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何坐视沙俄吞并西伯利亚?

清朝时期,沙俄在19世纪中叶开始逐步向西伯利亚扩张,直到最终吞并整个地区。许多人都对清朝当时为何坐视不管这一问题感到困惑,因为西伯利亚对于清朝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

首先,从政治上来看,清朝当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时期。在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和其他一些反清起义不断发生,给清朝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外部的列强势力也在不断侵略中国领土,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因此,清朝政府在处理这些内外问题上已经非常繁忙,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资源来对抗沙俄的扩张。

其次,从经济上来看,西伯利亚对于清朝来说并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区。虽然西伯利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木材、矿产和毛皮等,但是清朝当时已经有了自己的资源基础,并且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此外,清朝和沙俄之间的贸易并不是很频繁,因此沙俄的扩张并没有对清朝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

最后,从文化上来看,清朝当时的统治者认为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他国家都应该来向中国学习。因此,他们并没有将沙俄视为真正的威胁。此外,在清朝看来,西伯利亚地区是一个荒凉而贫瘠的地方,不值得去争夺。因此,他们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阻止沙俄的扩张。

总之,清朝为何坐视沙俄吞并西伯利亚这一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来看,都可以找到一些原因来解释这一现象。虽然西伯利亚对于清朝来说并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区,但是如果当时的统治者能够采取一些措施来阻止沙俄的扩张,也许中国历史会有所不同。




这事还真怨不上清朝,沙俄征服西伯利亚开始于1581年,标志是俄罗斯商人特罗加诺夫家族,雇佣哥萨克领袖齐莫非耶维奇攻打西伯利亚汗国。

这个时候清朝的开国始祖努尔哈赤刚22岁,他虽然结婚了,但过得并不如意。努尔哈赤的祖父是女真建州卫的左都指挥使,他父亲排行老四,所以在家族中的地位并不高。

努尔哈赤在10岁这一年母亲就去世了,他父亲又娶了一位那拉氏作为续弦,那拉氏很看不上努尔哈赤,所以努尔哈赤不得不在19岁这一年搬出去住。

本来努尔哈赤父亲这一分支实力就不强,努尔哈赤继母对他又刻薄,所以努尔哈赤只分得少量财产,这让他难以为继。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努尔哈赤的家乡建州卫四面环山,这里物产丰富,什么人参,鹿茸,木耳,蘑菇等应有尽有,这都是南方汉人欢迎的产品。


(建州卫周围环境,典型的山区)

于是做起了采摘山货贩卖山货的营生,他把新鲜的山货摘下来晾干,然后拿到附近的抚顺关去卖。虽然辛苦,但最起码能养家糊口了,而且借这个机会他学会了汉语,认识了汉字,闲暇时间他最爱看的就是《三国演义》,并且对书中提到的兵法极为推崇。

这就是努尔哈赤在1781年前后的生活,辛苦又充实,但是和清朝以及清朝的前身后金还没有产生联系,他只是大明建州卫的一名普通商人。



哥萨克人越过乌拉尔山开始入侵西伯利亚,对他来说那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事儿,他没有机会知道,更没有兴趣了解那个世界,把山货从山上倒腾到抚顺关去卖,挣钱养家糊口才是他关心的。

所以,不能苛责努尔哈赤,更不能苛责大清朝为什么看着沙俄吞并西伯利亚。

甚至,这件事也怨不上明朝。

努尔哈赤是明朝的商人,明朝疆域也仅仅不过覆盖了关外的一部分地区。明朝国界不仅没有延伸到西伯利亚一带,甚至都没有彻底征服西伯利亚和明朝之间的蒙古各部落,所以沙俄对西伯利亚的征服跟明朝也没关系。

那沙俄对西伯利亚的征服跟蒙古人有关系吗?

有一部分关系。

西伯利亚汗国是蒙古人建立的。

1493年,拔都的兄弟蓝帐汗国第1代可汗昔班的后裔来到了乌拉尔山以东,征服了当地的曼西人、汉特人等土著民族,建立了以今天秋明为中心的国家,西伯利亚汗国。


(秋明所在地)

这个国家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看着大其实没啥用,由于身处于西伯利亚丛林之中,当地生产力落后人口稀少,实力并不强。到了16世纪后期,西伯利亚汗国沦为俄罗斯的附属国,已经感受到了俄罗斯的威胁。

好在当时俄罗斯主要的对手是波兰、克里米亚汗国等,还没有下决心越过乌拉尔山征服这里。

1571年,6万克里米亚汗国大军攻打莫斯科,造成了俄罗斯数10万人的伤亡,直到第2年俄罗斯在摩洛迪战役中取胜,重创克里米亚汗国骑兵才解除了这个巨大的南方威胁,也为向东开拓扫清了障碍。



1579年,俄罗斯沙皇开始派哥萨克骑兵对克里米亚汗国发动攻击。

西伯利亚汗国面对装备精良的哥萨克没有抵挡能力,这个国家虽然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但是兵力只有数千,而且其中的绝大多数人是被征召的当地部落民兵,不仅没有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无法做到令行禁止进退有序,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进入到西伯利亚汗国的哥萨克人所使用的线膛枪、火炮等热兵器闻所未闻。


(16世纪武装哥萨克)

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哥萨克人手中的烧火棍“砰”的一响,一股清烟之后己方就有人被击倒,为什么那个黑咚咚的大圆筒能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喷出一个黑黝黝的大球,不仅可以轻易击碎人体,连木质的城墙都挡不住。

在这些西伯利亚汗国军队的眼中,哥萨克人所装备的热兵器似乎不是人类所能掌握,所以在西伯利亚汗国的人眼中哥萨克人也不是凡人,他们是一群拥有魔法的妖怪。

这种认知曾经在西班牙人征服南美洲的时候发生过,起初南美洲的土著认为西班牙骑兵和马长在一起,西班牙士兵所装备的热兵器同样让美洲土著觉得不可思议,西班牙人穿的铠甲能够轻易抵挡美洲土著射来的弓箭和长矛,更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在土著的眼里西班牙人不是人类,而是征服。

武器上的优势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震撼,也帮助哥萨克人成功打败了当地土著士兵。

双方最大的一场战役是发生在1582年11月4号的楚瓦什海角战役,此战740名哥萨克远征军以107人的伤亡就轻易打败了3400人组成的西伯利亚汗国主力,并且让西伯利亚汗国损失高达2800人,伤亡率达到了82.35%。



从此之后,在哥萨克进入黑龙江流域之前就再也没有遇到过成建制的抵抗。

随后,沙俄帝国以堡垒推进战术向东延伸,到1591年抵达孔达河流域。



1602年,抵达克季河流域。这个时候努尔哈赤还是大明王朝忠心耿耿的龙虎将军。



1640年代,俄罗斯人终于来到了黑龙江流域,这个时候清朝已经建立并且征服了黑龙江流域各民族,所以当俄罗斯人来到这一带的时候,他们不仅要面对当地土著居民的反抗,同时还要面对来自大清的抵抗。

俄罗斯人在黑龙江流域的日子比征服西伯利亚可要难多了。

首先,当地的气候条件要远超过西伯利亚丛林,这里人口密度也要比西伯利亚汗国大得多,仅在黑龙江沿岸就生活着两三万人。

其次,驻扎宁古塔一带的清军也不断北上与哥萨克人作战,在雅克萨之战爆发前,第一场千人以上的战斗发生在1652年3月24号,在今天伯力附近,600名来自宁古塔的清军和当地1500名土著包围了俄军要塞,虽然最终还是被俄军击退,可也把他们吓一激灵,不敢随便四处劫掠了。


(伯力的位置)

1654年到1658年,双方在黑龙江流域又发生了几次大战,都是以清军取胜而告终,沉重打击了俄罗斯远征军的嚣张气焰。

1685年到1687年,当时的清朝皇帝康熙决定彻底解决俄罗斯人的侵扰问题,雅克萨之战爆发。


(雅克萨的位置)

经过先后两次雅克萨之战,俄罗斯军队被迫退出黑龙江河流域,双方在边境的争端告一段落。



直到1860年代,俄罗斯趁清朝衰落之际趁火打劫再次侵入到黑龙江流域。

所以,沙俄吞并西伯利亚跟清朝一点关系没有,也跟明朝一点关系没有,沙俄进入到黑龙江流域之后和清朝爆发的一系列冲突,最终以清朝的胜利而告终,保住了这一地区的利益,在清朝前期清政府在东北亚一带的政策还是比较成功的。




西伯利亚属于西伯利亚汗国, 西伯利亚汗国在明朝万历时就被俄罗斯人灭了,而西伯利亚汗国是金帐汗国的分支,即不属于明,和后来才有的清更无关系,清朝怎么也 谈不上坐视吧,那时连满族这个称呼都没有。

说实话,那块地不合适人居,到现在那地人烟稀少,当年是俄国发配犯人的,现如今跑的快无人了,普京政府头都大了,想方设法让人去,没啥效果。

历史上就是在中国政权强盛时,也只是通过羁縻政策来对当地土著部族的名义管辖,其实,西伯利亚从未真正的纳入中华文明势力统治。


主要是在中原农耕文明下,北亚的开发价值太低,极寒之地,种啥啥不长,加上远不足为患,这也就致使了中国对这片广袤区域的忽视。

对于天朝中国而言,可谓是要什么有什么,而贫瘠的北亚并不能提供出高性价比的产出。再者,因地缘阻隔的影响,大大提高了中国向北亚输送影响力的难度。

所以不能奢望一个17世纪的统治者,有现代人的眼光。

就不难理解明朝满清为何丢之如旧履(其实也没实际控制过)。

而沙俄占西伯利亚也是因为皮毛贸易。

西欧是皮毛贸易的大市场,沙俄是皮毛主要出口国。

西伯利亚那块,历史上也有是产点皮毛,在市场经济并不发达的古代,这点经济价值聊胜于无。

唐朝对西伯利亚羁縻统治期间就是象征性地收一点皮毛,因为你再要别的东西他们也没有。

后来沙俄占了西伯利亚又看上东北了,这才引起满清的重视!才有了雅克萨之战。

俄罗斯人世世代代都想到温暖的地方生活, 占了东三省又可以占山东河南向南方移,那么俄罗斯人就可以到更温暖的地方生活了,别以为俄罗斯人有什么长远目光,国际目光,谁让咱祖先把亚洲最好地方给占了!

沙俄人打东北主意时,遇上了康熙这个阻力,当时是清正鼎盛时,后来清未又和日本人干仗输了,还是没占到东三省。

而当时清政府如果拿出平三藩,打台湾的决心,也能抢到西伯利亚,但那地一直都是蒙古人为主,而和俄人缠斗,不得不依靠本地蒙古人,但如果武装边民,扶植地方,敌寇虽灭一,内患又生。

如果任蒙汗坐大,一旦漠北喀尔喀,漠南内蒙古,西北厄鲁特联合起来,东山再起,会成一发不可收拾之态!

蒙古人只要强大就会立马侵犯中原,历史一次次证明这点。 而且让俄人对付北边一支蒙古,可以渔翁得利,然后清政府可以腾出手来专心对付噶尔丹,噶尔丹才是大患。

西伯利亚那地其实也不算清政府的,所以不存在丢不丢也不存在坐视不管!




别说清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对西伯利亚总有一种不屑之情。为什么会这样?首先,中华民族是农耕民族,想要去西伯利亚耕种,那是不可能的,那里都是游牧民族的地方。想要能种出好的食物,没有充足的阳光和肥沃的土地,真的很难,特别是生产落后的古代。那时候可没有如今那么发达,更不知道西伯利亚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等资源。


其次是气候寒冷,西伯利亚靠近北极,越往北越冷。想要在那里生存,比南方要难得多。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只想着往南迁移,这里的地方更适合生存,而不是往北迁移。加上农耕民族,在南方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南方气候合适,阳光充足,降雨量充沛,这都决定一个民族的发展方向。地理上也决定,哪里更容易人类生存,现在的西伯利亚,人口非常稀少。


最后是清朝对西伯利亚不重视,从东北地区兴起的满族,东北地区本就寒冷,他们不想再往北,而沙俄凭着强大的实力,占领了北亚。当沙俄占领西伯利亚的时候,清朝还是个小政权,中国处于明清交替时期,顾不上北方的沙俄。清朝只有夺取政权,统一全国,才能全力对付沙俄。对于清朝来说,他的目标是南方,不是西伯利亚。


从中国古代的王朝来看,只有元朝统治西伯利亚比较多,但很多地方都是形式上的势力范围,不是有效的统治。唐朝也抵达西伯利亚南部边缘,清朝也是如此。清朝统治的版图中,是除了元朝之外最大的,而且都是有效的统治,这一点比其他朝代做的比较好。在和沙俄争夺西伯利亚的时候,应该是康熙时期的两次雅克萨之战。


雅克萨之战划定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这让清朝对争夺西伯利亚失去兴趣。而清朝的首要目标准噶尔,清朝历经70年,也要消灭准噶尔,可见两国的仇恨之深,威胁之大。在清朝前期,清朝凭着强大的实力,沙俄不敢入侵,划定边界的时候,也正是确定西伯利亚属于沙俄。而鸦片战争后,沙俄看到衰落的晚清,这才大肆入侵中国的领土,造成中国失去大量的领土。这也反映沙俄在西伯利亚居住的不是很好,他需要南方的不冻港和温暖地带。


各种条件和原因,都限制清朝对西伯利亚没多大的兴趣。不是清朝对沙俄入侵西伯利亚不管,而是没什么朝代统治过那里,清朝不会为了那不毛之地,去和沙俄硬拼。当清朝的版图达到巅峰时,那已经是中华民族能统治的最理想版图。一千三百多万的领土,在古代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能力。




坐视?在清兵入关之前沙俄就已经控制西伯利亚大部了,在此之前清朝压根不知道俄罗斯是谁?

在明朝时期,女真部落的范围是比较大的,从北到南分别是野人女真(东海女真)、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清朝是发源于建州女真部,最初的地盘位于今天吉林大部和黑龙江南部。之后努尔哈赤吞并了海西女真,建立了后金,北部疆土扩张到了松花江和黑龙江中下游一代。

但是后金建立之初并没有明确的北部边界,因为当时后金的北部就是西伯利亚,是一片莽荒之地,连个人都没有,要边界有啥用。再说后金建立后就向南边找大明死磕去了,根本没空搭理北方。

至于为啥后金不向西伯利亚扩张?这个问题就太难为人了,西伯利亚冰天雪地的啥也没有,咋住人呢!人家扩张是为了享福,不是为了受冻。今天让你去西伯利亚你都不去,更何况是300年前的后金,这哪是去扩张,这简直就是发配。(清廷入关前的实际控制区域,蓝色圆圈中是清朝发源之地)

不过就在后金与大明交战的这段期间,沙俄跑马圈地般的控制了中西伯利亚地区,势力蔓延到外兴安岭以北。

1643年,也就是清兵入关的前一年, 沙俄悍匪波雅科夫从西伯利亚的雅库茨克出发,率兵132人沿勒拿河、阿尔丹河南下,翻越外兴安岭,远征黑龙江。

而对于沙俄的这次入侵,位于沈阳的清廷起初并不知晓,当年皇太极刚刚去世,清廷陷入严重的皇位争夺战中,多尔衮和豪格为了帝位互不想让,搞不好清廷内部就会出现火并,谁还有心思去管黑龙江。

到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尽于煤山,多尔衮趁机收降吴三桂,率清军主力入关,开始了长达20年的入关战争,之后清廷更无心关心东北防务了。

波雅科夫在黑龙江流窜了近四年时间,四处烧杀抢掠,到1646年7月才返回雅库次克,并将黑龙江一带的水文地形和各个部落的情况汇报给西伯利亚总督。

1649年3月,沙俄殖民头目哈巴罗夫在得到雅库茨克军政长官弗兰茨别科夫的批准后,又率领一支约70人武装入侵黑龙江流域,之后由于遭到当地居民的激烈抵抗,哈巴罗夫又请求增兵至200多人,沿着黑龙江一路抢掠。并且哈巴罗夫这次前来就不打算走了,他在雅克萨修建了木质的城寨,以此为据点,准备彻底吞并黑龙江流域。

黑龙江一带的部落之前通称为野人女真,但是皇太极建立大清之后并没有将这些部落划入满洲,他们则继续留在当地,向清帝国定期朝贡。这些部落的武器装备非常落后,完全不是沙俄匪军的对手,只得向清廷求救。

但是此时清军刚刚入关,关内的战事非常紧张,无暇东顾,直到1652年清廷才命令宁古塔章京出击俄军。在此后的十多年中,清廷以宁古塔为基地,与沙俄展开了拉锯战。由于清军主力都在关内,宁古塔将军手下兵力有限,武器也不占优势,始终无法彻底肃清俄军,双方就耗了起来。

在这段时间中沙俄匪军也没闲着,他们通过与蒙古人贸易以及屯田,解决了后期补给问题,并且凭借武器上的优势控制了许多部落,进一步巩固了占领区域。不过沙俄军队人数实在太少,同样无力继续南下。

对于清廷而言,沙俄不过是手足之疾,相对于关内的反抗来说,尤其是三藩之乱的爆发,清廷在关内的统治风雨飘摇,东北边患自然放一放。(三藩之乱差点就把清廷送回东北老家,相比之下,东北那点事还叫事嘛)

到1682年,平定三藩之乱的清廷开始向黑龙江南岸增加兵力,以图遏制俄军的蚕食。之后随着台湾问题的解决,康熙皇帝准备彻底解决东北边境问题。

从1685年开始,清军与沙俄围绕着雅克萨城打了两次规模较大的战役,清军依仗兵力优势和火炮优势,将沙俄军队困死在了雅克萨,最后沙俄被迫求和,两国于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沙俄南侵的势头总算被遏制。

这场战役虽然清军获胜,但赢得并不是那么容易,俄军在火枪的优势大大领先于清军,而清军的火炮在威力上也不是那么出众,只是凭借火炮数量多,才成功地对俄军进行了压制,所以清军对于沙俄并没有什么武力上的绝对优势,如果想拿下西伯利亚,就得出动大规模部队。

但是鉴于东北恶劣的环境,大军行动对于后勤的压力太大,清朝也不可能调动太多军队。在乾隆朝时期收复新疆,清军也不过出动了五万人,这基本上就顶天了,而且这里面并不都是战斗人员,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后勤保障人员。

总的来看,清朝如果与沙俄开战,其实占不到什么便宜,更何况清朝也看不上西伯利亚,这片地区对那时的清朝而言根本没啥意义。(《尼布楚条约》签订时清朝的版图,这是清朝连外蒙都还没有平定呢,哪有功夫管西伯利亚)

东北边境划清之后,到雍正年间,清廷又与沙俄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划清了中俄中部边界,至此西伯利亚全部被沙俄占领。

但要再强调一点,西伯利亚真的不是清廷割让出去的,清朝根本没有占领过西伯利亚,在清廷眼中,清朝和沙俄是瓜分了蒙古人的土地,反正都是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沙俄   西伯利亚   克里米亚   哥萨克   努尔哈赤   女真   清朝   哥萨克人   土著   明朝   俄军   清廷   俄罗斯   黑龙江   流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