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辛亥革命前,清朝还有百万军队的实力,为何最终溥仪还是退位了?

谢邀,这个问题我来答

写在前面,百万军队形象比喻一点,它是一把枪,统治者是持枪的人,当某一天这把枪你没有控制权的时候,枪虽然在,但不属于你。

辛亥革命前,清朝虽然拥有百万军队的实力,但其内部存在着严重的腐败、落后和挥霍浪费的问题,军队士气低落,武器装备落后,战斗力严重下降。


同时,清朝面临的国内外压力也越来越大,国内各地的民间反清情绪高涨,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割据也日益严重。这些问题使得清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难以为继。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虽然动员了大量军队镇压,但是军队内部也存在着严重的不统一和叛变,加上各地民众的反清起义,使得清朝军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此外,辛亥革命后,清朝面对的国际压力也越来越大,外国列强纷纷承认了辛亥革命的合法性,对清朝的支持也越来越少,这使得清朝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


最终,清朝的统治者不得不面对现实,决定放弃皇位,以求保全自己的生命和财产。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清朝正式结束,中华民国成立。这意味着清朝的百万军队失去了它的主人,不再有组织和领导,这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感谢提问,我来回答。

第一个:辛亥革命前,清朝还有百万军队这个不太准确,据有关资料,大清鼎盛时,其军队数量也只有60万绿营,20万八旗军(含满汉)。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军,到辛亥革命前,也只练成了14镇(相当于师)、18混成协(相当于旅)、4标(团)而已,远远不足百万!至于其他的绿营,早已经退化成了巡防营之类的二流部队,不值一提了。

第二个:从军队忠诚度来分析,清政府名下的新军大体上最有战斗力的是两部分,北洋新军、地方新军,北洋新军除了由满蒙旗人组成的第一镇以外,基本上是唯袁世凯马首是瞻,而第一镇的统制是袁世凯的小弟冯国璋,所以北洋新军可以说是袁世凯的私军;地方新军来说,由于清政府大量向日本派出留学生学习军事,这些人在国外不仅仅学到了西方的军事技术,也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学说,再加上革命党的影响、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这些人对满洲专制政府的仇恨越来越深,可以说是“端大清的碗,砸大清的锅”,这些人回国后大多数担任了新军的中下层军官,进一步传播革命思想,成为了满清的掘墓人,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湖北新军。总而言之,大清培养的新军,一部分成了袁家军,一部分成了掘墓人,彻底丧失了保卫自身统治的军事力量。

第三个:各方势力的博弈,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惊慌失措,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武力镇压,然而,各地革命已成燎原之势,十几个省宣布独立,吴禄贞的滦州兵变更是让他们一日数警。清政府不得不请出袁世凯这根救命稻草,然而袁世凯已经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利用两方势力谁也吃不掉谁的僵局,使出了枭雄手段,最终达成了南北议和,清帝退位的折中方案。

应该说,以不流血方式实现朝代更迭、政权转移,这是政治文明的一种表现。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打开了近代中国进步发展的闸门,清帝溥仪和皇族得到了优待,这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好的解决方案了。

码字不易,请采纳。




这是因为清政府没有认清当时的时事,虽然没名义上有百万兵,但这些兵并不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亥革命前,最有战斗力的新军被袁世凯一手把握,新军只认袁官保。


八旗子弟毫无战斗力可言。


清政府财政非常吃紧,百万兵同时也是百万张吃饭的嘴。军响克扣严重,当兵的只认银子,只要给银子,反水就轻而易举。


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南方各省通电起义,清政府能动员的兵力寥寥无几,被迫下台。




强弩之末了,自古以来每个朝代到最后,无论从经济还是政治军事上面都出现了倒退,主要就是人们躺在前辈打下的江山上只顾着享受了。




辛亥革命前,清朝虽然还有百万军队的实力,但并不掌握在溥仪手里,成了各自为阵各霸一方的军阀,并不听命于朝庭调令。在看到大清朝气数己尽的情况下,溥仪最终不得不选择退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辛亥革命   甲午战争   清朝   北洋   军队   掘墓人   绿营   新军   列强   朝代   统治者   战斗力   清政府   实力   压力   政治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