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晁盖宋江三代领导人,谁的理想最大?谁的路线更切合实际?

在梁山上,一共有王伦、晁盖与宋江三代大哥,每代大哥的执政路线,其实都和当时梁山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先说王伦,王伦是一个不第的秀才,后来与杜迁、宋万一齐落草梁山。

表面上,王伦是梁山之首,实际上他只是一个白手套,梁山背后真正的主人是小旋风柴进。

柴进作为柴氏的嫡系子孙,是不甘心做一个富贵闲人的,为了自保,或者说为了发展自己,他定下了两条线,一条就是像战国时的四君子一样,养门客。所以,那些刺配的犯人,流落江湖的绿林人物,来到柴进的府上,都会得到一份钱粮,那些名气大的,还会被柴进热情招待。

比如说武松、宋江、林冲都受到过柴进的优待。

除了这一条线,还有一条暗线,这就是王伦所在的梁山。

梁山四面环水,易守难攻,很早就被柴进看中,这才安排了王伦到那里做老大。

柴进遇到的江湖好汉,如有落难的,也往梁山上安排,比如说林冲,雪夜杀了陆迁和富安之后,无处容身,被柴进一封信送到了梁山。

王伦心胸狭小,如果他真的是梁山之主,不喜欢林冲,完全可以拒绝。但他拿到柴进的书信十分为难,这就说明梁山上,王伦是做不了主的,极有可能柴进控制着梁山的经济命脉。

所以梁山的一代目王伦,他的作用就是替柴进做一个守家之犬,这个时候的梁山,只是柴进的最后一条退路。

只是梁山这么好的位置,看中他的不只有柴进,在郓县东溪村还有一群好汉,他们胆大妄为,甚至连生辰纲都敢劫。

为什么他们做事这么不顾忌,就因为他们已经找好了自己的退身之处,就是这梁山八百里水泊。

这就是晁盖一行人。

只不过他们退到了梁山,却发现一个问题,梁山上的王伦似乎不太欢迎他们,哪说他们献上了十万金珠宝贝,凭这些财物,梁山可以吃用好几年。

说白了,就是王伦作为守户之犬,他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能力。

他的任务就是替柴进守好这片退身之地,他的能力一般,不是林冲的对手,能智取生辰纲的晁盖一行人,他也不是对手,他不敢得罪他们,只能婉转地让他们离开。

只是他作为一个书生,还是太想当然了。绿林人行事,以实力为尊,我好声好气不行,那就夺了他。于是吴用大半夜跑到了林冲屋子里,嘀嘀咕咕几句话,第二天王伦礼送晁盖一行的时候,林冲这个老好人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刀劈了王伦,将梁山的头把交椅让给了晁盖。

就这样,梁山完成了权力的交接,晁盖成为第二任梁山之主。

晁盖是一个富二代,他最大的职位就是东溪村的保正,也就是村长。

他没有王伦的包袱,作为一个富二代,他向往的就是绿林上的生活,他当年在家的时候,仗义疏财,不管什么好的坏人,只要是江湖人落难,找到他,他都尽自己可能去接济。临走了,还送上一笔银子。

同样的一件事,柴进有政治目的,宋江也有政治目的,只有他,只是为了体验所谓的江湖义气。满足他这个富二代的COSPLAY。

所以晁盖为主的梁山是最讲江湖义气的。他上梁山之后,曾经下令,不得枉伤人命,哪怕是打劫,也劫财,不伤人。

他在梁山上立下了聚义厅的牌子,宋江有难,他千里迢迢带着小弟们跑到江州去营救,晁盖尽自己所能做到了一个义字。

至于梁山的未来怎么样?晁盖还有想过,他只考虑的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快人心的生活。

所以晁盖的眼界是整个江湖,能做江湖老大,他已经心满意足。

但宋江不同,宋江作为郓县的押司,负责税赋,公文往来,他见过了一个又一个高官,和当时的县令相交莫逆,比起那个虚渺的江湖,他更喜欢更向往官场里的生活。

只可惜,由于才华和出身等诸多限制,宋江只能做一个小吏,哪怕小吏做到了极致,也就是七品官顶天了。

宋江不服,暗地里积蓄力量。一方面,他天天使拳弄棒,打熬身体,为的就是有一天可以转为武将,建功立业。

一方面,他结交各类江湖人物。他助危济贫,仗义疏财。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和待人接物的能力,他在江湖上混出了诺大的名气,人称“及时雨”。

但早期他真没想着造反,哪怕是结交江湖好汉,想的也是某一天可以为己所用。

结果因为晁盖的一封信,一条金子,他“误杀”了发现了自己机密的枕边人阎婆惜,走上了逃亡的道路。

作为一个江湖人,这条路不可怕。其他人的流亡之路,走得惶惶然,他走到哪里,都有各地的好汉纳头便拜,收服小弟若干。

但作为一个犯人最可怕的是,他的官场梦越来越远,快要混成江湖老大了。就在他要上梁山的时候,突然父亲宋老太公的一封信,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他回到家,父亲让他去自首。

就这样宋江被流放江州,又遇到了神行太保戴宗等人,本来可以轻轻松松过完自己的流亡生活。但浔阳楼上江水晦涩,他心境不好,喝醉了酒,想到自己的不如意人生,就写了一首反诗。最终被送入了大牢,不日就要问斩。晁盖带人千里大营救,最终伙同李逵,还有混江龙李俊一行人,将他救了出来。

按理说,这个时候的宋江应该破罐子破摔,随波逐流了。

但他要当老大的人,怎么能轻易屈服?他不顾众人的反对,坚持要攻下江州城,最终在他的坚持 下,活捉了陷害他的小人黄文炳。

一方面,他为了报仇,一方面他也为了立威。

待这群人上了梁山之后,宋江凭着自己带来的大半小弟,再加上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实际控制了梁山,待晁盖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个傀儡,最终在破局之战——曾头市一战中,被毒箭射中面颊,含恨而亡。

宋江作老大,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既然我通过正常的途径进入不了官场,那我反其道而行之,打进官场。也就是所谓的招安路线,杀人放火受招安。

这条路对于梁山上的一部分人来说是有吸引力的,比如说林冲、秦明等前政府军官员,比如说吴用这个不第的乡村教师。

所以在这批人的支持下,宋江将本来一个小打小闹的梁山,从一个土匪的寨子发展为有政治纲领(替天行道),有政治目的团体,再加上有意吸纳一些朝廷的武将,最终梁山发展为拥有一百零八好汉,兵马数万的一个军事集团。

最终梁山惊动了当时的道君皇帝赵佶,成为他的心腹之患,先后打败了朝廷的围剿,顺利被招安。

这条路注定了是一条崎岖之路,他一群招安的武将,如一群猛虎,进入朝堂,其他人会安心?

所以朝中的大佬蔡京、童贯等都将他当成了肉中刺,眼中钉,除之而后快。

所以招安之后的梁山军一军奔波在各路战场,打辽国、征田虎王庆,征方腊,就是借他们除掉朝廷的大患,顺便消耗他们。

最终一百零八好汉所剩无几,这才分散到各地,赏一个芝麻小官。最终宋江被毒死,临死前拉李逵垫背,卢俊义被灌了水银,吴用花荣宋江墓前悬梁自尽,这场闹剧落下了帷幕。

从上面可以看出:梁山三代首领,王伦是守门之犬,只图为柴进守好一亩三分地;晁盖是乳虎,懵懵懂懂被人推上了头把交椅,又沦为庙中泥塑,唯一的一次奋起还丢了性命;而宋江则是浅滩蛟龙,他胸有大志,也颇具才华,愣是触底反弹,最终通过自己谋划和兄弟们用生命扶助,自己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杀人放火受招安,进入了官场中。不过他终究是一个异类,最终在这个不熟悉的战场,被卑劣的手段谋杀。

三个人中,宋江的志向最大,但如果说谁的路线更切合实际?这就见仁见智了。

毕竟每个人志向不同,道路不同,吾之蜜霜,彼之毒药。




感谢水浒哥的邀请。

题主列举了王伦、晁盖、宋江三代梁山领导人,实际上,梁山总共有四代寨主,在王伦之前,梁山寨主是摸着天杜千。因而,若是回答这个问题,应当把杜千也算进来。

说梁山总共有四代领导人,决然不同于历来对《水浒传》的解读,难道,五百年来大家都读错了?确实,仅就这个问题来说,借用网络一句流行的话,那就是:大家被施耐庵骗了五百年。


王伦“合着杜千”上梁山落草

林冲雪夜上梁山,在聚义厅见到了王伦、杜千、宋万。施耐庵交代得很明白,此时,王伦是“一个好汉”,单独介绍,白衣秀士就是寨主。

却说林冲拿出了柴进的推荐信,交给了王寨主。王伦看过书信,便让林冲坐了第四把交椅,如此,林冲就等于是入伙了。但是,在为林冲接风洗尘的酒席上,王伦蓦然寻思道:

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千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

“合着”就是跟着,杜千在先,王伦随后。这个词最经典的用法,就是“合着时代的节拍”,当然是时代节拍在先,大家跟着时代的节拍走。

施耐庵在这里以“合着”这个词,几乎是轻描淡写的交代了梁山的创始人是杜千,他才是第一任寨主。然而,谁又会注意这个细节呢?其实,施耐庵也不是故意要瞒过读者的眼睛,在林冲进朱贵酒店时,早就交代了王伦是“合着”杜千上梁山的。


王伦当年落第后,与杜千一起投奔了柴大官人。住了几日,两人离开,柴进还给他们馈赠了银两。书中说,柴进因此对王伦、杜千有恩。此时,王伦肯定是没去梁山的,因为,王伦上梁山的原因是“因鸟气”。柴大官人对自己有恩,王伦怎么会“因鸟气”呢?

王伦没有直接从柴大官人庄上上梁山,后来因“鸟气”才“合着”杜千上山落草的。也就是说,杜千极有可能在柴大官人庄上告诉了王伦,要上梁山落草。因而,就先去了。王伦来了之后,不知何故,杜千就让出了寨主之位。

施耐庵这样写,大致有两个含义。其一,梁山是江湖好汉的梁山,大家都可以来入伙,谁有能力谁做寨主。因而,吴用拱火林冲杀寨主,不违背江湖道义,王伦也是夺了杜千一把手交椅的。

其二,为晁盖之死伏线。花荣射雁,道明了要射雁行中第三只雁的头,晁盖便是第三只雁,也是头部中了一箭。正是因为要为后文伏线,这才以“合着”这个词,悄悄的瞒过了五百年以来的读者。

同时,也证明杜千时期做得不好,此人胸无大志,本事低微,根本即谈不上什么理想、路线的。王伦做了寨主,好歹还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路线。那么,王伦的路线又是什么呢?


晁寨主积极走招安路线

王伦做寨主,阮小二就看不起。在吴用说三阮撞筹时,提到梁山泊强人,阮小二说,王伦、杜千、宋万、朱贵都“不打紧”。林冲来了之后,才开始打家劫舍,欺压石碣村渔民。所以,阮小二骂林冲是“贼男女”。

如此不思进取,也就难怪王伦不敢接纳江湖好汉入伙了,此人原本就是个不敢造反的落第秀才,因鸟气而落草的白衣秀士。王伦不想做大做强梁山,以免引火烧身。王伦做寨主,不能让部下看到希望,一辈子做草寇,哪里是出头之日?

所以,林冲便要杀王伦。当林冲的屠刀举起时,王伦大呼:“我的心腹都在那里?”书中交代,王伦倒是有几个心腹,但却是无能之辈,谁也不敢拼死向前。杜千、宋万更是不愿意为王伦拼命,他们心中早就不服王伦了。当王伦要打发林冲下山时,杜千、宋万、朱贵当着林冲的面,便与王伦争执起来。

领头的人没有远大理想,没有明确路线,自然就不能给部下以希望,谁还做王伦的心腹?

平心而论,王伦这也是量力而行,很切合实际的。在盗贼蜂拥的当时,王伦这样的理想,也可苟安于一时。

晁盖就不一样了,每做一件事,都是有目标的,劫取生辰纲是要为兄弟们谋一套富贵。做了梁山寨主,便思量招安,给弟兄们谋一条出路。

为何说晁盖一上梁山就想着招安呢?


书中写了这样一段故事,暗示了晁盖不做造反派,走招安路线的真实心理。这段故事就是晁盖第一次安排梁山拦路抢劫,晁盖告诫下山执行任务的头领:“只可善取金帛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

三阮、刘唐打劫成功,带着大批金帛回山后,晁盖并不高兴。而当晁寨主问明了情况,这次抢劫没有伤害一个客商时,晁盖这才大喜,赏了报告情况的小喽啰一锭银子。而且,对众头领说:我等自此以后,不可伤害一人

不伤害人还造什么反呢?因而,晁盖在梁山上是不打算造反的。

后来,呼延灼讨伐梁山,扈三娘捉了彭玘。宋江先是劝降了彭玘,然后,把这个朝廷第一降将交给了晁盖。随之,凌振被擒。

宋江这次没有劝降凌振,而是拉着他的手,直接去找晁盖。宋江与凌振到了梁山大寨,晁盖便带着彭玘前来劝降,彭玘说:“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

这是梁山第一次出现“招安”二字,谁教彭玘说的,无疑就是晁盖。

因而,晁盖做寨主,他的路线就是招安,这个理想也是很大的。那么,晁天王主张招安,正不正确呢?或者说,切不切合实际呢?这就得看宋江走的是什么路线了。


宋江最终还是要招安的

晁盖不愿意杀人,但后来还是在江州杀人了。宋江是道家的天魁星,晁盖因为救宋江而杀人,说的是佛教的护法天王是在道家“妖魔”的引导下,不得不杀人造反了。

在《水浒传》中,晁盖被写成了佛教的四大护法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也就是北方多闻天王,所以,晁盖的绰号是“托塔天王”。梁山在晁盖时期,就是“佛道合一”,共掌山寨的时期。但是,晁盖要招安,宋江则要造反。

为何说宋江要造反呢?施耐庵早就说过,梁山一百单八个妖魔从地窖中逃出,就是要“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让“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

从施耐庵的文本设计看,闹大宋乾坤的是道家妖魔,与托塔天王没有关系。所以,梁山每一次出征攻打朝廷州府,都是宋江带兵。遗憾的是,施耐庵这样的主题故事,却被解读成宋江架空晁盖。

宋江肯定是最有理想的寨主,他的理想也是道家放出妖魔的本意,就是执行道家“替天行道”的主张,走“保境安民”的路线。这样的路线与主张,完全符合所有梁山好汉的意愿,因而,一百单八将在一个共同拥护的路线与主张下,纷纷来到梁山聚义。


一个团队有了共同的路线,共同的愿景,那就十分厉害了。

晁盖的佛家主张与路线不为道家妖魔所接受,因而,晁盖做寨主,便没有招来一个好汉入伙。

但是,宋江最终还是要招安的,彭玘不是说过“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专等朝廷招安”吗?这是怎么回事呢?

宋江招安是有历史记载的,是被张叔夜伏击,先捉了宋江的“副贼”,然后,招降了宋江。不过,宋江不像晁盖那样,一上梁山就要招安。在前七十回书中,宋江也暗示了要等待“圣主”降光,然后,率领梁山好汉为国尽忠,“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那么,谁是《水浒传》中的“圣主”呢?


佛道合一,晁盖宋江殊途同归

上文讲到,晁盖不愿意杀人,自然就不愿意造反。但是,因为吴用的再次设计,晁盖不得已去救宋江,在江州劫法场杀了人。

江州劫法场的故事中,又有一个细节被历代读者所忽视,这个细节就是“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书中写道,李逵跳楼劫法场,一对板斧乱砍乱杀。晁盖不认识这个只顾杀人的黑大汉,便大叫不要伤害百姓——此处,又体现出佛教护法天王的慈悲之怀。

晁盖等人从未到过江州,不识路径,便招呼弟兄们跟着那条黑大汉往外冲。于是,李逵便带着梁山好汉进了白龙庙。白龙庙暗喻的是《水浒传》“二龙”之一的宋钦宗。

赵桓出生于1100年,这一年干支庚辰,就是一条白龙。庙,就是庙堂,指的是朝廷。所以,白龙庙便暗示赵桓将成为北宋的庙堂之主。


原来,宋江只造宋徽宗这“一朝皇帝”的反,等待的“圣主”就是宋钦宗。如此,宋江到底还是个投降派?

上面讲了,宋江是因为战败,才向张叔夜投降的。据《宋史》记载,这是宣和三年间的事情,还是宋徽宗当政。所以,宋江才是专等“圣主”降光。

宋钦宗登基时,正是金国大举南进,发起灭宋之战,国难当头之际。施耐庵写的是北宋的社会矛盾已经发生根本变化,上升到抵御外寇,保境安民高度。因而,宋江便不再造这朝皇帝的反,而是率领梁山好汉抗击金兵,“保境安民”,这就是《水浒传》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替天行道”。

晁盖主张招安不分皇帝是谁,只是以佛家的理想,和平的走招安路线。晁盖的“替天行道”理想,就是以不杀人的方式,给梁山兄弟谋前程。

宋江则是要造无道皇帝的反,等候,然后追随他心目中的“圣主”,为国尽忠,替天行道。

虽然晁天王早早的离开了梁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是,如果他没死,一定也会积极支持宋江的路线,最终携手并肩,与金国殊死一搏。也就是书中说的:“一刀一枪”到边上搏个功名。因为,晁盖也曾经攻打过金国人把控的曾头市,也是“保境安民”,替天行道。


梁山佛道合一,晁盖、宋江殊途同归。以此观之,晁盖、宋江所主张的路线必定会重合,他们远大的理想之梦,最终都将照进现实。从更大的层面讲,宋江所走的路线,“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理想,不仅切合实际,也符合历史的选择。

岳飞抗金是英雄,宋江率领梁山好汉抵御外寇,保境安民,难道就要被骂成投降派?




一部经典(水浒传)受到一代代人们的喜爱,因为这部名著无论你细读细品都能感受到不同的味道!这部小说作者的主题是一百零八个群魔下界,所以,王伦(白衣秀士)与晁盖(托塔天王)都不是主线!唯有宋江(及时雨)才是主角!若论谁的路线切合实际,按当时的情况:晁盖的路线最切合实际!王伦根本就没有自己的路线,因为他只算一个代言人,幕后主人是(小旋风柴进),当初的梁山也就是柴进暗藏的一小股势力,结果后来被林冲给他搞砸了,晁盖的路线就是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自由生活!符合当时不受官府压制的自由生活!当时的北宋,由于贪官污吏多如牛毛,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强盗蟊贼遍地皆是,小到个人豪强独霸一方(张顺,张横等),中到几人结伙占山头,霸地盘(李忠,周通),(王英,燕顺),(鲁智深,武松),(李俊,童威,童猛)等!再大点就是晁盖,方腊,田虎,王庆之流!此时的北宋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处境!想独善其身是很难的!所以都以势力划成自己的小圈圈是对的!再说宋江的路线,宋江这个人处事为人非常世故圆滑,好坏高低人都不得罪,这种人处世可以但不能为官!做不到刚正不阿!做个小小的(押司)就能与匪相通做官他敢与敌勾结!他的路线完全是为自己着想~当官耀祖!用大义掩盖自私!明明能与朝廷抗衡偏偏招安,这不是让众好汉又回老路上吗?他与卢俊义,杨志,呼延灼等官员出身的是一个路线,巴不得回老路上,做他们的官员,财主!这就是自私自利!他上梁山是无奈的,当初刘唐让他上梁山他竟以自杀来推脱,他目的是一边做官,一边通匪,你看看这种多阴!结果无论他多么努力为大宋出力,仍然改变不了宋朝的命运!作者也许是有意无意地影射王(亡),晁(朝),宋!如果按梁山的强、盛,弱来排更直接:宋朝亡!所以,宋江回老路政策是行不通的!如果宋江以晁盖的路线,能对抗朝廷,官方吃败恐怕一时不会剿除,这时他可残食小股匪势来壮大自己!强大到一定的气候,加上金国入侵,他就可以推翻大宋与金抗衡!也许他能名扬千古!可惜这人太阴,注定成不了大气候,强大了也算计兄弟!




王伦是小富即安,也就是不招惹大事,不惹怒官家。晁盖其实在这方面不太明确,其理想比较含糊,属于又要惹大事,但又缺乏明确的主张和路线,干事和主张理想不相合,迟早容易被官家剿灭。宋江有明确的理想和主张,也算是封建社会很多的造反者所走的道路其实宋江的路线,也是被许多造反者验证的正确道路。站在革命的观点、立场来说,是错误的投降路线。但站在当时的环境,这些造反者又没有先进理念支撑,即使胜利还不是象朱元璋一样,是一个封建王朝代替另一个封建王朝,起不到进步作用。所以也不能说宋江的主张和理想又有好不堪。从梁山三个头来看,王伦的主张和理想还要实际些,晁盖的主张还真不行。宋江的主张,在封建社会的先造反后招安,也不泛有较多成功事例,只是怕招安后象宋江等人难予融入统治集团,至于受招安为国家征战死伤也是无可厚非之事。




若论成就功名,享受富贵,当然宋江的路线更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李逵   水浒传   白衣秀士   梁山   路线   理想   天王   寨主   替天行道   道家   妖魔   朝廷   好汉   领导人   也就是   江湖   财经   宋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