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李自成是中国明末清初的一位重要农民起义领袖,他在崇祯年间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明朝政权,建立了大西国。然而,他的政权并没有持续太久,最终被清朝军队所灭。

在我看来,李自成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是缺乏领导能力和长远眼光。虽然他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但他却缺乏管理和组织能力。大西国的初创阶段他只是采用了"以战养战"的策略,得到了一定的胜利,但他却没有更进一步的计划,也没有组织起团队来建设国家。这种短视的管理方式最终导致了他政权的分崩离析。

此外,李自成也没有能力在政治上取得足够的支持和信任。他的政权虽然号称是为了民族大义而起,但是在治理中,他缺乏对各个民族和地区的照顾,导致了不少的民族反抗。同时,他也没有能力与其他官员和将领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关系,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这也极大的削弱了他的统治能力。

综合来看,李自成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是缺乏领导能力和长远眼光,同时缺乏政治的才能和人才储备,以至于他最后被清朝打败。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他的起义改变了历史进程,为中国历史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以后的政治革命奠定了基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对比朱元璋,就知道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第一,没有建立自己的稳固根据地。

朱元璋起家的时候,实力比李自成要弱小得多。

李自成率领几十万大军,纵横陕西的时候,朱元璋只有2万多民兵。

然而,李自成后来的百万大军,遇到满清一次决战失败,就灰飞烟灭,彻底崩溃。

朱元璋却利用这区区2万人,最终养成了百万精兵,夺取了天下。

两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朱元璋将建立根据地,作为头等大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的部队每到一地,除了击溃敌人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根据地:安抚民众,恢复社会秩序,建立自己的行政管理组织。

大家不要小瞧这个建立根据地,这可是一个聚宝盆!

有了根据地以后,朱元璋就有稳定的税收、兵员和补给,可以不断补充,也可以发展壮大。

我们别的不谈,就谈谈粮食供应方面。

朱元璋建立根据地以后,非常重视安抚农民继续种地,同时收缴粮食用于军用。

除了动员百姓进行生产外,朱元璋还决定推行屯田法,大力开展军队屯田,任命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用使,负责兴修水利,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几年工夫,到处兴屯,府库充盈,军粮充足。

大家不要小瞧军粮充足这一条,在乱世比什么都重要。无数强悍军队因为缺乏军粮,最终彻底崩溃。而有了粮食才有大量的老百姓,才有更稳定的税收和兵源,可以壮大自己的实力。

朱元璋征服天下时期,因为建立了稳定的根据地,基本没有担心过粮食问题,军粮始终都有保证。

李自成就恰好相反。为什么李自成的军队要不断地四处游动?为什么会成为流寇?

这同粮食不足有很大关系。李自成并没有建立稳定的根据地,也就是说他没有稳定的粮食供应。

为了维持几十万大军的吃饭问题?李自成只能四处劫掠攻打。他每攻破一地,就将这里的粮食金银全部掠走,以维持军队的生存。

当然,这是竭泽而渔的方法。被劫掠过得地区,不但如同蝗虫肆虐的田地难以再次使用,更重要的是还会对李自成军队极为恼怒仇恨,转而敌对状态。

后来李自成在一片石被满清击败,损失不过几万人。由于满清不断追击,李自成军队无法四处劫掠获得补给,也无法补充兵员,越打越少,越打越美粮食,很快就崩溃散伙了。

第二,李自成没有一个高级智囊团队。

一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即便如朱元璋这种极为厉害的政治家、军事家,也只是擅长自己领域的部分东西。

所以,建立一个优秀的智囊团队,对于任何一个军政势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朱元璋为例,他还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知识分子,朱元璋在应天还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他们。这些人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可以这么说,没有刘伯温、李善长、陶安、朱升等等几十个高级智囊人物,朱元璋未必能够成功。

虽然最终决策者是朱元璋,但具体献计和制定军政策略的都是这些谋士。

可以说,打下江山的功劳,谋士们占了一半。

遗憾的是,李自成并没有出色的智囊团队。他手下的谋士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人,同朱元璋的谋士相比,差距很大。

牛金星等人都属于社会边缘知识分子,比如牛金星、李岩虽是举人,都是犯罪或者被诬陷入狱后,不得已投靠李自成。宋献策干脆是个江湖术士。

换句话说,当时社会精英知识分子并没有加入李自成麾下。为啥?

这同李自成是流寇,声名狼藉有很大关系。李自成部下有很多盗贼,在劫掠乡间时有奸淫滥杀行为。中国的知识分子认为这是土匪,不可能同这种人合作或者效力。

说起来,李自成身边倒是有一些经历过大战役的战将,可惜智囊团队水平太低,导致他出现很多重大决策失误,比如擅自北上讨伐吴三桂等等。

第三,只会打仗不懂政治和外交的蛮干。

大家注意,朱元璋起家的时候其实相当弱小,身边就有很多比他厉害的军阀:朱元璋建立以南京为中心的根据地,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

以当时朱元璋的实力,连陈友谅都打不过,更别说被其他人群殴了。

然而,朱元璋巧妙的使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外交,尽量弱化敌人。

在朱元璋对付某一个敌人时,用尽各种手段不让敌人联合起来。最终,这些军阀被朱元璋各个击破。

以张士诚为例,实力仅仅比朱元璋弱一些。当时陈友谅和朱元璋决战,接连派使者要求张士诚联盟,许诺夺取的朱元璋领土会一分为二。

但由于朱元璋利用各种外交和政治手段游说张士诚,还收买张士诚的亲信说瞎话,最终完全破坏了这个联盟。

直到陈友谅被消灭,张士诚始终袖手旁观。

要知道,当时朱元璋差点被陈友谅打败,如果此时张士诚出兵,老朱恐怕就要亡国了。

相比朱元璋的尽量分化瓦解敌人,李自成基本就是胡打乱冲的蛮干。

李自成其实没有盟友,同张献忠也只是有过短期合作。

在李自成攻陷北京以后,当时全国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军政势力,但最大的敌人应该是关外的满清。

当年朱元璋选择先打陈友谅,再去对付其他军阀,这是因为陈友谅杀死大哥,篡夺位子,赏罚不明,民心浮动,军事实力其实不如朱元璋。

朱元璋有把握打败陈友谅,才会选择稳住张士诚等人,先同陈友谅决战。

但满清的实力不但远远超过吴三桂,也比李自成要强得多,当时的李自成根本就不可能打赢满清。

这种情况下,如果是朱元璋肯定会千方百计稳住满清,借机消灭国内其他军阀,先完成国内的统一,这就是“攘外必先安内”。

李自成却反其道而行之,莫名其妙的带领部分主力,跑去同满清决战,结果在一片石惨败,随后连续溃败无法收拾局势。

而一片石战役时,李自成的兵力,尚且没有吴三桂加上满清的兵力要多,这不是开玩笑吗?

实际上,如果李自成能够联络吴三桂,设法将满清暂时阻挡在河北山东一线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当时南明政权已经不构成什么危险,李自成用不了多少力气就可以消灭他们,张献忠也不是对手,可以短期内统一全国。

此时只要李自成建立了稳定的根据地,有了经济和人口的绝对优势,还是完全可以对付满清的。

而李自成违背基本军政常识的胡来,导致他从顶峰到被杀,仅仅1年时间。

第四,李自成没有得到民心。

李自成的杀官造反,在经历小冰河几十年的明末,是有一定号召力的。

毕竟当时北方严重饥荒,老百姓横竖是饿死,还不如起来拼命多活几天。

但是,李自成军队的劫掠手段,却大大丧失了民心。

朱元璋之所以得到天下,非常重要的是得到人民的支持。

朱元璋制定了很多安抚老百姓的政策:每攻占一地,朱元璋就重申军纪,严禁掳掠,有个别兵士犯禁,立即处死,因此,朱元璋的军队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朱元璋为了抚恤老百姓,甚至利用屯田方式减少军粮的征收,避免人民挨饿。为了积粮,朱元璋明令禁酒,但是其手下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与别人违法犯禁,私自酿酒获利,朱元璋知道后,下令杀了胡三舍。有人进谏说胡大海此时正在攻打绍兴,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放了胡三舍。朱元璋大怒,坚决严明军纪,于是自己动手将胡三舍杀掉。

由于朱元璋控制地区比较安宁,老百姓都拥护他的统治。

而陈友谅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统治地区横征暴敛,强行抓民当兵,搞得民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所以陈友谅和朱元璋开战以后,陈友谅控制区的老百姓并不支持陈军,反而支持明军。

而李自成就差劲了,虽然制定了所谓不杀人不奸淫的政策,只是流于形式。

大家看看李自成部队占领北京后,如何奸淫掳掠就知道了。

彭孙贻的《平寇志》第9卷记载,“自成与刘、李诸贼分宫嫔各三十人,牛、宋诸贼臣亦各数人”、“刘宗敏、李过、田见秀等归所据第,呼莲子胡同优伶、娈童各数十,分佐酒,高踞几上,环而歌舞。喜则劳以大钱,怒即杀之。诸伶含泪而歌,或犯闯字,手斩其头,血流筵上”农民军的兵卒闯入居民家中,“责男子饲马,妇女执黉、供酒浆,搜索银钱,发屋掘地不已。女年十二三、妇年五十皆不免。……奸污妇女,三五朋淫,去来无定。(女人从十二三岁到五十岁,都不能逃过奸污。侮辱妇女时还是三五人一起作恶,随时入户施暴)”、“遇贼兵过,先掠民间妇女供应,稍或不足,兵即以刀背乱下,伪官苦不可言。美者掳去,恶者弃下,仍命本官云:‘留待后来者用’。妇女供役之苦如此。偷生者少,虽死节者不得清洁耳。(被侮辱妇女大多自杀,但即便自杀也不能洗清死前被强奸轮奸的屈辱)”

 计六奇的《明季北略》第20卷记载,“士卒进居民宅,先曰借锅’,少焉,曰借床眠;顷之,曰借汝妻女姊妹作伴。藏匿者,押男子遍搜,不得不止。爱则搂置马上,……不从则死,从而不当意者亦死(抗拒强奸的妇女会被杀,但即便不敢抵抗却没有让强奸犯满意的妇女,也难逃一死);一人不堪众嬲者亦死。安福胡同一夜妇女死者三百七十余人。降官妻妾俱不能免。”

看看,这同土匪又有什么区别?这样一支军队,这样一个政权,能够得到民心吗?

如果人民不支持你,你靠什么站得住脚?

说来说去,李自成就是一个流寇头子罢了,是杀死了妻子和奸夫的杀人逃犯,本来恐怕也没有大的追求。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失误很多,比如:一,错杀李岩,重用牛金星。二,轻信张献忠。三,军纪涣散,军队没有正规化。四,缺乏信仰,不知道起义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五,军权不集中等等,但最大的失误就是目标不明确,当农民起义军已经包围北京后,李自成不是想如何得天下,给明王朝最后致命一击,相反却给崇祯皇帝去了一封信,大致意思是起义军无意推翻朝廷改朝换代,只要崇祯封他西北王并保留军队,就即刻撤军回西安,同时,他还愿意帮助朝廷镇压其他起义军。没想到这封近似祈求封王的要求被更奇葩的崇祯严词拒绝了,闯王恼羞成怒,旋即攻城,崇祯自缢身亡,明王朝覆灭。

李自成就不要说他最大的失误在哪里了,应该说他之所以能有所建树,一是明末可见杂税太多,地方官员层层加码,导致名不聊生,起义军越打越多,越战越强。二,关外努尔哈赤牵制明朝主要精力,主力部队都在和清军作战。否则,孙传庭,洪承畴,袁崇焕,吴三桂,他哪一个能打过?




骄傲放纵,军纪不严。

进入北京城后,轻敌思想严重,导致狼狈逃命,在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所杀!




为了成功,奋斗了15年。走向失败,仅用了42天。

李自成的主要失误只有一个,而这个失误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1、李自成进入北京只待了42天


李自成,著名的农民起义的领袖。

在他的带领下,于1644年颠覆了大明朝,让崇祯只能在煤山上自缢而死。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百姓夹道欢迎,因为传说中的李自成英明神武,推翻腐朽的大明王朝实在是民心所向。

起初,李自成的表现是非常不错的,他本人也下令了:

敢有伤人,以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

这个约法三章很好,让北京城秩序一切如常,店铺正常经营。

如此的表现,让百姓有种错觉:好像大明还在,就是换了个皇帝而已!

百姓们放心了,盘算着以后的美好日子。可是,变化突如其来。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的部队进了北京城,三月二十七日,开始了一项重要的操作:要钱!

这些农民大兄弟,起初针对的就是官员、富绅,并制定了数额。

如果达不到数额怎么办?

简单,就两个字“抄家”。如果抄家也达不到,那怎么办?

上刑法。

如此一来,京城秩序开始乱了,因为有些事情不好界定,勒索钱财的官员,最低级别是多少?富绅都是哪些人?

所以,很快,无论是大官、小官,灾难全来了;无论是大老板,小店主,勒索也躲不掉。

有钱了,当大爷了,这些人开始吃好的,用好的。

俗话说得好,饭饱了思那个什么……,很快,起义军中胆大妄为的越来越多,有些女子的悲哀命运也开始了。

京城吴家,是吴三桂的大本营,也未能逃脱被勒索的命运,并且,吴三桂的父亲、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扣押(又说是霸占)。此事,吴三桂前期并不知情。

李自成软硬兼施,想要招降吴三桂。

面对此景此景,吴三桂犹豫了,打不过李自成,也干不过多尔衮,总得选一个。

最后,他想投降李自成的大顺。

但回京途中,吴三桂得知一大噩耗,父亲被拷打劫掠,爱妾被欺负,于是吴三桂怒发冲冠,拒绝投降了。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带人征伐吴三桂。

吴三桂一边假装认怂,要议和投降,一边和多尔衮悄悄联系,让其速速派兵过来。

李自成还是轻敌了,上了吴三桂的套,在吴三桂和多尔衮的合作下,在一片石战役中,李自成先胜后败,就此退回北京城。

回去后的李自成,匆忙间在四月二十九办了登基大典,并杀了吴三桂一家三十四口人。

四月三十日,李自成退出了北京城,前后仅仅42天。

退出之际,李自成还纵容手下纵火行凶,如此李自成让百姓彻底失望了,菜叶子、臭鸡蛋没少招呼撤退的李自成军队。

到这一刻,李自成将所有的失败怪罪于吴三桂。

其实,李自成进了北京城后,出现一个巨大的失误。

2、李自成最大的失误:进了北京城后的约束不严



李自成前期的“创业过程”的表现出了极好的素质,韧劲足,够灵活,组织能力强。

但是,进了北京城后,李自成没有始终如一的坚持将“约束自己和军队”放在首位。

其实,刚开始,他也做了努力,进行了约法三章。

不过,那种自律的行为没约束几天,整个就集体翻车了。

李自成在北京城的约束不严,导致了走了下坡路,而约束不严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李自成放纵了自己。

李自成进入了京城,进入了皇宫,很快不能自己。

宫廷里的金碧辉煌,比起他曾经的东躲西藏,实在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

宫廷里的宫女,比起他见过的乡村妇女们漂亮了不知多少倍。

穷人最怕“一夜暴富”,因为他没有驾驭财富的能力,控制不住欲望。

李自成迷失了,迷失在纸醉金迷的温柔乡里。

很快,李自成将宠幸的宫女窦美仪封为妃子。

这李自成算是开了个坏头,做了个坏榜样。

二是,李自成放纵了刘宗敏等人。


李自成迷失了自己,却让下属们坚持过苦行僧的生活,这让大家怎么服气?

鉴于军费的紧张,刘宗敏在经过李自成的允许后,开始变本加厉地勒索钱财、抄家。

而底下的人们,都没受过高等教育,只知道上行下效,一个个开始为自己的口袋着想,多弄点钱,然后碰到顺眼的姑娘,悄悄地在某个地方做些霸王硬上弓的坏事。

就此,起义军成了“强盗”。

起义军本来是为老百姓说话的,现在只为自己的一己私欲为非作歹,很快,百姓们对李自成的队伍失望了。

民心就是这样,获得不容易,失去很容易,失去后再次获得难比登天,因为贴上了“坏人”的标签。

三是,李自成得罪了吴三桂。


李自成显然是忽略了一个事情,任由刘宗敏等人胡闹,将吴三桂一家抓了起来勒索钱财,还将陈圆圆抢了去。

李自成明明知道吴三桂的重要性,却拿吴三桂的家人做威胁。这让吴三桂如何投降?

正确的做法是:款待吴家人,让吴三桂家人说服吴三桂。

这要比李自成劝降吴三桂容易太多了。

错误对待吴三桂家人,这是李自成在北京城做的最大错事,堪称最大失误。


在北京城的42天,是李自成最为失败的42天,他放纵了自己,迷失了自己。他纵容了下属,失去了民心。他没有重视吴三桂的家人,得罪了吴三桂,这点尤其重要。

42天的功夫,李自成毁了15年的奋斗。

这就像一场足球赛,奋斗了89分钟,最后一分钟到了球门前,腿软了,无法完成临门一脚。

3、李自成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李自成失败的根源,有三个。

第一,李自成的队伍没有信仰,或者不能坚持信仰。

他们起初就是为了活着努力奋斗,为了穷苦百姓奋斗,后来,他们突然成功了,却放下了曾经奋斗的意义,变成了他们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

一个没有信仰的团队,注定不能长久。

一个没有坚持力的团队,不过是乌合之众,经不起任何的考验。

第二,李自成的领导班子不给力。

李自成手下第一号大将是刘宗敏,作战勇敢,但此人打铁出身,做事没有下限,北京城被搞得乌烟瘴气和他关系巨大,吴家人被拷掠勒索,都和刘宗敏有关。

此人忠诚没问题,做事实在粗糙了点。

高杰是李自成手下第二号大将,长得帅气,出轨李自成的老婆。也不是什么好鸟。

牛金星,一个举人,能力是有的,度量是狭窄的,让李自成早早称帝就是他撺掇的,因为他想要早早当丞相。

宋献策,一个算命的,本事是有的,但是地位在刘宗敏和牛金星之下,所以见到起义军在京城的所作所为,明知不对,却不能改变。

李岩,这是文武全才,举人出身。可是,最后死于牛金星的诬陷。

这样的团队,能打造好一个王朝?

扯淡!

第三,李自成没有“后勤大才”。

李自成的部队,在京城为何进行抢掠?因为做不到对百姓的秋毫无犯,他们也要吃饭,也要过日子。

所以,他们想到了从官员、富人身上搜刮,后来就搜刮的变样了。

我们看刘邦的成功,有个调度能力很强的萧何。我们看朱元璋的成功,有个把后勤杂事搞得清清楚楚的李善长。但是,李自成没有这么一个人才。

所以,当起义军钱少了,就只能想“抢”和“勒索”了,抢不到勒索不到,就开始抄家、用刑了。

说实话,进了北京城的李自成的部队,名义上是起义军,实际上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如此团队,焉能不败?



回到文章开头,李自成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应该是进了北京城后的表现:“约束不严”,迷失了自己,放纵了刘宗敏等人,得罪了吴三桂,就此失去了民心。

究其根源,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队伍没有信仰,二是领导班子搭配不行,三是没有后勤大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崇祯   北京城   京城   起义军   军粮   智囊   根据地   满清   民心   粮食   军队   妇女   团队   百姓   能力   财经   李自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