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五年内能不能发展超过郑州?

五年内合肥是超越不了郑州的,十年以上,二十年以内,是完全可以的。中国经济中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南方比北方更宜居宜业这是事实,任何人也否定不了,除非像云贵那样的山区,南方有平原的地方,经济一般都要好于北方。

合肥是一个靠近北方的南方城市,历史上战乱多,一直没有形成主要城市,解放后才是个五万人的县城,底子太薄,国家又不重视这个地方,两千年以后才走入快速发展道路。两千年以前都是处于休眠发展时期,那时叫合肥为中国最大的县城。


合肥的区划几十年如一日不调整已经严重妨碍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中国区划最不合理的一个城市,幕后黑手是谁?一些拥有高房价房产的既得利益者吗?

合肥这样一个大几百万人口的省会城市,为什么一直都是四个区,为什么不撤销靠近市区的几个县?难道是怕拉低城市房价影响这些富人的利益吗?

城市资源,地铁,医院,名校,为什么不向县城迁移,是因为县城是农村,不配拥有吗?


不撤县划区,合肥经济一百年也不会超越郑州,城市不是少数既得利益者的乐园,扩大城市,把城市资源向新区普及,拉低房价,惠及更多百姓,才能得民心,才能更好的发现经济。


合肥的高房价已经把本省的年轻人拒之门外了,成了有钱人炒房的热土!

合肥这样的城市,房价比同时南方城市的长沙,房价贵一分钱都是在犯罪,你有什么理由,经济不如别人,房价比别人高的那么多?


合肥的高房价拖累经济快速发展已经非常明显了,如果不改变,合肥的经济增速,又要进入缓慢发展状态[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郑州与合肥未来5年内就是"国家中心城市”与"国家科学中心"之间的PK。前者全国有9个后者为3个,个人认为后者含金量高于前者。去年底的数据:郑州GDp9130亿人口988万,合肥GDP7213亿人口796万。郑州GDP和人口分别多于合肥1917亿和不到200万。两市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别是:郑州1.8:46.5:51.7,合肥3.8:50.5:45.7。可以看出郑州第三产业占优,合肥第二产业占优。合肥只有扬长避短继续在第二产业做大做强5年内超越郑州才有希望。合肥地域优势身在长三角内,承接长三角内溢出来产业西移。加上自身的科研实力,将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成产业创造高附加值GDP。后者是合肥亮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合肥第二产业结构明显强于郑州以劳动密集型占主导的第二产业。未来5年内郑州人口、第三产业和交通枢纽地位将继续领先于合肥,合肥无法超越。近十年来合肥GDP年增速快于郑州,未来5年内合肥GDp增速将继续保持领先。目前两市房价相差无几,在同等房价之下,未来5年吸引高端人才落户、就业和创业方面合肥明显强于郑州。合肥的生态环境、水资料、科教科研、人才储备、市民爱看书和市民受高等教育与总人口占比本来就领先于郑州,未来5年内无须超越仍然领先。至于人均GDp合肥今年底将超越郑州(去年底数据两市人均GDP差550元),无须5年内。最后就是GDP总量能否在5年内超越郑州?分析如下:郑州目前领先合肥不到2仟亿,5年均摊不到400亿。除自身发展外,还要每年多创收400亿?(1)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长三角每年溢出来传统产业往哪儿移?合肥是长三角内最佳目的地,人工和土地成本低于上海、杭州和南京。西移来的产业同时给合肥带来新的GDp增长点。(2)是合肥的杀手锏科研成果。之前科研成果要拿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转化产业,因为合肥的经济无法支撑就地转化产业所需资金。合肥收获只是三瓜俩枣一点微薄的科研成果转让费,貌似穷人卖"儿子"。这种状况正在改变,卖"儿子"转变为养"儿子",科研成果与当地产业对接是合肥目前最需要干的事。高科技产业所创造的GDp是合肥发展最快的经济增长点。上面(1)、(2)两项之和每年可以创收400亿,5年内就能消化掉2仠亿。合肥现有的产业保持和郑州同步增速就可以,5年内合肥超越郑州不是神话。两市过去10年间4组GDP数据对比:o7年郑州2350亿/合肥1280亿、合肥经济是郑州54.5%,10年郑州4000亿/合肥2702亿、合肥经济是郑州67.5%,13年郑州6201亿/合肥4672亿、合肥经济是郑州75%,17年郑州9130亿/合肥7213亿、合肥经济是郑州79%,两市都在发展看增速。合肥之前已连续超过长春、哈尔滨、石家庄、沈阳、福州和济南。下一个目标是西安(去年底只多合肥256亿),超越西安后的新目标便是郑州。大家拭目以待!




从目前的经济发展和增速来看无论是合肥市还是郑州市,都是两个比较强的城市,至于说两个城市相比较,还是郑州市要强一些的,我们看一下2017年两个城市的经济总量,郑州市的经济总量9300亿要比合肥市高出2000多亿,所以说两个城市还是有差距的。

还有就是目前的郑州是我国的国家级中心城市,还是一个相当有活力的城市,而且郑州的交通条件也要比合肥要好,目前我们看一下郑州的经济增速是8.5%,而合肥市的经济增速8.2%,所以说目前两个城市也只有0.3%的差距,合肥想要短时间内追赶还是不可能的。

而且今天的郑州还入选了我国的新一线城市,郑州市的市区常住人口即将突破1000万,而且整个河南的劳动力都在源源不断地往郑州输送,目前的郑州主要是在高校建设和科技人才上比不过合肥,不过郑州也提出了智联郑州计划,吸引更多的人才来郑州。




从目前的经济发展和增速来看无论是合肥市还是郑州市,都是两个比较强的城市,至于说两个城市相比较,还是郑州市要强一些的,我们看一下2017年两个城市的经济总量,郑州市的经济总量9300亿要比合肥市高出2000多亿,所以说两个城市还是有差距的。

2017年,郑州的GDP为9130亿(全国17名),合肥的GDP为7213亿(全国24名),郑州领先合肥近2000亿。根据预测数据,2018年郑州的GDP将达到10427亿,一举迈入万亿城市俱乐部,而合肥只有8393亿。 郑州和合肥的经济增速接近,但郑州基数更大,所以增量更大。2017年郑州的GDP增量为1136亿,合肥为939亿。所以五年后,郑州还会领先合肥,预计领先3000亿左右。所以,增速相同的情况下,基数更大的郑州更有优势。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郑州生产总值比合肥要高1916亿,人均两者相差不大,在产业上合肥的工业优势或许比郑州好,但是第三产业无疑郑州要比合肥更加发达些。综上,如果说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相差不大)合肥想要在5年内经济数据上超过郑州很难。

从交通上来看,2018年,上半年,郑州新郑机场旅客吞吐量已经实现了武汉天河机场、长沙黄花机场的超越,强势跃居中部第一。从铁路上来看,郑州相对于合肥的优势更明显。郑州在普铁时代,徐兰铁路(亚欧大陆桥)与京广铁路呈“十字”交汇,已经是中国最重要的铁路枢纽。高铁时代,郑州由于处于中部位置,如今已经建成了“徐兰高铁”与京广高铁高铁,是“米”字型枢纽。未来规划,更是“米”字八方向中心,郑州被称作中国铁路“心脏”。放眼全国,无人能及。很显然,合肥未来五年之内甚至更远时间内,在空运、陆路交通上都无法实现对郑州的超越。人口竞争力是城市发展的基石,从常住人口来看,郑州常驻人口为1001万,合肥常驻人口为795万,而且流动人口方面,安徽及合肥每年流失大量人才流失了很多到北上广、江浙沪等地区!




可能性基本为零。

一,经济层面

2017年,郑州的GDP为9130亿(全国17名),合肥的GDP为7213亿(全国24名),郑州领先合肥近2000亿。根据预测数据,2018年郑州的GDP将达到10427亿,一举迈入万亿城市俱乐部,而合肥只有8393亿。

郑州和合肥的经济增速接近,但郑州基数更大,所以增量更大。2017年郑州的GDP增量为1136亿,合肥为939亿。所以五年后,郑州还会领先合肥,预计领先3000亿左右。所以,增速相同的情况下,基数更大的郑州更有优势。

二,综合定位

上面埋下伏笔没有去写,就是为什么郑州的增速不会被合肥反超。因为郑州被确立为国家中心城市,位于城市体系的最顶层。未来对郑州的政策扶持力度,将会迎来跨越式的提升。

郑州和合肥都是省会,虽都不是副省级城市,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显然和合肥拉开了差距,要知道南京和深圳也没有入选上国家中心城市。郑州的高铁枢纽和航空港,因为政治地位的提升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三,城市建设

接着上面的话题,得益于政治地位的提升,未来国家对郑州的资源倾斜程度,将会远超合肥。郑州的货运航空港近几年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而合肥却依然不温不火,政策红利的好处已经开始显现。郑州机场已经被国家交通运输部,定为“中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南京、深圳落选)。

四,关于合肥

合肥,最近几年的明星城市,经济增速领先全国,卧薪尝胆终成高铁枢纽,吞并巢湖成为滨江城市,科研实力继续得到巩固。合肥前几年一直摆脱不了“吸血”的称号,加上安徽整体发展水平的不足,导致人口大量流失至江浙沪。

但合肥近几年开始脱胎换骨,南京此前一直是当之无愧的华东地区铁路枢纽,而现在合肥已经对南京的枢纽地位构成威胁。作为国家三大综合性科研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合肥),合肥最好的一张牌就是科研实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郑州大学即使靠政策扶持入选双一流大学B类,但综合科研水平会一直被合肥碾压。

五,结语

根据综合预测数据,五年后合肥的GDP无法超越郑州。但郑州和合肥将会逐渐缩小与南京的差距,尤其是郑州。但短期内合肥和郑州很难对南京形成威胁,南京的综合实力远超郑州和合肥。

目前是强省会崛起、政策导向型城市腾飞的时代,十年后华东地区将会迎来新的格局。上海继续统领华东,郑州、合肥基本可以抗衡南京、苏州、杭州(综合实力,而非GDP)。随着安徽开始融入长三角,合肥崛起的时代已经到来。

欢迎关注坚果旅行,获取更多干货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合肥   郑州   合肥市   郑州市   内能   南京   枢纽   年内   人口   两个   未来   产业   国家   数据   财经   城市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