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明明知道进攻苏联,会陷入两线作战但是为什么还要打苏联?

战争能以小搏大的例子,是大国弱一盘散沙,民不知有国,国不知有民,如鸦片战争英国就能取胜,大清国精神上麻木不仁,吸食鸦片,热兵器对冷兵器。

而二战时期,德国攻打苏联战争只是一场赌注,战前是没有战略评估的,仅靠一时战术取胜是不靠不住的,这叫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落泪,希特勒若没有称霸世界的野心,也不会进攻苏联,没有压倒性兵力和装备优势,如蛇吞象,也没评估战线拉长之后能不能守住,闪电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后失惨败告终。




斯大林表示,你不来打我,我可就要打你了!

一直以来,德国在二战中攻打苏联这个操作,就饱受后人诟病。因为从结果来看,攻打苏联乃是导致德国失败的直接原因。毕竟后面是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挡住了德国,并且吹起了反攻的号角,最终苏联人一路反推,攻克了柏林,把镰刀锤子旗插上了国会大厦。是故,斯大林格勒战役才会被称为二战欧洲战的转折点。

要知道这是德国主动发起的进攻,最终没打赢不说,还把自己给搭了进去。这波迷之操作,和后面的日本偷袭珍珠港,主动招惹美国,倒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德国的西线战事并没有结束,英吉利海峡对面的英国依旧坚挺,表示要和德国战斗到底。对于德国而言,这可是一个相当大的不稳定因素,稍有不慎,德国就可能后院起火。

所以,德国在西线战事还未结束的情况下,选择向东进攻苏联,那就相当于是开启了两线作战模式。从军事角度而言,德国这样的作战模式,无疑是极其冒险的。一个打得不好,那就是腹背受敌,届时在英国和苏联的夹击下,疲于奔命,顾此失彼,那可就麻烦了。

事实上,早在一战的时候,德国就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两线作战不好玩儿。尤其是面对英国和苏联这种家底异常丰厚的对手,那无疑开局先输一半。从这个角度来看,德国当时的举动似乎就不太明智,甚至于可以称之为愚蠢。毕竟那是明摆着的事情,只要打苏联,必然就会陷入两线作战尴尬境地。

事实上,咱们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我们现在的这些结论和观点,那都是站在上帝视角上,从结果去倒推而得出的。而德国参谋部的那些人,可没有这样的条件,他们无法预知未来,只能是依据现有的情报和资源,去谋划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按照德国当时的分析,那时候进攻苏联乃是符合自身利益需求的,即便是有着腹背受敌的风险,却也值得一试。

首先我们要知道,无论德国进攻苏联与否,两线作战的威胁始终是存在的。表面上看,当时的苏联和德国关系还不错,双方在1939年一同瓜分了波兰,并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甚至于还进行着军事技术和战争原料的友好交易。

而正是因为苏联在东边足够“安分”,德国才能够腾出手来发动闪击西欧,拿下了低地国家和法国。由此获得了和苏联,乃至整个盟国叫板的资本。

但实际上,这两个国家已经是矛盾重重,随时有着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关于这一点,苏联和德国双方其实都是属于心照不宣的那种。就好比是你懂我的图谋不轨,我懂你的故作矜持。毕竟道理摆在那里,一山不容二虎嘛,欧洲这块大陆上,只能有一个老大。

当时苏联在于德国瓜分波兰之后,就开始往边境上囤积重兵,一方面是防备德国搞突然袭击,另一方面则是准备对德国动手。比如说德国在对西欧发动攻势的时候,就是苏联的大好时机嘛。要知道当时德国所面临的对手,乃是英国和法国这两大老牌列强啊。

他们一个掌控着海洋霸权,维持着大西洋乃至地中海的秩序;另一个则是拥有着号称欧洲最强的陆军,在欧洲大陆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德国虽然很强势,但是想要在这两个国家面前占到便宜,估计不太容易。一战就是前车之鉴嘛,原本德国在东线战场上打得好好的,就是因为西线战场上被英法给打崩了,这才投降的。

在还未开战之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将会是一场鏖战,他们会像一战那样打得不可开交,最终两败俱伤。这时候苏联就可以坐收渔利了嘛,在欧洲大陆上插满红旗。

只不过苏联没想到,德国这一战也赢得太快太轻松了。北欧诸国一触即溃,低地国家不堪一击。即便是号称有着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也仅仅只坚持了39天。最终只剩下被赶回英伦三岛的英国,靠着英吉利海峡这一天险在苦苦支撑。

彼时的苏联还没有从冬季战争的噩梦中缓过劲儿来,而且清洗运动也还尚有余温,完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也就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德国在西欧疯狂收割了。

不过话说回来,苏联现在不动手,并不代表后面也不会动手。等到人家一切准备充足,你看他锤不锤你?俗话的说得好,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德国想要在日后占据主动权,就只能是先下手为强。

退一步讲,即便苏联对德国没有太多的想法,但威胁是一定存在的。毕竟人家在苏德边境上陈兵数百万,建立起了所谓的“东方战线”。这么大规模的一个军事集团放在那里,德国不可能视而不见,他必须要分出一部分力量去防守东线。所以,即便是德国不打苏联,军队一样会被拖在那里。

当然了,屯兵防守的消耗,总比主动开战进攻要小许多。德国完全可以忍一波,在收拾完英国之后,再来想办法发展东线,如此不就避免了陷入两线作战?

只能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干的。收拾完英国再打苏联,当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前提是你得有那个实力收拾人家啊。要知道英国可不比法国,人家和德国不接壤,英伦三岛,孤悬海外,有着地理上的天然防守优势。

你德军的坦克能够绕过马奇诺防线,总绕不过英吉利海峡吧?最为关键的是,德国最为倚仗的装甲部队,此时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只能是望洋兴叹。

事实上,德国如果想要通过英吉利海峡强行登陆,那就需要强大的海上力量。可问题是德国,在海军方面正好是短板,锤不过英国。所以,德国在拿下法国之后,其实战略目的就基本完成了,对于收拾英国的兴趣真不大。

当时德国还主动找到英国和谈,提出了所谓的“和平建议”,想要和英国握手言和,以此来结束西线战事。从而腾出手来,全力对付苏联。

但是英国根本就不吃这一套,人家要战斗到底。很明显就是缓兵之计嘛。现在我好歹能凭借英吉利海峡撑一下,等到你德国收拾完苏联,带着整个欧洲大陆的力量来捶我,那更挡不住。

面对英国的坚持,德国也被整出了真怒,你英国明明都日薄西山了,还想敬酒不吃吃罚酒。于是德国启动了“海狮计划”,开始对英国动手。但是随着不列颠空战的失利,德国早早的便意识到,自己目前短时间还拿不下英国。要知道英国不只是英伦三岛那么简单,人家还有遍及世界的殖民地,甚至于还得到了大西洋彼岸的支持。

德国在拿不下英国的情况下,如果在西线一直耗着,那就只能是白费力气。而苏联如果再趁机来一波突袭,德国一样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而且会更被动,这一点是德国必须要考虑的。

最为关键的是,这会导致德国失去进攻苏联的最佳时机。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苏联正处在一个衰弱期。规模浩大的清洗运动,让这个庞然大物元气大伤,军事实力严重下滑。否则的话,苏联在冬季战争中,也不会被一个小小的芬兰挡住脚步。

俗话说得好,乘他病,要他命,谁也没上帝视角,换我我也打苏联。德国要是不抓住这个机会,后面可就难办了。毕竟苏联的发展速度太夸张了,凭借制度的优势,人家随便搞两个五年计划,就能抵得上其他国家的数十年之发展。德国可不敢拖,谁知道等他把英国收拾掉后,苏联会发展到一个什么程度?

如果到时候德国啃不动苏联,不仅仅要面对着来自东方的军事威胁,更会失去一个庞大的资源宝库。乌克兰的粮仓,高加索的油田,顿巴斯的煤矿,到时候可就都没了。这时候德国就麻烦了,在英国和苏联的双面挤压之下,同样难有出路。

反之,如果德国乘着苏联最虚弱的时候,成功拿下了了苏联。不仅能够剪除东线的军事威胁,彻底解决两线作战的问题。还可以得到苏联的丰富资源,比如石油、劳动力、以及不错的工业基础等等。

最为关键的是,在拿下苏联之后,德国便能够拥有整个欧洲的资源,那时候德国可真就没人治得了了。

于是,种种因素综合下来,进攻苏联便成了德国当下的首要目标。至于英国嘛,就暂且放一放,反正又吃不掉人家。而且隔着英吉利海峡,自己过不去,但是英国也同样不好过来。在意大利、法国等盟友的帮助下,德国在西线其实不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此时两线作战的压力,反而还是最小的。

所以,总的来说,在1941年攻打苏联,对于当时的德国乃是最好的战略选择,或者说是当时德国唯一可选择的余地。既然战胜英国无望,那就需要从其他地方寻找突破口,而苏联无疑就是最佳选项。

简单点讲就是,德国当时必须要打苏联,而且晚打不如早打。

虽说后面打输了,但是这个战略没有问题。如果不是苏联的意志过于坚韧,德国可能就成功了,那么后果可就不堪想象了。这也是为何在二战历史上,苏联会被称为是中流砥柱。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完全是军事战略的考虑,而且也不能说希特勒是错误的。

其实二战大体是一战的翻版。

一战德国有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这两个主要的盟友。

而敌人则是英法俄美。

客观来说,英法俄美的总实力,大大强于德奥意,最终德国也因此战败投降。

到了二战,德国人得到了一个新盟友,日本。但是,之前相当强大的盟友奥匈帝国却垮台了。

就轴心国来说,实力相对于一战没有大幅度的增强。

所以,轴心国此次作战几乎是必败的。

只要敌人结成联盟,并且参加战争,德国的最终结果肯定是战败投降。

所以,希特勒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取胜。

首先,希特勒同苏联达成协议,几乎等于是盟友了。

希特勒明白,斯大林的野心很大,希望等到资本主义国家火拼以后,自己再坐收渔人之利。

希特勒很快发动波兰战役,因为波兰是英法的亲密盟友,又在德国的东面。

为了和英法决战,希特勒必须首先消灭波兰。

于是,德国和苏联联手,两线夹击波兰,2周内击溃波兰百万大军,随后瓜分了波兰的领土。



波兰战役结束后,希特勒认为苏联和美国尚且没有要迅速参战的意图,可以利用这个有利的机会。

于是,他决定闪击法国,采用了曼施坦因的镰刀闪击方案,绕过马奇诺防线,4周内打垮了法国。

这本身就是军事上最为辉煌的胜利。

要知道,一战由于施里芬计划失败,德国在法国北部转战了数年之久,最终在持久战中亡国。

而横扫法国以及北欧三国、低地国家荷比卢以后,希特勒又争取了南欧的西班牙、东欧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加入,由此欧洲大陆的敌人,只剩下巴尔干地区的南斯拉夫以及希腊了。


本来希特勒并没有准备迅速攻打南斯拉夫和希腊,因为意义并不大。

至于而是准备尽快攻击苏联。

当时苏联尚且处于大清洗的混乱中,军队战斗力降到最低。

但由于猪队友的影响,德军被迫介入南斯拉夫和希腊的战争,到1941年5月才彻底获胜。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入侵苏联的行动。

而对英国的不列颠空战,其实影响有限,因为当时英国没有反登陆欧洲大陆的实力。

那么,为什么希特勒会在1941年6月22日入侵苏联呢?

其实就是一个军事战略的问题。

希特勒很清楚,美国或早或迟都会参战,而苏联或早或迟,也会加入同盟国。

当时苏联的工业力量和德国相差不大,同英国也是在一个水平线上,日本和意大利则差了一大截。

也就是说,苏联和英国结盟,大体和德日差不多。

然而,美国参战以后,一个国家就可以超过德意日工业实力总和。

所以,只要美国参战,德国就必败。

而已苏联的为人,必然会选择强大的联盟加入,也就是和美国英国站在一起,对德国痛打落水狗。

那么,德国唯一的胜利可能,就是赶在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介入战争之前,首先一举打垮苏联。

如果苏联垮了,德国在欧洲大陆就彻底消除了敌人,只剩下一个远隔海峡的英国。

德国强大的陆军,可以强力固守欧洲大陆,不需要两线作战,专心对付英美。

这样一来,德国或许有机会在若干战役重创英美军队,迫使他们谈判。

虽然这种可能性较小,但是唯一败中取胜的办法。


所以,希特勒必然要向苏联进攻,不然就只能退出所有到嘴的肥肉。

因为只要美苏加入同盟国,轴心国就根本不是对手。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喜欢的可以关注哦!

今天就德国进攻苏联的问题上,简单发表自己的见解,欢迎批评指正。

首先,希特勒放眼世界,苏联是唯一可以下手的目标。当时的欧洲大陆已经被希特勒踩在脚下,大英国帝国萎缩在大不列颠岛上瑟瑟发抖,庞大的英国海军保卫本土尚且不足,根本无力进攻欧洲大陆;遥远美洲大陆上的美利坚自顾自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根本无意干涉欧洲大陆上的战事;此时的苏联刚刚经过大清洗,无论是军事指挥系统还是内政系统都无比的混乱,大量有实战经验的军官和士兵被处决,入侵芬兰这样的小国都折戟百万。相对弱小的德国海军无法取得海面上的优势,只能放几艘潜艇打打英国的后勤补给线,强大的德国陆空军只能放到东欧大平原试图吃掉美味多汁的苏联。

其次,日耳曼民族对斯拉夫民族长久的恩怨,促使德国攻打苏联。以日耳曼人为主体建立起来的西欧各国对斯拉夫民族固有的成见和仇恨,使希特勒能够拉起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甚至很多被德国入侵和吞并的国家,都有大量的国民参加到德国对苏联的入侵中。可以说德国对苏联的入侵是顺应西欧大多数国家民心的,如果最终希特勒取得了对苏战争的胜利,那么其获得声望足够把整个欧洲合并成一个国家。

第三,如果对苏联放任不管,将使德国腹背受敌。在德国巴巴罗萨行动发动之际,苏联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对德军事准备。放着一个朝气蓬勃的,无论在人口、领土面积、矿产资源和工业规模都远超自己的国家在身边不管,是任何一个有脑子的国家领导人所不能作岀的决定。如果费尽全力去捉一只钻进洞里的胆战心惊的小狐狸,而忘却了身后膘肥体壮的北极熊,付出的代价将是惨重的。

第五,资本主义国家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深刻恐惧,促使德国下定决心入侵苏联。德国与英法的战争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世界主导权的争夺,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使欧洲各国对苏联怀有深刻的恐惧,尤其是苏联在沙俄留下的烂摊子上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对欧洲列强国力的超越,更加深了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阶级的恐惧。自认为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领导者的希特勒,责无旁贷的将苏联列为最紧要的敌人,积极动员手中所有的力量,力图一战而胜。

第六,石油资源的匮乏,迫使希特勒铤而走险。德国是一个贫油国家,而由于英国海上的封锁和层层阻击,使德国有限的石油捉襟见肘。眼看中东丰富石油资源而不可得,只好把目光放到苏联的外高加索产油区,只要获得足够的石油,破解困扰德国海空军力量最后一道枷锁,依靠德国的工业能力就能迫使英国投降并与美溝和,从而成为世界霸主。

最后,入侵苏联的根源是欧洲的宿命。欧洲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罗马之后。西罗马的继承者查理大帝建立了法兰克王国,但他的三个儿子(有说是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签订的《凡尔登条约》分别建立三个国家,也就是德法意三国的前身(英国是法国贵族自行开拓的领土,只不过后来独立了)。东罗马也就是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消灭后,一位公主远嫁莫斯科公国,也就是说后来苏联的前身沙俄帝国继承了东罗马的衣钵。历代的欧洲豪强只要实力达到冠绝欧洲,都会走上武力统一欧洲的路线,在希特勒之前拿破仑是最接近实现这个目标的人,可惜兵败莫斯科城下。因为欧洲人心中的欧洲是罗马帝国时的欧洲,只有将分裂岀去的东罗马传承重新收回来,才算是完整的欧洲。




二战初期的德国还是非常强大的,其使用的“闪电战”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是当年德国人在英国没有被完全攻克的情况下,又突然发起了对苏联的战争,最终导致自己功亏一篑了。

丘吉尔视察被德国人轰炸后的伦敦

难道德国人就不知道:先彻底摆平英国,然后再去突袭苏联,这样不就可以专心致志的攻打苏联了吗?很多人认为,希特勒在二战中犯了一个两线作战的严重错误,才导致德国最终失败的。可是当时的情况和我们事后观察的情况,也许不太一样……

我们一起来分析两个问题:一是,二战初期的德国为什么没有彻底让英国投降呢?二是,在英国还没有投降的时候,为什么德国又要跑去突袭苏联呢?

德国在二战初期就碰到了一个“硬汉”——英国

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的兵力,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采用的就是德国人最经典的战略——闪电战。波兰人虽然经过了激烈的抵抗,可是最终还是被德国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拉开了大幕……

二战一开始的时候,德国人可谓是:攻无不克的状态。从1940年开始,德国人把“闪电战”发挥到了极致,4月9日攻击丹麦和挪威,5月10日迅速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

敦刻尔克大撤退

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1940年5月份的时候,英、法联军就不敌德军,二战史上最著名的败退就发生在此时——敦刻尔克大撤退。

法国在二战中表现特别的差,德国人只用了几十天的进攻,法国人就彻底投降了——1940年6月22日,法国宣布投降。

此时德国人在欧洲的目标只剩下两个大国:英国和苏联了。德国人当时为了迷惑苏联跟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其实彼此心里都清楚:这就是暂时骗人的勾当而已。

当时希特勒和大家想象的一样——先攻下英伦三岛再说,这样就可以全心全意的攻打苏联,进而雄霸欧洲了。于是乎,希特勒发动了《海狮计划》,准备先干掉英国。

可是计划归计划、现实归现实——德国人当时并不能快速的占领英国。没办法,德国和英国之间隔了一条海峡——英吉利海峡,德国人再厉害也不能游泳过去占领英国的。

我们来看看:德国当时为啥不能彻底占领英国呢?

1、大家现在都感觉二战时候的德国非常的强大,其实当年的英国也不弱。由于二战时德国锋芒毕露,所以给大家造成了英国很弱小的感觉。大家不要忘了,当年的英国可是号称“日不落”帝国的。

2、德国人最强大的是陆军,其次是空军。可是当时德国和英国之间有海峡相隔,德国最大的优势陆军“闪电战”也就没啥用了。当年英国海军的整体实力应该是在德国之上的,所以德国人没有信心用海军去登陆英国,才搞了战略轰炸的策略。

英德不列颠空战

3、大家都知道:后来希特勒采取了对英国进行战略轰炸的措施来逼迫英国投降。可是英军的雷达和空军水平并不比德国差多少,有时候居然能够以少胜多。

举个例子:有一次,骄傲的德国人派遣了二百余架轰炸机,并有六百架战斗机协防,打算给英国致命一击。反观英军,仅出动了三百余架战斗机,在更加先进雷达的帮助下,英国空军居然以二十六架战斗机的损失击落了德国近二百架战机,损失惨重的德国空军不得不选择撤退。

罗斯福和丘吉尔

4、英国首相丘吉尔当年的抵抗意志是异常坚定的,这样整个英国面对德国的侵略,表现出了巨大的战斗意志力。

后来随着美国的参战、大量美援的到来,德国彻底占领英国也就根本不可能了。大家应该知道,二战中美国一共援助了盟军500亿美元,英国一家就得到了300亿美元以上的援助。

德国突袭苏联

为什么德国人在没有完全搞定英国的情况下,又去攻打苏联呢?这不是典型的两线作战,德国人是不是傻呢?

1941年6月22日,德国人单方面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起了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进攻——《巴巴罗莎》计划。

这一天,希特勒出动了550万大军、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从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关于苏、德大战我就不多说了,有兴趣可以看我前面的文章。总之就是,德国人一开始势如破竹、苏联人一开始兵败如山倒。最后苏联人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终于稳住了阵脚,然后开始了局部的反击……

我们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希特勒在没有完全攻下英国的时候,又要跑去攻打苏联呢?我来简单的分析一下原因吧:

1、尽管当时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可是对于两个强人:斯大林和希特勒来说,这就是一张废纸而已。苏联当时也没有闲着,1940年早些时候,苏联就派出侦察机在欧洲地区加强了活动。

更早的时候,苏联方面其实也有踏平欧洲的想法和试探行动。当时的希特勒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对于希特勒来说,还不如来个突袭,要不然苏联也有突袭德国的可能。

2、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析,希特勒早就看苏联不顺眼了。话说回来,希特勒去进攻苏联在国内也没有任何阻力,毕竟当年他上台的时候就是打着意识形态的旗号。

大家现在应该知道,不同的意识形态应该是很难共存的,例如:二战后的东、西方争霸的故事。

3、希特勒当时攻打英国的“海狮计划”出师不利,他当时已经知道:用战略轰炸是不可能让英国彻底投降的。希特勒当时认为:攻占了苏联以后,英国就彻底地孤立了,到那时英国也就会乖乖地投降了。

4、希特勒当时简直是自信心暴崩了,以为只要是打陆地战的话,德军一定是“天下无敌”的。德国当时号称:三个月就可以灭亡苏联。一个无比自信的人,往往双眼是看不到事实情况的,大家都懂得。

总之,德国在没有完全占领英国的情况下又去攻打了苏联,结果造成了自己被动的两线作战,最终的结果就是:希特勒自杀、柏林被无情的占领和瓜分了。

最后我想说,随着日本空袭了珍珠港和美国人加入了反法西斯阵营以后,德、日法西斯最后的命运已经早就决定了——彻底失败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0

标签:苏联   作战   德国   英法   斯大林   希特勒   波兰   英吉利海峡   帝国   法国   欧洲   英国   美国   德国人   战争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