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人推崇的《世说新语》到底讲述了怎样的生活智慧和人生境界?

《世说新语》有人生境界,却无生活智慧,更无处世哲学。谁要是把《世说新语》当成处世哲学来读,那就只能怎么读怎么死。

一言以蔽之,《世说新语》是一部讲述名士和名士怎样风流的书。

但是,名士为啥能够尽情风流?名士为啥能够成为名士?关键是这个能够如何能够的问题。

《世说新语》没讲。

芸芸众生都在追求成功、成名,也可以说是都在追求成为名士。所以,大家需要的生活智慧,实际是晋级攻略:我怎么才能成为名士、我怎么才能风流得逞、我怎么才能风流着成为名士。

但《世说新语》认为这种追求的想法和这种晋级的过程,太俗、俗不可耐。

它根本不屑去讲。

《世说新语》是名士的教科书,而不是成为名士的晋级手册。因此,普通人所关注的生活智慧、所需要的处世哲学,它一概不讲。

既然这样,那《世说新语》有啥用?

或许,当你成功成名、成为名士之后,《世说新语》才会更有用。

西西弗斯往山顶推石头,推上去一次、滚下来一次,但他还是一直推、继续推。生命不止息、努力不停息。时间长了,推石头这个磨难,竟成了生活、有了意义。

这是生活智慧。

但,就在推到第一亿零一次的时候,石头竟立在山顶不动了。然后,西西弗斯陷入沉思:以后还推啥、还活啥、还努力啥,人生还有啥意义?对普通人来说,相当于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不仅财富自由而且功成名就,还家庭美满、健康强壮,那然后呢?然后就跟西西弗斯一样沉思了。

这时候,《世说新语》会说:西西弗斯你可以处在红尘之中又超脱红尘之外,然后成为名士、活出风流。

这就是人生境界。

说了这么多,那底啥叫名士?

王孝伯言:“名士不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所谓名士,就三条:平常没事干、特别能喝酒、相当有文化。

能喝酒是性情、有文化是才情,没事干是堕落。所以,才情、性情最重要,这是人生境界;而堕落只能是名士的副产品。

但实际上,没事干的堕落才是最强标准。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但前四个都需要努力为之,或是像西西弗斯那样推石头、或是像现在社畜那样996。但推石头太累、996太苦,所以就特别需要意义加持。

人总得有点儿意义。

没有意义,西西弗斯坚持不住、社畜们也坚持不住。然后,在意义中麻醉自己,推石头就推出生活智慧、996也搞出处世哲学。

所以,这就不可能做到平常没事干,而是平常有干不完的事。

只有当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统统满足,然后才能做到平常没事干,然后才能超越一般境界、晋升名士境界,也可以非常认真地“陷入”自我实现的迷思。

那名士们的自我实现是什么?

痛饮酒、熟读《离骚》。

具体来说,可以不够正能量,如刘伶醉酒、阮咸裸奔,没事儿搞搞行为艺术;也可以上点儿层次,如读读老庄、搞搞清谈,阳春白雪到曲高和寡。

但一切的前提都是没事干。

名士们既不需要996为生活奔波,也不需要推石头为赎罪受罚。

那么,“平常没事干”的名士们,到底要干些啥?这就是《世说新语》要讲的。

首先是社会责任。

名士也在社会之中,而且还是当时社会的精英阶层、领导阶层。所以,境界可以超脱、行为可以放荡,但也要承担社会责任。

你可以存林下之风流,那要不要享朝端之富贵?

既然仍要享朝端之富贵,那就不能太过偏离主流价值。

所以,《世说新语》三十六门的上卷四篇,分别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这是孔门四科。孔子教学生,就这四个专业。《世说新语》也要致敬孔子。

所以,名士们虽然不想这样,却也做成这样,即便任性也要输出正能量、即便个性也要弘扬主旋律。

其次是群体样式。

中卷九篇分别是:方正卷,是说做人要有原则、刚正不阿;雅量卷,是说做人要有气度、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识鉴卷、赏誉卷、品藻卷,都是品人、评人和夸人的;规箴卷,说劝人的;捷悟卷,说人聪明;夙惠卷,讲神童的;豪爽卷,说人豪爽。

简单说就是身为一个名士,你应该按照上面所说的那些去做。

但是,上面所说的那些,仍旧是一般说教。甚至包括上编四卷和下卷二十三篇在内,跟一般理解的生活智慧和处世哲学,能有多大差别?

表面上看,没啥差别。细读之下,大有不同。

一是有些事,你得看由谁去做。普通人懈怠,叫躺平;名士懈怠,叫高卧。躺平和高卧实际一样,但做的人不一样,境界也就不一样。

初,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

谢安在东山隐居,没事儿游山玩水、有事儿也游山玩水,最后连媳妇都看不下去了。但是,谢安越是游山玩水,却越是名声煊赫。

二是有些事,可以做得不一样。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只能照章办事,而且严格照章、雷厉办事。但不再考虑五斗米、更不在乎五斗米的名士,则可以做得非常不一样。

王安期为东海郡,小吏盗池中鱼,纲纪推之。王曰:“文王之囿,与众共之。池鱼复何足惜!

小吏盗窃公家财产,照章办事的话,就得开除加拘留,这可是腐败。但名士王承(琅琊王氏,名承字安期)是咋做的?直接玩了一把与民同乐,把鱼送给了小吏,拿去吃、别客气。

去做的人不一样、做出的事不一样,境界自然不一样。

我们当然不会苟同这些。什么人不一样、什么做不一样,这就是名士精英阶层在集体堕落加集体矫情。

但这就是名士们的群体样式。

第三是活出个性。

下卷二十三篇分别是:容止篇,讲帅哥可以怎么帅;自新篇,讲犯错就要改;企羡篇,讲仰慕人可以有多舔狗;伤逝篇,为逝者表达伤心;栖逸篇,讲隐士怎么高卧;贤媛篇,讲优质女有多优质;术解篇、巧艺篇,讲名士可以把中医、喝酒、绘画、下棋这些事情做到什么境界;宠礼篇,讲怎么宠爱人、礼遇人;任诞篇、简傲篇,讲任性的人可以有多任性;其他诸如排调篇、轻诋篇、假谲篇,等等,不多说了,简单概括就是“名士们的那些事”。

下卷的格调,大大拉低了一些,但更显个性。

身为一个名士,必须足够个性、一定足够任性。

首先是要承担社会责任。对于社会责任,名士们不想关心,却不得不做。因为不承担社会义务,那“平常没事干”的硬标准就无法实现。其次要活出群体样式。对于群体样式,名士们非常关心,自然身体力行。因为名士也要解决归属需要的问题,总不能还去推石头和996吧?

然而,名士们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名士们追求的群体范式,是矛盾的。

当官者以治事为俗吏,奉法为苛刻,尽礼为谄谀;从容为高妙,放荡为达士,骄蹇为简雅。

治事、奉法、尽礼,这是社会义务的要求;从容、放荡、骄蹇,这是群体样式的追求。

有了矛盾,就要解决矛盾。但一定要解决吗?不解决又如何?

这就给了个性以足够的空间。

所以,规范地概括一下是:《世说新语》的名士们,就是在社会责任与群体样式的矛盾张力中,努力寻求个性。

当然,也可以愤怒地概括一下,就是:“既享朝端之富贵,仍存林下之风流,自古名利并收之实例”,一群懈怠的人竟能如此不要脸的幸福生活。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现代人,去读《世说新语》能有啥用?

一是不要过度执着于意义。

向来语,乃竟未知理源所归,至于辞喻不相负,正始之音,正当尔耳!

王导和殷浩清谈了一宿。但通过一宿的清谈,得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意义到了什么?

“乃竟未知理源所归”,啥也没得到、啥也没收获、啥意义也没有。

“正始之音,正当尔耳”,但正始年间超一流的清谈,也就是这个样子。感觉到爽,就行了,非要琢磨出一个意义吗?

推石头的西西弗斯要创造意义,996的我们要发现意义。时间久了,我们想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都要问个意义。

对意义的过度执着,是农耕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创伤。我们能不能放下对意义的执念,感受到生活的爽、体悟到世界的美?

二是过一种有意思的生活。

有些事,没意义、没价值、没作用、没结果,甚至连个结局都可以没有。但兴致来了,我可不可以去做?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徽之(琅琊王氏,名徽之字子猷)看到夜间大雪,兴致来了,然后就起床、开窗、喝酒、吟诗。这就是折腾啊。大半夜不好好睡觉,第二天没法好好工作,对身体也肯定不好。但有意思。

突然,他又想到好友戴安道。然后,出门、乘船,不管多远,也要去找好友雪中饮酒、酒中谈诗。坐了一宿的船,到了人家门口,竟又掉头回家睡觉。

折腾一宿却连个结果都没有。“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兴致来了,就要去做;兴致没了,这就结束。虽是折腾,却不失是一种有意思活法。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但没有意思的人生呢?

比未经审视、未经审查的人生,更不值得过。

有意思的人生,而且有意追求、有意为之、有意雕琢之后,就是诗意、就是境界。

三是找寻久违的诗意人生。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你更喜欢哪个?

初读的时候,一般会喜欢宝钗。宝钗健康、性感、情商高、会做人、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找结婚对象就该找宝钗这样的。黛玉则多病、多心、多疑,而且心眼还小、说话刻薄,除了贾宝玉,谁能喜欢她?

但是,为啥林黛玉是女一号?

因为黛玉更浪漫、更唯美、更理想、更率真。跟宝玉一样,她对所谓的世俗道德不屑一顾。

宝钗是在做人,黛玉是在做诗。

现在,我们都成了宝钗,而鄙视黛玉,我们都太会做人了。

再读《红楼》的时候,你还会喜欢宝钗吗?

宝钗的确有很多优点,但集众多优点的宝钗,是不是太俗了。如果人人皆宝钗,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庸俗了?如果非要执着意义的话,那一个庸俗的社会、一个庸俗的国家、一个庸俗的民族,又意义何在?

黛玉从未死去,她只是暂时离去。久违之后,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她找回?

昆德拉说:(有些人)在安全的时候才是勇敢的,在免费的时候才是慷慨的,在浅薄的时候才是真诚的,在愚蠢的时候才是动情的。

《世说新语》的名士们,就是如此:其人敢存林下之风流,是因为独享朝端之富贵。

所以,他们是安全的,特权能够保障;他们是免费的,富贵与生俱来;他们是浅薄的,未经晋级之苦;他们是愚蠢的,八王之乱而五胡乱华。

现代的我们,能不能比他们更强一些?

即便不安全也能勇敢、即便不免费也要慷慨、即便不浅薄也愿真诚、即便不愚蠢也会动情,即便未享朝端之富贵也存林下之风流。虽然不如林妹妹用生命做诗,但向前一步,也可为人生添一抹诗意。




谢谢邀请!《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主持编写的六朝志人小说,大都讲述的是一些名人志士间的言谈趣事、聪颖智慧,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比较有名的如《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等。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个故事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赞扬了谢道韫才思敏捷,出语精当。谢安的侄子谢朗把下雪比喻在空中撒盐,谢安的侄女谢道韫把下雪比喻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这样表达就非常形象生动了,所以博得谢安高兴地大笑起来。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这个故事运用了对话描写,讲的是陈寔的儿子陈纪(字元方)七岁时的事。由于元方父亲的友人,不仅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语言粗野,指责元方父亲,所以元方针锋相对,指出父亲的友人无信、无礼,使友人感到很惭愧。可见元方聪敏、机智。

有关“世说新语”类的趣谈古今都有,如清末,司农说李鸿章胖,出了上联:宰相合肥天下瘦。这里的合肥是李鸿章的故乡,一语双关。李鸿章随时就给出了下联:司农常熟世间荒。这里的常熟是司农的故乡,也是一语双关。品起来饶有趣味。又如民国时,在袁大总统的追悼大会上,一个花圈上有副对联:上联:中华民国万岁,下联:袁世凯千古。对联上下联必须字数相等,这里的字数不等,另有深意,其原因是袁大总统恢复帝制了。真实趣味盎然。




【世说新语】记录社会人物轶闻琐事的小说在魏晋南北朝也很盛行,这和当时社会品评人物的清谈风尚有宻切关系。《世说新语》是轶事小说集大成的著作。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据《唐书•经藉志》实为晋葛洪撰),记述轶事、掌故,间杂志怪成分,其亦有佳作。

《世说新语》杂采众书,广泛地反映了东汉至东晋士族阶级的生活面貌。书中多半是写士族崇尚清谈、寄情山水的生轶事。但是有一部分作品也有积极的意义,有些故事揭露了豪门贵族穷奢极欲的糜烂生活,如《汰侈篇》中记王愷、石崇争豪;石崇、壬敦酒席间以人命为戏,荒唐残忍,无以复加。同时,书中也歌颂了一些好人好事。如《德行篇》中写荀巨伯的不肯“败义以求生”和管宁的不贪黄金,不慕权势;《言语篇》中写王导对国事的关切;《识鉴篇》中写郗超的不计小怨,顾全大局;《自新篇》中写周处的勇于改过,为民除害,都是脍炙人口很有教育意义的作品。《世说新语》所反映的虽只是生活片断,但艺术性较高:(一)描写人物片言数语,能使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跃然纸上,如《岔狷篇》中写王兰田性急,《雅量篇》中记晋孝武帝见彗皇后的说话。(二)善于把记言记事结合,如《贤媛篇》记李势妹庄桓湿妻子南康公主威胁之下的对话,写出了一个妇女不忘故国的痛苦心情,《简傲篇》写嵇康和钟会针锋相对的问答,显示了嵇康傲岸不屈的性格。

《世说新语》由于编撰者刘义庆的思想和当时士族阶级的思想风尚一致,他不能对统治阶级的许多罪行加以深刻批判,对有些消极颓废、荒淫腐朽的生活,他往往表示同情和赞赏,这给本书的成就带来了很大的局限。

《世说新语》对后来《续世说新语》、《唐培林》、《古今谭概》等都有直接影响。其中不少故事被后来戏剧家小说家吸取为创作素材。有些名言隽语常为人们所习用。《世说新语》中存在的糟粕也对后来有不良影响。




《世说新语》是中国传统志人小说名著,主要记述汉末魏晋名士风釆、逸闻轶事、庶民和文人的欢乐、痛苦与无奈。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不说教不动声色,说一些小事。仔细琢磨回味无穷,虽只言片语,背后蕴含很深教育意义,被鲁迅称为“名士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全书36篇1130则,涉及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许多方面。

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如:《世说新语》七步成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发。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lu)菽以为汁,萁(qi)在釜中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渐色。”《文学第四.六六》。比喻同胞骨肉哥哥曹丕残害弟弟,反映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残酷斗争,兄弟相残,十分感人。

《世说新语》第一章《德行》全篇四十七则。小故事对德行作了具体诠释。

提倡德行第一。如德行中的庾亮不卖“的卢”的故事:“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庚亮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劝他卖掉。庚公说:“卖它就必定有人买它,那样会伤害买主,难道对自己不安全,就可嫁祸他人吗?从前孙叔敖为了后人而杀了两头蛇,被古人传为美谈,我效仿他的做法,不也算是通达事理吗?”

反映了庾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品行。

《世说新语》云:“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宁愿像兰草一般摧折,美玉一般粉碎。也不要像贱草萧艾生长得很茂盛。

它说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德行决定人们的言行,影响人们对人、对事、对物的取舍。德行如海,海纳百川。《世说新语》意在传扬魏晋时代厚德、清淡之风。

《世说新语.品藻》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其意为:自己经历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思绪了很久,但最后还是相信自己的选择。遇事保持清醒,以静制动,条分缕析,找到破局方法。

《世说新语》记载“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涧想也,觉鸟、兽、禽、魚、自来亲人。”

即:会心处不在远,我们身边就有林泉佳致,不必舍近求远,只要你用心,随时随地可得乐境。远方固然有美景,但当你无法前往时,还不如沉下心来,找寻身边的美。

《世说新语》这本书,许多故事都是当时名流的言行实录。展示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生活风欲,名士风流儒家雅正。每当涉猎,余以为大禆益!感觉像听古人讲故事,寥寥数语便能将这个时期,思想风貌娓娓道来。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栩如生人物,仿佛行走在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

吾赠君一言以共勉:读此书,趣由书生,乐在其中,意蕴古朴,耐人咀嚼,对人生的超逸、隽永宜人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永恒的阅读魅力。




谢谢邀请。《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魏晋时期的风土人情和人文面貌,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的真实生活以及社会思想。从各种小事入手,非常传神地运用比喻、拟人以及口语化的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鲁迅先生曾评论它“记言则玄运冷隽,记行则高简现奇。”

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短短16字就写出了王戎的贪婪与吝啬,可谓言简意赅。

另有许多名句传到至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势力之交,大人羞之。”……

总之,《世说新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好多的故事到现在仍然有着非常好的教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林下   日中   境界   智慧   富贵   人生   名士   德行   样式   世人   风流   群体   石头   意义   需求   社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