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知名作家,现在还有靠稿费养活自己的作者吗?

是的,现在还有靠稿费养活自己的作者。除了知名作家,像莫言、贾平凹这样的顶级作家,成名早,勤奋,高产,作品质量高,每月拿到的稿费还是相当丰厚。此外,自媒体的繁荣兴盛,让“全民皆写手”成为现实。据统计,如今全国有2亿多人从事自由职业,其中大部分人在从事跟互联网相关的工作。

以下是两个靠稿费养活自己的作者:

1. 马伯庸: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编剧、评论家、历史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等。据悉,他每年的稿费收入在500万元左右。

马伯庸:马伯庸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编剧、评论家、历史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等。据悉,他曾经是一名IT工程师,后来因为对文学的热爱而转行成为作家。他的小说风格独特,融合了历史、武侠、玄幻等多种元素,深受读者喜爱。


2. 阿耐: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编剧、导演。他的代表作品有《大江大河》、《人民的名义》等。据悉,他每年的稿费收入在300万元左右。

阿耐:阿耐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编剧、导演。他的代表作品有《大江大河》、《人民的名义》等。据悉,他曾经是一名银行职员,后来因为对文学的热爱而转行成为作家。他的小说风格细腻、真实,深入描绘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就我知道的,很少很少。陕西著名的女作家 周瑄璞,记得二零一几年,她诚实地晒过她一年的稿费收入,包括人民文学那样的大刊,也包括地方约稿的内到,以及报纸稿费收入,我记得是二万三。那一年,我的稿费收入是二万五。

但我的名气比周小很多。我是报刊杂志都写,故事,小说,散文,诗歌,随笔,杂文,美文,哲理文,小品文,励志文,家教文,各种征文,只要有稿费,我都不拘细流。因此在很长的时间里,圈内人把我归入写手之内。我基本认同。但说实话,我阅读的,都是纯真的中短篇长篇,各种杂志样刊我翻都不翻。好文劣文我还是分得清的。

最近十年来,我一年的稿费也就二到三万之间,相对比较平稳,也很难再突破,所以我现在正向自媒体转,谋求长期收益。纸媒这一块,作为根据地,我会继续守住。

我的年发表篇次在二百篇以上,刊物杂志八十篇左右,报纸一月发十篇以上。一直渴望能够稿费自养,就离职回老家种田。但是不行啊,二三万块钱怎么生活?

所以说班还得上,工作还不能丢。这是我的真实状况,供文友们参考。

写作是长跑,急不得。文人,得体面地活着。奉劝文友们平静写作,且莫意气用事,把自己逼入绝境。




底层写作者,通过写作码字,不仅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甚至过上优渥生活的,如今比比皆是。据统计,单单在今日头条写作的,去年就有45个人翻身为千万富翁级 ,有近1万人年入超过10万。如此庞大的写作群体,在过去是前所未有,码字敲键盘能挣这么多钱也是难以想象的。

最早挣到钱的“草根作者”当年明月

因为纯文学不值钱,沦为极小众的特殊爱好,反倒是“名作家”们日子不好过起来,财富指数绝对甘拜下风。为什么,因为那些名重当代的大作家,比如韩少功毕飞宇苏童残雪诸位,收入来源反倒更为单一,无非是作协工资+作品版税+期刊稿费,是名副其实的“煮字”与“笔耕”。既是名作家,作品就多严重的盗版侵权,文人又多清高,还不擅钻营投机做生意,每月能有个两三万足以喜出望外。

可这点钱,在许多不知名的自媒体作者那边,往往只是一天的收入,真正可怜兮兮。名作家司马相如,一赋值千金,如今固守书斋的王安忆们,想都别想。是的,是有个例外的刘慈欣,一年版税就达1800万,可偌大中国,有几个刘慈欣这样的“名作家”?贾平凹号称最勤奋中国作家,每年都一部长篇,中短篇不计其数,可还主要靠卖字过上优越生活。

当代“名作家”,最有名的莫过于莫言。他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国际级大作家,1981年就名噪一时了,尽管勤奋写到患上严重胃溃疡,可直到30年后的2012年,才终于靠着722万人民币的奖金,得以买下一套120平米的房子。他的夫人杜勤兰女士,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还说,过去一直有很多邻居问她,“莫言老师那么大的作家,挣那么多钱,怎么看你很少买肉,每次都买一大堆蔬菜”,真是一把辛酸泪有谁能知?

前些年,余华出版长篇小说《兄弟》,在名气加持与市场运作下,一度热销35万册,据传也没给他带来太大的变化,仍旧住在十几年前的老破小房子里。


传统的“稿费”,早就无法支撑起一个人的生活,这已是近20年来的常态。一个“专业作家”,如果没有其他生财门路,单单靠爬格子靠出书,大可能生存下去了。

1980年代,发表文章还是很高大上的一件事,所得酬劳也很优厚——据一位师长追忆,1984年他在学报上发出平生第一篇论文,2000多字稿费76元(他当时每月工资才48元),这钱彼时可买大米300斤或猪肉70多斤,夫妻一个月生活费靠一篇文章就能解决了。但这个时段,是“稿费时代”最后的余光了。

1957年.作家于黑丁的稿费收据

大概自2000年起,我们的实体报纸与期刊,爬格子酬劳已经20年都没涨价过。1992年的《新民晚报》,一篇千字文可以有80元稿费,30年后的当下,我们的报刊大体还是维持在千字50—200水准,仿佛人间岁月的流逝独与稿费无关,很多甚至干脆没有稿酬,令人咄咄称奇又无可奈何。

这些年,我自己不知天高地厚,也凑趣投稿发过一些随笔。印象中,所获最高稿酬是千字150元左右,那是西南的一家晚报。还有至少三分之一,事先毫无声明、事后避而不谈,是完全“义务劳动”的,摆明了“能给你刊发就是瞧得起你”嘴脸,不说稿费了连样刊都懒得给发一份,能邮箱捎个电子版就算是人情味十足了。都说南方报系稿酬高,以我所知实际也并非如此,反倒是《环某日报》向来比较优待作者。

对于一个绝大多数严肃作家来说,下笔是有节制的,作文灵感也是时有时无的,本杰明·贡斯当那种为了一本小册子可以琢磨上30年,这并非鲜见;报刊更不是自家所办能予取予求,正经文章一月能发十篇八篇就不错了,三天一篇已是高产。但稿酬如此菲薄,绞尽脑汁换来的这点钱,还够塞牙缝吗?老实说,如今再有名的作家,他纯粹的稿费收入,多数都远不如一二线城市送外卖的,更别去攀比一天工资六七百的农民工大叔了。1950年代,名作家赵树理们,靠一部书的稿费就能在北京买三间大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西方的一些大报,比如《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走的是精英路线,付稿费也是如此大方,所以能延续200多年风靡全球。而国内目前的稿费制,真的只是“润笔”而已,难出世界级的大报大刊,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原《上海泰晤士报》报社旧址.英国文人莫理循早年穷困潦倒,一经其聘用写稿,竟然购置起大房产,佣人都有6位


最近10多年来,随着网络文学与自媒体的联袂兴盛,真正挣到钱的反倒多是草根作者。如果有点历史感,就能知道,这是草根作者的黄金时代。

网络和自媒体的发达,让“全民写作”理想成为现实,也让“一字千金”的神话往往立即变现。有无数这样的普通作者,就散落在你我生活中间。他们下楼来扔垃圾,其貌不扬名声寂寂,可回家随手敲敲键盘,几小时匆匆而就的一篇10万+,往往就足抵咱们一个月工资。就写作环境而言,鲁迅们的时代,是“内容为王”的年代;而眼下这个时代就是自媒体流量时代,拼的主要不是质量而是热点,咱羡慕嫉妒恨没有用。

可以说,在当代中国,不是“写作”没出息,而是写作渠道更加多元化了;更不是“稿费”不值钱,而是稿费的内涵无限扩充了。写作本是很清高、很文雅之事,如今可以彻底成为一桩市场化行为,作品完全等同于商品。有些朋友不明就里,总误以为“非著名作者”如何穷困潦倒,恨不能掬一把同情之泪,显然就是隔行如隔山,那份怜悯心终究还是错付了。

网络文学及自媒体,让写作的门槛突然变得如此之低,也让有才情、有耐力、懂热点的草根作者们大发其财,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绝非“骗人入坑”那么简单。有名的像唐家三少,1981年出生的“网文大神”,当初大学毕业后工作数年月薪才4000多钱,为生活所迫干脆辞职写起了网文,这几年间单靠“稿费”可统计到的收入都超过了5亿,这是“名作家”们敢想的吗?

我的一位报社朋友,前几年本职工作薪资实在捉襟见肘,不得已写点小说“补贴家用”,不料第一部就火了,第二部刚上架就有粉丝打赏10多万,他索性下海全职写作,看他如今也是生活的不亦乐乎,精神面貌早非过去“小职员”可比了。实际上,我身边就有好些这样的作者。

他们或者初中毕业,历经磨难后写网文挣了钱;或者名校硕士毕业没找到工作,在头条写写图文一年净挣80余万;或者在体制内工作不顺心挂冠而去弄起公号,如今也是车房皆有,10万+不断,日子过得如鱼得水。网络和自媒体,给普通写作者带来的改变力量,无论是力度还是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至于说,现在的生活什么都讲究个“快”字,快餐快递快车快文,网络越繁盛,文化似乎越失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沉重话题。这是一个名副其实众声喧哗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虚假繁荣的时代,这是当前全人类的困境。

而当代中国文坛,其实早已严重“内卷”,你要靠写作跻身主流文人圈,实际希望近乎渺茫。事实是可以验证的:近30年来,撑持文坛的,似乎永远都是那几张老脸,你何曾听说推出过什么文坛新人?那些名见经传的所谓“新生代作家”,诸如葛亮、葛竞、刘轩、笛安、叶子、那多、蒋方舟、贾浅浅、管笑笑、童天米、戴萦袅等等,几乎都是“写二代”出身。数量如此庞大的“文青”难道都是文学的“不合格品”?文学素人要突出重围,何其难哉!

网络社会是带来更大的精神迷乱,但普遍人确实又得感谢网络带来的机遇,尤其是那些草根写作者。至于说,总有人抱怨说什么“你说写网文写自媒体这么挣钱,可我拼命一月稿费还不抵一顿饭钱”云云,其实也是不值得辩论的。这个,只能说明一个事实:任何行业都有壁垒——即便是门槛最低的自媒体,也不可能所有人都轻易就能挣钱,能挣钱的毕竟至少也是千分之一乃至万分之一,只是概率比以前扩充巨大就是。你我的失败,只能证实,自己不适合吃这碗饭这个惨痛事实。任何人要全身投入,都需要估量代价和后果。

说穿了,任何一个时代,无论那个时代昌盛还是黑暗,都会有能赚钱的人、能活得如鱼得水的写作者。区别只在于,你我到底是不是那种人,如此而已。




这么说吧,我今年三十三岁,去年从体制内的单位辞职,然后今年一至九月份稿费接近60万,我觉得稿费能养活我自己[狗头]


没想到随便晒了晒自己的稿费,居然引起了这么多关注,欣喜之余不免有些惶恐。

评论区里说什么的都有,有羡慕,支持,点赞,也有各种质疑声。

对于支持和点赞的,在这里再一次表示感谢。

如果是也想兼职写小说赚点外快,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私信联系我,我一定知无不言,不过网络小说虽然对文笔要求不高,但是也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积累才行,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涉足的行业,所以想尝试的先去各大网站看看榜单上的火书,看看自己能不能写再动笔。

至于质疑的,本不想理会,不过还是再这儿多一句嘴吧,那就是天空真的无穷大,别被自己的思维把自己给禁锢住了,我认识的网络作家年过千万都有好几个,年过百万的比比皆是,我一到九月份才五六十万稿费已经只能算中等了,所以睁开眼睛看世界吧,不要坐井观天之后贻笑大方。

最后,真不是给飞卢打广告,这个平台就是一个夫妻档小作坊,管理混乱,而且经常克扣压榨作者,但是却有一帮十分可爱的读者,所以我才会一直在这个平台写书。

至于为什么会从政府辞职,因为体制内真的就是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我三十多岁了连副科都不是,这辈子在体制内也就这样了,所以为什么不出来拼一把呢?去年辞职到今年九月份,稿费已经达到我上班这么多年工资的总和,所以我为什么不辞职呢?而且我身边辞去公职的人比比皆是,体制内真不是铁饭碗,而是只能混温饱而已。

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了,如果还有人质疑我在吹牛的话,去飞卢看看我的书,数据一目了然




手稿变铅印,青年时的梦想。那时的看法写作不仅仅是谋取生活的权杖,是种职业,更是一种荣耀,对于一个普通人,特别是生长在农村的普遍人,这份荣耀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令人望而生畏,令人向往而又无法攀登。青年时代对作家和可以铅印文章的一类人,简直与我隔着千万里的鸿沟,我只有做梦的份。

改革开放了,不知道是普通人社会地位提高了还是文人作家放下身段,总而言之,作家及作家活动与普通人近了很多,不再那么神秘,那么髙高在上。现在尤为理性,摇笔杆子就是一种职业,一种使人完善生活的倚仗。

现在经济高度发迖,而且行业纷繁复杂,不过都是围绕一根主线延伸,用普通人的话说,不管世界上有多少种职业,都逃不出挣钱的圈圈境界。所以,文人,作家都一样参与到建设社会,挣钱养家这条统一战线上来了。统一战线,过去讲是一家,所以,文人,作家的外套就脱掉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稿费   作家   作者   稿酬   文人   草根   编剧   普通人   中国当代   体制   知名   收入   媒体   时代   作品   财经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