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都以入股形式集中,统一耕种,每村都办厂,以工养农可行吗?

答:改革开放前四十年,我们村走的就是这种以工养农,集体化共同富裕发展道路,集体经济才得到了快速发展。

我记得九十年代,我们村集体有村办企业二十二家,我们村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在村办企业上班,岁数大一点的社员,都留在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

大队党支部每年要从这些村办企业利润中,拿岀一部分钱,买一些农业机械,来帮助生产队,减轻那些老社员的体力劳动强度,因此,九十年代是我们村,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候,也是全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辉煌年代。

而到了一九九九年,我们村则开始解散了生产队,走上了分田单干私有化道路,我们的村办企业,也学会了国企改制,村办企都成了私营企业了。

不过,从现在的经验看,以前那种农村以工养农发展道路,虽然是正确的,但是,现在已经不可复制了,为什么?

因为,九十年代农民头脑中装的是毛泽东集体主义思想,所以,那个时候以工养农道路,比较适合当年的农村经济发展。

反之,现在的农村人,思想装的都是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和金钱,毛泽东的集体主义思想很淡簿,所以,你提的这种以工养农,共同富裕发展道路,现在看来是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几代人去共同努力,才可以得到实现。

(2023年6月6日)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每村都办厂,生产啥,原材料那里来,产品卖给谁,不要瞎折腾了,农民才过上好日子,折腾不起啊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如果每个人都有这个思想觉悟,都有这个要求,那就没有不能行的事。中国如今不是还有几个坚持走公社化集体道路的楷模吗,他们反对私有制,拒绝分田单干,如今道路越走越宽广,生活越来越富裕美满。应该说,只要人心齐,道路怎么走都行。但是,现今最关键的问题是人心不齐,各自为政,每个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事情,好似一盘散沙。在这种无政府状态下想硬性拼凑一起搞集体化,必然又回到过去的吃大锅饭,磨洋工,出工不出力的软懒散状态,想做什么事就只能被搞砸。




每村都办厂?随便办个厂就能挣钱吗?真要如此,全民都成企业家了!空想!




发展农村农业要因地制宜

对于土地以入股形式集中,统一耕种,每村都办厂,以工养农的提法脱离了实际。

中国的农村地域差别巨大,不可能以一个模式进行经营。即使在毛主席时代,也并没有统一一刀切。在不同的民族区域,如西藏,连最基本的民族改革都没有进行。如内蒙等牧区,土地也没有固定,实行流动放牧。有的地方适于办多种经营,如办社队加工厂或窑厂,即相当于现在的工业企业,只不过当时的规模较小。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沿海、城郊和有矿产的山区,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办起来了。但是,毕竟有些地方条件有限,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银行贷款坏帐。

其实,对于剩余劳动力,在湖北潜江等地的政府部门就做得很好,他们由政府出面管理,对口联系,统一组织劳务参与市场运作,免费集中接送。这比办厂和补贴扶贫更切合实际。一旦培养了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有了积蓄和适当的条件,他们既可以在当地经营,也可以回乡办厂。这就要看领导人和带头人的能力和示范效应。看当地领导人或带头人如何结合实际。潜江有大量湖泊和丰富的水源,他们看到商机,一个龙虾产业,从无到有,竟然占领了全国市场相当部分份额,形成了特色品牌和百亿规模。成为全国百强县,工业和养殖业各领风骚!

为什么具备同样条件的地方办不到?

当然,相当多的农村是可以将土地集中规模经营的。

例如处于沙漠地带的以色列,允许集体所有制经济存在,有的种地,有的经商,有的办工厂。

例如山西大寨、天津大邱庄和河南史来贺大队,只有少部人搞农业机械化种地,大多数人参加工厂做工。他们起初是走集体化道路的,后来被迫改了。

河南南街和河北周庄,却硬是坚持集体所有制,有一部分人做农产品加工和工业,一部分人搞旅游和餐饮工作,实行免费教育和医疗,农民也能享受退休待遇。

综上所述,农村农业要发展,就有坚强为智慧而廉洁的带头人,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逐步实行共同富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潜江   人心齐   村办   集体所有制   集体主义   生产队   要因   社员   河南   带头人   形式   道路   集体   土地   思想   农村   财经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