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面积很小,为什么却很富裕?

新加坡陆地国土面积只有近730平方公里、领海面积只有1047平方公里。要知道我国北京市的面积就有16410平方公里。这么看来新加坡无论陆地还是领海面积都只能算是一个弹丸小国。截至2022年新加坡的人口只有500多万。可就是这样一个弹丸小国的经济总量却高达4668亿美元。这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33位。新加坡的人均GDP更是排在全球第5位。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国却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咽喉要地马六甲海峡。

在古代航海技术不发达、国际贸易有限的时候新加坡这种地理位置没什么优势可言,但随着近现代国际航运贸易日渐兴盛就使新加坡的地理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使印度洋和地中海成功连通。这也使马六甲海峡这个咽喉要道的作用更加凸显。新加坡从此逐渐成长为一个国际贸易航线枢纽。到19世纪末新加坡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新加坡的贸易增长了八倍。

新加坡靠着国际自由港的优势和国际一流的服务为世界各地的船舶提供转口贸易的平台。这使新加坡得以坐地生财发家致富。历史上新加坡的领土领海面积要比现在大。新加坡在被英国殖民统治的近百年时间里领海区域不只局限在如今马六甲海峡的弹丸之地。那时位于印度尼西亚另一侧的圣诞岛和科科斯群岛也被英国划归新加坡殖民总署管辖,但这里距离另一个英属殖民地澳大利亚反而相对更近。

圣诞岛虽名义上归属于新加坡,但负责岛上资源开发的却是澳大利亚人。1958年英国以290万英镑的价格将圣诞岛卖给了澳大利亚,随后科科斯群岛也被划归澳大利亚管辖。当时还是英属殖民地的新加坡对此无能为力。失去这两个岛使新加坡损失了20%左右的国土,而且还失去了延伸到印度洋区域的领海。可即使在失去这两个岛后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国仍牢牢扼守着马六甲海峡。这使新加坡得以通过200多条航线连接着世界600多个港口。

新加坡独立后完善了自己的港口配套设施,从而能为过往船只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今位于新加坡南岛的新加坡港是世界第二大港口。每年超过三千万标准箱的货物在这里中转都会给新加坡带来数百亿美元的收入。马六甲海峡还是事关国际能源安全的重要通道:中、日、韩等东亚国家从中东进口石油、天然气几乎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新加坡的石化产业也依托于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优势得以发展起来。

时至今日新加坡作为国际航运的重要港口之一拥有东南亚最大的修造船基地、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最大的燃油供应港口。如今新加坡是亚洲领土面积倒数第二的国家,却是领土扩张速度最快的国家。当初英国人在新加坡登陆后就开始填海造陆,新加坡独立后的五十多年间依然对这项事业持之以恒。经过20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填海造陆使新加坡增加了146.4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

虽说146.4平方公里在我们看来似乎不算什么,但这意味着新加坡在过去的两百年间增加了1/4左右的国土面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日发达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正是这一波产业转移成就了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奇迹。当时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抓住全球产业链转移的历史机遇结合新加坡自身特点确定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新加坡开始大力发展航运、电子、金融、石化等产业。从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961年新加坡政府为加快工业化过程、促进经济发展创建了裕廊工业区。该区的面积为70平方公里,包含了来自各地的跨国公司和本地的高技术制造业公司。新加坡政府也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将新加坡东北部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沿海的西南部、裕廊岛和毛广岛等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中部地区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

新加坡在国家制度设计层面是一个高度效仿西方制度体系的国家,但与此同时新加坡同样珍视传统的东方文化。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李光耀始终认为:西式民主并不适用于任何国家,他一生都始终提倡“亚洲价值观”。李光耀把亚洲价值观与英国人留下的法治精神结合起来提出一个好的政府应当实现的目标:使人民在食、住、就业、保健等方面都受到良好的照顾;在法治下社会有秩序、有正义......

正是在这样的治国理念下新加坡在政府主导下努力提升社会服务:从1964年起新加坡开始实施“居者有其屋”计划。迄今为止超过80%的新加坡公民人居住在政府承建的房子,其余20%的居民则住在有地房地产以及私人公寓,全国居民住房拥有率达到90.5%,人均寿命82.5岁,15岁以上公民的识字率为96.7%。全国平均每一万人有医生23人,共有病床1.2万张。每千人拥有私家车110辆,手机渗透率达到148%,家庭电脑拥有率81%,上网率77.7%。

李光耀上台执政的第二年新加坡政府修改防止贪污法令并根据法令成立了新加坡贪污调查局。经过数十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之后在2010年“透明国际”发布的世界清廉指数排名中新加坡、丹麦和新西兰三国并列第一。如果说清廉是新加坡政府的一大特征,那么新加坡政府的另一大特征就是高效。20世纪70年代处于市中心的新加坡河和加冷河盆地附近有2.1万户居民的粪便、生活污水、垃圾直接倒入河中。

如今被称为“花园城市”的新加坡在那时却是一片脏乱差的景象。李光耀为把新加坡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花园城市制定了“10年浚河计划”和“城市花园行动”。身为总理的李光耀身体力行在新加坡的许多公园里亲手植树。到1983年新加坡已有450万株树木。如今新加坡的人均GDP位居亚洲四小龙第一。这甚至超过日本名列亚洲发达国家第一,但新加坡并没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损害自然环境。

新加坡通过建设新镇来避免人口密集容易带来的大城市病。在新加坡最早的新镇之一大巴窑不仅建有多栋住宅楼,还拥有餐饮区、商业区、银行、医院、交通换乘站等完备的配套设施。居民绝大部分日常需求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甚至连办理购房贷款之类的业务也能就地解决,不必跑出大巴窑在多个单位之间奔波。这样的布局既方便了居民,又可最大限度避免交通拥堵。

多个功能完善的新镇加上便捷的交通系统以及高度遵纪守法的社会共识使新加坡在“治堵”上给大城市做出了范例。尽管新加坡是全球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国家,然而通过填海造陆以及合理的城市规划使其显得并不拥挤。新加坡还格外重视对城市历史的保护,从而较好保留了新加坡的文化底蕴。新加坡尽管是一个年轻的国家,然而却颇为注重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如今高速发展的新加坡仍保留了约7000栋有历史价值的老房子。

新加坡不仅是一个经济上的发达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军事上的地区强国。新加坡作为一个弹丸小国在兵力规模、战略纵深等方面是存在天然的局限性的,所以新加坡永远不可能像美、中、俄一样的世界性政治军事强国。不过新加坡在国际上的政治军事影响力在同体量的国家中绝对是出类拔萃的,甚至即使是放眼整个东南亚地区也是不容忽视的。新加坡现役总兵力约为7.16万,另有预备役部队35万人。

在战时状态下新加坡可以在48小时内组织27万精锐,在两周内扩军至50万。这基本上已和邻国马来西亚的兵力水平持平了。要知道马来西亚的国土面积是新加坡的460倍、人口是新加坡的5.6倍。新加坡装备有35艘各种舰只、210余架各型飞机和豹2A4型、百夫长等战车、重火炮、导弹以及轻兵器等装备。新加坡的军工研发能力较强——新加坡产的战车和装甲车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且数量达到2000辆。




  新加坡面积只有719平方公里,人口560万,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之一,同时新加坡也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仅次于纽约、伦敦和香港。

  新加坡经济强盛首先是因为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咽喉位置,而马六甲海峡则是世界上最繁忙最重要的一条海峡,每年有1/4的海洋贸易要经过此海峡,而新加坡港则成为这条航线上最重要的中转站。新加坡港也因此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转运港口和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港口。

  第二点,新加坡的工业,1961年就成立了裕廊工业区,而裕廊工业区也是亚洲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工业门类齐全,如今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新加坡在造船、炼油、电子等方面基础雄厚,是东南亚最大的造船基地和全球炼油中心之一,因其发达的炼油技术,新加坡也成为为数不多的拥有石油定价权的国家。与此同时新加坡也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电子制造业等。

  第三点,发达的旅游业,新加坡被称为“狮城”,旅游资源丰富,是世界比较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业也成为新加坡最重要的外汇收入之一。同时发达的服务业和零售批发、交通通讯等都是新加坡创收的重要产业。

  第四点,政府主导下得社会服务,带来稳定和谐的社会发展局面,和投资环境。新加坡1964年就实施了“居者有其屋”的国策,而如今大部分国民都生活在政府提供的住房内。同时新加坡也施行的是全面免费医疗。各种措施加上严格的法律使得新加坡社会稳定,投资创业环境良好。

  除了上面提到了,例如比较低的关税、自由的移民政策、发达的教育产业、健全的公共服务等都是其发展迅速的原因。




新加坡当然很有钱咯!

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现在的世界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位列纽约、伦敦、香港之后,排在了东京前面)。

这个国土面积仅七百多平方公里,人口600万不到的“蕞尔小国”,却有着3500亿美元的GDP,与邻国马来西亚相当,总量虽然不大,但人均可就厉害了。其6万美元的人均gdp是咱们国家的6倍多,属于高水平收入国家。

不过这个国家福利不咋样,除了在住房上有着一定的便利补贴之外,其他的完全不能和其他高收入国家的福利相比。这里的医疗教育虽然很发达,但是都不免费。甚至于没有失业保险,只要没有工作就一分钱都不会有。

西方国家不工作也能活得不错的现象在新加坡是没有的。

当然了,得益于发达的社会水平,新加坡失业率挺低的,而且这边的公司福利待遇都挺高的。只要认真工作,混得都不会太差!

绝对称得上是有钱了!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虽然地盘不大,资源匮乏,但却是一个妥妥的工业国家,其工业产值占到了国民经济的四分之一。

裕廊工业区乃是亚洲最早的工业区,这里有着许多的跨国型大企业,比如壳牌、美孚、菲利浦、石川岛播磨重工等等,包含了造船、炼油、钢铁、化工等等门类。

目前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以及东南亚最大修造船基地之一,实力强劲!

当然,目前新加坡最强的还是第三产业,特别是在金融方面,非常完善,包括了银行、证券、保险、资产管理等门类,在国际上信誉颇好,像星展银行、华侨银行、大华银行这些,都是国际知名的银行。

同时得益于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开放的国际环境,新加坡的旅游业也非常发达。

虽然近些年新加坡的经济不是太景气,但底子还在,绝对是亚洲甚至世界名列前茅的富国了。

至于新加坡为什么这么有钱?是因为新加坡人勤劳吗?不是!是因为新加坡人有矿吗?不是是因为新加坡人聪明吗?也不是!

其实总结下来就一点:地理位置!新加坡由于地处马六甲海峡端口,早在英国殖民时期,就是重要的港口。加上这里有着天然的深水环境,新加坡一度成为了为世界第一大港,年平均吞吐量超过一千万标准箱,是当时世界上最炙手可热的物流中心,是全球最繁忙的货物中转基地。

而这便成了新加坡发达的根源。

因为成为了物流中转中心,随之而来的便是“贸易”,有贸易便会有金融。

所谓的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自然而然的就水到渠成了。




谢邀!

新加坡确实是有钱,与其说新加坡有钱,不如讲大多数亚洲或者世界上的富人都聚集到了新加坡。新加坡的资产上亿的富人总数在亚洲排名第一,根据BCG的世界富人调查报告,新加坡每10户家庭就有一户是亿万富翁。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是新加坡的一个方式,所以对于富裕层有着很多的利点,这也直接影响了许多有钱人选择新加坡国籍。

资产保全度全世界第一

资产保全度,简单来说就是除了上交的税金以外的个人资产所剩的比例,越高当然是保全度越高。单单从个人税务方面,新加坡就能够节省很多支出,我就针对新加坡和日本进行一个比对,或许能够看出一二。

  • 个人所得税:新加坡最大是22%,日本最大是45%;

  • 国外所得:新加坡为非课税对象,日本是课税对象;

  • 居民税:新加坡为非课税对象,日本是10%+500日元;

  • 继承税:新加坡为非课税对象,日本是最大50%;

  • 赠与税:新加坡为非课税对象,日本是最大50%;

  • 资本收益(指人们卖出股票(或其他资产)时所获得的超过原来为它支付的那一部分):新加坡为非课税对象,日本是20%;

  • 股利收入:新加坡为非课税对象,日本是20%;

(国内是一个什么情况,这里就不做对比了)

日本作为亚洲唯一一个可以称为发达国家的地方,比新加坡税金征收比例高很多,新加坡属于小政府模式,所以税收相对较低。同样的继承和赠与,如果在新加坡就是不征税的,对于同一个家族的资产保全度来讲,首选新加坡。所以,从这个方面,新加坡能够吸引更多的富人前来,同样也就拉高了当地的富裕程度。

活用地区和人才优势

除了上述的人才引进以外,还有就是新加坡的地域优势,新加坡是1965年独立,国土狭小,除了港口以外就没有其他资源了,就连水资源都十分紧缺。此时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下面几种重要措施:

  • 活用区域优势

新加坡的最大优势就是“位置好”,位于船运的主要交通线之上,是亚洲和大洋洲飞机最合适的中转站,作为国际中转城市最为合适。新加坡大力发展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用最先进的设备配套机场、港口,推进24小时化改革。为了更加利于交通,整备前往城市中心的交通线,充分发挥商务、旅游、中转的功能。

  • 金融改革

大幅度降低企业法人税务,对投资企业进行税务优待。同时为了让企业更加方便的筹集资金,设置证券交易所和外汇市场。(个人税务方面的优待如前文所讲)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华人华侨的不懈努力和彻底的“精英教育”,才会培养了如此众多的“优秀人才”,这些人就是现在所谓的“富裕人群”(当然也有例外)。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日本二三事

部分文章介绍:

《日本制造业“晚节末路”:真的只能沦为下游供应商?》

《雷克萨斯豪车随意换!丰田即将推行新业务,汽车界变革来临》

《年年亏钱,索尼为何还要坚持做手机?背后是老谋深算》




一个被“踢”出来的小国,人均GDP竟达64000美元,它是热带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

新加坡,面积世界排名164位,人口数世界排名114位,而人均GDP却在世界排名第7位。

2019年新加坡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位居第3。全球第4大金融中心。同时也是亚洲最为宜居城市之一。

作为亚洲四小龙领头羊的新加坡,“创造了在一代人时间里变身发达国家的奇迹”。

李光耀的“大马”情结

新加坡位于马六甲半岛的南端,紧邻着马六甲海峡东部的入口。

历史上,新加坡先后属于室利佛逝王国,马六甲王国和柔佛王国。

1809年1月,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职员斯坦福·莱佛士来到新加坡,与当时统治新加坡的柔佛王国的当权者签订了条约,获准租借新加坡作为一个转口贸易的口岸。

经过莱佛士这个人多年的苦心经营,新加坡这个地方,逐渐发展成了一个繁荣的转口贸易港。

由于地处马六甲海峡要道,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直是英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战略重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发动侵略东南亚的战争。在1942年至1945年期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领三年半之久。

1959年,新加坡从英国管理的海峡殖民地独立出来,并成立自治邦。自此,新加坡获得了完全的自治地位。

新加坡华裔李光耀当选为新加坡自治邦的第一任总理。

当时,李光耀觉得新加坡地方小、势单力薄、没有资源,认为应该找一个靠山。于是在1963年9月16日,以一个独立邦的形式与加里曼丹岛上的沙巴和沙劳越一起,成立了马来西亚联邦。因而也被称为新加坡州,简称星州。

新加坡之所以愿意加入马来西亚,主要是因为看重东南亚这个庞大的经济市场。由于当时的新加坡只是一个转口贸易的港口,其经济单一,发展受到制约。当时的GDP只有500多美元,不到欧洲富裕国家的30%。为此,李光耀希望把货物能卖到更多的地方,从而扩大经济发展。

但是不曾想,作为邻国的印度尼西亚,首先跟马来西亚的断交。同时,马来西亚的市场又没有完全向新加坡商人开放。

因为马来西亚推行马来人至上的原则,在很多领域禁止华人涉及。马来人认为马来西亚的土地是属于马来人的。

而李光耀认为的马来西亚是全体马来西亚人的,而不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

在当时,马来西亚中央政府的领导人,在政治和领导才能上跟李光耀相比,当然都不在一个水平上,所以他们对李光耀是十分的忌惮。

于是,在 1965 年8月9日马来西亚国会全票通过驱逐新加坡的法案。原本作为马来西亚联邦一部份的新加坡,被迫而独立。李光耀由一州之长,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国总理。

当时的李光耀在镜头面前留着眼泪,向新加坡人宣布了这个消息,诉说着新马两地血浓于水。

此时的李光耀内心有着些许彷徨,担心以后的新加坡将如何生存和发展。

因为新加坡的面积只有中国香港的一半,缺乏经济发展所需的一切资源,内需也极为有限,没有能力支撑本地上百万劳动人口的就业需求,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

另外,以他的才华原本可以获得一个更大的政治舞台和空间,也有实力成为马来西亚的总理,但现实的政治空间就压缩到新加坡弹丸之地,对其个人来讲,也许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在那个时代,很多的第三世界国家都是通过反抗斗争来实现独立的,只有新加坡,通过这样一种很奇特的方式被人踢出来的方式而获得了独立,这是谁也没有想到。

独立之后,李光耀坚定地向世界宣告,新加坡将不分语言、文化、宗教而团结一致,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更加坚定了新加坡生存发展的决心。

多元化的弹丸之地成为国际海洋贸易枢纽

李光耀并没有尝试乞求马来西亚再次接纳新加坡。这在今天看来,显然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失去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变成了一个没有腹地的港口,空有航运便利,而没有相应的进出口需求。

此外,华人、马来人以及印度人等在新加坡形成了民族多元化,各有其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这里从未有过一个自然生成的民族,也就是说如何解决多民族融合也是摆在李光耀面前的严峻问题。

李光耀十分清楚,新加坡这个地方的最大的且唯一优势,就是其地处全球最重要海上贸易路线之一的要塞,既然失去马来西亚这个近水楼台,就只能够全力开拓海外市场。

利用新加坡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转口贸易,把欧洲、美国和日本这些强大经济体,把其转化作自己的腹地,从而赚取比只靠马来西亚市场更加丰厚的经济利益。

新加坡在其独立之后得以自由主导经济发展方向,外商可以直接投资,促使经济发展快速的增长。

同时期,新加坡的高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发展最蓬勃的国家,使之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发达国家。

新加坡拥有著名的裕廊工业区。国际贸易和金融业在机场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同时拥有坚实的炼油、造船、机械等工业基础。

新加坡政府高度推崇自由化市场经济,把税率维持在相对低的水平,并致力把这些特点向世界宣传。

新加坡发达的旅游业在总体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比例。每年来自日本、中国、欧美地区和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游客约1500万人次。中国游客人数增长最为显著。

并因此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截止2013年,人均GDP已遥遥领先东南亚周边国家至少有六倍以上。

重视国民教育的国家

新加坡有五所理工学院与三所大专学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以及新加坡管理大学等是本地区最负盛名的大学,也是亚洲的区域教育枢纽。

新加坡是一个华裔为主导的社会。这些大学每年吸引不少来自中国以及马来西亚等地的留学生前来求学,为新加坡带来丰厚的外汇和吸纳许多人才。

为打造国际海洋贸易枢纽的品牌,新加坡政府费也颇费心思。

在发展新加坡的工业之处,政府大力发展造船和炼钢与航运有关的产业。并且设计了特别的教育制度,而去迎合其发展成国际港口的需要。

包括,着重培养国民的英语能力,让其国民,不论种族都操得一口流利英语。于是新加坡消除了与欧美国家之间的语言障碍,极大的方便了外商与本国企业的贸易往来。

此外,政府出资重点培养国民的实用知识和技术,与时并进。

在近些年发展迅速的信息科技产业,新加坡政府要求学生必修计算机程序,以迎合国际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强力推行超越当地民族差异的强烈国民认同感。李光耀把握新加坡突然被踢的机会,在国民间营造国家势单力薄的气氛,以此来刺激国民的忧患意识,“不分种族、团结一致、才有出路”的思想。

新加坡国民,从小就开始爱国教育,培养他们对新加坡国民的认同感。从那时,这种理念就根植于新加坡人的思想中,成为新加坡国民认同的坚实基础。

而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成为新加坡人发愤自强建设国家,造就惊人发展成就的推动力。

结语:

曾被踢出局的新加坡,经过不懈努力,由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国变成一个发达国家。

虽然新加坡国土面积小,人口少,但在国际舞台上却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新加坡打破了热带地理环境无发达国家的谜咒,成为全世界唯一位于热带的发达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新加坡   课税   马来西亚   新加坡人   东南亚   英国   亚洲   小国   日本   发达国家   海峡   富裕   港口   国民   面积   国家   财经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