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一丧三年紧,一婚十年穷”,一丧一婚指的是什么?有道理吗?

谢邀请!

“一丧三年紧":指的是一般普通的家庭,办一桩丧事,要把家庭经济拖落后三年。

新时代提倡"厚养薄葬",而真正做到厚养薄葬的少之又少,活着不孝,死后大孝的人还不在少数,就为贪图"孝顺"的名声,很多子女为了掩人耳目,常常做出"薄养厚葬"的事,以求落个"大孝子"的好名声。但是,大多数人念及亲人来人间走一遭不容易,真心实意的想让亲人风风光光,体体面面的走,借钱也要把亲人的葬礼办好。

古有卖身葬父,感天动地故事《天仙配》里的董允,今有借钱葬亲的后世人,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历史,传承的就是一个"孝道",一个人死后被薄葬,他的后人会被人耻笑为"不孝子",落下骂名。

我婆婆常说:人死分家。说的是逝者去世,他会分掉家里一大部分财产和口粮。

棺木是一大笔开支,寿终正寝的人,一般都是睡上好的棺材,上好的棺材是由12块长圆木加工制成,也叫12圆方。棺木的四壁,每一壁分别由三块长圆木组成,不拼不凑,棺木的头尾由分别是由一整块杉木料制成,因此,一副上好的棺材,耗费的木材料的价值,相当于普通家庭半年左右的收入,经济非常困难的年代,一副上好的棺材,价值都是上千,大几千的。

城市也是一样,骨灰盒也是上千上元的价格,加上墓地,大几万,大几十万的。

我公公去世后,婆婆坚持选最好的棺材,本家本族合家吃丧席,加上路上来来回回跑的亲戚朋友,都要款待酒席,一般是三天,光米面油,几乎要吃尽三到六个月的粮食。

婆婆说的人死分家,指奔丧的人要吃掉死者活尽一年所吃的粮,花销几年才能挣够的钱。

在农村,老父老母去世,要请道士做法,要请乐队吹唢呐,有的还要迎棺,请戏班子来唱大戏,这些都要花很多钱。

我婆婆死后,扒脚的(八抬棺材的人)提出要迎棺,将棺材抬着走村里大路,走村委会门口,沿着村委会周边的湾子游一圈再送上山。扒脚的抬着棺材,三步一停,五步一歇,沿途用鞭炮密挨密的连到山上,用拖拉机装鞭炮,用钱铺路。

请扒脚的人,每个人都有工钱,烟,和利市。

那么,扒脚的人还为何要三步一停,五步一歇?

这一停一歇,是扒脚的明面上是给主家抬桩,私底下是敲竹杠,一停歇下来,主家和出嫁的老少姑娘,得给烟,给饮料,给小食品,给钱,打发扒脚的,直到对方满意为止,等到抬棺上山入坟坑,便算完事。

送葬完毕,接着就摆几十桌的酒席来招待众亲戚朋友和扒脚,唱道士和乐队的人。

一婚十年穷:指的是一般普通家庭,为一桩婚庆,要把一个家庭十年的收入清空。经济倒退到十年前。

这个很好理解,一个男孩子结个婚,要彩礼,要房子,要车子,要三钻(或三金),要办婚庆,办酒席……这种七七八八的加起来,没个大几十万上百万,婚事很难搞定。

女方家如数珍珠般的细数着条件,男方家忍气吞声的答复着要求,生怕这尊活佛。

网上有因彩礼谈崩,男方跳楼自杀的视频,也有婚礼当天,漫天要价,临阵加要上车费,逼死男孩咬舌自尽的人。

普通家庭,一个男子结婚,大多数是父母双亲,亲人共同拿钱出来筹办婚事,当事人很少能包干兜底,都是借助家人的力量,掏空几代人的口袋买房,买车,凑聘礼,才能迎娶新媳妇进门。

“一婚十年穷",大多数穷的是父母,因婚事落下的帐,新媳妇大多数不认,她的的宗旨是,谁扯账谁还钱,结婚欠债的事,似乎跟新媳妇不搭边。

大河干,小河淹。一场婚礼下地,老俩口身无分文,背欠账,背酒席钱,只出不进,小俩口收礼金,建小金库,只进不出。

全中国各地的红白喜事,风俗习惯,都差不多,大同小异,所谓存在,就都有一定的道理,从古传到今的一些俗语“一丧三年紧,一婚十年穷",这话对于普通百姓人家的父母来说,说的完全是那么回事,对于小夫妻俩来说,不尽然完全正确。








'!!!!,-一丶辽:!!!!




“一丧三年紧,一婚十年穷”中的“一丧”指的是早年间,如果家里有老人去世了,办完丧事以后,家里也就没有什么钱了,一家人就要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的过几年紧日子了,不一定说就是三年。

以前的人都讲究孝道,家里如果有老人去世了以后,即使是家境一般的家庭,老人的子女们也会尽可能的为老人置办一口好点的棺材,再做一些纸糊的车马、童男童女、豪宅等纸活,然后在灵前摆上一桌丰盛的贡品。家里还要买上两批白布预备着,给前来吊孝的亲戚中的给晚辈们扯孝服。有的家里亲戚多的,要准备好好几批白布呢!这些都需要花钱的。

到了下葬的那天,还要准备几桌酒席,招待前来参加葬礼的亲友们。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平时家里没人,人死了,家里来了一大群!”

一些富贵的人家,操办老人的身后事就更加隆重一些了。首先要为死者购置一口上好的棺材。然后高搭戏台,请两班戏班来家里唱戏。有的信奉佛教的人家,还要请几个和尚或者是道士来家里做法事,来超度亡灵。像这样,一场丧事操办下来,就要花费一大笔钱。即便是家中富有,这对于这一家人来说,也是一项很大的开销。

对于一些穷人来说,为去世的父母料理后事,就更是一件大事了。

大家应该都知道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吧?故事中的男主人公牛郎,也就是董永,他就是因为家里太穷了,他的父亲死了以后,家里没有钱埋葬父亲。为了筹集到父亲的丧葬费,董永才迫不得已,卖身为奴,然后用卖身所得的钱埋葬了父亲,才让父亲得以入土为安。

即便是到了现在,一场葬礼办完了,少则几万,多的也要花上十几万。

据说,现在有些大城市,光买一块墓地就要花几十万。 所以有人曾感叹:现在都“死不起了”!

办一场丧事的费用,对于低收入的家庭来说,是一项很大的开支。等办完丧事以后,家里的积蓄也花去了大半了。所以,在以后的几年里,要省吃俭用才能再积攒下一笔钱,日子才会好过一点了。

“一婚十年穷”。这就更好理解了,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结婚的时候都需要花去一大笔钱。这可能是一个人,在这一生当中花钱最多的时候。

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的婚礼办得风光体面一些。别人结婚的时候有的东西,自己也想要有。正是由于这种攀比心理,才使得现的结婚费用越来越高了。

现在的人结婚,光彩礼钱就要十几、二十几万,更别说买婚房和买车的钱了。这样一场婚礼下来,所有的花销加在一起,少的也要100多万。

100多万,对于一些有钱人来说,那就是九牛一毛的事,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可是对于低收入的家庭来说,那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了。

有很多家庭,为了孩子的婚事,把积攒了大半辈子的钱都花光了。还有一些贫困的家庭,为了能给儿子娶上媳妇,不仅花光了多年的积蓄,还向亲朋好友们借了不少钱。等婚事办完以后,家里也就变得一贫如洗了。像这样的家庭,结婚以后的日子并不好过,一家人不仅要努力挣钱,还要省吃俭用十几年,才能把欠下的债给还清了。

所以,才有了“一丧三年紧,一婚十年穷的”俗语。

其实不管是办丧事还是喜事 ,很多的花费都是不必要的。很多人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上好看,花钱都是做给别人看的。比如摆酒席吧,无非就是你给我随礼,我掏钱请客,然后大家在一起大吃大喝一顿。其实就是把钱都给浪费了。

现在是疫情期间,政府部门一直都在提倡红白喜事要简办,这对于大家来说,应该是件好事。




婚丧嫁娶是农村的大事,不管到谁家,都要办的体体面面,风风光光。婚嫁被称作红事,丧葬被称作白事,红白大事不管程序还是场面都是有讲究的,关系到一家一户的脸面,尤其是在农耕时代。对于富足的家庭来说也就是一笔大的支出,但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无法说出口的尴尬。

一丧三年紧

农耕时代,丧葬的场面很大,讲究排三排五排七,也就是有三天的丧局,五天的丧局和七天的丧局之说。时间越长,排场越大,场面也越大。按照习惯,家里老人去世,就一切任凭村里的主持操办事务的柜上先生处理一切。平常家里的事情由家主说了算,丧事由主持的柜上先生说了算,孝子只要拿钱哭灵就行了。办理丧事要花钱,场面越大花钱越多,要是家主为人不好,口碑不行,对不起,丧事上的浪费就大了,家主有苦说不出,家里死了人总要出丧,没有办法,总不能自己把老人抬出去埋了吧?对于家里没钱的人家来说,出丧出不起,自己还说了不算,借钱也要出丧,只好借债。借了钱是要还的,所以说一丧三年紧。

一婚十年穷

结婚嫁娶是喜事,对于没有钱的贫苦家庭,又是一个关口。孩子大了要成家立业,这是做父母的责任,没有钱也要硬撑,脸上还要笑出来。准备彩礼,置办酒席,啥事都需要钱。在农村,有句老话,出丧戴孝帽子的没有数,结婚坐酒席吃饭的没有数。在温饱不足的农耕时代,光置办酒席一件事就难倒许多家庭,结婚的酒席讲究档次,炒几个菜,喝什么酒,都有标准,有些贪小便宜的人拿一份彩礼,大人孩子一家人来吃饭,家主还得笑脸相迎。吃了喝了还不算,喜烟喜糖,连装带拿。家主也是打掉牙咽进肚子里,还要装出一副笑脸来。从开始筹备结婚,到整个婚礼结束,吃的饭没数。家境贫寒的人家,虽然添丁加口是好事,可一场婚礼办下来,积蓄花干净不说,还要欠下外债,所以说一婚十年穷。

‘一丧三年紧,一婚十年穷’虽然是农耕时代的老说法,可是放在现在仍然有一定的道理。当下社会,天价彩礼,天价墓地,层出不穷。尤其是农村,铺张浪费严重,攀比成风,彩礼节节攀高,房子车子金首饰,名目繁多,因婚返贫的农户不鲜见。虽然心里不愿意,可感觉人生大事办得不体面了被人看不起,咬紧牙关也要攀比,思想还是老观念,事情办完自己难受。现在政府倡导婚丧简办,只是积弊日久,短时间难以从根本上扭转这种不良社会风气。




一丧三年紧,一婚十年穷。这是指家里有一个亡故之人要受三年经济紧张。而一婚十年穷指,家里要办理为儿子结婚的事得过十年穷日子。

其实,这里多指农村。

儿女为了亡故的父母办丧事,从得病看病到办理丧事那样不花钱,为了让父母入土为安,儿乎花尽自己所有的积蓄,甚至债台高筑,大家都知道医院是进不起的。

在农村要为儿子结婚,那是父母一生的大事,女方要彩礼,要车,要房,要照给婚照,三金,衣服,零花钱,衣服钱,离娘钱,到结婚过事等等,少说也得一百来万元,父母拿出所有的积蓄也只是个零头,又是借,又是贷,原来是十年穷,据我看现在是三十年穷,三十年才能还清借贷。农村人苦啊。

而对当官的来说,那就不是事,才是捞钱的机会,我村有一小小的支书母亲亡故,收礼就收了六七十万余元,那过事还受穷吗?




农村俗语说,一丧三年紧。也就是说,农村一家人如果遇上了一场丧事,至少钱要紧上三年才能缓解得过来。因为农村办丧事要花费很多钱,比如说置买棺木墓穴费,丧事请客酒席费,纸火花圈礼炮费,孝衣孝布吹鼓费,等等这些都需要花钱,对于农村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对于那些富贵人家来说,这简直是小菜一碟。

农村俗语说,一婚十年穷。也就是说,农村一家人如果遇上一场婚事,至少也要穷上十年才能缓解得过来。因为农村办婚事比办丧事还讲面子要花钱,攀比成风家家在攀比,一家赛过一家的,彩礼要花的钱也不少,买车买房又要一大笔,酒席又要办得风风光光的,不讲里子充面子。

农村办婚事,是隔着一二十年全家就省吃俭用节约准备了,有的办婚事,甚至钱不够用还要借钱用,没有当过农民的不知农民不容易,收入不高这丁点,办得不好又丢人。俗语没说错,一婚十年穷,一点也不假,富贵人家不在话下,九牛一毫不费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俗语   彩礼   棺木   丧事   农耕   省吃俭用   酒席   婚事   棺材   上好   家里   老人   父母   农村   家庭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