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却在战后迅速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呢?

苏联在二战后,能够快速崛起,有以下几点原因。而且,每一个原因对于别的国家来说,几乎都是不可复制的。

首先,一,苏联的国土面积太过庞大,大到德国的轰炸机就算是极限的飞行距离,都勾不到苏联的亚洲部分。也就是说,苏联虽然经历了二战,但它的亚洲部分是完好无损的。亚洲部分的工业和农业几乎没什么影响。苏联的损失只是在它的欧洲部分。尽管说苏联的北极区域是常年冰封的,但苏联的体量在那里摆着,它的人均可耕种面积要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多。可以说,苏联地大物博,各种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苏联在二战时期,损失了3600万人。这对于战前一亿七千万的苏联来说,足有两成的损失。但在战后,苏联直接扣留了五百多万的德国和日本的战俘。名义上是改造他们,实际上则是压榨他们。苏联利用这些战俘开发和恢复了苏联大部分的基建基础设施。至少在短期内,这些战俘为苏联的崛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当时的苏联为了提高他们的人口基数,他们鼓励苏联妇女多生孩子。当时的苏联有一个光荣的称号,叫英雄的母亲。她的子女数量多达两位数。而且,当时由于苏联的男性损失比较多,苏联还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办法。大家网上搜一下就明白了。

三,苏联的损失是很大,但苏联终归是战胜国,它和美国一起瓜分了德国希特勒千辛万苦搜罗来的顶级科学家。当然还包括大量的科技资料。这也为苏联成为超级大国奠定了强大的基础。苏联的军工业也因为有了这些顶级科学家的加入,如同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得苏联的军工业翻跃了好几个台阶。直到现在,俄罗斯的军工业虽然不如美国,但也是世界第二的存在。

四,苏联的农业现代化。大片的黑土地,沃原千里,还地广人稀。大面积的使用机械化。可以这么说吧,只要苏联人稍微动弹一下,就不会饿肚子。稍微的勤快一点,苏联人就可以收获满满。他们可以说根本就不用为挨饿而发愁。

五,大量的核弹头。可以说,这些核弹头才是保证苏联强大的最直接的武器。要知道,一个国家如果仅仅是有钱,那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强国。如果只是有钱而没有保护这些钱的能力,这就如同一个小孩抱着成捆的美金在大街上行走。你觉得这个小孩能走多远?恐怕走不了几步,小孩子就会享年了。

六,华约老大的地位。这也是苏联快速崛起的一个原因。毕竟当时的我们还称苏联是苏联老大哥不是。

可以这么说,如果当时的美国和北约不那么咄咄逼人的话,苏联也不会为了应对美国和北约而剑走偏锋。注重军工业而轻视农业了。如果苏联能够正常正确发展几十年,现在的美国和北约将会更加的被动。这也是北约为什么在苏联解体后,同样不会放过俄罗斯的主要原因了。

说到底,苏联的战略纵深实在是太大了。就算是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也因为它的天地舞台实在太大了,才会让美国和北约寝食难安。

估计美国会在内心庆幸,庆幸俄罗斯不是中国了。做个假设,如果现在的中国拥有了苏联那样的资本。大家觉得会是什么景象?

说的简单点,我国虽然发展壮大非常迅速,但我们缺乏俄罗斯那样大而齐全的舞台。美国人也一样,美国虽然远离战争的中心地带,但他们的缺点同样也是远离中心地带。同时,美国同样也缺乏像俄罗斯那样巨大的地理空间。不仅美国,就是德国,也是如此。假设一下,如果当时德国打败苏联后,恐怕都用不了多长时间,德国的崛起恐怕比当时的苏联还要快。

所以,苏联的强大是必然的。换作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处在苏联的位置上,只要决定正确,都会快速崛起的。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迄今为止,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对世界格局影响最深远的战争。

作为二战最激烈的现场,苏联在二战中付出了死亡2700万人,伤亡总计4200万人的惨重代价。对于只有16000万人口的苏联而言,这是相当惨重的伤亡,至今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依然是女多男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但匪夷所思的是,苏联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在二战后一跃成为和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简单说来,苏联之所以能够成为超级大国,是因为苏联比英法等传统列强失去的少,但是得到的更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二战打碎了欧洲列强

和一战摧毁四个传统欧洲帝国一样,二战对列强的打击更加全面而彻底。

作为二战的主要参战国,苏联直接面对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纳粹德军。因此,苏联也成为二战中人员伤亡最为惨重的国家。

但是,二战对于其他参战国的伤害似乎更大,比如英国,这个二战前的超级大国,因为二战再次元气大伤,由于国力被严重削弱,加上美国推行的反殖民地化浪潮,力不从心的英国不得不放弃了几乎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连带着的是英镑体系的崩溃,不得不让位于美国的美元体系。由此英国彻底沦为二流强国,成为二战最大的输家。

相比于英国,法国显得更惨,二战期间的亡国经历使其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虽然战后捞了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位置,但早已被边缘化。

而欧洲新兴工业强国德国被二战打得奄奄一息。其他欧洲国家则不值一提。

而苏联,则依靠海量的资源、巨大的战略纵深、恐怖的战争动员动力以及美国等盟国的支持,苏联不仅挺了过来,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恢复实力,最终反杀德国。

因此,二战之后,放眼望去,欧洲大陆已经没有国家可以和苏联抗衡,苏联显得鹤立鸡群,成为欧洲名副其实的第一强国。

2、二战没有打碎苏联的核心

苏德战争没有打垮苏联,在斯大林的坚强领导下,苏联顶住了德军的疯狂进攻,并浴血奋战最终消灭了德国法西斯。

早在二战之前,针对可能发生的对苏联的侵略,斯大林创造了斯大林模式,并在这样的模式下进行了一系列重工业化建设,使苏联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国。

二战虽然摧毁了苏联的西部工业基地,但是没有摧毁苏联根本的工业基础,更没有摧毁斯大林模式,因此可以说苏联在二战中保持了其最根本的核心。

因为斯大林仍在,战后苏联的斯大林制度依然大行其道,这使得苏联能够在战后继续实行计划经济政策,也就是”三五计划”。随着五年计划的开展,在西欧诸国还在为灾后重建发愁,眼巴巴地等着美国的援助时,苏联已经迅速恢复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

计划经济,在紧要关头总能发挥出恐怖的动员能力,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难以办到的。

由于苏联实施计划经济,加上苏联地大物博,资源基本可以自给,这使得国际资源波动对苏联的影响较小,所以苏联不会像西欧国家那样,被美国一次一次的剪羊毛。

由于计划经济的相对优势,使得苏联可以走出一条和美国完全不同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是苏联能够迅速恢复实力并保持强大实力的根本原因。

3、苏联在二战前后的疯狂掠夺

虽然二战期间苏联至少损失了超过2700万人的巨大代价,但是和苏联得到的相比,这一点伤亡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首先是国土方面。二战爆发后,苏联于1939年9月17日出兵波兰东部,夺回了一战时失去的沙俄土地;随后苏联于1939年11月发动苏芬战争,以惨重代价夺取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峡地区;1940年3月,苏联出兵强行将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版图;1940年6月,苏联再次出兵夺取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地区。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和罗斯福密约,以牺牲我国的权益为代价,换取苏联出兵东北,由此苏联获得了在我国的一系列权益,包括租借不冻港。

对于噬土成性的俄国而言,土地意味着财富也意味着强大的国力,除此之外苏联在二战期间还夺取了其他更多的资源。

作为新兴的科技强国,德国在二战前后贡献了很多科技成果,二战结束后苏联作为消灭纳粹德国的主力,从德国掠夺了一大批专家人才。

不仅如此,苏联还将德国境内大量的厂房设备拆除并运回苏联,同样遭此厄运的还有位于东北的日本厂房设备,他们同样被拆除运到苏联的远东地区,帮助苏联的工业能力更加强大。

可以说科技实力的加成帮助苏联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更加迅速的进步,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随后苏联于1957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在1961年成功地将宇航员送入太空。

另外由于苏联的浴血奋战,二战之后共产主义制度得以越出苏联在几十个国家相继开花结果,形成以苏联为中心的共产主义阵营,苏联由此成为共产主义阵营的核心领导,这是苏联成为超级大国的重要群众基础。

所以苏联成为超级大国绝非偶然,这是一系列历史因素加现实作用的结果。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其实我们都忽略了苏联从一诞生就具有的几个特点,而这几个特点,决定了在二战中,别的国家越打越弱,苏联却越打越强;并且这种变“强”,是全面的、迅速的。

所以,虽然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却在战后迅速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哪几个特点呢?


一、苏联的建立彻底改变了俄罗斯的性质

苏联建立之前,俄罗斯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王朝,与欧洲其它国家格格不入。因为历史原因,欧洲人对沙俄是又烦又怕,还有点恨意。

而沙皇俄国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但没有一股强大的力量,统治者是不可能自发地改变自己态度的,俄罗斯只能在封建的道路上虚耗时光。

正是因为苏联的成立,彻底改变了俄罗斯的性质,让这个国家走上了发展的道路。

1、沙俄已经很落后

俄罗斯民族以国家形式存在也有千年历史,因为地理原因,它吸收了多种文化、文明,13世纪初期,他们被蒙古征服,俄罗斯的社会和文化经历了东方化时期,并且这种东方因素被深深根植于俄罗斯民族的灵魂之中。

1480年,俄罗斯终于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新的沙皇政权完全控制了俄罗斯社会的一切,这时的俄国采取的是一个封建、专制、封闭的制度;他们与欧洲是完全不同、也完全隔绝的。

16世纪初期,彼得大帝出现,他感受到欧洲的变化和发展,他也承认欧洲国家比俄罗斯先进,于是,他开始向以西班牙、英国、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学习。

也为了让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一系列围绕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冲突、战争在俄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爆发;这些冲突和战争客观上给俄罗斯带来了技术进步。并且,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上流社会的文化随后进入俄罗斯。


但是,涉及到社会进步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在俄罗斯却没有发展的基础。因为俄罗斯还是一个贵族统治的农奴制国家,沙皇还是东方式的帝王。希望帝王推动政治变革,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沙俄的平民文化也没有产生的土壤,因为他们没有平民,只有农奴。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时期,俄罗斯的农奴制受到冲击,国家的政治文化有改变的趋势;19世纪初,亚历山大一世在位,俄罗斯出现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政治体制的要求,这就是那个时期的典型特点:贵族自由主义改革。这也说明,欧洲的文化对俄国的影响已经从量变到质变,使其内部的意识形态、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这直接导致了1855年继位的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进行了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主要的两项改革是革命性的:废除农奴制、改俄罗斯“君主制”为“君主立宪制”。俄罗斯的社会政治生活已经具有资产阶级国家的特征和要素。

这时的俄罗斯其实是很有前途的,因为他们终于抛弃了落后的、影响国家发展的桎梏:农奴制和封建君主制。但是,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让这个国家的政治方针从“政府自由主义”转向保守,所有的改革前功尽弃,俄罗斯社会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都陷入了停滞。


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呢?还是因为俄罗斯政治结构的原因。改革激发了活力,也催生了很多自由主义,但沙皇却用封建君主的专制作风进行残酷镇压,结果导致他被激进的、实行恐怖行动的“人民意志党”刺杀。说到底,俄罗斯的沙皇专制没法改变俄国落后的命运。

就这样,俄国一直瞎混到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沙皇俄国惨败,国家乱得不能再乱了。1905年,为了稳定局势,沙皇尼古拉二世作出重大让步,废除君主专制,国家杜马成为政治斗争主要舞台。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俄国社会矛盾已经不是民主、自由的问题,而是社会阶层普遍不满,要彻底变更的问题。

这时的尼古拉二世仍然想用高压打击改革要求,最终导致沙皇俄国不可避免地崩溃。即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俄国上下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感,也没有暂缓崩溃的步伐。战争一边在打,国内的动荡一边在加深。

1916年底,俄国前线几近溃散,国内经济崩溃,全国上下没有人对未来有一点希望,包括沙皇在内;革命、运动、沙皇下台,帝国或可有一线生机。1917年,在落后的、贫穷的、没有一点希望的沙俄,“二月革命”爆发。


2、苏联的建立改变了沙俄的性质

俄国的二月革命并不彻底,沙皇俄国的权力过渡到帝国议会,也就是国家杜马那里。新成立的俄国临时政府既没法压制工人阶级的革命浪潮,也不敢给“工人会议(即苏维埃)”更多的权力;而前线的军队在本来就不利的情况下,更加无心作战,逃跑、哗变、投敌事件不断地发生。

说到底,这个临时政府还是一个资产阶级政权,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置国内混乱于不顾,坚持要把战争打下去;而由社会主义者所领导的国民组织苏维埃则想来个痛快的:放弃以前的战争投入,退出一战,专心把国内问题解决了再说。

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强力夺取政权。为了快速掌控局势,他们设立契卡组织,镇压反对力量;为了给国家止血,他们1918年3月力排众议,付出巨大的代价,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退出一战。

应该说,“二月革命”后的临时政府,还是沙皇政权的延续,他们当然不是封建的君主专制政权,但他们也不是进步的、代表广大人民的政权。正是“十月革命”,为苏联的成立扫清障碍,让俄罗斯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让俄罗斯的国家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


二、苏联刚建立时的麻烦一堆,但都不是根本性问题

苏联刚建立的麻烦一大堆,主要的有:资产阶级的反对和外国力量的干涉、布尔什维克内部的不协调、孱弱的新政权如何生存等。

1、资产阶级的反对和外国力量的干涉

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当然不甘心失败,他们也有支持自己的军队,甚至可以说,当时大部分正规军都是支持他们的。比如有名的高尔察克上将,就是坚定反对新政权的。

刚成立的新政权四处冒火,城市内到处是叛乱,各地不断有支持前政府的军队,那时的布尔什维克被逼得朝不保夕,时时担心新政权突然死亡,很多人也不看好新政权的生存。

除了内部反抗以外,外国力量的干涉也让苏联苦不堪言,特别是英国最坏,他们一方面不想让苏联退出一战,因为这样,英国就要付出更多,他们最愿意俄罗斯打德国,他们坐收渔利。


另一方面,无论欧洲有什么变化,英国都想分一杯羹,何况苏联是它所厌恶的无产阶级政权。所以,一战还没结束,英国就抽调部队对苏联进行各种骚扰;一战结束后,以英国为首的14个协约国集体出兵,支持高尔察克和邓尼金,对苏联展开疯狂进攻。

这时的苏联是最困难的,国内经济根本没办法恢复,内乱和外患联合在一起,想要新生政权的命。逼得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不顾一切地集中所有力量反抗内外打击,让新政权活下来再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有一个“余粮征集制”,主要内容是:苏维埃政府垄断全国一切粮食,禁止一切私人买卖粮食;农业税不要货币,只要粮食等实物。也就是说,个人不得有粮食了,家里够不够,苏维埃政府说了算,因为一切要保证作战,要让政权生存。


2、布尔什维克内部的不协调

不但有国内外的敌人,布尔什维克内部也不一致。孟什维克、左翼社会党人也趁机反叛,他们与敌人联手,更让布尔什维克显得摇摇欲坠。

孟什维克号称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派别,在早期的工人运动中有一定影响。他们是愿意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合作的,虽然在苏维埃中,他们是少数派,但这帮人特别能说,把一个个理论说得天花乱坠,在工人中有不小影响。

但是,他们是坚定反对把无产阶级专政原则列入党纲的,更反对建立有严格纪律和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921年,列宁被逼无奈,把他们列为“非法”。

在二战前,许多孟什维克人员见苏联已经站稳脚跟,他们又改变立场,加入布尔什维克;对于昔日的早期战友,布尔什维克还不好拒绝;一定程度上来说,苏联这时的政府高层对未来是不放心的、疑惑的。


3、新政权如何生存

打退内外部敌人,苏联也不是安全的,这时的军队,军官几乎都是沙皇时期的人,士兵要么文化程度不高,要么就是从小资产阶级来的。

二战之前,苏联的社会局面就是一个字:乱。旧的制度、法律、道德等等全部打破,而新的东西却一时间没有建立。斯大林为了强力建立新秩序,用起了自己的“斯大林手腕”。

总之,二战前的苏联是混乱的,困难的。他们用暴力夺取了政权,但如何对待这个政权,有点迷茫,也有点粗暴;对于国家如何发展,他们也没有一个成型的想法,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还要承受西方国家的谩骂、污蔑。


三、二战帮助苏联下了决心,苏联在战斗中越来越强大

是温水煮青蛙般地慢慢来,还是不破不立、大破大立,二战帮助苏联下了决心。就在苏联跌跌撞撞对内严格管理,捋顺内部问题;对外四处裱糊,维持政权不倒的时候,二战爆发。

如同一战时差不多,沙皇俄国在内外交困之际,一战爆发,激起了俄国人的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感,二战爆发,同样的事情发生了。以前苏联大规模“肃反”、“甄别”,稳定了国内形势,但也埋下了人民对政权的反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具然一个小小的“苏芬战争”,都差点打得亡国。

但为了战争,这一切都不是个事,这时的政权对全国的掌控也不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可比。所以,苏联可以抛却一切烦心的稳定问题、发展问题、意识形态问题、阶级对立问题,他们一门心思把仗打好就行,工业、农业围绕战争建设就行。

是二战帮苏联下了决心。他们已经大破了,正在不知道如何大立时,战争到来,那就先打仗,再谈“立”的问题。


在二战中,苏联的工业围绕战争,西方国家不得不支援,重工业、军事工业得到惊人的发展。本来在二战前苏联就在这个方面用力,但是有人就觉得也要用一部力量发展与生活关系更密切的行业;战争开始后,他们更有加快发展的理由,所以成就一日千里。

在战争之前,苏联人的思想是不统一的,芬兰已经脱离,立陶宛闹着要离开,乌克兰天天骂俄罗斯,恨不得过去打俄罗斯;内部的意识形态斗争也乱,斯大林接班一直在党内形不成共识;斯大林铁腕政策,把军队里的军官几乎全部换成布尔什维克,社会上更是风声鹤唳。

骂布尔什维克的、骂斯大林的,什么言论都有,当然是偷偷的。实际上这时的苏联表面上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暗地里一盘散沙,人心四散;许多在国外的沙皇时期的遗老遗少天天想着反攻倒算、以前临时政府的人员则在欧洲到处生事、孟什维克一些人伺机再起。


战争来了,一切烟消云散,布尔什维克上层再也不用考虑这些看起来虚无缥缈、却又危害无穷的问题。一切为了打仗,别的少扯,谁在搞事,都不用政府出面,人民群众就出来收拾。

军队的问题更是在战争中得到完美解决。本来,为了让军队完全受控,布尔什维克做的非常决绝,他们宁可错杀,也不放过任何疑点;因为部队很多人都经过沙皇时期、临时政府时期、苏联初期,高级将领的忠诚度是个让人生疑的问题。另一方面,军队如何编成、现代化部队如何组织,都是个陌生的问题。

战争开打,问题统统不存在了,苏联军队从开始的节节败退,到站稳脚跟,再到坚持胶着,打得非常惨烈,部队也得到锻炼;尤其早期轮换的年轻的指挥员,在激烈的战争中成长为厉害的猛将。战争后期,苏联已经掌控局势,开始大反攻,三路大军围住柏林,一骑绝尘,让以美国为首的盟军瞠目结舌。


四、战后立刻匹敌美国

通过二战,苏联各方面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布尔什维克完全彻底掌握政权;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紧紧团结;苏联的工业在战争中得到极大发展,加上美国为了战争,对苏联的军工进行的援助;苏联军队在战争中越打越强,俨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能打的军队。

尤其重要的是,苏联共产党在战争中取得巨大的威望,他所推行的任何政策都赢得老百姓的拥护。不要小看这个威信,这正是所以国家发展想要的东西。在封建王朝时期,能打胜仗的国王必定能带领国家富强;现代政治中,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没有微信,这个国家不可能好。


实际上,怎么样建设国家有很多道路,在于你选择了,人民是否愿意跟随。二战后,苏联全国上下都觉得:苏共靠谱,这么残酷的战争都赢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强。

俄罗斯又是个特别崇拜强人的民族,能打胜仗的苏联布尔什维克、有钢铁意志的斯大林同志······


尽管在二战中,苏联牺牲惨重,但是,俄罗斯资源无尽,在战争中各方面发展,所以,二战结束,他们迅速成为可以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一点不奇怪。

中国有句成语: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苏联当时的解体,也是非常的快速、突然,如同他快速的崛起、变强一样。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之好,彻底搞清楚了苏联二战后的崛起之路以后,其实也就能间接地搞清楚——往后苏联解体的原因了。

二战期间的苏、德战场绝对是:二战中打得最惨烈、损失最大的战场。这场苏德之间的较量真的是一场真正的不死不休地互相之间的灭国之战了。苏联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苏联在这场战争中共有超过2700万人死亡,伤亡合计达到了4000万人以上,另外苏联共有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和31850个工业企业全部或部分被毁。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苏联当时的总人口才1.6亿人左右,这也就是说一场苏德战争下来,苏联有六分之一左右的人死了、四分之一左右的人非死即伤了。

同时苏联的工业、农业、城市和乡村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没办法,苏德战争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苏联的土地上进行的。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苏联人在二战以后那是快速的崛起了、一跃成为了可以与美国人一争高下的“超级大国”了。

这里我把超级大国四个字打了个双引号,其实苏联的实力主要体现在军事实力和重工业实力上,总体上离真正而全面的超级大国还是有点距离的。

那么为什么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却在战后迅速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呢?我认为大概有三个原因:

原因一:二战以后欧洲大陆上苏联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王者——其他的列强都不行了

欧洲这块土地上近代以来产生了四大强国,分别是:俄国、英国、法国、德国。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期间,实际上都是这几个国家在欧洲厮杀得最厉害了。

可是二战结束的时候,欧洲大陆上的传统四强的实力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苏联虽然在对德作战中伤亡巨大、损失也巨大,可是另外三强的伤害却更大。

英国人在二战中也遭到了重大损失。以前的英国大家都知道的,那是妥妥的世界霸主——日不落帝国了。可是二战以后由于国力被严重削弱,加上美国人推行的反殖民地化浪潮等手段。当时力不从心的英国不得不放弃了几乎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连带着的是英镑体系的都崩溃了。

往后的英国不得不退回到英伦三岛上面喝茶、聊天、赏风景了,外交上也基本成为了美国人的小跟班了。

至于法国就没啥好说的了,二战期间当德国人进攻他们的时候,这哥们投降的速度让全世界都目瞪口呆起来。

二战以后要不是英国人力挺的话, 法国人连五常都混不进去——战后在欧洲根本与苏联不在一个段位上面了。

最后一个欧洲列强就是德国了,不得不说的是:德国人打仗以及发展确实厉害。德国人在一战过后仅仅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就发起了二战。

可是二战刚结束时候的德国就有点苦逼了,领土被瓜分、经济被制裁、国内是一片废墟、还是一个稳稳的战败国、家里面的一半领土被苏联人占领着的。

因此,二战之后,放眼望去,欧洲大陆已经没有任何一哥国家可以和苏联抗衡了,苏联显得那是鹤立鸡群一般的存在,稳稳的成为了欧洲名副其实的第一强国了。

原因二:战后苏联用计划经济的绝招来快速地发展自己

大家应该都知道,二战过后美国人在西方搞了一个《马歇尔计划》来援助了很多国家。英国、意大利、西德这些国家能在战后快速恢复、快速发展与美国人的援助是密切相关的。

可是苏联在战后可没有得到什么巨大的援助,一切只能靠自己去发展了。不过苏联人有自己的一套发展模式——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计划经济模式,简称斯大林模式。

二战以前苏联人就开始用这套模式来发展自己了。两个五年计划让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准工业国了。二战以后苏联义无反顾地开启了“三五计划”来发展自己。

随着五年计划的开展,在西欧诸国还在为灾后重建发愁,眼巴巴地等着美国的援助时,苏联已经迅速恢复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

不过计划经济也不是万能的良药,这玩意的副作用也是巨大的。一般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或者需要快速发展的时候用计划经济模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模式的动员能力、建设能力、发展速度都是非常之快的。

可是一旦经济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了,如果你还用计划经济来发展的话。往往最后就会陷入到了僵化、陷入到了教条、陷入到了资源无法有效分配的状态了。苏联最后的解体与其一直坚持僵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原因三:苏联虽然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可是通过二战苏联也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和好处

二战以前苏联的国际地位也就是一般般的存在。一战的时候俄国人半路跑了,差一点就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了。

二战打完的时候,苏联那可是妥投的世界大国、在世界上的江湖地位跟美国人差不了多少。

二战期间的一系列影响世界走向的重大决定苏联人都参与决策了,例如:联合国的成立、五常的人选、战后的势力范围的划分等等。

这也就是说:打完二战以后,苏联首先在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上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一跃成为了世界上与美国比肩的大国了。

俄国人大家还是比较了解的,那是不可能干亏本的买卖的。虽然苏联自身在二战中的损失是惨重的,可是与苏联在二战中获得的好处相比的话,那也是值得的。

首先是在国土方面。

二战爆发后,苏联于1939年9月17日出兵波兰东部,夺回了一战时失去的沙俄土地;

随后苏联于1939年11月发动苏芬战争,以惨重代价夺取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峡地区;

940年3月,苏联出兵强行将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版图;

1940年6月,苏联再次出兵夺取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地区;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和罗斯福密约之后,苏联又夺得了千岛群岛上的争议领土等等。

从各个方向累计起来,苏联将战前有争议的近60万平方公里领土变成了自己家里的了,相当于多出了6个韩国。

除了领土面积得到极大的扩张以外,苏联还夺得了其他的很多资源和物资,例如:苏联在德国掠夺了一大批专家人才;苏联还将德国境内大量的厂房设备拆除并运回苏联,同样遭此厄运的还有位于东北的日本厂房设备;苏联人所到之处,那基本上是一扫而空了。

苏联在二战以后还得到了很多的小弟,东欧的很多国家实际上在二战后就完全被苏联给控制了,例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东德、罗马尼亚等等。

二战以后,苏联一跃成为了东方阵营里面的绝对一哥了。这样在欧洲和全世界的势力就得到了极大的扩充,这也是二战带给苏联的实实在在好处。

总结一下:苏联之所以在二战遭到重大损失的情况下,还能快速崛起,无非是三个原因:

一是,欧洲其他的列强在二战中被打残了、打废了,苏联也就变成了欧洲最厉害的列强了;

二是,苏联利用计划经济的巨大优势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和超越;最后就是:苏联在二战期间以及二战后抢到了大量的好处和利益。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

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上半期,第一次在杂志上看到有关二战的伤亡数字统计是这样的:苏联第一,直接死亡人口2200万人,其中军人死亡950万。

第二中国,直接死亡人口1800万,军人死亡380万,其中国民党军阵亡320万,八路军和新四军阵亡是60万。

第三德国,直接死万人口是730万,其中军人阵亡370万。

第四波兰,直接死亡人口600万。

以后有新的不同版本接连出现,不同的版本都有各自不同的数字统计,我在此采用其中的一个版本,不喜勿喷!

通过各种数据显示,苏联在二战之中是死亡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且还是大量的男性青壮年,这对战后苏联的重建无疑是一大损失。

并且所收到的损失还不仅仅是人口,但凡经过战斗过的地方民生基础设施都基本是被夷为平地。

一句话用来概括当时的苏联最为恰当:满目疮痍!

但就是这个看似接近残破的国家,真的是没想到会在战后成为一个令美国在世界上说了不算的国家!

在二战之前,当时世界上的霸主既不是美国也不是苏联,而是英国、法国和德国。

无论是科技水平还是军事实力,两国都排不上第一团队。

德国咱就无需多说了,被战胜国分兵占领,那么英国和法国却没有不行的道理。

美国自不必多说,二次大战的最大受益者,最强最富裕、实力最雄厚。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苏联都没有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道理。

但恰恰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苏联不仅从战争中的废墟上站立起来,而且还成为了一个令人生畏的超级大国!

苏联之所以在战后迅速摆脱战争带来的创伤,并且很快成为一个强国,大致有这么几点原因:一是苏联虽然在战争中伤亡了大量的人口,但苏联在开战之时有人口大约是一亿八千万到一亿九千万左右。

抛去造成死亡的2200万之外,还有人口一亿六千万上下,这一人口数量仍然高于美国,更是大大的高于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

第二,苏联在战争中俘虏了大量的日本、德国战俘,加上本国的流放人犯,这可是大量不用支付工资的劳动力。

第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良好的国家体制也是苏联在战后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计划经济虽有一定的弊端,但在特定时期能发挥前所未有的正能量。

第四,良好的社会主义体制为苏联培育了大量的科学优秀人才,义务教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说明。

第五,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激发起起人们建设国家的积极性,根据计划经济的安排,可以集中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集中建设最重要的环节。

其实在战争爆发之前,苏联就已经通过几个五年计划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到战争爆发时,工业产值已经是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有了这些经验,用斯大林的话说:我们在战后的重建,相比于十月革命之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苏联要容易得多!



现代的一些人总是喜欢把苏联战后的强大归功于掠夺了纳粹德国的科技人才和工厂设备,其实一派胡言!

第一,德国的顶端科技人才都悉数投降了美国,苏联所能得到的只剩下一些狗吃剩下的渣渣。

第二,纳粹德国的工厂在战争中受到了英美战略轰炸机的狂轰滥炸、损失惨重。

第三,纳粹德国在覆灭前夕,根据希特勒的最后指示,工厂都受到了人为的破坏。

苏联即使能够抢到一些设备,也都是一些残缺不全的机器而已。

第四,苏联的战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总设计师是著名的科罗廖夫,他的专业可都是来自于苏联本国基础,与纳粹德国丝毫不蘸一点边。

需要说明的是,苏联的航天事业早在三十年代就有齐奥尔可夫斯基写出了航天论文。

大家可以百度一下,齐奥尔可夫斯基的论文里面把从几级火箭、宇宙飞船、如何返回写得清清楚楚,德国的冯·布劳恩可是真的不知道这些,他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如何想法把火箭发射到英国去,至于如何把人类送入外太空,他甚至想都未曾想过!

难道这些也是苏联掠夺的德国的?或者说是偷窃的美国人的?

可以说,苏联之所以成为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完全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上,它可能是一个抢掠成性的国家,但我却可以告诉你,在二战中它确实没有抢到什么好玩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苏联   超级大国   布尔什维克   沙俄   美国   战后   斯大林   俄国   沙皇   俄罗斯   欧洲   德国   英国   惨重   损失   战争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