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如何调理?

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于是熬夜、不按时吃饭、缺乏锻炼、吃垃圾食品等不好的生活习惯就成为了上班族的家常便饭。由此,越来越多的人从年轻的时候就身体不好,各种各样的小毛病、大毛病不能间断。其中,脾胃虚寒就是一种很常见的病。

脾胃乃后天之本,生活中的饮食不节、过食肥腻、忧思过度、偏食偏嗜、饥饱不均等都可能伤及脾胃。脾胃虚寒,它说大不大,不会很明显地影响到日常生活。但是说小也不小,因为如果一直拖着不调理的话,也会让人很难受,生出很多负面情绪,然后越来越严重,最后引起其他病症。


脾胃虚寒的症状有哪些?


1.局部症状

1)腹胀、腹痛,对食物没胃口;口淡不渴,也不怎么想吃东西,泛酸,通常泛出的是清水,并没有其它物质。

2)长期性胃痛,特别是空腹时,疼痛会加重。

3)妇女白带清稀而多,并且,月经常常迟来,且大多有血块。

4)胃部寒冷就很容易拉肚子,尤其是在吃了一些凉性或者是油腻比较重的食物的时候,再或者是过度劳累、思虑过多时。大便便会稀薄或带有白色奶块。


2.全身症状

1)脸色萎黄无华、少气懒言。

2)怕冷:患有脾胃虚寒的人,在平时会非常怕冷,冬天的时候四肢冰冷,面色会比较苍白,喜欢和热水。怕冷怎么办?

3)脉虚弱、手足不温、神疲乏力、吃得少,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就会更加难受。

3.舌象

舌淡胖嫩,舌苔白润且舌质偏淡。

4.脉象

脉弱无力、脉沉迟。

5.其它

有些患者,还是反酸、呕吐、腹胀、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的现象。

那么要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脾胃虚寒呢?

1.观察舌头。

舌头是身体状态的一面镜子,能反应出很多状况。健康的人的舌头都是粉红色的,舌苔很薄而且很轻。如果身体里有寒毒或者身体虚弱,那么舌苔就会很厚并且看上去滑腻腻的。如果看到自己的舌苔这样子,就要引起注意了。

2.观察粪便。

脾胃虚寒的人,胃部和肠部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会造成消化不良等症状,而且大便会呈现出黏腻、不成型等现象。

3.观察身体状态。

脾胃虚寒会导致人虚弱无力、食欲不振、记忆力衰退、嗜睡等症状,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那么就算不是脾胃虚寒,也会是身体别的部位出现了虚症或者寒症了。

如果你是脾胃虚寒的人,会有以下症状:

1.吃寒凉的,或一冷一热的食物,或肚子受凉,很容易拉肚子;

2.大便不成形,或大便经常有未消化的食物;

3.只要在空调房里穿裙子或短裤,就会拉肚子;

4.平时整个人火力不够,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后背怕冷;

5.吃饭后就胃胀、打嗝,特别是下午或者晚上,稍微吃一点东西肚子就胀的不行;

6.身材不胖,但有小肚腩或啤酒肚,而且肚腹摸上去凉凉的。

脾胃虚寒有什么危害

1、容易腹泻,稍微吃一点寒凉的、油腻的东西或者过度疲劳、忧虑的时候就容易发病,这种类型的腹泻,有时发病,有时好,要么,就久泻不愈、大便稀薄或带有白色奶块、食后便泻、面色苍白等症状,长期腹泻,不仅可导致肠道的一系列病变,还会导致脱水、休克等严重病情。

2、导致很多胃部疾病的诱发,如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胃溃疡等;脾胃虚寒,人的体质下降,各种胃肠疾病,就容易接踵而来。

3、出现脾胃虚寒的时候,患者还可能会导致肝气郁滞、头痛以及失眠和心悸等症状,而男性甚至会出现遗精以及腹泻症状。

脾胃虚寒怎么调理?

调理方法一:高良姜,粳米。

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内煎取药汁;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1日1次,连服3~7天。适用于胃寒性胃疼。

调理方法二:丁香,肉桂,红糖。

丁香、肉桂用温水浸透,武火煮沸,文火煮20分钟,取汁,调入红糖,每服5~10毫升,日3次。适用于感寒腹痛。

调理方法三:小茴香,胡椒。

两者共为细面,酒糊为丸,每服3~6克,温酒送下。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胃寒疼痛。

调理方法四:猪肚狗肚更佳1具,粳米,丁香、肉桂、茴香。

将前述各味一齐放入锅中,再加入一些调料,如姜、葱、盐、酒、酱,文火炖至极烂,粳米煮粥兑入,空腹服,日3次。适用于胃部疼痛。

脾胃虚寒,要改变哪些生活习惯?

1、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少喝酒,一些辛辣食物、油炸食物、碳酸饮料等等要少碰。

2、放松心情,不要出现大喜大悲的情况,并且不要过度劳累。

3、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工作,少吃一些生冷食物。

4、不要胡乱吃镇痛药,是药三分毒,多吃镇痛药会导致体质下降,出现脾胃虚寒的症状。

5、减少生气的数量,否则生气对于脾胃的伤害非常的大。

6、如果出现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等等的症状,一定不能够掉以轻心,而是应该立即接受治疗。

7、每天都要吃早饭,可以适当的喝牛奶或者豆浆。

7种常用于改善脾胃虚寒的中成药

1.温胃舒颗粒——温胃止痛。

主要成分由附子(制)、党参、黄芪(炙)、白术(炒)、陈皮、肉桂、山药、砂仁、肉苁蓉(制)、山楂(炒)、乌梅、补骨脂组成。

适应症:可用于慢性胃炎,饮食生冷,受寒痛甚的胃脘凉痛。

临床用药经验:

通过相关临床研究,得出结论:温胃舒颗粒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呕吐的临床疗效显著。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2次。

2.暖胃舒乐颗粒——可温中补虚,行气活血,调和肝脾,止痛生肌。

主要成分由黄芪、丹参、延胡索、白芍、肉桂、砂仁、鸡矢藤、白及、炮姜、五倍子等组成。

适应症: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型胃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症见脘腹疼痛,反酸嗳气,腹胀喜温。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4g,一日3次。或遵医嘱用药。

3.复方春砂颗粒——可行气温中,止痛消胀,健脾开胃。

主要成分由砂仁叶油、白术、化橘红、枳壳组成。

适应症: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痛和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或遵医嘱用药。

4.附子理中丸——可温中健脾。

主要成分由附子(制)、干姜、白术(炒)、党参、甘草组成。

适应症: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脘腹冷痛,手足不温。

临床用药经验:

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得出结论:附子理中丸合神阙穴艾灸可治疗重症肠内营养脾肾阳虚型腹泻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用药。水蜜丸每次用6g,小蜜丸每次用9g,大蜜丸每次用1丸,每天2-3次。或遵医嘱用药。

5.丁蔻理中丸——可温中散寒,补脾健胃。

主要成分由丁香、豆蔻、白术(炒)、干姜、党参、炙甘草组成。

适应症:可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消化不良,脘腹挛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或一次6-g,一日2次。

6.小建中胶囊——温中祛寒,缓急止痛。

主要成分由桂枝、生姜、白芍、大枣、炙甘草、饴糖组成。

适应症:用于脾胃虚寒,喜温喜按,脘腹疼痛,食少,嘈杂吞酸,心悸。

用法用量:口服用药。每次2-3粒,每天3次。或遵医嘱用药。

7.参桂理中丸——可温中散寒,祛湿定痛。

主要成分由人参、附子(制)、肉桂、白术(炒)、干姜、甘草组成。

适应症: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腹痛泄泻,胃寒呕吐,寒湿疝气,手足厥冷,以及妇女血寒,行经腹痛。

用法用量:姜汤或温开水送服;每次1-2丸,每天1-2次。或遵医嘱用药。

脾胃虚寒者的艾灸调理方法!

艾灸调理脾胃虚寒,主要是哪几个穴位?

1.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肚脐和胸骨下端连接线的中点就是此穴。中脘,就在心窝处,是任脉与胃经交汇的枢纽,常言说“得胃气者生”,中脘就是调理胃气的要穴。

2.足三里穴

膝关节处有一个髌骨,髌骨下两边有两个坑,叫膝眼穴,内侧的叫内膝眼,外侧的叫外膝眼,从外膝眼开始,往下,四个指。胫骨的前边一个指头宽,然后四个指头在外膝眼的下面,这个位置就是准确的足三里穴。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古今许多医家都对此穴推崇备至。因此流传着“若想胃里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有关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

艾灸还能提高脾胃经络的温度,驱除寒气。脾胃虚寒的原因,就是温度不够足,引起局部血管痉挛,供血不好,温灸足三里,就可以调整解决脾胃的气血供应。同时还能将温热之气下传到脚,引血下行,温煦整个下肢,改善“冰脚丫子”的问题。

脾胃虚寒,多吃这10种食物!

脾胃虚寒大多吃药都是不能根治的,只能暂时缓解。要想把脾胃养好,还得靠食疗。那么接下来就一起看看脾胃虚寒都吃什么好吧。

1.莲藕

莲藕也有健脾养胃的功效,不过因为莲藕生性偏凉,不宜生吃,尤其是脾虚胃寒患者必须煮熟或蒸熟来吃,才能达到养胃健脾的功效。生吃反而有反作用。

2.红糖

很多人都知道,红糖滋阴补血,其实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健脾暖胃。红糖性温,易入脾胃,如果胃痛或腹痛,喝一杯红糖水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对于脾胃虚寒患者来说,红糖和桂圆、姜汁一起煮开汤喝,效果最好,平时可多喝。

3.鲢鱼

都说鲢鱼可以温中补气、养胃暖胃,是养生好物。诚然,它对于治疗脾虚气弱,少气乏力的症状十分有效,因此适合脾胃虚寒的患者食用。鲢鱼的食疗做法和平常做法无异,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用上干姜,对脾胃虚寒缓解效果更好。

4.山药

山药的养胃功效很好,它又是属于性温之物,对寒症的缓解效果也很好。它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这种物质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对脾胃有很好的益补功效。多用来煲汤喝,也可与大枣一起煲汤,益补效果更好。

5.糯米

糯米也是养胃之物,而且它性温,刚好适合脾胃虚寒患者食用。不仅如此,它的营养也是十分丰富的,还很耐饱,因此一次性不宜吃太多,吃平时食量的一般即可。不然吃多了反而对胃造成负担。糯米的暖和脾胃功效出色,尤其适合患有自汗、便溏和腹泻等症状的患者食用。

6.羊肉

自古以来,在中医里面就把羊肉当做是中药来用,它味甘、性温,有着补精血、疗肺虚、暖中胃的功效,对脾胃虚寒患者有着很好的治疗功效。尤其适合身体瘦弱又怕冷的患者食用。

7.大枣

大枣的性质温和不仅有益气血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寒者也有很好的护胃健脾功效。特别是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食少或气血不足的人来说,它的食疗效果更加明显。

8.荔枝

荔枝性偏温,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可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进而起到暖胃健脾的作用,而且吃荔枝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对脾胃虚寒患者非常有效。

9.生姜

生姜驱寒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用生姜来祛除脾胃的寒气再好不过了,对脾胃起到很好的缓解和保护作用。尤其是对于脘腹经常冷痛的患者,效果很明显。

本回答指导专家:诚顺和中医馆中医治疗脾胃病专家 张亚西 教授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您的支持是我们工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脾胃虚寒怎么办?千年组方小建中汤!加固中焦之气,改善胃中虚寒

小建中汤:调治脾胃虚弱的神奇方子

在中国古代,脾胃虚弱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生产力低下、天寒地冻等原因,很多老百姓都饱受其苦。他们的肚子总是疼痛不已,有时候还会伴随着手足烦热、口燥咽干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然而,在将近两千年前的汉朝末年,一位名叫张仲景的医家创建了一个神奇的方子——小建中汤。这个方子以其卓越的疗效和广泛的适应范围,成为了中医方剂学教科书里必须大书特书的方子。


小建中汤的主要成分有桂枝、炙甘草、大枣、芍药和生姜等。这些药材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恢复脾胃生化等功效。在使用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弱时,先将药材水煎取药汁,然后加入饴糖,文火加热,最后分两次温服。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往往会感到疼痛缓解、腹中温暖、手足不再烦热、口腔湿润等好转现象。


小建中汤的诞生与当时社会的背景密切相关。那个时代,战乱频频、民不聊生,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艰难。他们的碗总是填不平,也总是容易遭受寒邪的侵袭。这些都导致了脾胃虚弱的普遍发生。就此,古名医张仲景的小建中汤就应运而生。


800多年过去了,小建中汤依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它不仅可以治疗脾胃虚弱,还可以缓解一些与脾胃虚弱相关的症状,如心悸心慌、面色不好等。在使用小建中汤时,医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随证加减和剂量控制,以达到最佳的调治效果。


小建中汤的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它不仅是中医方剂学教科书里必须大书特书的方子,也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些古老而神奇的方子,让它们继续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小建中汤:治疗胃虚寒的神奇方剂

小建中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由张仲景所创。它主要用于治疗脾胃中焦虚寒、肝脾不调、阴阳不和等证候。这些证候常表现为腹痛拘急、喜温喜按、舌淡、脉弦细等症状。小建中汤的主要成分包括桂枝、白芍、饴糖、生姜、甘草和大枣等。


对于胃虚寒患者来说,气血精微生化不足是常见的问题。这些患者通常会出现舌苔白滑、腹中疼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等症状。此外,他们还可能会出现心悸心慌、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头晕目眩等问题。这些都是由于阴津生化不足所引起的。而小建中汤正好可以帮助这些患者缓解这些问题。


小建中汤的配方非常精妙。其中,桂枝和白芍可以辛甘化阳、温补阳气,同时也可以缓解疼痛。生姜则可以温固脾胃,帮助消化。甘草和大枣则可以健脾养血,增强体质。饴糖则可以起到缓急止痛的作用。


小建中汤的应用指标非常明确。对于脉象沉迟、舌苔缓的患者来说,这个方剂非常适合。此外,对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血管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的患者,也可以使用小建中汤进行治疗。


当然,在使用小建中汤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调配。例如,如果患者大便偏干,则可以适当增加芍药的用量。如果患者有高血压等其他疾病,则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


总之,小建中汤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中药方剂。它可以帮助治疗许多与胃虚寒相关的问题,并且在现代中医临床中仍然被广泛使用。如果你是胃虚寒患者,不妨尝试一下小建中汤,或许它能帮助你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小建中汤:千年古方的温情与智慧

小建中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具有温补脾胃、化解湿邪、熄风止痛等功效。它源于两千年前的《伤寒杂病论》,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和总结,成为了中医学中的经典方剂之一。


小建中汤的主要成分包括泽泻、白术、茯苓、甘草、牡蛎、丹参、黄芪等,这些药物相互配合,能够调和脾胃、祛湿化痰、熄风止痛。在治疗高血压、脾胃虚寒、隐痛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小建中汤的温情和智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是历代医家对人类健康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总结,是他们对生命的关爱和呵护。其次,小建中汤的配伍精妙,反映了中医学对药物相互作用和人体生理机制的深刻认识。最后,小建中汤的疗效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验证,是中医学宝贵的遗产和智慧结晶。


当然,调治脾胃虚寒的方法还有很多,就比如说揉按穴位,或是日常适当的运动等。此外,对于健脾来说,还可以选用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的祛湿健脾验方,脐疗法。给大家推荐一个同款好物,同仁堂肚脐贴。用它,也可以达到健脾祛湿、培补脾阳的目的。


选用这个方法,是因为肚脐处的神阙穴,历来就受医家的重视。而同仁堂肚脐贴,又是以温经活络的艾绒。以及祛湿,祛寒,补右肾命门的花椒。和养心安神的桂圆肉,再加入养血安神的酸枣仁。和补益肝肾,益精养血的枸杞,将之作用于肚脐的神阙穴处。这就好比,在中焦脾胃的阴寒之下,燃起了一簇火苗,慢慢地,炙烤着中焦的痰湿浊邪,从而达到升发阳气,健脾祛湿,温补脾胃之阳的目的。


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的出现。而小建中汤这样的古老方剂,正是我们应对这些问题的有力武器。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中医遗产,认真学习和传承,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脾胃虚寒怎么调理?

脾胃虚寒的调理方法:遵医嘱内服具有温中散寒功效的方药、穴位艾灸等。

脾胃虚寒又称为“脾阳虚证”,常见的表现有:腹胀,吃得少,腹痛喜温喜按,大便溏薄清稀,四肢不温,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中医调理脾胃虚寒(脾阳虚证)的方法有汤药内服、穴位艾灸等方法。

1.汤药内服:如果是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可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如果是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痞满,可采用理中丸或补中益气汤加减;如果是脾胃虚寒引起的食多呕吐,可采用理中丸加减;如果是脾胃虚寒引起的泄泻,可采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上述方药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艾灸治疗:可以选择天枢、关元、气海、神阙、胃俞、脾俞、足三里等穴位。具体请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内二科 副主任医师 郭楠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如果是脾胃虚寒,可以用中药调理一段时间,平时要注意保暖,可以多吃大枣、枸杞、山药等食物,不要着凉,也不要吃生冷的食物,饮食要易消化。

脾胃虚寒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1 不要喝冷水

2 早睡早起,作息规律

3 注意不要太累,要劳逸结合

4 保持心情舒畅

5 每天尽量运动1个小时,慢跑或者爬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脾胃   建中   艾灸   附子   舌苔   医家   白术   适应症   大枣   甘草   虚弱   功效   症状   患者   疼痛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