人就多一点




我来跟你算一笔账,你就明白了。

像我们村里,出远门打工的人,估计有30人,基本上都是青壮年。上了60岁,都不出远门了,顶多就在本县城里做点副工,骑摩托车早出晚归。

而这30人里面,要分成4伙人,做木工装模的是一伙人,占了五六个;做泥工砌墙的是一伙人,人数多些,占了十二个人;做油漆和刮大白的是一伙人,占了七八个人;剩下的是做水电工、电焊、防水的,占了五六个。

他们年纪轻,年龄最老的都不超过55岁。

这30个人里头,交通工具上,摩托车人手一辆,方便到近处做事,是烧油的,不是烧电的;小车子20辆是有的,除少数上了年纪的老家伙没得,其他后生嘎都有。

出远门打工的话,一张车坐4个人,完全没问题,空空荡荡,后备箱还可以放行李和工具。

像他们出远门做事,基本上都是拼车,每一伙人中间都有车,三四个人坐一辆,哪怕出省,只要不超过一千公里范围,他们都是开小车子去,开小车子回,这样又方便,成本又不高,油钱和过路费,三四个人平摊没多少钱。

你说,像我们村里这样,出远门打工,坐小车子拼车,是不是比大包小包扛行李、挤火车强?

这就是今天见到的,火车站人少了,不见了大包小包扛行李的民工的真正原因。

你怎么看呢?




1、现在的农民工都学聪明了,三十以下的,都有最少初中、高中学历的,都是有车一族、准备买车一族、拼车一族了,挤火车不是首选了;五十以下的,自知体力不支、学历不够的,都是有备而来、有的放矢、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事情没找好,不会轻易出门的;

2、再说吧,出门打工做什么?是不是一出门就有事做了?三年疫情、三年封控、三年萎缩,刚刚放开不到三月,小厂还在筹钱、中型企业还在愁订单、大型企业人员本来相对稳定的,出门做事的,大半冲着中小型企业而去的,企业自己还没准备好呢,要人吗?要人干嘛?

3、房地产过剩了,住房不炒了,一县委书记大声叫卖也起不了作用了,那么建筑工地自然冷清了许多了;很多外贸厂转移到越南、印度了,还有加快的趋势,那么外贸厂这个大头也安置不了太多人了;再有就是些店铺、餐馆、酒店之类的,还在恢复之中呢,用工还早了点呢;

4、感觉现在最旺的,是外卖、快递、滴滴,还有直播带货的、开网店的,还有就是做中介的、做保险的、做”三保“的,这些吧,都是流通和服务领域的,产能过剩、经济低迷的势头还是没有遏制住,还需假以时日的;

5、再说,现在各地都在招商引资、都在开发建设的,很多人就近就找到事做了,不需要坐火车回、出远门了;即使有,大包小包舍不得买、带上带下的也少了,时代变了,不是往日的光景了!




今年春节过后人员流动并不少啊!从全国火车站的售票情况便可看到一斑。时至今日火车票还是比较紧张。春运结束的第一天火车发送旅客又创下新高。这就证明,经济在有序的恢复。发展活力初步显现。当然像疫情前的那种民工潮打工潮没有那么明显。这也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好的工作越来越难找。盲目出行更是没有必要。




为什么火车站人少了,不见了大包小包的民工?

这些年火车站的人少了,不见大包小包的民工,主要说明社会发展了,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是经过这些年的打拼,一大部分青年打工者慢慢在城市落住了脚,不管条件怎么样,不会频繁往返打工地和家乡,有些把孩子也带到了城市,导致人员流动也比以前少了一些。


二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人员分流也导致火车站人员集聚现象的减少。一方面高铁的发展,分流了大部分客流。我们知道,高铁系统和原来的火车站分属不同的系统,随着高铁在全国全面铺开,火车站的客运人次必然下降。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私家车也进入了千家万户,特别是高速公路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交通的便利,开私家车的也越来越多,也导致出行坐公共交通人数的下降。


三是这些年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投入,广大农村出现了青年返乡创业的高潮和实现了家门口打工的现象。

火车站的人少了,是一个好的现象,充分说明了我国经济比以前发展的要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小包   大包   民工   工潮   火车站   私家车   要人   疫情   农民工   村里   行李   车子   现象   火车   人员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