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明朝的张居正生活奢侈,但为什么却仍被称为一代名相?

张居正贪吗?贪,但是他拿钱做事啊。

而且就他贪的那点钱,真的和巨贪比起来,不算什么了。

曾经在饭桌上,我爹和我聊过一个闲话,大概的中心思想就是咱们老百姓,最怕的就是贪官只贪钱,他不做事啊。要么就是他不贪,但是是个庸官,奉献不做事就不出错。还有一种最怕的是,既是贪官,但是他也奉行庸官的官场规则,拿钱但是不作为。

而张居正庆幸不是这三类人。

他的考成法让明朝官员,当官就得做事,就得打卡上班,就得不能无所作为。也让机构不再繁重,职能不再重叠。大小编制岗位都是有能者居之,没能耐的别站着茅坑不拉屎。也让皇帝可以避免圣旨不出京,皇权不下乡。

朝廷号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行政效率那叫一个高。

一句话就是大明不养闲人。演变到今天,成了我们全勤奖的考核制度。

再配上一条鞭法的制度,清丈土地,解放农业生产力等等,极大的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

万历三大征战所用的钱,就是这样存下来的。

军事上他重用戚继光,在北境地区镇守蓟门,使得北境固若金汤,北蛮子无法攻入,同时并在边疆实行互市政策,互市使马匹大增,经济也得到了保持稳定,物价不会忽高忽低的同时,和北境他国保持了长久的边境无战事。

所以他贪了十万两(后来抄家抄出来的),可他给明朝带来的何止十万两。

他是贪官,但是他也做事,甚至劳累猝死在了工作岗位上,所以功大于过,才会被称为一代名相。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说到张居正,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

由于这本书火得不行不行的,受其影响,许多人可能也感觉张居正就是一个生活奢侈的人。

有个叫陈泽敏的,豹眼没有查到此人的来头,他也说了一句话:“张居正有着天使与魔鬼的两面,但他也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一个孤独的英雄。即使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够懂他。”

豹眼认为陈泽敏说得有道理,因为任何一个史上有名气的人都是如此,张居正自然不会例外。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张居正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他的学生、史学家黎东方也认同其师的观点,说:“他不仅是明朝唯一的大政治家,也是汉朝以来所少有的。只有诸葛亮和王安石二人,勉强可以与他相比。”

张居正作为一代名相,是没有争议的,在这里就不必多说了。针对题主的问题,说一下他生活奢侈的事吧。

《明朝那些事儿》提到张居正生活奢侈,这恐怕不是空穴来风。但究竟奢侈到一个啥程度呢?

有资料说张居正有一台三十二人的大轿,一半用来办公,一般用来休息,而且说此事出自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为此,豹眼专门查阅了关于张居正的传记部分,没有看到此类的记载。

豹眼认为此事并不靠谱,官员乘轿是有规制的,满大街上行走,如此张扬的事,张居正不可能违制去这么做。也就是说,如果符合规制,即便是六十四台大轿也不为过;如果违制,十六台大轿也不行。

按照明朝惯例,三品以上京官使用四人轿,出京可以坐八人大轿;外省封疆大吏都使用八人大轿。

皇帝的轿子皆称为”舆“,分礼舆、步舆、轻步舆和便舆四种,轿夫最多是十六人。

从这个规制来看,张居正再胆大包天,也不敢乘坐三十二人大轿。

还有说法是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了讨好张居正,不仅送美女,还忘不了送补药。

戚继光老家特产海狗肾,这可是名贵的宝贝,男人的至爱。他就一件件打好包,持续不断地送往京城,孝敬张居正。而且戚继光还很谦卑,在给张居正的书信中,都称自己为“门下走狗小的戚某”。

戚继光讨好张居正,就如张居正讨好李太后及太监冯宝一样,都是出于政治的需要,为了自己的事业,做出的妥协,也可以看做是政治谋略。

男人嘛,就好这一口,总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恶补一下并不为过。

作为首辅大臣,何况万历小皇帝年幼不能亲政,张居正算得上当时明朝真正的大当家人。

豹眼认为,只要不违制,作为身居要职的人,生活上奢侈、腐化一些,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用圣人的眼光,去看待政治家。

在《明神宗实录》、《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史书记载、评述中,对于张居正的奢侈生活并没有多少记载,史学界对于张居正的诟病,也并非源于此。

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去世,按照祖制,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期满才能起复为官。

当时,张居正主持的改革才刚刚开始,此时离开必使改革大业功亏一篑。于是,张居正做出了唯一的选择:夺情。

夺情是古代礼俗,官员遭遇父母去世须回家守丧,称作“丁忧”。朝廷根据情况,比如战事需要,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为“夺情”。

张居正为了大明朝的改革事业,就采取了这一方式,留任首辅,继续执政,没有“丁忧”奔丧。

明朝士大夫忠君尽孝的观念根深蒂固,不能尽孝何来尽忠?

如此一来,人情汹汹,无论御史还是六部官员纷纷上疏,要张居正回家守制,这给张居正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此时,明神宗也就是万历小皇帝,还不能亲征,国家大政均需要张居正裁决,也不想让他回家守丧。

最终由神宗诏谕群臣,再议论张居正夺情者,诛无赦。至此,非议才消止。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逝,神宗为之辍朝。

仅仅过了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就开始弹劾潘晟,神宗命其致仕。

潘晟是张居正生前提拔的官吏,他的下台,表明了张居正失宠。言官们迅速把矛头指向了张居正,神宗下令将张居正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其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张居正差一点就遭到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

后来,在舆论的压力下,万历才终止了进一步的迫害。张居正在世时,所使用的一切官员,有的被削职,有的被弃市。

究其原因,张居正当国十年,所独揽之权,是神宗之权。虽然张居正是出于效忠国家的需要,为了大明江山社稷,但毕竟是剥夺了神宗的权力。作为神宗的老师,张居正对于万历皇帝过于严苛,神宗实质上是失去了自己的皇位。神宗敢怒而不敢言,在权力支配上,张居正完全处在神宗的对立面,这在神宗的心目中,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

这就是神宗在张居正死后,疯狂报复的原因。

直到天启二年(1622年),万历皇帝的孙子、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才为张居正复官复荫。

由此看来,张居正作为一代名相实至名归。至于生活上那些事情,奢侈、腐化一些,不为大过,不能以圣人的标准去苛求一位立志改革的政治家。

虽然没有具体的史料记载张居正生活多么奢侈,但只要不违背礼制,就没必要苛求太多。

对于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疯狂地报复,史书一般认为是张居正“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可以说,张居正是善于谋国,而不善于谋身。

在豹眼看来,无论张居正结局如何,还是其生活行为如何,都不失为一代名相。




张居正的私生活虽然非常奢侈,但是他的贡献却足以让人无视他的私生活。毕竟张居正所做的事情,在整个明朝是独一份,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敢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志气


相比于其他人,张居正的考试过程不是一般的一帆风顺。所谓一帆风顺,并不是说他是关系户,而是因为他是天才。


张居正十二岁考中秀才,十六岁考中举人,二十三岁考中进士。


要知道在古代一个人活了一辈子,要是能够考中一个举人,那就已经是祖坟上冒青烟,毕竟考中了举人就说明有了当官的资格。


而张居正年仅十六岁就已经考中举人。顺便提一嘴,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活了一辈子,也就是一个秀才。


不入朝廷不知道,一入朝廷吓一跳。


当时的朝廷由严嵩把持,而严嵩是明朝有名的奸臣。他担任首辅期间,除了贪污受贿就是结党营私,陷害忠良。


张居正看着乌烟瘴气的朝廷心中愤恨无比,但是自己却只是一个翰林院的芝麻官,如果说胆敢与严嵩对着干,严嵩挥一挥手,自己就得灰飞烟灭。


不愿同流合污的张居正辞职回乡,到处旅游(张居正的先祖是盐商,有钱)。从嘉靖三十三年辞职到嘉靖三十六年,整整旅游了三年,张居正才从民间再次进入朝廷。


这三年张居正了解到了民间疾苦,了解到了百姓的不容易,也知道了他到底该干什么。


重新进入朝廷的张居正,就如同变了一个人一样,对谁都笑呵呵。


张居正的老师徐阶与严嵩是死敌,这在当时几乎是公开的事情,所以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不敢光明正大的与徐阶来往,只敢在暗地里与徐阶来往。


只有张居正敢光明正大的与徐阶来往,但奇怪的是,严嵩却并没有拿张居正当成徐阶的党羽,这到底是为何呢?原因很简单:


张居正不但与徐阶光明正大的来往,也与严嵩光明正大的来往,以此来麻痹严嵩,他张居正是个老实人,不结党。


什么叫高明?这就叫高明。



重新进入朝廷的张居正,只用了三年,就当上右春坊右中允与国子监司业。


右春坊右中允、国子监司业,虽然都是六品官员,但是却不是一般的有前途。


右春坊右中允负责管理太子的公文,等到太子继位,凭借自己与太子的关系,平步青云那是肯定的。而国子监司业则是中央大学的副校长,只要经过中央大学进入朝廷的官员,都能算得上是自己的学生。


这样一来,等到嘉靖驾崩,太子继位,他张居正那是要背景有背景,要势力有势力。


前途光明的张居正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千愁万绪。


由于严嵩的不作为,乱作为,以至于北方的蒙古屡次突破长城。广东、福建、江西等地不断爆发农民叛礼。倭寇在浙江一带横行。


国家千疮百孔,百姓流离失所。


张居正在与好友耿定的信件当中,将自己的忧愁一吐而尽,同时表示,必须要有磊落奇伟之士,大破常格,扫除廓清,方可改变局面。


这个磊落奇伟之士,很显然是张居正自己在指自己。


关于心中的理想,张居正一直未曾忘记。


宦海沉浮十一年,张居正亲眼目睹严嵩、高拱的倒台,老师徐阶的退休,终于坐上首辅之位,抛洒热血,倾自己所能,改变大明王朝。



开创盛世


万历元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考成法”,所谓“考成法”就是类似于现在的考勤。


根据考成法规定:官员要将今年所做的事情写在三本册子上,一本册子自己留着,一本册子送到监察部门,一本册子送到张居正的手中。


一到年末,张居正就会用官员手中的册子与自己手中的册子进行对比,一旦有哪一件事情没有做,轻则罚俸禄,重则降级,更重则直接开除。


有罚有奖,既然有罚就会有奖,如果说册子上的事情全部完成,而且优秀的话,不但会有奖金,而且还会提拔。


自从考成法诞生,大明帝国就进入了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


官府办事从不拖拖拉拉,而是讲究速度。


只要是朝廷颁布下来的命令,无论地方有多远,早上颁布,晚上就能够实行。


所谓的懒政行为,到这时已经不见了踪影,毕竟谁都不想自己将自己的饭碗砸碎。


万历六年,张居正颁布了两项重大决策:


第一、从此以后,田税、人头税、徭役,全部折合成银两上交国库。乍一看这项决策平平无奇,但其实暗藏玄机。



在当时如果说交田税、人头税,没有钱的话,那就有什么交什么。这就导致了有的人交苹果,有的人交咸鱼,有的人交棉花。


上交的过程中,不可能是皇帝亲自下来收,而是当地的官员负责收。当地的官员肯定不会老老实实的收,在收的过程中会挑三拣四。


你给他的明明是完好无损的,他偏偏说你的都是劣质货,只能够算一半,回去重新拿一半。老百姓只能够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还是轻的,到了交徭役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绝望。


人头税、田税都是有实物放在那里,只要官员不丧心病狂,在众目睽睽之下,肯定不敢说你没有交,但徭役就不一样了。


徭役说简单点就是白白给国家打工,你做了,他说没做,你能怎么着?张居正统一收钱,虽然苦了个别实在是没有钱的,但却照顾了大众。


第二、清丈田亩


每一个朝代到了中后期,百姓的生活肯定过得不怎么样,因为到了这个时候,田地兼并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所谓田地兼并,就是当地官府联合地主豪强,通过种种手段,强行用低价购买百姓的田地,这是原本有田的百姓,变成佃户(打工者)。


如果说地主豪强有良心,有多少田地就交多少税的话,对于国库而言是没有太大危害的,毕竟田无论是在谁的手里,所交的税都一样。


可是地主豪强都想着法兼并百姓的田地了,怎么可能会讲良心?不但联合当地官府兼并百姓的田地,还联合当地官府哄骗朝廷。


如果说有一千顷的田地,他顶多也就是报个一两百顷,甚至更少。


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国家的收入大幅度减少。而国家到处都要花钱,给官员发俸禄、边境打仗、各种工程,不透支才怪。


张居正严令下去,重新丈量田亩,谁敢糊弄,严加处置。


虽然哄骗朝廷的情况依旧存在,但毕竟是少数。弘治十五年全国的已垦田地有四百二十二万八千零五十八顷,到万历九年全国的已垦田地竟然有七百零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


虽然大幅度增多,但实际上的数字远不止于此,因为早在洪武二十六年,已耕田地数量就有八百五十万零七千六百三十二顷。



在处理内部的同时,外部张居正也不含糊,毕竟当年他曾经亲眼看到过边境的惨况。对此他在边境任用,戚继光、李成梁(倭寇早在嘉靖末年,基本上已经被戚继光肃清)。


戚继光在边境采用了与打倭寇一样的方法,那就是用阵法。


戚继光用车阵与蒙古的骑兵对抗,马无论多硬都没有车硬,马和车碰在一起,肯定是马吃亏。更何况,戚继光的车并不是普普通通的车,还有锋利的长矛。


在戚继光镇守边境期间,从未出现过大事。


李成梁与戚继光不同,李成梁擅长的是率领骑兵作战,直接以蒙古骑兵硬刚,人一旦不要命起来是非常可怕的,蒙古骑兵虽然强悍,当真正面对一群不要命的人,也得退避三舍。


大明帝国在张居正改革下,内外一致平定安稳,国力蒸蒸日上,史称“张居正变法”。


靠着变法,张居正能够与诸葛亮、王安石之流比上一比(个人觉得张居正胜于王安石)。要知道封建社会虽然两千多年,但敢于变法且成功的人,用一只手都能数得出来。


最能够直接证明张居正贡献的,必须得是国库。


张居正担任首辅的时候,国库整整亏空四百多万两银子,经济接近崩溃。张居正担任首辅十年,国库的存银高达一千多万两,粮库里的粮食可以整整支撑十年之久。


有的人或许会好奇,张居正大刀阔斧的对大明王朝进行手术,难不成就没有人反对吗?事实上反对张居正的人不是一般的多,可以说全部官员都反对张居正。


毕竟张居正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伤害到了他们的利益,别的不说就说考成法,一年得有多少人栽在这条法令上。可反对又有什么用呢?


当时的万历年幼,张居正是万历的老师,万历唯张居正是从。而最有话语权的李太后,则拿张居正当成依靠。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一人兼任两大最高太监职位的冯保是张居正的死党。


张居正、李太后、冯保三位当时权力最大的人结成铁三角,坚固不可撼动。



不干不净的私生活


按道理来说,像张居正这种位极人臣、一心为国的人,应该懂得低调收敛才对,可是张居正丝毫不懂得低调收敛。


在张居正担任首辅期间,有无数的人给他送过美女,而他对于这些人给他送过来的美女,都照单全收,只要你敢送,他就敢要。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也曾经给他送过美女,而且还不止一个。


堂堂一代首辅都已经五十多岁,还天天活在万花丛中。这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被人说是老不正经。


据说张居正就是因为身体透支过度,再加上高频率服用各种药物(其中主要是海狗肾),以至于身体承受不了,直接崩溃,导致死亡。


美女都收了,钱肯定也收。


张居正贪污是公开的事情,毕竟给他送钱的人可不是偷偷摸摸的送,而是一车一车的给他送。其中除了钱之外,还有各种金银珠宝。


送美女,戚继光有份,送钱,戚继光也有份(必须要说明的是,戚继光送美女,送钱,都是为了稳固住自己的地位,方便为国效力)。


最能够体现出张居正不干不净的是,他的出行排场。


别人出行顶多是坐一顶轿子,而他出行坐的是房车,你没有看错,就是房车,只不过是古代版的。


张居正坐的轿子,有厕所、有卧室、有客厅、有阳台,整整三十二个人抬。


整天坐着这么个庞然大物出门,简直就是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不干不净。


张居正不但坐着这三十二个人抬的轿子在京城里出行,还出远门。


他回荆州老家,也是坐着这三十二个人抬着轿子回老家,而且一路上轰轰烈烈,各地官员还没等他到,就已经准备好他所需要的一切。


一路下来,浪费的银子,就像泄洪一样。


什么大鱼大肉的就不用说了,那是肯定的,难不成像张居正这样有身份的人,还能吃馒头、豆腐不成。估计张居正家里的狗看到了馒头、豆腐都会跑得远远的。



结语


张居正如果说生活过得没有那么奢侈,说不定就不会被万历清算了。


在他教万历的过程中,整天就是如何如何节俭,万历新年想加几道菜都被他制止,害得万历以为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谁知道他竟然是这么一个人。


强大的反差,让万历根本接受不了,好你个张居正,你享着乐,却让我吃苦,还有没有天理,要知道我可是皇帝。不清算你,都感觉对不起自己这些年受过的苦。




关于张居正生活奢侈的说法,还真是不少。

(影视剧中的张居正)

万历首辅张居正,谈到明朝就绕不开的人物。咱们先说说关于他生活奢侈的传言,看看可能性有多大。

首先,据说张居正回家的时候,专门定做了三十二人抬的大轿子。三十二人是什么概念?如果说一般的“八抬大轿”是豪华轿车的话,那张居正乘坐的就是“加长型超豪华房车”。里面肯定有卧室有书房,还有一群小丫鬟伺候着。如果真有这么一顶轿子,那确实是奢侈。

然后就是吃饭,据说张居正越到晚年,嘴巴越刁钻,一般的菜品都看不上眼。平时吃饭,桌子上菜品无数,还觉得没有自己喜欢吃的,无处下筷子。于是,传说他创造了一道神奇的菜:鸡舌羹。

这鸡舌羹顾名思义,就是用鸡舌头做的菜。鸡舌头虽然不名贵,但是一只鸡就那么一点点,想凑成一道菜,那是非常不容易的。咱也不知道张居正多久吃一次,不过能创造这样的吃法,想象力也是很强大的。

然后就是张居正妻妾成群,为了能应付这庞大的后宫,他不得不经常食用各种补品。比如登州渔民进献的滋补海产品“腽肭兽”,也就是海狗,据说吃了大补,浑身发热,数九寒天的时候都不能戴帽子。传说中张居正病死,就是因为补药吃多了。


那么,张居正真的这么奢侈吗?可能性不大,极有可能是被黑了。

(王世贞)

首先,说张居正补药吃多了才病死的,那是王世贞的说法。王世贞是张居正同时代的人,两人之间有“深仇大恨”。

起因是这样的,万历四年的时候,王世贞写了一道奏疏,说了一些关于兵饷的事情。关键是,在里面王世贞还加了一点“料”,说张居正的妻弟欺负了江陵知县,建议严惩不贷。

王世贞不仅直接找万历皇帝告状了,还专门给张居正写了封信:不好意思啊,我把你妻弟给告了,给你打声招呼!

张居正气坏了,这事儿你直接跟我说就是了,直接绕过我告到了大老板那,不给面子啊!

于是,张居正怀恨在心,直接把王世贞给弹劾了,您回家反省反省吧!

王世贞也是个倔脾气,憋了一肚子气,直接气病了。病好之后,忽然要求仙学道,拜了一个神神叨叨的小姑娘为师,各种疯狂。而且,为了求仙老婆孩子都不要了。最后,病死了。

所以,他写的张居正的黑料,可信度没这么高。


另一个有张居正黑料的史籍,就是大名鼎鼎的《万历野获编》,作者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

张居正死的时候,沈德符还不到5岁。长大之后的沈德符搜集了万历年间的一些大小道消息,才写成的《万历野获编》,“野获”两个字,足以说明这本书中的内容,不如正史可信。

实际上,张居正担任首辅期间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触动了太多人利益,尤其是整顿吏治的改革,直接触动了明朝上下官员的利益,他们内心当中对张居正是极其不满的。一条鞭法的实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让地方上的官吏士族受到了损失。

所以,张居正一死,大群大群的官员迫不及待的开始黑张居正。

其实,咱们仔细想想也知道,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生活上略有一些上档次,是很正常的。但是说的那么夸张,应该不可能。主张节俭的张居正,很明白到处都有人盯着他,记恨他,一旦被言官抓住把柄,那就麻烦了。

所以,他不可能这么奢侈招摇。




首先告诉大家的是:张居正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很多人都对张居正进行了较高的评价。

例如:梁启超说,张居正是明朝唯一的政治家;黄仁宇说,世间已无张居正等等。张居正被称为——大明朝第一首辅。

张居正的豪华32人大轿子

那么张居正的私生活奢侈不奢侈呢?当然很奢侈了,例如:张居正的坐的轿子要32个人抬着,上面甚至连厕所都有;张居正拿海狗肾当饭吃、张居正的妻妾加在一起不少于10人等等。

于是乎,很多人就有不一样的看法了,他们认为:既然生活如此奢侈,那么一定就是一个贪官了,那还怎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首先我想说 ,张居正到底贪没贪呢?肯定是贪了,而且贪得还不少。

试想一下,凭着明朝那微薄的工资,张居正能把海狗肾当饭吃、能坐32个人抬的轿子,想想也是不可能的。

大家别忘了,朱元璋当时定的工资,那估计是历朝历代最少的了。官员们如果靠着死工资能让一家人吃饱饭就不错了,别的那根本啥都干不了。

既然张居正生活奢侈,甚至是一个“腐败分子”,那么为啥还能成为大明朝第一首辅、大明朝第一名相,还能受到后人如此高的评价呢?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一个道理:问大家一句——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完美的人呢?

说白了就是:有没有一种人是一生正气、啥也不贪、然后还死心塌地的干活、死心塌地的为群众谋福利。最重要的是工作能力还非常强,能给群众带来巨大的实际利益等等。

这种人当然是有的,一般都以三种形式存在:

第一种就不多说了,活在故事里面;

第二种一般是英年早逝,盖棺定论得比较早;

当然了,还有一种海瑞式的人物了,这哥们确实不贪、不拿,也是实心干活的,可是没啥用处,能干活与会干活是有本质区别的。作为普通群众,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而已,并不是要求一个人有多完美、多无私。

其实看一个大臣到底是:能臣还是奸臣、到底对社会有没有用,不要看他说了什么、也不要看他私下里做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带来了什么。

海瑞说到底是太在乎流程的正义性了,而不会带来任何的实际收益,这实际收益才是我们普通人评价好坏的根本标准。海瑞这样的人,往往只能贴在墙上、供奉在庙里罢了。

下面我就来跟大家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私生活极度奢侈的张居正却被后世高度评价,甚至被称为大明朝第一首辅呢?

张居正的前半生与很多大明朝的大臣几乎没啥区别,唯一的区别估计就是运气比较好、学习比较厉害、长得比较帅罢了。

1525年,张居正出生于湖广荆州卫,也就是如今的荆州市了。这哥们基本上算个神童了,1547年。22岁就高中进士了,如果跟范进比的话,范进确实应该疯——50多岁才中个举人。

嘉靖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549年,对于张居正自己来说发生了一件大事。此时刚刚工作不久、年轻气盛的张居正写了一封奏折——《论时政疏》,把嘉靖朝的一系列问题和弊端都写了出来。

严嵩剧照

这结果就很简单、很直接了——石沉大海了。当时是严嵩这哥们主持工作,没有直接办了张居正就不错了,指望改正弊端那是想都不要想了。

不过这件事情告诉了张居正一个道理,当自己实力不够的时候,核心任务是积蓄实力,而并不是“胡言乱语”充当英雄。

张居正剧照

张居正就是张居正,他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于是在嘉靖朝除例行章奏以外,张居正没再上过一次奏疏。实力不行即使你有理想、有目标也没啥用,该低调、该潜伏的还是必不可少的。

张居正在以后的岁月里面只干了两件事情:一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和水平;二是,寻找机会、寻找一个不断往上爬的机会。

这段时期的张居正其实和严嵩没啥本质区别,一样需要讨好领导、一样需要搞点外快、一样需要钻营……

张居正和李太后

总之一句话,既然当时的张居正改变不了大明朝的话,那就必须去适应大明朝了。往后的张居正成为了徐阶的战友,后来又当上了万历的老师,还巴结上了李太后等等。

可是往后的张居正就与严嵩就有着本质的区别了,这也是得到后世高度评价的核心原因了。严嵩得势以后,主要干了这么几件事情:

一是,迎合,不顾一切地迎合嘉靖帝的所有需求;

二是,大肆陷害忠良,铲除异己、打击报复,严重破坏大明朝的官场生态;

三是,大肆买官卖官、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以及各种交易;

说白了就是:严嵩位居高位却已经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得到了权力以后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而已,并没有为大明朝的百姓干一件好事、实事。那么严嵩这样的人,我们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叫法——奸臣而已。

其实张居正在得到权力的过程中与严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例如:张居正也贪污、张居正也打击异己、张居正也霸权,甚至连万历皇帝的权都被张居正给霸走了。

可是张居正与严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张居正得到权力以后,不光满足了自己的私欲,他还干了几件别人不敢干的、对大明朝百姓有实实在在好处的事情。

说白了就是:张居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最高理想:富国强兵、利民而已。

张居正干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改革,史称“万历中兴”。张居正的改革主要涉及到了三个方面:

一是,对所有的官员进行绩效考核:考成法。说白了就是:用考核的手段来进行吏治整顿。

二是,张居正在对待边患问题上进行两手准备:不断地加强边境的防御和军事设施的建设;另外就是进行有效的谈判。这就方法就是典型的谈、打两手都要来,军事和外交一起运作。张居正当首辅的二十多年里面,边境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基本稳定。

三是,一条鞭法。他开始丈量天下的土地,核查出豪强们的隐瞒 的土地。主要目的很简单:找出瞒报的税收来增加国家的收入,他这叫做:劫富济贫法。

张居正的这些措施极大地增强了大明朝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从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大明朝群众的生活,可谓是实实在在地办了一件好事情。

不过最终因为权力的分配问题以及对待万历的态度问题,张居正在死了以后被万历彻底地清算了一把。那么张居正不变革行不行呢?当然也行了,不过他就不是张居正了,他也就成了严嵩第二了。

至于张居正的私生活奢侈的问题,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当然了,有的人是有“洁癖”的,认为只有一个私德和公德都同样完美的人才值得赞扬。

其实我想说,自古以来就很少有完美的人,人毕竟是人,是有欲望的。

试想一下,你自己如果处在张居正的那个位置,难道你不享受生活吗?难道你不是三妻四妾吗?怕就怕的是:你一面享受了奢侈的生活,却并没有变成张居正而变成了严嵩。

张居正之所以被后世高度评价、被很多人高度赞扬,说白了就是:张居正没有随波逐流、他有自己的理想并切切实实的去干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最后我想说,人与人最大的区别:不是得到权力过程的区别,也不是所谓的私欲问题,私欲是一种本能,人人都会有的。好人与坏人、权臣和能臣最大的区别就是:看他得到权力以后,用这个权力去干了什么——是一味地为自己谋财、谋利、谋私欲还是为了这个国家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送大家一句话:大明朝遍地都是严嵩,可大明朝只有一个张居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明朝   神宗   大明   奢侈   成法   轿子   嘉靖   册子   田地   朝廷   万历   边境   官员   皇帝   事情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