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老子为什么出函谷关,最后去了哪里?

老子出了函谷关,最后到底去了哪里?这事儿我最清楚了,请看官聚敛心神,睁大眼睛,竖起耳朵,且听我慢慢道来。

老子来人间走一趟,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时,便悠哉悠哉的骑着青牛望西而来,一路赏景观光,神清气爽,正想着没有白白到这人世间走一场:世人皆称自己为圣人,说明自己混得非常成功了。没想到函谷关已近在眼前了,青牛见关门紧闭,急得摇头摆尾哞哞直叫唤。

函谷关关令尹喜听见牛叫声,大喜过望,连鞋都穿反了便屁癫屁癫地开关恭迎老子。老子虽然知道尹喜这家伙心里的小九九,但毕竟人家是笑脸相迎,况且自己只有过了这一关,才能重新变为仙人。现在还是凡夫身体,所以只能与之虚与委蛇。

果然,等到酒足饭饱,尹喜便笑嘻嘻的“请”老子留下“墨宝”了。正是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更何况吃人嘴软,老子吃了他的饭喝了他的酒,总得留些东东下来吧?但看着尹喜别有居心却又装作恭恭敬敬的模样,着实令人可笑加可恨,行,你想戏弄老子?老子也戏弄你!

老子撸起袖子拎起笔,刷刷刷、刷刷刷一口气乱写了五千余字,把笔甩到关外。望着尹喜如获至宝的贪婪样儿,心里嘿嘿嘿直冷笑:我随便涂抹,让你们这些凡夫俗子“研究”去吧!

一到函谷关外,老子凡身一下变成了仙体,终于长吁口气:他奶奶的终于还原成了自己!放眼四顾,天地苍茫,该去哪儿?也已变成仙身的青牛未等老子提绳扬鞭,便脚踏祥云直奔昆仑山。

玉霄宫外守门迎客的小童子正倚在门框睡着了,口水一直流到脚底下都没有发觉。老子一时兴起,扯下根头发就去他鼻孔那儿撩着撩着。小童子终于被撩醒了,条件反射的猛然站起来,见是个握着根牛尾巴做的拂尘、长得干巴巴的白发老头,双手叉腰怒吼道:

哪个角落里蹦出来的老家伙敢来打扰我清修?这是什么地方?这是最为尊贵最为重要最为庄重的玉霄宫!识相的赶快走,要不然就……

老子见小屁孩那凶恶的可爱模样,正要再逗逗他,但二师弟元始天尊已率领一大帮弟子迎出来了。老子顿时兴味索然,勒紧牛绳就想走。元始天尊知道老子嫌自己这儿人太多又了无趣味,所以才急急要回自己老窝去,怕耽误了大事,赶忙左手扯住牛绳、右手指着南方说:

“师兄难得出来一趟,快去劝劝三弟吧,他思虑太多弄得头发都掉光了,再这样非要整出个疯魔病来不可!我想帮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哇,所以只能拜托师兄了。”

老子来到印度,果然见到三弟释迦牟尼正在菩提树下双手合十双眉紧锁苦思冥想,心想这小师弟也太过于愚顽了,屁大点事几十年都还没有整明白,这不是辱没了老师鸿钧老祖的声望了吗?罢、罢、罢,还是给他指点指点吧!心里想着,开口便唱出自己的招牌歌谣:

玄黄外兮拜明师,

混沌时兮任我为。

五行兮在吾掌握,

大道兮度进群迷。

清静兮修成金塔,

闲游兮曾出关西。

两手包罗天地外,

腹安五岳共须弥!

释迦牟尼艰难无比的睁开浮肿的双眼,见是大师兄到来,赶忙强撑病体站起来迎接,没成想端坐太久坐麻了身子,身子摇摇晃晃的,老子急忙伸出双手来扶住,却正好抓到三弟的耳垂上,因用力拉扯,扯得耳朵肿长起来了,再也收缩不回去!

老子耐着性子指点完三弟时,已经困得直打哈欠,于是提起缰绳,飞回比玉皇大帝居所还高千万倍的兜率宫去了,每天心情好时炼制丹药,心情不好时就呼呼睡大觉,再也没有踏出过兜率宫宫门!

友友肯定会问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蛙?因为昨晚老子在梦中亲口说滴鸭!




函谷,关名。“老子出函谷关”,即秦关。

秦(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市)南,是秦时的东关。东自崤山,西至潼津,深险如函,通名函谷。东汉.隗嚣将王元说嚣请以一丸泥东封函谷关,即此。

老子,即老聃。春秋.战国时楚苦县人。曾为周藏书室史官。

相传,其著《老子》(又名《道德经》)五千余言。《史记》有《老子传》。

那么,“圣人老子为啥出函关”?

这个古老的传说,还得从先秦诸子崇“道家”谈起:道家,古九流十家之一。《史记》一三〇.《太史公自序》释:“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汉书》.《艺文志》又释:“道家者流,……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可谓:“夫子自道也。”这也论证了,昔日“圣人出函关”的初衷。

至于,“老子最后去了哪里”?这又得说一说“紫气东来”的典故。

《史记》六三.《老子传》“莫知其所终”《索隐》引汉.刘向《列仙传》述:“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三二.《秋兴》之五曰:“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即用此事。

所谓“老子的消失”,就是圣人之道的“祭行道之神於国城之外也。”根据,老子所著《道德经》主自然无为,今本的上下篇,五千余字。世传本的汉.河上公与魏.王弼二家之注。及1973年12月马王堆汉墓所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和乙本等文献之考、道教所附会的黄、老,故尊奉老子,称为太上老君,亦称混元皇帝、太上老君。另,太x道、天x道都崇奉老子。于是乎,老子的地位愈来愈尊,其说也越来越怪诞。后来又有《太上老君开天经》的道经。也就是“青牛引踏,超凡仙境”的“升天精炼”传说。其实,遵循其道、自守自持的“经论”内涵与目标,最终归宿于老子“自然无为”的崇高思想境界之中。








谢谢邀请!老子出了函谷关,就不见了,最后去了哪里?后人就不知晓了。他留下了《道德经》这一部不朽之作,流传万世,这一道家唯物主义思想,是后世人治世的明灯。

老子去了哪里?老子没有死,他成了神仙,修炼去了,玉皇大帝张友仁身边的太上老君,就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李耳。




莺啼序 老子

文/范光永

春秋乱爭并起,看周朝衰没。圣人出、李耳降生,少年聪慧英杰。遇师好、勤修苦学,求知问道雄心决。叹人生坎坷,多难不改情结。

大道创新,喜遇孔子,看相谈亲切。圣人聚、儒道仙家,圣心创立有别。道无为、自然法则,儒仁义、修身重节。大道传,警世真言,奉为贤哲。

世间万物,道法自然,处世天地阔。典藏史、博览群简,丰富知识,大道初成,数年悟彻。踏关函谷,留文精妙,道家敬奉为经典,当细研、至理名言列。平和淡泊,无为而治春风,万民自由欢悦。

千年风雨,无数王朝,叹送迎明月。敬贤圣、情真意切。善念清心,道德经文,哲理妙绝。神州盛世,民风淳朴,脱贫致富创伟业,颂祥和、强国情怀烈。静思老子真言,领悟精华,取收有别。





千古之谜,历史悬案。相传老子写完《道德经》,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不知所踪。于是便有了如下传说,也就是老子最后去了哪里!

一,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西出函谷关的时候,他已经是位八十一岁的老人。耳闻西域古国有位得道圣人,名曰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摩尼。便去了古印度的尼泊尔的蓝毗尼,与这位小自己六岁的智者,探讨宇宙苍穹以及人生的真谛。

释迦摩尼对这位东方圣人礼遇有嘉,特别是听了他的《道经》和《德经》的论述,非常赞同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有许多地方与自己的主张不谋而合。

例如:老子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有异曲同工之妙。柔情与慈悲可以至刚至柔,大而言之,柔是宇宙之道,小而言之,柔是万物养生、持久、取胜、处优、高贵等一切资源的不二法门。

反过来,老子也非常赞叹释迦摩尼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的理念,相信因果定律的关系,无贪无嗔无痴的心性修为给予了肯定。

这一夜两位圣人谁也没有倦意,跌膝长谈直至黎明。应释迦摩尼的再三挽留,老子在蓝毗尼住了一个月后,向东行至天山飞升三十六重天。

二,老子骑青牛没有西去古印度,他出了函谷关以后,向南奔湖北武当山而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谁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年龄只能靠猜测而已。

老子在这里一面忙于耕种,一面讲经布道。从当初居住石洞做起,在三青弟子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地建立起了一座道观。据传说老子活了二百多岁,但是见过他人少之又少,神龙见首不见尾,许多的三青掌门人,只晓得祖师爷还活在世上,想知道他在什么地方,难于上青天。

三,老子西出函谷关后,正思维着何去何从时,迎面走来了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笑容可掬点指着青牛道:“来去复来,犹豫徘徊,无为之路,东海蓬莱。”

老子闻听此言,即刻茅塞顿开,毕竟他们都不是凡夫俗子,明眼人一点就透。看来我的归宿是在东海蓬莱仙岛,老子起手答揖致谢后,直奔东海蓬莱而去。

当然这些只是传说而已,我认为老子最后去了甘肃的青城山,从路线上来说合乎情理逻辑。西出函谷关后,老子一路向西行走,来到了青城山的地界,一下子被这儿的奇险俊秀的景色所吸引。在老子的心目中,这里才是他想要的尘世佳境,决计要在这里安度余生。

青城山天下道教第一山,美名因此远扬华夏神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4

标签:释迦   青城山   道德经   圣人   释迦牟尼   道教   史记   老子   蓬莱   道经   东海   太上老君   道家   大道   自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