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真正痊愈后会是什么表现?

抑郁症真正痊愈后就是和普通人完全一样,外人根本看不出来那个人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我个人觉得走出抑郁症的人,更能懂得迁就别人、热爱生活,并且他一定坚强!




抑郁症一定是可以治愈的,不过我不太清楚你说的痊愈是个什么样子,如果说的是彻底根治,今后不再复发,那么可能有一些反复发作的抑郁症患者是很难达到。但如果说的是完全缓解抑郁症状,相对来说还是很容易达到的,所不同的是不知道什么还会再次出现疾病的复发。


抑郁症临床治愈可以达到什么水平?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抑郁症是完全可以消失所有抑郁症状的,消除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所有影响,恢复所有受损的社会功能,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是完全有能力回到原本的生活中去的。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抑郁症康复后都是可以回到原本的生活中,上学,上班,正常从事家庭生活。

很多人对于精神科治疗抑郁症是有些偏见的,片面的认为抑郁症药物不良反应很大,而且药物治疗的效果没有保证,今天好了,明天还会再犯。可他们实际上因为医学规范治疗确实很快就缓解了抑郁症状,恢复到了发病之前的状态, 至于今后还会不会复发,和很多因素都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


  • 比如有没有坚持遵医嘱药物治疗,实际上很多患者在抑郁症状完全缓解后是很容易自行减药,甚至最终私自停药的,因为在他们看来,病好了,药就不用吃了。
  • 比如家庭环境和周围的环境是否适合,很多人可能存在一些情感方面的问题,或者来自家庭或生活环境的其它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对于患者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有些时候甚至会诱发抑郁的再次发作。
  • 比如来自工作的影响,我们知道任何人长时间从事过度劳累的体力劳动,或者精神高度紧张的高危工作,都会加大焦虑和抑郁的负面情绪,抑郁症患者当然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会说抑郁症患者最好不要选择压力太大或者特累容易劳累的工作。

其实还可能遇到很多别的诱发因素,比如严重的创伤事件或丧痛等。所以很多患者本次治愈出院,之后还会不会复发,我这个医生还真说不好,因为出院后,我没办法保证他会接触些什么,会承受些什么。

抑郁症如果痊愈,是不会变成另外的样子,而是会完全恢复到原本的样子,完全回归到原本的生活中去的。有些人说抑郁症康复后的人总带有一种特殊的气质,仿佛看空一切。在我看来,这又是有色眼镜,是曲解,是带入,是你以为,你认为。我觉得对于抑郁症来说,最好的不是变得更好,而是变回原来的自己。





1.临床症状消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以及其它躯体症状)

2.生存质量恢复(提高)吃喝睡眠等

3.社会功能恢复(学业及工作正常进行,正常人际交往)

4.一定时期内不复发(遭遇事件,无持续弥漫性症状)




抑郁症真正痊愈后会是什么表现?

在一些自媒体平台,经常出现抑郁症这个词,出现与抑郁症有关的一些事件,说明现在抑郁症的发病率很高,尤其是青少年患上抑郁症的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心智相对于成年人来说,更不成熟,如果青少年抑郁症,处理不当更容易出现极端后果,所以预防、治疗抑郁症成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抑郁症患者多,治疗的方法也多,比如吃药,心理咨询,住院,按摩,针灸,有的甚至手术,还有的更加愚昧,去找大仙,看门头等迷信方式。这些方法,有的有效,有的低效,有的无效,甚至有的有害,就是加重了症状,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

抑郁症患者的核心问题是极度自卑,我不行,我什么都不做好,我一无是处,我的将来没有希望,我的将来糟透了,等等,并通过某些失败,某些经历,或反复这样想,变成了自动化思维,这种自动化思维在大脑运行的时候,不受控制,并且焦虑很高,焦虑越高,越控制不住。

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发作特点看,最好的方法是心理咨询,或叫心理辅导、心理干预等。通过心理咨询,让患者本人看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并结合实际,不断去尝试,把积极的自动化思维经过体验和反复练习,在大脑达到自动化运行的程度,在不断的体验成功,觉得自己能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让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就能康复了。

并且用这种咨询方式康复的患者,会表现的越来越积极,越来越优秀,不但没有了症状,还比以前相比,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强大。这是真正的康复者。




你好,我是心理医生杨白劳,有失眠、抑郁、焦虑、精神分裂、双向障碍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关注我私信我,了解更多知识!


平时心情愉快,自信心足,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可以很好地工作和生活,情绪提高,与环境接触改善,言语量增加,喜欢与人交流,能够主动参加社交活动。

晚间睡眠改善,患者体力恢复,饮食改善,进食量增加,能够正常的从事日常生活或者日常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等。

心理状态恢复正常,受到不良情绪时能够自我缓解,自我调整,没有悲观或消极意念,对自己抑郁症的一些病中表现能有明显自知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心理咨询   焦虑   症状   抑郁   青少年   睡眠   大脑   患者   将来   情绪   思维   事件   环境   方法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