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哥哥福全在族谱里面吗?

福全与福临,按照汉人取名字的习惯,这两人看起来像是一对兄弟,实则是父子。

福临就是顺治帝,福全、玄烨、常宁则是同父异母的三兄弟,你说福全在不在族谱里?

俗话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三兄弟之间话还真有故事。

王、帝的选择

顺治帝是满清入关的第一帝,不但不排斥汉文化,而且还拼命汲取其中的养分。

理由嘛,从东北那旮旯跑到中原这花花世界来,等于从乡村到了城市,你要不去适应,迟早就得被生活所淘汰。

顺治帝不但自己学,要求儿子也学,不时还得抽查一下。

7岁的福全性格很窜,喜欢拉弓射箭玩骑马秀肌肉,6岁的玄烨则稍微喜静一点,骑马之外喜欢看书,不像大哥一天不跳围墙就觉得浑身难受。

一天,小福全带着玄烨去给顺治帝请安,刚说了几句闲话,小福全的屁股就跟有蚂蚁在爬似的坐不住了。

顺治帝看着有趣,随口问这俩孩子以后想干什么。

小福全刷的一声就从椅子上弹了起来道:“我要做个王爷。”

在小福全的心中,王爷能够带兵出征,在战场上带着千军万马冲锋,杀的敌人呱呱叫,可比老爹整日坐在屋子里批改文章威风多了。

小玄烨起身施礼后才望着顺治帝严肃地回答道:“愿效法父皇。”

顺治帝对这个回答有些意外,不过很快笑了,一文一武,后继有人了。

如果3岁的常宁也在的话,估计回答要做个乖娃娃。

你别说,这事儿还有些邪乎。

玄烨继位成了鼎鼎大名的康熙帝,而一心做王爷的福全还真被亲政的康熙封为裕亲王。

兄弟齐心

满清定了中原的江山,厄鲁特蒙古觉得眼睛有点红,首领噶尔丹决定搞点事。

康熙帝与兄弟福全、常宁齐上阵,开启了另外一个个故事。

一、乌尔会河之战

喀尔喀蒙古内斗,噶尔丹坐收渔翁之利发动东征,战败的喀尔喀蒙古无奈选择了抱紧满清的大腿,康熙帝的腿毛绝对比噶尔丹粗。

噶尔丹没得意两天,后院起火烧得那叫一个热闹,侄儿策妄阿拉布坦趁机抄了他的老家。

西归不得的噶尔丹被迫进入漠南蒙古,为图发展,派使者请求沙俄出兵支援。

康熙帝在此之前就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得知此情况,立即命令索额图召见驻京俄使,挑明利害关系,“倘误信其言,是负信誓而开兵端也”,并要俄使将声明传达给伊凡以及民众。

沙俄不敢明里出面,但画大饼的本事可不小,直接把噶尔丹忽悠的找不着北再次兵发喀尔喀。

由于边防薄弱,怀着忐忑之心的噶尔丹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乌尔会河边上。

噶尔丹出兵之时,康熙帝就已经气坏了: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揍他!

出手的是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率先堵截噶尔丹的行军队伍,身后的朝廷开始调兵结集。

大军结集赶赴京城,这可不是一顿饭就能完成的事,康熙帝接连发出“军宜速出”的旨意,并指示阿喇尼只负责侦察牵制噶尔丹,“且勿与战”,等朝廷大军到齐再“同夹击之”。

自大的阿喇尼压根儿看不起噶尔丹,游牧民族彼此了解对方的战术,兼且双方都是2万兵力,清兵还占据地利人和,打败孤军深入的噶尔就跟按死一只蚂蚁容易。

有些贪功的阿喇尼毕竟还有些清醒,只派了喀尔喀七百骑兵去进攻准噶尔军辎重以试探虚实。

结果,这些骑兵一见自家的族人俘虏、牲畜,那还记得打仗,纷纷抢夺战利品。

这下不仅打乱了清兵的阵型,也让后续部队乱成一团,示敌以弱的噶尔丹从容不迫地完成了对清兵包围的“弓形阵”。

阿喇尼再度发起了进攻,缺少火器的清兵被准噶尔军轻松打退。

输红了眼的阿喇尼发动第三次攻击,而已经摸清清兵实力的噶尔丹下令发动总反攻。

准噶尔军依据弓形阵,三面开花,用鸟枪等火力配合弓箭开道,重创武器薄弱的清军,“喀尔喀畏其鸟枪,先却,诸部落兵力薄,亦退”。

清军溃退之时,噶尔丹令伏军尽出,从两则配合正面追军形成三面夹攻,“从黎明打到午后”,阿喇尼最后狼狈逃走,而另一个统帅死在了阵地上。

这场几乎全军覆没的大败仗,彻底打醒了康熙帝和朝廷,再不敢对噶尔丹有丝毫的轻视之心。

噶尔丹却打出了声名,让喀尔喀人人自危,劫掠四起,北疆秩序陷入混乱不堪的新局势。

满清不过如此!

得胜的噶尔丹有些意外,似乎京城的龙椅上换个人坐坐也不是不行。

康熙帝丢脸,兄弟脸上也无光,福全、常宁眼中有了怒火。

二、乌兰布通之战

收到阿喇尼战败的消息,康熙帝决定亲征,以天子之身守国门。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喜欢汉学的康熙帝知道明朝怎么衰亡的,也知道满清是怎么靠蚕食得来的江山,绝对不能让噶尔丹完美复制满清定鼎中原的模式。

1、

康熙帝决定御驾亲征,两路大军出击。

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皇长子胤褆为副将,率3万左路军兵出古北口。

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简亲王雅布、信郡王鄂札为副将,率2万右路军兵出喜峰口。

康熙帝进驻博洛和屯督军,内大臣佟国纲、佟国维,索额图等随行。

满清号称十万大军出征,真正具有战力的也就这五万左右人数的两路军,援兵还在路上。

右路军常宁,首先在乌珠穆沁遭锐气正盛的准噶尔军,不用说,输的干净利落。

战败原因很简单,一是康熙帝已经声明“姑勿与战”,二是右路军缺少给养与援兵,三是准噶尔军装备上了精良的沙俄火器,真要真枪实弹地与干上一场,恐怕常宁就得埋骨在乌珠穆沁。

一触即退,常宁带着右路军南撤,开始向福全的左路军会合。

噶尔丹率领准噶尔军势如破竹杀到乌兰布通,距离北京不足千里。

北京的粮价因此飙升,“米价至三两余”。

事实上,康熙帝不主动出击,那吊着阿喇尼残兵的噶尔丹就会一直打到北京城下。

2、

康熙帝决定全歼噶尔丹。

急进的常宁担当诱饵,佯败以麻痹准噶尔军诱敌深入,随即后撤与左路军会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口袋,最后由康亲王杰书在归化收紧袋口,剩下的就是往死里揍口袋中的噶尔丹。

这是一场豪赌。

朝廷这5万大军败了,北京等于是块待宰的羔羊,在噶尔丹的一口好牙下瑟瑟发抖。

所以呢,康熙帝得了疟疾,“从诸臣之请”,回朝养病。

以天子之身守京城!

以皇帝做诱饵!

哪怕前线全线溃退,噶尔丹一直追击到北京城墙下,康熙帝只要固守住北京城,等待援军合围,深入中原腹地的噶尔丹便是早餐最可口的夹心饼干。

即便在最糟的情况下,噶尔丹也只能注定只能在城墙下哭泣。

3、

乌兰布通山南坡为峭壁,北面是陡坡,是处易守难攻的险地。

东西虽无屏蔽,但噶尔丹利用欧洲车堡战术结成了“驼城”作为防御。

万余头骆驼缚足卧地,背上驮着蒙着湿毡的箱垛,士兵躲在后面从容射击。

准噶尔军骑兵就藏身于山林壕沟之中,“倚险结营”,伺机而动。

噶尔丹的指挥大帐设在乌兰布统峰顶。

一路凯歌的噶尔丹,凭着一座山要与不禁打的清军玩决战游戏?

准噶尔军最大的优势是机动灵活,利用漠南的地势,胜败都可以扬长而去,他日再卷土重来。

固守乌兰布通,就是放弃自身速度的优势,还给清军充裕的时间来完成合围。

深入中原腹地的噶尔丹,一无援军,二无补给,固守的目的何在?

一旦形成持久战,满清朝廷采取最恶毒的以人换人的战术,就能耗光准噶尔军最后一个士兵。

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噶尔丹,显然被清军的薄弱的战力迷惑了,甚至自大到想利用不擅长的阵地战来歼灭清军主力,然后一路欢歌到北京去吃烤全羊。

4、

同样轻敌还有清朝的大军。

面对着身无外援还敢据山而守的噶尔丹,福全认为对方主帅全然不懂兵法,在常宁率领的右路军还没到达的时候,于黎明时率先发动了进攻。

福全隔河布阵,设鹿角枪炮,以火器营为先锋,步骑兵垫后,正面强攻驼阵。

双方对射,准噶尔军依仗沙俄精良的火器和驼城,打得毫无遮蔽的清军处于了下风。

杀红了眼的福全于正面加强炮击和强冲锋,另派出两支骑兵,从左右翼包抄。

右翼却被沼泽所阻,无路可走,最后只能退回原地。

左翼沿萨里克河冲锋前进,由于地形限制人数过密,导致在准噶尔军密集的火器中死伤惨重。

冲锋到驼城前,遭到准噶尔军猛烈的抵抗,就在相持阶段时,隐藏在密林里的准噶尔骑兵从上而下冲杀,清军大败而退,溃不成军。

此战国舅佟国纲为接应贪功冒进的皇长子胤褆阵亡,导致清军将士惊惧,士气低下,就连副都统色格印都吓破了胆,“身披甲胄,蒙被达旦”。

国舅阵亡,还没让福全清醒,再次派出骑兵正面冲锋,几轮冲锋下来,再次损兵折将。

在巨大的伤亡面前,福全彻底清醒了,改以炮轰驼城为主,配以少量骑兵冲锋,以消耗准噶尔军的弹药和弓矢,等待右路军到来再发动总攻。

当准噶尔军弹药接近殆尽,不得不趁夜退往山顶,依靠有限的弹药弓矢防止清军攻山。

准噶尔军没有后援,而清军的援兵右路军却随时到达战场,噶尔丹于是派使者前往清营求和。

明知道对方有诈和的成分,福全也不得不答应,只因为左路军伤亡惨重,连国舅也死了,如果再拼死一个皇子胤褆,那他真只能提着脑袋去见康熙帝了。

可惜常宁与援兵迟迟未到,噶尔丹趁着清军部署的疏漏连夜逃跑了。

这样的结局,激战三日才取的惨胜也失去了意义,导致康熙帝大怒。

十月,面对噶尔丹已经逃入大漠的现实,福全无奈班师回朝。

5、

噶尔丹的逃走,让康熙帝的整个谋划落空,虽然对外宣示战胜,但板子还是落在了福全身上。

康熙怒斥福全未经请示便撤军、错失战机等过错,并让皇长子胤禔出面作证。

康熙帝对胤褆的一句话顿时让福全哑口无言。

“裕亲王乃汝伯父,倘汝供与王有异同,必置汝於法。”

福全乃是左路军的主帅,胤褆只是个偏将,右路军常宁当时未能赶赴战场,难道让皇长子或者自家兄弟来背指挥失误的这个黑锅?

皇长子犯险冒进,常宁进军缓慢,并不能绝对影响对战场的走向,而他作为主帅、兄长、叔父,只能为国舅阵亡承担责任。

福全只能回一句:“我复何言?”

于是,福全被罚俸三年,撤三佐领,取消了议政权。

三兄弟齐心对付噶尔丹的这场战役,以并不完美的结局作为结束。

后续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挂帅第二次亲征,福全再次为将,胤褆亦随行上阵,此次,在西路军大将军费扬古的率领下歼灭噶尔丹主力,噶尔丹诈降,康熙帝班师回京。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帝第三次亲征于宁夏督军,众叛亲离的噶尔丹服毒自尽。

班师回朝之后,康熙帝恢复了大哥福全的所有职权,恩宠甚加。

三场兄弟携手之情,终于圆满了乌兰布通之战留下的遗憾,作为康熙的亲大哥,福全当然在族谱里,也必须在。

(图片均来自网络)




谢邀。

由于明清时期以年号来指代皇帝,所以题干中“康熙”即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的第三子,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

大哥爱新觉罗·牛钮,不到百天就早夭了。

二哥爱新觉罗·福全,就是题干中的“福全”,也就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唯一的哥哥。

爱新觉罗·福全生于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比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大一岁,虽然皇位被弟弟继承,但兄弟俩的感情并不差。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正月,15岁的爱新觉罗·福全被封为和硕裕亲王,开始参与议政。

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因准噶尔部首领绰罗斯·噶尔丹多次扰边,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任命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出古北口;又令五弟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出喜峰口;共同讨伐准噶尔部。

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51岁的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病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亲自祭奠,并特命画工精绘一张像,为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与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并坐于桐荫之下,表达手足同老之意,寄托自己的哀思。

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共有6子7女,其中,第一子爱新觉罗·昌全、第二子爱新觉罗·詹升、第四子爱新觉罗·保安、第六子爱新觉罗·宝永第一女爱新觉罗氏、第二女爱新觉罗氏、第三女爱新觉罗氏、第四女爱新觉罗氏、第七女爱新觉罗氏等4子5女,都早夭,无后代。

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其他的孩子,悦史君接下来一一介绍。

首先,第三子爱新觉罗·保泰。

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爱新觉罗·保泰继承父王的爵位,成为和硕裕亲王。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保泰的王爵被剥夺。

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爱新觉罗·保泰去世。

爱新觉罗·保泰留下25个儿子:

其中,第六子爱新觉罗·广义、第七子爱新觉罗·广惠、第八子爱新觉罗·广国、第九子爱新觉罗·广清、第十子爱新觉罗·广秀、第十一子爱新觉罗·广卿、第十三子爱新觉罗·广缘、第十五子爱新觉罗·广臣、第十六子爱新觉罗·广升、第十八子爱新觉罗·广汉、第二十子爱新觉罗·广先、第二十一子爱新觉罗·广春、第二十三子爱新觉罗·广照、第二十四子爱新觉罗·广求、第二十五子爱新觉罗·广瑞都早夭,没有后代。

长子爱新觉罗·广善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爱新觉罗·广善被封为和硕裕亲王世子。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与父王爱新觉罗·保泰一起,爱新觉罗·广善被革除和硕裕亲王世子,授公品级。

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爱新觉罗·广善又被革去公品级,授防御品级。

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爱新觉罗·广善病逝,留下4个儿子:长子爱新觉罗·诚能、第二子三等侍卫爱新觉罗·诚斌、第三子爱新觉罗·诚栋、第四子爱新觉罗·诚纶。

次子爱新觉罗·广恩

爱新觉罗·广恩有2个儿子:长子爱新觉罗·诚智,第二子爱新觉罗·诚亮,出继给了三弟爱新觉罗·广华。

第三子二等侍卫爱新觉罗·广华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爱新觉罗·广华被授为散秩大臣。

清朝雍正元年(1724年),爱新觉罗·广华署领侍卫内大臣。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三月,爱新觉罗·广华获封奉恩辅国公。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爱新觉罗·广华被革退奉恩辅国公,散秩大臣。

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爱新觉罗·广华获授四等侍卫。

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爱新觉罗·广华获授三等侍卫。

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六月,爱新觉罗·广华获授二等侍卫。

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十二月,爱新觉罗·广华获授侍卫班领。

清朝乾隆六年(1741年),爱新觉罗·广华病故,留下2个儿子:长子爱新觉罗·诚舒、第二子爱新觉罗·诚亮,也就是二哥的第二子。

第四子爱新觉罗·广贵

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爱新觉罗·广贵获授四等侍卫。

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爱新觉罗·广贵获授三等侍卫。

清朝乾隆七年(1742年),爱新觉罗·广贵因病告退三等侍卫。

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爱新觉罗·广贵病逝,留下7个儿子:长子爱新觉罗·诚惠、第二子爱新觉罗·诚廉、第三子爱新觉罗·诚福住、第四子爱新觉罗·诚慕、第五子爱新觉罗·诚清。第六子爱新觉罗·诚祥泰、第七子爱新觉罗·诚满。

第五子爱新觉罗·广裕

爱新觉罗·广裕留下1个儿子,爱新觉罗·诚进。

第十二子爱新觉罗·广年

爱新觉罗·广年留下5个儿子:长子爱新觉罗·诚敦、第二子爱新觉罗·诚康泰、第三子爱新觉罗·诚明保、第四子爱新觉罗·诚云保、第五子爱新觉罗·诚遐。

第十四子宗学副管爱新觉罗·广云

乾隆元年(1736年)六月,爱新觉罗·广云获授四等侍卫。

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爱新觉罗·广云获授三等侍卫。

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三月,爱新觉罗·广云因病告退三等侍卫。

清朝乾隆十九年(1754年)八月,爱新觉罗·广云获授宗学副管。

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爱新觉罗·广云病故,留下2个儿子:长子爱新觉罗·车尔肃,第二子爱新觉罗·诚通,是过继十九弟爱新觉罗·广坤的儿子。

第十七子爱新觉罗·广英

清朝乾隆九年(1744年),爱新觉罗·广英获授蓝翎侍卫,

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爱新觉罗·广英获授三等侍卫。

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爱新觉罗·广英因病告退三等侍卫。

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爱新觉罗·广英去世,留下2个儿子:长子爱新觉罗·诚山、第二子爱新觉罗·诚和。

第十九子爱新觉罗·广坤

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年),爱新觉罗·广坤获授四等侍卫。

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爱新觉罗·广坤获授三等侍卫。

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爱新觉罗·广坤获授二等侍卫。

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爱新觉罗·广坤获授前锋参领。

清朝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爱新觉罗·广坤因故被革去前锋参领。

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爱新觉罗·广坤去世,留下5个儿子,长子爱新觉罗·诚嵩,第二子爱新觉罗·诚通,出继给了十四哥第十四子宗学副管爱新觉罗·广云,第三子爱新觉罗·诚默,第四子爱新觉罗·诚壳,第五子爱新觉罗·诚科。

第二十二子爱新觉罗·广吉

爱新觉罗·广吉留下1个儿子,爱新觉罗·诚敬。

其次,第五子和硕裕悼亲王爱新觉罗·保绶。

爱新觉罗·保绶有3个儿子:长子爱新觉罗·广富,次子爱新觉罗·广灵,第三子爱新觉罗·广禄。

爱新觉罗·保绶的王爵,是因次子爱新觉罗·广灵而得来。

次子爱新觉罗·广灵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因伯父爱新觉罗·保泰被剥夺和硕裕亲王爵,爱新觉罗·广灵袭和硕裕亲王爵,父亲爱新觉罗·保绶被追封和硕裕悼亲王。

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爱新觉罗·广灵被夺爵,锁禁。

第三子和硕裕庄亲王爱新觉罗·广禄

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因兄长爱新觉罗·广灵被剥夺和硕裕亲王爵,爱新觉罗·广禄袭和硕裕亲王爵。

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广禄获授宗人府宗令。

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广禄总管镶红旗觉罗学。

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广禄开始议政。

清朝乾隆八年(1743年)三月,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广禄获任镶黄旗汉军都统。

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年)十二月,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广禄获任玉牒馆总裁。

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二月,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广禄调补正蓝旗满洲都统、宗人府宗令。

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七月,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广禄总管正黄旗觉罗学。

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五月,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广禄解去正黄旗觉罗学总管任。

清朝乾隆五十年(1785年)九月,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广禄去世,谥号“庄”,留下22个儿子:

其中,有名字的是第三子爱新觉罗·亮景、第七子爱新觉罗·亮智、第八子爱新觉罗·亮清、第十一子爱新觉罗·亮柱、第十二子爱新觉罗·亮焕、第十三子爱新觉罗·亮魁、第十四子爱新觉罗·亮庆、第十七子爱新觉罗·亮远、第十八子爱新觉罗·亮瑚、第二十一子爱新觉罗·亮聪

爱新觉罗·亮焕在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袭多罗裕郡王,死后谥号“僖”。

多罗裕僖郡王爱新觉罗·亮焕的孙子爱新觉罗·文和,在清朝嘉庆十三年(1808年)袭多罗贝勒。

多罗贝勒爱新觉罗·文和的长子爱新觉罗·祥端,袭多罗贝勒。

多罗贝勒爱新觉罗·祥端的过继子爱新觉罗·继善,袭镇国公,曾任正白旗总族长,宗人府右宗人。

镇国公爱新觉罗·继善的儿子爱新觉罗·荣毓,袭镇国公。

再次,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爱新觉罗氏获封郡主,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嫁科尔沁和硕达尔汉亲王罗卜藏滚布。

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郡主爱新觉罗氏去世。

最后,第六女爱新觉罗氏。

爱新觉罗氏获封郡主,清朝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嫁翁牛特多罗杜棱郡王仓金。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仓金因故被革除郡王、额附。

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郡主爱新觉罗氏去世。

综上,爱新觉罗·福全的谱系中,第三子爱新觉罗·保泰的后代最多,第五子和硕裕悼亲王爱新觉罗·保绶的第三子和硕裕庄亲王爱新觉罗·广禄的后代,最幸运。

后期有机会,还会继续展开来讲述……




爱新觉罗·福全是清世祖顺治皇帝次子,有意思的是顺治皇帝名叫福临,因此按照字辈来说似乎福全的名字和老爹福临的字辈重合了,所以很多不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认为福全是不是顺治的弟弟,或者福全是不是不在爱新觉罗宗谱之中,否则他怎么能和顺治的名字字辈重合呢。

其实福全绝对是顺治的亲儿子,而且福全及其子孙后代的名字身份也都被爱新觉罗宗谱《玉牒》所收录,下面就来说说作为顺治的次子、康熙的哥哥福全为何没能继承皇位,他的子孙后代结局又如何。

爱新觉罗氏的字辈排名完善

别看顺治一生只活了24岁,寿命挺短,但是顺治14岁大婚,还有30多名后宫妃嫔,所以即便他24岁英年早逝时也留有8子6女。

顺治的长子名叫牛钮;次子则是福全;三子就是玄烨即康熙;四子为董鄂妃所生的荣亲王,由于没有取名就夭折,因此只称皇四子;五子常宁,六子奇绶;七子隆禧;八子永干。顺治的八个儿子中老大牛钮和老四都是出生不久就夭折了,老六奇绶和老八永干则是在康熙初期夭折,因此康熙继位之后实际上只有哥哥福全和弟弟常宁、隆禧在世。

看到顺治这些儿子名字的字辈完全不一样,是不是都有些懵,尤其是福全的名字字辈都与顺治重合了,其实这些很正常,清朝入关初期并没有被完全汉化,没有像汉人似的按字辈排宗谱起名,更不忌讳父子之间的字辈讲究,所以顺治给福全起名字的时候压根就没考虑过自己的名字,后来清朝是一直到康熙时期才有了按字辈起名的讲究。

康熙最初是想把自己的儿子与哥哥福全的儿子字辈统一,因此康熙的长子胤禔原名保清,次子胤礽原名保成,而福全的长子和次子夭折不说,三子保泰、四子保安、五子保绶、六子保永本来都是与康熙的儿子们字辈一致的。

但是由于后来康熙考虑到自己的儿子是皇子要与之区分,因此康熙才将自己儿子的字辈改为胤字辈,康熙给孙子们的字辈定为弘字辈,曾孙辈定为永字辈。

到了康熙的孙子乾隆时期,乾隆按照康熙定的永字辈又排序下了永绵亦(通奕)载奉慈娱的字辈,但是到了乾隆的孙子道光时期,道光认为“奉慈娱”三个字不好听,于是道光修改为溥毓恒启,在道光的儿子咸丰时期又往下添加了焘闿增祺四个字,在1937年时清末帝溥仪往下添加了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十二个字。

至此爱新觉罗皇室字辈才一直流传至今,爱新觉罗氏的字辈排名也从康熙之后逐渐递增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而这些字辈排名仅限于帝系子孙后裔,包括福全和常宁在内的其他皇族都有自己家族内部的字辈排名,并不按照帝系后裔的字辈去取名,但是即便不按照帝系字辈起名,他们的皇族身份也都是被收录在爱新觉罗宗谱的《玉牒》之内。

福全自幼身有残疾,加上决策者孝庄太后十分看重康熙,因此他与皇位失之交臂

福全的生母是顺治的宁悫妃董鄂氏,福全的老妈董鄂氏与顺治宠爱的董鄂妃也就是后来的孝献皇后还真有关系,二人是远房亲戚,不过宁悫妃家族出身更高贵,她出身满清开国功臣何和礼家族,其家族世代与爱新觉罗氏联姻。

按理说福全母系家族出身高贵,比康熙的母系家族佟佳氏的政治地位高了不少,福全年纪还比康熙略大1岁,顺治临终时也应该考虑福全为继承人,但是为何却选了康熙呢?

这主要还是因为福全天生眼睛有残疾,加上福全自幼野心就比较小,据史料记载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时,顺治曾问7岁的福全和6岁的康熙二人将来长大以后有何志向。

福全回答:“愿为贤王。”

而康熙却回答:“愿效法皇阿玛。”

福全和康熙兄弟二人的回答也展现出了他们从小的志向,福全是一个没有更高志向的人,他就想当一代辅佐帝王的贤王,而康熙的志向则更加远大,想像顺治一样当一代帝王,幼年康熙的如此回答,也让顺治和顺治的老妈孝庄太后十分喜爱和器重。

其实福全本身就很有自知之明,他天生眼睛有残疾,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看,他都很难成为皇位继承人,加上他自幼生性随和,因此他对皇位的心思不重。

再加上顺治去世时,皇位继承人选主要决定权在其母孝庄太后手中,福全虽然年长,但是他只比康熙大一岁,顺治去世时,福全年仅9岁,康熙才8岁,如果福全当时已经成年,孝庄或许会考虑册立成年的福全成为皇帝,但是福全和康熙都属于未成年,因此权衡之下,孝庄还是选择了身体健康、志向远大的康熙成为皇帝。

可以说康熙是得到祖母孝庄太后的鼎力支持才能继承皇位,而福全则因为眼睛残疾加之性格使然,最终与皇位失之交臂。

由于康熙继位是在祖母孝庄太后的支持顺利继位,还有顺治遗诏的加持,因此康熙的继位几乎没有争议,也就不涉及到皇室兄弟之间的权力纠纷,所以康熙也是历史上少数能重视兄弟亲情的皇帝。

康熙亲政后只有哥哥福全和弟弟常宁、隆禧在世,福全被康熙册封为裕亲王,常宁被册封为恭亲王,隆禧被册封为纯亲王。但是隆禧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年仅20岁时就英年早逝,遗腹子富尔祜伦出生不久还夭折了,因此隆禧一脉基本就是绝嗣了,实际上康熙一朝陪伴他的只有福全和常宁。

常宁年纪小,加上为人懒惰散漫,而福全年纪与康熙差不多,自幼与康熙一起学习,还一同侍奉孝敬祖母孝庄,二人在成年之前几乎是朝夕相伴,因此二人之间兄弟感情最为深厚,康熙对福全也远比对常宁好得多。

福全在成年之后就被康熙封为裕亲王兼议政大臣,参与决策军国大事,而福全也没有辜负自己小时候的志向,他全心全意辅佐弟弟康熙成为一代明主,也践行了自己当初愿为贤王的志向。

福全先后帮康熙铲除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对康熙朝初中期贡献很大,可以说康熙能成为康熙大帝,其中福全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比之下老五常宁则不被康熙所喜爱,常宁为人懒惰散漫,缺乏自律性,康熙经常劝诫他改掉缺点,但是常宁却只当耳旁风,可以说康熙和福全两个哥哥在努力开创大清的基业,常宁则属于跟在二人后面打酱油,因此康熙更加礼重和信任哥哥福全,在康熙朝福全是受赏赐最多,待遇最高的亲王。

福全也曾受到康熙猜忌,他的子孙后代过得并不好

即便康熙再重视兄弟亲情,但是他作为皇帝始终还是有一颗猜忌之心,福全和常宁都受到过康熙的猜忌。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蒙古准噶尔部在首领噶尔丹的带领下侵扰清朝边境,康熙早就对噶尔丹肆意扩张版图武力统一漠西蒙古各部不满了,因此听闻噶尔丹又想侵占清朝庇护的漠南蒙古,于是康熙忍无可忍决定御驾亲征噶尔丹。

这也是康熙第一次御驾亲征噶尔丹,这一次康熙还比较年轻,比较有冲劲,他想到和哥哥福全还有弟弟常宁一起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于是康熙下旨加封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率大军出古北口攻打噶尔丹,加封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率大军出喜峰口攻打噶尔丹,康熙本人亲率上三旗精锐坐镇博洛和屯(今内蒙古正蓝旗南)居中指挥策应。

常宁最先抵达战场,但是由于常宁行军速度过快,后勤补给供应不上,而且常宁的军事指挥调度能力也远不如噶尔丹,因此常宁的军队与噶尔丹一战即溃,常宁只得率败军向福全的行军方向撤退。

终于在败退途中常宁与福全会师,福全统一指挥两路大军,最终在沙拉木伦河上流高凉河一带福全指挥清军与噶尔丹决战,这一战福全果断的击溃了噶尔丹的准噶尔骑兵,惨败的噶尔丹只能逃跑。

康熙听闻噶尔丹败逃,又令堂兄康亲王杰书率精兵进驻归化(现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阻击噶尔丹的退路,噶尔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率军在乌兰布通(现今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西南部)与福全的军队背水一战,史称乌兰布通之战,这场战斗极为惨烈,虽然噶尔丹又再度被福全击败,但是清军损失也很严重,不少王公贵族在这场争斗中阵亡,康熙的亲舅舅佟国纲就是战死于这场战斗。

狡猾的噶尔丹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为了争取逃跑时间他假意向福全投降,用缓兵之计迷惑住了福全,使得福全没有全力追击他,福全也鉴于乌兰布通之战的惨烈,没有过分追歼噶尔丹,最终导致了噶尔丹逃出了清军包围圈,康熙的一征噶尔丹虽然以胜利结束,但是却让噶尔丹跑了,这也让康熙十分不高兴。

而导致噶尔丹逃跑的人就是福全,当时福全即中了噶尔丹的缓兵之计,身边又还带着康熙的长子胤禔,他害怕过分逼急了噶尔丹再重蹈乌兰布通之战的惨烈,胤禔万一在战场上有个闪失不好向康熙交代,再加之清军粮草补给没跟上,因此福全在没有请示康熙的情况下,擅自下令放弃追击噶尔丹而撤军。

福全导致噶尔丹跑出清军包围圈,还擅自下令撤军,这已经触及到了帝王的忌讳,帝王最猜忌的就是手握重兵还擅自做主的人,因此即便福全打败了噶尔丹,回京之后康熙也很严厉地当众斥责了他。

康熙还当众命胤禔出来指证福全擅自退兵的事情,他故意对胤禔说:“裕亲王乃汝伯父,倘汝供与王有异同,必置汝於法。”

这意思就是福全是胤禔的伯父,如果胤禔说的和福全口供不一致就要严惩胤禔。其实康熙就是想让胤禔指证福全,而福全作为长辈也不好反驳胤禔。因此在面对康熙追责时,福全没有做任何解释,只默默说了一句:“我复何言!”

康熙斥责完福全之后,也把常宁一起带上,然后命王公贵族商议如何惩治福全和常宁。这些王公重臣也是第一次看到康熙如此不留情面当众斥责哥哥福全,因此他们揣摩康熙是想借此机会收拾福全了,于是给福全和常宁定罪为褫夺爵位并终身圈禁起来。

康熙其实只是一时震怒,毕竟他谋划好了本以为能一举攻灭噶尔丹,岂料被福全放跑了,尤其是福全还擅自做主,这更加让康熙猜忌,但是康熙平息怒火之后,他也不想对哥哥和弟弟惩罚太过分,因此他否决了王公大臣的判决,下旨罢免了福全议政大臣的职务,保留了福全和常宁的亲王爵位,只是罚二人三年俸禄,这件事就算了结了。

之后噶尔丹又两次侵扰清朝边境,而康熙也再度两次御驾亲征,这两次亲征康熙虽然没再让福全统军,但也都把福全带在身边,直到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第三次御驾亲征,噶尔丹被康熙打的穷途末路败亡,准噶尔部才算是平定。

噶尔丹败亡之后,康熙十分高兴并庆贺,大封群臣和诸子,康熙就想到了哥哥福全,想借着这个机会重新恢复福全的议政大臣身份,但是被福全婉拒了,在一征噶尔丹之后福全就已经看透了帝王之家没有亲情的本质,他心灰意冷,所以决定淡出政坛。

此后福全尽量不再参与政务,直到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去世,享年51岁。在福全病危时,康熙正好在巡视塞外,他得知福全病危的消息后立刻准备返京,并立刻下旨命太医无论如何要延长福全几天寿命,能熬到自己看他最后一眼。

不过很可惜康熙还是没能看到福全最后一眼,在康熙返京途中福全就病逝了,康熙回京城之后都没有回皇宫,而是直奔裕亲王府去看一眼福全的遗体。

康熙在见到福全遗体后失声痛哭,悲痛欲绝,史书记载康熙哭得几欲昏阙。而在福全出殡这一天康熙更是亲临送葬,这一天康熙又是哭得悲痛不止,几次抚棺痛哭迟迟不肯让人盖上棺盖,康熙对哥哥福全的手足之情让当时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而流泪,由此可见康熙对哥哥福全虽有猜忌,但手足之情还是十分深厚。

福全死后康熙下旨允许福全的儿子保泰不必按照清朝降级承袭爵位的规矩,直接继承裕亲王爵位,康熙给福全上谥号为“宪”,在谥法中文武双全,博学多才,宽厚随和曰宪,因此这是一个很好的谥号,也很符合福全一生愿做贤王辅佐弟弟康熙的行为。

康熙在福全死后还是对他怀念不已,因此他特意命画师画了一张他和福全并坐于桐荫之下的画像,每当怀念哥哥时,康熙都会独自对着画像发呆,由此也可看出康熙是发自内心的重视与哥哥福全的手足之情,这也是古今帝王之中十分难得的情形。

由于康熙与福全的手足情深,因此他对侄子保泰也十分好,保泰在康熙时期被任命为议政大臣,还掌管军务,可见康熙对侄子的信任和器重。

不过保泰在康熙去世后就没这么好了,原因就是福全和保泰父子都与雍正的政敌弟弟胤禩交往过密。

康熙的第八子胤禩是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中的皇位竞争者,他为人斯文儒雅,待人细腻温和,向来深得人心,早在康熙时期,他就把伯父福全哄得很开心,福全在世时就多次跟康熙夸奖过胤禩可托付大事。

受福全的影响,他的子孙也都与胤禩关系比较亲密,尤其是保泰,在九子夺嫡中保泰是明确支持胤禩争位的皇室宗亲,因此雍正继位之后对堂弟保泰十分不满,后来就找理由褫夺了保泰爵位,并不许保泰后人袭爵。

福全一生共有六子,但是老大和老二出生不久就夭折了,老四保安和老六保永也未成年就夭折了,所以福全实际只有两个儿子三子保泰和五子保绶活到成年,保泰被褫夺爵位后,当时保绶已经去世,雍正就让保绶的次子广灵承袭了裕亲王爵位。

不过广灵在伯父保泰的影响下也与胤禩关系亲密,承袭爵位不久又被雍正查出来属胤禩一党,于是再被褫夺爵位,并且还被囚禁起来,雍正又让保绶的三子广禄承袭了裕亲王爵位,这回裕亲王家族可是看清了雍正一定要把胤禩收拾死不可,于是广禄就带着家族彻底和胤禩划清界限,最终雍正也没有继续清算福全的后人。

保泰由于被雍正褫夺爵位罢了官职成为闲散宗室,日子过得十分困顿,没几年他就在困顿之中去世了。保泰的儿子倒是留下不少,共有25个儿子,不过活到成年的也仅有11个儿子,由于保泰得罪了雍正,因此他的儿子们都只是闲散宗室,后来乾隆继位之后授予了他们侍卫身份,才让他们有了经济来源,不至于穷困潦倒。

而保绶的后人承袭了裕亲王爵位,但是由于福全家族与胤禩交往过密的原因,虽然雍正没有继续深究他们,但也不再信任和重用他们,保绶的后人大多成为富贵闲散王爷,而且到了乾隆时期还得降级承袭爵位,福全的七世孙荣毓在咸丰时期已经降级成了奉恩镇国公,由于荣毓无后,福全家族的爵位也至此停封,当然,荣毓去世15年之后清朝也就灭亡了,福全家族的爵位停不停封都无所谓了,毕竟清朝一亡什么爵位也就都不会存在了。

写在最后

其实由于福全与康熙兄弟之间不存在权力矛盾冲突,因此二人的兄弟感情十分深厚,福全与康熙的兄弟之情在历史上皇室家族中都十分少见,二人也算是谱写了一段历史佳话。

不过由于福全的后人与雍正的政敌弟弟胤禩关系亲密,这也导致了福全的后人不再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因此福全的后人大多平庸无为。




当然在,清代皇族宗谱(即玉牒)记载了宗室子弟和觉罗子弟,即使因罪被黜革的皇族子弟,也会被纪録在册,所以宗谱里面一定有福全,不仅有,其后代还在宗谱中占据了不小的一部分。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福全

我初步对其后裔人口进行了一个统计,结果如下(仅以福全为第一代):

第一代 福全(与康熙同辈) 1人;

第二代 保字派(对应胤或允字派)6人;

第三代 广字派(对应弘字派)28人;

第四代 诚或亮字派(对应永字派)61人;

第五代 亨或恒字派(对应绵字派)92人;

第六代 丰或文字派(对应奕字派)121人;

第七代 常或祥字派(对应载字派)165人;

第八代 松或继字派(对应溥字派)200人;

第九代 柏或荣字派(对应毓字派)245人;

第十代 清或魁字派(对应恒字派)94人;

第十一代(对应启字派)20人;

第十二代(对应焘字派)1人。

宗谱中对福全

所以福全后裔包括福全在内共计有1034人,虽然相较宗谱中八万多个名字(需要注意的是,宗谱不仅录男子的名字,还单独列出了女子的名字,这与一般的宗谱有很大不同,但这里仅计算的是男子,不计算女子)这个数字很微弱,但也是一个规模不小的支系。

最后再说一下字派,清代除了宗室近支采用胤(允)、弘、绵、奕、载、(奉)、毓、恒、启、焘、闿、増、祺等字派,对于其他皇族并未明确规定,所以福全后裔主要有两套字派,一套为保、广、诚、亨、丰、常、松、柏、清,另一套为保、广、亮、恒、文、祥、继、文、魁,实际上是有两个主要支系形成的。当然,同时使用的还有其他字派,但是数量较少,如亨、恒字派还有嵩字,丰、文字派还有奇字、英字,柏、荣字派还有盛字、峰字等。


参考文献:《爱新觉罗宗谱》




爱新觉罗·福全,乃康熙的亲哥哥、顺治帝次子,同时也是康熙朝最倚重、少有的军事统帅、抚远大将军王。虽然他一生都活在弟弟的影子之下,但历史没有掩盖他的光芒。

记得在《康熙王朝》有一个片段,顺治亲自检查儿子们的功课时,问儿子们将来的愿望。康熙说:愿效仿皇父安定天下;福全说:今生愿意当一个贤王;幼小的皇五子常宁当时什么都不懂。这个片段在《清史稿》中也是有迹可查的。

在有生之年,顺治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是违心的,传贤不传子的主张,遭到皇太后和大臣们反对后,已经没有体力争辩的顺治,颁布了最后一道旨:册立八岁的皇三子玄烨为皇太子,以明年1662年为康熙元年。因为皇三子玄烨是唯一一个患天花而不死的皇子。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用在他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顺治虽然二十四岁就去世,但是孩子是可没少生,短暂的一生共生了14个孩子,八男六女。康熙是顺治的第三子,康熙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大哥是爱新觉罗·牛钮,不过出生仅两个多月夭折了;二哥就是爱新觉罗·福全,也是康熙唯一的哥哥。

众所周知,康熙和福全从小朝夕相处,感情并不差,但兄弟二人志向不同,福全没有太大的政治野心,康熙则自幼就有想当皇帝的野心,所以福全志不在此就封了康熙。

福全与康熙之间不存在权力矛盾冲突,所以兄弟感情十分深厚。福全也履行自己当初愿为贤王的诺言,一心一意辅佐弟弟康熙成为一代明君,而康熙对福全家族也极为亲厚!

讲到福全的家族,先来和大家分享清朝一代贤王福全。

贤王福全的一生

福全比康熙年长一岁,二人自幼一同学习,几乎朝夕相伴,所以兄弟感情最为深厚,康熙上位后,对这个哥哥福全更不差。福全是康熙兄弟中第一个被封为亲王的,福全为朝廷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康熙六年,康熙封哥哥福全为和硕裕亲王,而且年仅十五岁的福全就开始参与议政。

后来,康熙越来越信任福全,给了他更多的权利,福全更是努力,成为康熙的臂膀,先后帮助康熙铲除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对康熙初期贡献非常大,可以说“康熙盛世”中有福全一定的功劳。

康熙二十九年,准噶尔首领噶尔丹强势崛起,对清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多次侵扰清朝边境,康熙大怒,他决定御驾亲征噶尔丹。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三兄弟共讨伐准噶尔部,康熙本人率上三旗精锐坐镇博洛和屯;又下诏以弟弟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率军出喜峰口攻打噶尔丹;以哥哥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率军出古北口攻打噶尔丹。

常宁最先率军抵达战场,并与噶尔丹部交手,由于常宁能力比噶尔丹差得较远,加之常宁的部队拉的战线比较长,加上补给不到位,因此常宁率军与噶尔丹一战即溃。

常宁战败后只得率部向南败退,使得福全只能一时陷入被动防御的局面,康熙一路调兵遣将,最终配合福全,围噶尔丹于乌兰布通,福全也表现得有勇有谋,最终福全率联军击败了噶尔丹,算是反败为胜。

噶尔丹败退,康熙得知噶尔丹败退的消息,康熙命堂兄康亲王杰书率精兵进驻归化(现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阻断噶尔丹的归路。

在“乌兰布通之战”中,噶尔丹虽伤亡惨重,但清朝也损失也很大,有不少王公贵族都在这场战斗中阵亡,连康熙的亲舅舅佟国纲于乱军中中流弹而亡,震惊三军,致使人心惶惶。

噶尔丹战败后为了争取逃跑时间,他假意向福全投降,用缓兵之计来迷惑福全,而福全鉴于此战异常惨烈,皇长子胤禔一路贪功冒进,奋力追击,险象环生,几欲陷入死地。福全不敢贸然逼得噶尔丹做垂死挣扎,结果就中了缓兵之计,导致噶尔丹率残部跑出了清军包围圈。

福全没有选择继续追击噶尔丹,考虑到这次交战伤亡惨重,加之清军粮草不济,又得知皇长子胤禔一路孤军深入,十分惶恐,怕把噶尔丹逼急了胤禔有何闪失,自己无法向康熙交代。

因此福全为了保全皇长子,更加显得迫在眉睫,在未加请示之下,放弃了对噶尔丹的追击,擅自回师中军,与康熙会合。福全这种手握重兵未经请示,肆意自专,擅自做主触犯了皇帝的忌讳,康熙勃然大怒,福全回京后就受到了康熙的严厉追责。

康熙当着众朝臣的面第一次痛斥哥哥福全,放虎归山,并一一列举了其罪过。生性宽厚谦和的福全面对弟弟康熙如此质问,他没有做过多的解释。

据《清史稿》记载,福全承担了所有罪责,弟弟常宁和侄子胤禔的错,他都承担了。

福全只是默默地说了一句:“我复何言!”

其实,这兄弟两人是在演绎的双簧,唱给天下人看的。毕竟面对战事失利,国舅战死,有太多人心要抚恤,太多方面要兼顾。面对这个尴尬局面,总需要有个人出来承担,毕竟康熙亲征的初衷是为了树立威望,而今出师未捷,因此满含委屈地为康熙背黑锅。

当议政王大臣会议商议决定,将福全和常宁褫夺爵位圈禁起来时,康熙只是罢免了福全议政王的职务,保留亲王爵位,将福全和常宁罚俸三年,这件事就算是过去了。

后来,噶尔丹又再次侵犯边境,康熙又两次御驾亲征,虽然福全没有统帅,但是一直都跟随康熙身边。

康熙三十六年,噶尔丹彻底被康熙打败自杀之后,康熙大封群臣和诸子,康熙班师回朝后,想借此机会恢复福全议政王的职务,让他重新回归政坛。

但是福全自从上次事情之后,担心自己重回政坛掌握重权后,还会再引起康熙的忌惮,因为他已经看透了皇权之下没有亲情而言,于是,婉拒了康熙的意思,最终选择放弃再回到政坛,决定做一个富贵闲散王爷,继续和康熙保持真正的兄弟情义。

福全虽然优秀,但可惜天妒英才,康熙四十二年,福全病重。在塞外巡视的康熙得知福全病危的消息时,一面立即下旨起驾回京,另一面命太医无论如何都要给福全续几天命,好让自己能看哥哥的最后一眼。

可惜,康熙还是没能看哥哥福全一眼,没回京福全就病逝。回京之后,康熙连皇宫都不回,直接到裕亲王府去看福全的遗体,见到福全遗体后抚尸痛哭,悲痛欲绝。

葬礼上,康熙抚棺而泣,悲痛欲绝,迟迟不肯让人盖上,当时在场所有人无不感动落泪。

康熙为了追思福全的一生功绩,命画工画了一幅他和福全并肩而坐的画像,挂在宫中,表达手足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还给福全上谥号为“宪”的美谥,谥法博学多才,文武双全,宽厚随和曰宪,这也很符合福全一生愿为贤王,辅佐弟弟康熙开创盛世的功绩。

当然,康熙对福全的子孙则也很关照,也可以说,福全的一生功绩,也让他的子孙后代跟着沾光。

爱新觉罗·福全的谱系

福全娶有八位福晋,一生共有六子七女,但长大成人的寥寥无几。

早夭无后代的子女:

第一女,康熙十四年乙卯九月卒,年五岁。

第二女,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三月卒,年四岁。

第三女,也是早夭,年仅四岁卒于康熙二十二年癸亥正月。

第四女,女康熙二十一年壬戌十二月卒,年二岁。

第七女,与第六女同母,年二岁卒于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三月。

第一子爱新觉罗·昌全,早夭,年仅三岁卒于康熙十六年。

第二子爱新觉罗·詹升,早夭,卒于康熙十九年,年三岁。

第四子保安,年四岁卒康熙二十五年。

第六子宝永,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八月十一日午时卒,年五岁。

有子嗣的子女:

首先,第三子爱新觉罗·保泰。

康熙四十二年,福全去世后,康熙下旨必降级承袭爵位,直接继承裕亲王爵位。但雍正二年被革和硕裕亲爵位。六年后,保泰去世,年四十九岁。

保泰的妻女子嗣繁多,共育有二十五子:其中就有十五子早夭没有后代。分别是六子广义,七子广惠,八子广国、九子广清、十子广秀、十一子广卿,十三子广缘、十五子广臣、十六子广升、十八子广汉、二十子广先、二十一子广春、二十三子广照、二十四子广求、二十五子广瑞。

长子广善康熙六十一年被封为和硕裕亲王世子。雍正二年,因被父亲保泰的牵连,也被革除和硕裕亲王世子、授公品级。雍正六年,又被革去公品级,授防御品级。乾隆十年广善病逝,留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诚能和次子诚斌,为三等侍卫;第三子诚栋、第四子诚纶。

次子广恩:两个儿子诚智和诚亮。诚亮过继给了三弟广华。

三子广华:康熙六十一年,被授为散秩大臣;雍正元年,为署领侍卫内大臣;后来又获封奉恩辅国公,但半年后,又被革退奉恩辅国公,降为散秩大臣;乾隆元年,获授四等侍卫;乾隆三年二等侍卫,第二年授侍卫班领;乾隆六年广华病故,有两子,长子诚舒、次子诚亮(二哥广恩过继的)。

四子广贵:乾隆元年获授四等侍卫;乾隆二年又获授三等侍卫;五年后,因病告退三等侍卫。乾隆十五年广贵病逝,子嗣分别是:诚惠、诚廉、诚福住、诚慕、诚清、诚祥泰、诚满,共七子。

五子广裕:子嗣爱新觉罗·诚进。

十二子广年:子嗣依次是诚敦、诚康泰、诚明保、诚云保、诚遐。

十四子广云:乾隆元年,获授四等侍卫;后来又获授三等侍卫;乾隆十八年因病告退三等侍卫,一年后获授宗学副管;授职两年病逝,长子车尔肃、次子诚通(十九弟广坤出继的儿子)。

十七子广英:乾隆九年,获授蓝翎侍卫;后来授三等侍卫,乾隆十五年因病告退三等侍卫。有两子,长子诚山,次子诚和。

十九子广坤:乾隆十一年,获手四等侍卫;之后又升为三等侍卫、二等侍卫;乾隆二十五年获授前锋参领;在任十四年后,被革去前锋参领。乾隆五十一年去世。五个子嗣,长子诚嵩、次子诚通(出继十四哥广云)、三子诚默、四子诚壳、五子诚科。

二十二子广吉:子嗣诚敬。

其次,福全的第五子保绶。

康熙四十五年,保绶逝世。他有三个儿子,广富、广灵、广禄。

第二子广灵:雍正二年,由于保绶的三哥裕亲王保泰,因为谄附允禩国丧演剧,因此遭到革爵,所以,由保绶的次子爱新觉罗·广灵承袭裕亲王。雍正三年,保绶因次子广灵而被追封为悼亲王。

雍正四年,广灵被夺爵,因此被锁禁。兄长广灵夺爵后,第三子爱新觉罗·广禄,承袭和硕裕亲王。雍正八年至九年年,广禄又获授宗人府宗令、授总管镶红旗觉罗学。

三子广禄:乾隆三年,广禄开始议政,五年后获任镶黄旗汉军抖统,接着又获任玉牒馆总裁;乾隆十三年是调补正蓝旗满洲都统、宗人府宗令;任职十二年后,又获授总管正黄旗觉罗学;乾隆四十九年被解去正黄旗觉罗学。乾隆五十年广禄去世,谥号“庄”。

广禄共育有22个儿子:

爱新觉罗·亮焕是爱新觉罗·广禄第十二子。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袭裕郡王。卒谥“僖”。

次子爱新觉罗·恒存,嘉庆十三年追封贝勒。恒存的长子爱新觉罗·文和,嘉庆十三年,袭贝勒。

爱新觉罗·祥端(1798年-1836年),爱新觉罗·文和长子,嘉庆二十一年,袭贝勒。子孙循例递降,以镇国公世袭。

爱新觉罗·继善是爱新觉罗·祥端之嗣子,道光十六年,世袭镇国公。曾任正白旗总族长,宗人府右宗人。继善长子爱新觉罗·荣毓,咸丰十一年,袭奉恩镇国公。

爱新觉罗·魁璋(爱新觉罗·荣毓长子)。光绪二十三年,袭奉恩镇国公。

虽说广禄的子嗣和三叔保泰能有的一拼,但有些不是早夭就是名不祥,有名字的除了前面说的十二子亮焕外,还有三子亮景、七子亮智、八子亮清、十一子亮柱、十三子亮魁、十四子亮庆、十七子亮远、十八子亮瑚、二十一子亮聪。

再次,福全第五女、六女爱新觉罗氏。

福全第五女:康熙五十二年,以郡主的身份,嫁科尔沁和硕达尔汉亲王罗布藏滚布。在雍正十一年,郡主去世。

福全第六女:在康熙五十五年,以郡主身份嫁给翁牛特多罗杜棱郡王仓金。雍正五年,她的额附仓金被革除郡王和额附头衔。在雍正十年,第六女郡主去世。

从福全的后人支系来看,他的家族在康雍乾三朝中,可以说恩宠甚加。他的三儿子保泰的后代最多,但在谱系中,第五子保绶的第三子爱新觉罗·广禄的后代是最幸运的!

写到最后

福全作为兄长,对康熙,以至对其他待兄弟和宗族子侄都无可挑剔,俨然像一个忠厚的长者。福全的人生轨迹,正如他当初说的那句“愿为贤王”一样,一心一意辅佐康熙,成了康熙最为倚重的宗室成员。而福全能在康熙的眼皮子底下当了近36年的亲王,能拥有了“兄友弟恭”、“慈和长辈”的标签,福全不仅仅靠血缘关系,更是靠智慧。从家族来看,他毫无私心,而且十分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兄弟及晚辈,所以说福全的“贤”千古罕见,名副其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准噶尔   广灵   和硕   爱新觉罗   噶尔   雍正   康熙   乾隆   爵位   族谱   顺治   侍卫   亲王   长子   清朝   儿子   哥哥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