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棺木一头高一头矮,一头大一头小?

棺木一头高一头矮、一头大一头小的设计通常是为了适应人体的形状和姿势。这种设计有助于符合人体的解剖结构,使得安置尸体更为合适:

1. 头部支撑: 棺木设计的目的之一是确保死者的头部得到适当的支撑,以维持自然的头部姿势。这有助于避免死者的头部向一侧倾斜,使得安葬时更加庄重。

2. 身体形状: 人体的形状在头部和脚部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因此棺木的设计可能考虑到这些差异,以确保合适的容纳。

3. 传统和文化考虑: 在一些文化和宗教传统中,棺木的形状可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可能是根据宗教仪式或习俗而制定的。

4. 舒适度: 这种设计也可能与提供更大舒适度有关,以确保死者的身体能够在棺木内得到适当的支撑,而不会出现扭曲或不自然的姿势。

总体而言,棺木的设计是在尊重死者的同时,符合文化和宗教传统,同时提供适当的支撑和舒适度。不同地区和文化可能有不同的棺木设计标准。




有一些传统手工制作器物的形状,总让人感到好奇,为什么前人为什么要做成这样呢?棺材就是其中的一种。为什么棺材的形状一头高一头矮,一头大一头小呢?

一、棺材的结构和造型及民俗

不同地方,在棺材制作上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棺材制作,存在差异比较大些,但是,不管南方还是北方,棺木一头高一头矮,一头大一头小的样式是一致的。这里面有什么样的说法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先得从棺材的结构和造型及民俗说起。

1、棺材的长度

可能是北方人普遍个子比较高,棺材的长度为七尺三。农村老话说:“七尺三走遍天”,指的就是北方棺材普遍采用的长度。而南方人的个子相对矮一些,棺材的长度为六尺三。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别人说出棺材的长度时,因和自己家乡不同,而争论起来。其实这也没什么好争论的,一乡一俗而已,这就是我国民俗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这与我们过去睡的老式床一样,有的地方在制床时,尺寸的尾数要留七,有的地方则尾数为三,还有的则是其他数字。这都是地方风俗,没有对错之分。

2、棺材的外表颜色

从棺材的表面颜色来看,北方棺材有两种色调,一种是黑色,一种是红色,俗称为黑板和红板。红色是为高寿老人准备的,代表喜丧。南方棺材为里红外黑,也就是棺材桶子的漆为红色,表面的颜色一律为黑色,俗称为黑板。

过去还有一种颜色,棺材不上漆,俗称为白板。我国南北民间都有,但只能看成是一种特殊情况,过去农村,只有殇亡、处极刑等特殊亡故之人,或者极其贫穷之人才用白板。

3、棺材的构件

棺材总共由四种构件,六块板子组合而成,即盖、底、墙、回组成,上面那块称棺盖,两边的称“墙”,下面的那块称底板,前后横板称“回”,前头的称“前回”,后脚称“后回”。

这个“回”字有双重含义:一是从表面上来看,横木板位于上盖、下底、左右墙的之间,且向内凹进去一些,因此外形看上去很像汉字中的“回”字。二是棺材的“回”,就是亡故之人的两道门。有亲人盼着亡灵回家的寓意。按照我国民间迷信说法,先人去世埋葬后,灵魂会经常到家里走走,这样才能顾家和顾子孙后代。民间逢年过节在家祭祖,就是把先人请回家中。实际上,这表现了亲人对亡故之人的思念之情,和无法割舍的血脉之情。

一副棺材通常共用原木十件,俗称为“十筒子”,也称“十刮子”,也就是一件原木为一“筒”或一“刮”,一种方言上的差异。盖子、底板分别由三件原木组合而成,两堵墙各由两件原木组合而成。“回”主要用树蔸的短段做成,也就不算在内。这些组合都是用榫卯咬合,两头的“回”也是用榫卯咬合的。一副棺材做成后,不能钉一颗钉子。

4、棺材的封盖

北方棺材给棺材盖留了钉眼,封盖时用钉子钉上;南方棺材则在棺材盖和桶子之间做成榫和卯,即榫头、卯槽(也称榫槽),封盖时用榫头对准卯槽推进去,再有皮纸贴在盖与桶子之间的缝隙,这样就完全密封起来。

南方棺材的这种榫卯制作原理,与南方木房屋建造的榫卯原理一样。木房屋建造全部用榫卯咬合和穿梁,也不用一颗钉子。

南方习俗,棺材钉上铁钉,被视为对亡故之人的深仇大恨,人死后也不放过。因此,棺材封盖时非常忌讳用钉子钉,如果钉上钉子,子女被视为忤逆不孝。

棺材制作也与房屋的建造一样,讲究树木的摆放顺序,不管是棺盖、棺墙,还是棺底,木头的根(树蔸),要放在棺头,木头的梢头(树尖),要放在棺尾。这就像建木房子一样,不管是立柱子还是装修墙壁,树根部要朝下,树的梢头要朝向,顺序不可颠倒。

5、棺材的形状

棺材形状是一头高一头矮,一头大一头小,有头有尾。棺头俗称前头,棺尾叫后脚。前头就是高而宽的一端,后脚是矮而窄的一端。

棺材俗称寿材、寿木等,民间又普遍称为长生、老木、老屋、寿屋、千年屋。其中称老屋和千年屋,在南方农村很普遍。

也就因为民间将棺材称为“屋”,棺材的外形,特别是盖子也就做成屋顶的形状,中间高出两边,中间为“屋脊”,两边为瓦檐。过去,民间在坟墓前立碑,有一部分与民居大门或牌楼浓缩形状,俗称“五角碑”,主要是大部分这种形状的门有一个顶,四个屋檐翘角。民间认为这就是阴宅的“大门”,那土坑里的棺材就是阴宅的房屋。

6、棺材男女有别

棺材有男人的棺材和女人的棺材之分,一般来说,识别男女棺材,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前后横板上贴有“寿”和“福”字来区分男妇棺材。贴“寿”字为男人的棺材,贴“福”字为女人的棺材。

然而,这也不是识别男女棺材的普遍标准,只是一些地方的习惯做法。有一些地方,不管男人的棺材还是女人的棺材,讲究“福寿双全”,通常在棺头的“回”上贴“福”字,在后棺尾的“回”上贴“寿”,这样做好的棺材也就算是“福寿双全”了。

也有一些地方把福和寿两字倒过来贴,即棺头贴寿,棺尾贴福。这种做法没有固定的模式。还有一些地方,不在两头的“回”上贴福寿,而是在棺盖上正中央贴福或寿。

另一种是通过棺头盖子高低来判断男女的棺材。如果两副棺材摆放在一起,棺头盖翘得高,线条雄壮的,为男人棺材;棺头盖你低一些,线条比较柔和的,为女人棺材。

二、为什么棺木一头高一头矮,一头大一头小?

上一节棺材的结构和造型以及与民俗相关的民俗含义。通过上面的讲解,有利于更好理解,为什么棺木一头高一头矮,一头大一头小。民间棺材的这种形式来由,民俗说法比较多,也都有其理由。这里介绍民间比较公认的两种说法。

1、用整段木头做棺材的说法

古人发明用棺材埋葬先人的时候,因工具条件限制,以及木工技术的限制,人们用整段木头做棺材,就是在木头凿个洞穴,把亡故之人放进去。因为考虑到人摆放在木洞穴内,双肩宽,占的地方宽,双脚并拢时比较窄,占的地方就窄。而树根部要宽大一些,凿开的空间要粗一些,树的梢头要细一些,凿开的空间要小一些。

由此,古人就把亡人的头部摆放在树的根部,把脚放在树的梢头。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具的改进,木工技术的进步,再加上大棵的树木越来越少,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只能用根木头来制作棺材。制作棺材时,仍然仿效独根木头所做的棺材形状。直到现在,有土葬的地方仍旧如此。

这种说法比较客观,也得到了现在人们的普遍认可。但是,现在一些人没有山区生活的经验,认为砍下一棵大树后,锯成一段一段的木头,总是根部要粗一些,梢头要细一些。实际生活中还真不是都是这样的。

对一些比较高大笔直的树木,砍伐后,按现在国标锯成2.2米长的原木,除去第一段和尾梢的几段外,中间的几段,根和梢的粗细没有差别,对没经验的人来说,还真分不清哪头是根,哪头是梢。如果锯开木板,就更加分不清了。

过去,一些山区木匠师傅,一般通过木的纹理来辨别木板的根和梢。如果连木板的纹理都不能辨别出来,也就出不了师,永远只能做帮手。要说在给人家建房子的时候,把木板装倒了,返工时间小,还会成为笑谈。

远古时代地广人稀,这种高大笔直的木材还是很多的。因此,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一定靠谱。

2、民间神话传说

在我国民间,有一个传说,远古时候,人们靠狩猎为生。有一个部落的首领,是狩猎能手,善射箭。为了保族群的平安,致力于驱除虎豹。有一次,首领为了除了一些伤害过他们部落多人的恶虎,他跟踪老虎越过了九十九座山岭,趟过了九十九条河流。最终老虎被首领逼上了悬崖绝壁,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与首领展开殊死搏斗,最后,老虎和首领在搏斗中,一起坠下了悬崖。

当部落人们找到首领的时候,老虎摔死在大树下,而首领则被挂在树上,脚朝树梢,头朝树根,也牺牲去了。但是,他的双眼睁得很大,注视着地上的老虎。

部落的人把首领带回家,把挂着首领的那棵树也砍回家,并用这棵树做成棺材。人们把首领放进棺材的时候,按照首领牺牲时的方向摆放,脚朝树梢,头朝树根。从此以后,这种做法形成习俗,流传至今。

有的人说,这个英雄首领是伏羲,也有人说是后羿,还有很多种地方人文始祖的说法。

在长江流域一带,人们则认为是梅山神张五郎。有的说是当地土生土长的狩猎高手,有的说是来自现在黄河中下游的九黎部落后裔,还有的说就是来自山东泰山。不管是哪儿的人,张五郎是梅山区域(现在湖南雪峰山脉区域)本领高强,屈指可数的猎人。故事梗与上述故事大同小差,最后的结果也是一样,为民而死,死后倒挂在树上,入棺的时候,脚朝树梢,头朝树根。

张五郎被后人称为狩猎之神,即梅山神。民间给他雕塑神像,其塑像很有意思,身体倒过来,两手着地,两脚朝天,被尊称为“翻坛倒洞张五郎”。

当然,古代民间有一种信仰,认为英雄是不会死去的,而是变为了神仙,并衍生出诸多神话故事,与上面一种说法并存民间。张五郎的传说广泛流传在长江流域及其他一些地方,其范围扩展到当今十多个省区市,成为过去民间,尤其是山区的狩猎祖师爷。亡故之人入棺,脚朝树梢,头朝树根,就是继承了这一传统,棺材一头高一头矮,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也是古人仿照树形状。

我国古代,英雄贤人对民俗有很大影响,他们的事迹往往会演变成一些传统民俗。比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一说伍子胥)而设立,寒食节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等。还有一些姓氏为了纪念有功于家族(民族)的祖先,也设立了姓氏(民族)节日。比如,湖南湘西、湘西南、贵州黄平等地的农历四月初八节日就是如此,都是为纪念本地英雄而设立。

关于为什么棺木一头高一头矮,一头大一头小的来由,民间还有多种说法,比如,阴宅阳宅同理说,风水阴阳说等,这些说法也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民俗含义。

民俗文化本来就具有多样性和地域性特征,一种民俗的形成,往往因地域不同,被赋予的民俗含义也存在一定差异,不能武断地说谁对谁错,传统习俗本来就不存在标准化的答案。




棺材为什么要做成一头高,一头矮,一头大一头小?不知道稀里糊涂就过去了。相信很多人见了棺材就是这样子,根本不知道棺材高矮大小的由来,下面就和大家聊聊。

棺材在我们这里诙谐的也叫‘’量人斗‘’。并且说:人来世空白走,最后赚个量人斗。

做棺材尺寸是有一个固定标准的,可不能乱来。我们这里叫做‘’天下棺七尺三‘’。意思就是说,不管是南方、北方棺材的长度都是七尺三寸。为什么要定七尺三寸?这与古人讲堂堂七尺男儿有关。一般来说人的身高不会超过七尺三的,也就是说棺材七尺三寸,无论小个大个子都可以盛下。

我们再来说说棺材是有几块木板组成的。棺材是有六块木板组成。我们这里分别叫做:天(最上面一块),梆(天就盖在梆上面2 块);档头(前后两块);最下面叫底板。

民间有叫棺材是三长两短的,为什么棺材明明是六块木板,为什么又叫‘’三长两短‘’?‘’三长‘’是指两个梆、一个底。‘’两短‘’分别是大头和小头的两个档头。因为装死人前,‘’天‘’一直是放在一边的,棺材口是敞开的,所以又叫‘’三长两短‘’。

棺材的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矮,主要是根据人的身体形状设计的。人的上半部分比较大而宽,棺材的上部就制作的大而高;人体下部窄而小,就制作的矮而小。

棺材不仅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矮,而且它是上宽下窄呈坡面形。两个梆的板面也不是平整的,而是板面中间鼓起是抛物形状。

棺材做成高矮大小各不相同,安放死者就比较好放了,按照棺材高矮大小,把死者头朝高、大处放,脚朝矮小处放。这样放,还有一个好处是死者在棺材里空间小,再加上两边掖上衣服紧住死者,下葬时死人不会出现翻滚乱身的现象。

另一方面我们这里讲究死者入坟时也要走着去。所以脚必须朝前,头朝后。棺材做成高低大小各不相同,也便于识别死者的头脚,安葬时把死者的脚朝前即棺材的小头、矮头朝前,高、大一头朝后,走着入坟墓。

我是三农孺子牛,关注我,每天分享你喜欢阅读的文章,我们今日头条不见不散!




老话说,见棺发财。

就题主问题,小编专门请教了我家老头确认了下。小编打小起,村里老人过世,逝者儿子到俺家给我老爸磕个头,我爸再忙都得去帮忙,其中就包括对方置什么棺、什么木料等琐细。

上面是俺们鲁南习俗。关于棺材摆放等,好像孔儒山东和很多地方不一样?这点我也奇怪。


少数民族“千年悬棺”

先说棺材尺寸

天下棺七尺三。这是所有棺材标准,不会变。所谓七尺男儿,在世堂堂正正,走时光明磊落。所以,中国棺材以七尺为标

三寸,指入殓时棺材头顶放一片瓦,脚处放两块砖房屋构造来说,瓦片在上,砖由地而起,瓦代表天,砖代表地,故称“头顶天脚踏地”。寓意逝者躺在里面脚踏实地

砖瓦相加大概三寸,加上七尺,就有了“天下棺,七尺三”之说。这个应是全国性标准。

科普下: 七尺男儿之七尺,实际不是指身高七尺。七尺,古代对20岁出头男子一称谓,即,成了真正男人,可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丨《周礼》


棺材为什么一头大一头小

大凡一些习惯千年无大变,无非两个原因。一,具有合理性,二,文化传承。

1.人体上宽下窄,按照比例,棺材一头大一头小,这与人体和谐统一。中国凡事喜欢讲圆满。

2.房宅有主次,北南分阴阳,棺材同理。旧时住宅堂屋为主房,另有厢房和门楼为偏/次。南为阳,北为阴。棺材为阴宅,同理设置,大头为主,表阳;小头为次,表阴。

3.上古时代的习俗。上古人过世了,砍棵树弄一段木头挖空,把人放进去埋了。树木下粗上细自然而成,加上和人体相符,就这样传承下去。


出殡前棺材摆放和逝者躺法

出殡前,棺材在家如何摆放?鲁南这边,必须南北摆放为正宗。大头朝外,小头朝里。逝者躺法一致,头在棺材大头,脚在小头。就是说,祭拜者对着逝者头部方向施礼

这点,好像和很多人说的相反。有说棺材大头朝外,逝者脚在棺材大头,等于对着脚拜祭。

鲁南习俗,逝者入棺前躺在床上,床南北摆,逝者头对着门。很容易推测,这是为方便让亲友祭奠,习俗上“看离去的亲人最后一眼”。难道看脚?这是逝者阳间最后一段亲情,很合情理。

另外,如果逝者头部朝里(在北),亲友挤到里面去祭拜,而且在北面,这肯定不合理

入棺时自然也保持这个躺法,因为棺材就是逝者床塌。所以就成了棺材大头朝外,逝者头部朝外。


下葬时棺材摆放

墓地就是逝者房宅,棺材就是床榻。因此,一切习惯同理于阳世习惯。

下葬,棺材南北摆放。大头在北(头),小头在南(脚)。坐北朝南,面南而居,逝者朝阳

如此,逝者脚部朝向墓碑。后人祭祖时,在南对着先祖脚部向北祭拜


鲁南/山东的细节讲究

按理说,山东孔孟之乡,对亲人丧礼习俗是最讲究的。(鲁能如此,不确定其他地区)。

1.棺材在家摆放,逝者头朝外为让亲友看逝者最后一眼。人们奔到逝者面前更显亲情。这是逝者在阳间最后的亲情。在山东,白事来客为大,同时考虑亲友祭拜方便

2.下葬时头在北,后人对着脚祭拜这时因为以后的祭拜者都是逝者真正后人,表恭敬。同时,棺材摆法和逝者躺法符合生前习惯

可见,山东习俗讲究很细很全面,也更深情。同时考虑到逝者、亲友、宾客等细节。下葬前主要是宾客祭拜,所以朝头部;下葬后是后人祭拜,所以对着脚。这也是山东人的恭敬之礼


这些都是过去习俗了。小编崇尚自然,几十年后灰飞烟灭时,我只要求个唢呐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棺木   小头   梢头   逝者   棺材   首领   死者   习俗   头部   木头   民俗   形状   说法   民间   地方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