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体制内哪些机关公务员晋升机会多,力度大?

体制内,哪些单位的公务员提拔晋升的机会更多,是一个经常被拿来讨论的问题。在中国,我们有我们的特色,包括组织部门对公务员的提拔使用。看完的答案,你就一切都明白了。

第一,既然我们中国有对机关公务员提拔使用的特色,那就应该把一类人放在第一位。就是可以充分使用官场潜规则的人。这一类人,最大的特点不是本身有能力,本人品德好,而是有背景有靠山,他们提拔晋升的最快最稳。这类人,不管在体制内的哪一个单位,都比其他人提拔晋升的快。

第二,第二类人就是虽然自己没有背景没有靠山没有关系,便是家里有钱。这一类人的家人,亲戚,朋友会出主意,会充分利用金钱的魔力,用金钱为一切开道,包括用金钱去寻找关系和靠山。这,就是所谓的买官。

第三,按正常的提拔晋升渠道,就是说公平的。那排序也很简单,在同一个地方来比较,基本上不会错的原则就是:哪个机关单位里上班的领导排名在前,哪个机关单位的公务员提拔晋升的机会就更大。这是不二法则。

比如,在一个县里,县委办上班的领导中有三个县委常委,全县排名第一,包括县委书记、县委专职副书记和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这三个都有对应的副主任和秘书,这些人提拔晋升的机会最大,没有任何争议。

接下来,自然就是县长上班的政府办排在第二位。第三位是排名第四的组织部。为什么不是排在第三的县纪委呢?因为组织部是提名谁提拔晋升的,叫近水楼台先得月。接下的顺序基本就不会变了,依次是县纪委、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委统战部。

至于那些乡镇和县直各局,没有排名,没有任何的说谁在哪个单位就机会大。在县财政局的办公室当主任,和在县招商局的办公室当主任,机会都很小,机会都一样大。同理,在大镇当秘书和在小乡当秘书,机会也一样大。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乡镇党委书记没有大小的排名,原则 是谁先任职到那个职位,谁排名在前。同理,县直各局的局长也没有按大小的排名,都一样大,有些地方办会务还按姓名的拼音顺序来排位。可见,他们是不分大小的。所以,在单位里的公务员,提拔晋升的机会一样大。

总结一二三:

第一,在体制内从政,平台很重要。你一开始就在一个高的平台,你提拔的机会就比别人大很多很多。

第二,跟对老板很重要。职场中,不管是在体制内,还是在公司企业里,跟对了人,那你出头的机会就比别人大很多。

第三,在职场中,机遇同样很重要。比如,一个30岁的县直局的副局长,本来县委书记要马上提拔他到乡镇当镇长的。可是,还没来得及开县委常委会,县委书记就调走了,这事就放下了。这一放,换了新县委书记,原则上新的县委书记到任后,三个月之内是不会有人事变动的。后来,这个副局长要去的镇长位置,被别人抢走了。这,就是流失的机遇。




以地级市一级为例:

1、市委组织部。这个很好理解,组织部门本来就是管干部晋升的,自己带手,给自己吃个偏碗也正常。进了组织部,年年有进步。一般市委组织部的科长都是30出头,干上几年,就可以派到县区任个县委常委,最差的也是副县长,进步还是非常快的。

2、市委办公室。市委办公室的,大多都是为市委书记服务的,和市委书记天天见面,而且直接服务,这此好多部门一两年都见不到市委书记要有优势的多。至少,你可以混个脸熟,提拔时同样条件下,领导当然是用熟人啦。

3、市纪委监委。市纪委书记是五人小组会成员之一,具有一定的话语权,而且,纪委还担负着反腐败的重要职责,所以,市委书记对纪委还是非常重视的。特别是一些工作的推动上,还得靠纪委。因此,在干部使用上,纪委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4、财政、发改、教育等政府重要部门。这些部门都承担着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职能,在某些领域还是很有话语权的。同样,在干部使用上,比起其他的部门优势还是挺明显的。




体制内选择进哪个单位非常重要,提拔晋升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要说哪些机关晋升机会多,我总结有以下单位:以地市级单位为例。

市人大政协机关

在一个地级市,人大政协属于正厅级单位,各内设机构都是正处。也就是说,市人大政协的部门负责人都是正处实职,部门副职都是副处。在一个地市级单位,这样的配备算得上是非常豪华的了。本单位有个同事调到市人大工作,去了市人大他感慨,市人大的厅级干部比副科级干部多,处级干部要比正科级干部多,也就是说,厅级干部和处级干部在人大政协占大多数,正科级及以下干部只是少数。在提拔晋升上,市人大政协的机会也非常多。人大在党内还是占有重要地位,正科级干部内部可以提拔为副处,也可以向外单位推荐去任职。总之,人大政协在晋升上当之无愧为首选单位,在一个地方,只有之一,没有之二。

市委党委机关

地级市常委单位主要有,市委办、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政法委。上述常委单位除了市纪委是副厅级单位外,其他单位都只是正处级。为什么常委单位晋升快?主要是常委单位的人员流动性非常快。常委单位的科长平均年龄都非常小,我熟悉的本地常委单位,年龄超过45岁的科长都属于年纪大的,多数都在35岁左右。全市各单位有空缺副处岗位,常委单位的科长首先会考虑提拔晋升,干部流动性快了,晋升的职数就空出来了,所以提拔晋升都快。本地市纪委,退休的干部都以副处正处退休,科级干部基本没有。所以,市委党委单位的干部晋升也是非常快的。

“两院”的员额法官检察官

市中级法院、市级检察院,员额法官和检察官走员额单独序列。员额法官、员额检察官可以自然晋升到四级高级法官、四级高级检察官,没有职数限制,级别相当于副处实职的待遇。三级高级法官、检察官相当于正处实职,大部分员额法官检察官有机会,但需要等待机会和职数。“两院”人员如果不是员额的话,其他人员晋升就捉襟见肘,没有晋升优势。

要想提拔晋升快,当然要选择平台高的单位,比如省直单位正科没有职数限制,中央部位正处没有职数限制,如果有机会,去省直及部位最好。如果在省以下单位,人大政协是首选,然后是常委单位。其他单位,如果没有特殊身份,晋升都非常一般。




党员干部要强化担当, 有为才能有位 ,这是基本的。干部的使用有先有后,只能说相对机会比较多,力度比较大,凡事没有绝对。下面,以市级机关为例,谈谈个人看法。

一是“两办”机关,就是市委办、政府办。在这两个单位工作的同志,就是领导的秘书,一个科室几个人,长期在领导身边,轮岗很快。有人把在“两办”工作的同志比作领导的“大管家”,大小事都要管、都要干。会议比较多,加班写材料是家常便饭,要根据领导的意图和自己的理解,提前准备书面材料,有的要改好几遍,很辛苦,要经得起批评。领导看在眼里,关键时候使用,也是正常的。

二是常委机关。比如人大办、政协办、组织部、纪检委、宣传部、政法委等常委机关,这些单位都是领导机关,其领导和组织部长是一个级别的,沟通相对容易。

三是干事多的单位。比如住建局、交通局、信访局、财政局等单位,这些单位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市领导当然要优先考虑,有为才能有位。这也和这些单位的主要领导能否积极主动向市领导争取也有很大的关系。如地震局等一些边缘化机关,人财物都是得不到照顾的。




江苏正文培训有答案:

总体上而言:秘书办,组织部,团委,发改委,宣传部门,这些部门里如果你能力强的话,得到领导的器重,晋升是非常快的。

1、“秘书办”

县委办、县府办是人才的聚集地,而且主要领导的秘书多数都在“两办”。跟着领导后面为人处事,耳濡目染之后也就能成为领导了。靠近领导晋升机会多,因为这样才能有更多机会展示你的工作才能。


二、组织部

组织部是研究和选拔干部的,这是一个官小权大的岗位,就算是基层工作的,时间久了,也会积累很多的人脉,而且在后期的选拔上面,更加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三、团委

团系统始终是后备干部培养的地方。团委是后备干部培养基地,其他部门有岗位空缺,后备干部有天然的优势。而且,对于后备干部的提拔使用,有单独的机会,有比较优势。

四、发改委

发改委一直都号称“小国务院”,一般发改委手中都掌握着各类项目的审批以及审核。类似于《人民的名义》中的赵德汉,虽然是处级,但是用厅级来换,都不一定有人愿意换。

五、纪委

近两年来,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强,纪委的招录也在增加,人数增加的同时就象征着机会更多,那么在接下来的几年,反腐将依旧如此高压的持续拿去,那么纪委的晋升相对其他岗位来说,就会有一种天然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组织部   员额   副处   机关   机会   检察官   县委   纪委   常委   政协   力度   体制   公务员   人大   干部   部门   单位   领导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