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个猪肉都要被“卡脖子”?进口猪席卷中国,本土猪哪去了?

说到“卡脖子”,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芯片,因为芯片诞生于美国,而且它本身就是一个门槛相当高的行业,举个例子,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就集成了100多亿个晶体管,一个出现了问题,这个芯片就是失败品,所以芯片被卡脖子是有技术性问题的。

但是,你可能没想到我们几乎天天吃的猪肉也被“卡脖子”了,我国有超过80%的种猪来自于进口。那么,问题来了,作为拥有着超过4.5亿头猪存栏量的我国,为何会被“卡脖子”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从遍地开花到被“卡脖子”的猪

猪是人类第四种成功驯化的动物,在猪被驯化前,人只驯化了狗、绵羊和山羊,而猪作为一种杂食性动物,什么都吃,长得还快,所以在人类驯化了猪之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早期人类吃肉的问题。

从考古和基因研究的证据来看,家猪有两个驯化分支,第一个发生在距今约9000年前的土耳其,第二个则是发生在距今约8500年前的我国(贾湖遗址、磁山遗址、跨湖桥遗址都发生了家猪的骨骼),也就是说在亚洲,中华先民是最早将欧亚野猪驯化为家猪的。

作为家猪最早诞生的地区之一,我国拥有着接近万年的养猪史,而且猪以其强大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以及不挑食的能力,成功征服了我国南北地区的人民,逐渐的成为了饲养量最大的家畜,没有之一。

虽然如今猪在家畜中的养殖量也是最大的,但是与之前已经有很大的区别了,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前的猪是家家户户必养的家畜,而如今的猪基本上都在养殖场中,从分散到集中

导致这种格局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是环境问题、猪肉的健康问题,环境问题是一些专家提出散户养缺乏科学的管理,大量的囤积猪粪便会对地下水有一定的污染,而猪肉健康问题也是一些人提出散户养会给猪喂一些吃剩的饭菜、甚至是刷锅水,这就导致了“泔水猪”的出现,而这种猪肉是不利于人健康的。

以前家里养过猪的小伙伴都知道,通常家里会养老母猪,因为它能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一年生2窝小猪,一窝平均在10只以上,这都是钱啊),需要母猪繁殖时会联系有种猪的人带着种猪前来繁殖,似乎完全没有种猪被卡脖子的问题,但如今不同了,我国的种猪大部分是靠进口的,这就是卡脖子的地方。

吃个猪肉为何会被“卡脖子”?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进口种猪数量为2.79万头,其中有超过90%来自于丹麦、美国和法国,也就是说我国的种猪基本上是靠进口,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呢?这就与如今养猪的方式有关了。

在以前,家家户户都养猪,种猪也比较多,所以无需进口,但是如今都是规模化养殖,规模化养殖需要面对几个问题:第一,规模化养殖必须要计算回本周期,就需要猪的出栏时间缩短;第二,想要卖得好,猪肉的瘦肉比就要增加;第三,想要提高投入产出比,就得让猪吃同样的东西,长得更大。

我们以前自己家养的猪,最快也得一年才能杀,而如今商品猪出栏只需要6个月左右,比以前至少缩短了一半以上的饲养周期,但是饲养周期短,会出现一个问题:肥肉多,瘦肉少,所以这个问题同样要解决。

此时问题就出现了,想要这种猪就得人工多代培育,而我国养殖基数大,即使有本土的种猪,也会面对一个“退化”的问题,而国外的猪虽然也是家猪,但是不同生长环境和人工选育下,它们具有基因和免疫系统上的明显优势,这样就能让商品猪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举个例子,2021年引入的2.79万头种猪,可扩繁100万头左右父母代母猪。

这些被引入的种猪会与我国的核心家猪种群繁殖,避免因为核心种群近交发生一些基因上的缺陷,扩充了核心种群,再与曾祖代的猪进行繁殖,逐渐的增加商品代生猪的数量,这样在我国如此大的消费量下,才能保证核心种群的数量稳定,基因稳定,从而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猪肉,同时也会让养殖户更愿意去饲养。

如何摆脱“卡脖子”?

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种猪的市场超过了800亿元,这无疑是一块大蛋糕,而这块蛋糕基本上被国外分割完,但想要摆脱这个困境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关键还是我国本土的企业要加把劲,成立一些专业的化育部门,逐渐的健全自繁自养体系,这样才能逐步的将蛋糕在国内消化掉。

因此,我国种猪大部分靠进口是因为我国的核心猪种群数量相对较少,如果持续的多代繁殖就会导致基因缺陷越来越严重,所以才不得已从国外去引入种猪,来扩充核心猪群,进而扩充商品猪的基因库。

当然,这种窘境其实与规模化养殖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养殖户要吃得少,长得快,瘦肉多、少生病的猪,而国外供应的种猪就有这样的基因优势,所以,未来想要打破这个局面要在种猪基因多样性上下功夫。




为什么这你心里真没一点数?现在很多事你看透别说透,说透自己找罪受。识时务者为俊杰,往往祸从口出,知道不?




吃不到猪肉了,才想到要讨论一下养猪问题。实际上,今天所要讨论的问题,是此消彼长的问题。为什么要进口外国猪肉?肯定是中国猪肉不足以供应整个市场了,才给外国猪肉有乘可击。只要进口猪肉能售出去,进口商就会进口猪肉。何况进口猪肉,还会換些咱们商品的出口。

进口猪肉席卷中国(也有奌夸张),本土猪哪去了?决不是猪长大了,集体出逃了,也不是养殖场老板将猪赶进海里了,可能是仔猪就沒出生,。请想想以前,全民养猪,就连城市市民也有自己养上一头猪的。所以,充足的标猪供应链多,形成猪肉价格超低,如此一来,我们还要出口猪肉,怎么会有进口猪肉?

由于错误的政策,打击了个人养猪的积极性,使养猪业全部集中化。养猪老板肯定要追求利润了,一旦利润达不到目的,就会减少养猪量,直接淘汰老母猪。缺少了农村私人养猪这个缓冲区,不定哪时,就会使猪肉供应不足,这样,进口猪肉应声而来!

好在现在一旦猪肉供应不足,就有牛、羊、鸡、鱼来补充,就是有猪肉卡脖子加时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了。




只要大多数农村人不养猪了,你就很难吃到好吃的中国猪肉了。因为国内那些规模化养猪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大家还记得小时候吗?那个年代农村人普遍养猪,而且养的都是本地的土猪,猪肉特别好吃,有的人家一年出栏两头,所以在那个年代,猪肉并不是稀缺品,虽然那个年代大家都没有钱,但是家家户户养猪,所以一年到头还是能吃上猪肉的。

那个年代,中国有七八亿的农民,如果有四分之一的人养猪,一个家庭按照1.5头计算的话,一年也有3亿头猪,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有统计现如今我们国家每年消耗6亿头猪,如今这6亿头猪大多数都是养殖场提供的,如果曾今的那些农民都继续养猪,我们国家怎么会进口猪?进口的猪又是些什么猪?从这几年的速成鸡,速成鸭不难发现端倪。为了解决市场需求,获取更多的利润,很多养殖企业都开始动脑筋,其目的无非就是降低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但是这样养殖出来的猪远远没有过去农村人自己养的猪好吃。

所以这些年很多农村人都反应,买的猪肉再也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了,一切都市场化了,市场的最终目的就是追着利润,当农民不再养猪了,资本的力量就更加疯狂了。




以前中国还有很多散养的家猪是本地猪,有花色的,有两头乌,有黑色的。家猪都是一年养一茬,养的时间相对很长,猪肉就比较好吃。原来中国的猪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个子小,生长缓慢,产量很低。

现在应该说猪场养的猪全部都是“洋”猪,就是那种个子高高大大,全身白色毛的猪,本地黑猪根本没有猪场会去养,因为那些猪产量太低了,会赔本。

以前我在农村的时候,我家里就是养母猪的,母猪一年产两次仔,每次都有十来个小猪,40几年前都已经有“洋”猪了,那时候经常是采取杂交的办法,提高猪的品质,也就是提高猪的重量,让猪能够更好更快的生长。

所谓卡脖子,就是国外种猪引进的问题,每年都要引进大量的种猪,防止猪群退化,其实就是血统的问题,国外进行选种配种,甚至基因人工干预,让种族达到最优状态。应该说,这些种猪都是有知识产权的,每年都需要去购买,而不能够自己培育,自己培育就侵犯了人家的知识产权。

哪一天,中国能生产出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高产能高品质的猪?只有到那个时候才不会被别人卡脖子。

现在要引起重视的是,不光是猪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其他粮食种子问题,如果中国粮食种子被国外控制,那就真正威胁到中国的粮食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猪肉   中国   目的   种猪   种群   家畜   家家户户   母猪   基因   本土   芯片   利润   核心   国外   农村   我国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