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妈妈生二胎容易急产?

妈妈生二胎容易急产,这是因为在妊娠期间,女性的宫颈最易受到损伤。宫颈是子宫颈部的一部分,负责将子宫封闭,保护子宫内的胎儿安全。在第一胎孩子出生后,宫颈会因分娩而变得松弛。因此,在第二次怀孕时,宫颈相较初次怀孕时松弛得更为明显,以致于在分娩时极易发生宫颈口开大、胎儿的头部迅速下降、子宫痉挛等导致的急产。


此外,妈妈从初产到再次怀孕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妈妈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子宫肌肉的组织会变得更加软弱,距离上次妊娠不同的是,韧带肌肉的能力需要逐渐适应,适应期中子宫的收缩程序与快速的生产过程不同,容易因为子宫肌肉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压力而引起痉挛和宫颈口的扩张,出现产程障碍或者早产等问题。


总之,妈妈生二胎容易急产是由于初次分娩后宫颈松弛以及妊娠间隔短对身体恢复产生的影响等造成的,也要注意生育和妊娠后开始逐渐恢复正常身体状态的重要性,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预防生育风险的发生。




  急产分娩也叫“急产”,整个分娩全程,从腹痛开始到生产结束,总产程不足3小时,整个分娩过程由于软产道无阻力,宫口迅速开全,导致产程异常迅速。准妈咪急产事件在网上频频被报道,特别是生二胎的准妈咪发生急产的概率更高。为什么妈咪生二胎容易发生急产呢?

  首先来了解临床上引起急产的原因:怀孕29~36周时, 18岁以下或40岁以上的孕妇容易发生急产;其次孕妇如果患有贫血、甲亢、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也可能会导致急产;另外如果胎儿体重过小、胎位不正或者是胎盘位置低等异常情况下也可能会引起急产。如果经产妇,骨盆相对宽大,软产道比较松弛,胎儿体重比较小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急产;如果胎先露部位低下,在外出坐车,旅途劳顿之后也容易发生急性早产。

  因此,一定按照要求定期进行产科检查,在产前诊断过程中如果发现胎儿体重较轻或有早产可能性的孕妇,一旦进入产程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分娩,所以一旦有临产预兆尽快联系医院。

  如果急产开始了,来不及去医院的话,在家中一定要做好产妇和新生儿的处理,防止因为急产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为了避免胎儿头冲出产道太快,使产道和会阴严重撕裂裂伤,丈夫需要用小毛巾压住产妇会阴,另一手挡着胎儿,并稍微向上引导,减缓胎头挤出阴道口的速度。

  分娩后几分钟可以自行按摩腹部,将子宫推到肚脐以下,减少产后出血。在急性分娩过程中一定注意保护新生儿,避免掉到地上。另外,将脐带对折,用橡皮筋或绳子绑紧来阻断血流,如果有消毒设备,消毒后剪断脐带。但是一般不建议自行剪断脐带,因为如果处理不当,细菌就会通过脐带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性感染,导致新生儿败血症。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从有产痛到完成分娩,只要少于3小时就称为“急产”。医学上对急产的界定则为:初产妇,每小时子宫颈扩张的速度大于5厘米;经产妇,每小时子宫颈扩张速度大于10厘米。

一般正常的状况下,产妇分娩需要一、二、三产程。在第二产程的时候,子宫口完全打开,胎膜破裂,羊水流出,由于胎头下降,压迫直肠,产妇因为有排便感。此时,宝宝马上就要娩出了。尽管产程时间也是因人而异的,但初产妇在这个产程时,一般也需要1~2小时,经产妇会很快(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整个分娩全程,从腹痛开始到生产结束,不应少于3小时。不足在这个时间的,就属于急产。

为什么二胎会急产呢!因为已经生育过,产道宽松,孩子较第一胎容易生产, 一般经产妇的产程较快、较短,很少会像第一胎那样疼了很久,经历几天才生。

急产措施

1. 假如来不及上医院就发现孩子已经快生出来了,为了避免孩子生在路上,最好直接留在家里分娩。

2. 拨打120电话,请120急救中心派最近的医生到家里协助分娩。然后把家里的门打开,方便医生的到来。

3. 产妇不要急于用力,先躺在床上,在臀下垫上毯子,避免胎儿太快出生,头撞到地。

4. 产妇大口喘气,不要屏气用力。打开手掌轻轻压住阴道与肛门间,帮助胎头娩出。

5. 当胎头娩出后轻轻下压胎头,帮助前肩娩出,再轻轻上抬胎头,帮助后肩娩出。

6. 因为有羊水和胎脂的关系,胎儿会很滑,应小心用干净毛巾包裹并擦拭。胎儿容易失温,要注意保暖。

7. 胎儿产出后,不要急着剪脐带,可以等医生过来处理。如需自行剪掉,要先将脐带用橡皮筋或绳子在中间绑紧,留出至少距离胎儿腹部5厘米以上。

8. 通常在胎儿娩出后15分钟内,胎盘会伴随一阵子宫收缩娩出。假如没有,不用急着拉出来,等到医院车上急产的处理方法再处理。

9. 处理完毕之后,母子两人还是应该上医院报到。胎儿需要做身体检查,而产妇也要进行后期卫生处理,以防感染的有利因素。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小于37周的婴儿。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世界上约有1500万早产儿出生,其中约有100万死亡。而我国早产儿人数位列全球第二。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据相关专家预计,在新一轮生育高峰,由于新生儿基数的变大,再加上拼二胎的高龄孕妇早产发生率更高,早产儿的数量或将在未来的1-2年出现阶段性增加。

而众所周知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早产的宝宝相对足月生的宝宝不仅体质会比较差,也更容易发生黄疸、喂养困难、易感染等情况。

(不过,当妈妈怀孕到34周时,宝宝各系统基本发育成熟,这时的早产儿存活率还是能达到90%以上。)

所以,提前了解相关早产知识,预防早产,对还处在孕期的准妈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哪几类准妈相对容易早产呢?

与早产相关的高危因素非常多,如果具有以下一种或是几种特征的准妈,早产的风险就会较普通准妈要高一些。如:

1. 曾有早产经验

有多次流产史、引产史,或者流产后不足一年又再次怀孕的准妈妈要格外小心!因为流产会对子宫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使早产几率变高。

2. 多胎妊娠

多胎妊娠会使子宫出现过度膨胀,宫腔内压力逐渐增长,从而可能导致子宫收缩引起早产。所以像双胞胎通常在怀孕35~36周会安排生产;三胞胎通常在32~33周会安排生产。

3. 年龄偏小或偏大

有研究表示,小于18岁的女性发生早产率是20~34岁女性的11倍;高龄产妇早产的几率是一般孕妇的1.7倍。

4. 有不良生活习惯

怀孕后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酗酒、吸烟、长期熬夜、饮食无规律等等,都会加大早产的几率。而孕后期性生活频繁也容易造成胎膜早破,也是导致早产的比较常见的原因。

5. 子宫异常

如果是子宫畸形、子宫颈异常或发育不良等,也可能造成因子宫胎盘供氧不足而诱发早产。

6. 过度肥胖

关于妊娠前肥胖与早产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但多数认为孕期超重和肥胖会增加早产的风险。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孕期体重增加过快的孕妇,无论其孕前BMI是多少,其发生早产的可能性大约是体重增加正常孕妇的2倍。

7. 患有疾病

孕妇如果本身患有一些疾病,如妇科疾病、高血糖、高血压、牙周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等等,也会增加早产的风险。

8. 羊水过多

过多的羊水会使子宫压力增加,也可能引发子宫收缩,引发早产。

9. 胎盘问题

胎膜早破、早期胎盘剥离或前置胎盘,也容易引发早产问题。

10. 营养不良或失调

怀孕期间,准妈营养不良或者失调,会造成贫血、供氧不足等,从而增加宝宝早产的风险。

此外,准妈妈平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身体过于疲劳,或是给自己太大的精神压力,因为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之中也会加大早产的风险。

早产的征兆

不过,有上述特征的孕妈也别太担心,首先,是否早产是个概率问题,只要遵循医嘱、放松心态、保证营养、健康作息,一般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其次,即使发生早产的征兆也并不代表就会早产,关键要看胎膜的情况。

如果胎膜没破,医生会设法抑制宫缩,尽可能延长孕周,避免早产;

若胎膜已破,早产不可避免时,医生也会设法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所以,及时发现早产的征兆就是至关重要的。

而一般来说,发生早产的征兆有:

• 孕足月前出现腹泻,表现为小腹隐痛,一日内解手次数增加,排尿时有不舒服的感觉,但是没有水样便。

• 阴道分泌物在短时间内增加很多,伴有小腹下坠感、分泌物中混杂血迹,则考虑早产或阴道炎症所致。

• 下腹变硬、宫缩变多、早期破水。

出现这些情况时,应该及时就医,并多卧床休息,这样可以减少自发性宫缩频率。

孕知妈提示

孕期是个敏感且特殊的时期,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准妈妈们一定要记得定期产检,生病了及时就医、别硬抗!

最后,祝每一位孕妈都能顺利生个健健康康的小宝宝!




经产妇从发作到分娩一般只需要6-8小时,而初产妇则需12-18小时,二胎的确比一胎生得快。不管是头胎还是二胎,如果从阵痛到分娩时间少于3小时,就属于急产了。

为什么妈妈生二胎容易急产?

二胎相比头胎更容易发生急产,因为二胎妈妈的宫颈口由于第一次分娩而变得相对松弛,开宫口的速度就快;骨盆、软产道肌肉也比初产妇松弛,宝宝的头更容易通过。

急产有什么危害?

1、没有医护人员的保护,急产妈妈很容易发生宫颈及会阴撕裂。

2、有些急产妈妈在路上或家里就生了,分娩环境不干净,母婴很可能受到感染。

3、宝宝容易受伤。没有明显征兆的急产,妈妈甚至来不及躺下宝宝就掉在地上,身体容易摔伤。

4、急产宫缩强度大,会给宝宝增加缺氧窒息的风险。

很多人羡慕那些一两个小时就迅速生娃的妈妈,却忽略了急产给母婴带来的安全风险。即将足月的二胎妈妈一定要留意自己身体的变化,一有征兆就立刻去医院,以免耽误了时间,带来更大的麻烦。

关注孕产育儿知识,朵拉小树和万千宝贝一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经产妇   初产妇   胎膜   产道   妈妈   早产儿   脐带   胎盘   宫颈   产妇   胎儿   子宫   孕妇   发生   宝宝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