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有必要都搞课题研究吗?

中小学教师搞课题研究,可以搞,但应该成为一些真正出色的教师的一种自觉自由的行为,就像写书,发表文学作品一样,真正有能力有心得,可以搞,搞出成绩上下也都认可。

但千万不要作为一种评职称的硬件或者考核教师的条件去搞,现在就是这么大搞特搞,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实际上只是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制造出一堆近视垃圾的东西,让人恶心到吐,还要把它视若至宝一样供奉起来。

中小学教师做课题一般怎么做呢?

首先是借同行的模板写申请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模板能借鉴的毕竟只有格式、措辞、文章构成等一些不变的东西,所以接下来要找自己课题的相关内容填充上去。

现在有AI写作助手,很方便了,把自己的要求提上去,几秒钟可以生成长篇大论,不过为了让文章更充实完美一些,做课题的老师自己也会刷一些论文。

怎么刷?某宝几块钱可以买某论文数据库一个月的会员,所以在这个月做课题的老师会疯狂地下载论文、囫囵吞枣吃进去,再吐出来装饰到自己的报告中,于是就有了“高大上”的样子。

其他的开会、公开课,挂上课题的字眼拍照就是了,最后成果检查一本本的作品选、教案、课件、校本教材……都参照前人那样、按规定做就是了,一般都要拿给专门的广告公司去印刷装订了,据说资料越多越好,有的老师一个课题结题,一个车子的后备箱装满资料,这也真是与时俱进了,要在十几年前,难道挑着去?扛着去?

至于意义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唯一有用的是一张结题证书,可做评优晋级之用。

其他的5毛一斤垃圾站的老头会收。




中小学教师都搞课题研究其实是浮夸风,多年来的课题研究有什么成果?东拼西凑,剪裁剪裁而已。每篇论文都只是天南发地北,面子工程罢了。 本人从教三十多年,前二十年没有什么课题研究,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曾出不穷。其结果如何?只是瞠目结舌。 回想当年在某地听公开课,借用某实验小学的学生,一堂讲读教学是:你读读,他读读。你真棒!你厉害!谁对谁错没去评,快乐教育就这样。一堂课四十分钟,谁会谁懂?连我听课的老师都没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中小学教师   东拼西凑   形式主义   校本   剪裁   中小学   职称   课题   成果   东西   老师   教师   报告   财经   论文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