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苏德战争前夜,斯大林不愿听从德军即将进攻的警告?

经常被歌颂“伟大”的人物,总会认为自己真的“伟大”。对于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不要探讨斯大林信不信,首先要探讨他为何愤怒。

很多档案解密显示,斯大林的终极目标确实是德国,可能还包括把红旗插到英吉利海峡。“大雷雨计划”不是苏联参谋部稀松平常的推演,它有苏联最高层近似清楚的战略预示,只需稍加揣测便能“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大雷雨计划”在1940年夏天开始,到1941年2月才被正式定名。苏联进攻德国的最佳时间,是在德国进攻荷兰、比利时、法国期间。由于法国快速的战败及苏联混乱的后勤水平和糟糕的道路状况,使得有人无枪、有枪无弹、有装备没汽油的相关事情多如牛毛。虽被迫定在1941年7月6日的星期天,但布琼尼、铁木辛哥,甚至包括朱可夫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只是他们不敢向斯大林如实报告。

苏德战争前,很多德国即将要进攻苏联的情报放到了斯大林的办公桌上。比如丘吉尔的、佐尔格的、“狗腿子”贝利亚的及一连串的边境来信儿。特别是“红色间谍”佐尔格发来的电报,已经把德军进攻的时间和兵力精确到:“170个师组成的德国9个集团军将于6月22日不宣而战,向边境发动进攻。”

对此,斯大林非常愤怒!谁走漏了消息?

在斯大林眼里,“苏德边境”上,苏军的人数及装备都远远地超过了德军。希特勒敢进攻,除非他找死!是不是“大雷雨”被泄露!毕竟,德国间谍的能力有目共睹。于是,斯大林在佐尔格的情报上批示: “或许我们应该让这个情报员滚蛋!他提供的不是情报,而是谎言。”在此,可以适当猜想一下,这是不是斯大林有意为之。

除此之外,1941年6月中旬,德国不光继续在边境地区集结重兵,而且德国外交官及其家属也开始撤离莫斯科。对于所有国家来说,这是明显的开战信号。但苏联的列车仍在源源不断地向德国运送包括150万吨粮食、10万吨棉花、200万吨石油、150万吨木材、14万吨锰的战略物资。不要以为苏联人具有契约精神,更不要以为他们愿意当“运输大队长”。

1941年6月21日晚,面对边境德军的重兵云集,斯大林下令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开始不久,朱可夫打来电话报告:“一个信仰共产主义的德军士兵越过边境,他告诉苏军,德军将在6月22日黎明入侵苏联。”这时离战争爆发只有几个小时。斯大林对此仍然怀疑:“这会不会是德国人在挑衅?”

不要以为斯大林的反应匪夷所思。苏军的人数、装备、战斗力给予了斯大林强大的自信。苏芬战争,诺门坎之战及一系列进攻德国的演习早已把苏军锻炼成“天下无敌”。对于德国,我不打你,你应该感到幸福,你怎么敢打我。德国人所有的行动,无非是在防御或者虚张声势。“苏德边境”上,德军的人数及装备远远不足以进攻苏联。如果苏军进行战备总动员,无疑会招来德军全部兵力。这样“大雷雨”岂不成了光打雷不下雨。

苏德战争前,“苏德边境”上,苏军总人数430万,飞机11000架(其中有3719架新型飞机,性能至少与德国空军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M-109不相上下,而德国6月22前,部署在东线的M-109最多不超过500架),大炮、迫击炮59787门,坦克15687辆(包括约1500辆举世无双的T-34坦克和克伏重型坦克)。

德军总人数250万,飞机1830架及老式的300架芬兰飞机和400架罗马尼亚飞机,大炮、迫击炮43000门,坦克和突击火炮不超过3650辆。另外还有86辆芬兰坦克,60辆罗马尼亚坦克,160辆匈牙利坦克。当然,这些坦克开始并没有参加战斗。

另外,斯大林对于他的将领,同样自信。

帕夫洛夫身为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司令,拱卫着莫斯科。朱可夫身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拱卫着苏联的资源。

帕夫洛夫、朱可夫,同为斯大林的爱将,也是之前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为实现“大纵深攻防战役理论”,而在全军选取的2名优秀指挥官。

自信的斯大林,没有预料到希特勒的赌徒本性如此癫狂。至于苏军孱弱的战斗力,更加让斯大林吃惊。

众所周知,“巴巴罗萨”伊始,苏军被打懵圈了。除了准备进攻的苏军全部部署在边境线上,没有战略纵深及纵深防御工事外,将领的指挥能力便成为主宰战争的主要因素。

苏德战争爆发,苏军西方面军被包围,帕夫洛夫全然不觉。斯大林通过德国广播获知白俄罗斯完了。结果,帕夫洛夫被专机快速地接到莫斯科,快速地被审判,快速地被枪决。

相比于帕夫洛夫,朱可夫幸运的多。苏德战争前,朱可夫升任苏军总参谋长,并在基辅围歼战之前被斯大林撤职。




其实这颗雷是苏联人自己引爆的,在伟大卫国战争胜利44周年之际,《共青团真理报》刊发了整版文章,称斯大林当年无视了纳粹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警告,未能为一场2000多万苏联人丧生的战争做好准备,其专断独裁应被重新审视。

大致内容集中在谴责斯大林与纳粹德国签署友好条约,在国家处于战争边缘时清洗红军,并无视战争即将来临的警告。

实际上,这是《真理报》在戈尔巴乔夫政策下做出的报告,他们甚至为此出版了书籍,拥集了大批历史学家和当事人,对斯大林进行全面的否定和谴责。

文章的作者为历史教授A·拜达科夫(A. Baidakov),据称其从国家安全机密档案中收集了这些内容。

其中一条是这么写的:早在1940年11月,安全官员就向苏联领导人转交了希特勒入侵计划的具体信息,德军将于1941年6月21日入侵。

拜达科夫说:“在我看来,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和国防人民委员会的领导层并没有尽一切努力说服斯大林和该其他领导人,让他们相信与德国的冲突迫在眉睫是不可避免的。”

“错误估计战争开始时间的主要责任在于当时的苏联政治领导人,因此苏联没有及时转变为武装策略,没有进入充分的军事准备状态。”

拜达科夫认为,这些报告已送交了斯大林和莫洛托夫。

还有其他的说法,当年苏联的间谍在1941年4月,通过一位南斯拉夫王子身边的眼线,得知了希特勒透露出的“计划6月进攻苏联”的线索。

当月晚些的时候,德军开始在罗马尼亚和苏联的边境集结,但斯大林不为所动,并没有关注这些事情。

6月初,苏联特工截获了罗马尼亚警方的一份电报,该电报指示6月15日之前在德国人稠密的地区挖掘沟渠,以防止空袭。

苏联的王牌特工理查德·佐尔格也在1941年4月搞到了消息,这份信息是从东京弄到的,甚至提供了确切的日期,佐尔格还为此付出了被捕的代价,最后被日本绞死。

驻柏林的苏联特工6月12日报告:航空官员被告知,已做出袭击的最终决定,因此,应考虑可能发生意外袭击的情况。

这个特工渗透到了赫尔曼·戈林身边,并且打探到了戈林已经在派人订制苏联境内目标的军事地图。

边防军也发来了报告,称德国侦察机和特工多次侵犯苏联边境。

6月16日,又一个紧急信息被传递给了斯大林和莫洛托夫:

“德国准备对苏联进行军事侵略,所有当前军事行动已经完全停止,苏联随时都可能受到打击。”

斯大林在第二天询问了情报官员,问这份文件的信息来源是否可靠。

情报官员的回答是绝对可靠,德国人穿着苏军制服冒充巡逻队,深入了苏联边境。并且驻外大使、特工、与德国交战的外国、美国都已经发过类似的德国入侵警告。

结果,斯大林反倒沉默了,他似乎是因为情报来源过多、过杂,而开始排斥“杂音”,进入了自我的权衡模式。

他最后留下一句模棱两可的话:“除了威廉·皮克,没有一个德国人是可以信任的。”

(注:威廉·皮克是德共领导人,建立了德国共产党,担任过德共驻第三国际代表。因希特勒的国会纵火案而流亡,之后成为德共中央主席并留在了苏联。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德国成立统一社会党并成为主席和东德的国家总统。)

言外之意,这些情报全是扰乱视听的东西,当时德国已经在胖揍英国,难保没有什么势力搅浑水,煽动苏德开战。

这并非愚蠢,就事论事,斯大林作为领导人,在考虑方向上并无大错。

当时的局势非常微妙,大有山雨欲来之势,苏军如果动作过大,确实存在被误解为挑衅的可能。

如果德国真的想打,那么也不能因己方的动作而落给德军发动的口实。

何况信息确实过杂,西方的信息很难辨认,美国人的信息就一定是对的么?如果他们是煽动战火呢?

日本人的信息也不好判断,39年日本与苏联已经在诺门罕打过一仗,如果佐尔格得到的信息是掺水的,那么必然是日本调走远东苏军的计谋。

就在苏联方面不断检查情报和进行参谋工作的时候,1941年6月22日德国人入侵了。

唯一正确做出反应的是库兹涅佐夫。

6月21日23时,铁木辛哥元帅向库兹涅佐夫通报了德国当晚可能发动的袭击,海军舰队立即宣布进入一号战备状态。

午夜时分,海军部队做好了应敌的准备,他们成了德国入侵后损失最小,也立即进入反击的部队。

据称提醒斯大林的情报可罗列出84条之多,但斯大林拒绝相信或采取任何行动,因为他“不想采取任何可能激怒希特勒的行动”。

斯大林想等,等待最佳的作战时机。

苏联红军的大清洗才刚刚减弱,内部实在是乱糟糟一团。斯大林比谁都明白苏军需要恢复元气,更需要时间完成进一步的现代化。

在当时许多苏联领导人看来,德国的作战是仓促而低效的,纳粹只不过刚刚从凡尔赛条约中突破出来,真正的发展时间也不过1935-1939年而已,又在与英国开战,哪有力气打苏联?

这正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希特勒真的狂妄地宣战了,而且德军打得相当厉害。

希特勒玩了一手非常漂亮的弧线战略,直至“巴巴罗萨”发动。为此希特勒甚至在进攻敦刻尔克的残军时,硬是留下了那些宝贵的装甲兵力。

实际上,直到1939年9月1日,苏联才开始实行普遍兵役制,苏联领导层也自1937年就在关注可能与纳粹爆发的战争,在斯大林的桌案上,与德国开战是“不可避免的”,但苏军的改革也是“不可避免的”。

1941年对苏联而言确实太紧张了,苏军的改革根本没有完成,部队的重组和调整困难重重,苏联高层是真心宁愿拖一会儿,却没料到德国是个丧心病狂的疯子。

苏联之前甚至与德国一同瓜分了波兰,这部分新国界被作为天然的缓冲地带。

苏联也不是没有做出吓阻行为,成百万的大军被密集排布在边境,以展现出“进攻姿态”,逼迫德军继续维持苏德条约。

结果此举可能反倒进一步刺激了希特勒,苏军又未做好防御纵深准备,当“巴巴罗萨”发动以后,成片的苏军被分割歼灭,差点让苏联亡国。

有相关的文件记载,斯大林在1940年12月就在认真考虑希特勒1941年会做什么,但斯大林最后仍然一厢情愿地将苏德战争冲突规划到了1942-1943年。

在他看来,希特勒无法支持两线作战,他甚至需要大批时间和兵力来消化占领地,不然德国如何立足?

可以肯定的是,苏联从未低估过德国,1935年图哈切夫斯基担任国防部副部长时,就已经提出纳粹迟早会威胁到苏联,并且斯大林很认同。

这个观点刊登在了1935年3月的《共青团真理报》上。但认识到问题不代表能解决问题,没多久图哈切夫斯基被肃反,“红色拿破仑”的倒台和斯大林大清洗破坏了苏军的发展计划,35000名红军中高级军官被洗掉,让红军的战斗力急剧下降。

还有不同的解读。

叛逃西方的苏联情报人员维克多.苏沃洛夫在自己的书《破冰船》中声称,是斯大林想打希特勒,但希特勒识破并先下手为强了。

苏沃洛夫表示,斯大林在借希特勒下一场大棋,他像西方绥靖政策培育德国纳粹那样,帮助德国迅速强大,帮助德国培训军官,与德国合作搞武器试验,然后坐视发育起来的德国拆欧洲的房门……而这一切的目的都是给苏联入侵欧洲提供机会。

帮助前苏联驻英大使伊万·迈斯基编注伦敦日记:苏联驻伦敦大使二战回忆》的英国人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在《大妄想:斯大林和德国入侵俄罗斯》中回应了苏沃洛夫的观点。

他认为斯大林是个谨慎、迟疑,并且越来越谨小慎微的领导人,他试图保护苏联的国家安全利益,同时固执地希望推迟与德国的战争,想将战争拖到1942年和1943年,并且相信当时的苏联红军能挡住德国纳粹。

不同于苏沃洛夫的是,戈罗德茨基认为斯大林觉得自己“能与德国达成传统的权力平衡,建立公认的势力范围”,而且斯大林极为讨厌英国,看到英国挨揍他老高兴了。

所以,当人们告诉斯大林,德国会来打你们时,斯大林第一反应是“我不会帮着英国整德国,变成英国的马前卒”。他对英国的不信任超过了对希特勒的担忧。

实际上,很多观点都充满了西方的意识形态,属于后世对苏联半真半假的抹黑。

黑锅不应该斯大林全背,1940年12月下旬至1941年1月初,在莫斯科举行了长期的学习会议和战争模拟会议,会议上朱可夫当众驳斥了此前人们对“苏军可以在边境挡住德军”的观点。

朱可夫认为,如果德军一旦进攻,苏联只能组织起连续的防御梯队,分三个梯队对苏联进行纵深防御,以此不断消耗德军的力量,继而进行反击。

斯大林很认同朱可夫的观点,并迅速将朱可夫任命为总参谋长。

历史在这时开了个玩笑,此前还是基辅军区司令员的朱可夫,被赶鸭子上架一般任命为总参谋长。如果“巴巴罗萨”时他还在原位上,那八成就没了。

显然,斯大林还是很知人善任的,他也明白战略的正确性,否则单单只是个昏君的话,是没法听进“我军不行”这种话的。

朱可夫其实在1941年5月15日也曾经提出过“先发制人”的进攻方案,但斯大林没有批准。

有趣的是,根据1941年2月2日希特勒与冯·博克元帅关于巴巴罗萨的谈话,冯·博克认为德军能速胜苏军,但问题在于如何让问题快速解决并和平下来。

希特勒对此表示,只要德军占领乌克兰,占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那么苏联肯定会坐下来谈判并达成和平协议。

希特勒在这段时间接到了斯大林的来信,对德国军队在波兰集结表示担忧,他毫不避讳地告诉希特勒,德国是不是打算向苏联开战。

希特勒回信,称:他确实在波兰集中了大量的军队,但他保证德国军队的集中不是针对苏联的。

德国人的理由是,德国西部和中部的领土遭到了英国人的猛烈轰炸,因此,他不得不向东部调动大批部队,以便能够秘密地在波兰重新武装和集结。

也许,这也是斯大林相信战争会在1942和1943才爆发的原因呢?至少也是一个影响斯大林的因素。

但不管怎么样,斯大林赢了,他带领苏联人民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




斯大林一直都知道苏德战争不可避免,在德军开始将大量军队往苏德边境调动时,苏联在边境也部署了近两百万的军队,所以苏联高层一直有提防纳粹德国,但纳粹德国进攻苏联这事,就像狼来了,一次,两次会有所提防,但如果你每天都收到情报,今天将遭到进攻,是个人都会麻木的。

所以面对潜在的威胁,只有两个应对方案,第一个是直接消灭这个隐患,显然苏联红军并不具备一举歼灭纳粹德国的实力,更何况斯大林看着希特勒进攻英法时,估计他还在偷着乐,终于有人帮自己收拾这两个阶级敌人了,坐收渔利不好吗?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在预测到将会发生隐患的情况下,提前布置防御措施,以便隐患发生时,将损失降到最小,斯大林他能选的也只有后者,毕竟在两年前,苏德才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一同瓜分了波兰。

显然苏德之间远比,苏联和美英法之间更有共同语言,1940年末,德意日三国在柏林商谈,最终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这标志这轴心国集团的建立,苏联也一度表示想要加入轴心国集团,但苏德之间条件谈不妥,最终导致了苏德分道扬镳。

从这时起,苏德之间的战争就已经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苏联对纳粹德国的警惕,远高于英法等国,但在处理纳粹德国的威胁时,采取的态度却有很多相似之处,英法想要祸水东引,苏联又何尝不是希望纳粹德国能削弱英法的实力。

稍微懂点军事的人都明白,战争爆发时,最忌讳拉长战线,以及在战局未定的情况下,让自身处于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更何况苏德之间是签订有互不侵犯条约,德军也没有彻底结束西线的战争,所以斯大林也很自然的判断德军绝对不会在1941年6月入侵苏联,德国将会在征服英国后,才会和苏联开战。

另一方面,斯大林每天都能通过各种情报渠道了解欧洲战场的情况,其中就有不少是关于纳粹德国将入侵苏联的消息,但这些情报都没法得到证实,如果每条类似的消息都能当真,那么每一天德国都将会对苏联发动侵略,所以时间长了对这类消息难免会麻木的,而当这消息成真的时候,再着手准备,时间上肯定也来不及了。

1941年2月起,德军开始往苏德边境调动,这立刻引起了苏联方面的注意,而德国也立刻向苏联通报了军队调动情况,表示这是为了让德军部队远离英军的空袭范围,接着德军在4月也发动了一系列对英军的佯攻行动,让苏联方面相信了德军的说辞,当然苏联军队也不是无动于衷的。

苏联在苏德边境部署了苏联40%的兵力来防御,但苏联红军装备落后,指挥官军事素养下降,苏联红军在大清洗后战斗力严重下滑,导致德军突袭苏联时,苏联方面损失惨重。所以即便斯大林听取了警告,苏联面对德国入侵时,恐怕也不会有太好表现,毕竟这个时候的苏联红军已经不是十年前的苏联红军了




为什么在苏德战争前夜,斯大林不愿听从德军即将进攻的警告?关于斯大林没有听信外部情报做好战争准备的问题,并不能就此判断他犯了很大错误,因为当时的战争背景有敌有我,而来自四面八方的情报又五花八门,苏军肯定要认真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决定。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环节需要着重考虑。

一方面,德军使用了反间策略,真假情报鱼目混珠。

有些人认为,斯大林之所以没有采信外部情报,是因为过分相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实际上,这个条约从签订到履行,双方都是心知肚明,只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并不能结成长期的战略伙伴。尤其是在德军闪击苏联以前,连英法的同盟关系都瞬间崩塌,更别说苏德之间早就存在明争暗斗的问题。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斯大林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情报始终保持高度警惕,而没有给予重视呢?一是斯大林有自己的一套情报来源。早在德军闪击波兰以后,苏军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情报系统就开始调整运转,比较突出的就是活跃在东京的佐尔格小组和西欧的露西小组,前者是以记者身份从亚洲战场获得轴心国之间的情报,后者是以中间人角色活跃在盟军和德军之间,这两方面传来的情报保持高度一致,苏军才能有选择性的使用。

二是德军有意释放了一些真假情报混淆视听。既然德军发动的是突然袭击式的闪击战,就不可能让苏军提前掌握到德军进攻的时间和具体部署,即使坊间传闻的各个方向传送到莫斯科的情报是真的,那也是有个大概的时间和粗线条的线索。为了让苏联放松警惕,1941年4月份,苏军还组织了一个高级别的军事代表团,到德国参观其比较先进的军事技术和设备,其中包括德军的装甲坦克设计和生产情况,当时苏军甚至认为德军的坦克比苏军的要落后不少,这是因为苏军的T34已经提到了军工议事日程,在苏芬战争中就有两辆被运到前线进行了实际检验。

正是由于苏军自己的情报系统传来的情报,与其它途径传来的情报有不吻合的地方,加上德军有意施放了一些烟幕弹,客观上讲,对苏军和斯大林的判断是有错觉的,起码在德军进攻苏联时,苏联援助德国的煤炭和战略物资列车,还在源源不断地向德国开去,说明德国的欺骗战略是凑效的。

另一方面,英法祸水东移的企图让苏军高度警惕,外来的情报真假难辨。

这里面有个很关键的因素一直成谜,作为二战最出色的情报机构,英军的情报系统是非常突出的,早在1938年1939年间,英军就和波兰情报机构合作掌握到了德军的恩格玛机密,并在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中从缴获的战场情报中得到了验证,所以,当1941年6月德军准备进攻苏联时,英军获得的情报应该说是可信的,可为什么斯大林并不认可呢?

一来,英法与苏联并非盟友,苏德战争打响后才结成统一战线。对于德国的重新崛起,从一定程度上讲,与英法绥靖政策以及苏联的放纵是有关联的,也可以说他们代表着欧洲的两个阵线。从内心讲,英国是旗帜鲜明反对苏联崛起的,所以当德国闪击波兰时,英法的静坐战争从另个角度看,就是想德军向东进军,从而避免殃及自己,没想到让德军钻了空子,打了个回马枪,这是英法没有想到的。

二来,英法和苏联对德国的态度影响了斯大林的判断。应该说,对德国发动二战的警惕,斯大林是有先见之明。1938年英法怂恿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以后,苏联就已经感觉到德军下一个进攻的对象就是波兰,这可是挡在苏德之间的最好缓冲地带,斯大林肯定不想让他落入德国之手。

所以,1939年4月,他将英法波三国特使请到了莫斯科,意图组建一个四国联盟来阻止德国占领波兰,没想到波兰宁可把希望寄托在英法的保护而不愿与苏联为伍,客观上讲他也是害怕引狼入室,请神容易送神难,而英法也是对自己的军事力量保持了高度自信,认为德国是不可能向英法挑战的。所以,当德军要进攻苏联,英军向苏联传递情报提醒时,斯大林并不以为然,他是害怕英国要重演德军闪击波兰那场戏,苏联是不会轻易上当的。

当然,斯大林没有采信外部情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对苏军的防备做了相应的准备。有些人认为德军闪击苏联,苏军一点准备都没有,这个结论并不准确。朱可夫回忆录详细地记载了二战爆发后苏军的一些准备情况。

1939年德军闪击波兰时,苏军同样也在南北两条边境进行作战,一个是与日本关东军打,一个是与芬军打,虽然苏军都打赢了,但要总结的教训还很多。所以,在1940年夏秋季,苏军专门组织了一场以德军为假想敌的首长机关演习,演习的设计也是德军后来进攻的路线。

1941年春天,苏军也感觉到德军有可能东进的企图,加强了西部边境的防御准备。一方面是在新的边境线上加紧构筑筑垒地域,一方面是紧急征召了80万新兵补充到西部一线,总兵力达到了268万。至于苏德战争打响后,苏军为什么会一败涂地,有些是有客观原因的,比方说,新的边境堡垒地域还没建设好,苏军的兵力部署还没形成打击合力等。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二战爆发后,斯大林综合分析了苏德之间的军事实力,他不敢相信德军会对苏联发动进攻,因为凭当时的战争潜力,苏联完全可以击败德国,所以他才敢在战争打响时,24小时之内连下两道反攻命令,这是他有把握的安排。只不过苏军和斯大林都没有认真研究德军闪击战的钳形攻势,致使苏军仍然按平常打法,以步兵与德军装甲部队对抗,用传统打法去应对德军的闪击战术,这才是苏军在1941年下半年损失较大的重要原因。

从上面分析看出,斯大林作为经历过一战和内战的洗礼,对战场判断肯定有自己的一定之规,从当时苏联的国内环境看,他也不想卷入西欧的战事,与德国妥协也有明哲保身的意思。而在对情报的甄别上,直到战争打响前的几个小时,德军的一个士兵跑向苏军阵地,这才让斯大林最终定下战争不可避免的决心。




斯大林在苏德战争方面存在一定的失误,所以战争爆发前期苏联损失惨重一些。

再者,《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麻痹了斯大林等人。“兵不厌诈”条约是一方面,更要注重实际情况。中国古代韩信破齐,李靖消灭东突厥都是很好的战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斯大林   德军   洛夫   英法   希特勒   波兰   莫斯科   苏联   战争   尔格   英国   德国   边境   红军   情报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