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萨尔浒之战明朝没有分兵四路,而是集中进攻,结果是否会不一样?

谢邀!

萨尔浒之战是明朝与蒙古军队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战争中,明朝派出了四路军队进行进攻,最终获得了胜利。如果明朝没有分兵四路,而是集中进攻,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首先,明朝如果集中进攻,可以更好地协调各路军队的行动,提高整体军事实力,减少各路之间之间的战术配合上的问题,增加战斗的效率。这样一来,明朝的进攻可能会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率,更能够打出优势。

其次,由于蒙古军队的实力相对较弱,如果明朝派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进行集中进攻,可能会在战术上取得更大的优势,从而更容易获得胜利。如果明朝分兵四路,蒙古军队可能会采取分散的战术来应对,这样一来,明朝的攻击可能会被分散,效果不如集中进攻。

然而,如果明朝集中进攻,可能会给蒙古军队留下更多的反击空间,一旦明军攻击不利,蒙古军队就有可能会在战术上寻找机会发动反击,从而改变战争的局势。这也是明朝选择分兵四路进攻的原因之一,是为了避免在战场上出现过大的损失。

综上所述,如果明朝集中进攻,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虽然集中进攻可能会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率,但是也可能会给蒙古军队留下反击机会,从而改变战争的局势。明朝之所以选择分兵四路,是为了在战术上更为灵活,避免损失过大。




萨尔浒大战,是努尔哈赤把万历给打哭了的一场战争。当时20万明军,兵分四路,结果被努尔哈赤的6万八旗兵打得丢盔弃甲,从此明朝一蹶不振,而后金越来越强大。

那么如果明朝没有兵分四路,是不是就能战胜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呢?真不好意思,管你几路来,他自一路去,明军依旧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因为萨尔浒大战,远不是简单的军事问题。


一、努尔哈赤VS万历,基本是完胜状态。

1.、励精图治的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可怜啊,他出生于建州女真,可是2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塔克世和爷爷觉昌安都被明军给杀了。结果明朝为了弥补努尔哈赤,送了他30匹马,给了他龙虎将军这么一个虚职就了事了。

从此以后,努尔哈赤便以13副铠甲起家,开始了自己的复仇之旅。刚起家的时候,努尔哈赤身边只有几十个人,凭借自身的努力,他完成了建州女真的大一统。

随后他又开始对外征战,陆续征服了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的大部分地盘。为了形成强有力的政治集团,努尔哈赤从金国的猛安谋克制度中得到灵感,创建了八旗制度。

八旗兵马出则为兵,负责攻城略地,入则为民,负责农业生产,共计6万人的建制。在遇到袁崇焕之前,八旗兵和明朝的战争,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这就是努尔哈赤的可怕之处。等到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58岁建立了后金汗国,号称天命汗。


2、数十年不上朝的万历。

当努尔哈赤在努力创业的时候,反观万历皇帝在干啥?张居正改革10年,给万历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底子,可是万历在干嘛呢?他为了立皇太子的事情,居然一口30年不上朝。

他想要立福王朱常洵,结果大臣们坚持立长的原则,要求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结果僵持不下以后,万历索性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长达30年之久。

这么一来朝堂之中,党派林立,没有皇帝做主,各派系的人便开始互相争斗,谁也不服谁。内阁大臣十几年看不到皇帝一面,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么万历在干嘛呢?他不像自己的爷爷嘉靖那样躲在后宫修仙,而是选择想各种办法给自己敛财,他居然是个小财迷!

他把张居正、冯保的家给抄了,钱都落进了他自己的口袋,而不是进国库。此后又设立了矿监、税监,让他们带民间各种剥削掠夺。

一个是志得意满,努力开创基业。一个是颓废不朝,努力敛财满足私欲。你觉得这两位君主较量的时候,谁能获胜呢?后金在走上坡路,而明朝显然在走下坡路,而且快到山脚下了,你觉得萨尔浒大战明朝能赢吗?


二、万历三大征,导致明军精锐损失殆尽。

万历最出名的事情,自然就是万历三大征。这三大征打出了明朝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从中也可以看得出,张居正的改革卓有成效,要不没实力连续打这三大战争。

  1. 第一大征,宁夏的哱拜和哱承恩父子发动叛乱,李如松作为总兵带兵平叛,这一战的确很顺利,但是我认为跟后面两大征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2. 第二大征,也就是著名的抗倭援朝了。当时日本的丰臣秀吉一统日本以后,便带兵入侵朝鲜,朝鲜国王果断向明朝求援。双方打了7年多时间,明朝精锐损失6万多人,倭军损失10万人。要不是丰臣秀吉去世的话,后果还真不敢想象。
  3. 第三大征,杨应龙在播州发动叛变。这事儿持续了足足11年时间,万历收拾完朝鲜的事情以后,立刻出手平定播州。这件事影响深远,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彻底改变了西南地区的局势。但是同时对明朝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

抗倭援朝以后,万历立刻又让人平叛播州,这事儿我不知道万历是咋想的。抗倭援朝打得十分惨,李如松差点就报销了,明朝精锐损失大半,压根无法在短时间内支撑起另外一场战争。


可是万历偏偏不信邪,又让他们组织20万大军远赴贵州,打响了播州之战。这支部队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从东北那地方调来的,所以说这就给努尔哈赤钻了空子。

近岁宁夏用兵,费百八十余万;朝鲜之役,七百八十余万;播州之役,二百余万。---《明史》

而三大战役过后,明朝的经济损失巨大,收上来的税压根就无法跟开销持平,每年都有严重的亏空。无奈之下朝廷只好增加税赋,打响播州之战时,明朝的税收比例比20年前提到了四成。

所以说明朝的损失是相当巨大的,据统计,宁夏之战,明军伤亡5万,抗倭援朝,明军伤亡6万,播州之战,明军伤亡5万。精锐老兵都被打光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要兵分四路跟努尔哈赤较量,这不是找死吗?


三、八旗兵全是精锐,而明朝没多少精锐了。

从万历三大征结束,到萨尔浒之战打响,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这期间正是万历怠政的关键时刻。明朝本来就一蹶不振,万历还不思进取,那他们的军队战斗力自然不敢恭维。

所以当时万历派遣20万大军,兵分四路,出兵抚顺关、鸦鹘关、三岔口、宽奠口,把本就没什么战斗力的部队一分再分,压根就没有取胜的可能。

如果他们合兵一处呢?我认为依旧没有可能战争八旗兵。因为八旗兵这6万人,是多年大战磨练出来的精锐部队,这是明军没法比的。

明军这20万大军中,熟悉战争的能有2万人就很不错了!哪怕全都集中在一起,其实其他人也只是看热闹,真正投入战斗的人不会多。一旦有实力的老兵被击溃了,后面那些新兵蛋子全都会跑路。

这就跟后来的松锦大战有的一比,明朝出兵13万,本来是合兵一处的。结果皇太极把前后路一堵上,他们立刻就内乱了,不战自溃败,互相践踏而亡的人不计其数。


总结:万历是真的哭了。

可以说,从来没有哪个朝代,真正同时经历过万历三大征,还要再来一场萨尔浒大战。这就是不少人为万历叫屈的原因,甚至有人觉得万历是个明君。

其实之所以明朝能扛得住万历三大征,主要功劳不在万历这儿,而是在张居正那儿。没有张居正的改革,明朝的经济早就垮了,没有经济做保证,压根就打不赢任何一场战争。

三大征以后,万历还挺自豪的,毕竟在他手里展现出了明朝的军事水平。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在他快要去世之前,却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打得一败涂地。他不免也为此流下了眼泪,含恨而终。

参考资料:《明史》




现在看以前的战争结果,那么我们说集中兵力对明军更为有利,这是肯定的。
如何分析得出这个结论呢?首先个人认为,从战略的企图上,我们从两点考虑入手。明朝大军此次出动是:1)准备速战速决。2)持久战。
1)速战速决的考虑。此时明朝军队其实已不具备绝对的实力,对敌具有压倒性力量。如果对手采取游击战术,避实击虚。那么明朝军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歼灭其主力。那么就面临一个问题,是撤还是打?很有可能的情况就是占领敌一两座城池。那么面临的问题来了,如何处理敌赖以生存的根据地和休养生息的基地,这是交给大明统帅每一个人值得深思的问题,虽然战争的目的是削弱敌人力量,保护自身安全。但如何动作,还关系到民生问题,这里不做回答。
2)持久战。持久战以优势或机动兵力,击溃或迫使敌主力退却,以达到我方占领地理资源及城池为目的,稳扎稳打,步步为赢,这是比较好的发展方向,这里面临一个如何管理好既得领土和当地民生政治工作的持续进行问题。但是如果战事犬牙交错,战斗反复进行,则必定对我方极为不利,因为我方远道而来,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占。所以考虑这个问题,最终核心是战还是退,则比较难以定夺。后续人员补充,军队后勤,内部政治民生环境都需要考虑。所以应用庞大军力进行持久战,对我方不是明智之举。可以考虑持续保留少量有效的精锐的游击,侦查部队给敌人根据地以不断的骚扰和削弱敌战斗力量为目的,以迫使敌人不能有效组织威胁我大后方的动作。以保我方大后方安全生产,建设胜利进行。




萨尔浒之战,是明清战争的分水岭。此战后,明朝东北机动兵团损失殆尽,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满清则躲过了立国以来严重的亡国危机,迎来了事业上的春天。

东北的女真人自北宋末年崛起后分裂,一部分南下侵宋,一部分留在当地。200后,明朝兴起,对留守东北的女真人进行管理,分为海州、建州、东海三部。后来建州女真势力崛起,逐渐统一女真部落,建立国家,史称后金。兵民合一,建立八旗,每旗出兵7500人,总计兵力约6万余,以骑兵为主,是原始的奴隶主政权。

明朝立国200多年,兵多将广,并且此前三大战役,打的有声有色,朝鲜拍日本、西南打土司,西北打蒙古,都取得大胜。明军的编组也十分科学合理,军队战斗力也并非一般文章所说的战斗力差之类。虽说比起戚继光时有所降低,但也可一战。

明神宗后期,战事迭起,军费日涨,此次征金,明军粮饷未备,不得不拖延时日,后金方面已有细作探知,不具备袭击的突然性。而且,以明之强大,对新兴起的建州女真,还未引起足够重视,还以为大兵一到,后金就会拜倒投降。大军未发,已在轻敌上先输一招。

明朝为此次战役准备良久,各地精锐部队纷纷调上前线,久经沙场的老将也披甲上阵,总兵员超过87000人。这样也造成了内部问题,内部不和。

明军多是步骑混合部队,且此次出征为远征,在东北沿途,都是遍山的雪地,没有丝毫补给的可能,之前的叶赫部也被努尔哈赤早就打废了,提供不了太多的粮草支持。明朝不得已,只能分四路进击。如果10万大军,沿途一路进发,地形条件、补给辎重、组织行军都是很大的问题,行军速度也会相当迟缓,极容易被后金拦腰截击。

所以,四路进发,原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明军的组成,实现不了分进合击的战略要领:统一节奏,互相支应,让敌人首尾不得相顾。此前蒙古人也经常使用分进合击的策略,但是蒙古人的战术素质非常好,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撤,然后逐渐收紧包围圈。明军的机动性,显然不比蒙古军队。

东北冬天的冰天雪地,也不适合明军重装部队的进攻作战,明军获取给养很困难,皇帝也没有多余的银子,不断催促前线的将官,进攻进攻。在他看来,十万精锐大军进攻一个小小的后金,已经是很给后金面子了,简直就是像捏死蚂蚁一样容易。

十万大军,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入了茫茫雪地。

四路大军彼此之间的斥候联系经常中断,不能做到整体作战,坐镇沈阳的杨镐已经无力控制局面,只能静等待前线消息的传来。




萨尔浒之战,明军动作迟缓,不能互相声援,各存保存实力的心。

努尔哈赤正好利用了明军这个弱点采用了不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对明军实各个击破的战术。

如果明军将领能够动作迅速互相驰援,凭20万人马努尔哈赤胜算不大,也许就把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瓦解了。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只有赢家,这也是天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明朝   努尔哈赤   女真   蒙古   朝鲜   可能会   持久战   精锐   我方   万历   战术   军队   部队   损失   战争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