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大王郑渊洁反对学校教育,于是自建“私塾”教育儿子郑亚旗,最后结果如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少看一些心灵鸡汤,什么自学成才的励志故事,基本都是扯淡。

只说几个事实。

第一,郑渊洁并没有反对学校教育。

很多人不知道,郑渊洁除了有个小学文凭的儿子以外,还有个学霸女儿郑亚飞,目前在美国攻读硕士或者博士学位。

这个郑亚飞据说曾经得过北京市什么考试第一名,在美国的本科成绩也是全优。

这说明了什么?

郑渊洁并没有反对正规学校教育,不然他就不可能让女儿在国内就读。

从合理逻辑推论,他之所以让儿子小学毕业就回家自己教导,恐怕是有不得已的原因,根本不存在是什么反对应试教育。

第二,如果没有郑渊洁这个父亲,他的儿子未必能够混得好。

目前儿子的所有职务,基本都是经营郑渊洁这个品牌。

2005年,23岁时创办《皮皮鲁》杂志,现任《皮皮鲁》杂志主编。

2007年创办皮皮鲁讲堂。

2008年创办郑亚旗摄影工作室。

2010年任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CEO。

2011年任北京郑渊洁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合作开发中国第一款面对少年儿童的普法网络游戏《皮皮鲁和419宗罪》。

2012年1月15日,郑渊洁和郑亚旗共同获得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正义网颁发的2011年度正义人物。

2019年,郑亚旗导演52集动画片《舒克贝塔》。

2021年9月4日,由郑亚旗出品的电影《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正式定档。

可见,他儿子的事业全部围绕着老子郑渊洁。

如果没有郑渊洁这个品牌,他儿子肯定不被人所知,恐怕也难有什么成就。网上有人刻薄的说这是啃老,其实啃老也是正常现象。毕竟父亲这么大的作家,儿子在羽翼下发展也是顺理成章的。

关键是,郑渊洁这个品牌,并没有被经营的很好。

郑渊洁早在80年代就大红大紫,童话写的绝对是中国第一流中第一流的,而品牌效应竟然拿比不过2000年以后那几个年轻网文作家。

如果找个有实力有经验的公司来运营,郑渊洁品牌至少不会亚于刘慈欣。

就创意和文笔来说,个人认为郑渊洁比刘慈欣不知道高出多少倍。

郑渊洁儿子也承认,自己找工作时候遇到很多问题。别人一看他是小学文化,都询问他是不是残疾人或者智力有缺陷,更别说录取他了。

第三,全中国没有几个人有郑渊洁这种背景和家世。

郑渊洁早在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北京买了10套房,用于存放小读者的来信。

这个时间点,就是他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可见当时他就非常有钱。

历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郑渊洁几乎都在前列,每年至少有几千万收入,有形和无形总资产恐怕至少十亿以上。

儿子18岁时,也就是2001年时郑渊洁就买了一辆奥迪A6送给儿子做礼物。

他儿子当时只能找到在超市搬鸡蛋的工作,于是就开着奥迪车去搬鸡蛋,搬了三个月就不干了,后来去了北京报社担任网络技术人员。

大家也知道,北京报社是什么单位,就算聘用制的职工,没点背景怎么可能被招收,更别说18岁的小学文化程度。他儿子在18岁干了1年,就被提升为网络技术部主管。

诸位只要有点社会经验,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由于郑渊洁这么有钱又有人脉和背景,他儿子就算一辈子不出去工作,吃喝玩乐单纯啃老也是没问题的。

但普通人绝对不可能这么做,你们压根没有这种条件,啃谁去?

第四,儿子的遭遇同郑渊洁的经历有关系。

郑渊洁在小学四年级时,曾经被老师批评时,上课时当众在教室里面放鞭炮,引起全班骚动后被开除。

郑渊洁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不过他的父母都是军官,所以他能够在15岁就参军入伍,当时是1970年。

诸位也知道,在那个年代军人可是最吃香的职业,普通人家孩子想入伍是千难万难。郑渊洁年龄才这点大就能够入伍参军,可见家里背景也是够硬的。

而郑渊洁的文学能力更多是来源于天赋,22岁就开始写童话,不到30岁就在1985年创办《童话大王》杂志,大红大紫。

1988年,《童话大王》的最高发行量,已经超过每月100万册。

没发现郑渊洁受到过什么文学创作的学习,完全是依靠天赋才有了后来的成绩,当然他也非常努力,自律性极强(一个人依靠写作维持《童话大王》36年,每天写6000字,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今天),但天赋至少占七八成。

这没有什么稀奇,很多伟大的作家都是低学历。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也只有小学文化。

关键在于,这种文学天赋绝对不是人人都有的,也不存在遗传一说。鲁迅是大文豪,他的儿孙没有一个能够写文章的,甚至写的不如普通人。郑渊洁的儿子和女儿也没看出有什么文学天赋,不能走这条路。

一个有天赋的人,不用花费什么大的力气,就可以在本行业占据顶尖位置,当然可以肆意妄为,小学文化也没什么。

但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根本没有大的天赋,就只能按部就班走正规社会教育的录像。

打个比方,如果郑渊洁儿子生活在普通工人家庭,那么到今天他可能还是在超市搬鸡蛋,送快递很多都要中学学历。

显然郑渊洁女儿这样读到硕士、博士,即便是普通工人农民家庭,最低程度在城市找个白领工作还是没问题的,收入也比较高。

有些人仗着自己地位特殊,对孩子教育并不太重视,因为孩子一辈子啃老也没问题,可惜普通人是做不到的。

以张爱玲老爸张志沂为例,他是清末名臣张佩纶与李鸿章女儿李菊耦的独子。由于祖上留下了大笔财产,张志沂就是啃老一辈子,吃喝玩乐一辈子。到1953年57岁去世之前,张志沂卖掉祖上最后一栋房子,用这笔钱一直吃到死。

张志沂此生几乎没有出去工作过,平时就是吃喝玩乐抽大烟,毕竟他是李鸿章的外孙,祖上留下万贯家产,别人有这种背景吗?

心灵鸡汤喝不得,还是要脚踏实地!




谢邀!

我觉得童话大王郑渊洁对于自己儿子郑亚旗的教育,我认为完全是失败的,这是自我膨胀的结果,当然这样的结果的积极意义,就是对那些深受爱迪生母亲独自教育爱迪生启发的,妄想通过自己隔离教育孩子的人们一种警示。

尽管郑亚旗现在作为郑渊洁的经纪人,看起来表面光鲜,但看过他的访谈,在故作潇洒的背后,仍然难掩颓废和落寞。他仿佛一株没有经受过风雨的小榆树,遇到风雨的时候,无力地歪着脖子,成了歪脖树。

看过一个访谈,郑渊洁对于学校里的老师有意见,孩子特别羡慕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的少先队员,也想升一次旗,但老师没有满足他的这个愿望,他认为老师太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这是对自己孩子的一次巨大的打击,他认为孩子每天在学校里泯灭了天性,反正一句话,他认为现在学校的教育简直是对孩子的一种摧残,他要拯救自己的儿子,于是将孩子领回了家,在院子里给他竖了一个旗杆,又做了一面国旗,只要郑亚旗愿意可以天天升旗。

从此郑亚旗就不去学校了,这件事情当时影响很大,绝大部分人是持赞赏的态度,认为郑渊洁的做法非常具有勇气和胆识,是对孩子的教育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当然也有一部分去效仿,只要孩子在学校里稍微不如意,就认为孩子在学校里受到了虐待,老师不行,学校体系不行,于是把孩子领回了家。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小姑娘,小学的时候很有优秀,到了中学以后,功课增多,课业负担加重,老师也不再像小学的老师那样态度和蔼,小姑娘有点不适应,小姑娘的父亲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于是将孩子领回了家,十几年过去,当别的孩子都纷纷上了大学以后,这姑娘还是小学毕业。

郑亚旗现在是郑渊洁的经纪人,是皮皮鲁总动员有限公司的 CEO。但我感觉这小子就是在消费他爸爸的名气。

我是非常崇拜郑渊洁的,像郑渊洁这样,一个人写一本杂志,一直坚持了30多年,销售几亿册,这不是一般的牛人,这得需要多大的才气和毅力还有自律精神才能达到,可以这么说,郑渊洁在中国儿童文学界,绝对是最大的IP,无人能比!

当初年纪小的时候没啥辩证思想,觉得郑渊洁说的都对,也觉得郑亚旗肯定很牛,记得看过他写游戏攻略、计算机技术好的故事,我以为他要干IT,后来有一段他好像去潜水摄影了,我以为他当摄影师了,但是最后发现他还是在经营他爸的作品。其实家里有这么大的文化资产,是需要个人经营,不能说这就是靠家里没出息,

但问题是,郑亚旗经营的真的很差,杨红樱异军突起,以小清新和故事性占领了小学中高年级的读者市场,一本《笑猫日记》风靡全国,最开始我感觉到文笔确实很一般,慢慢的杨红樱的文笔也开始向唯美转变,越战越勇。

儿童作家曹文轩以学院派面目出现,携安徒生国际文学奖的声威到各大学校进行巡讲,推销图书,他以作品的富有内涵,文笔优美清新而俘获众多家长和老师的心,积极向孩子们推荐!也迅速占领了儿童读者的半壁江山。

郑渊洁以低龄化儿童读物出现,在校园作品中曾经买的也非常火,但慢慢的竟然被挤出第一阵营。说实话,现在我很少看到学生读郑渊洁的作品的。

2019年,郑渊洁被挤下作家财富榜单,一怒之下,向曹文轩开炮,指责他进入校园对自己的作品恶意倾销,大肆敛财,品行恶劣,

郑渊洁在儿童文学界地位的下滑,与人才辈出有关,更重要的是在经营和操作上也有很大原因,郑亚旗没有经营好他爸爸这个招牌!

很多人也说了,那么大IP,目前没有一个活跃在主流屏幕上,周边也不行,现在的小朋友只知道小猪佩奇喜羊羊,在郑渊洁作品封面定位全面低龄化已然放弃了成人读者后,记得舒克贝塔罗克皮皮鲁鲁西西的却依然是我们这些八零后九零后,郑渊洁在现在的小朋友群体里已经没有了像我们那代小朋友群体里的影响力,实在很可惜。

曾经有家长对郑渊洁的做法颇为赞赏,在班级群当中大家赞美,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我知道他是借机显示一下自己的知识渊博,还夹带对现在老师的敲打。我给他回复:当郑亚旗想升旗而没有得到允许的时候,郑渊洁在家里给他竖了一个旗杆。他年龄渐大,百无一用的时候,郑渊洁让他做了自己的经纪人。我们有可以给孩子竖一个旗杆的院子吗?我们做不到郑渊洁那样的大BOSS ,就别羡慕郑亚旗的风光。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这才是我们普通人走路的样子!


我是教育锋线,专注于教育实践,欢迎关注!




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儿子,从小就不喜欢学校和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不得不重复大量习题的学习方式,因此,学习很一般,在过完六年痛苦的小学生活后,郑渊洁尊重儿子的意愿,决定不让孩子去上学,而是留在家里自己教。

郑渊洁一生最大的价值一是写童话书籍,二就是全力塑造了儿子郑亚旗。

因为郑亚旗不喜欢学校的教材,老郑就自己为儿子编书,将书本中枯燥无味的知识全部编入故事中,有数学知识,理化知识、法律知识等,三年之后,让儿子学完了中学六年的课程,其中最为人们广为所知的就是《皮皮鲁和419宗罪》,将中国的419项罪名全部编进童话里,教育孩子做人的底线之一就是不要触犯法律。

现在的郑亚旗早已不是当年小学期间学习不好的小男孩,相反,在退学回家后,他在家里已经表现出卓越的创造力,比如:

他10岁接触电脑。

11岁熟练运用网络,在网上他和网友交流,提高了自己的社交能力,而且他的表达能力和视野也随着上网而随之打开。

13岁就可以给电脑报刊写游戏攻略挣钱,没多久,又跟人合作成立工作室,帮人制作网页,他负责技术,帮人做一个页面能挣一万元钱。

与此同时,他说服爸爸用电脑写作,提高了写作速度。

15岁开始说服爸爸出连环画版童话,17岁帮爸爸开个人网站,22岁终于说服爸爸创办《皮皮鲁画册》,为老郑的作品搬上荧屏奠定了基础。

18岁那年的生日,郑渊洁送给儿子一辆奥迪,告诉他,“18岁前,你要什么我都尽力满足你,18岁后,我不再管你,相反,我要什么你给我什么。”而此时的郑亚旗,已是拥有一身专业技能的人,一方面他的电脑制作和设计能力很强,另一方面他摄影、潜水,创作能力也很强,但是真让他出去找工作,却因为小学文凭而四处碰壁。

18岁那年,为了谋生,他开跑车去给超市当搬运工,搬了3个月的鸡蛋,后来在一家报社招网络技术人员时,用技术实力说服了对方,并承诺为报纸建一个网站,不收费,一年后,他升为技术部主任。

一年后(2006),他开始运作自己父亲的作品,创办《皮皮鲁》杂志,自己任主编,两年后创办皮皮鲁大讲堂,化身校长,授课老师,将父亲的童话书的知识搬到现实课堂,特别是向学生讲普法知识,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也使父亲的书得以大卖。

2008年,创办自己的摄影工作,2010年任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公司CEO,2011年任北京郑渊洁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现在的郑亚旗可谓人生赢家,有自己的事业,有美好的家庭,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也将父亲的知识产业发展起来。由此可见,郑亚旗离开学校并没有像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一样,成为低级劳动者,这一切都源自郑渊洁尊重、自由的教育理念,更源自郑渊洁深厚博远的教育能力。

郑渊洁,让儿子退学,不是不让孩子学习,而是为了让孩子爱上学习。

  • 他把课本中的知识全部编成幽默的吸引人的故事,让儿子利用三年的时间就学完了六年的中学知识。

  • 他将法律知识编成《皮皮鲁与419宗罪》童话,让儿子树立法律意识,打造孩子的行为底线,教会儿子如何做人。
  • 他让孩子18岁就自立更生,让儿子学会打拼,学会担当。
  • 他让孩子10岁就接触电脑,11岁上网,让孩子接受新鲜事物,学习适应这个社会,所以郑渊洁不会电脑,而儿子人生的第一桶金却是一家报纸的网络技术人员,正是他保护了孩子旺盛的学习兴趣,才让郑亚旗边学边做,开创了别人无法企及的人生旅途。

总之,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 一个有底线,会做人,懂担当的人。而郑渊洁教育到了,所以郑亚旗的成功也不足为奇,而是水道渠成的事情。




在中国,有三个失学孩子是不能学的,韩寒,郑亚旗,郭麒麟,谁学谁傻。

他们的成功是畸形的成功,我们只看到他们退学的形式与成功的结果,没有看到这其中的除了因果之外的缘,缘是什么?缘是好爹,有钱的好爹与有文化的好爹。中国有三个人的退学是不能学的,韩寒,郑亚旗,郭麒麟。除非弱智到智商测试趋近于0才会学他们。

韩寒,生于中国上海金山。中国职业拉力赛及场地赛车手、作家、《独唱团》杂志(现已停刊)主编,并涉足音乐创作。1999年“新概念”作文大赛以《杯中窥人》获一等奖。1999年3月韩寒开始写作小说《三重门》。现为上海大众333车队职业赛车手。2010年4月韩寒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2011年12月23日至26日,韩寒连发《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三篇博文,简称“韩三篇”,引发网络论战。2012年初,韩寒被麦田及方舟子等人质疑作品有人代笔。2013年,他出版《一个:很高兴见到你》。2014年7月24日,韩寒执导的电影《后会无期》上映。

郑亚旗,生于北京,“童话大王”郑渊洁之子。正统小学毕业,“自家私塾”中学毕业。2005年创办《皮皮鲁》杂志并重新策划《皮皮鲁总动员》系列丛书,截止至2011年3月销售逾2000万册;2007年,开办皮皮鲁讲堂,任校长,与父亲郑渊洁共同担任授课老师,授课近2000课时;2008年创办郑亚旗摄影工作室,曾多次到非洲、太平洋、印度洋等地拍摄野生动物,并出版摄影集《非洲》,并于2011年出版最新个人摄影集《郑亚旗摄影》;2010年,创建了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任CEO。

郭麒麟,生于天津,郭麒麟是相声演员郭德纲的儿子,德云社相声演。德云社内部昵称“大林”。2011年6月,郭麒麟从学校退学,拜著名相声演员于谦为师,目前在德云四队担任主要演员。2012年6月24日,郭麒麟在北京展览馆剧场,演出了自己人生第一场商演,成为中国相声史上最年轻的开商演的相声演员。2015年,出演由郭德纲执导的都市喜剧电影《我要幸福》。2016年,参加东方卫视喜剧节目《欢乐喜剧人第二季》,表演相声《谁是一哥》。

他们是成功的,我们不能否定,但他们的成功具有特殊性,不具有借鉴意义,更不是学习的榜样,诸如此类的还有郎朗,和他们成功的路不同,但同样不具有示范性,成功的偶然因素会更多,而不是哲学上的量变达质变。




看不懂郑渊洁的人说,童话大王反对学校教育;看懂的人说,童话大王所做的,本质上是因材施教!

童话大王郑渊洁“私塾”育儿这一现象,很多人惊呼为“童话大王”反对学校教育,于是接下来便把学校教育谩骂一通,以为学校教育一无是处,学校教育在这些人嘴里变成了害人精。这样的认识太肤浅了。而且,这些人,一边骂着学校教育害人,一边又拼命拉着孩子往名校里挤,而那些名校的教育,正是这些人骂的最狠的。

上图为郑渊洁

为何会这样,这是因为,很多人并没有看懂郑渊洁,郑渊洁从来没有反对过学校教育,郑渊洁所做的,正是郑渊洁最高明之处,就是因材施教,是的,他自建“私塾”教育儿子郑亚旗,绝对不是反对学校教育,而是因材施教!

笔者这样说,并不是猜测或者胡说,我们要看懂郑渊洁的教子经,不能只看郑亚旗。郑亚旗要看,更要看他的妹妹郑亚飞。童话大王有一双儿女,你眼睛只盯着郑亚旗进私塾,而不看郑亚飞在哪里读书,怎么可能看到全面和本质的东西呢?

上图为郑亚旗

如果郑渊洁是反对学校教育的,已经为郑亚旗建了私塾,那么,作为郑亚飞这个后来者,也应该理所应当进行私塾学习,起码郑渊洁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郑亚飞没有进入私塾,而是一直在学校读书。她,特别喜欢在学校读书。

对于郑亚飞喜欢在学校读书,郑渊洁是全力支持的,他没有让郑亚飞回到他的私塾里,而只留郑亚旗在私塾,这不是很矛盾吗?其实,郑渊洁也想过让女儿也在私塾里,但是,女儿不喜欢私塾,喜欢学校,于是就去了学校。

上图为郑亚飞

一双儿女,一个小学六年级后就再也不去学校,进了自家的私塾,是因为在学校里,郑亚旗属于学渣。郑渊洁不能让儿子成为渣,当然就重新找一个更适合儿子学习的地方,那就是家里。

而另一个却一直在学校里读书,读得风生水起。郑亚飞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是学霸,后来被美国六所名校同时录取。郑亚飞在学校是学霸,郑渊洁当然就让她在学校里飞。

不适合在学校适合在家的,就在家。不适合在家而适合在学校的,就在学校。郑渊洁反对学校吗?一点都不。因材施教,哪条路能让子女成才,就走哪条路,这才是郑渊洁教子经的实质内容,干货,连一点水分都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私塾   大王   麒麟   儿子   童话   学校   北京   中国   天赋   父亲   老师   孩子   小学   知识   作品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