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河宽800里什么概念?

《西游记》中有三条河有800里宽,最先写到的是流沙河,再就是通天河。第三条河没有交代有多宽,但以通天河理解,这条河也有八百里宽。那么,《西游记》中的这两条河为何都有八百里宽,第三条八百里宽的河又是哪条河呢?


流沙河径过八百里,四大部洲不是写的佛界

第八回“观音奉旨上长安”时,最先经过的地方是流沙河。书中写道,观音菩萨与惠岸行者半云半雾行走,“忽然见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观音菩萨担心,取经人是肉身凡胎,如何能渡这条河。惠岸问道:“师父,你看河有多远?”观音菩萨于是停住脚步,看那流沙河:“东连沙碛,西抵诸番,南达乌戈,北通鞑靼。径过有八百里遥,上下有千万里远。”

径过,就是河宽,流沙河就有八百里宽,这是书中第一条宽八百里的河。

西天取经途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过了八百里黄风岭,走了大半年,“只见一道大水狂澜,浑波涌浪。”这条河,就是流沙河。这回书中的流沙河,比观音菩萨去长安时,多了一块石碑。这颗石碑上刻着一行字:“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流沙河石碑上的这四句诗,明明白白地交代了这条河确实有八百里宽。而且,还道明了流沙河为何有这么宽,这条河究竟是条什么河。

那么,流沙河为何有八百里宽,又是条什么样的河呢?要解读这些疑问,就得先说说“四大部洲”。


《西游记》第一回,写到了四大部洲。这四大部洲,长期以来被误读为佛界,而书中却是这样描述的:“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作者并没有说,四大部洲是佛界的四大部洲。而且,原著原意,也不是说的佛界四大部洲。

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之时,根本就没有佛教,哪里来的佛界?

第六十九回书中,寇员外家的二秀才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看《事林广记》上,盖天下只有四大部洲。我们这里叫做西牛贺洲,还有个东胜神洲。想南赡部洲至此,不知走了多少年代?

《事林广记》是南宋陈元所编的一部民俗类书,其中,并没有提到“四大部洲”,而讲的是东方朔《十洲记》中的事。

佛界四大部洲,出自《大唐西域记》,玄奘法师是这样说的:“海中可居者,大略有四洲焉:东 毘提訶洲 、南赡部洲 、西瞿陀尼洲 、北拘卢洲”。《西游记》中,除了南赡部洲外,无一能对上这则佛典。因此,吴承恩所写的“四大部洲”是有意虚构,似是而非之间,隐藏所要写的真相。

那么,这其中的真相又是什么,与流沙河“径过八百里”有什么关系呢?


四大部洲出自《十洲记》,流沙河在凤麟洲

《事林广记》中,并无四大部洲的记载,却有东方朔《十洲记》中的传闻。在《十洲记》中,东方朔说:“汉武帝既闻王母说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西游记》中,孙悟空寻找医治人参果树时,所到之三岛,就在《十洲记》中,所以,这段故事中,就出现了东方朔。

第一回写花果山时,作者言道:“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明确提到了“十洲”。花果山在东胜神洲傲来国,是十洲之祖脉,而十洲却根本就不是佛界。所以,东胜神洲绝对不在佛界。

这里要说的流沙河,应当在西牛贺洲,同样,西牛贺洲也绝对不是佛界。若是以流沙河而言,这里便是十洲中的凤麟洲。

《十洲记》中说:“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多凤麟,数万各为群。”《西游记》中的流沙河“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当然出自《十洲记》中的凤麟洲,哪里是什么佛界?

那么,吴承恩为何要以凤麟洲写流沙河呢?

第一回写花果山时,有一篇小骈文,其中写道:“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这几句,非常明确地告诉读者,花果山写的是凤阳朱家。


丹崖彩凤,即丹凤朝阳之喻,暗藏了“凤阳”。花果山,花而有果为荣,荣为桐木,凤栖桐木。“花果山”,其寓意就是凤阳。这个寓意,源自《水浒传》,比如“花和尚”,是来自凤阳的和尚,“花荣”,就是花而有果之意。

麒麟,在《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出现在《龙池宴》中。洪武三年(1370年)九月,朱元璋定朝会宴享曲,其中的《龙池宴》唱词是:“海波不动风尘静,中国有真人。文身交址毡裘,金齿重译来宾,奇琛异产梯山,航海奉表称臣。白狼玄豹,九苞丹凤,五色麒麟。”

“”花果山“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就是“海波不动风尘静”。沙僧在流沙河大战猪八戒时,自说身世,其中言道:“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这个“真人”也出自《龙池宴》,“金光亮”即大明。

“五色麒麟”,指的是朱家五行字辈,朱元璋说他的儿子都是麒麟。而在永乐十二年时,榜葛剌国以长颈鹿冒出麒麟,给朱棣献瑞。永乐皇帝指鹿为麟,名沈度做《麒麟瑞应图》。这些麒麟,都是《西游记》中的麒麟,其中之“麟”即凤麟洲之“麟”。

锦鸡鸣,说的是朱元璋《金鸡报晓》诗:“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赶散残星与明月”。这首诗,写在了毒敌山昴日星官啼杀蝎子精的故事中。昴日星官两声啼杀蝎子精,书中赞道:“踊跃雄威全五德,峥嵘壮势羡三鸣”。

只需稍微列举书中这些文本证据,就能证实《西游记》是借唐朝西天取经的历史,暗藏了明朝的事。所以,“凤麟洲”,被点化为凤阳麒麟。

凤阳麒麟即“凤麟洲”,那么,为何凤麟洲有条八百里流沙河呢?


八百里即朱重八,“芦花定底沉”即女娲补天

猪八戒不知流沙河有八百里,而与沙僧大战的却又是猪八戒,八百里流沙河与猪八戒,就是“朱重八”。

《朱氏世德碑》中,朱元璋亲自说道:“本宗朱氏,出自金陵句容……元初籍淘金户”。淘金,当然离不开“沙”。朱元璋本是金陵人,后来,“先祖考初一公困于役,遂弃田庐,携二子,迁泗州盱眙县”——这就是“流沙河”,寓意朱家迁居。

《十洲记》中说凤麟洲“洲四面有弱水绕之”,岂不就是“泗州”?而“鸿毛不浮”,被改为“鹅毛飘不起”,有意回避了与“洪”谐音的“鸿”。实际上,第一回书中所说的“洪蒙初判”,指的是朱元璋大败了元朝,建立了洪武王朝。花果山顶上仙石所诞之石猴,寓意建立于戊申年的大明,戊申,就是石猴。

花果山上的仙石“按九宫八卦”,即太上老君的八卦炉。这个寓意,又出自平顶山银角大王的这句话:“老子解化女娲补天之名”。《西游记》与《水浒传》一样,通篇贯穿了女娲补天神话。

《淮南子·览冥训》中说,女娲炼石补天,“积芦灰以止淫水”。银角大王所说的,是紫金葫芦的来历,紫金,即紫金山,葫芦之“芦”,即“积芦灰以止淫水”之芦。北俱芦洲之“芦”、流沙河“芦花定底沉”中的“芦”,都是说的女娲补天。

说《西游记》写的是明朝事,又与女娲补天有什么关系呢?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其先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女娲补天,补的就是颛顼帝之天,《淮南子》中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朱元璋家本出姬姓,又世居金陵,所以,他自称金鸡,写了那首《金鸡报晓》诗。所以,《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红楼梦》都以女娲补天神话,作为朱明的隐喻符码。

女娲补天,总共做了三件大事:炼五色石以补天缺、积芦灰以止淫水、断鳌足以立四极,所以,花果山在“傲来国”。而被周武王封在邾的,是颛顼帝重孙吴回祝融的曹姓后代。邾,即邾国,七绝山写的就是邾国。七绝山柿子成灾,柿子,别称朱果,谐音“邾国”。

春秋时,邾国帮助齐桓公称霸,齐桓公便奏请周天子,封邾国为子爵国,史称邾子国。《西游记》中的朱紫国,即“邾子国”

《西游记》写的就是大明历史,流沙河暗藏的就是“朱重八”,所以,河宽八百里。


通天河也是朱重八,通到了天河

唐僧师徒离开了车迟国,又走了大半年,便来到了通天河。通天河也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十个篆字:“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

来到通天河时,正是“半空皎月如悬镜”之时,唐僧他们过不得河,便来到了陈家庄。陈家庄是一个深藏寓意的地方,这个寓意写起来需要一篇文章才能讲得清楚,这里只说直接的:陈家庄是朱元璋姥姥家,“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

既有陈家庄,必有朱重八。所以,唐僧见了通天河,如见流沙河那般,让猪八戒观察水势宽阔。猪八戒遇八百里通天河,还是“朱重八”。

猪八戒本是掌管天河的天蓬元帅,“通天河”,应当读作“通—天河”,这条河就是天河。无疑,天河也有八百里宽,天蓬元帅掌管着八万水军,依然是“朱重八”。

猪八戒在蓝本戏剧《西游记》中,曾经变成朱公子,骗娶了裴家庄的裴小姐。“瘦词隐语”高手杨景贤在他的戏剧《西游记》中,明目张胆地讥讽大明。而在小说《西游记》中,却是骗了高老庄的高小姐。高,即“大明太祖高皇帝”、“大明孝慈高皇后”。


流沙河、通天河都有八百里宽,这个“概念”就是以“朱重八”为象征,写的是大明历史。

世德堂本《西游记》,以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风从水面来。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把一百回划分为二十卷,每卷以诗中的一个字为卷名,第一卷五回书是“月字卷”,等等。因此,《西游记》暗中写的就是大明历史,以及大明“月到天心”,即将灭亡。




《西游记》中通天河宽800里,是什么概念?世界上有这么宽的河吗?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很多人第一时间能说出第一名尼罗河,第二名亚马逊河,第三名长江。可是要问你世界上最宽的河是哪一条,多半人们就说不上来了。



非常有趣的事,《西游记》中有这样一条和,宽度高达800里。原著中这样记述的:

“碑上有三个篆文大字,下边两行,有十个小字。三个大字乃“通天河”,十个小字乃“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

按照碑文的讲述,这条河宽度高达800里,换算成公制单位就是400公里,当今世界上并不存在这样宽阔的一条河。

这让我想到抗日神剧中的一句台词,“800里开外,干掉小鬼子的机枪手!”

好厉害!干掉鬼子机枪手的武器,一般都是狙击步枪或者迫击炮。这些步兵装备,有效射程其实就是1000米上下。后来有人改正,即便是800米干掉鬼子机枪手也是有吹牛的成分在了。


说回河流,世界上最宽的河流是哪一条?

我们第一大江长江的出海口最宽处有9公里宽,干流大部分区域,都有200米到1000米那样宽!在历史上,江阴段扬州段都曾超过10公里宽。南通河段则在1915年曾经达到了18公里。

世界上水量最大的亚马逊河,出海口的宽度高达240公里,数百公里外的大西洋,盐度都大大降低。

不过,从我国的雅鲁藏布江流出去的布拉马普特拉河,也是一条以宽为主要特色的河流。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印度阿萨姆邦一段,宽度一直维持在10公里到20公里之间,有时候洪水泛滥,动辄淹没20公顷以上农田,相当恐怖。所以,如果我们能拦住雅鲁藏布江,也许能救不少印度人的性命。



说到这里,我们发现,不管是西游记的出发点中国还是终点印度,绝无可能出现800公里数量级的河流,更不可能因此落在碑文上,成为官方记述。

通天河,本身就是虚构的,因为《西游记》的作者,在数学和地理上,几乎是一窍不通。西游记中所有的数字,更多接近于佛经里面的大量吹嘘,没有具体的数字含义。

典型证据是,如果通天河真的有400公里,一条大海龟驮着师徒四人过河需要多长时间呢?

海龟是著名的游泳健将,在水中速度最快能达到29公里每小时。我们简单用平均速度20公里来计算,400公里的路程,需要游20小时才能到达,几乎是一天一夜的路程。所以,最后大海龟把师徒四人丢下去,有可能是太累了游不动了。



另外,《西游记》中还有一个灵感大王,让通天河结冰,然后师徒四人到河心忽然掉下去。假定河心在200公里处,在溜光的冰面上,师徒四人步行需要走多久才能到达既定地点?人类步行速度通常为5公里每小时,他们走到河心的时间大约需要40个小时。灵感大王在水下面要等40个小时才能抓住这几个人,简直比走路的人还要辛苦。

通天河的宽度,算是《西游记》中的bug之一,如果西游记作者能多游历名山大川,或者请教一下徐霞客那样的旅行家,应该就不会犯这样的错了。



对了,我国台湾海峡的宽度大约为230公里,只有通天河宽度的一半。




《西游记》是部神话小说,许多数字描写,都是十分夸张的,用现代理论去论证意义不大。

(西游记》中流沙河宽八百里是什么概念?它可以用孙悟空的筋斗云来比较,孙悟空一个跟头就可以翻越十万八千里,说明流沙河的宽度在书中是被无限夸大的。孙悟空说:“这条河若论老孙去时,只消把腰儿扭一扭,就过去了。”说明书中流沙河的宽度並没有那么宽。

也许《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老先生很喜欢八百这个数字的原故吧!象八百里黄风岭,八百里火焰山,八百里荆棘岭,八百里稀柿衕,八百里狮驼山,凑巧的是通天河与流沙河一样也是八百里。

八百里在《西记书》文中是普遍现象,作者用具体的数字,代替了很高,很远,很难,很宽等传统表述手法,更容易使人如临其境,使文章更加生动耐读。

所以探讨流沙河八百里宽是什么概念,真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事实上地球上从古自今,也难寻八百里宽的河流。《西游记》书中罗列的八百里也不是准确数字,只是玩了个数字游戏,从而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以更加吸引读者眼球而己。




《西游记》中河宽800里什么概念?


西游记虽然是神话小说,然而所有奇幻夸张的想象仍然要以“写实主义”为基础,所以,对于“《西游记》中河宽800里”,本人试着从写实主义的角度做一下分析。因为如果一句话——“这是凭空想象,胡编乱造”,那就没有深究的意义了。



一、首先“800里”究竟有是多宽?

本人在图文《在宋朝,一里究竟有长?》(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823724742067880452/)中做过详细的分析和测算,最后的结论是,在古代大多数时候(含宋朝),一里的长度相当于今天的300米。有兴趣的可以打开文章链接查看。在这里,我也把主要的论证依据复制一下,方便大家查看。

A、古籍中关于“里”的记载以及“里”的长度推定

《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

先界定宋代的“里”的长度,宋代的“里”,《水浒传》记录宋朝的事情,成书于元末明初,中国历史上“里”的长度界定相对模糊,也正因为如此,不像“丈、尺、寸”那样变化较大。有一个相对稳定通用的说法是“三百步为一里”,《小尔雅·广度》篇中载:“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所以古时所称的步,相当于现在的两步。按照丈量标准的“不紧不松”,一“步”可以取1米,那么,宋代的1里略等于300米。

用百度地图测距,楼兰古城遗址离西安的实际直线距离是1960公里,而汉书记载是6100里,折算之后,可以得出,古代一里约等于1960/6100*1000=321米。

用百度地图测距,楼兰古城遗址离玉门关(阳关)的实际直线距离是450公里,而汉书记载是1600里,折算之后,可以得出,古代一里约等于450/1600*1000=281米。

考虑到古代测量的准确度,我们根据这三个推算,将一里取值为300米是比较科学的。

B、关于宋里长度为300米的佐证

佐证一:《水浒传》

水浒传部分原文(略)

(一)戴宗跑步速度的推算

在宋朝,一里究竟有多长?

按《水浒传》第一段文字记载,

戴宗慢行日行500里,实际上距离是150公里(300米*500),如果按每天“神行”12小时计算,每小时的速度是12.5公里,配速为4分48秒每公里。

戴宗快行日行800里,实际上距离是240公里,如果按每天“神行”12小时计算,每小时的速度是20公里,配速为3分钟每公里。

2、按《水浒传》第二段文字,“三二百里”取中间值250里,实际总距离是250*300=75公里,“五更至已牌时分”,即“3点至9点”合计6小时,这个速度为75公里/6小时,每公里配速约4分48秒。这正是戴宗的慢行速度。

3、按《水浒传》第三段文字,梁山到沂水(路程)距离约为300公里(据百度地图),考虑到古代不可能有现代发达的交通路线,故将路程合理延长到450公里,那么戴宗的速度,就是每天150公里左右,这个速度呼应了第一段戴宗慢行时日行“500里(150公里)”的说法,同时也验证了我们所取的“宋里”长度300米,是基本准确的。

按第三段文字推算的戴宗速度,配速也是4分48秒每公里。

(二)、与现代马拉松运动员的比较

佐证二:三千里江山

三千里江山是指朝鲜,朝鲜的度量衡都是来源于中国,而且,最先这样说的应该也是中原人,那么,这里的里也应该是与宋里接近的里的标准。

朝鲜半岛古代政权自称拥有“三千里锦绣江山”,南北分治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都继承了这一说法,在各自的国歌中都采用了三千里江山的表述。一是朝鲜半岛从南到北距离约800至900公里,按照宋里来计算,大约有2700里至3000里。所以这个“三千里江山”的说法也佐证了宋里=300米的准确性。


二、《西游记》中河宽800里的出处原文以及其真实含义

原文: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节选)

……急收云头,按落河边道:“师父,宽哩宽哩!去不得!老孙火眼金睛,白日里常看千里,凶吉晓得是,夜里也还看三五百里。如今通看不见边岸,怎定得宽阔之数?”

……是一面石碑。碑上有三个篆文大字,下边两行,有十个小字。三个大字乃“通天河”,十个小字乃

“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

行者叫:“师父,你来看看。”三藏看见,滴泪道:“徒弟呀,我当年别了长安,只说西天易走,那知道妖魔阻隔,山水迢遥!”……

首先孙悟空在筋斗云上看不到对岸(白天看千里,晚上看三五百里),但这并不能表示河宽是800里,因为孙悟空看不到对岸,可能是水面水汽蒸腾雾气弥漫的原因。

另外,就是原文“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如何理解?

这里面唯一容易出现多意的字是“径”。

径有五种解释:

1.小路:曲~。山~。

2.喻指达到目的的途径、方法:捷~。门~。

3.副词。直接地:~行办理。

4.直径:口~。半~。

5.古又同“竟”。

根据语境,我们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过这条河的话,需要走800里路。

径的意识,应该取2的解释:喻指达到目的的途径、方法。

当然,也有人说应该理解成“径直通过”,按这个解释,就是“直线距离”,那么直线距离,就可以认为是河宽了。但是,我认为,这是不可能存在的情况。

原因1、古人没有径直过河的方法,就算是有船能过河,对河的宽度也没有方法掌握。

原因2、因为古代没有遥感技术,即使有人绕了大圈到对岸,也对“河宽”没有测量方法,因为看不到对岸。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径过八百里”,就是曾经有人想办法绕到对岸(当然他只能判断过河了、不能判断是不是正好到了直对的对岸),根据自己的行走时间和大致的经验速度判断,这个路线是八百里。

如果要表示“河宽800里”,可能的表述方式应该是“河宽八百里”“河阔八百里”。

如下示意图:



所以,很明显,800里(折算现在距离的240公里),并非河的宽度。

三、古代语境中与“八百里”以及“河”相关的说法

答案是:八百里洞庭湖。

所以,个人认为,吴承恩写“通天河”时参照的是“洞庭湖”。

比如,在岳阳楼看湖对岸,也是看不到的。比如,从岳阳楼出发,到湖对面,也需要绕行上百公里。




四、《大唐西域记》中可能的原型

吴承恩在《西游记》的酝酿阶段,一定会看《大唐西域记》,我们试着在《大唐西域记》中找一找这个可能的“通天河”。



一、西天瑶池——玛旁雍错

玛旁雍错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在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湖面海拔4588米,湖泊呈"鸭梨"形,它也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有"世界江河之母"的美誉,是唐朝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称为"西天瑶池"的地方。

二、伊塞克湖

唐代玄奘法师西天取经时曾经路过伊塞克湖,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留下了世界上的最早记载:“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瀚,惊波汨忽,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玄奘法师是途径伊塞克湖北岸还是南岸,和经过的凌山位置不无关系。



三、巴尔喀什湖

四、罗布泊

当然是多年有水时的罗布泊。

他描述罗布泊:

“风助流沙,无水草,多热毒鬼魅之患,无经路,行人往返,望人畜遗骸为标识耳。”

结论:一、《西游记》中提到的800里,实际长度折合现在的标准应该是240公里;二、《西游记》中提到的通天河是有原型的写实,而不是天马行空胡编乱造;三、800里也不是写河的宽度,而是写人们绕行到对岸的路线距离;四、通天河可能是洞庭湖和《大唐西域记》中描述的一些河流湖泊特点糅合的结果。




河宽800里是什么概念?简单的来说,从古代到现代,世界上的任何一条河流或大江,在历史上都没有出现过河宽800里的奇景!

简单的说,这完全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虚构!

后人并不知道吴承恩在写到这一段时,究竟是在什么样的逻辑概念下设定出了800里的宽度,毕竟吴承恩不是徐霞客,也没有资料记载他曾走访过中原的名山大川,在信息并不通畅的明朝时代,他也许根本不了解中原江河的具体数据。800里的宽度,也许只是他潜意识下的一种设定。

由于早在唐朝时期,驿站传递信件和奏折的过程中,已经衍生出了“800里加急”的标准。作为一个明朝学者,相信吴承恩更拜读过元朝末年施耐庵所编写的长篇小说《水浒传》,自然也会知道这本书中曾出现过一个叫神行太保的戴宗,可以日行800里。在这种数据文化的灌输之下,吴承恩定义了一条河宽800里的河流,这恐怕也不足为奇!只是在现实当中,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河流!

其实熟悉地理水文条件的读者,都会明白一个基础常识,那就是现实当中不会有哪条河流在任何一个地段都能保持同样的宽度,这里的河流宽、那里的河流窄,这几乎是所有河流的特征。而绝大部分河流的最宽处,通常都在出海口或汇河口的位置。

因为这个位置是与海洋和其他河流交汇的地方,自身河水的不断涌出,加上对方海浪或河水的侵蚀,河口处通常都会形成一个喇叭状的特殊地形,而这个地方往往就是这条河流最宽的地方。

例如我们最长的河流——长江,其长江口的最大宽度为90公里;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其亚马逊河口宽度达200多公里;南美洲的另一条大河拉普拉塔河,河口最宽处也在20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按照世界最大河流的最宽标的,也只有400多里的宽度,且只局限于河口处。

而西游记当中没有漂洋过海的环节,师徒四人组也完全可以绕开出河口的最宽处,所以800里的河宽只是一种虚构,现实当中是不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西游记   通天河   弱水   凤阳   水浒传   河口   西域   大明   麒麟   女娲补天   大唐   花果山   对岸   宽度   河流   概念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