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医院做手术会查艾滋病吗,会告知病人吗?为什么?

不会告知病人的。因为,医院好像没有这个资质。我们医院的程序这样的。术前四项检查时,假如,送到检验科的病人血液有问题,HIV这项是+,也就是阳了,为了慎重起见,还得重抽重查。所以检验科会打电话给科室,很委婉地说,送来的某某人的血,可能有问题,建议再抽一次血,再送来查。

这一次,如果还是显示加号,那就要第三次抽血,往防疫部门送呢——请专业机构鉴定。

是或者不是,告知权不在医院,由防疫部门来告知病人。

当然,也有乌龙事件。

那年有一次,我们医院住了个病人,抽了两次血,送检验科查都是阳性。没想到,送到防疫站,人家却不是,虚惊一场,很是尴尬。

我们科接待过一个高龄艾滋病患者,八十多岁。他有这个病,他自己是知道的。

他来我们科,是因为在路上摔了一跤,头部有个伤口,要缝合。

伤口较大,必须麻醉,所以,收他住了院。住下后,要做术前四项。

他知道自己有问题,不肯抽血。大夫说,必须的,这是规定,不抽血化验,根本进不了手术室。

于是,很不情愿,他骂骂咧咧,嫌耽误事,说就缝个伤口嘛,这么折腾人。不过,血还是抽了。

果不其然!检验科马上打电话来,说此人血液有问题,再抽,再化验。

这一下,说破天,老汉死活不干,伤口不缝了,急匆匆往电梯口去,要走。

一走了之,显然对医院不好,伤口未治,万一出事,不救死扶伤的影响太坏太坏。

所以大夫追上去,拽他回来,并诧异他对抽血咋这么敏感?

这时候,他才把大夫叫到换药室,悄悄告诉了实情……

既然如是,不住院可以,伤口必须缝。

大夫做了防护,主要戴双层手套。过后,他缝合用过的器械,都放进黄色垃圾袋,双层封住,做好防护,专人送去专门消毒。

第五天来拆线,也是高度戒备,同样做好防护,用过的器械,照样放进黄色垃圾袋专门消毒。

说起来,这个老头真不是个啥好东西。认识老汉的人说,村里人,都知道老汉得的是脏病。他生养的五六个孩子,没一个孩子认他这个爹,都跟他断绝了关系。

住院时,不知道他用什么花言巧语,忽悠了一个六十多岁老汉照顾他。那人对他一无所知,无微不至,特别是,赤手空拳,帮他按伤口。

唉,不知道这个人,现在咋样了。




谢谢邀请,由于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些年来,艾滋病患者增长较快,国家非常关心百姓健康,防治艾滋病也是国家卫生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按照卫生健康委的指示,需要扩大艾滋病筛查范围,到医院看门诊,医院医生会宣讲艾滋病知识,如果患者愿意,是可以免费检测的。到医院住院,也是一样,免费检测艾滋。

如果是住院手术,在术前是必须要查的,原因:制度规定,处于术前检查,如果有艾滋或者其它传染病,医务人员也好给予应对、处理,也是术前检查后,避免患者术后出现艾滋病毒检测阳性,怀疑是医院消毒不严,因为手术被传染疾病。

医院只能晒查艾滋,并不会做出艾滋病确切诊断,如果艾滋病抗体初筛阳性,医院会再次抽血复检,如果还是阳性,会把初筛结果告知患者本人(不会告知家属或者其它人),并上报疫情,并告知,血样会送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由疾病控制中心核实检查后进行诊断,并电话告知患者,并指导使用艾滋病药物(可能是免费领取)。

只告知患者本人,不告知家属,是国家相关制度规定,可能是保护患者隐私,避免歧视。

好了,预防艾滋,主要是洁身自好,做好安全措施(高危性行为,需戴好安全套)。早检测,早治疗。




谢谢邀请。

会查。5年前我做了一个小手术,术前要做一些检查,比如心电图,验血,验尿等等,具体我忘记了。但是做完以后我又看结论报告,发现医生有查艾滋病和梅毒,HIV我认识,梅毒是后来查手机知道的。我当时还觉得很惊讶,为什么要查这个?

查之前医生不会告之病人。然后我查出来都没事,所以他们也没有和我解释什么。我估计如果查出来有事的话,医生是会告之病人和上报的。

后来想想其实这也正常,手术的时候一定会出血,所以医生是存在职业暴露的风险的,那么做这些检查也是必要的。如果是艾滋病人,医生手术的时候要更加小心保护自己。因为好像划破皮肤一点点也是有危险的。每个人都有恐惧感,医生也并不是例外。

至于为什么检查之前不告诉我有哪些检查内容,这一点一直没有想通。可能按规定不需要说?




在医院做手术,手术之前会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这种评估除了了解患者的基本健康指标,比如心肺功能之外,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一些可能通过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


这样的检查叫做“术前四项”,或者叫“输血前检查”,也有叫“传染病项目”检查的,包括检查四种疾病:艾滋病、梅毒、乙肝和丙肝。

为什么要查这四种疾病呢?除了本身属于重要的传染病之外,和手术的特点也有一定的关系。

手术有创伤,在手术的过程中也可能会输血,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将外来的病原体,比如艾滋病毒,带入伤口或者是输入血管,就有可能被感染,这种感染叫做“医院感染”。

如果对一个艾滋病感染者没有做输血前检查,就不知道他患有艾滋病。手术之后患者要是在其他检查中查出艾滋病,这个时候就说不清楚了。有人说这种情况不多见,但事实是,的确偶尔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为了规避这种情况,事先了解患者的感染状况至关重要,也是一种证据。


不过这样的检查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拒诊!有些医院或者医生,会因为患者是艾滋病感染者,而将原本需要做的手术推迟或者放弃,把患者拒之门外,从而导致患者失去一次治疗的机会。

如果检查出患者有艾滋病,会告诉他们吗?会的!不但要告诉,而且根据规定只要患者有独立的行为能力,意识清楚,还一般要求只能先告诉患者本人。对于是否告诉患者的亲朋好友,这得尊重患者的意愿。

不过,这位朋友可能要问的是:检查艾滋病这个事,会不会告诉病人?由于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术前检查项目,绝大多数的医生都不会说得那么详细,检查也不会征求患者的意见并取得其同意,可能是默认患者应该懂。

所以,如果有艾滋病要去做手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最好和医生坦诚相待,一起讨论这个问题。虽然按照规定,医生或者医院是不能拒诊的,但在医生没有意愿或害怕给你做手术的情况下,对双方其实都不是太好的。

随着人们对艾滋病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生会正确的对待给艾滋病感染者做手术的问题,不会拒绝给艾滋病感染者诊治,因为只要做好了足够的防护,一般是不会有问题的。


小结

艾滋病感染者去医院做手术,手术之前会查是否有一些传染病,包括艾滋病。如果不想让医生知道,这是行不通的。从医院和医生的角度来上来看,有义务告知患者要做什么检查,患者也要持坦诚的态度。

检查结果的告知,也是医生应该要做到的。不过,如果没有问题,医生通常也不会特地告诉患者,这是目前医生有待改进的地方,因为患者花钱检查了,就应该知道结果,不管这个结果是好是坏。

如果检查出艾滋病,医生通常都会告知患者本人,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医生不能擅自告知患者的亲朋好友。是否要告知其他的人,应由患者自己来决定。当然,患者如果没有行为能力,或者神志不清楚,这个还是要告诉家人的。


我是一位热爱科普的临床医生,看病、咨询,答疑、解惑,科普医学知识,在匆忙的临床工作中,体会温暖文字的力量!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用,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想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敬请关注龙医生!




现在到医院去做手术,艾滋病可以说是必查的项目。

为什么现在都必须会查呢?

1.医疗原则,避免纠纷。医院很多的制度或者习惯都是通过白花花的银子换来的,一般就是某一个特定的事件引发一个点或者一个面。在手术之前一般都会针对一些特定的疾病进行检查,特别是一些可以通过血液或者器械传播的疾病,尽量的避免纠纷,或者在产生纠纷的时候有证据可查。



2.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比如像艾滋病之类的,是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血液传染的一些疾病,术前检查清楚既是为了保护患者,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医务人员。同时在治疗的时候,也需要把这些疾病可能对身体术前术后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会告知病人吗?

这个是一定会告诉患者的。一般来讲,身体一些未发现的或和本次就诊无关的疾病,只要医生发现了对患者今后的生活或者健康有影响的疾病,医生都会和患者沟通,这个也是属于患者的知情权。同时每一种特定疾病都有其注意事项,所以就算是和单次就诊疾病无关的,那么医生也会告知患者和相应的健康指导。

对于像艾滋病之类的疾病。除了患者之外会不会告诉家属或其他人?

这个是不会的。这个是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权,但是对于患者的伴侣,一般医生会建议患者告知。

这里有一个有争议的东西。因为艾滋病可以通过性生活传播的,那么如果对患者的伴侣保密,那么会导致其暴露在疾病传播的风险之下。但是在《侵权责任法》中。的第62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以在法律的层面上限制了医生直接向其伴侣告知的法律权限。所以医生只能是尽量地劝导患者去告知其伴侣,而不能代其告知。



同时,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义务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就医时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

所以,对于伴侣或有性关系者的告知是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义务。但是,这些对于其伴侣或者有性关系者来说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让其处在一定的风险之下,这个是患者隐私权和其相关人知情权的冲突。

总之,目前到医院去住院,不管什么疾病基本上都会检查 HIV这个项目。这个也是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发现HIV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09

《艾滋病防治条例》(2019年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4

标签:艾滋病   病人   医院   都会   阳性   老汉   传染病   艾滋   伴侣   患者   血液   伤口   手术   疾病   医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