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有百万雄兵,为何在山海关战败?

因为百万雄兵不在一处,而多尔衮出现在山海关之战中,这是李自成完全没有意料到的事情。

李自成所率领的大顺军攻破了北京城之后(实际上是有人当内应主动开门的),大明政权其实就已经算是覆灭了,在这一刻,农民军起义确实获得了成功,李自成也成为了继刘邦、朱元璋以来,亲手剿灭前朝的农民军领袖。

有的人会觉得将李自成和刘邦、朱元璋比有些牵强了,但事实上,李自成如果坐稳北京的话,那么后世的名声未必会输给刘邦和朱元璋。

只不过历史也不能假设嘛,还是按合理的角度来谈李自成。

在李自成入主北京后,他第一时间就想着解决山海关的吴三桂。

吴三桂可谓是大明最后的一道保险,比起左良玉,吴三桂离北京近,对内可以勤王支援北京,对外可以根据山海关以关宁抵挡清军,虽然人数不及左良玉,但精度和速度远超左良玉。

可吴三桂这个人,他看遍了袁崇焕、洪承畴、祖大寿等人的故事,得出一个道理:

崇祯这个人,不能随便救。

崇祯是有大志的皇帝吗?

是有的,但他的主观愿景和客观能力配不上。

总地来说,崇祯是大明末期仍然想着强势集权的人,其实他的做法有一定的效果,比如内外官员都很怕他,不敢在他面前插嘴或者反驳,强如袁崇焕他都能杀来立威,这种人还是少和他作对好。

可没有背景没有底气的强势,那就是一个词:

脑子有病。

所以当崇祯终于愿意软下来求着朝廷大臣们捐点钱充当军费的时候,崇祯放下尊严也只换来二十万两白银,可后来这些朝廷大臣们被李自成活生生榨出几千万两白银的资产。

如果崇祯那时候还没死,会不会对自己的作为感到害臊?

正如圣人所言,一个人只是表面怕你,内心鄙夷你,这本质上还是在鄙夷你。

因此,崇祯败了,不冤,吴三桂磨磨蹭蹭赶往北京勤王,情有可原,但对于吴三桂的忠心,那就肯定是最低分了。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李自成要立即搞定吴三桂,而这个想法,多尔衮和顺治后来也继承过去了。

但李自成做得最不应该的事,就是让唐通和几个大明的旧官僚前往山海关接管吴三桂的工作。

被李自成派往山海关的主要三人,分别是:

唐通、左懋泰、张若麒。

这三个人分别是坐镇山海关地区的最高文武官员,而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是大明旧臣。

旧臣有旧臣的好处,但明朝这批旧臣,弊大于利,李自成竟然不派一个农民军的将领前往接管山海关,而是相信唐通,他到底怎么想的呢?

所以李自成是有着局限性的,在他潜意识里,他就抱着“人多有安全感”的想法,这仍然是农民军那一套,这也是为什么当吴三桂反水打回山海关时,唐通输了?

你猜唐通是拼输了还是自己退了?

根据唐通的前科,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吧。

其实也能理解,他凭什么给李自成卖命呢,李自成一个自己人都没有喊过来,让他来送死,这不是闹吗,而唐通如果没有丢掉山海关,那么吴三桂就不可能派人去找多尔衮投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因果的,李自成其实输在了自己的操作上。

那么问题来了,吴三桂明明都答应带人到北京向李自成投降了,李自成派唐通来接管山海关事务,吴三桂都答应了,那么吴三桂为什么会反水呢?

原因在于农民军的质量良莠不齐,随着杂牌军的贪欲裹挟,李自成的嫡系将领也犯浑了,在北京压榨大官,个个酷刑对待。

其实农民军对底层百姓是真的好,北京的百姓对大顺军无不有着强烈好感,因为农民军绝大多数都是底层人,大家都是一个阶级的,而自古以来,对底层百姓好的政权,往往都痛恨上层封建官僚,毕竟古代社会中,官民是割裂的,两个群体说是互相补给,实则只有单方面的压榨。

可吴三桂,他不是泥腿子啊,他可是大明平西伯,著名交际花陈圆圆的新裙下之臣啊,他已经脱离了老百姓的群体了,他很怕自己也是李自成政权针对的目标之一。

而导火索则是吴三桂在北京的家人被李自成手下的人骚扰。

据说吴三桂他爹吴襄已经被大刑伺候了,更令人发指的是,他的陈圆圆听说被刘宗敏欺凌了,这件事让吴三桂直接心态崩溃,带着人就往山海关跑,要重新夺回山海关。

所以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唐通败了,带着人马回去给李自成汇报,而李自成听到后,思来想去,就带着吴襄以及自己的大军出发了,之所以要带吴襄,说明李自成还是抱着与吴三桂好好谈谈的想法去的。

李自成压根没去考虑吴三桂“通清”的事。

但他显然低估了吴三桂底线。

吴三桂还真就干得出来。

一开始,吴三桂派出使者来到多尔衮面前,吴三桂的说法是,希望清军能够入关帮助战斗,然后吴三桂与多尔衮一同“裂土”瓜分中原。

说白了,就是一同瓜分中原。

事实上,吴三桂这种思想一直贯穿他的统治生涯,他后来发动叛变的时候,饮马长江,也是和康熙提出了划江分治的要求,只不过康熙年少气盛,熬都熬死吴三桂,怎么可能会同意吴三桂的要求。

可吴三桂狡猾,多尔衮更是重量级的狐狸,他让人回去给吴三桂传话,大致意思就是,你别妄想和我平起平坐了,投靠我们还能给你一个王当当,当王爷也不差了。

此时的吴三桂根本没办法拒绝,因此答应了多尔衮的要求,成为了大清的臣子。

和吴三桂协商好后,多尔衮就带着人马出发了,而这一次,多尔衮可是带着家底前来的。

满洲的八旗,蒙古的八旗,还有一众被收编的绿营,人数已经达到了二十万以上,按照这个战斗力,即便打不过李自成真正的百万雄军,可仅仅是和李自成的北京部队开打,那是完全没问题的。

另一方面,李自成根本不知道多尔衮会来,一路上的行军速度很慢,等到了山海关的时候,多尔衮已经离山海关不远了。

而且为了拱卫京城,李自成还留了一万人留守北京,所以李自成真正带到前线的部队,很有可能根本就没有十万人,但即便没有十万人,打山海关那都是够了,当时的吴三桂部队仅仅只有两三万人,这个人数比例,李自成堆都能堆死吴三桂。

最重要的是,吴三桂的核心部队是五千家奴,这是关宁铁骑的核心,等真正拼到底蕴的时候,李自成笃定吴三桂会投降的,简单来说,李自成根本就没有彻底灭掉吴三桂的想法,他还是想坐下来好好谈。

当李自成攻打山海关时,吴三桂傻了眼了,他没想到农民军的攻势这么强。

山海关的主要防御城池是东罗城、西罗城、北翼城,李自成让手下的部队猛攻猛打,仅仅是半天的时间,北翼城就被李自成大军撕开一道缺口,一支山海关部队立即向李自成投降了,此时的吴三桂急了,连忙派人去找多尔衮。

其实呢,多尔衮早来了,但看着李自成和吴三桂狗咬狗,他乐意极了。

虽然说是给吴三桂封王,可不论怎么说,吴三桂就是不折不扣的反贼,他能背叛汉人,一样能背叛大清,因此多尔衮要防着吴三桂,不仅是防着吴三桂,他还要让吴三桂来求他,求他出手救场,这样才能让吴三桂彻底臣服于他。

眼看着吴三桂这么玩命和李自成互殴,多尔衮乐享其成,两败俱伤就是大清表演的时刻了。

因此,吴三桂的卖国行为才会被后人唾弃不已。

明明可以和汉人打满人,非要出卖汉人投靠满人,只不过这里面又有吴三桂的私人恩怨在里面,他反到底是对是错,完全要看从什么角度切入看待。

当吴三桂贵在多尔衮面前,接受了剃发礼之后,吴三桂正式成为大清的王,然后多尔衮带着清军立即加入战场,当多尔衮看到李自成的部队几乎压在了攻城上时,多尔衮知道,李自成完了。

宋朝初年时,宋太宗带着北伐军攻打幽州,就是因为太过心急,所有部队都压上去攻城,谁知道就被耶律休哥带着一万骑兵从两边绕路绕到身后绝杀,导致宋军大败,宋太宗仅以只身驾着驴车逃跑,成就高梁河车神的“大名”。

现如今,历史再次上演熟悉的一幕,既然李自成想包饺子,那么多尔衮就包一个更大的饺子,派去骑兵攻打其他的部队军团,击穿他们的薄弱环节,然后再以精锐和更多的大军直面李自成的老营以及核心部队。

当李自成发现清军加入战场后,就明白这场战争的变数太大了,就算是把人叫回来都来不及了,等他发现多尔衮的人数还很多时,李自成的心都凉了半截,这就是危局啊,轻则狼狈逃窜,重则全军覆没,而结果也确实如此,打着打着,李自成就输了。

因此,多尔衮打赢李自成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秘诀,就是堂堂正正的人数碾压、状态优势,李自成输了不冤,而李自成也不傻,眼看事不可为,立即带人撤退回北京,在半道上,先把吴襄给杀了,回到北京后,又把吴家人给杀得干干净净。

说起来也好笑,吴三桂折腾半天,家人还是没保住,所以他的动机到底是什么,推敲起来只觉得非常复杂。

另一方面,李自成在北京登基,他登基后,面临了两个选择。

第一,是跑路回老家避避风头。

第二,硬顶着压力,召集天下顺军勤王。

要说第二个方案,李自成是有底气的,因为李自成还有数十万军队在陕西、山西、湖广、河南等地,只要等到他们都来到北京,多尔衮立马就得歇菜。

但最大的问题是,山海关到北京路程很短,等多尔衮带人来到之后,说不定李自成就先歇菜了,出于谨慎,李自成不敢赌,于是就带着人跑了,当多尔衮知道李自成跑了之后,立即派俩兄弟多铎、阿济格还有吴三桂带着五万人马追杀。

要知道,自古以来最简单的战斗,就是追逃战,李自成跑,清军追,那结果不就是不战自溃吗。

所以李自成就被一步步逼上了绝路,最终连大军都没有集全,被弄得只剩下孤家寡人,后来在湖北的九宫山被一个乡野农夫锄死了。

堂堂一代闯王,大顺皇帝落得如此结局,不得不让人对此唏嘘。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亲率大军由西安出发 ,浩浩荡荡向明都北京进军。大顺军渡过黄河后,自成令悍将刘芳亮率左营十数万人马沿黄河东进,攻占晋南以及河北等地,一举截断崇祯帝南逃之路。他自己率主力接连攻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地,和刘芳亮的左营形成对北京的南北夹击之势。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各路大顺军开始进逼并围困北京城。崇祯拒绝了李自成提出的由朝廷出银犒赏三军、自己愿意率军撤围回西北称王的要求,大顺军开始攻城。明宫太监曹化淳等人开城迎降,北京陷落,崇祯皇帝于煤山(今景山)自缢身亡,结束了朱明王朝276年的统治。

此时的大顺军已拥众近百万,很多新加入的将士都是一路望风归降的明军和饥民,李自成基本占领了北中国,麾下兵多将广,又攻克了明都北京,俨然已经是一代开基帝王。

进京后,李自成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在表面上稳定了京师的社会秩序和惶惶不安的人心;接着,他对故明的旧官僚机构进行了清理,解决了新政权的财政难题;为下一步建立全国政权做进一步的准备。李自成在西安所建立的大顺政权的基础上,进京后又加以完善。他在北京设天祜殿,相当于明朝的内阁;同时他还设立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此举为加强并夯实新顺朝的中央政权。

在地方上,他每占一地都委派官员治理(大都是明降官)。据说他还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军事制度,并派军士赴各地屯田。

但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后,由于农民小生产者固有的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软肋暴露无遗,以及管理、策略上的失误,大顺军的军纪很快就涣散了起来,一些官员和将领也滋生了享乐须趁早的思想,他们大肆拘禁已经归顺了的前明文武官员,严刑拷掠,以追饷为名强取豪夺,致使本来渐趋稳定的局势又乱如鼎沸,人心浮动。

李自成麾下虽然号称战将千员、雄兵百万,但缺少元末帮助朱元璋扫平群雄、底定天下的刘伯温、宋濂、叶升、李善长那等登高望远的智士,牛金星还有些识见,但未受重用(李岩是姚雪垠虚构的人物,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其余的都是些目不识丁、骁勇寡谋的骄兵悍将,因此缺乏长远规划,不懂笼络人心,为后来的迅速落败埋下了重重隐患。

明朝将领吴三桂长期率军驻守山海关,他麾下的关宁铁骑剽悍善战,是明廷抵御满清入侵的主要力量。当他得知李自成攻占帝都、崇祯自缢身亡后,遂率军从关外返回驻地山海关,并密切关注局势的变化。李自成意识到了吴三桂的重要性,并为招降他做了些工作,吴三桂盘桓、斟酌再三,准备率部归降李自成。

由于大顺权将军刘宗敏为追饷捉拿并拷掠三桂父吴襄,还霸占了他的爱妾陈圆圆,正在赴京途中的吴三桂闻讯冲冠一怒,回师重夺山海关,致使自成的招降企图功亏一篑。

自成大怒,率十余万大军东击吴三桂。为了稳妥起见,他还将三桂父吴襄、明太子朱慈烺带在身边,随军同行。三桂拒降,他打着为崇祯复仇的旗号,率军袭击唐通部(明朝归顺李自成的降将)。李自成率大军袭来,人数处于绝对的优势,三桂料不能敌,遂派人出关致函多尔衮求援。多尔衮大喜,率5、6万满蒙骑兵昼夜疾驰,共急行13日,终于赶在李自成前面抵近山海关。

经一片石、西罗城两场恶战,在吴三桂、多尔衮的联手夹攻下,大顺军大败亏输,损失惨重,加上牛金星未能按约率军出京增援,李自成力战不支,被迫率残军撤回京师。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本就不稳的人心更惶恐不安,明朝的旧官们对大顺军崩坏的军纪早已不满,纷纷相率南逃。在这种极度不利的形势下,李自成仓促称帝后匆匆撤离北京,经山西渡黄河返回陕西。李自成在北京只待了短短42天。多尔衮乘机率满清八旗兵迅速进入北京,待社会秩序安定后,命阿济格、吴三桂等人率军马不停蹄地追剿李自成。李自成种树,多尔衮摘桃,捡了个大便宜。

之后,在清军的犀利攻势下,李自成的大顺军早已不复往日之勇,屡战屡败,狼奔豕突,成了名副其实的“流寇”。潼关惨败后,他被迫放弃关中,转战湖广。在此期间,大顺军虽然击败了兵强马壮的南明悍将左良玉,袭夺了武昌,但由于清军进军神速,自成在武昌只逗留了两天,便匆匆顺江东下,向江西逃窜。在武昌城外,刘宗敏被清军俘杀。

在九江富池口(湖北、江西交界处)一带,清军再次追了上来,两军随即展开了一场恶战,大顺军不敌战力凶悍的清军,伤亡惨重,损失甚巨。

当李自成率残部退至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一带时,清军再次尾随而至,并立即展开大规模围攻。1645年(大顺永昌二年)5月的一天,李自成在九宫山中遭乡民突袭,被人用铁铲击毙(还有失联后出家为僧一说),年仅39岁。至此,这位戎马倥偬一生、灭掉明王朝的农民枭雄退出了历史舞台。

李自成农家出身,他的部下不是农民就是明朝边兵,因此小农意识严重,和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领袖一样,他也有挥之不去的帝王思想。一旦攻进北京,他便称王称帝。同时,他和大顺军的主要将领都有严重的流寇主义思想,始终没有好好经营过一块稳固的根据地,致使一招不慎,就满盘皆输。

当然, 李自成之所以兵败山海关,除了大顺军占领北京后领导层迅速腐化,将领们享乐思潮滋生外, 还有许多后来新加入者素质良萎不齐,导致顺军战斗力与战斗精神迅速下降的因素,当然不是如狼似虎的清军以及报仇心切的吴三桂之对手,加上过于轻敌,对清军参战的情形一无所知 ,被其一举击溃也是不难预料之事。

和一切草莽英雄一样,李自成没有始终如一的约束军纪,致使大顺政权很快就失去了民心。另外,李自成等人平均主义思想严重,他所提出的“均田免粮”的口号过于理想化,事实上也很难做到,或许正是这不切实际的决策导致了李自成的最终失败。李自成的一生,既有波澜壮阔的一面,也有波谲云诡的另一面,历史造就了他,他也影响和推动了历史,但他最终还是被历史无情抛弃。

【写作不易 请勿搬运】【网络配图】




远看雄兵百万,近看破衣烂衫——似匪、似农、似乞丐的,占大多数

乍一听上将千员,可惜全部都只会打打杀杀,要说排兵布阵运筹帷那真是外行

所以,从闯王李升级为皇帝李的自成,在面对军备整齐、实力不俗的清军和大量明朝降军,终于成不了了。


李自成的硬实力——天时+地利,只是还远远不够

潼关南原是李自成的伤心地,他曾手握不少的精兵强将,却被孙传庭打的满地找牙,扒光了所有的家底,只剩下18个小弟。躲在大山挖野菜、喝山泉的李自成,愣是没被彻底搞死。等到故地重游,反手就干掉了孙传庭,走上溜光大道,奔赴北京城

也就是这一仗,给李自成打出了信心、打出了风采,一路上势如破竹(人海战术),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兵临北京城。看起来这一次是李自成的人生巅峰了,而北京城的由内而开,也让李自成感慨——终于成了!

崇祯自尽、主力未还、快速膨胀、迅速跌落神坛,这就是李自成的成败四部曲,群龙无首的明朝军民选择投降,手握重兵的左良玉、吴三桂又没来勤王,原本思想就很有局限性的李自成,自然选择当一个土皇帝——捞地捞钱捞美女

自上而下的一股烧杀掳掠风吹起来了,大将刘宗敏当仁不让,分分钟扛起了抢劫大旗

原本就不是很坚挺,还一个劲儿的透支——结果只能是虚了

李自成的百万农民军,实际上有战斗力的只有10万人左右,而且这十万人马也不是看起来的那样又大又好。没有系统的训练,没有严格的军纪,这帮劳苦大众出身的屌丝们,在逆袭之后立刻就找不着北了。

就像是现在的人一样,本来连酒吧的门都没见过,自从暴富以后点酒都点一排。李自成手底下的这帮人,就是这么玩的,但问题是这些钱来自于哪里?不是明朝的降官就是平民商贾。本来大家对闯王还是抱有幻想,是拥戴他的,这么一搞——臭了

以刘宗敏为首的贪污派,快速的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与此同时也加速丢失了各阶层的支持热情。李自成败退北京之时,虽然仍握有大量的财富和不俗的兵力,只是此时无论是凝聚力还是战斗力都十分弱,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士气

打天下为了什么?不就为了捞钱捞好处么,现在好处和钱都有了,谁还想卖命打仗呢?

满清的硬实力——经营多年,实力雄厚,政策得当

一直躲在后方闷声发大财的满清,在优秀领导人多尔衮和第一铁杆汉奸范文程的经营下,硬实力快速提升,精锐骑兵数量虽然只有数万,但能一个打三个,从纸面实力上来说,还是干不过李自成的。毕竟人海战术在古代还是很有效的,没有加特林,也不能冒蓝光分分钟秒掉一排人

所以,是多尔衮非常需要一支力量去打破这种胜率较低的局面,于是吴三桂率领的辽东系,成为双方都非常想到的牌面。而且,在这场争夺战中,李自成一度处于优势,因为李自成知道,一旦吴三桂降清,对他来说是将致命的打击。

手握精锐重兵的吴三桂,加上同样能打的满清八旗,只要拉拢一批明朝降军,对付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将十分有底气。而且,满清打出了为崇祯报仇的旗号,这又为这场博弈增加了获胜的筹码。暂且不说吴三桂是因为什么倒戈满清,就单纯的从结果来看,李自成输的彻底、输的没有任何脾气!

实际上,不是满清打赢了大顺和大西,是吴三桂及几十万明朝降军打赢了这两支农民军。也可以说,是李自成玩火自焚,打的了天下却坐不住!

一个闯字,似乎贯穿了李自成的一生。从一开始起义,他就是因为没有饭吃,要出去闯一闯,而有幸跟着高迎祥这样的大佬级农民义军领袖,也让他见过了市面,积累了经验。等到高迎祥一死,他顺利接班并一闯再闯,无数次失败无数次爬起来,倒很有点韧性和骨气

只可惜,缺少大局观和战略眼光的李自成,不懂得什么叫谋篇布局,不知道什么叫稳固发展。没有地盘、没有根基,也没有足够多的精兵良将,自然难逃最终结局

所以,跟他推翻的明朝建立者贫农朱元璋不一样,他们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点;跟一手送他上路的多尔衮比起来,也差的十万八千里呢!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有网友问:李自成手握百万雄兵还有上将千员,为何在山海关一战而溃? 我们知道在1640年,李自成率领1千人重新起义,当时中原大旱,李自成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到1644年,李自成已经拥兵百万:“籍步兵四十万、马兵六十万。”在4年时间,李自成大军就从1千人,急速扩张到100万大军。基本上来说,除了少数精锐部队以外,就都是各地灾民为了讨口饭吃组成的乌合之众了。

他们随着李自成也是希望,可以到有粮食的地方去。在与明军战斗当中,李自成大军人多势众,一般明军确实打不过,毕竟100万人要活命的人,而且已经武装起来的人。真打起来,虽然是乌合之众,但是,也不是随便谁都可以挡得住的。

因为李自成军队扩张太快,在训练,组织,足够数量的合格中低级军官上必然存在着很大问题。而明朝本身武器配备就比较差,在萨尔浒大战,半岛人就多次直言不讳“天兵”缺员严重,兵器窳朽。

李自成靠缴获明军武器库得到了装备,可想李自成大军在武器装备上,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此,李自成部队的真实战斗力并不强,在李自成1640年重新起义的时候只有700士兵,300孩儿兵,还有一些家属。到了河南以后,数万灾民加入李自成,随后到了洛阳。

洛阳明军是缺乏军饷哗变,这才让李自成进了洛阳,受降明军数千人,所谓,“精兵不过三千,胁从之众不过三万”。特别是得到了明军在洛阳的各个武器库。随后李自成联合罗汝才打败了明朝傅宗龙,杨文岳的数万官兵。

这期间,李自成、罗汝才联军每次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歼灭官兵少数部队的办法,又陆续收编了大量明军。战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直到朱仙镇大捷,受降明军数万人,但是这些主要是明军的卫所兵。

连同不断投靠的灾民,到1642年,李自成已经有40万大军。随后李自成杀死了自己的盟友罗汝才等人,吞并了他的部队。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的大军来到了山海关,“自成怒,亲部贼十余万,执吴襄于军,东攻山海关,以别将从一片石越关外。”

这些部队已经是李自成的核心精锐力量,但是主要是明朝卫所兵,农民军老兵,特别是吞并的罗汝才所部老兵居多。结果就是清军一个冲锋,全垮,战良久,我兵从三桂阵右突出,冲贼中坚,万马奔跃,飞矢雨堕,天大风,沙石飞走,击贼如雹。自成方挟太子登高冈观战,知为我兵,急策马下冈走。

要知道,明军边军强于明朝卫所兵,明朝关宁军又是边军最强,八旗军又强于关宁军。而过去,在关内关宁军打农民军是百战百胜的,经常是千把关宁军追着上万农民军跑。现在,农民军精锐十多万,对关宁军和八旗军十万,是一对一,战斗力差距太大,必然农民军是瞬间崩溃。




李自成确实有实实在在的百万大军。

而关外的清军,满、蒙、汉八旗兵总共不过20万;山海关的吴三桂部兵力5万(吴三桂自宁远率4万精兵进入山海关,山海关本有高第1万余人);合起来不足25万。

然而,山海关之战中,自成却在八旗的冲击下一战而溃!其后,李自成更是无法组织起像样的抵抗,连战连败,直至灭亡。

这是怎么回事呢?

百万大军的命门

李自成确实有百万大军。

这百万大军,不是上下嘴唇一碰“号称”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定额。

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建国号大顺。

其后,李自成对政权、军队,进行了比较正规的整顿。

其中,经过整顿编制,去弱留强,全军员额为百万。

也就是说,在李自成西安称王,尚未进军北京时,其部队就有百万之众了。其后,加上沿途收纳的明降军,兵力又有增长。

仅就兵力而言,自成可谓有压倒性优势。

然而,李自成的军力却远没有看起来那么强大。

李自成的部队,分为两大部分:负责机动作战的中央直属部队,以及负责地方保卫的地方部队。

其中,所谓中央直属部队,主要就是五大营,总兵力在6万人左右。(《国榷》卷九十九)


一个政权的军事力量,虽与总兵力有关,但机动兵力是其中的决定性力量。

当年老蒋号称有八百万匪军,但实际上,打起仗来,咱们主要盯着的就是他那几支主力部队,打掉了他的主力部队,后面就是传檄而定,有时候连打都不用打了。

所以,李自成的兵力看起来雄厚,但机动作战部队的兵力是很有限的,甚至少于八旗军。

胜负关键

与八旗相比,李自成的优势是总兵力大,劣势是机动兵力不足。

如果是消耗战,那么,依托庞大的预备队优势,李自成可以牢牢把握主动,占据优势。

但如果是主力野战,那么,李自成机动兵力不足的劣势将充分暴露,处于被动的局面。

立刻决战,对清军有利,即便吴三桂不降清。

掌握庞大预备队,与敌打消耗战,有利于大顺。

胜负关键,大致在此。

对于这个胜负关键,清军看得很清楚,而大顺军则完全蒙圈。

把握战略关键的清军

清军很快就意识到了胜负关键。

三月初六,清军得知吴三桂放弃宁远南撤,判断李自成已经迫近北京,立即下令“修整军器,储粮秣马,四月初大举进讨”。

四月初四,清军拟定南取中原的战略方针:集结满、蒙、汉八旗十余万人,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进”,直趋京师,立刻与大顺军主力决战!

清军,就是要在京师附近打一场速战速决的主力决战!

背向强敌的李自成

八旗总共不过20来万,集结10余万南下,可谓倾举国之力。

而李自成,却选择“背向强敌”。

虽然打下了北京,但大顺军仍然决定以西安为政治中心。

因此,李自成虽然在全国有百万大军,但多分布于西北、湖北、河南、陕西等地,在北京附近的,总共也就10来万人。

不仅如此,李自成依然将明朝残余势力,甚至张献忠作为主要对手,调遣兵将南下作战。

比如,当吴三桂归附大顺后,李自成调三桂率军进京,准备调其与黎玉田部西征四川,进攻张献忠,却只以唐通率8000兵接防紧要的山海关。

可以说,李自成没有将战略重心放在对清作战上,完全没有对清作战的准备。

这就决定了:尽管李自成有庞大的军队,但由于没有对清作战的准备,一旦开战,他根本来不及集中兵力,他在总兵力上的优势也就根本无从发挥!

出师迟缓,贻误战机

尽管大清早有准备,但其原本的目标并不在山海关。

此后,由于大顺军在政治上的失误,原本已经归降大顺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再次与大顺为敌。

此时,如果在山海关开战,大顺军仍然拥有时间上的优势。

此时,吴三桂虽已与大顺决裂,但他尚没有与大清完成“合流”,相反,清吴双方仍在相互猜忌的阶段。

如果李自成迅速出兵,是有相当时间先破吴三桂,占据山海关,取得“先处战地”优势的。

然而,李自成似乎忙着追赃助饷,准备登基,没有急着出兵。

吴三桂决裂后半个月,李自成才出兵,又经过了7天才到达山海关。

给了吴三桂、多尔衮这么多时间,自然,人家就完成“合流”了。

如此,山海关之战,大顺军连兵力也没有什么优势!

山海关之战:兵力相当的决战

对于李自成此战的兵力,各类史书记载不一。但绝大多数史书记载兵力在10万左右(目前主流意见采纳《国榷》的说法,即:李自成率6万兵出京,后增至10万,另外在一片石还有唐通2万人,总兵力在12万左右)。

此时,山海关中,吴三桂所部为5万人,后又募兵7千人。

而大清的参战兵力,大致在5-7万之间。(清军并未全部参战。《国榷》记载多尔衮中军3万,左右两翼各1万;《明季北略》记多尔衮中军3万骑,左右两翼各2万)。

也就是说,山海关之战这场主力决战中,双方的参战兵力都在10-12万之间,总体相当。

而且,在最后决战前,清军已经击破驻扎在一片石的唐通所部2万余人。所以,决战日,大顺军的参战兵力可能还要少于对方!

李自成在全国的总兵力有绝对优势,但在决战战场上却只与对方兵力相当,这是双方战略优劣的结果。

布阵

决战日,李自成将10万农民军自北山至海滨,摆成一字长蛇阵。

李自成的意图很明显:拉开架势干一场!

多尔衮不打算跟李自成这么玩。

他没有将军队一字排开,而是作纵深配置:吴三桂率军居前,自率八旗在后“鳞次布列”。

多尔衮告诫将士:“毋得越伍躁进,此兵不可轻击”!

多尔衮的意图,是先保存实力,让吴三桂与李自成自相残杀,然后择机猛击!

吴三桂部精兵4、5万人,多为百战精兵,李自成并不容易歼灭。

一旦出现有利时机,八旗可以迅速出击,猛击大顺军薄弱环节,一举取胜。

而如果没有有利时机,或者战事不利,隐伏未发的八旗亦能轻易脱离。

同时,李自成“一字长蛇阵”一览无余的展现在多尔衮眼中,而隐伏的八旗军,无论规模、动向,李自成却不能完全掌握。

两军未交,多尔衮已处于进退自如、敌明我暗的主动地位。

软肋暴露

开战后,李自成发现战机:由于敌军纵深部署,阵列宽度不够,未能横及于海。

于是,李自成发动两翼,围攻处于敌军前部的吴三桂。

大顺军的战斗力确实不容低估,围攻之下,吴三桂几乎不支。

然而,此时,大顺军已经陷入连续厮杀状态,开始疲劳,而八旗则养精蓄锐,隐而未发。

李自成登上高冈,密切注视局势,看起来,似乎仍有准备。

然而,战至日偏西,大风忽起,飞沙走石。

清军主力突然从吴三桂左翼出击,猛攻农民军阵尾。

飞沙走石,本就是军阵混乱之时,忽遭痛击,农民军无法支持,混乱加剧。

李自成见状,策马下冈而走。

老大在高处,本是全军的定海神针,老大下山而走,全军自然崩溃!

如此,农民军崩溃,伤亡惨重。

决定命运的山海关之战,由此以农民军的失败而告终。

一败涂地

此战,李自成损兵数万。

仅从数字上来说,这对拥兵百万的李自成来说似乎不算决定性的损失。

然而,如前所说,李自成的基干力量,其实就是五大营的6万人!

此战,李自成的基干力量损失惨重,大将被斩12人!

如此,李自成虽然表面上仍然拥有庞大的军队,但与清军一战的能力却已不足了。

此后,即便依托潼关天险,李自成也不足以抗拒清军一路之兵,连战连败,直至灭亡。


李自成确实拥兵百万,然而,他的基干部队的数量并不比对手多。

如果扬长避短,悉心准备,充分发挥总兵力的优势,李自成是足以与大清抗衡的。

然而,如果是迅速进行主力决战,那就是扬短避长,毫无优势了。

在总体兵力上拥有绝对优势的李自成,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与清吴联军决战于山海关,这本就是战略失误的结果。

李自成不但在战略上“背对强敌”,在战术上依然“北对强敌”,决战日,未对清军的突然进攻进行足够的防范,发动大军陷入与吴三桂的鏖战,结果被人所趁,一败涂地。

讽刺的是,当李自成连续兵败之后,却生出进攻南明,夺取东南的心思···他始终都在“背对强敌”。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工作的首要问题。

反明时,李自成对这个问题有着清晰的答案。因此,即便只剩下18骑也能复振,最终取得推翻明朝的胜利。

抗清时,李自成在战略上、战术上都一直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虽有百万大军,其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山海关   崇祯   大顺   北京城   大明   明朝   兵力   满清   大军   北京   政权   决战   部队   优势   农民   财经   李自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