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黄鹤楼的颔联对仗并不太工整,为什么会被历代推崇备至?

崔颢的黄鹤楼颔联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之一,经过历代的推崇和传承,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对仗上的不太工整,实际上是崔颢以雅致的创作风格,借用了《诗经》中的散文式表达方式,让黄鹤楼的颔联显得更为自然恰当,具有一定的口语化风格,更容易被普通读者接受和记忆。

此外,崔颢在写下这首颔联时,也是高度赞美黄鹤楼的壮美景色,并以此表达了自己浪漫主义情怀和向往自由、超脱的境界,其作品风格与当时的文学主流风格相比较有些异类,更能在艺术上突出风格独特。

因此,虽然崔颢的黄鹤楼颔联在对仗上稍显不足,但由于其具有深刻的意象、深远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味,被历代文人视为经典,赞誉备至。




小学生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崇拜这首七言诗、觉得作者对黄鹤楼过去与眼下即时情景的溶合对乘非常玄妙、实为绝笔之作……

我就是个小学生信口瞎咧咧的!




虽联不工整,但意境绝佳!





感谢大家对我提问的回答。

这首诗要放在现在,一定不会入专家教授的法眼,要是参加大赛,第一个回合,就会铩羽而归。这首诗按现在人的要求,确实乏善可陈。头三句光黄鹤一词就用了三次,读起来和顺口溜差不多。颔联的不复返与空悠悠也不对仗。

但为什么会成为唐代的代表作呢?我想自会有它的道理。

第一,借了李白的光。李白是何等的存在?诗仙!谁敢望其项背。他都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都不敢在黄鹤楼题诗,只能默默离去。李白不能在黄鹤楼题诗估计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后来就模仿崔颢,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说实在的,李白这首凤凰台比崔颢的黄鹤楼要高出不少,特别是“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更胜过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就是这样,李白还是心有不甘,又仿写了一首《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由此可见李白对《黄鹤楼》一诗的重视程度。

第二,《黄鹤楼》确实有高超过人之处。这首诗好就好在诗贵自然。咱们可以想象,登上黄鹤楼,想起昔日的传说,现在已经人去楼空,只有那白云悠悠,怎不令人感慨!所以诗人触景抒怀,真情流露,一气呵成。抒发了感慨后,作者又看到了历历的汉阳城、萋萋的鹦鹉洲,一种怀乡之愁,油然而生。作者无论对景的描写,对情的抒发,都自然流畅,放收自如,写的波澜起伏。特别是末句的“烟波江上使人愁”与开篇的渺茫描写,前后呼应,浑然一体,意境天成,怎不让人拍案叫绝!




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别,宽对中又有流水对,意对而词宽,要的是顺势而下,保持最佳意境。“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恰符合这种情境。且格律平仄也不是铁律不可逾越,古诗词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能因词害意,如遇佳句即使平仄也是可以不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黄鹤楼   工整   阳城   历代   推崇备至   平仄   凤凰   黄鹤   鹦鹉   青天   李白   意境   悠悠   风格   自然   作者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