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明明缩小了,病情反而更重了”这是为什么?

人见人厌的“CEA升高”、“肿瘤变大”没那么可怕,遇上“肿瘤缩小”这种喜大普奔的检查结果,反而要小心背后暗藏的危机。

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那些表面看起来和实际结果“相反”的肺癌治疗症状,眼见不一定为实。

01、肿瘤变小,也要留意转移

肿瘤缩小可不可以等同于“肺癌好转”呢?当然不是这么来看的。

曾经病友群内有位患者发出过这样的疑问“9月初发现时没有脑转移,现在第三次化疗肿瘤缩小了一半,但是头疼,脑CT显示有黑点。医生说要进一步做核磁确认是不是发生转移了,但我想不通,既然肿瘤已经在缩小,怎么会转移呢”?

| 肿瘤缩小并不代表没有转移可能

肿瘤疗效一项评判标准确实是肿瘤大小变化,判断标准为“完全缓解即CR,指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即PR,指肿瘤最大径缩小大于等于30%;疾病稳定即SD,指肿瘤的缩小不超过30%,同时增长不超过20%;疾病进展即PD,指肿瘤的最大径增长超过了20%”。

肿瘤缩小、而且在短期内没有增大,证明治疗是有效的,也就是说部分肿瘤组织已死亡。但需要注意的是,肿瘤从大变小,癌细胞并没有全部死亡,由于肿瘤细胞可能存在的异质性问题,在治疗期间悄悄转移到身体内更远的组织器官(通常是肺、肝、骨或脑)。

癌症对人的威胁是持续的,包括我们常说的脑转移、骨转移、肝脏转移等等,都是癌细胞不受机体调控,“四处乱窜”的结果。

| 转移有哪些征兆?患者和家属应该警惕以下症状:

·莫名的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包块;

·不明原因反复低热;

·患者原有症状加重;

·肿瘤标志物持续上升。

出现这些症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一定要积极和医生沟通,看是否做更进一步的转移排查。

02、肿瘤标注物升高,并不一定复发或耐药

肿瘤标志物是在肿瘤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的一系列特征性物质。它不仅能够提示恶性肿瘤的存在,也能够反映肿瘤的发展过程以及对于治疗的反应,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动态监测有重要的意义。

与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主要包括CEA、CYFRA21-1、NSE、SCCAg等。

1. 癌胚抗原(CEA)

在正常成人的血液中CEA很难测出。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56-80%的肺癌患者CEA阳性。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对肿瘤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CEA浓度进行连续观察,能对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CEA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影像学检查。

CEA正常参考值:0~5 ng/ml

注意:有研究认为,晚期或者已发生远期转移的患者,CEA水平明显升高。也有研究表明,术前CEA水平与肿瘤病理分期和肿瘤负荷有关。如果只是这一项数据升高,一般不会额外考虑,需要观察或者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判断。用CEA升高来判断自己是否复发或耐药并不准确。

2. 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CYFRA 21-1)

CYFRA 21-1是非小细胞肺癌最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尤其对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CYFRA 21-1与良性肺部疾病(肺炎、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的鉴别特异性比较好。

CYFRA 21-1正常参考值:0.10~4 ng/ml

注意:个别良性肝脏疾病、肾功能衰竭的病人,Cyfra21-1也会轻微上升(一般小于10ng/mL)。

3. 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NSE被认为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60-8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NSE高于正常参考值。在缓解期,80-96%的患者NSE含量正常,如NSE高于正常参考值,提示复发。

小细胞肺癌患者首轮化疗后24-72小时内,由于肿瘤细胞的分解,NSE呈一过性升高。因此,NSE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疗效与病程的有效标志物,并能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

NSE正常参考值:0~16 ng/ml

4.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是一种特异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肺鳞癌阳性率为46.5%,其水平与肿瘤的进展程度相关,它配合CA125、CYFRA21-1和CEA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患者诊断的灵敏性。

SCCAg正常参考值:< 1.5 mg/L

注意:肝炎、肝硬化、肺炎、肾功能衰竭、结核等疾病,SCC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 如果肿瘤标注物正常,病情也未必轻微

即便是恶性肿瘤,也并不能保证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100%是高的。

肿瘤细胞在体内发展初期是很难被检测到的,只有当肿瘤细胞分泌出来蛋白分子,我们才能在血液里检测到,而这个“时间差”可能有三四个月。

| 如何利用肿瘤标志物监测病情?

肿瘤标志物并非唯一的病情监测指标,应当结合影像学检查、患者症状综合判断。临床上一般会以初次治疗达到疗效后的标志物水平作为其特定的“个体参考值”,根据其动态变化情况来判断疗效。

如果下降到参考值范围内或下降95%以上,提示治疗有效;如果下降但仍持续在参考值以上,提示有肿瘤残留和(或)转移;下降到参考值内一段时间后重新升高,则提示复发或转移。

此外,肿瘤标志物长期随访监测应尽量选同一家医院,因为目前肿瘤标志物的国际标准化尚未完善,不同医院的检测结果往往缺乏可比性。

03、肿瘤变大未必病情恶化:免疫假性进展

免疫治疗后肿瘤的变化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有假进展的情况出现。

| 为什么会出现假进展呢?

免疫治疗是依靠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的,当免疫治疗调动起免疫系统,大量免疫细胞进入肿瘤后,肿瘤的体积在CT上看起来就增大了,甚至PET-CT上看起来也可能出现代谢活跃的假象。还有一种情况是,原来微小的病灶CT看不到,但大量免疫细胞聚集围剿这个微小病灶,从CT上看就是出现了新的病灶。当免疫细胞把肿瘤细胞大量消灭后,肿瘤就会缩小甚至消失。

| 如何判断是否为假进展?

继续免疫治疗一段时间后再疗效评价,如果原来疑似疾病进展的病灶缩小了,那就是假进展了,根据缩小的程度可评价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如果原来疑似疾病进展的病灶继续增大,或者又出现了新发病灶,则是确定疾病进展,就要根据患者的状态考虑是否要更换治疗方案。如果原来疑似疾病进展的病灶没有变化,也没新病灶,则还是继续治疗,继续观察。




这句话按照我的理解,有这样几层意思。

过度的肿瘤治疗,虽然肿瘤变小了,但是过度的治疗同样会导致身体变差,甚至会免疫力低下,被肿瘤以外的病害了。

那年,淋巴癌的那个男人长期发热伴随腹部疼痛,被医院怀疑急性阑尾炎,阑尾手术很顺利,但是手术后却没有能出院,最后,在死亡病历讨论时,才知道这个病人因为淋巴癌长期反复化疗,导致免疫力下降,阑尾炎只是导火索,免疫力低下导致炎症最后无药可用。最后没能出院!

肿瘤的治疗还是应该在身体允许的范围内,如果过度的治疗,就有可能出现,肿瘤控制住了,但是身体变差了,肿瘤不要命,而是身体被治疗掏空。

肿瘤缩小不代表肿瘤恶性度低,恶性度高的肿瘤缩小不见得是好事,有可能转移了,找到了其他的靶器官。

我一个亲戚胰腺癌,对于这种癌中之王,治疗起来是非常棘手的,化疗、放疗等都不敏感。那年冬天,也就是患病的那年冬天,他经人介绍做了射波刀治疗,别说,效果显而易见,肿瘤真的变小了,可就在做完治疗的一个月后,复查过程中,发现癌症转移到了肝,已经很严重。

恶性度高的癌症,对于治疗和癌症本身,无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是我这几年发现的。

肿瘤缩小,但是肿瘤所在器官功能也变差了,比如肝癌。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肝癌患者,发病期已经是中晚期,但是经过治疗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但是随之而来的不是康复,而是越来越差的肝功能和大量的腹水,最后因为感染,没能挺到最后。

癌症,这几年,治疗手段越来越多,比如靶向药,它摒弃了之前化疗药物带来的巨大危害,但是靶向药有弊端,它只能针对性的治疗,比如这几年开展的中医中药治疗,虽然,可能疗效显著,但是没有一个人会在癌症初期选择中药,也没有大量的临床数据验证中医中药的疗效。所以,癌症治疗还是数年前的治疗方案,其实我看来,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选择它可能会使癌症病灶变小,但不一定使身体状况变好。




杀敌一千,自损五百。身体底子不好的,自损多了,就算肿瘤缩小了,病情也会加重,熬不住化疗、免疫、靶向、放疗的副作用的话,也就没多长时间了。所以治疗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只关注肿瘤的大小,要看到整个“人”,以人为本,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题主所提的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这也是好多老百姓困惑的地方,要想理解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肿瘤是怎么回事,它和身体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

从西医方面来说,肿瘤的发生是因为身体所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产生了肿瘤细胞,而身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又处于低下状态(就像停电的监控设备一样,只是摆设),以至于让变异的肿瘤细胞逃脱了监控,让其溜之大吉,

而这溜之大吉的肿瘤细胞又在身体的某个地方繁衍生息,开枝散叶,这些开枝散叶的肿瘤细胞有的不安分,不想在原地待着,就会离开它的出生地(也就是原肿瘤产生的地方),在这个迁徙的过程当中,它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险阻,比如淋巴结,身体的淋巴结就像家里的地漏一样,

专门阻挡随水流走的体积稍大的脏东西,挡住了的时候在身体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而还有一些体积小于地漏孔隙的脏东西会溜走逃脱,身体也是一样,还有一些狡猾的肿瘤细胞逃脱淋巴结的阻挡,在远处安营扎寨,并且繁衍生息。在这个过程当中,淋巴结就是阻挡肿瘤细胞的那个困难险阻,

也是身体发挥防御的一道屏障,离原发肿瘤越近,这种斗争越激烈,所以原发肿瘤附近的淋巴结任务很重大,往往也是最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地方,所以做手术的时候不光要切掉原发灶,还要看看附近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如果有,就会连同清扫淋巴结,但毕竟有时候会有小股漏网之鱼冲出包围圈,在远处安营扎寨,所以如果光看原发肿瘤小了,是不全面的,

正是因为有这些逃脱的肿瘤细胞,才会在身体其他部分闹晃,让症状加重,这种情况往往有两种,一种是一经发现,就是全身转移了,原发灶反而不明显;一种是病时间长了,只顾借用外力打杀发现的肿瘤(比如手术,放疗,化疗等),而没有提升身体自身的机能,导致逃脱包围圈的肿瘤细胞组织一次次的冲锋报复,身体越来越虚,所以说外力终究是外力,重要的还是“打铁得看自身硬”。

从中医角度来说,也是一样,《黄帝内经》里面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肿瘤细胞的产生是因为身体的正气不足,导致邪气侵袭,这个邪气可以是内邪(比如七情六欲),也可以是外邪(比如风寒暑湿燥火),这些邪气对身体造成损害,引发一部分细胞叛变,也就是变异了,所谓变异就是正常细胞分化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差异,

差异越小,就叫分化程度高,差异越大,就叫分化程度低,因此分化程度低的恶性度高。同时,我们要清楚,中医治病是要扶正祛邪,中医扶正的手段有很多,都是通过平阴阳,调脏腑,通经络,和气血,根据每个人体质不同,制定出适合个体的方案来实现的。身体就好比一个朝廷,朝廷的皇帝弱的话,其他势力就会出来作乱,比如藩镇割据的势力,比如外戚势力,比如宦官势力,

这些不听话的势力就好比变异的肿瘤细胞,借力一方势力打击最强势的一方,虽然最强势的那方势力弱了(就好比原发肿瘤),但如果皇室势力不强大(没有扶正气),必然会落入另一方势力手中,弱势的皇室依然孱弱,或者更加孱弱,这就是题主所说的那种情况,虽然“肿瘤明明缩小了,病情反而更加重了”。

所以说不管从中医还是西医来解释,要想完全康复,借助外力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让身体韬光养晦,恢复自身实力。




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肿瘤缩小,病情更重是表面症状还是肿瘤进展,这个应该由医生综合考量。

2肿瘤治疗中病灶缩小,但所有治疗都会在某个时段显示出不良反应,这种情况需对症治疗,或者暂停休息。这不是肿瘤病情加重。

3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受某些因素影响出现反复或加重,这应该是两码事,需检查治疗肿瘤之外的各项病症。

4肿瘤原发灶缩小,但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远处转移,如脑转移、肝转移、肺转移,这属于病情扩散加重。

5各种治疗都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和意外情况。不仅会加重病情,甚至于危及生命。这就需要在任何治疗开始前反复考虑,慎重再三,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方案。

6身边所有人的治疗经验和教训,只作参加,不可照搬。每个人的情况都有很多不同。多听听懂得的人提出的意见,再三考虑,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尽可能做到全面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病情   肿瘤   参考值   淋巴结   病灶   抗原   肺癌   疗效   免疫   势力   患者   细胞   进展   身体   疾病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