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控制?

糖尿病的标准通常是指血糖水平是否超过正常范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空腹血糖水平在7.0毫摩尔/升及以上,随机血糖水平在11.1毫摩尔/升及以上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控制糖尿病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 饮食控制:控制饮食摄入,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2. 运动控制: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增强身体代谢能力,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 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血糖水平、肾功能、视力、神经系统等情况,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

总之,控制糖尿病需要综合治疗,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正常人血糖范围

空腹血糖:3.9-6.1mmol/L

餐后1小时:6.7-10 mmol/L

餐后2小时: ≤7.8 mmol/L

年轻糖友

病情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年人

空腹血糖:4.4-6.1 mmol/L

餐后2小时<8.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

老年糖友

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糖友

控制稍微宽松一些

在安全前提下尽量达到一般标准

空腹:6.0-7.0 mmol/L

餐后2小时:8.0-1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7%

儿童和青少年的1型糖尿病

血糖比较脆,波动较大,加上孩子日常活动量变化大,缺乏对低血糖的自制力及应对措施,如果过于追求血糖达标,不仅容易造成低血糖,还可能因为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在不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的放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0-6岁

餐前:5.6-10 mmol/L

睡前:6.1-11.1mmol/L

6-12岁

餐前:5.0-10 mmol/L

睡前:5.6-10 mmol/L

13-19岁

餐前:5.0-7.2 mmol/L

睡前/夜间:5.0-8.3 mmol/L

0-19岁

糖化控制小于7.5%

怀孕期间得糖

餐前和睡前:3.3-5.3 mmol/L

餐后1小时:3.3-7.8 mmol/L

餐后2小时:4.4-6.7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5.5%

1型/2型确诊后怀孕

餐前和睡前:3.3-5.6 mmol/L

餐后2小时:5.6-7.1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0%

得糖后计划怀孕

餐前和睡前:3.9-5.6 mmol/L

餐后2小时:3.9-8.5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

使用动态血糖仪

一般糖友建议目标范围为3.9-10mmol/L,增加血糖在这个范围内的时间。

血糖多少算高?多少算低?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制定的动态血糖标准:

血糖目标范围是3.9-10mmol/L之间,属于绿色安全区。

血糖在10-13.9mmol/L之间属于轻度高血糖黄色警报区;

血糖在13.9-22.2mmol/L之间属于中度高血糖橙色警报区;

血糖高于22.2mmol/L属于重度高血糖红色警报区。

血糖在3.3-3.9mmol/L之间属于轻度低血糖黄色警报区;

血糖在2.8-3.3mmol/L之间属于中度低血糖橙色警报区;

血糖低于2.8mmol/L属于重度低血糖红色警报区。

想了解更多糖尿病知识及控糖技能,可关注在线指导控糖先行者——微糖 weitangr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很明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血糖的分层管理中制定的明确的标准,分别是:

  •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及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
  •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及(或)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
  • 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及(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

标准有具体的数值,所以非常明确,但实际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会走进一些误区,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担心,常见的需要注意的有:

  • 糖尿病的诊断只能以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高低做诊断,不能以症状表现为诊断依据,平常说到的“三多一少”即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下降,并非糖尿病的独有的症状,且大多是在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因此不能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依据。
  • 正常血糖要求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同时处于正常范围,两者是并列关系。
  • 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只要有一个超标即可诊断,两者是或者的关系
  • 在实际生活中,空腹血糖升高和餐后2小时升高并非一定同时发生,一个正常一个升高的情况经常出现,且餐后2小时先升高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检测血糖不能只测空腹血糖,否则可能错过早期发现血糖升高或是糖尿病的机会。
  • 家用血糖仪测出的血糖只能作为参考值,要诊断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需要到医院采集静脉血经生化检测仪检测血糖作为最终依据
  • 空腹血糖的检测要求是早晨起床后未进餐及未有任何活动时检测,一般在6-7:00检测为准。
  •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吃第一口饭算起2小时时检测的血糖

注意了以一些问题,对自己的血糖进行检测的结果才更加准确,才能为判断血糖的正常与否提供可靠的依据。如果处于糖尿病前期或是诊断了糖尿病,需要进行积极干预治疗,控制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及药物治疗,可以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治疗方案。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糖尿病是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时以持续性高血糖为表现,并可伴有眼、肾、心脏、血管和神经等组织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糖尿病一经诊断,需积极正规诊治,注意合理饮食、规律服药、监测血糖和定期复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相关知识。

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静脉血浆血糖来判定。具体诊断标准为符合以下任意一项均可:①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食、多饮、多尿、消瘦)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至少空腹八小时)≥7.0mmol/L或加上OGTT(即糖耐量试验,喝75g葡萄糖后测量血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②如果血糖指标达到上述标准,但无明显糖尿病症状的人群,需在另一天复查上述任一指标,如仍达到上述血糖标准,方可诊断。

二、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一经诊断,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诊治,具体包括:①合理饮食:要注意合理搭配,控制碳水化合物和每日总热量的摄入,注意定时定量;②规律运动: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且能够降低体重,对于血糖控制很重要;③正规服药: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稳定达标;④监测血糖变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监测血糖,并做好记录,以便我们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做出针对性处理。

希望大家正确认识糖尿病,糖尿病并不可怕,正规诊疗很关键,我们要听从专业医生指导,并坚持规律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方能稳定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感谢阅读,祝大家身体健康。关注作者,获取更多健康知识。




营养师小糖来为大家解答。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标准不是统一的,而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控制标准。下面小糖将给糖友们一些可参考的控制标准。

通常来说,医生会建议大部分糖尿病人把空腹血糖控制在7以内,餐后10内,糖化血红蛋白7%内。但如果是年纪较轻、病程较短、处于妊娠期间、需进行手术等情况,建议按照正常人的血糖标准严格控制,即空腹6.1内餐后7.8内,糖化值4%-6%内。如果是年纪较大、病程较长、并发症程度较重、频繁出现低血糖等情况,那么血糖控制不必太严格,把空腹控制在9以内,餐后控制在11以内,糖化值8.5%内即可。对于合并有肿瘤、尿毒症等严重疾病的患者,血糖控制还可以再放宽,空腹控制在11内,餐后控制在13甚至是15以内都是可以的。

所以糖友们究竟该把血糖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平时该怎么监测血糖(监测频率和时间点)最好还是找医生确认,更精准的控制方案有助于后期的治疗和恢复。不能看别人的控制标准是多少自己就跟着学,更不可学吃其他糖友的药。因为糖尿病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疾病,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还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一定要听医生的才行。

希望小糖的回答对糖友们有帮助,更多糖尿病百科问答就来找小糖帮忙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糖尿病   糖尿   标准   血红蛋白   低血糖   病程   并发症   血糖   警报   水平   医生   小时   情况   建议   更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